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2011年11月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阶段)一.专业背景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创建于建校之初的1895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已成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其二级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与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圆满通过建设部三次本科专业教育评估,获得了优秀成绩。

1997年通过英国JBM专家组评估,实现了专业国际接轨,毕业生学历获得英联邦国及欧盟国家认可。

2002年,以结构工程学科为骨干的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申报成功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在全国210多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十,进入了全国前5%以内,其中学科的学术声誉一项排名第六。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近年来科研实力雄厚,具有国家计量认证(CMA)的大型结构试验室,其他各类试验和计算中心,科研设备条件较好。

教育部于2009年12月批准本学科建设“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年4月组织专家组到我校进行了建设计划论证。

近3年来,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共承担了国家级和科研项目44项,目前在研项目有“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8项,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标志性成果突出,近年来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共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

土木工程专业设有结构工程研究所,抗震工程研究所,道桥工程研究所,地下工程研究所,土木工程监测中心,接受国家和省、市的科学研究任务及委托单位的技术咨询任务。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最新颁布)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最新颁布)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版)目录一、北京工业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I)二、2012级研究生选课注意事项 (VI)三、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表 ················································ V III四、2012级博士研究生公共课开课情况一览表 (IX)五、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力学 (1)2、机械工程 (4)3、电子科学与技术 (7)4、控制科学与工程 (10)5、土木工程 (13)6、交通运输工程 (16)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理 (19)8、应用化学 (22)9、环境科学与工程 (25)10、数学 (28)11、统计学 (31)12、物理学 (33)13、光学工程 (36)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15、材料科学与工程 (43)16、管理科学与工程 (46)17、应用经济学 (50)18、生物医学工程 (54)19、软件工程 (57)北京工业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修订2012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专业代码:0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土木工程相关施工、管理、经济等基础知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够适应土木工程生产一线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1.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及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木工程的各种设计原理及设计规范,并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具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进行一般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项目的设计;3.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经济等相关理论知识;4.掌握土木工程的各种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工程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二)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2.具有建筑设备应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测试技术与工程现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具有运用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预算等能力。

(三)素质结构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诚信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4+X(2)。

五、毕业条件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要求,包含课外素质拓展8学分。

获得1-2项职业资格证书(以施工员、资料员为主)。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81001)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我校“土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岩土工程”四川省和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

拥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技能实训及创新实践基地等培养平台。

我校于1993年创办“岩土工程”本科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和“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科专业(1996年升本),1998年按政策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包含“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三个方向。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科研生产积累,已逐步形成“山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土木工程”特色。

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和一定的工程实践锻炼,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和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土木工程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建筑、交通、水利水电、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土木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项目规划及研究开发等工作,能够适应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目标分解如下:目标1: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标2: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土木工程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和沟通管理能力。

目标4:具备职业道德、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文心理素质和持续自主学习完善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III Main Courses)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完整)广西大学学硕-0814-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完整)广西大学学硕-0814-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及方向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于193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国中南、西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80多年的历史沉淀、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家“211工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支持,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中的结构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近10年学科相继获得了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人才小高地。

2012年获批增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开始培养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5.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有研究方向如下: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2.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3.钢结构及组合结构;4.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5.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6.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评估理论;7.地下工程;8.特殊岩土与工程;9.地域建筑及设计技术;10.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样本

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样本

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样本一、专业概述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培养具备土木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发能力的工程师,能够承担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管理任务。

二、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习,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

2. 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方案设计,实施施工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

3. 具备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6. 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 基础学科课程(必修):- 工程力学- 结构力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钢结构与钢管塔- 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工程与隧道工程- 岩土工程与基础处理- 道路工程与交通工程- 施工管理- 工程测量与测绘-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工程材料与试验- 工程设计与施工软件2. 专业选修课程:- 地下工程- 智能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环境工程与水污染控制- 施工机械与设备- 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与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实践教学课程:工程实习、工程项目实训等- 实践知识与技能培训:科研实验、工程测绘实验等- 校外实践:实地考察、调研实践等四、专业实践能力培养1. 实习实践:通过校内外的实习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土木工程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2. 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土木工程设计、方案评估、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能力。

3.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过程控制的能力,包括项目计划、资源调配、工期控制和质量管理等。

同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同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同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化眼光和国际化竞争力,能够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课程设置充分展现了其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土木工程学基础、土木工程学专业课、工程实践课、科研实践课等。

1.土木工程学基础课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土木工程学专业课程土木工程学专业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概论、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课程,涵盖了土木工程学科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专业知识。

3.工程实践课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工程实践课程包括实习、设计课程、工程实习等,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4.科研实践课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注重科研实践,通过科研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学校、实验室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素养。

三、实践教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技能。

1.实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内外著名的建筑施工公司、设计院、科研院所等进行实习,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

2.设计课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设置了多门设计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了解工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3.工程实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还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实习参与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了解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培养工程管理和施工技能。

四、科研活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高度重视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科研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摘要:茅以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程教育思想,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茅以升的工程教育思想,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一份新的培养方案,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前言二、茅以升的工程教育思想1. 注重工程实践茅以升在工程教育中一贯主张注重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工程知识和技能。

他曾经提出“学理当与业并重,兼修道法可无所废者”的思想,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他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注重工程实践的理念对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培养创新意识茅以升强调工程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开拓新的领域。

茅以升的这种创新教育思想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工程师。

3. 培养综合素质茅以升强调工程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工程人才不仅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曾经提出“工程师的肩头还应当负着社会道德的责任”,强调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这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思想对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工程人才。

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CIVIL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结构设计、科学研究、建造技术、工程检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土木工程师所必备的知识和素质,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建筑工程、桥梁及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对复杂的土木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2)能够胜任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具备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有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准,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4)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有效地发挥作用;(5)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土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推演;1.2能够将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的合理表述;1.3能够严谨推理复杂工程问题对应的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并能正确求解模型;1.4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复杂问题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土木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2.2能依据科学和工程原理及文献调研,认识到解决土木工程复杂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进而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抽象建模;2.3能够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对土木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表达。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智能建造领域的需求。

通过本方案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智能建造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2. 专业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3. 智能建造课程:包括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与智能建造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对智能建造的认知和技能。

4.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1. 实验:通过开设多种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或工程项目现场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

3. 课程设计:通过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1.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讲座和论坛,提供学生与业界专家交流的机会。

3. 学生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国际化培养1. 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国际交流打下语言基础。

2. 国际交流: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3. 国际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土木工程(智能建造)相关课程和教材。

六、职业素养培养1. 职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2. 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 职业素养课程: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七、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土木工程(智能建造)相关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

2.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3)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有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和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素养;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与试验的基本方法。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CAD、测量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荷载与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试验、建筑法规;桥梁工程、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与路面工程;岩石力学、地下建筑结构。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202学分。

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方向)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 2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Civil Engineering DrawingⅡ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for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Civil Engineering Drawing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授课 实验 课外
课程 类别
备注
2 32 32 0 0 通识
16 学时,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散 00
进行,不计入总学时、总学分。
1.5 34 34 0 0
通识
5 90 90 0 0
通识
4 72 72 0 0
通识
必修
2 36
36
通识
2.5 40 26 14 0
通识
3 54 32 0 0 学科基础
2 32 32 0
0
专业教育
特色 课程
第七学期 070140040 井巷工程 Well Engineering
2 32 32 0
0
专业教育
特色 课程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课程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 必修课程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修读学分要求 91 5
占总学分 比例
62.1%
3.4%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1.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 力学 采矿工程
310
2.主要课程
修读
课程
时间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绪论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建筑、结构、水利、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土木工程人才,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完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土木工程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及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

2.宽广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4.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团队中能够有效协作,解决工程问题。

5.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专业课程:土木工程制图、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 这些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程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实践课程:实验课、实习等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拓展课程: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多媒体技术、环境保护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模式1.理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

2.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操作技能。

3.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管理系2019年博士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2019年7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

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

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

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

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土木工程清华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清华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清华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学科基础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为日后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在扎实的数理基础之上,学生需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地质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工程实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与各种工程实践项目,如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技能。

四、科研创新:在培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如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就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这个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还提供了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如学生社团、竞赛项目、科研实习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如交换生项目、国际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工作和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项目规划和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采取分方向培养方案:房屋建筑工程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事房屋建筑工程相关的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建筑装饰技术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事土木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评价、安全教育,安全监督工作。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2.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基本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专业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外语能力,基本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可初步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4.具有基本的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和现代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了解本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核心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力学、工程数学、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的勘测、规划、材料、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软件应用技术。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6.学生毕业时,应至少取得如下证书之二:1)普通高校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2)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超过425分证书3)《徐州工程学院关于设立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拓展学分的暂行规定》中的证书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14 消防工程
2
0814050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22 土木工程材料
执行开始--终年级:
--
制订二级单位:
土木建筑学院
一、学科概况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即建造在地下、 地上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 也指所应用的材料、 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 设计、 施工、 保养、 维修等技术活动。土木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以人为本, 为人们营造安全、 舒适、 便捷、 环保、 节能、 经济、 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
岩土工程专家刘宝琛院士是随机介质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依据她创立的理论, 解决了岩土开挖引起的岩( 土) 层移动和变形预计计算的难题, 突破了国外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下不能进行岩土开挖和矿产开采的限定, 打破了外国专家划定的禁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率先提出了岩石断裂韧度测试新方法, 被国际断裂韧度测试方法建议委员会采纳; 以她为首的岩土工程学术梯队, 解决了浅埋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 桩基托换、 既有桥梁基础承载力评估、 深基坑支护等多项工程难题; 主持编制了三部地方岩土工程建筑法规; 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粘土固化浆液及固化剂、 网格式加筋土挡士墙, 分别获得了国家创造专利, 而且在多项工程中获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刘院士指导的博士生杨小礼撰写的博士论文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评为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工程管理专家孙永福院士是原铁道部副部长、 党组副书记、 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多年来组织建设了京九、 大秦、 宝中、 南昆铁路和衡广、 兰新、 浙赣铁路复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的建设, 特别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 解决了高原冻土层施工、 生态脆弱、 高原缺氧下施工人员的健康保障等重大工程难题, 作出了突出成绩。撰著有《铁路建设管理论集》, 主编了《中国铁路建设史》、 以及《衡广复线》、 《京九铁路》等工程总结, 近期发表了《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系统原理建设京九铁路的成功实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建设》、 《对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等十多篇论文。
50多年来, 经过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 师资力量雄厚, 跻身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的一支教学、 科研力量。本学科由三位工程院院士挂帅, 率领一支学历层次高、 科研、 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学术队伍, 拼搏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3名。拥有总建筑面积达13240m2、 包括结构工程实验室、 建筑材料科学实验室、 岩土工程实验室、 土木工程安全科学实验室、 防灾减灾实验室等实验设施, 配有较为完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2. 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 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现代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 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以曾庆元院士为首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梯队, 创立了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被铁道部专家会议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解决了九江、 芜湖长江大桥、 提速与高速铁路线路上的100多座桥梁横向刚度的分析问题; 提出了桥梁结构局部与总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桥梁内力塑性系数法, 桥梁有限横截面框架单元法〉, 解决了岳阳洞庭湖三塔斜拉桥等多座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问题; 创立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 解决了三座桥梁振幅超限的使用问题, 分析成果被多家铁路局采用; 建立了组合结构桥梁分析理论,解决了芜湖长江大桥、 岳阳琵琶王立交桥等多座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问题; 提出了大跨度桥梁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内力 UL 法, 解决了西陵长江悬索桥等多座桥梁的非线性分析问题; 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拉索风雨振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 解决了洞庭湖斜拉桥拉索风振控制问题。
近五年来, 本学科共承担了25项国家重点攻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也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 ”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 , 二等奖 3 项(”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二、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目标是: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能胜任教学、 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是: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铁路会主义制度, 热爱祖国,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 广西大学、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等七所高校的土木工程系合并, 于长沙市湖南大学原址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即源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桥梁与隧道工程系, 后又历经湖南大学、 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 现属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1981年、 1986年分别获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权, l987年被评为铁道部重点学科。 年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窗体顶端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
208 工学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14 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420 消防工程
081421 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