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合集下载

弹塑性断裂理论简介

弹塑性断裂理论简介

弹塑性断裂理论简介线弹性断裂力学是建立在线弹性力学基础上的,传统断裂力学理论认为,它没能考虑裂纹尖端附近塑性性区的影响,因而只适用于高强度(钢)脆性材料,对于工程中大量使用的中、低强度钢等具有较好塑性的材料是不适用的。

为了将应力强度因子推广到裂纹尖端有小范围塑性区的情况,人们推出了应力强度因子塑性区的修正方法,但适用性并不理想。

为了研究塑性材料的断裂问题,又产生了断裂力学的另一个分支——弹塑性断裂力学。

1. COD 原理及其判据Wells 根据裂纹尖端附近产生大范围屈服时,在裂纹尖端出现钝化,裂纹侧面随着外载增加逐渐张开的现象,提出来是否可用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作为控制裂纹失稳扩展的参量。

裂纹的张开位移定义为承受外载情况下裂纹体的裂纹尖端沿垂直于裂纹方向产生的位移,一般用δ表示。

在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状态下,临界的COD 用c δ表示。

c δ也是材料的断裂韧性,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材料常数。

COD 原理的基本思想是:把裂纹体受力后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δ作为一个参量,而把裂纹失稳扩展时的临界张开位移c 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指标,用c δδ=这个判据来确定材料在发生大范围屈服断裂时构件工作应力和裂纹尺寸间的关系。

2. J 积分理论1968年,Rice 提出了J 积分理论。

对于二维问题,J 积分的定义如下:⎰⎥⎦⎤⎢⎣⎡⎪⎭⎫ ⎝⎛∂∂+∂∂-Γ=ds x v T x u T Wdy J y x (2-1) Γ--积分回路;ds --Γ上的弧元素;W --应变能密度;y x T T ,--应力分量;v u ,--位移分量;其中,积分回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裂纹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为逆时针回路,如图2-1所示。

J 积分的单位为MPa* mm 。

图2-1 裂纹尖端J 积分路径J 积分是围绕裂纹尖端的闭合曲线积分,在线弹性情况下有:E2I I K G J == (平面应力) (2-2) )1(E22I I v K G J -== (平面应变) (2-3) J 积分断裂准则可表述为:c J J = (2-4)其中,Jc 为裂纹扩展达到临界状态时的J 积分临界值。

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3.J积分定义
1)回路积分定义,围绕裂尖周围区域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场所组成的围线积分(场强度)。
2)形变功率定义:外加载荷通过施力点位移对 试样所作的形变功率(实验测定)。
4 J积分
二、J积分回路定义及守恒性
1.J积分回路定义
J Γwdx2Ti u x1i ds
B
G:围绕裂尖一条任意逆时针回 A
2)Paris位移公式
在裂纹面需求张开位移点虚加一对力F1,则
limV
F10 F1 在恒载荷作用下(单位厚度板)
G I V a F V ( F , F 1 , ) V 0 ( F , F 1 ) 0 G I d a
V0(F, F1)为无裂纹体应变能,为裂纹扩展长度
2 基本假定和应用范围
承认结构中含有宏观裂缝,而远离裂缝缝端的广大区域仍假定为均匀连续体。既 均匀性假设仍成立,但仅在缺陷处不连续。断裂力学应用的前提是结构发生低应力脆 断,故其应用范围是,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对脆断敏感,且有拉(剪、扭)应力在起 用的带宏观裂缝的缺陷体。可见,断裂力学只处理和裂缝有关的问题,不可代替传统 的强度设计和校核,只是在出现宏观裂缝的条件下对传统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2 裂尖塑性区的形成
➢ 上述塑性区尺寸按Irwin弹性应力 场公式得到, y 0 曲线如右图虚 线ABC所示。实际上,由于材料
y A
塑性变形,导致塑性区内应力重 新分布,产生应力松弛。考虑静
ys D B E
力平衡,应力松弛必然引起塑性
区扩大。对于理想塑性材料
, ymax
ys
如图中实线所示
➢ 根据力平衡,曲线AB下的面积
ys x
塑性区尺寸
R c a a s2 π es c 1 a 2 2 π s 2 π 8 K s I 2

混凝土弹塑性断裂力学概述

混凝土弹塑性断裂力学概述

混凝土弹塑性断裂力学概述与线弹性体不同的是,当含裂缝的弹塑性体受到外荷载作用时,裂缝尖端附近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线弹性断裂力学将不再适用,而需要采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方法。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考虑裂缝尖端屈服的条件下,确定能够定量描述裂缝尖端场强度的参量,进而建立适合工程应用的断裂判据。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包括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COD)(Wells,1962)理论和J积分理论(Rice,1968a,b)。

一、Orowan对Griffith理论的改进试验证实,Griffith理论只适用于理想脆性材料的断裂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金属材料在裂缝尖端处存在屈服区,裂缝尖端也因屈服而钝化,使得Griffith 理论失效。

在Griffith理论提出二十多年之后,Orowan(1948)和Irwin(1955)通过对金属材料裂缝扩展过程的研究指出:弹塑性材料在其尖端附近会产生一个塑性区,该区域的塑性变形对裂缝的扩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使裂缝扩展,系统释放的能量不仅要供给裂缝形成新自由表面所需的断裂表面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裂缝尖端塑性流变所需的塑性应变能(通常称为“塑性功”)。

所以,“塑性功”有阻止裂缝扩展的作用。

裂缝扩展单位面积时,内力对塑性变形所做的“塑性功”称为“塑性功率”,假设用Γ表示,则对金属材料应用Griffith理论时,式(2.4b)和式(2.5)应修正为对于金属材料,通常Γ比γ大三个数量级,因而γ可以忽略不计,则式(2.33)和式(2.34)可改写为以上即为Orowan把Griffith理论推广到金属材料情况的修正公式。

以上是针对平面应力状态讨论的,当平板很厚时,应视为平面应变状态,只要把上述公式中的E用代替即得平面应变状态下相应的解。

二、裂缝尖端的塑性区金属材料裂缝尖端会形成塑性区,裂缝扩展所需要克服的塑性功在量级上可高达断裂表面能的三个数量级。

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思考题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材料的弹塑性问题
线弹性的适用范围
测试工作的要求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材料的弹塑性问题
实际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低碳钢
应 力
塑性 应变
载荷增大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线弹性的适用范围
线弹性力学是建立在小范围屈服的基础上的
当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比裂 纹尺寸或其它特征几何尺寸小 K主导区
E E 2 平面应变 1
c 8 s a c ln sec 2 E s
D-B模型塑性区宽度:

适用情况:
(1) 无限大板穿透裂纹体; (2) 材料被认为是理想弹塑性材料
R a(sec 1) 2 s
(3) =s, ,不适用于整体屈服 (4) (σ/σs)≤0.6的小范围到大范围屈服。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测试工作的要求
在测试材料的KIC时,为保证平面应变和小范围 屈服,要求试样厚度
B ≥ 2.5 K I s
如:中等强度钢 要求B=99mm
2
试样太大,浪费材料 一般试验机很难做到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提出
对于塑性变形占很 大比重的弹塑性断 裂体的断裂问题 用小试样测试 KIC的问题
a
a*
2V

O O’
ry
原裂尖点处的张开位移就是COD(或)
COD参量及其计算
平面应变 沿y方向的位移 o点的坐标为:
KI V E
2r

sin

2 1 cos 2 2
2

1 r ry 2
KI s

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A
A
x
R
2a R
2c
COD参量及其计算
利用弹性化理论分析方法证明:
原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COD)
8a s ln sec( )
E
2 s
裂纹开始扩展的临界张开位移:
E E 平面应力
E
1
E
2
平面应变
c
8 sa E
ln
s
ec
2
c s
D-B模型塑性区宽度:
R a(sec 1) 2 s
适用情况:
弹塑性断裂力学
COD方法
J积分方法
阻力曲线等方法
主要内容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局限性 COD参量及其计算 J积分原理及全塑性解 各断裂参量之间的关系 断裂分析在有限元软件中处理方法 思考题
COD参量及其计算
COD的定义和基本思想 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OD D-B带状屈服模型的COD 全屈服条件下的COD判据
极好的量度。
•英国、日本焊接验收标准 •我国压力容器缺陷验收标准
y R
o
O
a 2 v
COD参量及其计算
COD的基本思想
把裂纹体受力后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作为一个参量, 建立这个参量与外加应力(或应变e)和裂纹长度a的 关系,计算弹塑性加载时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然后 把材料起裂时的c值作为材料的弹塑性断裂韧性指标。 利用=c作为判据判断是够是否发生破坏。
y R
o
O
a 2 v
是裂纹开始扩展的判据,不是 裂纹失稳扩展的断裂判据
应力松弛引起的裂纹体刚度下降与裂纹 长度增加的效果是一样的
COD参量及其计算
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OD
等效裂纹长度 a*=a+ry

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和塑性区周围仍为广大的弹性区所包围。塑性区与弹性区 交界面上作用有均匀分布的屈服应力 s .
假想:挖去塑性区 在弹性区与塑性区的界面上加上均 匀拉应力 s 线弹性问题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K Ic K I(1) K I( 2) c 2 s a c

c arccos

K I2 1 GI ' ' ( K IP K IF ) 2 E E
虚力F在裂纹尖端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
外力P在裂纹尖端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
10
U 0 1 U 2 lim lim[ ( K K ) ]da IP IF F F F E ' F 0 F 0 0 U K 2 lim( 0 ) lim ( K IP K IF ) IF da F F F 0 F 0 0 E '
4 K I ry v E 2 1 KI 2 ry ( ) 2 s
4 K I2 4GI 2v E s s
—小范围屈服时的COD计算公式
5
§4.2
D-B带状塑性区模型的COD
D-B模型假设:裂纹尖端的塑性区沿裂纹尖端两端延 伸呈尖劈带状。塑性区的材料为理想塑性状态,整个裂纹
弹塑性断裂力学
1
线弹性断裂力学 脆性材料或高强度钢所发生的脆性断裂 小范围屈服:塑性区的尺寸远小于裂纹尺寸 弹塑性断裂力学 大范围屈服:端部的塑性区尺寸接近或超过裂纹尺寸,
如:中低强度钢制成的构件. 全面屈服:材料处于全面屈服阶段,如:压力容器的 接管部位.
2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任务:在大范围屈服下,确定能定 量描述裂纹尖端区域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强度的参量.以

(整理)弹塑性断裂力学

(整理)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在断裂力学差不多节课的时候,我们开始上弹塑性力学。

而此之后就要求学一个有关断裂力学的文章,顺其自然的我就想到了二者之间应该有着某种联系,而已材料力学时单轴拉伸试验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的思想就是材料的破坏是在弹性到塑性再到很大的材料应变最后破坏。

断裂是破坏的一种这样,这样就很容易的把断裂与弹塑性联系在一起。

虽然这里的联系我说的似乎有点牵强附会,或者只是从一些文字表面的理解所做的判断。

为此我就专门去网上搜了一下,果然有一个力学分支叫做弹塑性断裂力学。

于是大略的知道了什么叫做弹塑性断裂力学,其所依据的理论研究是什么,主要应用等等。

大范围屈服断裂或简称弹塑性断裂(“普遍屈服断裂”及“屈服后断裂”也是常见的称法),指的是塑性区尺寸已经接近或显著超过裂纹尺寸的断裂,和高强度材料的小范围屈服断裂或低应力脆性断裂相似,也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断裂型式,因而是工程断裂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这个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论断,由此可知弹塑性断裂力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大范围的屈服断裂。

但是大范围的屈服断裂研究也可以通过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加入塑性区修正,但是对于很多的问题这个方法并不适用。

由此就提出了弹塑性断裂力学。

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分析方法和断裂判据。

例如,长条屈服区模型(或D一M摸型)法,裂纹顶端张开位移法(简称COD法),J积分方法,最大断裂应力判据以及其他半经验分析方法等等。

由于J积分是一个应力形变场强度的参量,有较严密的力学理论基础,试验测定方法比较简单可靠,又可以利用有限元法和计算技术进行计算,并且,如本文中将抬出的,它为口前在工程界获得广泛应用的COD方法和D 一M模型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根据和分析手段。

不过有的文章中也有把COD法写作CTOD的。

COD法是弹塑性断裂力学中以裂纹顶端的张开位移作为断裂准则的一个近似的工程方法,是英国的A。

A。

韦尔斯于1963年提出的。

COD是英文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意为裂纹张开位移)三字的缩写。

《弹塑性断裂力学》课件

《弹塑性断裂力学》课件

断裂判据
03
应力强度因子、能量释放率。
03
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
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
适用于裂纹张开位移较小 的裂纹扩展
裂纹扩展时,裂纹尖端应 力场不变
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呈奇 异性
裂纹扩展时,裂纹尖端应 力场呈奇异性
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
适用于裂纹张开位移较大的 裂纹扩展
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呈奇异 性
复合材料的断裂分析
01
复合材料的断裂分析是弹塑性断裂力学在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02
复合材料由多种材料组成,其断裂行为较为复杂,需要考虑不同材料 之间的界面效应和应力传递机制。
03
复合材料的断裂分析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的结构强度和寿命评估。
04
复合材料的断裂分析方法包括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其 中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和离散元分析等。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分析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分析是另一 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高分子材料具有粘弹性和韧性 ,其断裂行为较为复杂,需要 考虑高分子链的取向、结晶度
、温度等因素。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分析主要应 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 的强度和耐久性评估。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分析方法主 要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其中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 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和规律,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高分子材料的冲击断裂分析
总结词
高分子材料在冲击作用下会发生断裂,其断 裂行为受到分子链结构、温度、应变速率等 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高分子材料的冲击断裂分析主要研究高分子 材料在受到冲击作用时的断裂行为和机理。 高分子材料在冲击作用下会发生断裂,其断 裂行为受到分子链结构、温度、应变速率等 因素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可以深 入了解高分子材料冲击断裂行为的机理和规 律,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

哈工大断裂力学讲义(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哈工大断裂力学讲义(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当 较小时
s
sec11()2
2s
2 2s
7
近似表达式: a(R = )2 2 2s
又无限大板的穿透裂纹问题: aKI
R8 = ( KsI)20.3(9 KsI)2 小范围屈服时平面应力的塑性区尺寸,欧文塑性区修 正的结果(考虑应力松弛)
R1 =Paris位移公式
5
§4.2 D-B带状塑性区模型的COD
D-B模型假设:裂纹尖端的塑性区沿裂纹尖端两端延 伸呈尖劈带状。塑性区的材料为理想塑性状态,整个裂纹 和塑性区周围仍为广大的弹性区所包围。塑性区与弹性区 交界面上作用有均匀分布的屈服应力 s . 假想:挖去塑性区 在弹性区与塑性区的界面上加上均 匀拉应力 s 线弹性问题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2esa 与标称应变
e es
的关系曲线。
经验设计曲线
15
well 标准
当 e 1时 es
当 e 1时 es
( e )2 es
e es
Burdekin 标准
当 e 0.5时 ( e )2
es
es
当 e 0.5时 e 0.25
es
es
JWES 2805 标准
0.5( e )
压力容器的表面裂纹和深埋裂纹应换算为等效的穿透裂纹.
非贯穿裂纹
KI a
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 KI a 令非贯穿裂纹 K I 与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的 K I
相等,则等效穿透裂纹的长度为
D-B模型是一个无限大板含中心穿透裂纹的平面应力
问题。它消除了裂纹尖端的奇异性,实质上是一个线弹性
化的模型.当塑性区较小时,COD参量与线弹性参量K之间
有着一致性.

ln

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K2F 0
F 0
lim
2 E'
F 0
KIP
0
KIF da F
—Paris位移公式
12
的计算
又由
KIP KI KI s
其中KI
c , KIs
2 s
KIF
2Fc
c(c2 a2 )
c arccos(a )
c
2
c
[
2 s
cos1 a ] [
2F
]
E' 0
F ( 2 a2 )
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1
问题
• 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和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 的区别。
• J积分的定义、特性和物理意义? • 幂指数硬化材料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分布(HRR场)
线弹性断裂力学 脆性材料或高强度钢所发生的脆性断裂 小范围屈服:塑性区的尺寸远小于裂纹尺寸
弹塑性断裂力学 大范围屈服,端部的塑性区尺寸接近或超过裂纹尺寸,
15
§4.3 全面屈服条件下的COD
高应力集中区及残余应力集中区,使裂纹处于塑性区的
包围中全面屈服.
对于全面屈服问题,载荷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应变和COD
的很大变形。在大应变情况下不宜用应力作为断裂分析的依
据。而需要寻求裂尖张开位移与应变,即裂纹的几何和材料
性能之间的关系.
用含中心穿透裂纹的宽板拉伸试验,得到无量纲的COD
2esa 与标称应变
e es
的关系曲线。
经验设计曲线
16
well标准
当 e 1时 ( e )2
es
es
当 e 1时 e
es
es
B urdek in标准

[工学]弹塑性断裂力学

[工学]弹塑性断裂力学
1 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2 J积分理论
3 COD理论 4 断裂参量小结
10
J积分理论
Rice于1968年提出。它避开了裂纹尖端附近的弹塑性 应力场。而用J积分作为表示裂纹尖端应力集中特征 的平均参量。对于服从塑性全量理论的材料,可证明:
① J积分与积分路径无关 ② J积分在物理上可解释为变形功的差率 ③ J积分可作为弹塑性含裂纹体断裂准则
u i 为回路上任一点(x,y)处的应变分量;
ds 为回路 上的弧长 。

13
J积分的守恒性(与积分路径无关)
证明过程的几个假设
(1)
ij

W
ij
(全量理论)
(2) ij

1 2
ui, j
u j,i
(小变形)
(3) ij, j 0
(无体力)
(4) ij ji
8
全量理论
即采用全量形式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
应用范围: ①小变形 ②简单加载
ij Sij
和弹性变形属同一数量级 各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
在上述条件下,无论变形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如何,应变偏张量 各分量与应力偏张量各分量成正比。
特点:
应力与变形一一对应,实际是一种非线性的弹性状态。
9
本讲内容
由以上三点,J积分有明确的物理基础,又便于计算 和测量。
11
J积分的定义
回路积分定义:由围绕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 所组成的回路积分给出,从而使J积分具有场强的 性质。 形变功差率定义:由外载荷通过施加点位移对试样 所做的形变功给出,使得J积分物理意义明确,易 于通过试验测定。
12
回路积分定义
J

第五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

(1
sin
)
2 r 2
2
2
x
y
2
(
x
y )2
2
2xy
KI
2 r
cos
2
(1
sin
2
)
0
3
2
KI cos 2 r 2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Irwin对裂端塑性区的估计
由Mises屈服准则,材料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 屈服条件为:
(1
2
)2
(
2
3
)2
( 3
1)2
2
2 s
当 s 进入屈服状态
ys 1.7 s
用其他试验方法测得的塑性约束系数(σys/σs) 也大致为1.5-2.0。
以上是根据Mises屈服判据推导的结果,如用 Tresca判据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Irwin对裂端塑性区的估计
3)塑性区公式,其尺寸的表达式为
0 时:
平面应力状态
r0
1
2
[ KISຫໍສະໝຸດ ]2平面应变状态r0
第二类准则以裂纹失效为根据,如R阻力曲线法, 非线性断裂韧度G法。
主要内容:
§5.1 Irwin对裂端塑性区的估计及小范围屈服时 塑形区的修正 §5.2 裂端塑形区的形状 §5.3 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 §5.4 J积分理论
Irwin对裂端塑性区的估计
Irwin对裂端塑性区的估计
一 引言
1
根据线弹性力学,由公式
ij (r, )
Km 2 r
fij
可知,当r趋
向于零时,ij 就趋向于无穷大,即趋近于裂纹端点处,
应力无限大。
2 但实际上对一般金属材料,应力无限大是不可能的, 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将发生塑性变形,在裂纹 尖端将出现塑性区。那么,塑性区的尺寸是咋样的?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若通过物体每一点可作这
样的轴(如x3轴),在此轴 成垂直的平面内,所有射
线方向的弹性性质都是相
同的,称这个平面为各向
同性面,如地层属于此类。
[C]中独立系数为5个:
x1
x3 x2’
x2Fra bibliotek各向同性面
x1’
2019/10/18
28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4 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弹性体对一个轴对称
ij
2019/10/18
12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W ijij
比较上面二式,得:
W

W
ij
ij
ij

W
ij

fij ( kl )——本构关系(方程)
适用于各种弹性情况(线性、非线性)
2019/10/18
13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
时刻达到 应变增量
t
+t:位移有增量 u

ijeie j

uiei
外力功增量 :


A V f udV SF udS
2019/10/18
8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函数增量

A V f udV SF udS
WdV
V
S Fi uidS S (ij ui )njdS V ( ji ui ), j dV
代入外力功增量
2019/10/18
10
§4-1 应变能、应变能密度与弹性材料的 本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
6
又因C点为塑性区端点,应力无奇异性
K Ic 0 c
2 s R c a a (sec 1) 2 s
cos
a
a sec
2 s
2a
将 sec
2 s 按级数展开,有 1 2 5 4 sec 1 ( ) ( ) ...... 2 s 2 2 s 24 2 s
便利用理论建立起这些参量与裂纹几何特性、外加载荷之
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来测定它们,并最后建立便于工程应 用的断裂准则。 主要包括COD理论和J积分理论.
3
§4.1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OD 一.COD
COD(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裂纹张开位移。 裂纹体受载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塑性区导致裂纹尖端表面 张开——裂纹张开位移:表达材料抵抗延性断裂能力
2a K I2 GI E E s s s
欧文小范围屈服时的结果 D-B模型的适用条件
4 K I2 4 GI E s s
平面应力情况下的无限大平板含中心穿透裂纹 引入弹性化假设后,分析比较简单,适用于 0.6 s 塑性区内假定材料为理想塑性(没有考虑材料强化)
s

经验设计曲线
15
Wells e e 2 1 ( ) es es e e 1 es es
Burdekin e e 0.5 ( )2 es es e e 0.5 0.25 es es
JWES 2805 e 0.5( ) es
我国CVAD(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设计曲线规定:
Wells e e 2 1 ( ) es es e 1 e 1 ( 1) es 2 es
16
§4.4 COD准则的工程应用
实验测定结果:平板穿透裂纹 实际工程构件:压力容器、管道等,必须加以修正 1.鼓胀效应修正 压力容器表面穿透裂纹,由于内压作用,使裂纹向外
鼓胀,而在裂纹端部产生附加的弯矩。附加弯矩产生附加 应力,使有效作用应力增加,按平板公式进行计算时, 应在工作应力中引入膨胀效应系数M.
当 较小时 s
sec
1 2 1 ( ) 2 s 2 2 s
7
R
a 2 ( ) 2 2 s
又无限大板的穿透裂纹问题: a KI

KI 2 K ( ) 0.39( I ) 2 8 s s
小范围屈服时平面应力的塑性区尺寸,欧文塑性区修
正的结果(考虑应力松弛)


当无裂纹时,D1D2的相对位移为零
U 0 lim 0 F F 0
KIF 与F 正比 limK IF 0
F 0
2 K IF ' lim K IP da E F 0 0 F

—Paris位移公式
11
的计算
K IP K I K I s
其中K I c , K I s
c
—COD准则
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值
COD准则需解决的3个问题:
的计算公式; c 的测定; COD准则的工程应用
4
二.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OD
平面应力下
K r 3 v I [( 2k 1)sin sin ] 4G 2 2 2
k
3 1
当=
r ry 处时
C
u1 u u u 12 2 ) dx2 ( 21 1 22 2 ) dx1 ] 1,2) (i x1 x1 x1 x1
根据格林公式

C
( Pdx1 Qdx2 ) (
A
Q P )dx1dx2 x1 x2

ui 11 21 u1 12 22 u2 2u1 C Ti x1 dS A [( x1 x2 ) x1 ( x1 x2 ) x1 11 x12 2 u2 2u1 2 u2 12 21 22 )]dx1dx2 2 x1 x1x2 x1x2
14
§4.3 全面屈服条件下的COD
高应力集中区及残余应力集中区,使裂纹处于塑性区的 包围中全面屈服. 对于全面屈服问题,载荷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应变和COD 的很大变形。在大应变情况下不宜用应力作为断裂分析的.
用含中心穿透裂纹的宽板拉伸试验,得到无量纲的COD 2e a 与标称应变 e 的关系曲线。 e s
) 按级数展开 2 s

8 s a 1 2 1 4 ( ( ) ( ) ......) E 2 2 s 12 2 s
13
远小于 s
8 s a 1 2 2 a ( ) E 2 2 s E s
K I2 K I a , GI ' E
21
设一均质板,板上有一穿透裂纹、裂纹表面无力作 用,但外力使裂纹周围产生二维的应力、应变场。围绕
裂纹尖端取回路 。始于裂纹下表面、终于裂纹上表 面。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路程边界上的位移矢量 u J (Wdy T dS) x 应变能密度 作用于路程边界上的力

ui J (Wdx2 Ti dS) 1,2) (i x1
a* 2 a
18
3.材料加工硬化的修正
考虑材料加工硬化,当 s 200 ~ 400MPa 时,低 1 碳钢取 f ( s b ) 代替 s 。其中 f 为流变应力。
b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
2
综合考虑上述3部分内容

D-B模型的计算公式
8 f a* E ln sec[
24
针对平面问题,不计体力,平衡微分方程为

{ 11
A
11 21 12 22 0 0 12 21 x1 x2 x1 x2
ui 2u1 2 u2 2u1 2u2 C Ti x1 dS A [( 11 x12 12 x12 21 x1x2 22 x1x2 )]dx1dx2 1 u1 u1 1 u2 u1 1 u1 u1 [ ( )] 12 [ ( )] 21 [ ( )] x1 2 x1 x1 x1 2 x1 x2 x1 2 x2 x1 1 u2 u2 1 u1 u1 1 u2 u2 [ ( )]}dx1dx2 21 [ ( )] 22 [ ( )]}dx1dx2 x1 2 x2 x2 x1 2 x2 x1 x1 2 x2 x2
Folias分析得到: M 1 a 2
Rt
17
取值如下:圆筒轴向裂纹时取1.61,圆筒环向裂纹 时取0.32,球形容器裂纹时取1.93.
2.裂纹长度修正 压力容器的表面裂纹和深埋裂纹应换算为等效的穿透裂纹. 非贯穿裂纹
K I a
K I a
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
令非贯穿裂纹 K I 与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的 K I 相等,则等效穿透裂纹的长度为
12
—无限大板的COD利用D-B模型计算结果
D-B模型不适用于全面屈服( s )。有限元计算表 明:对小范围屈服或大范围屈服。当 0.6 时,上式的 s 预测是令人满意的.
D-B模型是一个无限大板含中心穿透裂纹的平面应力 问题。它消除了裂纹尖端的奇异性,实质上是一个线弹性 化的模型.当塑性区较小时,COD参量与线弹性参量K之间 有着一致性. 将 ln sec(
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1
线弹性断裂力学 脆性材料或高强度钢所发生的脆性断裂 小范围屈服:塑性区的尺寸远小于裂纹尺寸 弹塑性断裂力学 大范围屈服:端部的塑性区尺寸接近或超过裂纹尺寸,
如:中低强度钢制成的构件. 全面屈服:材料处于全面屈服阶段,如:压力容器的 接管部位.
2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任务:在大范围屈服下,确定能定 量描述裂纹尖端区域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强度的参量.以
与积分路径无关的常数。即具有守恒性。
22
闭合回路:ABDEC 在裂纹面上BD、AC上:Ti 0 dx2 0 设 n1 ,n2为弧元dS的外法线元的方向余弦
dx n1 cos 2 dS
dx1 n2 sin dS
微元dS上三角形体元的力的平衡条件
T1 11n1 21n2 T2 12 n1 22 n2 Ti ij ni j 1,2) (i,
K 1 K R= ( I )2 0.318( I )2
s
s
8
Paris位移公式
(1) ( 2)
远场均匀拉应力产生
塑性区分界上的拉应力 s 产生
卡氏定理:物体受一对力作用,力作用点间沿力方向的相对 位移等于应变能对外力P的偏导数。

U P
引入虚力F,物体的应变能 U U (a, P, F )
D1 D2两点沿F方向的相对位移为
lim
F 0
U F
9
又有,恒定载荷下的能量释放率为
GI ( U )P A
当取板厚B=1时
U ( a , P , F ) U 0 ( P , F ) GI da
0
GI (

U )P a
2 表示裂纹扩展过程时的长度
无裂纹体(a=0)的应变能
和塑性区周围仍为广大的弹性区所包围。塑性区与弹性区 交界面上作用有均匀分布的屈服应力 s .
假想:挖去塑性区 在弹性区与塑性区的界面上加上均 匀拉应力 s 线弹性问题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K Ic K I(1) K I( 2) c 2 s a c

c arccos
又由
2 s 2 c 2 F 1 a [ cos ] [ ] d E 0 F ( 2 a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