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万晓艳
(1978—),女,甘肃张掖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条
重要准绳,“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为进行得体交际
的策略”
(Claire ,2005)。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打开交流者心灵的一把钥匙。

礼貌周全不仅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让你事半功倍,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体现,是自我素质的一种表现。

礼貌准则和策略的教育应该有意识的渗入到平时的外语教学中。

礼貌准则反映了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蕴藏一个民族的文
化价值、
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使得礼貌尤为重要。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性。

本文从解读中国礼貌准则和策略(以汉民族为主)和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以英语民族为主),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准则和策略的差异性。

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使人们对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所遵
循的礼貌准则也不一样。

不同国家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方面的缺失最终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礼貌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也是“缩小话语冲突,维护社会平衡以及友善关系的一种方法”。

(Peter,2005)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削弱人类交际的潜在冲突和对抗,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类交际。

礼貌准则是语言的使用规则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社会文化现象,它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人生感悟、文化价值、生活习惯以及思维
方式。

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展、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种文化系统。

汉民族文化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而英语民族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

由于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礼貌准则和内涵的差异性与冲突性。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准确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礼貌准则,如何规避差异性所带来的文化冲突,达到融洽的交流,这是本文所
专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具体阐述了中西方交流中的礼貌差异,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敏感性。

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礼貌的诠释与礼貌准则
西方学者对礼貌有两种诠释:一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礼貌是人们交际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二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礼貌是一种保全面子的做法。

持第一种观点的
学者认为,人类交际有两种基本策略,首先是
“清晰”,其次是“融洽”。

这两种策略与语言的两种基本功能,即认知所指功能和人际关系功能相呼应。

清晰准则指提供的信息应简洁、清晰、明了。

礼貌准则包括:不强加于人(保持距离);允许选择(尊重对方);和谐友好(伙伴关系)。

英国语言学家则把礼貌纳入“人际关系修辞学”的框架中加以考虑。

指出了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二、中西方礼貌准则差异之比较(一)称呼准则在中西方的差异性1.在非正式场合。

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

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

所以,当中国人称呼外国人的时候直接称呼其名而不是其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

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

正如,Helen oatey 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
他们会不太高兴的。

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
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2.在正式场合。

在英语课上,中国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 Li 。

这是不妥的。

根据英语国家说话的习惯,中国学生应说:“Good morning,M r./M rs./M iss./M s.Li.”这样的称呼,而不能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万晓艳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解读中西方不同礼貌准则和策略,
可以发现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了解中西方礼貌准则,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礼貌准则
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69—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69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成英语。

此外中国人在称呼别人时喜欢在其姓后加上对方的职务和职称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是西方人却不愿意常常把这些表示身份地位的东西运用在其称呼中,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方法。

(二)问候语在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朋友之间通常都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

两种语言各有特定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英语通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 (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这些问候语中国人听起来会感觉洋味太浓。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很少用。

中国人在问候别人时常说“你吃过饭了吗?”这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

然而在英语中,这样一句话就不再是打招呼了,而是用来表示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

汉语中另一个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者问“你干什么去?”“天凉,小心感冒!”“注意安全,当心”这两个问题在汉语中都是打招呼和问候的方法,而不是想了解被问候人到哪儿去,去做什么事或者警告他怎么样。

然而,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这样问西方人,他们会认为问这样的问题是干涉他们的私事。

类似的误解会很容易发生。

例如,一位朋友为了表示对一位外籍教师的关心,在一个寒冷的早上打电话嘱咐他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

结果这位外籍教师就感到很不可理解,他对我的朋友讲,“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多穿点衣服吗”?言下之意是说,他还没有那么笨,自己知道冷了穿衣服。

因此,认真学习和运用正确的英语问候语以及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差别尤为重要。

(三)谈话的方式与内容在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的。

但要注意同外国人交际时要选用恰当的话题才能与外国人愉快的交流,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而遭到外国人的拒绝。

中国人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就常问一些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终。

王宗炎教授在下面的一段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中十分清楚地解释了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居住在乡村的小城镇,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也注意观察别人的生活,真心关心别人的幸福,因而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

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事务的兴趣,这些都是中国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

而这些现象在西方在工业社会都很少见。

在西方,人与人之间是互存戒备,很注意隐私。

即使在农村也是“好篱笆创造好邻居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

在同外国人交流中,应回避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话题,让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四)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在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中西方人有着明显不同。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

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

1.中国文化重视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2.西方文化突出得体准则。

西方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是礼貌的。

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

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五)对于年老人的看法在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中国文化传统的美德之一是尊老爱幼。

对老人悉心照顾是青年人有教养的表现。

年老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经验丰富和睿智的表现。

然而,英美国家的人十分看重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老是虚弱,无能的表现。

他们认为自己能干的事,一般不求别人做。

可中国人一过五十岁就认为自己老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与英美国家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例如,当我们的学生在郊游之后主动向年长的外国人问候并伸手搀扶时,会使这位外国人感到很难堪。

总之,礼貌是社会普遍现象,具有普遍性。

也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礼貌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言语行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

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礼貌原则及策略的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克服以己文化为中心,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尽量的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起一座跨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桥梁。

了解中西方礼貌准则,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C laire K ram sch.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Pet er Trudgill.社会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李晓燕.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差异[J].中国成人教育,2005,(3).
[6]骆卫星,中西方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责任编辑/石银)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