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专题六 第2讲破解综合选择题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小说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构成要素和故事情节。
•掌握小说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对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并评价。
•丰富小说阅读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宣布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散文、诗歌的特征和写作方法。
二、讲授(40分钟)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定义小说的概念和特征:文学作品,具有完整情节和人物的故事,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特征。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语言。
•介绍小说的类型: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2. 小说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讲解小说的写作技巧: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结构布局、语言表达、节奏感掌握等。
•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技巧:描写、对话、心理活动等。
3. 阅读小说•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小说《红楼梦》片段并进行分析,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小说,提高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三、巩固(30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一部小说进行分析和评价,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
•每个小组展示分析和评价结果,并进行讨论。
2. 个人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小说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一:阅读一部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二:准备下一堂课的教材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阅读小说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构成要素和故事情节,并掌握小说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但是,课程时间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地讨论所有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说具体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授课,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和分析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1一、导读: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独具匠心,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
老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进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说明,熟识文意,并思索: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索练习一。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2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进展历史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教学难点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唐代是我国诗歌进展的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珍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烁着不灭的光线。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1一、养成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
阅读题的答案都在试卷中,对文本的阅读要精磨研细,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细致思索。
一般来说,对文本的阅读实行三步阅读法:第一步,精读文本,把握中心;第二步,粗读文本,理清结构;第三步,比对选项,认真分析。
阅读要有整体意识。
阅读的过程中随手勾画要点与各段的中心句,读完文章一定要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中心?各段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有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中没能读懂文本,有的甚至就直接抛开了文本,盲目做题。
尤其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有的选项在文中根本就找不到对应点,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准确作答。
对于文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意识,不要盲人摸象,只见一叶,不见森林。
审题要有要点意识。
选项中要求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必须看清,一边读题一边勾画要点,才不致遗漏要点,准确作答。
主观题要认真读懂题意,确定是作用类还是意蕴类?赏析还是含意?概括还是分析?要求把握情感还是归纳概括?明确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准确作答。
主观题答题要有精准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分条陈述,要言不烦。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啰啰嗦嗦写了一大通,却都不在要点上。
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先在草稿纸上理清答题思路,避免盲目作答。
客观题作答要有精细意识。
对每一个选项要放回原文,句联系段,段联系层,层联系文章整体,既要考虑字词表述上的差别,也要考虑在整体上的作用。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日常的学习习惯。
这一切细致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仅仅在高考时自我提醒就能做到的。
有人说,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那么,如果你在这些做题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现在开始,向优秀看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教案
一、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节:高考语文复习策略a. 复习方法的讲解b. 复习计划的制定c. 复习资料的选择2.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复习a. 汉字的认读与书写b.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c. 句子的构成与表达3. 第三节:古诗文阅读复习a. 古诗文的阅读方法b. 古诗文的翻译与理解c. 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4. 第四节:现代文阅读复习a.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b. 文章结构的分析c. 文章主旨的提炼5. 第五节:写作能力复习a. 写作技巧的讲解b. 作文结构的安排c.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复习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情况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复习资料3. 练习题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复习方法。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七、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八、教学内容:1. 第六节:古诗文阅读技巧a. 古诗文的断句与节奏b. 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c. 古诗文作者的情感与观点2. 第七节:古诗文翻译与理解a. 古汉语词汇的掌握b. 古诗文句子的翻译c. 古诗文整体内容的理解3. 第八节: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a. 鉴赏古诗文的方法b. 分析古诗文的结构c. 评价古诗文的艺术特色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提要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复习提要二、章节内容:第一章:高考语文复习概述1.1 高考语文复习的目标和任务1.2 高考语文复习的原则和方法1.3 高考语文复习的步骤和计划第二章:古诗文阅读复习2.1 古诗文阅读的重要性和考查目标2.2 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2.3 古诗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第三章:现代文阅读复习3.1 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考查目标3.2 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3 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第四章:作文复习4.1 作文的重要性和考查目标4.2 作文的技巧和方法4.3 作文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第五章:语言知识复习5.1 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和考查目标5.2 语言知识的技巧和方法5.3 语言知识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三、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掌握高考语文复习的概述、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和语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高考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复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高考语文复习的概述、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和语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考试,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4.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六、教学时间: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共10课时。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模拟考试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情况。
八、教学资源:教案、PPT、案例分析材料、模拟考试题目等。
九、教学注意事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提要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复习提要二、章节内容:第一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1.1 复习目标与任务1.2 复习方法与策略1.3 复习计划与安排第二章:古诗文阅读复习2.1 古诗文阅读要点2.2 古诗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3 古诗文阅读训练第三章:现代文阅读复习3.1 现代文阅读要点3.2 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3 现代文阅读训练第四章:作文复习4.1 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4.2 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4.3 作文训练与指导第五章:语言知识与运用复习5.1 语言知识要点5.2 语言运用方法与技巧5.3 语言知识与运用训练三、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掌握高考语文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提高古诗文、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作文水平,掌握语言知识与运用技巧。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反馈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复习,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五、教学步骤:5.1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语文复习的目标与任务,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5.2 讲解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的要点和方法,分析作文评分标准,梳理语言知识。
5.3 进行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和语言知识与运用的训练,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复习心得和经验。
5.5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调整复习策略。
六、教学评价:通过模拟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和语言知识与运用方面的进步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教材、教案、课件、习题库、参考资料等。
八、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每个章节建议安排2-3课时。
九、教学建议: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参加语文社团、阅读俱乐部等课外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文阅读复习七、章节内容:第六章:古诗文阅读复习深化6.1 古诗文阅读的深度要求6.2 常见古诗文阅读难题解析6.3 深化古诗文阅读训练第七章:古诗文阅读实战演练7.1 古诗文阅读题型分析7.2 古诗文阅读解题技巧7.3 古诗文阅读实战演练八、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深化对古诗文阅读的理解,掌握解决古诗文阅读难题的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的实战能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共十个章节。
本章节主要针对高考语文重点专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和应对策略。
本教案内容丰富,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章节内容安排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复习1.1 汉字的音、形、义1.2 词汇、短语、句子1.3 修辞手法1.4 文学常识第二章:文言文阅读2.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2.2 文言文句式、用法2.3 文言文翻译技巧2.4 文言文阅读理解策略第三章:现代文阅读3.1 文章结构分析3.2 段落主题句的理解3.3 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3.4 现代文阅读理解策略第四章:作文训练4.1 作文构思与立意4.2 作文结构与层次4.3 作文语言与表达4.4 作文常见问题与修改方法第五章:古诗文鉴赏5.1 古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5.2 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与主旨5.3 古诗文鉴赏方法与技巧5.4 名篇名句的记忆与默写三、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作文水平,培养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章节内容安排第六章: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6.1 作品主题的比较6.2 人物形象的比较6.3 艺术手法的比较6.4 作品风格的比较第七章:语言运用7.1 句子仿写与改写7.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得体性7.3 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7.4 语言运用题型和解题技巧第八章:名著阅读与分析8.1 名著的基本内容与结构8.2 名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8.3 名著人物关系的理解8.4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策略第九章:古诗词鉴赏9.1 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9.2 古诗词的语言与韵律9.3 古诗词的情感与哲理9.4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第十章:模拟测试与复习策略10.1 模拟测试的准备与技巧10.2 错题分析与复习策略10.3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应对策略10.4 考前心理调适与应试策略八、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深入理解名著,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并通过模拟测试与复习策略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级。
主要考查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简约、合乎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通,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能力。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
如20xx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
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如20xx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
重点考查“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20xx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有三种功能:叙事、议论、抒情。
相应地,散文又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记叙散文以叙述人、事、景为主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这类散文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笔记散文和作家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7篇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7篇高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㈠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㈡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㈢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㈣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㈤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㈥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㈦自主合作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提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复习提要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的基本知识点和考试要求。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复习1. 汉字、词语、成语的认读和书写2. 语法、句式、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 文学常识、文化素养的积累和运用第二章:阅读理解能力培养1. 文章主旨、观点、论据的分析和解题技巧2. 段落结构、论证方法、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分析3. 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的阅读理解和答题技巧第三章:作文写作能力提升1. 作文构思、立意、选题的技巧和方法2. 文章结构、论证、表达的改进和提高3. 作文批改、评价、修改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古诗文的断句、注解、翻译技巧2. 古诗文的意象、意境、情感的分析和解题方法3. 古诗文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和思路第五章:语言运用与表达1.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的培养2. 句子改写、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反思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通过案例分析、题目解析、模拟考试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和模拟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3.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教学参考书2. 教学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3. 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4. 阅读材料、作文范文、优秀作文集5. 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等相关学习资源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二:教学内容全解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二:教学内容全解析高考语文是一门被考生普遍关注的科目,也是所有科目中难度较高的一门。
要想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外,还需要在复习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二就是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复习教材,以下是本文对教案二的内容进行的全面解析。
一、基础知识复习篇1.中国古代文化简介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当今社会仍有广泛的影响。
教案二的基础知识复习篇,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历史和发展。
2.汉字的组成、演变与常见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特有表现形式。
掌握好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必修内容。
同时,熟悉汉字的常见错误,也可以降低考试失误率。
3.词语的搭配、辨析与构词法词语搭配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搭配的词汇集合。
辨析词语是指两个或以上的意思相似、仅有点差异的词语。
构词法是指词语的形成规律和方法。
这三个内容是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复习的重要一环。
4.修辞手法和文体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指借助于词汇、语法、句型等手段,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表现力的技巧。
文体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作者所运用的语言表现形式。
在高考语文中,修辞手法和文体的应用都能加分,值得考生深入学习。
二、阅读与鉴赏篇1.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永载史册的经典作品。
复习教案二中,选取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让考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2.现代文学名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也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的文学名篇。
教案二的现代文学篇章重点推荐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等作家的代表作,为考生呈现出现代文化的魅力。
3.文学名著的文化内涵文学作品除了艺术性的外在特点,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案二通过深入研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为考生解析了这些古代名著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
“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文章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1部分专题6考点1扩展语句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命题形式命题特点命题趋势1.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1.概括主要内容、下定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现概写新闻、提取关键词仍实扩展语句为是近年的主要考查题型2.通常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冷考点,考2.语言材料与生活密切语言表达等能力查相对较相关,对考生的价值观和3.根据不同语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少;压缩语世界观都有积极的引导特点,考查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记叙段相对考查作用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描写性较多3.伴随着各地对微写作语段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等题目的重视,扩展语句及其目的、感情等;说明性语段侧重有可能成为高频考点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论点和论据1.(2016·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 2016 年 2 月 11 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 (LIGO) 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 13 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 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并提取关键词。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理解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熟悉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1.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1.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关联。
2.对于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体现其美学价值。
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教学内容一:《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
2.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分组自主探究《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
3.学生介绍所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并结合课堂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内容二: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1.教师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对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进行深入了解。
3.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展示,探究秦淮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三: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价值1.教师简单介绍赵孟頫。
2.学生观看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并发表个人观点。
3.学生分组展示赵孟頫的不同书法作品,并探究赵孟頫的美学价值及其创作思想。
作业布置1.进行《红楼梦》的阅读,并记录所遇到的问题及想法。
2.选择一幅赵孟頫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文学论文,探究其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3.到秦淮河进行实地学习,通过拍摄照片或画图的方式,记录所学知识和见闻。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涉及三个方面,即《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价值。
其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文化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更能够对自己的思维素质和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互动和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6准确解答选择题
任务群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理解不正确,原文中说“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
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
出”,这里会长“被迫”点戏,是出于谦让客气,并非吝于封赏。
任务群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题点2 情感理解有误 典例2 [2022全国乙卷,T7,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 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对应原文】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 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 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忧惧不安”错误,根据原文“满铺着雪的无边的
大地”后的“奔去”一词可知,此时离家的“我”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并
没有表达前途未卜的意思,也没有“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任务群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题点3 情节分析有误 典例3 [2021新高考Ⅰ卷,T6,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 后 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对应为原后文文】故见事第情1节49发页展考埋点下7伏典笔例2”错误,后文的故事情节与王木匠“用煤油箱改 造水桶子”并无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六
第2讲重难突破——破解综合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①
欧阳修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②。
[注]①祝熙载: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
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
②是非,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又乘船从海上去东阳。
B.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游。
C.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
“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
解析:C项“实写东阳情状”不对。
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是想象之景,并非实写。
答案:C
(2)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解析:尾联落在关心朋友上:“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实际是提醒朋友,你家人也是老百姓,当然要为老百姓多着想。
答案:①颈联想象秋天洪水围困东阳,城内千家万户夜里纺织的情景,尾联突然探问朋友家乡的百姓的情况,委婉地告诫友人:你家里也有父母,为官要多为东阳老百姓的生活着想。
②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生活,体恤民众疾苦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字孟公。
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
别有一番韵味。
C.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一、二联还运用了对比、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
解析:C项“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
答案:C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
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词,“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等均包含有诗人的情感。
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
如“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暗示了当时世风日下,请托盛行的情况;没有才德的俗人纷纷到我这里来求官做,这让我十分疲惫。
②对友人的思念。
如“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对老朋友的挂念之情,跃然纸上。
③对功名的鄙弃。
诗歌的尾联“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厌弃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
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
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
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景,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解析:D项“所见所闻”赏析有误,本诗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诗人对长安秋夜的感受和联想来抒发的。
答案:D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九衢双阙夜苍苍”是一个写景的诗句,表面上是用苍茫的夜色写自己的思归之情,表达了绝望的心绪;深层看,茫茫之夜何尝不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的官场?能从“以景结情”“象征”等手法分析即可。
答案: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苍黑夜色,寄寓自己年华已老,羁旅思乡和一事无成的凄凉、绝望和愤恨之情。
②照应首联,表现报效朝廷的理想破灭后对黑暗现实的觉悟。
③象征,以“双阙夜苍苍”象征朝廷的黑暗。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D.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解析:A项,“实际并未怀古”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怀古”。
答案:A
(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
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衬托”“白描”等方面。
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广泽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