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
三、自读古诗,
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指
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
字。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
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
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
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
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
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古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宁
静的景色,写出了诗人山行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读前两句诗,理解字词
和诗句意思,交流回答问题。
首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是
梅子黄时,第二句点明了此行
的路线。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
高涨的游兴。
4.齐读后两句诗,交流问
题,理解诗句意思。
5.读背古诗。
2.燕子导学案
3.荷花导学案
2.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3.多音字组词。
4*.昆虫备忘录导学案
5.守株待兔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6.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7.鹿角和鹿腿导学案
8*.池子与河流导学案
1.比一比,再组词。
9.古诗三首导学案
10.纸的发明导学案
11.赵州桥导学案
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多音字组词。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13.花钟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小结
作业
科目:语文三年级班 主备人:刘元海 备课组:
课题
太阳是大家的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词、新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下来,抄写你感兴趣的诗句。
2.理解诗句,体会诗句的境界。
3.体会“世界是个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探究学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师:请同桌两人一起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在去非洲旅行前,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做哪几件事?
一是看瀑布、二是买一两件木雕
3、你见过大瀑布吗?下面就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吧!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交流展示
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谁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点拨释疑
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课标解读
课前准备
学习环节
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参备人
审核人
科目
语文
课题
27、卖不雕的少年
课时—总课时
2--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1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重难点
1、积累并运用四字成语。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完成预习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2)勾画出生字,生词
(3)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词语。
3、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在刚才的读书中,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印象?
4、讲
一、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1、“辨”是左中右结构;
2、“售”字的右上部有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二、出示词语卡片。
游览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
观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五官端正
3、了解一些关于爱国的故事。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复备栏
1、导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叫什么名字吗?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哪个国家的国旗最美?
2、是啊,我们的五星红旗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国旗。这里,还有一个与国旗有关的动人的故事。《一面五星红旗》讲了一个爱国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文题目。
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并能把我的发现自然,大方地和大家交流。
课前预习
自己查找一些有关世界真奇妙的图片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第七单元22、我们巧妙的世界教课目的: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构造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差别。
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经过朗诵表达出生界的巧妙。
认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巧妙。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如何介绍巧妙的世界。
教课要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巧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感悟世界的巧妙,学习把事物写详细。
教课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察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时间: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惹起兴趣课件播放地球,湛蓝的天空、各样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时的丛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惹起答案。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奇异的,世界上有各样颜色,各样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产。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巧妙的世界,看看巧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漂亮。
(板书:22、我们巧妙的世界)(齐读课题)【设计企图: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感情体验,调换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请你翻开课本,联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虑作者从那双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巧妙?预设:学生答案会包含天空、清早、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季、秋(天、冬季等。
把学生的答案指引剖析总结,得出是从“天空”“地球”双方面写了世界的巧妙。
【设计企图:学生已经有了初步归纳课文的能力,但大多数孩子关于课文所描绘的事物的附属关系不太明确,在孩子们找出全部的风趣巧妙的事物后指引学生总结出来天空和地球双方面。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6)组织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色有哪些? (7)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或做美文积累卡。
(8)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标出停顿。
2.学生组内交流。
3.学生思考、交流,学习古诗《绝句》。
(1)描写的是春天。
(2)能感受到春天的词: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暖。
1.学生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燕子。
2.学生看图片,介绍燕子。
3.学生读课题,在积极的思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以轻松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对燕子的了解,为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做准备。3.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表达、有序表达。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
1.学生针对老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学生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教师点明本课学习内容:三衢道中。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认读生字,互相指正。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
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期中复习 句子专项复习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句子专项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加深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好处。
2、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互换。
3、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学着赏析词句,初步培养遣词造句的语文能力。
二、学习重点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加深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好处。
三、学习难点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互换。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1、读一读下列句子,在后面括号内标注上其所用修辞方法。
①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③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从文中再分别找出一处比喻句和拟人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复习排比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你能仿照例句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个句子吗?(三)复习反问句再把浆捞出来晒干,不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了吗?你能将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吗?(四)巧用词语1、请你圈画出段落中的动词。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北京市中关村一小期末模拟)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形容词。
①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小燕子。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神气。
(五)(北京市中关村一小期末模拟)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以下病句吧。
①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②爸爸再三地重复叮嘱我不要忘记去奶奶家。
③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学案、导学案、预习题) 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学案、导学案、预习题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一、习作要求1.围绕大熊猫,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向别人介绍它。
2.搜集资料,了解大熊猫。
(1)大熊猫是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吃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习作,写出自己的发现的感受。
二、方法训练1.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搜集资料?请写出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文引路,比较写法。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音。
(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
)
二、将下列词语读三遍。
(将不会读的标上拼音)
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歌手歌曲轻柔感受温柔激动合奏乐曲充满
喜欢乐器雨滴音乐会滴答所有河流轻快合唱
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轻声生怕惊动气息过夜总是抖动露水湿气呼吸时刻猎人翅膀沉重
红枣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忽然圆乎乎赶忙墙根注视暗暗兴许清楚活动劲头匆匆散落归拢急火火聪明本事高明好奇心弯腰黑洞洞
三、填一填。
5.《父亲、树林和鸟》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请用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6.默读《父亲、树林和鸟》,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简单和同桌或家人说出对这些词句的感受。
7.默读《带刺的朋友》,思考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8.默读《带刺的朋友》,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第七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自然
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
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
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
《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
的美妙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
《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2.教师评议,方法指导(课件出示)
板块二:1、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课件出示)
.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朗读积累。
【知能应用】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苏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
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2.看提示
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
3.写一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知能应用】
(1)罗裙:。
(2)一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