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航油市场门槛有多高_陈久霖
中航油破产大坑
中航油破产⼤坑中国企业⾛出去,却拿32美元当学费背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前⾝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核⼼业务包括:负责全国100多个机场的供油设施的建设和加油设备的购置;为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加油服务(包括航空燃油的采购、运输、储存直⾄加⼊飞机油箱等)。
陈久霖因创造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扭亏为盈的商业传奇⽽享有盛誉,公司净资产6年增长852倍、股东投资回报5022倍,他被称作“航中航油赌局:交易对⼿:⽇本的三井物产公司。
交易通道:⽇本三井银⾏、法国油⼤王”。
中航油赌局兴业银⾏、英国巴克莱银⾏、新加坡发展银⾏和澳⼤利亚麦格⾥银⾏在内的国际知名投⾏。
贷款⽅:三井物产旗下公司“三井住友银⾏”。
财务管理和期货交易咨询⽅:参股三井住友银⾏的美国“⾼盛公司”的新加坡的⼦公司“阿尔龙”。
筹码:4200 万桶的交易(明牌)。
简之:中航油拿着明牌与三井物业做对⼿盘,三井合资公司给中航油提供建议不斩仓,亏损再由三井名下的银⾏给贷款补仓……直到游戏结束。
赌局过程: 2003年4⽉,中航油集团被批准进⾏境外期货交易。
2003.4⽉中,国际油价30美元,中航油开始做空油价,鉴于以往⼏次油价碰到30美元就回头,中航油看空油价,认为30美元是油价顶部。
2004.7⽉,国际油价涨⾄40美元,中航油不服输,加价做空油价,向三井住友银⾏借资。
2004 年10 ⽉,国际油价涨⾄50美元,中航油恐惧,向集团报告亏损。
2004 年10 ⽉26 ⽇,中航油斩仓认赔,空仓5200万桶,之后国际油价应声狂跌。
2004年12⽉1⽇,公司发布破产公告,合计亏损5.5亿美⾦。
中航油董事长陈九麟,中航油事件让我痛⼼内容来⾃今⽇头条。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 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李柯勇声称集团公司一再错失斩仓时机面对危机谈判居然没人拍板危机处理机制缘何失灵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加坡公司”)投机期货巨亏5.5亿美元一事曝光,海内外舆论哗然。
世界著名风险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发表评论说:在危机显露之初,其实新加坡公司只需5000万美元即可解围。
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如果新加坡公司及其母公司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出现不同的局面。
事件的核心人物———新加坡公司原总裁陈久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详情,让人们了解到新加坡公司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处理危机的几个细节:“中航油集团2004年10月3日就开始了解到事件的严重性。
当时的账面亏损为8000万美元,如果那时集团决定斩仓,整个盘位的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
然而,集团领导大部分在休假。
9日,新加坡公司正式向集团提出书面紧急请示。
如果当时斩仓,实际亏损应为1.8亿美元。
然而直到16日,集团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
”假如真相果然如此,最值得回味的是中航油集团领导的工作态度,难道真是国企领导“不花自家的钱不上心”吗?陈还说,危机发生后,“国内外多家大企业与中航油集团进行过多次接触,愿意支持新加坡公司解决期权问题,其中英国石油公司(BP)提出了两个可以把风险控制在2亿美元内的方案,并对新加坡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清盘和谈判。
11月,在谈判接近尾声时,BP召集全球董事在纽约开会,审批与中航油集团之间的合作协议,要求集团领导当晚值班,以便最终决策,中航油集团也同意了这一建议。
”“但是,当晚10点,就最后两个细节,我给在国内总部值班的一位集团领导打电话请示时,这位领导说应由集团总经理荚长斌决定。
而荚总当时在党校学习,手机关机。
集团危机处理小组成员也都不接电话。
”陈久霖说,“结果,本来可以通过谈判争取到的利益和减少损失的机会就因此丧失。
”陈的一面之词是否完全可信还有待证实,他的说法与中航油集团领导的表态有诸多矛盾之处。
中航油事件分析
陈久霖-个人简介
1961年10月20日出生,前中国 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总裁,2004年11月 因从事油品期权交易导致巨额 亏损,并涉嫌发布虚假消息和 内部交易等行为遭到新加坡警 方拘捕,并于2005年6月被正 式提起刑事诉讼,在新加坡服 刑1035天后,2009年1月20日 刑满出狱。
2001年12月6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又成功在新加坡上 市,并相继收购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33%的股权,以及西班牙最大的石油储运企业CLH公司5% 的股权,将公司从一家纯粹的石油贸易企业,转型为实业、 工程与贸易的多元化能源投资公司。
Page 5
陈久霖-生平经历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也因出色的业绩而获得 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 市公司,公司发展过程被编为案例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MBA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杂志 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陈久霖被《世 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本人也以 490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Page 8
事件回顾(1)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 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2001年在新加 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 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 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中航油事件分析
2004年11月20日晚,一条爆炸式的新闻传 出,震惊了国内外市场:在新加坡上市的航 空燃料供货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 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 Lid,以下 简称中航油)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正在寻 求法院保护使自己免受债权人起诉,此前公 司出现了5.5亿美元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
中航油审计案例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始末(1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风险极大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先后和日本三井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石油期权合同,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
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最高时曾达到每桶55.65美元。
2004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合同,每桶油价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这直接导致了新加坡公司现金的枯竭。
到2004年12月,新加坡公司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 3 . 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 1 . 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 5. 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巨额的国有资产就这样因陈久霖的投机行为而损失殆尽。
四、“中航油事件”启示(5人)1.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具有制衡和监督约束的功能。
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及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就可以防止像陈久霖这样的“内部人”独断专行。
2.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它的有效实施,可以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防止欺诈和舞弊,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并确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由于陈久霖大权在握,控制了财务经理,内部会计控制失灵,最终使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遭受重创。
3.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案
案例六:揭开中航油事件内幕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当地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门的调查。
1、中航油事件背景陈久霖现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
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了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
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
去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 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
在陈久霖本人曾经就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他所领导的中国航油被作为商业管理的成功案例。
因为在新加坡的成功,陈久霖还被提升为了中国航油总公司的副总裁。
新加坡公司在陈久霖的管理下,中国航油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并于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短短六年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增幅高达 761倍,陈久霖本人也成为了新加坡缴税个人所得税的冠军。
据报道,新加坡公司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创造了“国有资产疯狂增值”的辉煌业绩。
曾有国内同行论断“收购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集团”。
2、“押大押小”的金融赌注行为,为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设下陷阱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像“押大押小”一样的金融赌注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陈九霖复出后管理任央企副总
杨小军认为,在没有公务员身份和党员身份之后,他可以作为社会人员被企业聘用。被国资委重新任用,和企业招聘一名外国人做高管是一个道理。“他实际上是从一个占用编制的公务员,变为一个不占编制的聘用人员。”
陈九霖甫一复出,被委以重任,进入公司高层。对他来说,新东家给他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而国资委则兑现了他曾经讨要的“说法”。
待办单:将你每日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单,排出优先次序,确认完成时间,以突出工作重点。要避免遗忘就要避免半途而废,尽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干一起了一起。
待办单主要包括的内容:非日常工作、特殊事项、行动计划中的工作、昨日未完成的事项等。
待办单的使用注意:每天在固定时间制定待办单(一上班就做)、只制定一张待办单、完成一项工作划掉一项、待办单要为应付紧急情况留出时间、最关键的一项,每天坚持。
“于法于情于理都无可任何指责之处”,显示对于复出可能受到的非议,陈有所准备。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认为,陈九霖的复出,和目前的法律并不冲突。
一般来说,目前在国企仅主要领导为公务员编制,员工多为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在中航油事发之前,陈九霖任中航油公司副总经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后于2007年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
今年3月28日,《财经》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旁一家咖啡馆见到以陈九霖助手身份和外界接触的王汉森。后者提供的一份名为《关于陈九霖的相关资料》(下称“资料”)的材料称,“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一年后或处分期满后尚且可以重新起用,举重以明轻,作为国企的领导人,鉴于其超群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在问责3年后,国务院国资委经过层层考察,即使决定重新起用陈九霖以发挥其余热,于法于情于理都无可任何指责之处。”
但从一名国企高管,到在海外服刑三年,然后再次回归国企,陈的复出之路,恐怕很难打消外界的疑虑。
陈久霖
陈久霖-生平活动 陈久霖 生平活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航油母公司委派陈久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期间 霖到新加坡接管在当地的子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 中国航油( 霖到新加坡接管在当地的子公司 中国航油 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他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股份有限公司,他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执行董 事兼总裁。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最初两年遭遇亏损, 事兼总裁。中国航油成立于 年 最初两年遭遇亏损, 之后又休眠两年。陈久霖接手时国内投入的资金仅为21.9 之后又休眠两年。陈久霖接手时国内投入的资金仅为 万美元。但在他接手之后,公司业绩迅速有起色, 万美元。但在他接手之后,公司业绩迅速有起色,一举扭 亏为盈,并通过批量采购、 亏为盈,并通过批量采购、集中运输等方法很快垄断了中 国进口航空油品市场的采购权、运输权。 国进口航空油品市场的采购权、运输权。
陈久霖陈久霖-重大事件
2003年起,陈久霖掌控的中国航油经董事会批准后开始从事 年起, 年起 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初期小有收获。 期权交易, 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初期小有收获。但由于美国攻打伊拉克 等国际突发事件的发生,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走势出现变化。 等国际突发事件的发生,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走势出现变化。在 2004年末石油期货价格迅速攀升之时,交易员纪瑞德做出错误 年末石油期货价格迅速攀升之时, 年末石油期货价格迅速攀升之时 判断,出售大量看涨期权 即所谓卖空),最终导致5.5亿美元 期权( ),最终导致 判断,出售大量看涨期权(即所谓卖空),最终导致 亿美元 的巨额亏损。面对巨亏,中国航油及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 的巨额亏损。面对巨亏,中国航油及其母公司 中国航油集 团曾竭力试图力挽狂澜。 团曾竭力试图力挽狂澜。2004年10月,中国航油集团决定把所 年 月 上市公司股份的15%折价配售给机构投资者,筹得 折价配售给机构投资者, 持75%上市公司股份的 上市公司股份的 折价配售给机构投资者 筹得1.11亿 亿 美金暗中用于补仓( 美金暗中用于补仓(这后来被外界普遍指责为母公司明知上市 公司巨亏却隐瞒公众投资者并完成“内幕交易” 公司巨亏却隐瞒公众投资者并完成“内幕交易”,也是导致陈 久霖后来入狱的主要原因)。 久霖后来入狱的主要原因)。 然而,由于国际油价仍在不停攀升,亏损额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国际油价仍在不停攀升,亏损额不断扩大。自 2004年10月26日起 日起, 2004年10月26日起,中国航油集团指令中国航油在高位全部斩 5.5亿美元的亏损成为事实 2004年11月30日 亿美元的亏损成为事实。 仓,5.5亿美元的亏损成为事实。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 向当地法院寻求债务重组。 向当地法院寻求债务重组。
深入剖析中航油事件的法律缺陷 学费不能白交
话说回来,法律的规定是一回事,法律能否得到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并不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设计,高管人员可支配的资金也不是没有上限的,否则它也不会成为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了。因而就不得不说到“产权”这一话题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60%的股权控制在中航油集团公司手中,作为一家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天生的“产权虚置”所必然导致的内部人控制以及由此而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使表面上华丽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备而神不至”。
陈久霖拿了公款去“豪赌”,赌赢了陈名利双收,赌输了也不用自掏腰包。要限制这种“冒险活动”,就必须倚靠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而这一点恰恰是国有企业的“命门”,其中不乏产权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欠完善的缘故。
十年赌徒一轮回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传出的消息震惊了国际金融界:由于在日经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中亏损4亿英镑,这个英国金融巨头被迫宣布破产,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兼交易负责人尼克.里森。巧合的是,2004年年底,巴林银行的翻版在同一地点“现身”了,那就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因为其董事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至今已累积至少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公司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规划健全的公司治理法律结构,而公司治理的两大目标就是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和保护中小股东。通常来说,这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包括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设置,股东知情权保障,累积投票、类别表决,独立董事等,这些制度在预防内部人控制以及大股东剥削中小股东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董事、经理能有多大的权限还取决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授权。
反思“中国航油事件”,欲打造中国“第四桶油” 重生陈九霖
场 是 对 我 们 有 利 的 ,于 是 决 定 救 市 。 但 最 终 在 还 差 那 么 一 点 的 时 候 ,母 公 司 却决 定放 弃 当 时 的拯 救 措 施 。 ” 陈 九 霖 说 。母 公 司 数 次 向 国 务 院 国 资委 汇 报 的 时候 , “ 都把我撇在一 0 9年 春 节 后 , 刚 出 狱 不 久 的 陈 九 霖 曾 对 媒 体 表 示 ,他 耍 向 上 级 组 织 “ 讨 个说法 ” 。 他 的 理 由 是 ,责 任 不 应 由一人承 担 。中国 航油 ( 新 加 坡 )从
事石 油衍 生 品交易 ,是经过 公司 董事 会 、证 监 会 和 民 航 局 批 准 的 , 而 股 票
中国经济 周刊
A C oⅣ u cw 0N 。 W W C E WE E KL YC N 2 01 7 27
w .
.
5 . . 圈 ● 一
函 ,“ 除 了比较重 要的场合 或者是特别
好 的朋友 的 邀请 ,其他 的都 安 排不下
了 。 ”
还原 “ 中 国 航 油 事 件 ”始 末 。 命 运 的逆转从 2 0 0 4年 1 0月 1目
他从位于 3 1层 的 办 公 室 玻 璃 窗 往 下 看 ,一 望 无 际 的 大 海 却 不 足 以 宽 解 他 的 心 境 ,反 使 他 产 生 了 纵 身 一 跃 、 了 此残 生的冲动 。 “ 正 在 死 亡线 上 挣 扎 之 时 ,不 知 谁 提 醒 我给 总部 打个 电话 。我就给 时任 中 国 航 油 集 团 总 经 理 的 荚 长 斌 打 了 电
新 加 坡 检 方 控 诉 其 为 控 股 股 东 售 卖 股 票 的 主 要 推 手 。 这 一 结 论 最 终 被 法 官 采 用 。 这 让 陈 九 霖 感 到 委 屈 ,他 在 书 中 说 ,“ 我连 ( 售 卖股票的 ) 决 策 会 都 没 有 参 加 ,也 没 有 被 邀 请 参 加 , 怎 么就 成 了 ‘ 推手 ’ , 甚至 ‘ 主要推手 ’ 呢 。我没 有参 加决 策会 ,为什 么 ( 新
约瑟投资董事长、原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陈九霖:象牙塔里培养不出国有企业家
第一 ,真心诚 意地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 中的决 定性作 用和做 好政 府工作 ,充分落实企业 自主经营 权 ,切实还权 于企业。坦 率地 说 ,我国国企还不是 真正意义上 的市场主体 ,因为它被赋予 了很 多市场 主体之 外的责任、义务和负担。有人说 ,国企被赋 予 了外交、扶贫、救急等 38项非市场职责。国企领 导人也像 官员一 样被 设置 了很多限制。在这种情况 下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 质的国企人 ,难于在市场 上施展拳脚 ,发挥其作 用,他们犹如戴 着脚镣手铐 跳 舞 的舞 蹈 家。
在大众的印象之 中,国企领导人是 “官员”,充其量 算是 “红顶商人 ”。国企及其 负责人有对应 的行政级 别 ,是任命制 ,国企 内部会议 、决策 程序 与行文方 式套 用政府惯 用做 法,这种运作模 式让国企看上去 更像是政府部 门,而不太像 市场 中的企业。说国企 里也有企业 家有时不免 招来非议。国企是否存在企 业家 ,如果存在 ,如何发挥 国有 企业家的作 用?我 愿以曾经任职中央企业 26年的国企 “老兵”的身份 要营造鼓励 创新、宽容 失败的文化和社 会氛 围。《意见 》明确提 出,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 有经济活力和竞争 力等为 目标 、在企业发展 中大胆 探 索、锐 意改革所 出现的失误 ,只要不属于有令 不 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 、独断专行 等 情形者 ,要 予以容错 ,为担 当者担 当、为 负责者 负 责、为 干事 者撑腰。但 要将这 些掷地有声的 内容 落 到 实处,估计需 要一个过程 ,政 府要用实例取信于 国企及 其领导人 ,让他们打掉 “枷锁 ”,放 开手脚 , 劈波斩浪 ,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海洋中搏击。只有这样 , 才能培养 出来企业家。风 平浪静的小溪 中生长不 出 大鱼 ,金碧辉煌的象牙塔里培养不出国有企业家 1回
陈久霖和中国航油神话的破灭
《 世界经济论坛 》 认为 “ 陈久霖具有
创新 精神 ,是 个很 有 潜 力 的企 业
家 ”, 此 评 选 其 为 “ 洲 经 济 新 领 因 亚
越输 , 输越赌 , 越 损失继续扩大。最
后他们的损失达到 55亿美元。 . 迫于 无奈 ,中国航油 只好 向新加坡 高等
久霖受命奔赴新 加坡 ,接手 中国航
部 门批准 ,新加坡公司在取得 中国
航 油 集 团 公 司授 权 后 , 2 0 自 0 3年 开 始 做 油品 套 期保 值 业 务 。在 此 期 间 , 陈 久 霖擅 自扩 大 业 务 范 围 ,开 始 从
航油提 交的债 务重组方案高票获 得
通 过 。这 个 方 案 规 定 中 国航 油 公 司 将 在 5 年 内偿 还 2. 亿 美 元 的 75
油( 新加坡 ) 公司。
袖 ” 新加坡 内阁资政李光耀也 曾称 。
中 储 网 Hp w wcn h u c 6 国 运 t: w ic y r t/ / ha u no n 9
赞陈久霖是 “ 一个出身寒微然而沉 着冷静 、一步步走 向成功 的年轻企
业 家 ”。
石 油 公 司股 权 ,从 而 拥 有 了这 家 公 司 2 .% 的股 权 。 06 1 1月末 ,陈久 霖 却突 然 阴 沟 里
司 正采 取 一 系列 措 施进 行 重 组。
的负责人。2 0 0 4年,陈久霖被达沃 斯世界经 济论坛 评 为 4 5岁 以下 的
“ 洲经 济 新领 袖 ” 亚 。 陈 久 霖 的成 功 主 要 得 益 他 采 取
的 以下 措施 。
但并 未同意该公 司从事场外期 货投
新加坡最大 的中资公司 之一 ,其市
出狱陈九霖赴任央企副总
看 到这 里 ,有人 又 问 ,那 为什 么我 们 的职业 化还 那 么伪 劣 。我 答 :我们错 误的过
航 油 ,迅速 帮 助公 司摆 脱 困局。20 年 ,中航 油净 去是 A, 03 我们想 追 求的 是 C 可 A 的 力量 一直 拖着 变革 的步 伐 , 以我 们就 变成 B了 , , 所 资产从 19 年 的 2 . 美元 增 长到 I 美元 ,并 我们就 是个 B 97 1 9万 亿 。对 于 中国人 、 迷 , 需要 的鼓舞 不是苦 斗 , 刺 刀 , 汁报 酬玩 命干 , 球 最 拼 不 在新加 坡成 功上市 。据普 华永道 后来 作出 的调查 报 其 实我 们每 年每 天 每时每 刻 在公 司单 位学 校 工地都 已超 额地 做 到 了 ,但 没有 得到 好结
这是谁在扯上政治。我其实并不喜欢美国,如果要我挑选世界杯后的好的旅游地,排
据 内部 人士透 露 , 陈九 霖 2 0 年 1 09 月份 出狱 , 前 二十 位的 肯定 没有贵 而 乱哄哄 的 美 国 ,美 丽的 金刚 山 反倒排 在前 五位 。
当年 年末 开始 在 葛洲坝 国际 公 司上班 。如今 4 9岁
有 给予 正面 的回应 。
世界杯 冠军 的 ,这 既没 逻辑 也看 不 出有什 么 兄弟情 怀 ,只是 反 智和假 装深 情而 已。 有 人问 :难 道朝 鲜 队 员的精 神不 反证 了中国 足球的 猥琐 吗 ,我就 是要 爱朝 鲜拼 搏
骂 国足猥 琐 ,这样 可以 刺激 国足 ,解我 心头 之 气。是 的 ,你说 得 没错 。可是 我说 的 是
压制 下的 管理和 研 究过 程 ,没有 领导 天 天对 你指 手 画脚 或者 思想控 制 ,用 忍者 神龟 的
对中航油事件和巴林银行破产案的思考
对中航油事件和巴林银行破产案的思考作者:金亚娇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8期摘要: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消息震惊全球,而十年之后中国中航油事件与其非常相似。
如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本文由事件入手,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的分析,对两事件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航油巴林银行内部控制一、事件内容事件追溯到1995年2月26日,在那一天,全世界媒体的焦点都集中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仅仅是一位年轻的交易员。
因为他在新加坡期权市场交易中过度投机,导致这家享誉世界的古老银行破产。
随后,巴林银行被荷兰国际集团以一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从此这家声名显赫的银行退出历史的舞台。
十年之后,同在新加坡的土地上,相似的情节再次上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2003年初开始涉足于石油衍生品交易活动,自此之后便将大量资金开始投注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负责人陈久霖由于过度自信,没有在对国际原油价格判断失误时及时收手,导致亏损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了5.54亿元,对国有资产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二、原因分析通过巴林银行倒闭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产的案例,可以知道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破产的原因是一样的。
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最终使巴林银行走向破产是因为其大量炒卖期货使银行亏空达到了8600万英镑。
而在巴林银行倒闭的9年后,中航油因为其总裁陈久霖同样大量炒卖石油期权导致亏损1.8亿美元而覆灭。
巴林银行和中航油的灭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对金融产品不加节制的炒卖,这种过度的行为致使企业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风险。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负责人尼克与陈久霖都对自己过度自信,他们未能在企业损失初见端倪时及时收手,而是怀着赌博的不良心理,致使越亏越大,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对两事件相似之处的思考1、没有坚持好最基本的业务分离制度我们知道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实施岗位分离制度,从已经熟知的巴林银行破产案来分析,尼克·里森在负责前台交易的同时也负责后台结算,若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不由一人同时负责,则在源头上消除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平台。
陈九霖和他的“第四桶油”梦
陈九霖和他的“第四桶油”梦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3年第10期@infina_HTS:陈九霖只是个背锅的。
当年的事儿,中航油集团高层人人有份儿,但坐牢受罪的的却只有中航油新加坡的陈九霖。
能背锅才有可能复出,否则想都别想。
@连霖1980:陈九霖是早期企业并购和国际资本运作的弄潮儿,他品尝过胜利的果实,也遭受过重大的挫折与失败。
了解陈九霖,走近陈九霖,吸取他在国际并购中的经验和教训,让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战略中少走弯路、错路,降低国际并购的成本,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
爱德华·戴维英国能源大臣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戴维从23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为英国的下一代核电站和海上风力发电场招商引资。
这是2012年5月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见达赖喇嘛导致中英关系僵持后,第一位访华的英国政府内阁高官。
此次“破冰”由能源大臣来完成也体现了英国政府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能源问题上的决心。
2009年出狱回国至今,陈九霖用了4年时间东山再起,但是将一家能源矿产公司做上市不是他理想的终点,仅仅是开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航油母公司委派陈九霖到新加坡接管在当地的子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他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兼总裁。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最初两年遭遇亏损,之后又休眠两年。
陈九霖接手时国内投入的资金仅为21.9万美元。
但在他接手之后,公司业绩迅速有起色,一举扭亏为盈。
2002年7月23日,在浦东机场刚刚启用不久,在其未来效益还处于未知数时,中国航油便以3.7亿人民币溢价收购上海浦东机场航油公司33%的股权,第二年便实现获利,平均年收益率为26.46%。
这次收购被认为是陈九霖的经典之作,该项股权收益至今仍是中国航油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然而9年前那场震惊全球的事件让“航油大王”遭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挫折。
媒体曾撰文认为陈九霖是一颗“弃卒”,即类似于象棋中“丢卒保车”的那个被遗弃的卒子。
国外航油市场门槛有多高_陈久霖
施。然而,这种做法已引起不少有关人士 展成熟时期,国家成立了能源储备中心,
的议论。因为在新机场第一期航油工程 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订并完善了能源
中,香港政府不得不对投资者给予回报率 (含航油)管理目标和法规,其中仅航油的
的承诺,其结果还是变相地将成本转嫁给 战略储备量达到常年消费量的 4 个月以
了航空公司。而第二期航油工程因为回报 上。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芬兰政府
法国的航油储备也分官方和非官方
分销和设施公司。它的基础设施网络遍及 两种。官方储备由国家财政拨款,国家实
全国,拥有33个机场的加油设施和4个地 行绝对控制。非官方储备则由从事石油产
井网络。CLH公司不但垄断了西班牙航油 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承担,作为企业对国
的分销市场,就连汽油和柴油的分销量也 家的一种义务,必须执行和落实,这一部
20 多年时间里,我国航油的消费量从 国联合航空公司年消耗量的 1/7。我国 衡,航油供应也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资源、
新加坡是一个开放国家,又是世贸 组织成员国。因此,许多人一定认为新加 坡的航油供应市场是全面开放的。然而, 单从航油准入看,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航油 供应其实并不开放。根据规定,航油供应 商想要在樟宜机场给飞机加油,必须使用 该机场唯一的储油和地井系统。这套被称 为“樟宜机场油料地井设施”(CAFHI)的 系统,实际上是由各大炼油公司联合组成 的一个财团所控制的。如果不是这个财团 的成员,也就不能获得进入准证。
中航油危机企业不需要明星
中航油危机:企业不需要明星一个明星企业和一个明星企业家的故事。
一个明星企业和一个明星企业家,这样形容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和其总裁陈久霖可谓恰当。
七年前,当陈久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时,他肩负著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盘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旗下一家萎靡不振的子公司。
经过七年艰苦的工作,中航油(新加坡)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的明星公司。
每年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油消耗中,与中国航油(新加坡)的交易最少达到了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航油在一篇新闻稿曾援引前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九桓的话说,该公司是中国海外企业中的“精华”,国家内部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去年末发表长篇调研报告,称中国航油是中国实行的“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一个过河尖兵,并鼓励其他企业学习中国航油的管理经验,“在国际舞台上显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中航油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明星企业。
这一切辉煌似乎都来自一位传奇人物,中航油(新加坡)的总裁陈久霖,其富有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让人咋舌。
出身湖北农村的他,自幼便胸怀大志,酷爱《易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中国航空油料集团领导班子的反复权衡下,陈久霖率领一名助手从北京出发到达新加坡,奉命去唤醒之前亏损2年后又接着休眠了2年的集团所属海外子公司。
7年间,中航油先从一个船运经纪公司转变为以航油采购为主业的贸易公司,再从一个纯粹的贸易公司,转型为集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实体企业。
陈久霖要将该公司打造成该地区石油行业主力军的雄心壮志吸引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公司。
陈久霖自己每年的收入也达到了450万美元,他是新加坡管理学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同时还是新加坡中国企业协会的负责人。
去年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他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个企业帝国,并成为资本运作高手,一时间成为企业界的明星人物。
高盛中航油对赌案例分析--金融理论案例分析
➢1. 高盛卖出看跌期权:执行价33USD
•中航油买入期权 支付期权费用, 得到权利:油价 跌到33USD以下 时,以33USD/15万 桶/月出售给高盛
套期保值真正所需!
高盛盈利:万USD
高盛出售看跌期权:33USD/桶
40 30 20 10
0 -10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20 -30 -40
二、亏损真相
(四)越陷越深
2004年10月26日:交易对手开始逼仓,在现场的集团 领导决定不再展期,而是斩仓。这次斩仓撞在了历史最高 价位55.43美元/桶,实际亏损1.07亿美元。
2004年11月8日至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受 逼仓,截止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2004年12月1日:亏损达5.5亿美元,资不抵债,公司 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一、事件回放
• 公司公告显示,中航油石油期货交易出现巨额亏亏损的时 候正值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10月25日飙升至每桶55.67美 元的记录高点。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向中航油提供的 1亿美元贷款也未能帮助中航油免于被交易所强制平仓。
• 2004年12月3日,新加坡政府决定对中国航油展开刑事调 查。
• 2004年12月8日,新加坡警方公告称他们已经拘捕了中航 油总裁陈久霖。
价值2000万USD 20万桶 20万桶 20万桶
四、深层探因
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场外交易风险难控制: 合约非标准化,投行更具优势 ➢免费午餐成本昂贵:只需购买对冲风险的产品即可 ➢套保非投机: 警惕披着套期保值外衣的投机 ➢展期期权风险巨大:没有定价能力别涉足!
中国企业需加强金融运作能力及操控能力! 高盛能否操控各类证券,期货,油价??
陈久霖揭密
陈久霖揭密
钟加勇;王强
【期刊名称】《商务周刊》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历史往往会出奇的巧合。
1995年,也是在新加坡,巴林银行驻新加坡交易员尼克·利森(Nick Leeson)在投机性外汇交易中损失12亿美元,导致这家老牌
英国银行倒闭。
差不多10年后,历史重演。
2004年年底,新加坡爆出巨大新闻,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公司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顷刻间灰飞烟灭。
中航油(新加坡)的掌门人陈久霖也成为了新加坡金融市场上的“第二个利森”。
《商务周刊》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陈久霖。
作为事件的“导演”,他的生活经历、成功道路,个性以及他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了他的思维和决策,并最终滑向“深渊”。
值得指出的是,中航油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但不应该仅仅归结为陈久霖的个人悲剧,它留下的一个更大的现实意义是:中国的境外资产在国际酱市场上搏击风浪的使命,不仅仅是个人的使命,而应该是一个融合企业家精神、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有效的外部监管的系统的使命
【总页数】9页(P26-34)
【作者】钟加勇;王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我旁听了陈久霖庭审”——一位港商眼中的陈久霖 [J], 陈亭桦
2.陈久霖?陈九霖? [J],
3.悲情陈久霖 [J], 陆新之
4.弃卒陈久霖 [J], 蒋晓宇
5.陈久霖:原中航油高管出狱后任国企副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九霖:石油金融的悲欢人生
陈九霖:石油金融的悲欢人生
张锐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市场版)》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曾因参与石油期货狂赌给国家成巨大损失而遭千夫所指、刑满释放并回归国企任职后再度引人关注的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的前任总裁陈九霖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带给人的反思与警示实在太多太多.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张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生陈九霖 [J], 郭芳
2.陈九霖:地狱之外的精神救赎 [J], 杨大武;
3.陈九霖:地狱之外的精神救赎 [J], 杨大武
4.约瑟投资董事长、原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陈九霖:象牙塔里培养不出国有企业家 [J], 无
5.东山再起陈九霖 [J], 严学锋;张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建制分离出来,直接归属国务院建制。 不够大,赢利基础有限,这一局面发生根 大相径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7年开始,民航 本性变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我国
业才逐步开始实施企业化管理。1990年经 年航油消耗量只有 500多万吨,而美国年
结束语
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航空油料总 消耗量超过8000万吨,我国的总消耗量还
控制了3%。这10大公司垄断了全球航油 素外,安全因素更重要。所以任何一个国
供应市场的73%。在巴黎戴高乐机场,道 家对航油的经营权都不是自由化开放的。
达尔·芬兰·埃尔夫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市
场份额甚至超过 70%。
知彼知己
从以上所述情形不难看出,国外航
我国的航油供应作为航空运输事业
油供应市场的门槛并不低,准入的壁垒多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受到政府的重
纵观国外同行业的情况,各国的航
公司,直到1993年底,一个集航空油品采 不如美国芝加哥机场或英国希斯罗机场的 油供应模式千差万别,但他们的供油模式
购、运输、储存、加注、销售为一体的垂 消耗量。比较形成规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 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背景和合理性。虽然
直一体化的供应体系形成。
场的航油消耗量,也只相当于新加坡机场 我国现行的这种独立于石油公司和航空公
樟宜机场航油供给业务的另一条限 制是:为飞机提供的航油必须是新加坡炼 油厂炼制的产品,从其他国际市场上采购 的航油不能进入樟宜机场,这就大大巩固 了该财团独家供油的垄断地位。
亚太地区多数机场的航油供应都是 封闭式经营,航油供应设施的控制权掌握 在“私人合资企业”手里,航油的储存、地 井设施不对任何航油供应商开放。这些设 施要么被一家国有石油公司控制,要么由 出资建造设施的几家当地炼油厂组成的财
新加坡是一个开放国家,又是世贸 组织成员国。因此,许多人一定认为新加 坡的航油供应市场是全面开放的。然而, 单从航油准入看,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航油 供应其实并不开放。根据规定,航油供应 商想要在樟宜机场给飞机加油,必须使用 该机场唯一的储油和地井系统。这套被称 为“樟宜机场油料地井设施”(CAFHI)的 系统,实际上是由各大炼油公司联合组成 的一个财团所控制的。如果不是这个财团 的成员,也就不能获得进入准证。
36
中国民用航空
Jan. 2003 ( Vol 25)
AVIATION SUPPORT
航空保障
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随着资源的增 加,市场规模得到充分扩张,运行机制也 随之规范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航油供给 通常又被寡头所垄断,其国家或当地政府 只能参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非国家垄 断经营”。在所谓非垄断的市场结构下,虽 然表面上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但实质 上,许多国家机场的航油供应和分销门槛 仍然很高。
的5 倍;其次,壳牌控制了13%;bp排第 于企业的储备量。
三位,控制了12%;雪佛龙控制了 7%;
航油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
道达尔·芬兰·埃尔夫石油公司和 PDVSA 力,也是国防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石油公司分别控制了 5%;德士古控制了 民航机、战斗机都离不开航油。航油的技
4%;加德士、科威特石油、To sco 各自 术含量高,专业化管理强,除经济效益因
亚洲航油供应体系基本上是“混合 供油”模式,即兼有欧、美供油模式的特 点。这种供油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加油业务与加油设施分开管理,加油服 务商由两家以上公司组成;加油设施企业 则多为一家并实行产权多元化,即往往一 家公司拥有多个企业股东。另一类是加油 业务和加油设施同属一家公司,供油由多 家公司参与。泰国曼谷国际机场就属于这 一类供油模式。
建立国家战略航油储备,是为了防
入这些“私人合资企业”的机会。
范和应对各种危机对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
香港机场被称为“开放机场”。它的 带来的不利影响。芬兰从20 世纪70 年代
航油设施对任何一家供应商敞开大门,供 经济发展初期开始着手筹划建立包括航油
应商只需支付一定的租金即可使用其设 在内的国家储备,到了90年代经济完全发
航空保障
AVIATION SUPPORT
国外航油市场门槛有多高
A Glance at Foreign Air Oil Market
陈久霖(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随着我国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将按照 WTO 的有关规 定,在未来几年里逐步放开航油供应市场,我国的航油经营体制改革受到普遍 关注。本刊刊发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 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陈久霖的文章,通过介绍国外同行业的经营模式,为我 国航油改革提供参考。
施。然而,这种做法已引起不少有关人士 展成熟时期,国家成立了能源储备中心,
的议论。因为在新机场第一期航油工程 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订并完善了能源
中,香港政府不得不对投资者给予回报率 (含航油)管理目标和法规,其中仅航油的
的承诺,其结果还是变相地将成本转嫁给 战略储备量达到常年消费量的 4 个月以
了航空公司。而第二期航油工程因为回报 上。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芬兰政府
航 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 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推动 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油的消耗量也在 不断增加。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 击下,航油业对外开放已成为人们议论的 热门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油业 应该如何发展,国外同行业的做法无疑值 得我们借鉴。
率太低,尽管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准 采取了官方和相关企业共同承担储备的政
备,但至今仍未确定投资商。
策,即政府和相关企业各承担 50%的储
航油独家经营的例子也不少见。西 备。国家设立能源储备中心,监督企业按
班牙的 C L H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集输油管 时按量完成储备量。
线、油品仓储、运输和分销为一体的油品
团公司所把持。由于供油设施建设的高投 准入的种种严格限制与垄断没有两样。差
入和高额保险费用,机场往往给这些“私 别只在于由谁垄断罢了。
人合资企业”提供设施建造特许权和航油
独家供应权。
政府参与
有意加入这个行业的公司又如何才
航油业在欧洲和东亚发达国家也不
能跨越这些壁垒呢?最简单的做法是通过 是完全自由开放和由市场来决定一切的,
20 多年时间里,我国航油的消费量从 国联合航空公司年消耗量的 1/7。我国 衡,航油供应也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资源、
从全球航油供应情况看,大体可分 为欧洲、美国、亚洲三种经营模式,即欧 洲的“专业经营”,美国的“寡头把持”,亚 洲的“混合供油”经营模式。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陈久霖(左一)与 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右一)亲切握手交谈
供油模式 欧洲国家的航油供应体系(包括澳 大利亚)是以专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为主 体,可以称为“专业经营”模式。机场的 航油供应由多个石油公司参与;机场的供 油设施由多家石油公司(供油商)或石油 联盟共同投资兴建,并由投资兴建单位组 成“联合油库”。这些“联合油库”没有航 油销售权,只负责提供专业化的储运服 务,并向供油商收取设施使用费。为飞机 提供加油服务的加油公司则是专业化的, 一般情况下,它们由一家石油公司或多个 石油公司联合组成,也有独立于石油公司 之外的专业加油商或由航空公司参股的专 业加油商。这种供油体系的明显特点表现 在:拥有“先行优势”,即参与投资兴建机 场供油设施的公司拥有“先行进入”的优 势。任何一个大型机场,航油供应体系一 旦形成,其他公司要想再挤进去是不可能
的。 美国是航空运输大国,拥有丰富的
石油资源,炼油业也很发达,航油供应属 于典型的垄断经营模式。美国拥有大小机 场1.9万个,无论是大机场还是小机场,航 油供应主体仍为集团公司(寡头)所控制, 其他普通供油商很难插足其间。
美国各大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 石油公司)和主流航空公司(如美联航 等),利用其庞大的资金和资源优势,早就 在美国大规模投资铺设输油管网,把油 田、炼厂、机场的输油管线、储油库、加 油站等联成一体。其中,大型石油公司控 制着从炼厂到机坪油库的经营权,主流航 空公司和供油公司则拥有机场油库和地井 设施。其经营原则是,谁投资、谁经营、谁 受益。当然,在个别机场也有多家公司共 同经营的情况。例如,休斯敦布什国际机 场的供油商就由航空公司、供油商、油品
入股的方式,使自己成为“私人合资企业” 在重大问题上,仍然由政府主导。如法国、
的股东。但是,入股必须得到全体老股东 英国、芬兰和日本、韩国由政府直接参与
的同意,而老股东又不希望增加新的合伙 和监督航油的战略储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
人,以免降低利润率。因此,通常情况下, 实例。
只有当某一家老股东退出时,才会出现加
分销商、加油商等8 家共同投资、共同从 事航油供应服务。然而,多数情况下,大 型机场的航油供应都由一些实力强大的公 司所控制,它们将全国的机场划分成若干 个地域,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龙头老大。 长期以来,尽管外部施加了很大的行业准 入压力,然而,谁可以进入,谁不得进入, 一切都由龙头老大说了算,进入的壁垒一 直没有改观。除纽约、芝加哥、丹佛、洛 杉矶等大型枢纽机场外,一些中、小型机 场的航油供应大多是独家经营的。将美国 的航油经营模式称为“寡头把持”可谓恰 如其分。
变相垄断 以上归纳的航油经营模式,仅仅是 从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广义上的形式归类。 无论是欧洲模式、美国模式、还是亚洲模 式,都不外乎垄断与非垄断两种经营模 式。在实际操作中,各国财团为维护自身 利益,想方设法提高航油领域的准入门 槛,最终形成行业集团垄断。 通常情况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受资源不足、市场不发达的制约,航 油供应多采用垄断经营。另一方面,航油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即使在西方的一些发 达国家,其供应也是带有主权色彩的经济 行为。就连世贸组织的有些成员国(如印 度尼西亚),航油市场也处于垄断状态。在
法国的航油储备也分官方和非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