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 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完整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八年级音乐备课组课题:曲坛音韵—音乐欣赏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 2014.5.4 上课时间:第十三周学习目标: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学习重点:曲艺音乐的特点。
学习难点:说说歌曲的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学教过程:1. 《忆江南》是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的开篇,曾荣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
乐曲为带有前奏和尾声的三段体变奏。
前奏用竖琴模仿流水声,混声四部用“啊”唱出两个深情如歌的乐句后,紧跟笛子引奏,犹似渲染出江南一派春暖花开的水墨画。
紧接着女声吴语的独唱深情优美,在慢板的速度和后半段配上女声伴唱的音乐中更透清丽秀美之感;在乐队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个变奏,转为女声合唱,速度加快,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江南儿女嫣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此后由两小节上行间奏拉宽旋律后再次进入独唱部分,但整个旋律上升了一个高度,音乐极为深情。
最后渐弱的尾声使人意犹未尽。
2.《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采用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写成。
此唱段用宫调式写成,全曲分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第1-20小节,唱段起音高亢,第二小节“刀”字用最高音sol加强了力度,使得词音搭配音境深远,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对敌人的仇恨;另“恨”字的长腔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忍无可忍之情;其后“月圆之夜”“和平”等音腔的拓宽都表达了爱国的民族精神。
第二乐段为第21-42小节,从“一腔无声血”起,到落腔,落音sol上,表现了无比眷恋的情感;最后的拖腔,尤其是尾声处的甩腔,落宫音do上,稳定感极强,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音乐常识之牌子曲曲艺的一种类型,是指艺人将诸多单体曲牌、民歌小曲作为音乐“牌子”来连缀成套,并兼用乐器击节,另加入少数其它乐器伴奏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样式。
牌子曲类有:扬州清曲、海州五大宫调、单弦、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和感受祖国的美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读。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教师总结。
二、歌曲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
2. 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体会歌曲的深刻内涵。
三、旋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2. 学生讨论歌曲旋律的美感,教师总结。
四、歌词解读(10分钟)1.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对歌词的理解,教师总结。
五、演唱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爱国主题。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歌曲《歌唱祖国》,尝试用所学到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
2. 结合歌词,写下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效果。
2. 学生对歌曲背景、旋律、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学案例
作者:宋权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13期
【摘要】《江南好》属于苏州评弹中的弹词开篇,不但篇幅短小,而且结构规整,更像是一首吴歌小调。
本文通过精细的课堂设计和对古文的深入了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欣賞、歌唱、对比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感受江南曲艺之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一、导入
欣赏一首苏州评弹,判断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
二、南方曲艺音乐欣赏
1.曲艺音乐简介。
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又可分曲牌体、板腔体和曲牌板腔混合体三种类型。
伴奏乐器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琵琶。
2.苏州评弹简介。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3.欣赏《忆江南》。
三、学唱《江南好》
1.初听歌曲。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鉴赏教案详解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鉴赏教案详解本节课为音乐鉴赏教学,主要内容是对古典音乐演奏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在这次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学习古典音乐的元素以及流派和风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灵敏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流派。
2. 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包括理解音乐旋律和曲式、欣赏器乐演奏技巧和色彩、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课堂上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你对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2)你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旋律和节奏?(3)你能分辨出其中使用了哪些乐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开始关注音乐的细节和元素。
2. 讲解古典音乐的基本元素(1)旋律: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由音高、音程、节奏和语调等组成的。
(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由音符、拍子和速度构成的。
(3)和声:音乐中声音的合成、协调和分工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4)曲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前奏、主旋律和尾声等。
3. 分析古典音乐的流派和风格在介绍了古典音乐的基本元素后,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几个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来理解音乐流派和风格。
例如,《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这些经典的芭蕾舞曲就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而巴赫的作品则是音乐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
4. 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在鼓励学生关注音乐的元素之后,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来实现,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评价通过这次音乐鉴赏的课程,我相信学生会在音乐方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加热爱和重视音乐。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
2.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CD、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3. 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第二章:音乐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阶等。
2. 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音符的种类和记法,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掌握节奏的种类和划分,如强弱节奏、均匀节奏等。
3. 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命名,如大调音阶、小调音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 利用musical instruments,如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第三章:合唱与合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合唱和合奏的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如音准、节奏、和谐等。
2. 排练合唱歌曲和合奏乐曲,进行表演实践。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与分析名曲欣赏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与分析名曲欣赏一、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之一,通过欣赏名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名曲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一首名曲,进行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情感。
二、欣赏名曲的背景介绍1. 确定名曲的背景:- 选择一首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曲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简要介绍作曲家和该曲的创作背景。
2. 描述音乐风格:- 分析该曲属于哪种音乐风格,如浪漫主义音乐、古典音乐等。
- 解释这种音乐风格的特点,如情感丰富、曲调优美等。
三、欣赏名曲的目的与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名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的感知能力。
- 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欣赏音乐,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2. 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分析名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提高学生对音乐元素的认识。
-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四、欣赏名曲的方法与步骤1.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调整教室灯光,创造温馨而舒适的音乐环境。
- 为学生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2. 导入:- 向学生介绍名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提出与名曲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欣赏名曲:- 向学生播放名曲,让学生静心聆听。
- 在欣赏过程中,可通过投影或黑板写出乐曲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
4. 分析名曲:- 跟学生一起分析名曲的曲调、节奏、动态、和声等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曲中情感的感受,借助教学录音设备将学生的感受与分析进行听后讨论。
5. 总结与展示:- 对学生的分析和感受进行总结,并展示其他名曲的欣赏与分析案例。
- 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名曲进行欣赏与分析,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课堂拓展活动1. 比赛活动:- 分组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一首名曲做欣赏与分析,展示自己的成果。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课题:《曲坛音韵》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曲坛音韵》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属于江南丝竹音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丝竹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曲坛音韵》,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演唱《曲坛音韵》,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2. 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曲坛音韵》。
2. 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准确地演唱歌曲,特别是节奏的自由处理。
2. 对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2. 学生分享对民族音乐的印象,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2. 学生聆听《曲坛音韵》片段,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三、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发放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曲坛音韵》。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四、歌曲处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处理,引导学生注意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五、音乐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江南丝竹的其他作品,如《二泉映月》、《紫竹调》等。
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欣赏感受,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了解了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苏教版初中曲坛音韵教案
苏教版初中音乐曲坛音韵教案课程名称:苏教版初中音乐曲坛音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梁祝》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介绍2. 学习歌曲《梁祝》3. 音乐欣赏和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让学生猜测是哪首歌曲。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民族音乐基本特点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五声音阶、民族乐器等。
2. 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三、学习歌曲《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跟唱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四、音乐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赛马》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梁祝》(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歌曲,让学生跟唱。
2. 学生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二、音乐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音乐进行演唱和演奏。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音乐知识小测试(10分钟)1. 教师出题,测试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演唱《梁祝》并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3.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音乐欣赏素材,包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演奏录音。
2. 音乐乐谱、歌词等辅助教材。
3. 音乐播放设备和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谈谈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二、音乐元素的介绍(15分钟)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音量、表现手法等。
2. 利用乐谱或实际演奏,向学生展示不同音乐元素的表现形式和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元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音乐欣赏活动(25分钟)1. 播放一段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莫扎特或贝多芬的作品,并配以乐谱和歌词等辅助教材。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观察乐谱和歌词中的音乐元素,并试着理解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段音乐的欣赏。
四、音乐家与音乐流派的介绍(20分钟)1. 介绍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并介绍其代表作品和风格特点。
2. 播放该音乐家作品的录音,引导学生注意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并与之前的音乐元素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如古典音乐、摇滚、流行等,并对比它们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五、音乐作品创作(30分钟)1. 要求学生分组,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作品,可以利用乐器、声音或身体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音乐元素的运用和表达手法的选择,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分组展示和分享,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音乐作品,并交流创作的经验和感受。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音乐作品、教学课件、音乐欣赏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二)新课讲授1. 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
3. 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例,讲解音乐赏析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 各组代表分享赏析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回家后,聆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尝试分析其结构和风格。
2. 写一篇关于音乐赏析的感悟,字数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如何解决?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首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各小组代表分享赏析结果,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模板范文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模板范文课程名称:音乐欣赏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音乐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赏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四季》中的一个乐章。
2. 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3. 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四季》中的一个乐章,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标题、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乐曲的组成和演奏形式。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章进行赏析。
2. 各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总结各组的赏析结果,对乐曲进行深入解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赏析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师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和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欣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曲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乐曲的音乐元素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和拓展能力。
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播放乐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2. 乐谱:乐曲的乐谱资料。
3. 相关书籍和资料:介绍乐曲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的书籍和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乐曲。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音乐欣赏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音乐欣赏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针对音乐欣赏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案目标- 了解音乐欣赏的概念和重要性- 研究并理解不同音乐风格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概念和意义2. 不同音乐风格的介绍和特点分析3. 听歌曲并进行鉴赏,分析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4. 基于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作品创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注意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音乐欣赏的定义和重要性,同时针对不同音乐风格进行简要介绍,并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
可配合一些音乐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
3. 音乐鉴赏:选择一首流行歌曲或古典乐曲,播放并让学生仔细聆听。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探讨这些元素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鉴赏及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画画、写诗等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鉴赏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 学生分组鉴赏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 学生对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
教学延伸- 邀请音乐专家或乐团成员到课堂进行音乐欣赏讲解和演奏。
-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比赛,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参考资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音乐欣赏相关资料和音乐作品。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欣赏教案精讲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欣赏教案精讲音乐欣赏教案精讲音乐是一门广泛的艺术,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世界上的美好。
在八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有一节课专门讲解音乐欣赏,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有益。
在这里,我将带大家精讲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音乐欣赏教案。
一、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教案旨在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和音乐的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教案,学生们能够对音乐的艺术特性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节课中主要要教授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欣赏的定义和意义,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音乐欣赏的案例。
二、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欣赏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风格的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们对于不同风格音乐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讲授与学生们的讲解,需要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法,例如提问、小组讨论、听力测试等。
五、教学过程1.音乐欣赏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让学生们体验和感受音乐。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他们的感受进行描述,引导他们理解音乐欣赏的定义和作用。
2.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1)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简介:音乐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每个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通过对于不同风格的简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元素:音乐中包含了很多元素,例如旋律、节奏等。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引导学生表达感受: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通过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音乐欣赏的案例(2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并引导学生们分析和评价这些音乐作品。
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扩展音乐视野。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 感受音乐的风格、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细致聆听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2. 相关音乐作品CD或播放链接3. 教学PPT或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喜爱和经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2. 简介音乐赏析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对音乐赏析的兴趣。
二、欣赏作品(15分钟)1. 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
2. 学生聆听音乐,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如风格、情感、文化内涵等。
三、深入了解(15分钟)1.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2. 分析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的情感表达。
3. 讲解音乐术语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专业认识。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意见。
3.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赏析重点,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谈谈自己在赏析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音乐赏析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推荐相关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2.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讲座等,让学生更多接触音乐。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年级音乐教案资料: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鉴赏教案资料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已经甚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学校现今八年级音乐课程已经开设了音乐鉴赏教学。
本文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份八年级音乐鉴赏教案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符的基本知识2. 能够区分不同风格的音乐3. 能够听懂音乐的节奏4. 能够分析音乐的构造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投影3. 纸笔4. 讲义5. 音乐作品录音三、教学过程1. 观察老师将让学生们观察一首音乐作品的封面和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作曲家、歌曲的名称和放音等等。
这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音乐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
2. 练习和鉴赏老师将让学生分组听一首古典乐,并鉴赏它。
这首古典乐的作品名称是牧神的午后,作曲者是克劳德·德彪西。
老师会介绍这首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例如:作曲家,歌曲的名称等。
老师会放这首音乐作品,让学生们仔细聆听,并在听完后,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将给予积极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3. 分析和结论在学生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将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特定的音乐术语,例如旋律、节拍、调式和和弦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特定的术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分析音乐作品的构造,并且将其更好地理解。
4. 评价老师会邀请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在展示完毕后,老师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建议和反馈。
四、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音乐鉴赏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和素质。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模板下册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模板下册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音乐》下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歌曲特点和表达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歌唱和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 祖国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唱祖国》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歌曲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歌曲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介绍《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历史意义。
2. 学生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和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歌唱祖国》,让学生欣赏并进行比较。
2. 学生从不同版本的歌曲中感受歌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歌唱祖国》主题相关的歌曲进行演唱。
2. 各组演唱后,进行互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唱祖国》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和历史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音乐赏析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学唱、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歌唱祖国》歌曲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歌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歌唱和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音乐教案设计: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学习乐理知识
初二音乐教案设计: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学习乐理知识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学习乐理知识一、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开发听觉感受和审美认识,同时掌握和了解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音乐类型简介通过音乐课堂短片,向学生介绍音乐类型与分类,如古典音乐、摇滚、流行、民间音乐等。
鼓励学生就其所熟知的音乐类型,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归纳总结其中的共性和区别。
2.音乐欣赏与鉴赏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春之声》、《我和你》、《茉莉花》等,在欣赏音乐作品的主过程中,依次完成以下任务:① 音乐素材感知:采用集体嗅味的方式,通过闻气味、看配图、听音乐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好奇心和想象。
② 音乐语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法和乐曲结构分析等,分别就声音、节奏、曲调、乐器、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交流。
③ 音乐情感传递:借助画面和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感受音乐韵律、表演技巧、情感表达、想象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3.乐理知识学习在听、看、谈、做的基础上,对乐理知识进行知识点讲解。
教学时应注意采用相对简单的语言,将概念、板块和规律等因素深入解释,辅助掌握音乐技能和提高音乐素养。
4.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集体合唱、聆听演奏、打节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抒情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听视觉教学法:通过听音乐和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利用想象力和联想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2.群体合作学习法: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位学生之间的资源和互动,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互动对话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人对话,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观点和表达想法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 音乐风格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音乐音乐欣赏教案
八年级音乐音乐欣赏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习准确运用音乐欣赏的专业术语;3.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审美能力;4.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辨别和欣赏;3. 学生对音乐欣赏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
【教学内容】一、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时间: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内涵和作用;2.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展现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识;3. 提供音乐欣赏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二、学习音乐欣赏的专业术语(时间: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音乐欣赏专业术语,如节奏、旋律、harmony(和声)、counterpoint(对位法)等;2. 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及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音乐欣赏专业术语;3. 运用音乐欣赏专业术语描述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特色。
三、学习欣赏不同类型音乐(时间:3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等;2. 播放代表性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音乐;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辨别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时间:30分钟)1.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如音乐会、舞台剧等;2. 组织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3. 培养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五、巩固与拓展(时间:15分钟)1. 进行音乐欣赏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 鼓励学生以音乐欣赏为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3.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音乐欣赏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学习音乐欣赏的专业术语,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八年级音乐欣赏解说教案
八年级音乐欣赏解说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音乐欣赏解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解说,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如何进行音乐欣赏解说,包括音乐元素分析和背景知识介绍。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觉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欣赏解说的素材,包括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背景知识。
2. 音乐播放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音乐欣赏解说。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前一节课学习的音乐欣赏经验,并与他们分享一些音乐欣赏的好处。
二、音乐风格介绍(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列举出他们所熟悉的不同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
2.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音乐风格的了解和喜好。
3.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音乐风格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音乐欣赏解说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欣赏解说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解说时应注意的要点。
2. 详细介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乐器运用等,并解释它们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分析一段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例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
四、音乐欣赏解说实践(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段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并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歌词。
2. 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同时记录下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学生根据所学的音乐元素知识,对这段音乐进行解说,包括对旋律、节奏、和声等进行分析,并结合背景知识进行介绍。
五、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欣赏解说呈现给其他同学,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以帮助彼此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解说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曲坛音韵初中教案
曲坛音韵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2. 学习歌曲《江南好》的节奏与旋律特点。
3. 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波音、倚音等音乐元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江南好》的旋律特点及节奏划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波音、倚音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音乐教材《曲坛音韵》。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钢琴、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不同曲艺剧种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曲坛音韵》。
2.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江南好》: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分析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如附点音符、波音、倚音等。
(2)歌曲解析:讲解歌曲《江南好》的背景、创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民歌与苏州评弹的音乐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曲艺剧种进行模仿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2)个人展示: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喜欢的曲艺剧种,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音乐常识之曲艺音乐:教师讲解曲艺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代表作品,如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等。
引导学生了解曲艺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江南好》的节奏与旋律特点。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曲艺剧种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在学习歌曲《江南好》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节奏与旋律特点,学会了附点音符、波音、倚音等演奏技巧。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同时,音乐常识的讲解使学生对曲艺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八年级音乐备课组
课题:曲坛音韵—音乐欣赏
班级:姓名:
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2014.5.4 上课时间:第十三周
学习目标: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不同曲艺剧种风格的差异。
学习重点:
曲艺音乐的特点。
学习难点:
说说歌曲的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学教过程:
1. 《忆江南》是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的开篇,曾荣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
乐曲为带有前奏和尾声的三段体变奏。
前奏用竖琴模仿流水声,混声四部用“啊”唱出
两个深情如歌的乐句后,紧跟笛子引奏,犹似渲染出江南一派春暖花开的水墨画。
紧接着女
声吴语的独唱深情优美,在慢板的速度和后半段配上女声伴唱的音乐中更透清丽秀美之感;
在乐队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个变奏,转为女声合唱,速度加快,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江南儿
女嫣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此后由两小节上行间奏拉宽旋律后再次进入独唱部分,但整个旋律
上升了一个高度,音乐极为深情。
最后渐弱的尾声使人意犹未尽。
2.《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采用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写成。
此唱段用宫调式写成,全曲分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第1-20小节,唱段起音高亢,第二小
节“刀”字用最高音sol加强了力度,使得词音搭配音境深远,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对敌人的
仇恨;另“恨”字的长腔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忍无可忍之情;其后“月圆之夜”“和平”等音
腔的拓宽都表达了爱国的民族精神。
第二乐段为第21-42小节,从“一腔无声血”起,到落
腔,落音sol上,表现了无比眷恋的情感;最后的拖腔,尤其是尾声处的甩腔,落宫音do上,
稳定感极强,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
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音乐常识之牌子曲
曲艺的一种类型,是指艺人将诸多单体曲牌、民歌小曲作为音乐“牌子”来连缀成套,
并兼用乐器击节,另加入少数其它乐器伴奏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样式。
牌子曲类
有:扬州清曲、海州五大宫调、单弦、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
各曲种唱腔优美动听,一般为一人演唱,也有多至五六人的。
伴奏乐器各有不同,一般北方
以大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苏北江淮地区是牌子曲的重要发祥地。
达标检测:
说说牌子曲
课后作业:
收集苏州评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