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精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考点精讲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附解答)

人教版高中化学考点精讲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附解答)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复习重点1.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2.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方法难点聚焦一、利用有机物燃烧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由上可知,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环烷烃)与一元饱和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把:相同碳原子数的炔烃(二烯烃)与醛(酮)及饱和二元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醛:饱和二元醇:);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与三元醇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羧酸:→饱和三元醇:) 二、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一个分子式可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知道了某一物质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

例如: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化合价,乙醇分子可能有两种结构:为了确定乙醇究竟是哪一种结构,我们可以利用乙醇跟钠的反应,做下面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

在烧瓶里放入几小块钠,从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物质的量的无水乙醇。

乙醇跟适量钠完全反应放出的H2把中间瓶子里的水压入量筒。

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应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的导管内的水柱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

讨论2 下面是上述实验的一组数据: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数据,怎样推断乙醇的结构式是(1),还是(2)呢?由于0.100 mol C2H6O与适量Na完全反应可以生成1.12 L H2,则1.00 molC2H6O与Na反应能生成11.2 L H2,即0.5 mol H2,也就是1 mol H。

这就是说在1个C2H6O 分子中;只有1个H可以被Na所置换,这说明C2H6O分子里的6个H中,有1个与其他5个是不同的。

这一事实与(1)式不符,而与(2)式相符合。

因此,可以推断乙醇的结构式应为(2)式。

问题与思考1.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一般有哪几种方法?2.运用“最简式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需哪些数据?3.如何运用“商余法”确定烃的分子式?问题与思考(提示)1、最简式法;直接法;燃烧通式法;商余法(适用于烃的分子式的求法等2、①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质量比)②标准状况下的有机物蒸气的密度(或相对密度)3、则为烯烃,环烷烃.②若余数=2,则为烷烃.③若余数=-2,则为炔烃.二烯烃④若余数=-6,则为苯的同系物.若分子式不合理,可减去一个C原子,加上12个H原子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典型例题例题精讲一、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例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

高中化学精讲离子反应方程_共存知识点解析

高中化学精讲离子反应方程_共存知识点解析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 、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离子共存1.复习重点(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1、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为1×10-10mol/L的溶液中,……”。

2.难点聚焦(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32-+2H+=CO2↑+H2O、HS-+H+=H2S↑等。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BaCO3↓、Ca2++SO42-=CaSO4↓(微溶);Mg2+、Al3+、Cu2+、Fe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SiO32-、AlO2-、S2O32-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是因为SiO32-+2H+=H2 SiO3↓、AlO2-+H++H2O=Al(OH)3↓、S2O32-+2H+=S↓+SO2↑+H2O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F-、CH3COO-、HCOO-、PO4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等;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HS-、CO32-、HCO3-、SO32-、HSO3-、ClO-、F-、CH3COO-、HCOO-、PO43-、Si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Mg2+、Al3+、Cu2+、Fe2+、Fe3+、NH4+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高中化学精讲胶体

高中化学精讲胶体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35、胶体1.复习重点1.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2.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3.了解Fe(OH)3、AgI、硅酸溶胶的制备方法;4.掌握胶体的凝聚方法2.难点聚焦(一)分散系的概念、种类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种类及其比较: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由于其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

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二、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

例如Fe(OH)3、Al(OH)3胶体就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

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3、胶体的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从胶体微粒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

由于胶体微粒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也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不大,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凝聚的几种方法。

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时,胶体会发生凝聚;加热胶体,胶粒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胶体也会凝聚。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六、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应用的常设陷阱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1)在不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时,误认为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一定要特别注意,在不指明温度压强时,气体摩尔体积没有任何意义。

(2)某些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或固体,但是干扰项却说22.4 L该物质为1 mol。

如标准状况下22.4 L SO3误认为含有3 N A个氧原子。

常考的此类物质有:HF、SO3、CH2Cl2、CHCl3、CCl4、CH3OH、辛烷等。

需特别指出的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换算不涉及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无关。

例如,常温常压下,22 g CO2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是0.5 N A。

2.物质的组成
3.一些典型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
4.可逆反应
5.电离或水解。

高中化学《酸雨》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高中化学《酸雨》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高中化学《酸雨》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教案:高中化学《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环境保护》中的第四章第二节“酸雨”。

本节主要介绍了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酸雨的概念,掌握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重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入酸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危害。

3. 课堂实验:进行酸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5. 小组讨论:讨论防治酸雨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知识巩固: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酸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2. 酸雨的形成原因3. 酸雨的危害4. 酸雨的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有哪些危害?(3)请你提出一些防治酸雨的措施。

2. 答案:(1)酸雨的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上,成为酸雨。

(2)酸雨的危害: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体、影响土壤肥力等。

(3)防治酸雨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验。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8)-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8)-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8、二氧化硫1.复习重点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难点聚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易液化(-10℃)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2+H2O H2SO322O O2、氧化性: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2+2H 2S===3S↓+2H 2O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Br2+2H 2O=== H2SO4+2HBr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2SO2+O2 2 SO3(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SO 2与CO 2的相互鉴别鉴别S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 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 2时,不会影响SO 2的鉴别;当混有SO 2时会干扰CO 2的鉴别,应先除去SO 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2气体。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高中化学讲解

高中化学讲解

高中化学讲解高中化学讲解: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性质预测中的应用。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

3. 化学反应原理: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极反应等基本原理。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速率控制和平衡状态。

4. 物质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理解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方法。

5. 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烷烃、烯烃、醇、醛、羧酸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反应机理。

二、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试剂的取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实验安全等。

2. 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评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能够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按照规范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清晰表达实验思路和结论。

三、化学思想方法1. 结构决定性质: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结构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联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联系,了解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绿色化学:树立绿色化学意识,了解化学实验的环保要求,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_化学键_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复习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及特征;2.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定义及彼此关系。

难点聚焦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彼此感化.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2.分类: 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金属键:存在于金属中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彼此感化构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Na2O2/NaOH/Na2SO4等。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感化。

说明:(1)静电感化既包含同种离子间的彼此排斥也包含异种离子间的彼此吸引。

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感化(4)成键条件:①活泼金属(IA、IIA族)与活泼非金属(VIA、VIIA族)之间彼此化合――――离子键(有电子转移) ②阴、阳离子间的彼此结合: (无电子转移)(5)成键原因:①原子彼此感化,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②离子间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③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6)存在:离子化合物中必然存在离子键,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绝大大都盐(PbCl2/PbCH3COO2等例外),强的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Na2O2/K2O/CaO/MgO等。

三.电子式:1.概念:由于在化学反映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暗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暗示方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感化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所以,在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二)整合有效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精讲)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二)整合有效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精讲)解析版

专题讲座(二)整合有效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核心素养分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建立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的思维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

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 进行陌生信息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重点知识梳理】信息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考查频率高。

试题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以反应现象、物质性质、元素价态变化、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等信息呈现出来, 要求以此判断产物, 从而正确书写方程式。

1.题干中给出部分反应物和部分产物:(1)信息提取:依题给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 确定反应类型。

(2)联想推理: 根据原子个数守恒或物质的特征或元素价态变化特点及微粒存在形式填写出未知产物。

(3)配平: 缺少的物质一般用H2O、H+、OH-填补。

2.工艺流程、图像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分析流程图中的反应物: 包括原料、加入的物质及溶液酸碱环境。

(2)看生成物: 包括目标产物和杂质。

(3)书写、配平: 灵活运用元素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注意:有的方程式书写要求能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看懂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 看懂在特定要求时, 溶液中的粒子存在形式。

3.注意事项:(1)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对产物的影响: 如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一般被还原为Mn2+, 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得到MnO42-;酸性条件下, 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出现OH-;在碱性条件下, 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出现H+。

碱性条件下多氧配水, 另一侧生成OH-(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配上水)。

酸性条件下多氧配H+, 另一侧生成水(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配上H+);(2)要注意反应物的量不同(或溶液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如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生成硝酸亚铁;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和铜反应的还原产物不同。

【典型题分析】高频考点一已知部分产物, 写出完整的方程式例1.(2020·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模拟)NaB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 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2, 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消耗1 mol NaBH4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中化学十分钟精讲课件

高中化学十分钟精讲课件

高中化学十分钟精讲课件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1、说实验: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同步精讲必修1第02讲物质的转化

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同步精讲必修1第02讲物质的转化

第02讲物质的转化知识精讲一、酸、碱、盐的性质1. 酸的通性(以盐酸为例)(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能使酚酞试剂变色(2)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放出H2:6HCl + 2Al === 2AlCl3 + 3H2↑(3)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6HCl + Fe2O3=== 2FeCl3 + 3H2O(4)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5)能与某些盐反应:2HCl + CaCO3=== CaCl2 + H2O + CO2↑2. 碱的通性(以烧碱为例)(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 CO2 === Na2CO3 + H2O(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4)能与某些盐反应:2NaOH + MgCl2===Mg(OH)2↓ + 2NaCl3. 盐的通性(1)盐+ 金属→ 新金属+ 新盐:CuSO4 + Zn==== Cu + ZnSO(2)盐+ 酸→ 新盐+ 新酸: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3)盐+ 碱→ 新碱+ 新盐:MgCl2 + 2NaOH ====Mg(OH)2↓ + 2NaCl(4)盐+ 盐→ 新盐+ 新盐:NaCl + AgNO3 ==== AgCl ↓+ NaNO3二、化学反应类型1. 按照生成物、反应物的种类和数目,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照物质是否得氧或失氧,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三、物质的转化关系物质间的转化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思路进行考虑:(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

高中化学58个精讲-(8)-物质的量的浓度

高中化学58个精讲-(8)-物质的量的浓度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8)物质的量的浓度1.复习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2.溶解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5.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2.难点聚焦1.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用c B表示,(2)表达式:C B 单位常用mol/L或mol/m3,注意:①单位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概念中的单位体积一般指1升,溶质B指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单质或化合物,如c(Cl2)=0.1mol/L,c(NaCl)=2.5mol/L;也可以指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如c(Fe2+)=0.5mol/L, c(SO42-)=0.01mol/L等。

2.溶液的稀释与混合(1)溶液的稀释定律由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有:m B =m浓×ω浓=m稀×ω稀%由溶质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有:C B =c浓×V浓=c稀×V稀%(2)溶液在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总体积不一定是二者混合的体积之和。

如给出溶液混合后的密度,应根据质量和密度求体积。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ρ为该溶液的密度)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仪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的规格,一般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几种。

(2)步骤:①计算:计算所需固体溶质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将溶质加入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④移液洗涤:将已溶解而且冷却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再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

高中化学58个精讲 (30)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高中化学58个精讲 (30)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1)化学平衡等同条件(等温等容)
aA(g)+bB(g) cC(g)
①始 a b 0 平衡态Ⅰ
②始 0 0 c 平衡态Ⅱ
③始 x y z 平衡态Ⅲ
A.只有⑴ B.⑴⑵ C.⑵⑶⑷ D.⑴⑷
4.将H2和N2的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中,经过1个小时达到平衡,此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3、7、4(单位均为mol/L),则以下叙述正确的 ( )
①N2的反应速率为2mol/(L·h) ②H2的反应速率为7 mol/(L·h) ③H2的起始浓度为13mol/L④N2起始浓度为2 mol/L ⑤H2的转化率为46.2%
例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的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乙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CO,其反应为:
[Cu(NH3)2Ac]+CO+NH3 [Cu(NH3)3]Ac·CO;△H<0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什么?
(2)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是什么?
思考:工业上生产H2SO4:2SO2(g)+O2(g) 2SO3(g)为何不采用加压方法?(因为在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达91%,不需要再加压)
(2)适宜的温度:温度越低越有利于NH3的合成,为何还要选择5000C高温?因为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达平衡时间长,单位时间产量低,另外5000C时,催化剂活性最大。
D. 恒温恒容下充He,惰性气体He不与N2、H2、NH3反应。虽总压强增大了,实际上平衡体系各成分浓度不变(即分压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NH3的产量不变。
[答案] B
[点评]
勒沙特列原理是说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法移动。不要混淆影响速率的条件和影响平衡的条件。

高中化学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复习重点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和的对比,与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与的鉴别,和之间的除杂问题2.难点聚焦一.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等.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2)钠与氧气的反应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取相同式样的100 mL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L-1 HCl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1.0 g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4.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可以用铂丝蘸一些蒸馏水后再蘸一些盐的粉末,然后进行灼烧,这样效果更明显.实验完毕,要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盐酸里浸渍2 min~3 min,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里,使它洁净无垢.二、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1)实验过程将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在玻璃片上将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豆粒大小),进行观察,并注意切面的变化.(2)注意事项①取钠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因为易与汗液反应,灼伤腐蚀皮肤.②取出钠后要迅速吸干煤油,并要放到玻璃上切割.③钠用剩后要放回盛钠的试剂瓶,不能乱扔乱放,因为钠很活泼容易引起危险.④钠与O2反应很容易,在观察钠的颜色光泽时要在切割后立即观察.(3)实验现象切面银白色,但迅速变暗(4Na+O2=2Na2O等),失去金属光泽.(4)实验结论金属钠硬度很小(质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很容易被空气氧化.2.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Na与水的反应图2—7(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3)注意事项:取钠不要太大,钠块过大,会发生爆炸.(4)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并放出气体.3.收集并检验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收集并检验Na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图2—8(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2H2+O22H2O.(3)注意事项①试管内要装满水,不要留有气泡,以防点燃时发生爆炸.②钠不要太大,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住.包裹时不要用手触摸金属钠.③试管中气体集满后,不要急于从水中取出试管,应待钠反应完毕后再取试管,以避免在取试管时,皮肤蘸上钠而灼伤.④试管从取出到移近火焰过程中要始终倒立,点燃时可将试管微微倾斜.(4)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被点燃发出尖锐的爆鸣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放出氢气.4.钠和氧气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⑦钠与氧气的反应图2—9(2)反应原理: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3)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5)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二、NaHCO3的分解(1)实验过程①用一干燥大试管,装入NaHCO3粉末.(大约占试管容积1/6)②将大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并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③大试管上的导气管另一端插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④用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药品多的部位加热.⑤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2)反应原理 2NaHCO3Na2CO3+H2O↑+CO2↑(3)注意事项①装药品时,应将药品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以便于受热.②固定大试管时,应夹在其中上部(离管口1/3处)且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冷却回流而将试管炸裂.③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若停止实验,应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来,再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否则,会使石灰水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4)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内壁有水生成.(5)实验结论NaHCO3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三、Na2CO3和NaHCO3与酸的反应(1)实验步骤图2—10(2)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O+2H+=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或HCO+H+H2O+CO2↑(3)注意事项:使用的盐酸浓度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气泡太多太迅速而溢出试管.(4)实验现象和结论两者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三.实验思考1.若钠、钾等碱金属在空气中失火,可否用水或CO2灭火,为什么?用什么灭火效果好?答案:钠、钾等碱金属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它们与水反应剧烈,且产生易燃气体H2,易导致爆炸发生;也不能用CO2灭火,因为Na、K有还原性,能夺去CO2中的氧继续燃烧.钠、钾失火可用沙土、抹布扑灭或盖灭.2.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该怎么办?答案: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先用稀醋酸洗涤,然后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情况严重者速到医院烧伤科救治.3.用稀盐酸与Na2CO3还是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有哪些优点?答案:用稀盐酸与NaHCO3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优点有二:①产生气体速度快,②产生气体CO2多.4.实验室中做固体受热生成气体反应的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实验室固体受热生成气体的装置都可用制O2装置.注意事项:①试管应夹持在其中上部(或离管口1/3处);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为实验室中的药品不是很干燥,加热时有水生成,或固体反应时生成水,若不略向下倾斜会使水倒流把试管炸裂;③受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底部,然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5.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四.知识网络3.例题精讲例1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中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解析,,A正确;B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是钠的重要用途之一;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故C不正确;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另外,钠跟水反应速率很快,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高中化学58个精讲-(24)-氨、铵盐

高中化学58个精讲-(24)-氨、铵盐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4、 氨、铵盐1.复习重点1.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制取 2.铵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氨和铵盐的检验 2.难点聚焦 一.氨1.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氨的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NH 3是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NH 3 。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NH 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 3。

②与酸的反应:NH 3+HCl=NH 4Cl (生成白烟) NH 3+CO 2+H 2O=NH 4HCO 3 ③与氧化剂反应:4NH 3+3O 2 4NO+6H 2O 2NH 3+3CuO N 2+3Cu+3H 2O 8NH 3+3Cl 2 = N 2 + 6NH 4Cl2.氨的实验室法:用铵盐与碱共热 2NH 4Cl+C a (O H )2 C a C l 2+2N H 3↑+2H 2O ①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与制备O 2 和CH 4 气体相似;收集NH 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检验:a.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③干燥:不能用CaCl 2、P 2O 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 3能与CaCl 2反应生成CaCl 2·8NH 3。

P 2O 5与浓硫酸均能与NH 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所以NH 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3.氨的工业制法N 2+3H 2 2NH 3一. 铵盐(1)结构: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NH 4Cl NH 3+HCl NH 4HCO 3 NH 3↑+CO 2↑+H 2ONH 4NO 3受热分解较复杂:NH 4NO 3 N 2O+2H 2O 2NH 4NO 3 2N 2↑ +O 2↑+4H 2O②与碱反应 NH 4++OH ― NH 3·H 2O 或NH 4++OH ― NH 3↑+H 2O③水解反应:NH 4++H 2O NH 3·H 2O+H +(4)用途:可用作氮肥,炸药,焊药。

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规律)精讲与精练

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规律)精讲与精练

还原剂 Fe2+
SO2、SO32-、S2O32H2O2 H2C2O4 ICO、C
S2-、H2S NH3
对应氧化产物 Fe3+ SO42O2 CO2 I2 CO2 S
N2、NO
二、氧化性、还原性的理解 氧化性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注意
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例如:Na- e-===Na+,Al- 3e-===Al3+,Al 失去电子的数目较多,但 Na 比 Al 的还原性比铝强。
D.可用于实验室制 O2
【变 3-1】硫元素在下列物质中,只有还原性的是( )
A.Na2S
B.S
C.SO2
D.H2SO4
【变 3-2】下列粒子不具有还原性和只具有还原性的依次是(
A.Fe2+、Fe-
) D.Na+、Na
还原性:__________
5.根据所处环境(温度、浓度、pH)来判断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性/还原性会有所不同。 (1)温度:①氧化性:浓硫酸(热)>浓硫酸(冷);②还原性:浓盐酸(热)>浓盐酸(冷)。 (2)浓度:HNO3(浓)>HNO3(稀)
(3)pH:①中性环境中NO3- 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NO3- 显强氧化性;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1)金属单质越活泼,其还原性越强;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其氧化性越强。 (2)“单强离弱”——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 子的还原性越弱。

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本质基础知识精讲

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本质基础知识精讲

离子反应的本质基础知识精讲一、离子反应的本质 (1)离子反应在水溶液里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酸、碱、盐溶于水后,能电离产生离子,所以酸、碱、盐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注意,下列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①↑+∆+HCl 2SO Na)(SO H )s (NaCl 24242浓②O H 2SO CuSOCu)(SO H 222442+↑+∆+浓③O H 2NH 2CaCl)()OH (Ca )s (Cl NH 223224+↑+∆+s像这些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通常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再注意,上述①②反应在水溶液不能进行,①是由于-+-+24SO H Cl Na 、、、能共存而不反应,②是由于Cu 和稀硫酸不反应,③在水溶液中也能进行,此时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即O H NH OH NH 234⋅====+-+或O H NHOHNH 234+↑∆+-+(2)离子反应的本质①强酸能制取弱酸,弱酸能制取更弱酸.例如,用盐酸和COONa CH 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COOH CH 3,用COOH CH 3溶液和32CO Na 溶液反应可以得到32CO H .COOH CH NaCl COONa CH HCl 33+====+ 323323CO H COONa CH 2CO Na COOH CH 2+====+)O H CO CO H (2232+↑====而盐酸溶液中)H (c +大于COOH CH 3溶液中)H (c +,COOH CH 3溶液中)H (c +又大于32CO H 溶液中)H (c +.由此可知,由323CO H COOH CH HCl →→,)H (c +一次一次减小.②强碱能制取弱碱,弱碱能制取更弱碱.例如,NaOH 溶液与Cl NH 4溶液反应能制取O H NH 23⋅,O H NH 23⋅和3AlCl 溶液反应能制取3)OH (Al .O H NH NaCl Cl NH NaOH 234⋅+====+↓+====+⋅34323)OH (Al Cl NH 3AlCl O H NH 3而NaOH 溶液中)OH (c -大于O H NH 23⋅中)OH (c -,O H NH 23⋅中)OH (c -又大于3)OH (Al 产生的)OH (c -.由此可知,由323)OH (Al O H NH NaOH →⋅→,)OH (c -一次一次减小.上述①②还可以概括为:由易电离的物质可以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由难电离的物质可以生成更难电离物质.③易溶于水的物质可以生成微溶于水的物质,微溶于水的物质可以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例如,把较浓的2CaCl 溶液和较浓的NaOH 溶液混合会生成微溶于水的2)OH (Ca 沉淀,再加入32CO Na 溶液,2)OH (Ca 会转化为3CaCO 沉淀.从2CaCl 溶液到2)OH (Ca ,再到3CaCO ,溶解在水中的)Ca (c 2+一次一次减小.上述①②③列举的都是离子反应,透过这些反应的现象,细细地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的本质就是溶液中反应物的某种离子浓度减小.注意:有人根据4242SO H CuS CuSO S H +↓====+,得出结论:由弱酸同样可以制取强酸.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若加以推广是不妥的.此反应的本质是)S (c 2-减小,即CuS 产生的-2S 比S H 2电离出的-2S 还要少.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凡是能使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条件就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中学化学学习中,主要理解四个方面的条件.(1)生成难溶的物质(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3)生成挥发性的物质中学化学常见挥发性物质有:322NH SO CO 、、.它们都可以由难电离物质O H NH SO H CO H 233232⋅、、分解得到.因此,生成322NH SO CO 、、与生成相应的难电离的物质本质上是一致的.(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①↑+====+++22H Zn H 2Zn [减小)H (c +] ②Cu Fe Cu Fe 22+====+++ [减小)Cu (c 2+] ③22I Br 2I 2Br +====+-- [减小)I (c -] ④++++====+223Cu Fe 2Cu Fe 2 [减小)Fe (c 3+]⑤O H 4NO 2Cu 3NO 2H 8Cu 3223+↑+====+++-+ [减小)H (c +和)NO (c 3-]三、书写离子方程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阴、阳离子比例合理例如2)OH (Ba 溶液和42SO H 溶液混合,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 H 2BaSO SO H 2OH 2Ba 24242+↓====+++-+-+不能写成O H BaSO SO H OH Ba 24242+↓====+++-+-+因为阴、阳离子比例不合理,从化学方程式中容易看出,生成4BaSO 和O 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而不是1∶1.O H 2BaSO SO H )OH (Ba 24422+↓====+(2)注意客观地表示微溶的物质常见的微溶物有34242MgCO SO Ag CaSO )OH (Ca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例如42SO Na 溶液中加入3AgNO 溶液:↓====+-+4224SO Ag SO Ag 2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2CO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O H CaCO OH 2Ca CO 2322+↓====++-+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用化学式表示.如把石灰乳加入32CO Na 溶液中:--+↓====+OH 2CaCO CO )OH (Ca 3232(3)注意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许多相同反应物以不同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故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3NaHCO 溶液与2)OH (Ba 溶液混合就有三种情况:①若3NaHCO 和2)OH (Ba 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1,则按下列化学(离子)方程式进行:O H NaOH BaCO )OH (Ba NaHCO 2323++↓====+O H BaCO OH Ba HCO 2323+↓====++-+-②若12])OH (Ba [n )NaHCO (n 23::≥时,则按下列化学(离子)方程式进行:O H 2CO Na BaCO )OH (Ba NaHCO 2232323++↓====+O H 2CO BaCO OH 2Ba HCO 2223323++↓====++--+-③若12])OH (Ba [n )NaHCO (n 1123:::<<,两种反应都存在,生成物包括3BaCO 沉淀,NaOH 和32CO Na 的混合溶液.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生成物不同,这类例子很多,在学习和考试中,要小心这些空子.(4)注意相同反应物不同的操作使之反应,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把含0.15molHCl 的盐酸缓慢入含0.1mol 32CO Na 的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3-23HCO CO H ===++ (先)0.1mol 0.21molO H CO HCO H 22-3+↓===++ (后)0.05 mol 0.05 mol倒过来,把含0.1mol 的32CO Na 溶液慢滴入含0.15mol HCl 的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22-23CO O H CO H 20.15 mol 剩余0.075 mol 0.075 mol比较可知,有些相同反应物,用不同的操作它们反应,离子方程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类题 按下列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并简述反应现象. (1)NaOH 溶液滴入3AlCl 溶液中. (2)3AlCl 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 答案(1)↓====+-33)(3OH Al OH Al(2)O H AlO OHOH Al 2232)(+====+--反应现象:先沉淀后溶解.(2)O H AlO OH Al 22324+====+--+3232)(463OH Al O H Al AlO ====+++-反应现象:开始无沉淀后来生成沉淀. (5)注意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例如,把NaOH 溶液加入到42SO H 、342)(S O Al 、424SO )(NH 的混合溶液,反应顺序如下:O H H OH 2===++- ①↓===++-33Al(HO)Al 3OH ②O H NH NH OH 234⋅===++- ③ O 2H AlO Al(OH)OH 223+===+-- ④综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要求为:坚持实事求是,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就用离子符号表示.否则,用化学式表示.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问题在水溶液中,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中学化学中归纳成五种情况: (1)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2)阴、阳离子结合后产生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3)阴、阳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或难电离的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4)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23S Fe 和,-+I Fe 3和,-++32NO H Fe 和、.(5)阴、阳离子双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气体或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S S AlO HCO CO Al 223233、、、、和等.理解上述问题时,可以参看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例1 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Cl SO Mg NH 2424 B .--++32NO OH K BaC .--++ClSO Cu Al 2423 D .--++22AlO Cl Ca Na分析与解答pH =1,即溶液还含有+H ,故在每个选项中增加+H 才能根据离子共存的条件进行判断.A 符合题意.B 在-OH 和+H 不共存.C 中能共存但+2Cu 有颜色故不符合题意.D 中-2AlO 与+H 不共存.答案 A例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332223SO HCO 2O H SO CO 2 B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O H 2CO CaCO OH 2HCO 2Ca 223332++↓====++---+C .2.24L(标准状况下)2Cl 通入100mL1 mol/L 2FeI 溶液中:22I Cl 2I 2Cl +====+--D .在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 H CO OH 2CO 2232+====+--分析与解答根据要求,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再考虑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否对应.A .3222SO H O H SO ====+,由于32SO H 少而32CO Na 多,则3233232SO Na NaHCO 2CO Na 2SO H +====+.B .由于NaOH 过量,则O H 2CO Na CaCO NaOH 2)HCO (Ca 232323++↓====+.C .21)I (n )Cl (n 2::=-,正好反应.D .32NaHCO )(CO NaOH ====+过量. 答案 D例3 向含0.14mol 32CO Na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HCl 0.20mol 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的是( )分析与解答0.14mol0.14mol 0.14mol mol 14.0NaHCO NaCl HCl CO Na 332+====+0.06mol0.06mol mol 06.0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答案 A【重点难点提示】 1.离子反应的本质.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典型例题分析】例1 (1997年高考试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硫化亚铁跟盐酸反应:↑++++S H Fe H FeS 222B .氯气跟水反应:--++++ClO Cl H O H Cl 222C .钠跟水反应:↑+++-+2222H OH Na OH NaD .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4242BaSO SO Ba分析与解答 A解析 判断时应从三个方面来审题:一看是否符合书写规则,二看是否配平了(主要是电荷平衡),三看是否符合反应实际.A 正确.硫化亚铁不溶于水,要保留化学式,S H 2是气体,要保留化学式,而HCl 和2FeCl 都是强电解质且易溶水,故以离子形式表示.B 错误.生成物HClO 是弱酸,难电离,应保留化学式.正确的写法为HClO Cl H OH Cl +++-+22.C 错误.没有配平,反应式前后电荷不等.正确写法为↑+++-+222222H OH Na OH Na .D 错误.不符合实际,+2Cu 与-OH 亦能结合生成2)(OH Cu 沉淀,正确写法为↓+↓+++-+-+242422)(2OH Cu BaSO SO Cu OH Ba .一点启示:哪些物质保留化学式,哪些物质写成离子,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要牢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和电离的难易程度.1.溶解性规律(1)+K 、+Na 、+4NH 、-3NO 的盐全都溶于水.(2)-24SO 的盐中,42SO Ag 、4CaSO 微溶,4BaSO 、4PbSO 不溶,其余全溶.(3)-Cl 的盐中,AgCl 不溶,其余全溶.(4)-23CO 的盐中,除+K 、+Na 、+4NH 以外都不溶. (5)-2S 的盐中,除+K 、+Na 、+4NH 以外都不溶. (6)-34PO 的盐中,除+K 、+Na 、+4NH 以外都不溶.(7)碱中除KOH 、NaOH 、2)(OH Ba 以外都不易溶于水. 2.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32CO H 、44SiO H 、32SO H 、S H 2、HClO 、HF 、2HNO 、43PO H 、3)(OH Al 、RCOOH 、OH H C 56.弱碱:O H NH 23⋅、2)(OH Cu 、3)(OH Fe 、3)(OH Al . 其他:O H 2.例2 (1996年高考试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43NH H NH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322322HCO OH CO CO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3223)(463OH Al OH AlO Al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O H ClO Cl OH Cl 22322+++---分析与解答 D解析 本题涉及的反应原理较多,但都是典型的重要反应,其中C 项+3Al 与-2AlO 在水溶液中的双水解反应在教材中没有,这一点应引起注意.D 项错误类型仍是电荷没有配平.例3 (1992年高考试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盐酸:O H CO H HCO 223+↑++-B .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33262H Fe H FeC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Cl Fe Cl Fe 2322D .硫化钠水解:--+↑+OH S H O H S 22222分析与解答 A解析 A 正确.-3HCO 难电离,故应保留其形式,不可写成+H 和-23CO .B 错误,不符合实验事实,只能生成+2Fe .C 错误,电荷没有配平.D 错误,不符合实验事实.盐水解大多程度很小,是可逆反应,没沉淀和气体产生.另外-2S 应分二步水解且不可合并.正确的写法为例4 在室温时,某溶液的pH 为1,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2Zn ,-Cl ,+2Ba ,-3NO B .+Na ,-3NO ,+K ,-23CO C .+K ,-24SO ,+Na ,-2AlO D .+2Cu ,-3NO ,+3Al ,-24SO分析与解答 AD解析 题干中“pH 为1”这一限制必须在审题时审出,即相当于在每组中又增加一种+H .B 组不能共存的原因:-+-+323HCO H CO 或O H CO H CO 22232+↑++-C 组不能共存的原因:↓+++-322)(OH Al O H H AlO或O H Al H AlO 23224++++-例5 (1996年高考试题)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K ,+Na ,-3HSO ,-Cl B .+Na ,+2Ba ,-2AlO ,-3NO C .+4NH ,+K ,-Cl ,-3NOD .+K ,+Na ,-ClO ,-2S 分析与解答 B解析 题中给出“强碱性”条件,应在每组中增加-OH 项.之后按能否发生简单的结合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能否发生双水解反应,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逐一判断.A 组不能共存的原因:---++2323SO O H OH HSO (发生中和反应). C 组不能共存的原因:O H NH OH NH 234⋅+-+.D 组不能共存的原因:-ClO 有强氧化性,-2S 有强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6 (2000年高考试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O H CaCO OH HCO Ca 2332+↓++--+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22H AlO OH Al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 O H CO CO OH 22322++--D .342)(SO Fe 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H S Fe SH Fe 2223分析与解答 AC解析 本题除了要注意一般问题外,还应注意反应条件(诸如温度、物质的量浓度、酸碱度、过量与否)对反应的影响.A 项中“饱和”的条件是针对23)(HCO Ca 和2)(OH Ca 的溶解度都很小而言的,若未饱和,溶液会很稀,可能不会有3CaCO 沉淀生成.这里还应注意:饱和和过量不是一回事,也不能以为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B 项的错误既可从配平(电荷未平)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反应事实来分析.正确为:↑+++--22232222H AlO O H OH AlC 项中“少量2CO ”是关键性词语.若2CO 过量,则应为:--+32HCO OH CO D 项中“酸性溶液”是酸碱度的限制,在此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是正确的,错处是电荷没有配平.正确写法为: ++++↓++H S Fe SH Fe 222223【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与稀3HNO 反应:O H CO H HCO 223+↑++-B .饱和石灰水与稀3HNO 反应:O H Ca H OH Ca 22222)(++++C .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O H NH H O H NH 2423++⋅++D .碳酸钙溶于醋酸中:↑+++++22232CO O H Ca H CaCO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 )A .+Na 、+2Ba 、-Cl 、-24SOB .+K 、-2AlO 、-3NO 、-OHC .+H 、+4NH 、+3Al 、-24SOD .+H 、-Cl 、-COO CH 3、-3NO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2)(OH Ba 溶液中滴加足量硫酸溶液:O H BaSO SO H OH Ba 24242222+↓+++-+++B .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溶液:O H BaSO SO H OH Ba 24242+↓+++-+-+C .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足量4NaHSO 溶液:O H BaSO SO H OH Ba 24242222+↓+++-+-+D .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少量4NaHSO 溶液:O H BaSO SO H OH Ba 24242+↓+++-+-+4.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 A .323CO Na COOH CH +与33NaHCO COOH CH +B .HCl AgNO +3与242PbCl SO Ag +C .422SO Na BaCl +与4242)()(SO NH OH Ba +D .43COONH CH KOH +与Cl NH OH Ba 42)(+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3FeCl 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23)]([SCN Fe SCN FeB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2)(OH Ba 溶液:O H AlO OH Al 22324++--+C .向342)(SO Fe 溶液中通入S H 2:+++++↓+H Fe S S H Fe 2223D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盐酸:O H H OH 2+-+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2NaAlO 溶液中通入适量2CO :--+↓++233222)(232CO OH Al O H CO AlOB .铜与氯化铁反应:+++++223Fe Cu Fe CuC .苯酚钠与盐酸反应:D .氯化铵在水溶液中水解: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亚硫酸中滴加溴水:-+-++++Br H SO O H SO H Br 24242322B .硫氢化钠溶液与苛性钠溶液混合:O H S OH HS 22++---C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O H ClO Cl OH Cl 22322+++---D .硫化钠的水解:--+↑+OH S H O H S 222228.关于离子方程式:↑+++S H S H 222所能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反应B .稀硝酸与FeS 反应C .稀盐酸与硫化钠溶液反应D .稀醋酸与硫化钠溶液反应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小苏打溶液反应:O H CO HCO H 223+↑+-+B .等物质的量的3NaHCO 溶液和2)(OH Ba 溶液混合:↓+++-+-3223BaCO O H OH Ba HCOC .实验室用NaCl 制取HCl :↑++-HCl H Cl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2232222H AlO O H OH Al10.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100mL 11.0-⋅L mol 的NaOH 溶液中通入0.224L(标准状况)2CO :O H CO CO OH 22322++--B .向饱和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2CO 气体:--+↓++233222)(232CO OH Al O H CO AlO C .将过氧化钠投入重水中:-++↑++OD O Na O D O Na 44222222D .氯化亚铁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变质:+++↓++332228)(46312Fe OH Fe O H O Fe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将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43NH H NHB .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322322HCO O H CO CO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3223)(463OH Al O H AlO AlD .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O H PO OH PO H 2344222++---12.对某位同学写的下列四个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将2CuCl 溶液通入足量的S H 2:↓+-+CuS S Cu 22②将3)(OH Fe 溶于氢碘酸溶液中:O H Fe H OH Fe 23333)(++++③将Na 粒投入4CuSO 溶液中:↑++↓++++2222)(2H Na OH Cu O H Cu Na④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3AlCl 溶液直至过量:O H AlO OH Al 22324++--+A .只有①正确B .①②均正确C .①②③均正确D .无正确13.(1)向4NaHSO 溶液中,逐滴加入2)(OH Ba 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2)(OH Ba 溶液,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向淀粉KI 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 溶液和稀42SO H 溶液立即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向蓝色溶液中注入足量32SO Na 溶液,蓝色又褪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知-ClO ,-24SO ,2I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离子反应均属于反应物相同但由于相对量的不同会生成不同的产物.注意到这一点,每小题写出两个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物相对量的关系.(1)3AlCl 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NaAlO 溶液和盐酸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水和硝酸银溶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AC 2.B 3.B 4.D 5.BC 6.B7.CD 8.C 9.BD 10.AB 11.D 12.D13.(1)O H BaSO OH Ba SO H 24224222+↓+++-+-+(2)↓+-+4242BaSO SO Ba14.NaClO 将-I 氧化成2I ,2I 遇淀粉变蓝,O H Cl I H ClO I 2222++↓++-+--;2I 被32SO Na 还原成-I ,+---++++H SO I O H SO I 22242232;-->>242SO I ClO 15.(1)①↓+-+33)(3OH Al OH Al ,NaOH 不足 ②O H AlO OH Al 22324++--+,NaOH 过量 (2)①↓+++-322)(OH Al O H H AlO ,HCl 不足 ②O H Al H AlO 23224++++-,HCl 过量(3)①+++↓⋅+423NH AgOH OH NH Ag ,O H NH 23⋅不足 ②O H NH Ag OH NH Ag 223232])([2+⋅+++,O H NH 23⋅过量 (4)①↓+++--+3232CaCO O H OH HCO Ca ,NaOH 不足 ②---++↓+++233232222CO CaCO O H OH HCO Ca ,NaOH 过量 (5)①O H CaCO OH Ca CO 23222+↓++-+,2CO 不足 ②--+32HCO OH CO ,2CO 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离子共存
(1)注意对选项的限制条件的设置要看清是问“能”、“不能”,还是“一定能”、“一定不能”等对选项的限制条件。

(2)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或沉淀;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H+)、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因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⑤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3)注意审题,挖掘出隐含条件,如:
①若溶液透明时,则溶液可以含有色离子。

如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若无色透明时,溶液一定不存在这些有色离子。

②某强酸性溶液,表明有大量H+存在;某强碱性溶液,表明有大量OH-存在。

③某溶液与Al反应产生H2,表明该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且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O3-。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1、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反应(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反应事实,主要是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2)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守质量守恒;
(3)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守电荷守恒;
(4)拆分是否正确;
(5)与量(少量、过量以及给出具体物质的量)有关的是否表达正确,看是否遵循定组成定律,特别注意有些反应反应物的配比关系。

熟记一些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如:①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铝盐过量:Al3++3OH-=Al(OH)3↓强碱过量:Al3++4OH-=AlO2-+2H2O
②铁和稀HNO3的反应铁不足:Fe+4H++NO3-=Fe3++NO↑+2H2O
铁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
③FeBr2溶液与不同量的氯水混合,有三种情况:
当氯水足量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
当氯水少量时:2Fe2++Cl2=2Fe3++2Cl-
当FeBr2与Cl2为1∶1时:2Fe2++2Br-+2Cl2=2Fe3++Br2+4Cl-
因为有氧化性顺序:Cl2>Br2>Fe3+>I2>S,所以FeI2与氯水的离子反应又有不同。

☆注意离子反应中的多重反应
向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
向Ba(OH)2溶液中滴加H2SO4:Ba2++2OH-+2H++SO42-=BaSO4↓+2H2O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Thank you very much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小学初中高中
试卷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