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 单价 数量 总价(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 单价 数量 总价(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单价数量总价(导学案)
1. 单价
单价是指一件物品的价格,也就是每个物品的价格。

如: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这支笔的单价就是2元。

2. 数量
数量指的是购买某件物品的数量。

如:小明买了3支笔,数量就是3。

3. 总价
总价是指购买某件物品的总价钱,也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来算出。

如:小明买了3支笔,每支笔价格是2元,那么总价就是2元× 3支 = 6元。

4. 例题
1.小明去超市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他买了多少钱的苹果呢?
解题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单价和数量的概念了。

这道题目给出了每个苹果的价格3
元以及买了5个苹果,因此,我们只需要将单价和数量相乘就可以得到总价了。

计算过程:
总价 = 单价× 数量
总价 = 3元× 5个
总价 = 15元
因此,小明买了15元的苹果。

2.小红要买一条裙子,这条裙子的单价是55元,她有100元,想买几条裙子呢?
解题思路:
这道题目需要我们用到整除的概念。

小红拥有100元的资金,她想买单价为
55元的裙子,那么我们只需要将100元平均分成55元的份数,就能算出她最多能
买几条裙子了。

计算过程:
裙子的单价是55元,小红有100元,那么最多能买几条裙子呢?
100元÷55元 = 1余45元
因此,小红最多只能买1条裙子,并且还剩下45元。

(导学案)第七单元 6、7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七单元 6、7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七单元 6、7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知识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自己编制 6 和 7 的分或合的算式。

2.能够用加法、减法的方法求出 6 和 7 的分或合的值。

3.能够在玩具数轴上,利用移量的方法求出 6 和 7 的分或合的位置。

二、思维导图以下是本单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供同学们参考。

.├── 根据实际情境编算式│ ├── 6 的分│ ├── 7 的分│ ├── 6 的合│ └── 7 的合├── 加法和减法求解│ ├── 6 的分│ ├── 7 的分│ ├── 6 的合│ └── 7 的合└── 利用数轴求解├── 6 的分├── 7 的分├── 6 的合└── 7 的合三、学习内容详解1. 根据实际情境编算式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数字的拆分和组合,这些知识对于编制算式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掌握基本的编制算式能力,分别是:•6 的分•7 的分•6 的合•7 的合2. 加法和减法求解掌握了编制算式的能力之后,我们就要利用加法和减法来求解题目了。

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要认真分析,理清思路,确定使用哪种方法求解。

•其次,要注意口算和手算的技巧。

•最后,在答案标注的时候要注重规范,反复核对,确保计算无误。

3. 利用数轴求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数轴来解决 6 和 7 的分与合的问题。

通过在数轴上标出位置,我们可以使用移量的方法来求解。

这种方法在图形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制定学习计划,保证按照进度学习。

2.多做练习,掌握基本技能。

五、学习建议本单元的学习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多做练习,理解一些难点和疑难问题。

2.判断是否有儿童安全问题,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同学要注意。

3.制定学习计划,保证进度。

4.多参加讨论,向老师寻求意见、答疑解惑。

四 年级上册语文科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 年级上册语文科第七单元导学案
展 示 方 法
提示:
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自由质疑或补充。
教师适时点
拨、点评。




一、看拼音写词语。
zū jiè chuǎng rù fēi fán zhèn xīng zhōng huá
( ) ( ) ( ) ( )
bào fù xún jǐng jiào ràng dì guó zhǔ yì
( ) ( ) ( )( )
二、写出下列近义词:
繁华-( ) 驱使-( )踊跃-( )
清晰-( ) 欺凌-( )惩处-( )
认真思考
准确回答
独立完成


一、自评 ☆☆☆
二、对子互评 ☆☆☆
三、教师总评 ☆☆☆☆☆☆
整理学案
进行评价
2、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认真思考


潜心自学
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随堂笔记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喜欢的段落难读的多读几遍。
用多种方式读写生字写上拼音
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加横线的词语)
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洋洋铿锵有力
诸生 胸怀抱负欺凌 疑惑不解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抱负:
内容二:走进文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随堂笔记二)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周恩来:
的事情,感悟到
表现了




等级评定
虚心对学
对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相互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虚心请教
开心互学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一、知识回顾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请你回顾一下以下知识点:1. 同位数相乘同位数相乘时,先将两个数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乘,最后相加得出结果。

例如:23 × 4 = 92,计算过程如下:23× 4----922. 十位数乘个位数一位数乘数时,先将一位数与个位相乘,再与十位数相乘,最后相加得出结果。

例如:23 × 5 = 115,计算过程如下:23× 5----15+ 100----1153. 带零的乘数乘数的个位是0时,直接得出结果为0。

例如:50 × 8 = 0,计算过程如下:50× 8----4. 按位排序在乘法运算中,可以按位排序,即将位数小的数放在先乘的位置上。

例如:21 × 35 = 735,可以按如下方式计算:21× 35----35(首先先乘5)210(然后乘2)+ ---735(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二、知识拓展除了上述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竖式乘法”的方法。

竖式乘法又称作“列竖式乘法”,是一种列出竖式,并逐层计算每一位乘积的算术方法。

它适用于任何多位数之间的乘法运算。

例如:23 × 45 = 1035,根据竖式乘法的计算过程如下:23× 45----115(3 × 5)+460(2 × 5)----1035(两个结果相加)三、练习题根据上述的知识回顾和拓展,完成以下练习题。

1. 计算下列乘法,并写出计算过程:1.34 × 6 =2.25 × 7 =3.16 × 8 =4.20 × 9 =5.50 × 4 =6.70 × 3 =2. 根据竖式乘法的方法,计算下列乘法,并写出计算过程:1.23 × 47 =2.45 × 67 =3.123 × 46 =4.567 × 89 =3. 比较大小:1.213 × 5 和321 × 4,哪个比较大?2.234 × 6 和432 × 4,哪个比较大?四、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练习,你是否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和方法?记住,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要认真仔细,逐位计算,不要丢失任何一位数字,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导学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未知主备教师:未知课题: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阅读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否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理解条形图和统计表的特点,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展示仪教学过程: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一、导入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三、巩固新知1、完成95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条形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作业:相关练六、板书设计: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教后反思: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日期:未知主备教师:未知课题: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否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理解“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展示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调查,主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二、探究新知:1、出示统计表,通过集体整理,谈论和交流,完成统计表。

2、出示课本96页两个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通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

3)引导思考: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4)在观察、比较与交流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六课快乐的动物∣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六课快乐的动物∣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第六课快乐的动物∣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知道速度的大小受到时间和路程的影响,并能够进行推理论证;3.知道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时间和路程对速度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课本、练习册、笔、纸;2.板书: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间和路程对速度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动物的 GIF 动画或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可以让学生看猴子在树间跳跃,让学生思考猴子在跳跃时的速度问题。

2. 呈现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速度的概念。

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例如,老师可以这么说:“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走了1米,用了1秒钟的时间,那我们的速度就是1米/秒,如果我们走1米用了5秒钟的时间,那我们的速度就是1/5米/秒。

”老师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假如小明骑车到学校的路程为3千米,用了1小时的时间,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呢?”这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算一算,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操作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进行速度计算。

例如:“小狗从家里出发,沿着小区的主干道向前奔跑,用了1分钟(1分钟=60秒)的时间跑了200米,那么小狗的速度是多少呢?”在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列出时间和路程对速度的影响因素,例如:如果时间变短,速度就变大;如果路程变长,速度就变小等。

4. 拓展通过对生活中一些情景的讨论,老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小明请你帮忙送信,给你5分钟的时间把信送到东门,现在离东门还有3公里的路要走,你会怎么做?”“小猪爬山比小马快,为什么它的速度却比小马慢?”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时间和路程对速度的影响。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 有几棵树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 有几棵树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有几棵树”的数学概念;2.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上摆放的花盆,并问道:“你们看看这些花盆里有几个花苗?”;2.帮助学生数清这些花盆里的花苗并记录下来;3.问道:“如果现在校园里多了5个花盆,那么现在校园里一共有多少个花苗呢?”;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并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2. 讲授新知识1.讲解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2.讲解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3.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1.给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2.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谁先完成谁就获得胜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课后作业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与加法和减法有关的练习题;2.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通过实际物品的举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概念。

课堂上还设置了小组竞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七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知识目标1.掌握用各种单位来测量物体的体积;2.学会用火柴棒、扑克牌等不规则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3.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三、重点难点1. 了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单位来表示。

计算物体体积的公式是“体积=底面积×高”。

2. 掌握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物品代替,例如火柴棒、扑克牌等。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量:•将小物品整齐地堆在一起;•测量一下它们的高度,得到高度h;•估计一下小物品的平均厚度t;•测量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得到底面积S;•计算体积,即V=S×h×t。

四、拓展练习1.选择题(1)用什么单位表示体积?A. 米B. 升C. 立方米D. 重量(2)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该注意什么?A. 是否整齐排列B. 物品的大小C. 底面积和高度D. 颜色和形状(3)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A. 6厘米B. 9厘米C. 12厘米D. 36厘米2.计算题(1)小明想用扑克牌来测量一本课本的厚度,他使用了200张扑克牌,每张扑克牌的厚度是0.1毫米,课本的高度是20厘米。

请问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解析:课本的厚度=200×0.1=20毫米(2)小明用火柴棒来测算一根细长的铁丝的长度,他测得火柴棒的数量是100个,每个火柴棒的长度是1.5厘米。

请问铁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解析:铁丝的长度=100×1.5=150厘米五、思考问题1.什么是体积?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2.你知道如何用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高来计算体积吗?请举例说明。

3.你用过什么物品来测量物体的体积?你觉得这种方法比用尺子方便还是不方便?为什么?4.当我们在进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为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习作:写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写出正确的信件格式,并能用正确的用语写信。

2.了解写信的规范格式,熟悉信件的写作步骤。

3.通过指导,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写信,并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写信是用来干什么的吗?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写信的经历。

二、学习阅读材料《信纸,信封,地址》1.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画出信纸和信封的样子,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3.列举信封的不同信纸的作用。

三、预习课文1.要求学生预习第二部分内容:《写信的地址和日期》。

2.学生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写信的地址和日期应该放在信的哪个部分。

四、学习写信格式1.板书信件的格式:日期地址称呼正文结尾署名2.讲解信件格式的意义。

五、讲解信件正文内容1.板书信件正文内容:亲爱的……:我们……我们……我……再见!2.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信件正文的写作步骤。

六、练习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封信。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写信内容。

3.检查并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

七、课堂总结1.请学生自宣读一封信,来总结信件的写作要点。

2.给学生提供一些注意要点。

【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封信给家人或朋友。

2.完成《习作:写信》练习册第七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信件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步骤。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有了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封完整的信件。

同时,通过纠正和订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写信中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通过这篇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发现写信的乐趣,也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信件的格式和技巧。

【学习过程】八、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目的和写作对象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写作对象来选择写信的内容和语气。

2.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写作对象对语气的选择。

3.帮助学生理解写信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读者的身份来调整写作风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日积月累导学案:《生活就是运动》导学目标:1.了解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认识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3.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导学内容:一、组织学习(15分钟)1.复习导学目标,引入新课。

2.师生共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3.学习《生活就是运动》,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上第一页的练习。

2. 分组讨论和汇报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

3. 小组合作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归纳总结。

三、拓展延伸(25分钟)1. 进行身体活动,例如:做广播体操、户外跑步等。

2. 观看运动比赛视频,讨论运动员的训练和成果。

3. 制作海报,宣传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四、达标检测(20分钟)1. 阅读选择题,测试对文中关键信息的理解。

2. 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重点:1. 理解《生活就是运动》的主要内容。

2. 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学难点:1. 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

2. 知道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导学设计详细内容:一、组织学习(15分钟)1. 复习导学目标,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师生共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教师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例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运动的种类是很多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三、自主探究(40分钟)1.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上第一页的练习。

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上关于运动的第一页练习,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2. 分组讨论和汇报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归纳总结。

第七单元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2.学会用图片、图形等形象化的方法表示几分之一。

3.能够运用几分之一的概念进行相关的问题求解。

二、导入新知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三份,你能帮他算出每份巧克力的大小是多少吗?三、新知讲解1. 什么是“几分之一”?几分之一,是指把一个整体分成多少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具体来说,将一个整体分成n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n。

例如,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其中每一份就是1/4。

2. 如何用图片、图形表示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可以用图片、图形等形象化的方法表示。

例如,把一个圆分成n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n。

下图表示了将一个圆分成4份,其中一份为1/4。

1. ┌───────┐│ ││ ▲ ││ ╱ ╲ ││ ╱ ╲ ││ │──┴───────┤1/43. 如何计算几分之一的数值?计算几分之一的数值,可以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例如,1/4就是0.25。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分成4份后,每一份的大小为1/4,也就是0.25。

4. 如何求解几分之一的问题?1.已知整体大小和几分之一的数值,求分成的份数。

例如:一个蛋糕被分成1/3,求分成了多少份?答案:整体被分成了3份,因此分成了3份。

2.已知整体大小和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的大小和几分之一的数值。

例如:一只螃蟹的腿被分成6份,求每份的大小和1/6的数值。

答案:整体被分成了6份,因此每份的大小为1/6,即0.1667。

四、练习题1.一个整体被分成12份,其中3份是什么数值?2.一块蛋糕被分成4份,其中1份的大小是2.5克,求整块蛋糕的大小。

3.一只螃蟹有6条腿,求一条腿的大小。

4.已知一份对应的数值为0.25,整体被分成了几份?5.一件衣服原价300元,现在打几折,打折后的价格是原来的1/4?五、总结归纳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是“几分之一”概念以及如何表示和计算几分之一的数值。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导学案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导学案
单元情境任务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16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3个词语。
2.品味、积累课文中遇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能交流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素养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单元评价标准
1.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2.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3.能熟读成诵优美的段落或篇章。4.借助交流平台,能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5.学生明确观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
学习活动寻月
学习活动三:赏客船夜景
学习活动三:品味夏季之美
学习活动三:悟交流探秘感会
学习活动三:在院中寻月
学习活动四:赏边塞雪景
学习活动四:品味秋冬季之美
学习活动四:
学习活动四:在河边寻月
课时学习任务
跟着古人去赏景
走过美丽四季
探秘鸟的天堂
寻找月的足迹
课时学习情境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与资源
《古诗词三首》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古代计数方法的学习,包括竹简数码、算筹和算盘等。

通过学习古代计数方法,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文化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重点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

知识点一:竹简数码竹简是古时用来写字的材料,借助竹简数码,古代人民可以进行计数。

竹简数码是用简的顺序和方向来表示数位的方法。

竹简数码从右向左顺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一到九的竖线和横线组成。

竹简数码中,一到九的数字分别是:数字竹简数码1一2二3三4四5五6六7七8八9九例如,表示数字6的竹简数码应该是六。

知识点二:算筹算筹在古代是一种计算工具,它是由若干个数目木条相并钉成。

算筹的使用方法是,把算筹上的木条翻转过来,对于每个竖列上出现的数码,从下到上依次相加,便可得到最终的数值。

以20为例,20可以用算筹的形式表示为两位上各有一根横贯所有竖列的木条,分别代表二十和零。

将木条翻转,得到的两根木条上各有五个横排的竹简数码,相加得到二十,所以表示数字20的算筹应为“二十”。

知识点三:算盘算盘又称算珠、珠算、珠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之一,由一定数目的算珠(珠子)和算轴(横梁)组成。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并且计算的速度非常快。

算盘的使用方法是将一半的珠子放在左侧,一半的珠子放在右侧,每个珠子代表一个数字。

通过移动算轴和珠子,分别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如果想要计算两个数字的和,将两个数字的珠子在算盘上相加即可。

思考题1.请你用竹简数码表示数字14、18和25。

2.如果我们有一个算筹上有两根横贯所有竖列的木条,你觉得这个算筹的数值应该是多少?3.请你试着将算盘的珠子移动,计算出1+2+3+4+5的结果。

以上为本单元导学案,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更好的了解古代人民的计数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导学案研究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应用。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够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研究过程】一、知识铺垫先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1,观察图形并回答问题。

2.提示学生思考:这幅图是否对称?中间的直线代表什么?对称轴两侧的点到轴的距离是多少格?找出对应点并计算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课堂达标1.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2.连线将图形与它们的原图纸对应起来。

四、补全轴对称图形1.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2.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并按照原图形的顺序连接它们,即可得到补全的轴对称图形。

五、平移1.观察图形,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数出平移的格数。

2.回忆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

按照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

按照原图形将各对应点连接起来。

研究评价】自评和师评。

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设计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仔细观察图形的平移前后,我发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经过平移制成规则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化,并通过多样的练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图形运动解决问题。

在知识铺垫阶段,我们需要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图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cm和4cm。

在自主探究阶段,我们探究了一个例子,即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以及它们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出图1的面积,并解释我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

在课堂达标阶段,我们需要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cm。

最终的研究评价将由自评和师评组成,评价标准为4.7.4解决问题,班级和姓名也会被列入评价范畴。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王孙兵张随东胡丹丹22、人物描写一组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我能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给生字注音。

裤裆()破绽()扳倒()咕咚()趁势()挠( ) 拽()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3、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手疾眼快:4、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_____,《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___,《“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_____。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三个人物形象。

5、我能说出这个精彩片段的故事梗概: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仅仅是《小兵张嘎》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刻画的也是其中一个人物,请说说你还对谁感兴趣以及理由。

第二课时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难词。

2、这个精彩片段的故事梗概是什么?3、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画出给你感受的内容。

(用“从......中我读到......”的句式回答)(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1、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小练笔:写一段话,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刻画出来。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三首》导学案二、初读古诗,检测字词(用时:10分钟) 3.检测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词语:出塞秦朝长征歌词(2)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4.学生齐读古诗。

要求:(1)读准古诗。

(2)读好诗歌中的停顿。

果有读错的地方要互相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说一说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3.汇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多音字“将”还读jiαng,本诗中读ji∂ng,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4.齐读古诗。

古诗的韵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互读、赛读、快读、有节奏地读,把古诗读正确、读通、读顺、出节奏、读出韵味,诗意就会读出来了。

三、朗读古诗,品味意境(用时:20分钟)1.组织学生学习1、2句诗。

讨论交流:(1)诗句中的“明月”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4)齐读古诗1、2句,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2.学习3、4句诗,讨论交流:(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

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 一词一直代表思乡。

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 “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 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名读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

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第七单元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一、知识点梳理1. 括号的作用括号作为一种数学符号,通常用于改变数学式子的优先级和意义,以及增加可读性。

在混合运算中,括号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并计算式子。

2. 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指运算中出现了中括号的式子。

在计算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先计算中括号内部的式子•根据先后顺序,依次计算其他部分的式子二、例题解析例题一求4×(5+3×2)的值。

解:首先要计算中括号中的式子5+3×2,得到 11,然后再将 11 带入原式重新计算,得到4×11,即 44。

因此4×(5+3×2)=44。

例题二求(12−4)×5−3×(8+6)的值。

解: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先计算中括号中的式子8+6,得到 14,再计算括号内的式子3×14,得到 42。

然后依次计算其他部分的式子,得到(12−4)×5−42,即 34。

因此(12−4)×5−3×(8+6)=34。

三、练习题请计算以下式子的值,并将过程写出。

1.7−3×4+52.2×(7−3×2)+43.9+2×(4−1)×3−64.(5+3÷2)×45.10−2(3+1)÷4四、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了计算的基本技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巩固练习,增强自己的计算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小数的初步
认识》(导学案)
一、导入
1.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场景有哪些?
2.你知道小数是什么吗?小数的定义是什么?
二、概念介绍
小数是用分数表示小于1的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的一种方式。

例如,0.5可以写成1/2,0.25可以写成1/4。

三、小数的读法
1.小数点前的数数是整数部分,读作“几”,如0.31读作“零点三一”。

2.小数点后的数是小数部分,读作“点几”,如0.31读作“零点三一”。

3.整数可以看成小数点后没有数字的小数,如3可以写成3.0或3.00,读作“三点零”或“三点零零”。

四、小数的比较
1.小数比较的方法和整数比较相同,先比较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点后的十分位、百分位等。

2.若小数点前的数相同,则比较小数点后的数,数值大的小数更大。

五、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的加法和整数加法的思想相同,都是先对齐小数点,再从低位向高位逐位相加。

2.小数的减法也是如此,先对齐小数点,再从低位向高位逐位相减。

3.需要注意的是,位数不足需要补零,并且减法时需要借位。

六、练习
1.请计算下列小数的大小关系:0.8、0.86、0.7、0.78。

2.请计算下列小数的和差:0.5+0.3、0.8-0.5、0.55+0.45。

七、总结
小数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数学形式,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还需多加练习和巩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课文内容回顾
•请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内容。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 课文生字词复习
•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解释吗?
•请列举几个生字词进行默写并验证。

二、语文知识点巩固
1. 文字句法知识
•什么是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请给出例句并标明句型。

2. 诗词鉴赏
•李白的《将进酒》以及杜甫的《登高》是本单元的诗歌内容,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
•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言文解析
1. 古诗文诗句分析
•请分析《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中的一则故事或句子,探讨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2. 古文阅读
•请选择一篇古文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并进行复述。

四、作文指导
1. 话题作文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按照《写作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写作。

2. 写人作文
•可以选择身边的一位老师、家长或朋友来写,描述他们的特点和经历。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选择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写作。

2. 历史探究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写出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课外活动
•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美术、音乐或体育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复习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取得更好的
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以及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一、自学感悟
1、在预习中,我认识了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和,在本课中他们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和;这两个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分别是和,我还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分别是和,我给这两个读音组的词是和。

2、通过课下注释,我知道了本篇课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在“名著便览”中,我还知道了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以为题材的。

3、通过预习,我还知道了本文的8个生字中,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字是;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字是。

“羞”是结构;“昼”是结构。

二、合作探究
1、通过查字典和小组交流,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发配:;非比他人:
教头:;流配:
依草附木:;禁军:
2、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三、展示交流:
(重点围绕一、二两个环节展示交流)
四、总结提升
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当堂检测(配套小练习P69页第一、第二、第三题)
2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自主学习
1、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2、你认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合作探究
1、从下列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
A、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
B、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
C、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

()
D、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
E、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充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2、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
3、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展示交流(围绕一、而两个环节交流读后所得)
四、总结提升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0页第五、六题。

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课文中的5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绿线条里的3个二类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自学感悟
1、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王冕是我国时期的和家,他是现在的人。

2、通过预习,我认识了5个一类生字,他们分别是
;我还发现了个多音字,他们分别是
3、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根据的《》有关回目改写的。

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小王冕的哪几件事?
2、先在文中画出王冕母子二人的对话,认真读一读,再讨论:
(1)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展示交流
1、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

你是最棒的!
2、听听其他同学读得如何?给个评价吧!
3、交流交流我对词语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
1、初读了课文,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
2、我还有疑问就是: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3页第一、二、三题。

2、“绩优学案”P64页第一、二题。

24、《少年王冕》第二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并能背诵第五自
然段。

2、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等的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
亲的美好品德。

一、自学感悟
1、课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多读几遍,再试着背下来。

2、你觉得王冕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二、合作探究
1、从秦家人的一段话,你们读出他们对小王冕什么样的态度?
2、儿子要离家放牛了,母亲做了哪些动作?
3、从第四节你们能读懂什么?
4、从少年王冕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5、看到眼前的美景,他产生了什么感觉?因此他有了什么想法?
三、展示交流
(围绕一、二两个环节进行交流)
四、总结提升
学完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4页第七题。

2、“绩优学案”P64页第五题。

25、《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不绝世”、“按捺不住”、“脍炙人口”、“繁花似锦”、“饯行”、“伫立”等词语的意思。

3、我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一、自学感悟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写的故事是根据古诗《》而想象创作诗歌的经过,主要写的是在为好友饯行的事。

通过课前了解的资料,这种形式的文章属于。

2、读完课文,我想用一个词概括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基调:。

3、通过预习,我积累的好句子有: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先写再写
2、黄鹤楼故址在今,传说有
故称黄鹤楼。

相传始建于年,历代屡毁屡建,才保存至今。

三、交流展示(温馨提示:主要围绕一二两个环节进行交流)
四、总结提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交流,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6——77页第一、二题。

2、“绩优学案”P65页第一、二题。

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要读懂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要表示“看”的词语的差别,并能写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文中的名诗。

一、自学感悟
1、,长江边,。

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上年轻的为好友饯行。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
..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
..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
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
....之情。

”“仰望”的意思是;“远眺”的意思是;“依依惜别”的意思是。

二、合作探究
1、“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2、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孟浩然)。

他()坐的船(白帆)李白()……
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
..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伫立”的意思是;“凝视”的意思是。

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李白的心情
三、展示交流
(温馨提示:主要围绕第一、第二两个环节展开交流。


四、总结提升
学完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7页第六题;
2、“绩优学案”P65页第三、四题。

26、《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一、自学感悟
1、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了这是代词人写的一首词。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词可以分为和两部分。

这首词描绘了。

2、我是这样识记本文生字的:
3、我理解了这些词语:
二、合作探究
1、词和诗有什么区别?
2、回忆一首你曾学过的词,把它写下来:
三、交流展示(温馨提示:主要围绕一二两个环节进行交流)
四、总结提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交流,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9页第一、二、四题。

2、“绩优学案”P67页第一题。

26、《清平乐村居》第二课时导学案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一、自学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查资料理解这首词,还有不理解的提交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
1、组内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2、这首词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为什么文中的老夫妇感到快乐和满足?
三、展示交流
(温馨提示:主要围绕第一、第二两个环节展开交流。


四、总结提升
学完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配套小练习P79页第三、五题。

2、“绩优学案”P67页第三、四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