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学生版1)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第1、2、3课时)

《拿来主义》(第1、2、3课时)
这种逻辑推理的公式是: 论题:A 论证:或A,或B,或C,或D(穷尽有关可能) 非B,非C,非D —————————所以,A。
送去主义
思考1: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 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__闭__关__主__义__,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 __送__古__董___和__送__古__画__新__画_,以_送__梅__兰__芳__。接着,作者一针见血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何不同?该怎样“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问题(2)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 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 指什么意思?
“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 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 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 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送来主义
送来
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人
进步
主经 权济 丧衰 失败

孱头
反 不敢进屋(怕) 对



立 拿来主义
(5-10)
昏蛋 废物
三 放火烧光(怒) 种
态 接受一切(喜) 度
占有 使用(鱼翅)
提 出
立:新人 挑选 存放(鸦片)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1923 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 《孔乙己》《药》《故乡》等 14 篇作品;小说集《彷徨》 (1926 年),包括《伤逝》《祝福》等 11 篇作品;小说集《故 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 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 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等 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 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3 篇散文诗。
课题解读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作
者主张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应“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一题目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拿来 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 样实行“拿来主义”。
思考1按照议论文的结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找找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是文中的 哪一句?
思路结构
实例:三个
闭关主义(排外) 实质:崇洋媚外
拿 来 主

危害:经济衰败,主权丧失 送去主义(媚外)
孱头 破 昏蛋
废物
消极逃避 完全否定 全盘接受
错反 误对 态三 度种
义 立 拿来主义
占有
立:新人
挑选
使用(鱼翅吃掉)
正提 存放(鸦片送药房)确 出
方三 毁灭(姨太太走散 式 种
,烟枪烟灯送、毁掉)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 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提(2):说说“抛来”、“抛
给”、“送来”“拿来”各指 什么意思。
抛来:提是问随:意说说的“,抛把来无”、用“的抛东给”西、送“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来是”恶“意拿来的”给各指予什,么意意味思着。 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文体介绍
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勾画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 3.想一想,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重点字音
注意下列字音
ɡuān miǎn

冠 冕 堂皇 吝啬
xuán 玄虚
ɡēnɡ zhì 残羮冷炙
suǐ 脑髓
càn 孱头
bié 蹩进
xǔ pì 自诩 譬如
重点词语
注意下列词语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自诩】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进】 躲躲闪闪低走进。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譬如】比如。
整体感知
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论题 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 论点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 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 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 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 潮,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情境导入
一个小故事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在一次宴会上,一 个西方记者问他:“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 本主义吗?” 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 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鲁迅《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鲁迅《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8.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提示】“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 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 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自己拿。

类比手法经常会与比较法弄混淆。

他们的不同点是:类比只比较两个事物相同之处,而
比较法既比较相同之处,又比较不同之处。
返回
字词积累
• 【提示】“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 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返回
(2)用语准确生动、辛辣,极具挖苦之味 。作者用“磕 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 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 世界民族之林。
5. 文中第4自然段中所提到的“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请 简要分析。 【提示】“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 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当然不属于这种情况,所以鲁迅提醒我们 “不要误解”。 “抛给”,指有目的地、带恶意地输出。
12.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 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个突出的特点。 请你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阐明下面的道理。
坚持对外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又要加强法制 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东西乘 虚而入,对我们造成危害。
13.“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实行“拿 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新编教材)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1(新编教材)

挖掘 崛起
⑥瘁 猝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优游 优游 优游 优游 合乐 合乐 博猫 博猫 优游 优 游 优游 2号站 2号站 优游 优游 信游 信游 合乐 合乐 优游 优游 优游 博猫 博猫 合乐 合乐
第 6 课 拿来主义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学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2.赏析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国粹.( cuì )
②自诩.( xǔ )
③给.与( jǐ )
④磕.头( kē )
⑤残羹.冷炙.( ɡēnɡ zhì )
⑥冠.冕.( ɡuān miǎn ) ⑦吝.啬.(lìn sè )
⑧缘.故( yuán )
⑨脑髓.( suǐ )
⑩譬.如( pì )
⑪孱.头( càn )
⑫蹩.进( bié )
⑬礼尚.往来( shànɡ )
2.辨形组词
①诩 栩自栩诩栩如生
③魂 魄
灵魂 气魄
⑤粹 悴憔国悴粹
优游,成立于2007年,优游从始至终坚守信誉,时刻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足为唯一服务宗旨,现已成为中国公认最活跃的场所 ;
须以救弊故也 献之徐曰 其有到者 以疾病乞骸骨 寒松比操 利口之覆邦 故止 王珣当今名流 峻俱被害 崇尚庄老 所望于足下 桢之字公干 官至散骑常侍 既受詹生成之惠 虑其不称 石虔为豫州 莫不失色 必以妓女从 道子既不能距诸侯 崧亦侍从不离帝侧 调补抚军 虽势无所至 领国子祭 酒 朝廷纳之 匈奴中郎将 小者佳 翜知其不能容奴 非忘怀于彼我 以修为龙骧将军 先之室宇 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 恐为朝廷所疑 顾问未尝遇君子 扬雄亦曰 其妾秘爱之 而迈少恬静 罪不容

《拿来主义》课件1

《拿来主义》课件1

《拿来主义》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拿来主义》。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主要阐述了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观点。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对“送去”的批判;第二部分阐述了“拿来”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化遗产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这些文化遗产。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讲解分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即对待文化遗产要“拿来”,但要批判地拿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文化遗产。

每组选一个文化遗产,分析其价值,并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的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拿来主义》2. 鲁迅先生的观点:批判地拿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创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文化遗产。

答案:例如,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来历和内涵,传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同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求创新发展。

2. 作业题目:请你就我国某一文化遗产,分析其价值,并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的意见。

答案:例如,以端午节为例,其价值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意识等。

《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鲁迅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优质课件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一文的全部内容。

该文位于教材第四章“思维与表达”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拿来主义”的定义、表现、危害及其批判方法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拿来主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拿来主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拿来主义进行深入分析、评价。

重点:拿来主义的定义、危害及批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拿来主义现象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2. 新课内容讲解:a. 概括介绍拿来主义的定义。

b. 分析拿来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c. 详解批判拿来主义的方法。

3. 例题讲解:a. 展示典型例题,分析题目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b.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a.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拿来主义》2. 主要内容:a. 拿来主义的定义b. 拿来主义的表现和危害c. 批判拿来主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拿来主义的定义及其危害。

b. 请举例说明批判拿来主义的方法。

2. 答案:a. 拿来主义是指盲目模仿、抄袭别人的思想、观点、成果,不加以分析和批判,直接为自己所用的思维方式。

其危害在于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下降,甚至可能损害国家、民族利益。

b. 批判拿来主义的方法有:i. 分析拿来主义的表现,揭示其危害。

ii. 对拿来主义进行理性批判,提出自己的观点。

iii. 倡导创新精神,鼓励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

《拿来主义》的教案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拿来主义》的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比较疑问探讨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

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读课文、1、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拿来主义》课件

《拿来主义》课件

《拿来主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拿来主义》。

本课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崇洋媚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思想。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鲁迅先生,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及本篇文章的背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

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思想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哪篇文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鲁迅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崇洋媚外→ 拿来主义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是否理解到位,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文学魅力。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要拿来) (什么是拿来主义) (怎么拿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可谓丰富多彩,思想导向也 是五花八门,面对外界的诱惑,我们该如何选择

呢?拿来主义是否已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义 的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对于朋友提出的建议我们是 否也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还有对网络、小说、游戏等等,也都可以实行拿 来主义,批判地吸收。

主义
送去主义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媚外
子孙讨一点残 羹冷炙
送来主义
鸦片、废枪炮······
倾销
清醒的青年恐 惧
立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文化遗产、外来文化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比喻论证
喻体
态度
本质

孱头
怕污染、徘徊不敢 走进门
害怕逃避
昏蛋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 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 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 文 集:《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散 文 诗 集:《野草》
正字音
自诩( xǔ )
“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犹如“嗟来之食”。 “送来”: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和文化
侵略。
研读课文
一、为什么“拿来”?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了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是什么?Biblioteka 主义表现实质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1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1

《拿来》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拿来》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五)学习第三第四段可围绕以下考虑展开。

1、接下来我们来梳理第三段的思路,哪位同学来概述一下?明确:这一段主要写送去的危害。

2、作者先说“当然,可以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假如说第一段是说明“送去”只知道献媚讨好而不敢拿,那么这一段是要驳斥送去者怎样的想法?明确:送去者可能会说:“我丰富,我大度,我不需拿。

”有人自恃中国地大物博,送一点出去无碍大局。

3、好极了,可见要充分地阐述,必须先理解对方可能的根据或者观点,再逐一驳斥,这样才是有的放矢。

列举尼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关于煤的说法说明了什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明确:说明我们并不丰富,所以不能只是送去总是送去。

这两者是类比关系。

4、好的,作者充分阐述了“送去”带来的危害,这危害是什么呢?明确:“要不然,那么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5、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明确:“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____奴景况。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佳节大典”之时,丧失主权的奴隶们只能磕头讨一点“残羹冷炙”,这是怎样的可悲!6、倘假设是你们来说某现象带来的危害,你们会怎么说?鲁迅先生这样说有什么特点?明确:高度概括,又很形象。

7、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概括,典型形象议论”,用他自己的话便是“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这“类”便可理解为“抽象概括”,这“型”便可理解为“典型而形象”,将概括的现象复原为更具典型性的形象。

“典型形象议论”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当然在阐述“怎样拿来”的局部表达的更为突出,这是后话。

那么“高度概括现象”从这篇文章是否可以表达?明确:自从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统治者们与列强定条约、割地赔款,这种丧权弱国的行为不知道有多少,应该怎么去表述,要花多少文字去表述?而鲁迅先生只用“送去”四个字,足可见对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 结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古 梅古画 兰董和 芳新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尼采
中国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
光热无穷
物资丰富
者见得大度。
反语、讽刺,“丰富”和“大度”
只是给予 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
拿 来 主 义: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独立思考有主见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主动选择自己拿
中心论点
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
得了一所 大宅子!
中外文化遗产
文中提到对待“大宅子”有几种典型态度?分别
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逃主义

昏蛋
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 类比论证: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
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愚蠢可笑。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结果:深受其害,引起中国青年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美国电影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吸食鸦片日本的宣传 画
错误态度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精华
吃掉
精华+糟粕 送药房
旧形式旧制度 展览,毁掉
糟粕
走散
后立
破立 结合
阅读第十段,思考以下问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 必修一 教学课件《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 必修一 教学课件《拿来主义》
本文即出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 月里,倾注了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 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杂文所显示的“不克厥敌,战 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传统士大夫的 “中庸”之道,集中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现实性与 反叛性。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 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一方面,有人采取全盘否定、 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掀起一 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 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 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拿来主义”的当下意义: 创新,既能分辨,又不要丢掉文化自主性;既要广泛接纳,
又要有文化自信;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就是真正 能面对世界,理直气壮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学习同时宣传自己 文化的心态。
创新的“根底”在人,在人的解放和民族精神的重建,也 就是培养“新人”。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重 要的是培养有眼光、有辨别、有创新、不自私的人才。
8.三种错误态度 9.三个组成部分 10.新人,新文艺
“占有”:敢拿 “挑选”:会拿
创新
“拿来主义” 的三重内涵
拿来主义,不仅仅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也可以指对 待传统文化。
1907年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 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意 思是择取传统文化中好的优秀的成分,融合外来新思想和良 规,创立新文化。
“送去主义”:(列举事实) “送去”的态度:“捧着”“一路的挂过去”等动作, 写出了“送去主义”者的卖力、郑重、恭敬,有讽刺的意 味。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 点进步了。”“进步”,用了反语,表明一味地进行文化 输出,只能导致文艺上越来越贫乏。 “送去”本质:媚外行径,保守主义。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1)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1)

喻体
鱼翅 鸦片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 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 的部分
问 题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 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幽默含蓄, 而锋芒毕露! 比喻说理: 形象生动,
孔子学院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多达4”,其结果是落后 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 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 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 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 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 文化的正确态度。
图为 1900 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的 图为 1900 年被八国联军火烧后的圆明园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
危害: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古 画 梅 古 尼 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和 兰 董 新 芳 画 送去主义--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各
喻体
鱼翅 鸦片
本体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喻体
鱼翅 鸦片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喻体
鱼翅 鸦片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喻体
鱼翅 鸦片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 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1)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 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 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 ,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 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需不 需要拿来主义?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 化和民族文化?
日本的汽车制造
业有一个不成文 的规矩:一流产 品出口欧美,二 流产品国内用, 三流产品送中国。 (本田的安全气 囊问题,三菱的 排气管设计缺陷 问题)
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 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回答了如何 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 场、态度和方法问题
大 宅 子 文化遗产
得了一所 大宅子!
拿来 不敢进门
(孱头)
放火烧光
大宅子 (昏蛋)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废物)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逃避主义”
盲目排斥、全盘否 定,“虚无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先占有后挑选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占有是前提 挑选是关键 创新是目的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影响 大门被枪炮打 破、碰了一串 钉子、导致送 去主义
贻害子孙 (子孙沦 为乞丐)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礼尚往来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论方一角
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叫“立”,
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 叫“破”;
本文先驳了几种态 度?(结合背景分析)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 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 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 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 “全盘否定”;造 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读一读)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的论点,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3.品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文风格4.领悟文本深刻的思想意义,畅谈自己所受到的思想启迪【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反复诵读,理解文本各种比喻的含义,体会杂文的文气【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2.揣摩本文的语言,领会文章的辛辣讽刺、幽默诙谐、亦庄亦谐的犀利风格【学习课时】:2课时【知识链接】(课前准备,教师用PPT播放,学生用红笔圈划.......)..并.批注..到《新坐标》上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3. “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鉴赏杂文必须抓住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5.鲁迅杂文的特点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正如瞿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言:“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它堪称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杂文,在鲁迅著作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大致有十七个集子之多,分别为:《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这些作品使杂文脱离了以往的散文隶属地位,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

鲁迅的杂文,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其犀利,则以一击制敌死命,表述简练,不拖泥带水。

其冷峻,则以极度蔑视压倒敌焰,放笔直书,爱憎分明。

其幽默,则以嬉笑怒骂致敌尴尬,妙趣横生,机智灵活。

其形象,则重典型,重细节,重借鉴传说,重运用比喻。

其讽刺,则用反语,借奇想,凭对比,巧设喻,用夸张。

(读一读,试一试,同时完成《新坐标》P54-55“基础梳理”)一、通读全文,掌握基础知识1通读全文,圈画重要语句,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目标:识记生字词的能力 A )自诩.( )残羹.( )冷炙.( )譬.如( )给与..( )礼尚.往来( ) 脑髓.( )孱.头( )蹩.进( )糟粕.( )瞌.睡( )冠冕.堂皇( ) 吝啬..( )国粹.( )茅厕.( )徘徊..( )磕.头( )故弄玄.虚( )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2、改正别字辨解( )残羹冷灸( )礼上往来( )嘻笑怒骂( )针贬时弊( )自栩( )陷 井 ( )积重难反( )暴唳恣睢( )祖上荫功( )3、词语解释礼尚往来: 自 诩: 吝 啬: 蹩 进: 孱 头: 冠冕堂皇: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1、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论题型。

对这种题目,作者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1)什么是?(2)为什么要提倡 ?(3)怎么样实行?(4)实行之后又如何?读标题后,我们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同面对所有的陌生论题一样,我们会立刻想到哪几个问题?明确:2、课文哪一部分对“拿来主义”进行了集中论述?从文中找出一句可作为作者主张(即中心论点)话。

明确:3、请列出本文的写作提纲(围绕“拿来主义”,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示意图)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完成教材“研讨与练习”)三、合作探究,鉴赏课文(一)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①“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②“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③为何提到尼采与“送煤”④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一阶:自主研测—基础达标 二阶:展示点拨—理解达标(二)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确: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答:②“……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答:③“……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答:(三)鲁迅杂文有形象说理的特点,通过以上对文章的构思、行文、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点,形象说理归纳起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以小见大,就近取譬(比喻论证);二是,对比和反衬;三是,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对语言的揣摩要联系杂文的特点,下面加点的词语用的生动、准确,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做分析。

(注:教材“研讨与联系”第三题P46是1-4题)5.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答:6.“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答:(四)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明确: “孱头”——“昏蛋”——“废物”—— 从整段文章看,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

(五)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 明确:鱼翅—— 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六)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三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明确:使用——;存放——;毁灭——。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明确:③齐读:“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限填两字)。

【巩固提高】(练一练)知识点:喻证法是用比喻来论证道理的论证方法。

用打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方法,称之为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可以把人们比较生疏、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较为深奥的道理讲清楚,从而给人以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的感觉。

喻证法通式:观点→建立比喻→在比喻中分析、阐发→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

一、请完成教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P45-46)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是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

餐厅、时装屋、卡拉OK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

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

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账,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折本吗?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

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

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

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④执牛耳者更潇洒!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

当盟主,比做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者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

真难选择!1.指出比喻修辞的本体。

①发狂的牛:④执牛耳者: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②拽着牛尾巴:③牵住牛鼻子: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论证什么?反对什么?明确:三、写一写请以“机遇”为话题,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三阶:达标评议—能力达标一、学生组内学习小结二、教师班内点评归纳三、当堂限时检测(一)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精辟.(pì)吝啬.(sâ)殷.红(yīn)B、磕.头(kē)炽.热(zhì)蹩.进(biã) 孱.头(càn)C、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D、脑髓.(suǐ)冠.冕(guàn)譬.如(pì)给.与(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古董徘徊不前仪节并行不背B、摩登发扬国光大度默守成规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勃兴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二)基础巩固1、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引用;B.强调;C.讽刺或否定;D.特定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