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体预习课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乌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体会特定背景下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1.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篇课文,请同学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2.概括事物特点,完成学习卡
课文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乌塔》
3.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划出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写出感受。
4.班级展示,.交流感受
记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兵张嘎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兵张嘎夺枪记》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
4.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小兵张嘎的资料,了解有关他的故事。
导学过程:课前播放播放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片尾曲《八路军拉大栓》片段。
渲染课堂氛围。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张嘎),这个故事以“枪”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呢?生答师板书发现手枪勇夺手枪比试手枪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小英雄,看他是如何从鬼子的手中夺下那只他梦寐以求的手枪。
二、品析词句(一)学习课文前,老师想请大家读一组词语。
(出示课件)东张西望龇牙咧嘴恶狠狠气势汹汹撞开东翻西找1.生齐读2.仔细看看这些词,让你想到了谁?(板书:鬼子)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鬼子的印象,会是什么?(板书:凶恶蛮横)4.作者抓住鬼子那气势汹汹的样子,以及恶狠狠的表情展现了鬼子丑恶的嘴脸。
这样的鬼子你恨吗?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读出你对鬼子的恨。
我们的嘎子在这凶恶的鬼子面前,又表现如何呢?让我们继续深入文章,探索作者是怎样表现嘎子的机智勇敢?(二)学习1——5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学习提示:小组内研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找一找:用“”划出描写嘎子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3.说一说:句子体现了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深入学生指导。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导学案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四、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背诵古诗,注意要读出古诗韵律。
2.认真聆听教师范读,初步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1《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怀念良将李广,而想到当前的将军在干什么,而引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塞、秦、征、词、催、醉。
2.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秦、催、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5.书写评议。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挑山工》主要讲述了登泰山时“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从挑山工的行动和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认识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3.积累名言。
单元课时分配22.古诗三首……………………………………………………3课时23.“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24*黄继光………………………………………………………1课时25*挑山工………………………………………………………1课时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课时习作:我的“自画像”………………………………………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主备人:邹晓梅22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语文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

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导学案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探讨领会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树立“大爱”的思想。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爱的涵义以及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认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增强“爱”的意识,,做一名心中有大爱的现代大学生。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案例等相关材料均可)先用三个词引出本章主题:“舐犊情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就是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常用字眼。
再用汶川地震、(四)学习方法1、了解导学案2、自学教材3、小组讨论4、完成测试、作业5、参加实践环节二、主动自学(一)具体要求:在自学教材规定内容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的成果要在小组讨论时进行展示。
疑难问题要拿到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规定的学习内容1、爱的涵义(1)自己对“爱”的内涵的理解(2)“爱”的范围(3)“爱”的表现2、树立“大爱”观念、增强“大爱”意识(三)学习重点1、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2、“爱”的涵义及理解3、“爱”的理念三、小组互学(一)具体要求:1、自学成果进行展示,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2、疑难问题主动提交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3、小组长将本组学习讨论交流情况做好记录,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待进入下一流程解决。
(二)小组讨论参考内容(讨论内容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1、如何理解“爱”的涵义?2、如何理解“小爱”与“大爱”的关系?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爱”的关系。
4、大学生应如何做到心中有爱?(三)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四、选择助学(一)具体要求:1、任课老师根据组际间学习讨论交流的情况,将全班都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类,向学生提供助学资源,学生选择并利用任课老师提供的助学资源进行思考和学习,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2、上述步骤完成后,任课老师归纳精讲。
(二)本章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导学案、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测试、习题、参考文献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含答案)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习作班级: _________小组: _________组号: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要经过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
写完要。
②描绘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来表现。
温馨提示本次习作的方向能够概括为——一人一事——在表达一件详细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风采。
敬重的人一人两事——选择两件事情表现人物令人敬重的精神质量。
一人多事——环绕一其中心,选择三到四个案例表现人物的质量。
我会拟题:我准备写(制定的题目)方法带路1.选准案例:要写某一个人,一定经过详细的案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精神相貌与人品魅力。
但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的案例是好多的,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声东击西”,防止案例一般化,这样的典型案例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感感人心。
2.写活人物:有了典型案例还不够,还一定使习作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在表达案例的过程中,要着力描绘人物的相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令人物的性格特色呼之欲出。
假如写好几个案例,就要注意有详有略,不要均匀使劲。
3.抒发感情:习作的主人公是值得他人敬重的人,他必然在某些方面拥有专长或拥有优良的质量。
在习作中,表达的事情真切而详细,这样,自己对主人公的敬重之情就能自但是真实地表露。
4.联合本组课文,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绘人物的方法。
如:侧面衬托、点面联合等。
现场习作(400 字)(500 字)我会改正1.朗诵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用改正符号改正不通畅的句子、不适合的词语、错别字以及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2.默读,想想文章内容能否切合本次习作要求,不切合的地方想想如何改正,能够向小组内成员求援。
3.再次朗诵,想想文中可否用上平时学习中累积的词语、句式以及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使文章表达更详细、生动。
小组评论教师评论【答案】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我敬重的一个人,要经过详细案例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内容详细,语句通畅。
写完要仔细改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年月日制订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陆淼
课题
父亲的菜园
第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达成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浸透了对儿女深沉的爱,许地山笔下的父亲谆谆教诲儿女做人的道理,王树槐笔下的父亲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父亲的菜园》。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找出劳动工具和蔬菜名称的生词,划一划、找出父亲开垦菜园经过的部分
三、体会变化,自主质疑
1、师:我们来读读这四个生词。
2、课文讲了父亲开垦菜园的事:
写父亲开垦菜园的是2~10节。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四、小组合作,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2~10节,根据“开地”“填石”“肥土”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层次。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 )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杭州香港
青岛黑河黄山
铜陵桂林铁岭
张自忠路佟麟阁路中山路
赵家庄孙家屯苏家沱
古塔胡同知春里三家巷
六、填一填
一马( )( ) 千( )( )壑亭台( )( )
泉城 ( )城 ( )城( )城 ( )城 ( )城
东京纽约( )( ) ( )( ) ( )( ) ( )( )
七、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倾盆大雨
1.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②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
③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④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⑤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遇到这种()事,真叫我为难。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二、自主学习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课件出示
金银铜铁()倾盆大雨()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双喜临门()天无三日晴()
二.选择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 )里。
笨:①理解能力、记忆力差。②不灵巧。③费力气。
1.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 )
2.他显得笨手笨脚。 ( )
意思:①指意义、含义。②指趣味。③指意见,愿望。
1.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
2.这棵柏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 )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炉( )俊( )轩()琢( )敦( )
庐()峻( )杆( )啄( )郭( )
3.接着往下写地名。
(1)北京,南宁,西安()
(2)上海,杭州,香港()
(3)青岛,黑河,黄山()
4.选词填空
阻拦阻击
()敌人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机智。
这辆货车()了交通,造成了堵塞。
狼狈尴尬
在我军的阻击下,敌人只得()逃窜。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四、合作探究,我参与
日积月累课件出示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2.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用“ ”划下来。
3.文中“星的山”指什么?为什么说“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
4.“我的视沈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三部分练笔天地
十、笔下生花
我国不少不少地名富有情趣。请围绕地名写一写。任选一项。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二)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五、总结拓展,我收获
说说你收获了什么?
六、达标检测,我能行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
2.出示;青岛地图课件出示
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三、展示交流,我愿意
1.交流: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季温暖双喜临门
八、找一找诗里的地名。用直线画出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比水东流至此会。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九、说出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第二部分阅读舞台
十、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2、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的三个城市名。
3、填成语,组地名课件出示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4、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四、合作探究,我参与
5、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五、总结拓展,我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六、达标检测,我能行
一.接着往下写地名。
铜陵桂林铁岭()
中山路张自忠路赵一曼路()
田村赵家庄孙家屯()
古塔胡同知春里三家巷()
第七单元地名
《地名》
主备教师:审核:上课教师:上课日期:
【学习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池边还有小泉呢:
(二)星的山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夜是静寂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
xiūsèjìnɡzhícūcāo wēié
()()()()二、比一比,再组词语。(10分)
妄()飘( )雾()贱( )即()
忘()瓢()霎()残()既()
三、我能照样子写词语。(6分)
许许多多:暖烘烘(ABB式)
四、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团岛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
①:家—()—()—()—银川大街;
②:家—哈尔滨大街—()—()—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水边人家()两个胖子睡一头()戈壁滩()
三、展示交流,我愿意
1、找一找诗中的地名课件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
1、比一比,再组词
瓣()泼()淘()坑()
辨()拨()陶()炕()
辩()拔()掏()抗()
2、近义词:
径直----()缘故----()
特别----()奇异----()
3、反义词:
下降----()特别----()
紧张----()前进----()
4.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用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