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1)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 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P2(2018.10简)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
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区别:①人力资源是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是“人”的实物形态。
②人力资本是从投资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本身的投资与回报。
是“人”的价值形态。
2、指标的分类:①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
②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③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1、区别:①标志说明了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指标说明了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
②标志可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
2、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总和(标志总量)便是总体指标。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三大方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指数法】一、统计分组法【对于数量较大、数据比较密集的总体,通常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统计分组,是指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称为组),使得每组中总体单位的性质相同,不同组总体单位的性质不同。
【为了防止遗漏与重复–任何一个部位单位属于且仅属于某一组】2、统计分组的原则:①完备性原则:防遗漏。
②互斥性原则:防重复。
P53、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
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③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的类型:①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三)平均指标【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1、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
是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
2、平均指标在数量上表现为:总量指标与总体单位数量之比。
3、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题(1)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
判断正确或错误,请在括号内打“√”或“×”。
1、劳动分配的主要原则是按生产资料分配的原则。
()2、“基尼系数”是用于分析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的一种通行方法。
()3、职业技能开发侧重于劳动后备培训。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5、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6、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中的产品均指合格品。
()7、职工工资总额只能是货币形式。
()8、辅助房屋及设施属于劳动保护措施中的一个大类。
()9、工人上班途中被车撞了不属于工伤的范围。
()10、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在于在职培训。
()11、从本质来说,劳动定额就是定额劳动生产率。
()12、劳动产品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劳伦茨曲线”是研究收入的差异状况的图示方法。
()1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具有定性化。
()1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16、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处于整个统计工作过程的统计分析阶段。
()17、一般来说,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18、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
()19、在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时,凡废品一概不计入产品产量中。
()20、拇指被轧断一节属于轻伤。
()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工伤事故分析处理的原则是什么?3、人工成本和总成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设计的原则是什么?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有那些?6、统计台帐设计的原则是什么?7.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和评价程序是什么?(答案在书中找)8.生活日分配统计的任务有哪些?(答案在书中找)三、论述题1、论述劳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联系与区别?2、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方法?3、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作用?(答案书中找)4、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答案书中找)5、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答案书中找)四、计算题1、某企业报告期的四种产品统计资料如下:试计算:(1)、4种产品的定额完成情况;(2)、4种产品定额的综合完成情况;2、某企业1998年花费人工成本3980万元,生产甲产品600件,乙产品1000件,丙产品600件,按工作量折算甲/乙/丙=1/2.3/2,问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是多少?3、某车间有三个班组100名工人,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如下:(1)、请将表内的空格填充完整。
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资料(一)
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资料(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统计学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系统地统计和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特征、变动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有助于组织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人力资源。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统计学的重点资料,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统计、人力资源结构统计、人力资源流动统计、人力资源薪酬统计和人力资源培训统计等五大方面。
正文:一、人力资源数量统计:1. 数据源:包括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员工档案、员工手册等。
2. 统计指标:人力资源总数、人力资源增减情况、各部门、岗位的人力资源数量等。
3. 数据收集方式:定期人工更新、自动化采集、员工自助填报等。
4. 统计方法:采用人力资源数量统计表、图表、比例计算等。
5. 数据分析:比较时间段内的变动趋势、不同部门、岗位的人力资源分布情况,为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二、人力资源结构统计:1. 统计指标: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作年限结构、职位层级结构等。
2. 数据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员工档案、员工调查问卷等。
3. 数据收集方式:人工填报、自助填报、调查问卷调查等。
4. 统计方法:采用结构比例计算、结构分布图表等。
5. 数据分析:了解组织内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发现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三、人力资源流动统计:1. 统计指标:招聘人数、离职人数、流动率、流失率等。
2. 数据源:组织内部人事部门、离职调查表、调查问卷等。
3. 数据收集方式:人事部门记录、员工调查、离职访谈等。
4. 统计方法:采用流动率计算、流动图表示、离职原因分析等。
5. 数据分析: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分析引起流动的原因,制定留人策略和人才流失预警机制。
四、人力资源薪酬统计:1. 统计指标:薪资水平、薪资差异、薪资福利构成等。
2. 数据源:薪酬制度、薪资调查报告、薪资福利档案等。
3. 数据收集方式:薪资管理系统、薪资调查问卷、员工反馈等。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参考资料多项选择题:1.下列不计人工资总额的范围的项目有【BDE】A.奖金 B创造发明奖 C.社会保险费用 D.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支出 E加班费用2.根据我国职业培训法规的规定,职业培训分为(ABCDE)A、就业前培训B、转业培训C、学徒培训D、在岗培训E、转岗培训3.人工成本一般包括(ABCE)A、保险福利费用B、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C、退休的退职人员的费用D、生产资料费用E、住房费用4.企业劳动争议统计原则有(BCD)A、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B、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D、劳动争议必须提出申诉E、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5.企业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包括(ACE)A、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B、集体福利统计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D、个人福利统计E、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6.原始记录的特点是(ABDE)A、记录时间的经常性B、记录工作的群众性C、记录内容的综合性D、记录内容的广泛性E、记录项目的具体性7.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应注意(ACD)A、主题明确,重点突出B、注意全面总结,不要侧重于分析问题C、论点要准确,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D、材料和观点要统一E、注意提出办法和建议,不要侧重于全面总结8.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ABCD】A.制度工作时间 B停工时间 C、出勤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E.管理人员的停工时间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水平取决于【BCD】A.企业组织能力 B个体素质状况 C、人力资源总体的组成结构D.人力资源的组合比例 E.企业的组织结构10.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BE】A.计划定额 B工时定额 C、企业定额 D.产量定额E.临时定额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问题:(1)计算各项指标的增加额及完成计划率,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的空白处;(2)运用相对检查分析法对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工资总额进行计算分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引言人力资源统计学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人力资源的情况,并基于数据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和战略。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复习和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解。
二、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定义人力资源统计学是指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揭示出人力资源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决策提供依据。
2. 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统计学主要包括:人员统计、工作量统计、费用统计、人力资源效益分析等方面。
其中,人员统计主要关注人员数量、构成和分布等方面;工作量统计关注工作量的产出和分配情况;费用统计关注人力资源相关的成本和投入;人力资源效益分析从效益的角度评估人力资源的贡献。
三、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方法1. 数据收集方法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包括人事档案、薪资数据、绩效评估等。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人面访、文献研究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其中,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总结,包括频数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等;推断统计用于从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包括抽样、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3. 数据解释方法数据解释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解读和说明,从而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
通过数据解释,可以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和趋势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应用1.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统计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2.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可以为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薪酬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差异,为薪酬结构和福利待遇的设计提供依据。
2007[1].07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第一章企业HR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企业HR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3、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
4、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和人才水平的竞争。
企业必须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制度。
5、企业HR管理统计是研究人力资源诸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动。
研究的领域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
6、企业要从事生产活动要具备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7、企业人力资源即企业全部劳动者,也就是企业职工(员工或从业人员)。
8、人力资源配置包括:总量配置、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合理配置。
9、劳动报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10、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11、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及整体素质。
12、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13、各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14、计划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15、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是企业HR管理的核心任务。
16、企业HR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第二章企业HR数量统计1、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和从事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2、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任务:1)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构成情况。
2)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
3)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总复习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1)对企业人力资源施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实事求时,一切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态度和某种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区别(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对人力资源经济运动的总过程给予量化的观察和分析,在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的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是包含在这个大范围内的,其与社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区别可概括为(3)第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的,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是以全社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
(4)第二,研究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而后者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形成。
配置。
使用和再生产的过程。
(5)第三,研究的内容不同。
前者是研究企业劳动力的规模,构成,利用,劳动效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而后者则是研究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总量和构成,从业人员的规模和构成,劳动力的使用与劳动时间的利用,劳动力工作环境安全安全与健康,劳动报酬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内容。
(6)第四,研究的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除了为全社会的宏观研究提供材料外,主要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研究和阐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民用工业,各种比便关系,社会劳动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速度等。
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P2(简)企业人力资源的含义: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人力资源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人力资源是“人”的实物形态。
P3(选)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P3(选)总体的性质: 1.客观性; 2.大量性; 3.同质性与差异性。
P4(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P7(选)统计指标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的指标称为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
它是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
P19(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因素分析原理。
解:对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原理与上述复杂总体的情形是相同的,即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这一总量指标为例。
简单总体是有企业所有职工组成的,工资总额(X)、职工人数(T)和平均工资(X)是这个简单总体的三个数量特征,这三个数量特征存在以下数量关系X=X×T。
其中平均工资,即X为质量指标,职工人数即T为数量指标。
工资总额指数为X1X0=X11X T平均工资指数为X11X T职工人数指数为X01X T相应的指数体系为X1X0=X11X T=X11X TX01X T工资总额绝对数变动的数量关系为X1−X0=X1T1−X0T0=(X1T1−X0T1)+(X0T1−X0T0)P21(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量指数多因素分析原理。
广东省《人力资源统计学11467》重难点复习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重难点笔记资料课程代码:11467内部辅导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串讲笔记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1)对企业人力资源施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实事求时,一切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态度和某种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区别(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对人力资源经济运动的总过程给予量化的观察和分析,在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的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是包含在这个大范围内的,其与社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区别可概括为(3)第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的,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是以全社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
(4)第二,研究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而后者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形成。
配置。
使用和再生产的过程。
(5)第三,研究的内容不同。
前者是研究企业劳动力的规模,构成,利用,劳动效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而后者则是研究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总量和构成,从业人员的规模和构成,劳动力的使用与劳动时间的利用,劳动力工作环境安全安全与健康,劳动报酬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内容。
(6)第四,研究的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除了为全社会的宏观研究提供材料外,主要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研究和阐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民用工业,各种比便关系,社会劳动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速度等。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
第1章 导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这一章,将使你对统计这门课程整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重点、难点:什么是统计、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三、课堂设计总体以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数据讲解。
四、学时安排共四个学时五、教学实施效果追记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当前实际数据讲解基本范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主要参考书1、《统计发展史》于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社会经济学》吴寒光著,工商出版社第一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性质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他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统计工作: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总称。
统计学:从理论上阐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统计一般指统计工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数量性:“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具体的数量。
这与数学上的数量不同。
(2)总体性:统计上的数量是大量个体的综合,反映现象的共性,具有稳定性、普遍性、规律性。
(3)变异性:统计研究对象的变异性是指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的差异。
变异: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二、统计学的性质1、统计学是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级学科,其理论和方法既可用研究自然现象,也可用于研究社会现象。
各专业统计学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统计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流派1、统计实践的产生及发展:(1)人类计数的历史就是统计实践的历史。
(2)统计实践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现代化大生产对统计提出新的要求。
(3)我国最早的统计局设置于1906年。
2、统计学发展中折主要流派(1)国势学派: 产生于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康令和阿华尔(Achenwall), 首创“ 统计学”一词,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显著事项。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总复习重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P2-3)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主要从微观角度观察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
特点可归纳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提示规律性特征。
的过程。
12345678910123456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原则:(P14-15)1、对于原有人员,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核算;2、对于新招用的人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日起,无论是否发付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企业人员;3、对于外企业调入的人员,由起薪之日起,统计为本企业人员。
二、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时间性质不同的指标表示,即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
(P15)需清楚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
三、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概念:(P32)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
它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方面。
个体素质指单个人员的体力、智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劳动积极性、能力等状况。
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P35)(论述、多选)1、体能综合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2、智力水平;(目前的测验量表比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比纳测验》、《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量表》、《创造力测验量表》、《性向测验量表》等)3、健康状况指标(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4、文化程度指标;5、年龄性别指标;6、劳动积极性指标;7、能力。
五、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P39-42)12341(12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一、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P119)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比重二、职工劳动生产率(P121)职工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占生产工人比重X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三、月劳动生产率指标(P123)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X工作月实际长度(天)第三节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四、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P127-128)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X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28表5-3的例题)五、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131)月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X实际工作日长度指数X实际工作月长度指数(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32表5—5例题)第五节劳动效益统计六、劳动效益直接指标(P142)平均每人创利率= 企业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均创利率,可以分别按月、季或年计算。
人力资源统计学上次考试资料供参考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2013年6月《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题型及分值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五、综合计算题(本题20分)一、识记1.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3.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
4.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能力。
5.当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划完成情况指标小于100%,但工作量计划完成指标大于100%,可以说明企业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6、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105-5999日。
8、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
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不包括定性化。
10.属于工作时间的有工间操时间。
11.劳动者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自然极限是日历工日数。
12.劳动保护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13.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4-7倍。
1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产量定额。
15.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货币和实物。
16.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
17.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人工成本。
18.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人工成本总额÷产品产量。
19.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每千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2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险。
21.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资料的来源是原始记录。
22.职工调动通知单、职工考勤表、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职工简历表等都是劳动管理的原始记录23.一般调查问卷应有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说明信或指导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报酬统计3、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一的原则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4、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制度工日数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C、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D、出勤工日数1.企业的()直接影响着劳动报酬水平的高低。
A.产品销售量 B.劳动生产率C.产品产量 D.GDP增长2.()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
A.企业人力资源统计 B.生活日分配统计C.人工成本统计 D.产品销售成本统计3.为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
A.主管部门统计 B.基层统计C.谁发工资谁统计 D.管理人员统计4.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处理办法是()。
A.不算 B.按当天加班人数算C.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 D.按其后一天的人数算5.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
A.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B.人的文化水平C.人的年龄和性别 D.人的家庭及其工作岗位6、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A、社交时间B、娱乐时间C、闲暇时间D、受教育时间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90-5999日B、105-5999日C、1-90日D、365-5999日8、在进行劳动保护措施费核算时,不被作为劳动保护费用的是()A、有关劳动保护的设备、工具的购置费用B、发放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C、有关保健食品的购置费用D、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设施所支付的费用9、下列哪一个因数是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设施的主要因素?()A、基本生产工人B、生产工人C、辅助生产工人D、全部从业人员6.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缺勤工日数B.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停工工日数C.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公休工日数D.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加班工日数7.某甲参加抗灾,某乙参加报告会,按规定()。
A.甲算生产工日 B.只有乙算非生产工日C.甲、乙都算非生产工日 D.只有甲算非生产工日8.以下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有()。
A.公共浴室 B.辅助房屋及设施C.企业新建列如固定投资的安全措施 D.修养所9.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经验数据估算的是()。
A.1-2倍 B.2-7倍 C.3-7倍 D.4-7倍10.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的差异过大时,说明产品()。
A.产量大 B.产量少 C.积压过多 D.产量供小于求10、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 )A 、劳动生产率B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 、劳动效益11、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A 、工时定额B 、工作定额C 、产量定额D 、服务定额12、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规定工时的比重指标为( )A 、∑∑+⨯+1''11)()(T t t Q Q n n B 、∑∑⨯+⨯+1'1''11)(T t Q t Q Q n n C 、∑∑⨯11T tQ n D 、∑∑∑∑∑+++⨯43211T T T T t Q n 11.下列哪种工时应计入生产工人实作工时( )。
A .加班加点工时B .停工工时C .非生产工时D .缺勤工时12.考核车间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掌握的资料是车间定额完成程度的分组资料时,宜采用( )。
A .综合计算法B .总和法C .分组法D .比较法13.劳动定额的形式不.包括( )。
A .工时定额 B .服务定额 C .产量定额 D .看管定额14.下列各项不.包括在工资总额范围内的是( )。
A .绩效奖金 B .超额计件工资C .出差伙食补贴D .保健性津贴15.以下不.属于按培训方式分组的是( )。
A .脱产学习 B .业余学习C .半脱产学习D .不脱产学习16.某企业2010年共花费人工成本1990万元,实际产量为,甲产品300件,乙产品500件,丙产品300件。
以丙产品出厂价为1,甲产品的换算系数为2.3,以产品的换算系数为2.0,那么甲产品的平均人工成本为( )。
A .2.3万元/件B .2.0万元/件C .1.8万元/件D .1万元/件13、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具体化表现为( )A 、货币B 、货币和实物C 、证券D 、工资14、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A、多支付B、节约C、不稳定D、稳定15、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要学员按()A、身份、职业分组B、学习专业分组C、培训方式分组D、培训程度分组16、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其采用的计算价格为()A、实际价格B、计划价格C、现行价格D、协商价格17、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600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5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A、(500/600-1)×100%B、500/600×100%C、600/500×100%D、(600/500-1)×100%17.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A.1/5 B.1/3 C.2/3 D.1 /218.我国目前关于劳动年龄的界定是( )。
A.男性18-60周岁,女性18-55周岁 B.男性16-60周岁,女性18-55周岁C.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 D.男性18-60周岁,女性16-55周岁19.不论是何种指标,在对比分析时,一定要保持指标的( )。
A.真实性 B.可比性 C.完整性 D.代表性20.相关系数r的变化范围是( )。
A.-1≤r≤1 B.-1≤r≤0 C.0≤r≤1 D. r≥018、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至少多长时间要召开一次?()A、2年B、1年C、半年D、3个月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B、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C、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20、我国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A、退休人员B、离休人员C、退职人员D、离异人员21、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A、汇总资料用台账B、积累资料的台账C、统计调查用台账D、统计分析的台账22、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D、企业报表23、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线形相关关系D、非线形相关关系24、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A、预计分析法B、定期分析法C、专题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A、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B、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C、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E、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2、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内容有()A、生产过程因素B、生产关系因素C、社会环境因素D、生产环境因素E、劳动过程因素3、一般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A.优化配置 B.比例配置 C.均衡配置D.合理配置 E.总量配置4、下列人员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是()A.实行个人承包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B.在本企业工作的再就业离退休人员C.缺勤员工D.在企业中工作并由企业制服工资的外方人员E.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5、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A、退学率B、结业率C、职工入学率D、毕业率E、全员培训率6、人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交叉的部分为()A、直接工人的工资与福利费B、制造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C、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D、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E、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7、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A、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B、劳资纠纷C、实施执行劳动合同D、劳动争议E、劳动仲裁8、根据我国的社会历史情况,构建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因素有()A、社会保险B、社会保障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统计E、社会优抚9.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一般为()A.工日 B.星期 C.工时D.分钟 E.季度10.企业职业病发生程度的统计指标有()A.发病率 B.患病率 C.受检人员患病率D.治愈率 E.病残率11.衡量企业生产成果的产量指标有()A.混合实物量指标 B.标准实物量指标 C.工业总产值D.工业增加值 E.生产工作量12、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B、活动内容的记载C、计量单位D、填写时间E、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13、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A、差额因素分析法B、动态因素分析法C、相关因素分析法D、连乘因素分析法E、总和因素分析法三、名词解释1.工伤事故死亡指数(FAFR)2.标准实物产量3.劳动定额4.培训结业人数5.企业从业人员的机械变动四、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和评价程序是什么?2.生活日分配统计的任务有哪些?3.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工资总额的构成有哪些?5.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囊括哪些?五、论述题1、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2、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六、计算题1、某运输企业2010年9月份(30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全日缺勤600工日,非全日缺勤1200工时;全日停工200工日,其中被利用120工日,非全日停工600工时;全日非生产200工日,非全日生产400工时;公休日加班400工日,加点6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