[教育学]《公共教育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公共教育学期末复习范围

公共教育学期末复习范围

《公共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一、知识要点:1.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2.《理想国》一书的作者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

5.《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6.《教育漫话》一书的作者是英国教育家洛克。

7.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学记》。

8.教育史上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9.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

11.美国是采用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

12.我国现行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13.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这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

15.教师的劳动是把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一种手段去影响或感染劳动对象。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7.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

1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实行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19.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20.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1.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9.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

22.夸美纽斯提出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性教学原则。

公共教育学复习资料

公共教育学复习资料

公共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

2.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

3.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孟子的《学记》。

4.西方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

5.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度。

6.法国卢梭《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思想。

7.洛克《教育漫谈》白板说、绅士教育。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弗朗西斯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10.斯宾塞实科教育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

11.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1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13.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5.西方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6.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7.布鲁纳《教育过程》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法。

18.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论。

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19.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0.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1.终身教育:20C60年代,保罗.朗格朗(P.Lengrand)提出,教育应该是从生到死一生持续着的过程。

“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公共教育学(概念)

公共教育学(概念)

素质教育: 就是从社会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圣诞、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教育。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规定;(2)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使教育依循这样的规定;(3)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4)对教师教育方向的定向作用,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要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调控功能①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②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③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评价功能①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②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二、教育的个体功能个体功能:1.对个体的发展促进功能;2.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其价值的实现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身心健康伤害创造性受到扼杀生命发展遭致摧残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概念: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性质:非目的性分类:常态负向功能;非常态负向功能。

特征:难以消除性;延迟性;可减低性表现:传授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种情况: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第二种情况: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得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得负向功能。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复习大纲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教育学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儒家是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作《论语》、《孟子》、《礼记》、《四书集注》等。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与古罗马,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有《理想国》、《政治学》等。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洛克《教育漫话》,康德《论教育学》,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与派别和教育思想,教育学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各种教育起源论;1、上帝起源论2、生物学起源论3、心理学起源论4、劳动起源论4.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5.学生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去适应这些规律。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上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同时也必须警惕对学生发展的压抑;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告诉我们应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反对教育“成人化”,同时应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的丰富化、多样化,主张因材施教,反对教育“一刀切”“一锅煮”;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关键期适时而教,反对教育平行推进,。

6.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心理素质7.课程的概念广义是指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狭义专指学校中的课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全校公共课)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类别:通识课程课程编号:040005011学分: 3 学时: 54开课学期:文科第四学期,理科第五学期预修课程:心理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的的基本理论与原理;2.养成初步的分析与解决教育具体问题的能力;3.明确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质;4.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课程要求]1.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培养做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技能;4.理解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要点]第1章教育本质论1.教育:概念界定2.教育:结构层次3.教育:本质属性4.教育:功能分析第2章学校制度论1.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与类型2.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与发展3.学校教育制度:制约因素4.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第3章学生成长论1.学生:本质属性2.学生:社会角色3.学生:次级文化4.学生:成长过程5.学生:合法权利第4章教师发展论1.教师职业:历史溯源2.教师职业:角色定位3.教师发展:准则、内容与阶段4.教师素质:理想要求5.教师:权利与义务6.好教师的标准:参考框架第5章教育目的论1.教育目的:概述2.教育目的观:价值取向3.教育目的:理论依据4.教育目的:我国的实践第6章课程开发论1.课程:概念与诠释2.课程开发:原理与技术3.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4.课程开发:支持系统第7章有效教学论1.教学:概念与历史2.有效教学:概念与标准3.有效教学:原则与策略第8章学校德育论1.学校德育:概念界定2.学校德育:主体与客体3.学校德育:模式与策略4.有效德育:探讨与实践第9章教案编写的技术1.教案的一般格式2.教案编写的一般程序3.教学设计参考模板第10章导课技术(自学)1.导课的一般技术2.导课设计的原则第11章讲授技术(自学)1.讲授的类型与程序2.讲授的一般技术3.讲授的基本原则第12章提问技术(自学)1.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2.课堂提问的一般技术3.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第13章讨论技术(自学)1.课堂讨论的功能与形式2.课堂讨论的组织技术3.课堂讨论的注意事项第14章结课技术(自学)1.结课的意义2.结课的一般技术3.结课的注意事项第15章语言运用技术(自学)1.声音语的运用技术2.体态语的运用技术第16章板书技术(自学)1.板书的类型2.板书设计的注意事项第17章试卷编制技术1.试题编制技术2.试卷组配技术3.试卷分析技术[教学安排]教学课时的具体安排由各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一般要求如下:1)课时共为54课时,其中讲授为45课时,讨论3课时,见习或实践3课时,考试3课时。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动起源论
代表:前苏联的研究者 主要观点:人是一种会劳动的动物,有了人便有了劳动,也 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评价:劳动只是教育产生的条件之一,但是这并意味着教
(三)教育的文化学视角
教育是探索和传播人类普遍价值和永恒真理的人际影响 活动。 “‘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地和持续不 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强调教而不是学;忽视了文化传递以外的也属于教育的 一些内容。 牛牛文档分享 牛牛文档分享
第四章 教育哲学思潮

一、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

二、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教育哲学
三、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 牛牛文档分享一、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
(一)教育即经验 (二)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与改造 (三)教育即成长 (四)学校即社会 (五)做中学 (六)儿童中心课程
二、教育学的学科群体系

原理类、历史类、课程与教学论类、教育行政和 管理类、比较教育类等 当代教育研究已经分化为许多学科。对教育现象 的理解要达到丰富且清晰的程度,必须多
三、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分类 从研究目的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从研究性质看,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 究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政治条件对教育的制约 (二)社会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制约 牛牛文档分享二、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牛牛文档分享三、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一)个体社会化也称为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指

评价:仅仅从物种进化及生物遗传的角度解释人类教育的理学起源论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复习大纲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2)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教育学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 萌芽中国:最有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代表作:《论语》《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西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教育任务就是培养美德、探求知识以及增加健康;首创对话式教学方法,成为“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理想国》中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亚里士多德——形成人的三要素:天性、习惯和理性,人的灵魂由营养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人的生命)组成;★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奥古斯丁——《忏悔录》,其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2) 创立1623,培根【英】,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1632,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近代教育学产生的标志,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提出在全国建立“统一学制”的主张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1693,洛克【英】,《教育漫话》在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776,康德【德】,《论教育学》指出教育学应成为一门学科,确立了教育学的试验性1762,卢梭【法】,《爱弥儿》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引起教育领域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学公共教育学知识点共85页文档

教育学公共教育学知识点共85页文档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5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教育学公共教育学知识点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若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公共教育学4

公共教育学4


主要内容: 一是教师应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特点, 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 工作的全过程之中。 二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的内容上,遵循宪法确定的四项基本原 则,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公德、 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是教师应当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 育教学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 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 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 活动 这是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方面 的全面义务规范。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是同物质生产劳动有着密切 联系的精神劳动,是服务性的非生产劳 动。 1 复杂性 劳动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避免简单化与机械性


2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育内容的更新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教育机智 预防重复性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 水平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教 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使其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 专业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教师的角色 角色是个人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 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教师角色即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 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 模式。 教师职业的显著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 多样化。 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走进教师角色的过 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公共教育学知识点

公共教育学知识点

简述学校的人类价值:学校是唤醒人类意识的场所;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学校是培育人类共同体的力量。

卢梭的教育思想答:1.自然教育原则。

卢梭针对封建专制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即儿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的顺序,符合儿童的自由发展。

2.自然教育目的。

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

这种“自然人”是自由成长、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能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

3.自然教育方法。

首先,正确地看待儿童。

其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本是要求于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答:1.198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其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2.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

3.教职工代表大会起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4. 校长、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简述当今世纪中小学学校体系发展和改革趋势。

答:1.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初等学校加强与幼儿园和中等学校的衔接;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年限不断延长;3.在初中设定向教育阶段,初中阶段修业年限有延长的趋势;4.实行综合中学体制,推行中等教育综合化;5.根据本国国情实施学校体系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分流。

学校的权力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革,试论述这种变革的共同趋势。

答:1.促使学校的权力结构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进行转变。

传统的金字塔式学校权力结构是“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职员工”,逐步转变为扁平化的权力结构“校长——年级组——教职员工”,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转变为服务部门。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如美国“学校董事会”和韩国“学校运营委员会”都实现了学校管理的自治,有利于实现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才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

公共教育知识点总结

公共教育知识点总结

公共教育知识点总结一、公共教育概述公共教育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共同组织和管理的教育活动,旨在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培养国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公共教育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领域之一,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普及性、公益性、平等性和多样性。

公共教育的普及性意味着它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贫富、男女、地域。

公益性则体现在公共教育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存在的,其宗旨是培育国民,促进社会进步。

公共教育的平等性强调了对各个群体的公平对待,使得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而多样性则要求公共教育要适应各种需求,为不同文化、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二、公共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发展公共教育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成为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有着丰富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国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创新和进步注入活力。

通过公共教育,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促进社会公平公共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能够有效地缩小富贫差距,提升社会公平。

通过公共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无论其出身背景如何,都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有利于调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3. 促进国际竞争力公共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其经济实力,更在于其人才素质。

通过公共教育系统的设立和完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三、公共教育的主要内容1.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公共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教育的起点。

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是国家对每个公民都提供的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基本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共教育学资料

公共教育学资料

学校教育学复习名词解释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现代教育活动和制度的核心部分。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成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育日志:记录下教师自己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自己的反思和阐释,这是帮助教师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

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教育叙事:是指老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显性课程: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

隐性课程: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

整合课程: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公共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公共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公共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简述学校的人类价值:学校是唤醒人类意识的场所;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学校是培育人类共同体的力量。

卢梭的教育思想答:1.自然教育原则。

卢梭针对封建专制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即儿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的顺序,符合儿童的自由发展。

2.自然教育目的。

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

这种“自然人”是自由成长、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能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

3.自然教育方法。

首先,正确地看待儿童。

其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本是要求于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

简述当前我国小学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答:1.1985年以来我国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其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2.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

3.教职工代表大会起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4. 校长、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简述当今世纪小学学校体系发展和改革趋势。

答:1.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初等学校加强与幼儿园和等学校的衔接;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年限不断延长;3.在初设定向教育阶段,初阶段修业年限有延长的趋势;4.实行综合学体制,推行等教育综合化;5.根据本国国情实施学校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分流。

学校的权力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革,试论述这种变革的共同趋势。

答:1.促使学校的权力结构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进行转变。

传统的金字塔式学校权力结构是“校长——副校长——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职员工”,逐步转变为扁平化的权力结构“校长——年级组——教职员工”,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转变为服务部门。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如美国“学校董事会”和韩国“学校运营委员会”都实现了学校管理的自治,有利于实现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才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

《公共教育学》课件

《公共教育学》课件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 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教育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作用
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有助于 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教育与科技
要点一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改变了教 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要点二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05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为教育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高 效的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 平和质量。
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教育在面 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 增强国际性的过程。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 包括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方面的改革。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 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人才。
VS
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促进教育进步的重要途径,包 括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 的建设。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的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 育需求。
社会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详细描述
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制度、组织、功能和 变迁等,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心理学基础
总结词
探讨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详细描述
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帮助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发展、个性形成和行为 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教育公共知识

教育公共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1)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扩大了 教育对象 世界上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德意志的普鲁士公国(1763年)
2)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的生 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内容上加强了自然科学的教学,教育的手 段逐步现代化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 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在 他看来,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 动,原始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摹 仿”。 缺陷: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观点: 1)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 而产生的。 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 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 件的。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 缺陷:其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起源观, 从80年代初开始受到质疑,因劳动是整个人类生 活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中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经验与思想的积累和形成阶段 2、独立学科的初创阶段 3、独立学科的成熟阶段 4、多元教育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5、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
(一)西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经验与思想的积累和形成阶段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 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恩格斯
(二)泛智教育思想 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 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 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他也斥责 有人主张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的谬论, 指出:“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 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

公共教育学讲义

公共教育学讲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概念内涵,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中、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4.正确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与此相应,教育经验和理论知识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发展。

教育科学也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的学科领域。

一、现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我们学习的这门教育学,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专门的学校教育大致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事务;而国家和阶级的出现,也急需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吏;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和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然而,当人们把分散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形式转变为在学校集中进行的教育形式以后,怎样才能有效地对下一代施加影响? 教给下一代什么知识 ? 怎样教 ?培养下一代什么能力 ? 怎样培养 ? 很多具体的教育问题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对此必须尽快加以探讨和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萌芽状态的教育学便诞生了。

教育学由萌芽形态阶段走向成熟独立形态阶段,不是教育学者的凭空构建,而是由于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现象能够具有较为高度抽象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学才逐步地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的说明。

教育学从独立形态阶段走向科学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不仅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也对教育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说明,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内涵1、“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2、“教育”意味着深刻的精神转变过程3、“教育”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由神创造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还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心理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论者我国杨贤江劳动过程中产生二、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17世纪以前)停留在经验习俗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成果主要体现在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中国《学记》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末)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提成了实验的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任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以来)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五)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六)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研究领域扩大形成体系三、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六、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整体性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求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针对性教育抓住关键树立信心,相信学生因材施教七、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教育(笔记本)主要作业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我们应怎样学好教育学?研究方法文献法个案法实验法调查法第二章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1、面向未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2、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3、教育面向世界,促进教育国际化;4、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5、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6、加强教育与现代生产的联系,改善职业技术教育;7、重视师资质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主要作业题1、什么是教育?它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比较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个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主要通过任何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三、教育应如何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时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表现:感性化,注重现象描述,简单的观点与主张。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 中国:孔子、孟子等,《学记》是最早的教育文献。 •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
h
4
二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
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 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 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
h
15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 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 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 的人。
h
16
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1、育人性 2、目的性 3、实践性 4、社会性
h
17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h
18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 学校教育的结构;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孟禄
2.基本观点:孟禄在其所著 《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 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 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 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 意识的模仿。
h
11
评价1: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 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 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 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 教育的社会性。
时间:17世纪-----19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 表现:从现象描述到理论概括,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
其 它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独立学科。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1、英国哲学家培根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2、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 3、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
h
5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h
13
劳动起源论
(一)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二)基本观点: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工具的制 造标志从猿到人的转变-----人及人类社会的诞生; 劳动标志着人类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劳动使人 和社会产生了教育的需要,并创造了教育的条件。
h
14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h
19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
h
20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文化功能 2、经济功能 3、政治功能 4、人口功能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 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 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 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 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 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公共教育学复习
2010.7
h
1
第一章


h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事实)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
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一般 原理和基本要求,为制定教育方针和政策,确定教育
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观察法 调查法 经验总结法、 实验法等
h
9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起源、发展
h
10
教育的起源
两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 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 家利托尔诺
2.基本观点:法国社会学 家利托尔诺在其所著
《动物界的教育》《人种的 教育演化》认为: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是动 物的一种本能活动。
• 心理起源论
h
12
评价2: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 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 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 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 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 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育人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根本功能)
h
21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h
22
人的发展的涵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连续 不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 发展的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 发展的过程。 – 发展的水平。
h
23
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 需要和儿童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 矛盾,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h
24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 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 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h
6
返回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及其贡献
赫尔巴特于1806年撰写的《普通教育学》以及1835 年出版的《教育学讲授纲要》,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 科学化的奠基之作。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 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其理论可概括为“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 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赫 尔巴特也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h
7
三 、教育学的科学阶段
时间: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表现:
1、进步教育运动和现代教育派的出现
– 杜威与现代教育派《民本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论、 “新三中心”……);
2、自然科学方法的借鉴与应用;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 前苏联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
h
8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