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上部分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 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 的根源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1. 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注意:“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 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正确理解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正确理解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觉得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客观精神。

5.全面理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专题04 生活与哲学一、选择题重点1.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8.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10.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1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1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生活与哲学》高考满分必背术语考点[必背术语] 1—3课1.哲学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公民理论=国家性质+权利义务+两个要求+三大原则+四项民主+三个意义=================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享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2.公民必须履行的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原因?或做某事的依据?-----------------------------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性质人民地位)②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要履行政治性义务。

(公民的权利义务)③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真实广泛的民主)其他:还可以结合公民参与生活生活的基本原则来回答。

意义:①对公民: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

②对国家: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预防腐败,坚持对人民负责,自觉为人民服务。

③对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稳定,维护社会正义公平和,从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他:还可以结合材料取舍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方式的意义来回答。

(四个民主的意义)三、公民如何要做某事?(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1)宏观做法——公民应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①在党的领导下,遵循法律法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020年高考政治全部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全部知识点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思想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共52个考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8考点)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的意义: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三,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4.公有制为主体(1)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②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也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唯物论和认识论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重要内容。

物质观和意识观是唯物论的重要内容,其中物质观包括物质、规律和运动,意识观包括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唯物论的重要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既从实际出发,又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总结-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总结-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总结-必修四哲学核心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哲学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政治高考必备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高考必备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知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所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1.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意识能动的反作用(1)原理:*1.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的指导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上进利于发展(2)方法论:*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重视精神的力量。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非选择题型之中,一般原理和方法论一起回答)(1)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科学的理论有利于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非科学的理论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重视精神的力量。

2020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0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0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以下是对2020年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三、政治经济学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

四、法律基础与法治国家建设- 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基本原则。

-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与实践。

五、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人民代表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与方式。

六、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态势与主要问题。

-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

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践。

-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途径。

-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八、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的了解与分析。

-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

结语高考政治科目的复习需要系统性地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深入分析。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增强政治敏感性,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建议收藏)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建议收藏)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建议收藏)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一高考考点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二高考考点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梳理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梳理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作用)⑴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从哲学的作用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⑶从哲学的任务看: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⑴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⑵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反作用,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小结:什么是哲学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高三的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中,需要复习大量的政治知识,你知道哲学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认识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规律①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发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唯一性。

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检验认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镇里都有自己的条件和适用范围,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真理是具体的,这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向前无限发展③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哲学与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运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的特点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A、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和谬误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