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合集下载

《岩体力学》第六章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力学》第六章岩体的力学性质

图6.1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第六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岩体的变形性质、强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水力学性质等方面。

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属性表现出非均质性、非连续、各向异性和非弹性。

岩体的力学性质取决于两个方面: 1)受力条件;2)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赋存环境条件。

其中地质特征包括岩石材料性质、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性质(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岩块的本质原因);赋存环境条件包括天然应力和地下水。

第一节 岩体的变形性质一、 岩体变形试验及其变形参数确定变形参数包括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

按静力法得到静E ,动力法得到动E 。

⎪⎪⎪⎪⎪⎩⎪⎪⎪⎪⎪⎨⎧⎩⎨⎧⎪⎪⎪⎩⎪⎪⎪⎨⎧法波地震声波法动力法轴压缩试验法双单水压洞室法钻孔变形法扁千斤顶法狭缝法承压板法静力法按原理和方法分原位岩体变形试验)()()( )(1.承压板法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 各级压力P -W (岩体变形值)曲线 按布西涅斯克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E m (Mpa )和弹性模量E me (Mpa )。

⎪⎪⎩⎪⎪⎨⎧-=-=e m mem m W W PD E W W PD E )1()1(22μμ式中:P —承压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Mpa ); D —承压板的直径或边长(cm );W,W e—为相应P下的总变形和弹性变形;ω—与承压板形状、刚度有关系数,圆形板ω=0.785,方形板ω=0.886。

μm—岩体的泊松比。

★定义:岩体变形模量(E m):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的应力与总应变之比值。

岩体弹性模量(E me):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的应力与弹性应变之比值。

图6.2 钻孔变形试验装置示意图②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笔图6.3 狭缝法试验装置如图6.3所示。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现场原位试验费用昂贵,周期长,一般只在重要的或大型工程中进行,因此,岩体变形参数的很多情况下必须进行估算。

两种方法:① 现场地质调查→建立适当的岩体地质力学模型→室内小试件试验资料→进行估算; ② 岩体质量评价和大量试验资料→建立岩体分类指标与变形参数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估算。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探索岩石的力学特性,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次岩石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岩石样本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变形和破裂行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岩石在实际工程中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从现场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制备成标准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和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2. 强度试验:将试样放置在强度试验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加载,记录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可以确定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参数。

3. 变形试验:在加载过程中,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试样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等指标。

4. 破裂试验:在试样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观察试样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破裂面的形貌和结构,可以了解试样的破裂机制和破裂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试验结果: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在强度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

例如,花岗岩样本的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砂岩样本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裂。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岩石类型的强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变形试验结果:在加载过程中,不同岩石样本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较高的岩石样本具有较小的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较大的岩石样本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为岩石的变形预测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3. 破裂试验结果:不同岩石样本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特征各异。

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韧性破裂,破裂面较为平滑;而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脆性破裂,破裂面较为粗糙。

循环加卸载下岩样变形与强度特征试验

循环加卸载下岩样变形与强度特征试验
收 稿 日期 :06 0 — 0 20 — 3 1
基金项 目: 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资助项 目(395 152 ) 作者简介 : 苏承东(9 1 )男 。 16 一 , 陕西佛坪人 , 高级 工程 师 。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与岩石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 究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 : 岩石力学; 循环加栽 ; 杨氏模量 ; 强度特征 ; 变形特征 中图分类号 :U 5 T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8 (060—67 0 1 0 1 0 20 ) 06 —5 0 9 6
岩样单轴压缩试验是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基本方法 , 岩样在加载过程 中的全程应力应变 曲线含有 丰富的信息 , 是研究岩石力学特性 、 确定其本构关系的物理基础 , 也是评价岩石工程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 在地下工程实践中, 经常遇到循环加 、 卸载荷的作用 , 如地质构造运动、 隧道洞室开挖与支护 、 桥墩基岩 、 放煤 支架升降对顶煤的破碎 、 工程施工以及次生应力场作用等, 实际上都是岩体反复加卸载 的过程 . 岩石变形和 强度特征与所受的应力状态 以及加载历史密切相关 , 因而研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样 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具 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 . 近年来 , 随着岩石力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岩石工程的建设需要 , 岩石的加卸载试验研 究已在一定程度上得 到发展 , 石的强度和变形 特征与应力状 态及应力路径 关系等 方面也取得 一些成 岩 果_ J文献[ ] 1. 之 3的研究表 明岩石峰后循环加载有助于能量逐步释放 , 缓解岩石发生 冲击倾向和危险程度 ; 文 献[ ,] 4 5的研究表明岩石杨 氏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 氏模量变化幅度主要在第二次循环加载 杨 之前 , 卸载岩样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加载 , 杨氏模量有所降低 , 继续循环加载又 回到放置前水平, 说明岩石材 料本身具有明显的粘弹特性 . 目前对岩石峰值前后不同应力水平下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 但 岩样的强度和 变形特征以及能量耗散等尚不够清楚 . 有鉴于此 , 本文通过在 R T10 M -5B岩石力学伺服试验系统上对不同晶 粒大理岩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 分析在整个循环加卸载状态下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征以及能量耗散 特征 , 从而为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时不 同加卸载应力状态下岩石力学参数 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四、岩石流变性质:
1、岩石流变性质——岩石 , 随时间增长而变化的性质。 2、流变现象:
蠕 变——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当 const 时
松 (当
(t )

弛——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const 时 (t )

弹性后效——停止加、卸载,应变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粘性流动——蠕变后卸载,部分变形不能恢复的现象。
3、蠕变曲线: 岩石蠕变的类型:
稳定蠕变 (低应力)
不稳定蠕变
稳定蠕变
不稳定蠕变(高应力)
典型蠕变曲线: (蠕变三阶段)
初始蠕变阶段——应变增加,但应变增加速率降低; 定常蠕变阶段——应变增加速率保持不变; 加速蠕变阶段——应变增加速率迅速增加,直至破坏。
加速蠕变
定常蠕变
初始应变
瞬时应变
典型蠕变曲线
与岩石类别有关(粘土矿物岩石蠕变显著) 岩石蠕变
与应力大小有关(高应力蠕变明显,超过极限
应力,蠕变进入不稳定阶段)
蠕变试验:时间长; 测量要求精度高(用千分表); 载荷恒定。 研究蠕变的意义:了解岩石的长时强度。 长时强度———岩石蠕变破坏时的最低应力值。 长时强度对岩土工程更为重要。 长时强度 < 强度 < 瞬时强度
5、岩石变形中的扩容现象:
①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 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②体应变——变形后的体积增量与变形前体积之比。
dv 1 2 1 2 3 v x y z dv E
③体应变曲线:
T
三个阶段:体积减小阶段0F 体积不变阶段F 体积扩大阶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下,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破裂特性。

通过单轴压缩实验、三轴压缩实验和拉伸实验,测量了不同载荷下的应变、应力和变形量,并分析了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模式。

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受到应力状态、岩石类型和裂隙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岩石力学,单轴压缩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拉伸实验,强度,变形模式1. 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础构成元素之一,其力学特性对于地质灾害和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受力变形和破裂特性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单轴压缩实验、三轴压缩实验和拉伸实验,探究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模式。

2. 实验方法2.1 单轴压缩实验单轴压缩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可以测量岩石在单向压缩载荷下的应变和应力。

实验中将岩石样本置于压力机中,施加垂直于样本轴向的压力,同时记录载荷和位移数据。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加载速度和采集数据点数,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2 三轴压缩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可以模拟真实的三维应力状态。

实验中将岩石样本置于三轴压力容器中,施加沿三个方向的压力,同时记录载荷和应变数据。

实验中还需考虑容器壁的摩擦力和容器中水的压力等因素。

2.3 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可以测量岩石在拉伸载荷下的应变和应力。

实验中将岩石样本置于拉伸机中,施加沿样本轴向的拉力,同时记录载荷和位移数据。

由于岩石的拉伸强度通常较低,拉伸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样本的形状和裂隙。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单轴压缩实验、三轴压缩实验和拉伸实验,得到了不同载荷下的应变、应力和变形量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受到应力状态、岩石类型和裂隙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1 单轴压缩实验结果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岩石样本在单向压缩载荷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裂。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其蠕变曲线和弹性后效曲线,如图3-15所示。
蠕变曲线
0 k2
0 k1
弹性后效
0
t1
t
图3-15 广义开尔文体蠕变曲线和卸载曲线
2020/11/3
34
3.4.4.5 饱依丁-汤姆逊体(PTh:H/M)
一、力学模型 k1,1
k2 , 2
图3-16 饱依丁-汤姆逊体力学模型
二、本构方程
本模型是由马克斯威尔体与虎克体并联而成,由并 联规则:
2020/11/3
19
3.4.4 组合流变模型
三种基本元件进行组合时应力、应变的计算规则:
1.串联组合体中各元件的应力相等;应变等于各元件应 变之和。 2.并联组合体中各元件的应变相等;应力等于各元件应 力之和。
5.4.4.1 圣维南体(St.V:H-C)
一、力学模型
图3-5 圣维南体力学模型
2020/11/3
y
x
21
xy E xy
2020/11/3
4
4.边界条件
(1)位移边界条件
us us,vs vs
(2)应力边界条件
l x m yx s f x s
m y
l xy
s
f y s
(3)混合边界条件
(在 su上)
(在 s 上)
2020/11/3
5
3.4 岩石流变理论
3.4.1概念
四、卸载方程
0
k
kt
1 e
在t t1 时卸载,即 0,代入本构方程:
k 0
2020/11/3
28
解上述微分方程可得:
kt
A1e
当t t1 时, 1 ,结合蠕变方程,可得卸载方程 :

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岩块的力学属性:1.弹性(elasticity):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产生的全部变形当去除外力后能够立即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和大小的性质。

2.塑性(plasticity):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在外力去除(卸荷)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性质。

不能恢复的变形叫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残余变形。

3.粘性(viscosity):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时完成,且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应变速率随应力变化的变形叫流动变形。

4.脆性(brittle):物质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5.延性(ductile):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

第一节岩块的变形性质一、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岩块变形性质1.连续加载下的变形性质(1)加载方式:单调加载(等加载速率加载和等应变速率加载)循环加载(逐级循环加载和反复循环加载)(2)四个阶段:①Ⅰ:OA段,孔隙裂隙压密阶段;②Ⅱ:AC段,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AB段和BC段)弹性极限→屈服极限③Ⅲ:CD段,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累进破裂阶段)→“扩容”现象发生“扩容”: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岩石中的破裂(裂纹)继续发生和扩展,岩石的体积应变增量由压缩转为膨胀的力学过程。

—峰值强度或单轴抗压强度④Ⅳ:D点以后阶段,破坏后阶段(残余强度)以上说明:岩块在外荷作用下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峰值前阶段(前区)2)峰值后阶段(后区)(3)峰值前岩块的变形特征(Miller,1965)①应力—应变曲线类型米勒(Miller,1965)6类(σ—εL曲线),如图4.3所示:Ⅰ:近似直线型(坚硬、极坚硬岩石):如玄武岩、石英岩等;Ⅱ:下凹型(较坚硬、少裂隙岩石):如石灰岩、砂砾岩;Ⅲ:上凹型(坚硬有裂隙发育):如花岗岩、砂岩;Ⅳ:陡“S”型(坚硬变质岩):如大理岩、片麻岩;Ⅴ:缓“S”型(压缩性较高的岩石):如片岩;Ⅵ:下凹型(极软岩)。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岩石力学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岩石力学

6.1 加载方式的影响---逐级循环加载的岩石变形性状
对应变强化现象、塑性滞环、记忆的解释 应力从脆弱部分向坚硬骨架的转移,应力水平与记忆 塑性滞环与闭合裂纹的摩擦和反向滑动有关。 峰值后,岩石仍有强度,卸载时仍有可恢复变形。
六、荷载条件对单轴变形与强度的影响
6.2 加载方式的影响---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变形与强度
五、峰值后的变形阶段
伺服控制的刚性试验机与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5.1 稳定破裂传播型:荷载位移曲线为反坡型,试件在 峰值后所储存的变形能不能使其破坏,试验机需继续做 功,有残余强度。
5.2 非稳定破裂传播型:试件在峰值后,不需试验机做 功,所储存的变形能使其继续破坏。
六、荷载条件对单轴变形与强度的影响
4、长期强度:岩石在长期荷载(应 变速率小于10-6/s)作用下的强度, 即稳定蠕变与不稳定蠕变的分界点。
5、抗压强度:抵抗压缩破坏的能力 6、抗剪强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7、抗拉强度: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二、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
1、压力试验机、试件:强度试验可不 考虑变形,只记录荷载。
2、抗压强度的计算:
AB段:线性变形阶段,此阶段的变 形除弹性变形外,仍有闭合裂纹的相 互滑动,变形不完全恢复。
BC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非线性变形 阶段,新裂纹产生,扩容,破坏前兆
CD段:裂纹加速扩展至岩石破坏: 裂纹密集、搭接、相连,形成宏观裂 纹与裂缝带,延伸至破坏。
线性变形阶段
在线性变形阶段卸载,加载与卸载曲线并不重合,变形不能 完全恢复,除弹性变形外,还有闭合裂纹的相互滑动。
4.2 以弹性变形为主的变形
结构致密、坚硬的岩石,如石英岩、玄武岩等,应力应 变曲线为直线型,无明显压密阶段,变形可恢复。变形 原因为物质质点空间格架受力后的压密与歪斜。

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

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

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是用于描述和评价岩石在工程应用中的特性和性能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稳定性以及在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适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1.岩石强度指标岩石的强度指标是衡量岩石抵抗外部荷载作用下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抗压强度是岩石最常用的强度指标之一,它表示岩石在垂直于作用方向的外部压力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是岩石抵抗拉伸作用的能力,常用于评估岩石的断裂性质。

抗剪强度是岩石抵抗剪切作用的能力,常用于评估岩石的稳定性。

2.岩石变形特性指标岩石的变形特性指标描述了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常见的变形特性指标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弯刚度和岩石的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代表岩石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泊松比表示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体积收缩的程度。

抗弯刚度是评估岩石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岩石的变形模量是描述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的指标。

3.岩石稳定性指标岩石的稳定性指标是评估岩石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的能力。

常见的稳定性指标包括摩擦角、强度准则和岩石的排水能力。

摩擦角是用于描述岩石表面之间摩擦的指标,较大的摩擦角表示岩石结构稳定性更好。

强度准则是用于评估岩石破坏的标准,包括强度准则、稳定性准则和应力准则。

岩石的排水能力是指岩石在受水作用时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

4.岩石侵蚀特性指标岩石的侵蚀特性指标是用来描述岩石在风化、侵蚀、冻融循环等自然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侵蚀特性指标包括岩石的吸水性、抗冻性和耐候性。

岩石的吸水性是描述岩石对水的渗透能力,抗冻性是评估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岩石的耐候性是指岩石在大气、水分和化学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能。

综上所述,岩石工程特性主要指标包括岩石的强度指标、变形特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侵蚀特性指标。

这些指标是评估岩石适用性和在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性能表现的重要依据。

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

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

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概述岩石力学参数是评估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关键指标,对于地质工程、矿山开采、隧道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方法,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

一、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是确定岩石强度、变形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1. 压缩试验:通过施加垂直载荷,测量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2. 剪切试验:应用垂直和水平剪应力,测量岩石的剪切应变和摩擦特性,推导出内摩擦角和黏聚力。

3. 拉伸试验:适用于构成岩石破坏准则的参数,如抗拉强度和韧度。

4. 动态试验:通过施加冲击力或振动载荷,模拟地震作用,研究岩石的振动特性和强度。

二、岩石力学参数的分析方法岩石力学参数的分析是基于测试数据进行的,旨在揭示岩石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1. 图形法分析:通过绘制应力与应变曲线,确定岩石的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

2. 统计学方法: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建立岩石力学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提供可靠的工程设计依据。

3. 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建立岩石的数学模型,模拟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场和变形特征。

4. 统计学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岩石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和相互关系,提高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三、岩石力学参数研究的现状和挑战岩石力学参数的研究是岩石力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存在以下现状和挑战:1. 数据不一致性:岩石力学参数受到岩石样本的大小、形状、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实验条件下参数结果有较大差异。

2. 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和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地质条件,如应力状态、温度、湿度等,增加了测试的难度和复杂性。

3. 岩石力学模型的不完善性:目前对于岩石力学行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岩石力学模型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4. 桥梁效应的挑战: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往往是在小尺度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如何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需要克服桥梁效应的挑战。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是指岩石的变形特征及岩石的强度。

由于在石油工程中,并壁稳定、出砂分析、水力压裂、储层物性变化等都与岩石力学性质亲密相关,因此有必要讨论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在物理环境下应力场中的反映。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许多,例如岩石的类型、组构、围压、温度、应变率、含水量、载荷时间以及载荷性质等。

要讨论这些简单因素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只能在试验艾博希室内严格掌握某些因素的状况下进行。

岩石的变形特性,最直观的表达方法是通过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及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表示。

通常首先讨论在常温、常压(即室温与通常大气压)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然后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这样才能渐渐弄清在地质条件下,综合因素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岩石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产生脆性破坏,但深埋地下的岩石却表现为明显的延性。

,岩石这一性质的变化是由于所处物理环境的转变造成的。

所谓脆性与延性至今尚无非常明确的定义。

一'般所谓脆性破坏是指由弹性变形发生急剧破坏,破坏后塑性变形较小。

延性是指弹性变形之后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导致破坏,或直接进展为延性流淌。

所谓延性流淌IC现货商是指有大量的永久变形而不至于破坏的性质* 对于岩石而言,破坏前的应变或永久应变在3%以下可作为脆性破坏,5%以上作为延性破坏,3% 一5%为过渡状况。

由于地下的岩体和井壁围岩均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所以对岩石力学性态的测定不能靠简单的单轴压缩试验方法,而必需在肯定的围压作用厂(必要时还要考虑温度的作用)进行试验测定。

真三轴试验(岩石上三个主方向的作用力均不等)非常简单,一般均不采纳。

普退采纳的是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方法,一般用圆柱形岩样,在其横向施加液体围压,即在水平的两个主方向上的应力相等且等于围压久,如图1—1所示。

假如上下垫块是带孔可渗透的,亦可通入孔隙流体压力以讨论孔隙压力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把岩样放在高压室中先对岩样四周用围压油加压至所需的值9c(需要时亦可加孔隙压至所需的夕。

第4章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性1

第4章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性1
第4章 岩石的变形与强 度特性1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本章内容:
§4-1 概述 §4-2 岩石的变形特性 §4-3 岩石的蠕变特性 §4-4 岩石的强度试验 §4-5 岩石的强度理论
重点:
1、岩石的单轴压缩变形特性,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的工程意义;
2、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力学特性; 3、岩石的流变性。 4、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及其实验室测 定方法 5、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力学特性; 6、莫尔强度理论、格里菲斯断裂强度理论及判据;
变形性质
单轴压缩
云南腾冲 柱状节理
林县红旗渠
悬挂在山腰的 输水渠道
真是不简单!
试样 试验机
第三节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破坏形式
圆柱试样单轴压缩强度是岩样达到破坏过程中承 载得的最大载荷与截面积的比值,是岩石材料的 特征参数
圆柱试样
圆 柱
正方形

六边形




Results of sandstone specimens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附加刚 性组件
二、 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变形特性
(一) 连续加载
1、变形阶段 •空隙压密阶段(OA)
•弹性变形阶段(AB) B点:弹性极限
•微裂隙稳定发展阶段(BC) d
C点:屈服强度
•非稳定发展阶段(CD) D点:峰值强度
(-)
•破坏后阶段(DE) 全过程曲线前过程曲线
峰值 前变 形阶 段
峰值 后变 形阶 段
弹性型
弹-塑性型
塑-弹性型
塑-弹-塑性型1 塑-弹-塑性型2
弹性-蠕变型
4. 峰值后岩块的变形特征 塑性大 的岩石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岩土工程中,岩石力学特性是指岩石在受力状态下的物理性质和变形特性。

岩石力学特性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它们可以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特性,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能以及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一、岩石的强度特性岩石的强度特性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破坏的抵抗能力。

岩石强度特性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抗拉强度岩石的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拉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岩石力学特性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可以采用试验方法,如拉伸试验等。

2. 抗压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压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压强度也是岩石力学特性中的重要参数。

测定岩石的抗压强度可以采用压缩试验等方法。

3. 剪切强度岩石的剪切强度是指岩石在切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剪切强度是岩石力学特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定岩石的剪切强度可以采用剪切试验等方法。

二、岩石的变形性能岩石的变形性能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变形性能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影响。

1. 弹性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线弹性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是岩石力学参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岩石的刚度和变形能力。

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试验等方法。

2. 压缩模量岩石的压缩模量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能力。

压缩模量是岩石力学特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岩石的抗压性能和变形能力。

3. 剪切模量岩石的剪切模量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剪切变形特性。

剪切模量是岩石力学特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岩石的抗剪切性和刚度。

三、测定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测定岩石力学参数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准确测定岩石力学参数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1. 实验室试验方法实验室试验是测定岩石力学参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

岩体力学 2岩体的变形与强度

岩体力学 2岩体的变形与强度

2.岩体变形与强度
2.0 概述
?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19), 岩体力学试验项目除前面提到的岩块物理力学试验,还包 括以下项目:
? (1)岩体变形试验: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压缩 法、钻孔径向加压法、隧道液压枕径向加压法、隧道水压 法等,测量Ee、E、μ和抗力系数(K)等。
2.1.0 概述
? 岩体变形控制量化分析的基础是正确获得岩体的变形 破坏规律及相应的变形参数及强度参数。岩体变形参数需 要通过岩体变形试验来获得。
? 岩体变形试验包括: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压 缩法、钻孔径向加压法、隧道液压枕径向加压法、隧道水 压法等。可以获得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 ? 一、岩体变形试验分类 ? (一)按照施加荷载作用方向 ? (1)法向变形试验: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三轴压
岩体力学
2. 岩体变形与强度
主讲: 林 锋
2.岩体变形与强度
? 2.0 概述 ? 2.1岩体的变形特征 ? 2.1.1 试验方案 ? 2.1.2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类型 ? 2.1.3 岩体的变形指标分析 ? 2.1.4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 2.1.5 岩体动力变形特性 ? 2.2 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
? (3)加压方式宜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根据需要可采用 逐级多次循环法或大循环法;
(四)进度控制
? 每级压力加压或退压后应立即读数,以后每隔10min读 数一次,当所有测表相邻两次读数差与同级压力下第一次 读数和前一级压力下最后一次读数差之比小于5%时,即可 施加或退至下一级压力。退压稳定标准与加压相同。
? (2)动力法: 是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弹性波 (声波、超声波、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 的传播速度。 根据弹性波激发方法不同,分为声 波法、 超声波法、地震波法等。

岩石变形机制与构造变形解析

岩石变形机制与构造变形解析

岩石变形机制与构造变形解析介绍:地球的内部构造复杂多样,地表也存在各种山脉、山峰以及其他地质地貌。

这些地质结构形成的基础是岩石变形和构造变形。

本文旨在探讨岩石的变形机制以及构造变形的原因和解析。

一、岩石的变形机制岩石的变形主要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蠕变。

弹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形变,但一旦外力消失,岩石会恢复原样。

这种变形机制类似于弹簧的弹性,因此被称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一旦外力消失,岩石无法恢复原状。

塑性变形是岩石内部原子的排列和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是一种渐进的形变过程。

蠕变是指岩石在长时间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缓慢流变,类似于粘塑性物质的变形过程。

在地质学中,岩石的变形通常是由于构造应力引起的。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由于板块运动或其他地质过程产生的应力,它是岩石变形的主要驱动力。

构造应力分为挤压、拉伸和剪切应力。

挤压应力是指来自相对于岩石的两个方向的垂直压力,拉伸应力是指来自相对于岩石的两个方向的拉伸力,剪切应力是指来自相对于岩石的两个方向的切割力。

二、构造变形的原因和解析构造变形是地壳中岩石受到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形变和位移,构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和其他地质现象。

构造变形通常存在于板块边界附近的活动带,如地震带和火山带。

构造变形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变形。

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是不均匀的,一部分是来自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一部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岩石圈的变化。

外因是指地壳外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变形。

外部构造应力主要来自板块运动、重力和地质过程。

岩石的构造变形解析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对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进行解析,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壳的构造变形解析可以通过地震学、地质力学和地质构造学等方法进行。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的震动和地震波的传播的学科。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揭示地壳内部的岩石性质和构造变形情况。

卸荷条件下灰岩变形特性及强度准则试验

卸荷条件下灰岩变形特性及强度准则试验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Supplement (Ⅱ)Dec.,2020收稿日期:2020-04-22作者简介:张庆建,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岩石、岩体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

E -mail :qing007366@163.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265-05卸荷条件下灰岩变形特性及强度准则试验张庆建,王鹏程,陈书文,赵永,于磊(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摘要:为研究灰岩卸荷变形特征、强度特性、变形参数规律以及非线性强度准则,对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灰岩进行了增轴压、卸围压试验,并与常规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①卸荷路径下,径向变形主要从破坏瞬间开始迅速增大;试件在低初始围压12MPa 下卸荷破坏时处于压缩状态,其他高初始围压下破坏处于扩容状态。

②卸荷应力点至破坏过程中,卸荷破坏所需的偏应力q '均比加荷试验小,且q '均随围压增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③高围压60MPa 下,卸荷初期变形模量基本保持不变,临近破坏时急剧降低,而泊松比则随偏应力增加逐渐增大。

④围压跨度大且存在高围压时,双曲线型强度准则能较准确地反映灰岩卸荷应力状态下非线性特性。

试验结果可为更深入地研究高围压卸荷理论和高围压试验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灰岩变形;卸荷;三轴压缩;高围压;强度准则中图法分类号:TU45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68深埋隧洞开挖导致围岩初始应力场平衡被打破,围压处于卸荷应力状态,常常会引发施工中岩爆现象。

哈秋舲最早提出了岩体卸荷力学的概念[1],并逐步研究加载和卸荷的特性。

黄润秋等基于不同卸荷速率研究了大理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2],并利用Mohr -Cou-lomb 强度准则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相比三轴加载试验,卸荷条件下岩石凝聚力大幅降低,内摩擦角少量增加。

第二节 岩块的变形性质

第二节  岩块的变形性质

4、随3增大,岩石的塑 性不断增大,随σ3增大 到一定值时,岩石由弹 脆性转变为塑性。这时, 3的大小称为“转化压 力” 。 5、随3的增大,岩块从 脆性劈裂破坏逐渐向塑 性剪切及塑性流动破坏 方式过渡。
(4)破坏后阶段(D点以后段): 岩块承载力达到峰值后,其内部结构完全破坏,但试 件仍基本保持整体状。到本阶段,裂隙快速发展、交叉且 相互联合形成宏观断裂面。此后,岩块变形主要表现为沿 宏观断裂面的块体滑移,试件承载力随变形增大迅速下降, 但并不降到零,说明破裂的岩石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峰值后变 形曲线与峰值 前曲线合称为 全过程曲线, 与之对应,峰 值前曲线称为 前过程曲线。
峰值后: ①加、卸荷曲线的斜率依次降低,说明岩石的刚度随破 坏程度的增大而降低。 ②加载曲线的最高点均低于卸载点 ③每一条加载曲线与峰值后曲线连接起来,都能构成一 条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代表具有一定破裂程度的岩 石)。
(2)反复循环荷载 ——同一压力水平上 反复加荷、卸荷。 若在b点对应的压力水 平上反复卸载、加载则会得 到如图全过程曲线——岩石 最后在比峰值强度低的应力 水平下发生破坏——疲劳破 坏。这时,循环荷载的应力 值即为疲劳强度。 of 曲线即为在低于极 限应力水平的各级荷载下, 岩石变形稳定时应力与最终 应变曲线。
由于微破裂的出现,试件体积压缩速率减缓, σ-εv曲线偏离直线向纵轴方向弯曲。这一阶段的 上界应力(C点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3)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或称累进性破裂阶段)(CD段): 进入本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由 于破裂过程中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外荷载 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发展,并在某些薄弱部位首先 破坏,应力重新分布,其结果又引起次薄弱部位的破坏。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试件完全破坏。试件由体积压缩转为 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迅速增大。试件承载能 力达到最大,本阶段的上界应力称为峰值强度或单轴抗 压强度。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岩石的变形特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中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特性,它是影响建筑物稳定的重要因素。

岩石在较小的力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变形量随作用力增大而增大,当作用力和变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发生破坏,在作用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过程。

工程岩体如果变形过大就会导致上面的建筑物失稳危及安全,因此工程勘察期间必须获得可靠的变形参数,才能据此在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下面分别从岩石的变形特性、变形阶段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1岩石变形的特性岩石的变形性质通常用应力一应变曲线表不,它通过测量岩石试样受压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得到。

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与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岩石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也比较复杂,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勃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

1. 1弹性在一定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去除外力后能够立即恢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2塑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不能完全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

1.3勃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立刻完成,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流动变形。

1.4脆性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1.5延性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

另外,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的性质还会随着受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岩石在三向受力状态下与单向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围压增大,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石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2岩石变形的阶段根据单向无侧限逐级维持荷载法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曲率的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2. 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岩石中原有的微裂隙逐渐被压密,曲线呈上升形,岩石变形多为塑性变形,曲线斜率随应力增大而逐渐增大,表不微裂隙的变化开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隙发育的岩石,本阶段较明显,但致密坚硬的岩石很难划出这个阶段,此阶段末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压密极限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变形大于轴向应力降低的弱化过程。比例加载路径对岩样的承载极限和屈服变形没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比例加载和比例卸载,卸围压,材料参数,强度,变形
分类号 TU 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2)01-0023-06
1前言
通常确定岩石力学性质的方法是在围压恒定下
对圆柱形岩样进行轴向压缩,测定轴向变形、环向
产生的轴向变形可能会掩盖静水压力的作用。
图 2 为该岩样在围压 10 MPa 时轴向压缩破坏
过程,岩样的承载极限为 187 MPa。显然,在图 1
的应力变化过程中,岩样实际承载的轴向应力远低
于所处围压下相应的三轴强度。应力状态的变化对
该岩样的强度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轴压和围压
的多次的加载、卸载,使得岩样变形的线性特征得
该满足下式:
EΔε = (1 − 2ν )Δσ
(5)
在泊松比系数为 0.2,杨氏模量为 1.9×104 MPa
时,静水压力变化 30 MPa 引起的应变为Δ ε =0.947 ×10-3,实际测得环向变形与此相同,而轴向变形
却达到此值的 2.6 倍,差别显著。其原因是,岩样
在加、卸载过程中经历的轴向应力远大于围压,其
岩样在材料强度丧失之后,可以通过剪切破坏
面之间的摩擦力承载轴向应力,轴向应力随围压降
低的关系,表示岩样屈服面之间的摩擦性质[6,7]。
轴向应力随围压降低的关系大致为
σ 1 = R + Kσ 3
(6)
式中:R 相当于岩样单轴压缩的残余强度,随岩样
稍有变化;K=4,表示岩石剪切破坏面的摩擦性质。
粉砂岩试样轴向压缩破坏和卸围压破坏时,
在第一次加载结束时,围压为 10 MPa,轴向应 力下降到 128 MPa,该值仍大于通常意义的残余强 度,即岩样屈服破坏面还没有完全破坏并丧失其材 料强度。因此,进行第二次比例加载时,围压增加 较快而轴向压缩增加相对较慢。围压增加,岩样的 承载能力增加,因此,轴向压缩时应力增加。如果 以式(1)计算,该过程中岩样的表观杨氏模量为 1.72 ×104 MPa,稍低于其初期加载的弹性模量,因而, 可以认为,轴向压缩使岩样产生了塑性变形,即岩 样处于屈服状态。这就意味着,F 点之后的轴向应 力同样是岩样在相应围压下的承载能力。
定泊松比系数。利用公式(3)确定的称为切线值,而
利用下式求得的称为割线值:
E =σ1 /ε1
ν = −ε 3 / ε1
(4)
由于岩石的变形不是完全线性的,因此,虎克
定律的适用性和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系数的确定方法
需要研究[3]。为此,本文在 MTS81.5 伺服试验机上
对岩样进行各种应力路径的加载、卸载试验,分析
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岩体工程中,岩
石破坏所经历的应力过程复杂多变,因而有必要研
究加载路径对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1,2]。在完全线
弹性阶段,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广义虎克定
律。在常规三轴应力状态 σ 2 = σ 3 下,有Eε1 =Βιβλιοθήκη σ 1 − 2νσ 3(1)
Eε 3 = σ 3 − ν (σ 1 +σ 3)
文[7]论述了岩样峰值应力和破坏后的承载能力与
围压的关系是相同的。即在岩样峰值应力之后,系
数 K 可以表示岩样整个屈服、弱化过程中围压对承
载能力的影响。这也可以理解为,岩样达到峰值应
力时,屈服面的内摩擦系数已经增大到最大值,与
其破坏后产生滑移时的数值相同。因而利用单个岩
样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就可以大致确定岩样的强
图 4(b)是粉砂岩试样 3#(φ 49.4 mm×78.6 mm) 的两次比例加载过程。在第一次加载过程中,当围 压为 8.5 MPa 时,岩样达到其承载极限 172 MPa。 需要说明的是,试验过程中控制围压增加与轴向加 载油缸的位移成比例;在轴向应力增加时,围压与 岩样的轴向变形成比例;而在岩样屈服造成载荷降 低时,试验机的弹性变形将恢复,因而相同的轴向 加载油缸位移(对应的围压增加量相同),岩样的实 际轴向应变较大。
图 3 岩样 2#的轴向应力和围压比例加载、卸载过程 Fig.3 Ratio loading and unloading paths of axial stress
to confining pressure of rock specimen 2#
第 21 卷 第 1 期
尤明庆. 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第 21 卷 第 1 期 2002 年 1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1(1):23~28 Jan.,2002
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尤明庆
(焦作工学院机械系 焦作 454159)
摘要 岩石是非均质材料,其变形与应力路径有关。在伺服试验机上对岩样进行了多种路径的加载、卸载试验,
(a)
(b)
图 4 岩样比例加载过程中的强度及屈服特性 Fig.4 Strength and yield property of specimen under ratio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ocess
4 岩样弱化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特性
岩样的材料强度和承载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材料强度是岩样固有的内在特性,而承载能力 是岩样的对外表现。在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岩样 的承载能力由其材料强度和围压共同决定;当轴向 压缩或围压降低使得轴向应力达到岩样的承载能力 时,岩样开始弱化,材料强度降低并产生塑性变形。
• 2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年
过程。在轴向应力增加时围压保持 40 MPa 恒定, 在轴向应力减小时围压同步降低到 10 MPa。必须注 意到,在加载初期,轴向应力也是 40 MPa,即岩样 处于静水压力状态下,试验机压头与岩样端部实际 上是脱开的。加载初期岩样的轴向应力和环向变形 没有变化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在图 1(a)之后,对岩样进行了一次比例加载至 轴向应力为 225 MPa、围压为 40 MPa 后,再轴向 完全卸载。图 1(b)是该岩样后续的一次加载和卸载
2000 年 5 月 1 日收到初稿,2000 年 6 月 21 日收到修改稿。 *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 尤明庆 简介:男,36 岁,博士,1984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和流体机械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分析岩样轴向应变、环向变形与轴向应力、围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围压和轴向应力的加载、卸载使岩样变
形的线性特征得到强化;切线泊松比、杨氏模量可以反映应力状态变化时岩样的变形特征,即应力、应变的变化
量满足虎克定律;岩样的承载能力由其材料强度和与围压有关的内摩擦力共同构成。岩样屈服弱化之后,轴向承
载能力仍可随着围压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轴向应力增大过程中,岩样的材料强度同样可以产生弱化,但所需塑
• 25 •
呈线性关系。初次加载过程中(围压加到 20 MPa), 岩石变形的线性程度较差。其后的围压在 20~40 MPa 的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线性变形比较明显。 利用 式 (1)可以得 到图中卸 载过程的杨氏模量为 1.85×104 MPa。
3 比例加载过程中岩样的强度特性
图 4(a)是岩样 2#又一次比例加载过程,其间, 岩样在围压为 28.5 MPa 时达到承载极限 244 MPa。 应力峰值之前岩样轴向变形是线性的。图中显示, 在加载过程中的杨氏模量为 1.96×104 MPa,与前面 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当。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of 10 MPa
图 3 为岩样 2#(φ 49.4 mm×77.1 mm)的两次比 例加载和一次比例卸载过程。围压与轴向应力完全
加载初期,环向变形增加较慢,这可能是由于 40 MPa 的围压对岩样产生了很大的压缩,使得轴向 压缩引起的环向膨胀滞后。不过,其后的变形基本 上是线性的,泊松比系数为 0.2,杨氏模量为 1.9× 104 MPa。
应力峰值之后岩样发生弱化,承载能力降低。 但最后由于围压的增加,其承载能力又开始提高, 试验机对岩样的轴向压缩使得实际承载的应力增 加。但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弹性的,即试验机对 岩样的压缩变形,部分是岩石材料的弹性变形,部 分转化为岩样屈服的塑性变形。因而可以作出如下 判断:图 4(a)中,D 点之后的轴向应力就是岩样在 相应围压下的承载能力。
于式(7),表明比例加载过程中岩样的强度 σ m 仍在 降低,尽管其减少量不如岩样 2#那样明显。
• 2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年
图 5 岩样弱化过程中轴向应力与围压的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axial stress and confining
pressure during weakness process of specimen
在 D,F 点之后,岩样弱化需要试验机提高压 缩变形,与此同时,围压也在增大,因而岩样的承 载能力也相应增大。岩样 3#由于围压增加速度较 大,在比例加载结束时,实际承载的应力超过其峰 值应力 B 点。应该注意到,由于岩样产生塑性变形 (图 4),因而,尽管轴向应力在增加,岩样屈服破坏 断面的材料强度仍在不断丧失。在 D,F 点之后, 岩样的承载能力的变化包含了材料强度的变化和围 压的变化两种因素。
岩样轴向应变、环向变形与轴向应力、围压之间的
关系,为构造岩石的本构关系提供试验基础。
2 复杂应力路径下岩样的变形特性
图 1(a)是粉砂岩试样 1#(φ 49.4 mm×78.6 mm) 一次轴向加载和卸载过程,在此过程中围压首先增 加到 40 MPa,然后保持恒定,最后随着轴向应力的 减小而降低到 10 MPa。岩样的环向变形也在图中给 出。环向变形受到围压和轴向变形的双重影响:围 压增大,岩样环向压缩(正值);而岩样轴向压缩, 环向膨胀(负值)。因此岩样实际的环向变形比较复 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