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防控家族权力腐败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反腐斗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反腐斗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反腐斗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但真正系统化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是唐代。

唐代的监察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为完备的时期,唐玄宗更是对监察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他在开元十年颁布《官制》,将监察制度正式纳入官制之中。

在唐代诸多重要的监察机构中,以御史台和检察院最为著名。

这两个机构都成为了沟通皇权和官僚的桥梁,他们的职责包括监督官员、办罪和观察吏治等。

唐代监察制度的运作,对于抑制腐败、维护政治清明及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御史台是由朝廷任命的御史和推举的监察官组成的,其职责是审查官员和官员的行为,之后呈报皇帝。

若发现官员的过失和不良行为,则提交给皇帝,皇帝可以进行罢免和重罚。

御史台的监督行为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是极其重要的,其对官员任期悬而不决和延长役期等问题的协调也尤为重要。

检察院,是唐代的一个重要机构,主要负责检察州县官员以及民间诉讼案件。

这个机构由提举公事组成,其任务是检查州县的官员和司法官员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有违法行为,就要向官司队或者考试场进行报告。

如果被发现的官员不承认错误,则要进行调查并进行惩罚。

这个机构有利于打击官员的腐败行为,提高司法质量。

唐代监察机构的发展让官僚们更加小心谨慎,不能随随便便为所欲为,这对于维护官僚制度的稳定和规范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监察机构的存在,让皇帝能够有效地检查和控制官员,保证了政治体制的稳定和审行公正。

唐代的监察制度,能够实现有效地反腐斗争,是全球公认的古代反腐斗争的佳作。

从唐代到宋代时期,整个帝国的政治体系的疏松和军事力量的下降导致了监察制度的萎缩。

在明朝,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朝监察制度的运作大体上与唐朝相同,但是监察制度移植到了新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因此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明代的监察制度中,省市县三级依次设立总长、属官和乡长三级监察机构,并且开发了三法司和锦衣卫这类重要机构。

比起唐朝,这些新的机构使监察制度的实行更为完善,并且使官员受到了更加高效的监督。

我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解读肃贪反腐史 附案例解析

我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解读肃贪反腐史 附案例解析

我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解读肃贪反腐史附案例解析“巡视组”是当今热门名词,中央每开展一轮巡视工作,都有一批省部级高官落马。

在河南,还出现了当地官员在中央巡视组外“截访”的新闻,可见民众和官员都认为巡视工作的效果非同寻常。

官方媒体指出“建立巡视制度并开展巡视工作,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一项创举”,网络舆论中更有人认为巡视组是现代版的监察御史,视其为解决贪腐的灵丹妙药。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

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

御史制度是中国五千年反贪史的精华所在。

孔子的“中国梦”,是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社会,“为人君”要“止于仁”,“为人臣”要“止于敬”,这样才不会“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但,君臣相得只是理想状态,更多时候,皇帝只认为自己是仁君,却不相信臣子都会爱岗敬业、清正廉洁。

汉代选拔官员以“孝廉”为标准,但乡间很快就有“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的民谣打孝廉的脸。

朱元璋严刑治贪,扬言“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官员贪污六十两就要剥皮实草,还是未能刹住明王朝驶上腐化的快车道。

历史学者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明朝朱元璋反腐手段法制史学者张晋藩认为,“御史”原本源于史官,原本是从事记言记事、掌管法令图籍的秘书工作。

从春秋时代开始,御史的监督职能逐渐强化,到战国时代,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设置的监察官员。

秦灭六国后,更是建立起从中央的御史大夫到地方监郡御史全套监察系统。

汉武帝时代,为了监督各郡太守、诸侯国相等“二千石长吏”,将京畿之外的各郡、国分为十三个州部,设秩六百石的刺史来“周行郡国,省察治状”并“刺举不法”。

这种以低级官员巡视监督高级官员的做法,两千多年来形式虽然多有变化,但内核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国监察制度的一大特色。

反腐倡廉是古代王朝的治国方略

反腐倡廉是古代王朝的治国方略

反腐倡廉是古代王朝的治国方略,它的许多措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产生过积极作用。

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这份历史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不无裨益。

一、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举措(一)倡节俭,戒奢侈,少兴作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各朝代的创业君主或中举君主,往往身体力行,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同时实行少兴土木、少事更张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西汉文帝时曾欲建露台,后得知需费百金,相当于10户中产人家的财产,便主动取消此项计划。

他在建陵时又下诏,要“因其山,不起坟”,“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民不堪命,率土分崩”,深刻指出:“为主贪,必丧其国。

”(《贞观政要·君道》)他即位伊始,便把后宫美女释放3000人,任其择偶出嫁。

贞观十二年(638年),太宗出巡山西,浦州刺史赵元楷大肆铺张接迎,太宗斥责他此举纯属“亡隋弊俗”,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说:“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下?”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只求安全牢固,不可追求华丽奇巧。

他的生活非常朴素,每日早膳,只用蔬菜就餐。

(二)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

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

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

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客观地讲,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具有了还算完备的反腐败法律,也很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对官员的监督,但是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走出从王朝初年的狠抓反腐,到王朝中叶反腐的有名无实,再到王朝末年的贪腐成风直至王朝灭亡的历史轮回,这也深刻说明了古代的反腐败并不成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经验,还有更多的是教训。

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尽管古代的反腐败本质上是一种以皇权为核心,实行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自上而下开展的反腐败,与我们当前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具有本质上差别的。

但是,了解一些对古代反腐败措施,牢记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我想应该还是很有意义的。

先秦时期的反腐败在夏商之前的原始部落时期,由于采取的是一种部落首领独尊的权力结构型态,还没有什么公权力的概念,因而也就不具有真正的反腐败的意识。

但是我们的先祖们还是很有自律意识的,“父母官”的概念应该是从那时侯就有了。

当时,黄帝就曾经教诲他的儿子要的“为民父母”。

尧帝则说了一段很感人的话,即所谓“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迹于垤。

”。

舜帝不仅要求自己公正廉明,还坚持每3年对部落首领商议选任出来的公职人员进行一次政绩考核,经过3次考核,清正廉明的就升迁,否则就降级。

禹帝也表白了自己的“政语”,即“民无食也,则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我弗能劝也”。

商朝总结夏朝灭亡的教训,专门针对官吏行为的约束,制定了一项反腐败措施,即设立了所谓的“三风十愆”罪。

“三风”指巫风、淫风、乱风,是存在于官僚阶层的三种不良风气。

“十愆”意即十种过十愆”意即十种过失,是三风的具体表现,包括经常在宫中舞蹈、随便在官府等处狂歌、贪得财富美色、迷恋游乐狩猎、视圣人教导、拒绝忠直之言、疏远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近小人等等。

若有犯者,受到处罚的手段是很严厉的,包括在他们的脸上刺刻印记并涂墨等。

商朝之后,历朝历代大多很好地借鉴了商朝的这一做法,在官员的选拔任用时,对那些有恋财、好色、嗜赌、贪杯、玩物丧志等不良嗜好的,一律不能任用。

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贪污腐化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代,贪赃枉法的人总是会出现。

中国古代也不例外。

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反贪腐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贪腐现象的反感和抵制,更折射了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对于腐败现象的重视中国古代对于贪污腐化现象一直非常重视。

远古时代的部落社会,处罚腐败现象的方式主要是民间对于贪腐者的口诛笔伐和流言蜚语。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于腐败现象的反应也逐渐演变。

秦汉时期,规定“一得无制则伤国”,对于官员贪污、侵占财产和违法收受赃款等,下放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法律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利益,抓住贪官污吏的把柄,严厉追究责任,对于制约腐败现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古代反贪腐斗争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贪腐斗争的代表人物。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戚继光”、“陆游”、“明史忠臣”、“严嵩”等。

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某一侧面。

1.戚继光戚继光是明代营口人,因为他筑长城有功,被封为“平西指挥使”,一度镇守晋州。

后来,他担任军官时,有部分户人破产,他命令兵丁捐助,连月不得半调,很多官兵家中垮台。

且多祸常含其口,经常坏去时运。

由于他的为人清正,为民造福,敢于和贪官污吏斗争而享有很高声望。

2.陆游陆游是宋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家,他却和文人官僚一样,斥候腐败。

当时,绍兴府在百姓向上级反映县官们狼狈为奸的情况下,陆游硬着头皮代表百姓上疏,弹劾郊盟县丞朱祥冑等“贪污损公、虐待百姓”,取得了当年的官场之声。

3.严嵩严嵩是明朝中兴大臣之一,他曾经担任过几次皇帝的重要管理职务。

为了保卫天险,他审慎防备,使云南安定,史称“边王”。

但是,在中晚明时期,以他为首的严党掌权,险恶之徒挟权贪鄙,稍有异见、便将人逮捕拷问,言路紧缩,文人说得话反而格外清新。

三、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的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反贪腐斗争也存在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是金钱和权力的慢慢的堵塞。

古代反腐制度

古代反腐制度

反腐制度是指为了防止和打击腐败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古代,反腐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监察机构:古代政府通常会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来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防止他们贪污受贿。

惩罚措施:对于违反反腐制度的官员,古代政府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流放、斩首等。

宣传教育:古代政府会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民众对反腐制度的认识和意识,以推动全社会形成反腐败的氛围。

制度建设:古代也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来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如《大明律》、《大清律》等。

总的来说古代反腐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历史趣谈:雍正从严反腐治贪都用了哪些狠招绝招?

历史趣谈:雍正从严反腐治贪都用了哪些狠招绝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从严反腐治贪都用了哪些狠招绝招?导语:作为康乾盛世的一个奠基者,雍正虽然在帝位上呆的时间很短暂,但他的作为却不容小觑。

经过民间的传谣和历史的演绎,雍正被时人和后世曲解,作为康乾盛世的一个奠基者,雍正虽然在帝位上呆的时间很短暂,但他的作为却不容小觑。

经过民间的传谣和历史的演绎,雍正被时人和后世曲解,甚至被歪解的地方很多。

非议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他的心狠手辣和帝位的矫诏承继。

通过金庸、梁羽生等人武侠小说的历史演义及其影视剧的脸谱化塑造,雍正利用血滴子谋篡大位的心狠手辣和诛杀朝臣的残酷无情被刻意地放大出来,并以此遮盖了他的历史本真。

雍正以非正常手段谋逆大位更像是康熙的几个儿子之间竞相争夺帝位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政治谣言。

康熙的传位诏书是用满汉蒙多种文字记载的,看似合乎逻辑的传位十四皇子被雍正矫诏为传位于四皇子,根本就经不起明眼人的推敲。

汉文固然有这个纰漏,满蒙文字又岂能蒙混过去。

所以,江湖传言雍正矫诏篡位,无论经过武侠小说怎样的演义,都不过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剥去历史演义、江湖传言对雍正的矮化以及污名化,而还原出他的历史本真,雍正也还真正称得上一个殚精竭虑,忧国忧民、克己勤政的好皇帝。

在君、臣、民的关系上,雍正很多时候都在尝试着孟子的政治遗言,并通过严刑重典惩治权臣大贪对民脂民膏的搜刮盘剥来缓和日趋激化的阶级矛盾,以此延续爱新觉罗家族龙脉的世袭罔替。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朋党猖獗,民怨沸腾,雍正接手的康熙末年王朝实质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百弊待除。

康熙在生命垂危之际紧握着雍正的手,最想说的也只剩下一句“千斤重担交给你,可真是苦了你啊!”正因为如此,雍正并不把当皇帝看作一件快乐的事,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中国古代反腐败的有效手段:广开言路

揭秘中国古代反腐败的有效手段:广开言路

且有些制度是很特殊的。 明朝有三法 司, 设 六科 , 六科 给事 中, 相 当于 现在 的科 长 , 却
可 以 监督 尚书 — — 相 当于 现 在 部 长 一 级 的 官员 。 为什 么 要 给 给 事 中 这 么 大 的权 力 ? 就
是 要 加 强 对权 力 的监 督 制 约 。 现在 看 来 , 对
样, 清朝也一样 , 我们执政难道还 比不上
部 分东 西 据 为 己有 。如何 制 止据 为 己有 7
他们?我们应当怎样防止腐败?西方发达 国
登 闻 鼓和 等酷 刑 。 “ 钩肠 ” 就是把肠子钩出来 , “ 刖足 ” 相 应 的措施 随 之产 生 。比 如 明堂 、 家 有很 好 的经 验 ,但 是 这 个经 验 能 搬 过 来 就 是 把 脚 筋 挑 断 , “ 凌迟 ” 要割 3 0 0 0多 刀 , 华表 等 。 清 代 乾 嘉 学者 曾 写 了很 多 的文 章 吗? 自然 不能 。 西 方 实行 三权 分立 制 度 , 我 们 如果 规 定 的刀 数 还 没 有 割够 ,受刑 人 就 死 来考证 明堂到底是什么。当代史学大 师顾 国家能这样吗?所 以非常现实的问题是 , 我 了 的话 , 刽 子 手就 要 反 坐 。 这 些做 法 简 直 就 颉 刚 先生 写过 一 篇 文 章 ,认 为 明堂 也 就 是
贪一定要在法制 的轨道上来进行 ,离开 法 制轨道 的反贪 或许可 以收到一时之效 , 但 从长远看 , 终究会给历史 留下一声长叹。 其
实, 中 国古 代 很 重 视对 权 力 的监 督 制 约 。 很 早就 有监 察 系统 、 御 史 制度 、 弹劾 制度 。 而
败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权力牵制。
■腐败成了臭豆腐
改 革开 放 以来 我 们 国 家 的 经 济 有 了长

古代监察制度作用

古代监察制度作用

古代监察制度作用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机制,它在古代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并深入分析其对社会稳定、权力监督以及反腐倡廉的贡献。

一、维护社会稳定古代监察制度作为一种权力监督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社会,官员的权力往往过大,有时会导致腐败、违法乱纪的问题。

监察制度的存在,通过监察官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官员们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他们依法行事,履行职责,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古代监察制度还能够防止权力滥用,减少不公正的行为。

监察官可以对官员的权力行使进行检查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追究责任。

这种监察机制,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增加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权力监督监察制度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权力监督作用。

它通过监察官对官员的监管,确保他们依法行使职权,不滥用权力,维护了国家法制和政治秩序。

监察官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不受其他官员的干扰,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调解,及时纠正任何权力滥用问题。

监察官的存在,使得政府各部门互相监督,相互制衡,从而避免了权力过大的问题,保障了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三、反腐倡廉古代监察制度对于反腐倡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监察官具备对官员调查的权力,一旦发现有腐败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

这种制度的存在,起到了警示各级官员,遏制腐败问题的作用。

监察制度还能够鼓励官员廉洁自律。

官员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受到监察官的监督,一旦违反法律法规,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种监察机制迫使他们提高廉洁意识和责任心,不敢贪污腐败,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正直和纯洁。

综上所述,古代监察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权力监督以及反腐倡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保障了官员们的廉洁行事,促进了国家的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因此,古代监察制度在古代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一、监察制度,维持国家纲纪之根本我国古代反腐,主要靠监察机构。

它的任务就是维持国家的纲纪,也就是维持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大经大法。

纠弹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素质。

监察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初具规模,中央设立了御史台。

在汉代监察活动中,以监察地方长吏与豪强势力为重点。

监察机关通过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了国家机器的效能,有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因而职权不断扩大。

到唐朝时,监察制度化,形成了“一台三院”的体制。

“一台”为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有权弹劾百官、参决大狱、监督府库支出等。

御史台下设有“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既分立,又互相配合。

台院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殿院负责肃整朝廷礼仪;察院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察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御史台则转变为都察院。

由于明朝不设宰相,六部提高地位,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督,还专门设置了六科给事中,来监察六部。

在国家体系中,监察机关处于权力制衡机制的位置,以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行。

监察机关又是以弹劾“官邪”作为重要的执掌,以确保官僚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作用,因此,历代皇帝都很重视。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说过,“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这说明,中央最高的军政长官也要接受御史台的监督。

再比如,中央监察官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地位。

朝会百官时,丞相、御史中丞和监督京城七郡的司隶校尉,各有自己的座位,号称“三独座”。

历代监察官品级虽不高,但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司,权力却十分显赫。

权力是从哪来的呢?是来源于皇权,附着于皇权,以至于“御史出巡,地动山摇”。

无所不纠,让地方官都很害怕。

不过,也正因为这权力是皇帝给的,所以,监察官能否发挥效用,和皇帝是否开明有很大关系。

二、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我国古代反腐机构是如何“打虎拍蝇”的呢?百姓可以举报,监察官也可以就地考察。

古代如何防控家族权力腐败

古代如何防控家族权力腐败

为 皇 帝 选 皇 后 ,特 意 “ 选 于 衰 旧之 门 , 庶
世 家 大 族 世 代 执 掌 朝他 日或 挠 圣 政 ” 。宋 代 重文 轻 武 , 夕 h 戚“ 不 则 纵 横 乡里 ,控 制 郡 县政 权 ,有 的 根 本 不把 得任文 资” ,就 不 可 能 占 据 要 职 , 自然 也 形 朝 命 放 在眼 里 ,因 此 ,为 了防 控 地 方 上 的大




成 不 了太大 的政治 势 力 ,外戚 受到 很好 的 家族 ,统治者也想了很多办法 。其中最有效
抑 制 ,没 有 形 成 势 力 集 团 。 把 持 朝 廷 、 弄 的 办 法 便 是 大 力 表 彰 理 学 治 家 。 自宋 朝 保 权 舞 弊 的 只 有 外 戚 韩 偏 胄和 贾 似 道 , 且 都 甲制 开 始 有 意识 将 权 力 下 放 基层 ,以防 止 上 出 现 在 南 宋 后 期 朝 纲 混 乱 之 际 。 但 是 ,这 重 下 轻 ,明朝 和 清 朝 基 本 沿袭 了北 宋 的 保 甲
( 摘自 《 人 民论坛 》2 0 1 5年 5月 上 )
历 代 帝 王都 采 取 了 相应 的 防 控 措施 。


个庞大的家庭 ,看起来就像一个缩微 的国
家 ,一个 自给 自足 、自成体系的 田园社会典
个 很 重 要 的 举 措 是 ,科 举 上 抑 制 官 型 。对 这 个 大 家 庭 的管 理 ,靠 的 是 严谨 的族
二 代 。不 少帝 王 有 意 识 地将 抑 制 官 员 子 弟 应 规 家训 和 严 密 的 组织 管 理 制 度 。 试 作 为 奖 掖 寒士 、体 现 公 平 的 一种 手 段 。唐

论我国古代贪污贿赂犯罪防控机制

论我国古代贪污贿赂犯罪防控机制
中图 分 类 号 :D 0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3 0 【0 1 0 0 5 999 6 1— 8 X 2 1 ) 9— 0 6—0 4
Th r v n o n o t o ep e e t n a d c n r l i " e s r s o mb z lme ta d b i e y c i e o n i n h n m a u e fe e ze n n rb r rm fa c e t c i a
Ab t a t:I i fv r u n h soy.aw sw a p d mi ge i o r p o n r e y o es n . N t n y f ed e l u t y sr c n t si e h ma itr l  ̄ r p e n ld w t c ru t n a d b i r ft a d h f o h i b h o l l e py h r b o i t ewol o a ,t ea ce t od f rn .Di c a t or pi n a d b i r e l y e o o c d v lp n ,s ca t s h r o- h r td y h i n i e e t d n n r t mp c c r t n rb y h at c n mi e eo me t o i a mo p e e p i e i f o u o e h l


加强刑事立法 。从严惩处
关于我 国古代最早 的贪 污贿赂 犯罪立 法 出现在 哪个 朝
决的反腐立 场 : 对腐败官员加 以罢免 和诛杀 。 《 秦律》 规定 ,私 自占用公款 的,视 为犯 盗窃罪 ,施 以 弃市 、绞、大辟 、枭首等酷刑 。汉文帝 曾发诏 日 :“ 吏坐受

古代帝王的制衡之术

古代帝王的制衡之术

古代帝王的制衡之术
古代帝王的制衡之术,是帝国统治者常用的一种政治手段。

这种
手段旨在维持君主的权威,并避免权力集中导致的暴政和动荡局面。

古代帝王实行制衡的方法之一是设立重要职位,并将权力分散给
不同的官员。

这些官员由于其地位与权力而与帝王一道管理国家事务,共同协助统治。

通过这种方式,帝王可以掌握实际的决策权,同时避
免个别官员滥用职权。

这种机制可以确保各个官员之间相互制约,从
而平衡权力的分配。

古代帝王还利用家族内部的制衡来维持稳定。

他们会立下严格的
继承规则和家族纪律,以确保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制衡。

这有助于防
止家族内部的内讧和权力争夺,从而维护了帝国的稳定和统一。

此外,帝王还会寻求与其他权贵家族建立联姻关系,以加强对自己统治的控
制力。

古代帝王还经常利用地区间的制衡来维持稳定。

他们会划分不同
的行政区域,并任命不同的官员来管理这些地区。

这样一来,各地区
的官员会互相制约,避免地方势力过大,从而保持帝国的稳定。

此外,古代帝王还常常利用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他们会亲自
掌握军队的管理和指挥,以确保军队的忠诚。

同时,他们也会将军权
分散给不同的军事指挥官,以制衡军队内部的权力,防止军阀割据和
军事叛乱的发生。

综上所述,古代帝王的制衡之术是一种维持稳定和防止权力集中
的重要手段。

通过权力分散和制衡机制,帝王可以巧妙地控制各方力量,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并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古代皇帝的反腐招数

古代皇帝的反腐招数

100古代皇帝的反腐招数文/张晓政腐败是伴随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疾痼疾,也是历朝历代极力想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尽管由于腐败治理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古代反腐制度机制本身存在的深刻内在矛盾,这个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人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反腐经验。

汉宣帝“加薪促廉”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

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发生后,戾太子及其子女皆蒙屈而死,唯有尚在襁褓中的刘询幸存下来,但从此流落民间,直到17岁时被霍光等迎立为帝。

由于从小在民间长大,汉宣帝深知民事艰难、闾里奸邪以及吏治得失,深知百姓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特别是大力整饬吏治,史称“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被后世誉为“宣帝中兴”,不少史论者认为,宣帝时期乃有汉一代最为鼎盛的时期。

那么,汉宣帝是如何治吏的呢?出人意料,汉宣帝治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给基层官吏加薪。

神爵三年,汉宣帝颁布了一个诏令:“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西汉官员的俸禄,从中央政府号称万石的三公到县里面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20多级,越在基层,职位越低,俸禄也就越薄。

特别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低级官吏,还不像高官重臣,时不时能得到朝廷赏赐,如果仅靠薪水养家,难免有衣食温饱之忧,因此,若是有什么“侵渔百姓”的现象,怕是也不足为奇了。

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要让这些基层官吏安于职守,廉洁奉公,除了严厉惩治腐败外,还必须给予他们宽裕的生活保障,使他们不必挖空心思从百姓身上捞油水、找回报。

以怀着对百姓的感情为出发点,最后却落在了给基层官吏“涨工资”上,看似背道而驰,却深刻体现了汉宣帝冷静的现实主义态度。

特别是将加薪对象限定在基层官吏上,说明汉宣帝对此有着清醒的判断,而非滥用国家财力。

当然,汉宣帝治吏,除了加薪还有许多手段,而加薪也并不必然促廉,要使官员清正廉洁,还需要系统的配套措施,不是简单一个加薪所能解决的。

古代反贪:唐代如何防贪腐

古代反贪:唐代如何防贪腐

古代反贪:唐代如何防贪腐本文《古代反贪:唐代如何防贪腐》由www.小编搜集整理,欢迎参考。

古代反贪:唐代如何防贪腐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

唯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

理论是此种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汉代的监察权由副丞相承担,其监察范围由中央到地方。

唐代的监察权从相权中独立出来,范围只涉及地方。

虽然如此,其制约皇权、督查百官的权力制约思想没有变,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的现实政治土壤也没有变。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源远流长,主要有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构成,其中御史制度是其主干内容。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

唐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一时政治清明。

在唐太宗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官吏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大大下降;尤为可贵的是,唐太宗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遏制贪腐,而是以身示范并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腐。

唐玄宗年间,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的监察制度也得到空前发展。

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

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其职责主要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是纠举百察,推鞫狱讼、入阁承诏、推荐、弹劾等事。

具体职能为:“一曰奏弹,二曰三司,三曰西推,四曰东推,五曰赃赎,六曰理匦。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其监察对象主要是殿廷之内百官的活动,以维护朝廷礼仪秩序。

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

其具体职责及分工为:第一,以六条巡按州县;诸道之屯田、铸钱事宜则审功纠过;岭南及黔州府选补,派员监察其得失。

古代是如何阻止官员贪污的?从拓跋宏的政策入手,厘清防贪污体制

古代是如何阻止官员贪污的?从拓跋宏的政策入手,厘清防贪污体制

古代是如何阻止官员贪污的?从拓跋宏的政策入手,厘清防贪污体制不管是哪朝哪代,贪污腐败都是逃不开的灰色秘密。

眼观现在,近几年来,国家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逐步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回望过去,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贪官污吏的故事,就连北魏这个历时并不长久的朝代,也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反贪污历史。

北魏的贪污却与其它朝代的贪污有着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就是北魏官员的贪污呈现出“全员皆贪”的现象,廉洁的官员身处在那个朝廷里似乎就是一个异类,会受到众人的排挤。

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北魏建立初期,统治者采用的是“百官无禄”的政策,给朝廷白干活,这得有多爱国啊?很显然,北魏的官员们并没有统治者想象中的那么热爱北魏;二则是因为在高祖拓跋宏之前,北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防贪污体制。

拓跋宏统治时期,北魏才开始多方面,多角度的完善其官僚体系。

一、班禄筹廉制,让廉洁可存北魏前期,贪污之人众多的原因就是“百官无禄”,毕竟如果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谁还会一门心思的去治理国家呢?于是官员们便通过收受贿赂来维持生计,而受到部落制度的影响,北魏前期的统治者们对这一现象大都采用不予理睬的方式,这就为心思不纯者提供了欲望肆略的土壤,让为官廉洁的人难以生存。

拓跋宏为了缓解北魏朝廷中的腐败现象,第一件事就是颁布了班禄制度,国家发放工资改善官员的生活条件,又颁布了三长制和均田令,整治税收,从制度上斩断了官员们贪污的路子。

这一系列的方案制定颁布之后,虽然没有完全消除贪污腐败的现象,但使清廉者无饥寒之忧,让他们不需与他人同流合污来维持生计,这对防止贪污腐败还是起了极其良好的作用。

二、完善用人考课制度,提高官员综合素质拓跋宏之前的统治者在用人方面,虽然一直提倡汉胡统一,不分彼此,但这一政令一直都是一句空话、套话,汉人和胡人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这使得汉胡之间一直存在着隔阂。

也因此,汉人中出色的官员很难出任等级比较高的职位,而胡人中品行不太好的官员却能担任重要的职位,管理北魏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中国古代反腐机制

中国古代反腐机制

中国古代反腐机制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

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反腐从官员选拔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皇帝刘鋹选官“阉然后用”贪赃枉法,受贿藏污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官场寄生现象。

可以说,从官场诞生那天起,就出现了。

西周穆王时编修的刑法《吕刑》中便指出,要防止五种执法受贿行为,即所谓“五过之疵”,可见上古三代时官场腐败已成社会问题。

针对官员腐败问题,历代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从用人角度来看,首先是选出贤能的好官,建立了一套官场“准入”制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注重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古人称之为“吏治”。

什么样才是算好官?古人的标准之一是有“德”,且以德为本。

“清”,即廉洁,是官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廉洁的官员被古代史家称为“循吏”。

为了选到循吏这样高素质的官员,在先秦时即出现了一种“察举”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推荐官员。

这种察举手段,民间叫“举贤”,到两汉时,举贤已成为官员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且,“察举”也有严格的法规,先秦时的秦国规定,如果所推荐的官员“不善”,推荐人也要治罪,在汉代则叫“连坐”。

此后,曹魏时期出现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取士制”,都是古代高层为了选拔到“好官”而采取的手段,特别是科举制度,最为成熟,一直沿用至晚清。

在这些常规选拔制度之外,不少朝代还结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员选拔手段。

如在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便出现了一种另类绝招——“阉割”。

此手段真可谓天下奇闻。

实施这种另类选官制度是南汉,地域在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帝叫刘鋹(后主),相当荒淫,政事全权委托当时的龚澄枢、陈延寿一班人处理。

龚澄枢等人便根据刘鋹的意思,规定拟用官员均须阉割,此即史书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记载。

如此选拔官员的理论依据何在?刘鋹有这样一番解释:“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

古代的腐败预防体系值得深刻借鉴

古代的腐败预防体系值得深刻借鉴

古代的腐败预防体系值得深刻借鉴前不久据我国权威部门统计,1998-2002年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数量,竟然超过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伤亡人数。

这显示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腐败现象向更多领域蔓延的势头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长此以往,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危害,正如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国人重视,笔者业余时间也稍稍涉猎一些传统经典和史书,特别关注其中的腐败预防体系,试图以一己之见探寻答案。

一、激发人的耻心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多数都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做了官的目的是为民做主,贡献自己才华为国效劳,待遇是次要问题。

孔子说:“行己有耻”,《礼记》讲得更具体:“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遇到得到财富的机会,如果不应该得到而得到,甚至于不择手段争取得到,在古代是为人所不耻的。

所以从前读书人接触过圣贤良好的教育,对名节、羞耻看得很严重,纵然有机会得大富大贵,他也能够在一生当中安贫乐道,将他的富贵与社会一切大众共享。

在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是范仲淹,官至宰相,但经常施舍给社会一切大众,他的家道八百年不衰。

正因为这样,全社会形成忧国忧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共识,国家也对这些栋梁相当的优待。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出现了“刑不上大夫”这个让我们误认为是“官官相护”的概念。

其实这句话本意是尊贤,是知耻管理,“大夫以上不必用刑”。

因为士大夫是读书人的楷模,非常注重廉耻,犯错之后不但不逃,还会主动自首接受惩罚。

如果是死罪,他会朝着皇帝的方向拜,拜完了自杀,所以完全不需要用刑罚来管理他们。

直到明朝,没有读过书、不懂尊贤的朱元璋为惩治腐败,制度严苛至极,甚至“剥皮揎草”,大肆杀戮,但效果并不好。

对不听话的官员,动辄廷杖(就是当众脱裤子打屁股),把大臣的面子都撕毁了,“士可杀不可辱”,许多人因此忧愤而死。

为朝廷尽力的读书人明显减少,导致贤能的人不愿意教导皇子,明朝后期竟然出现了文盲皇帝,只喜欢做木匠,放任魏忠贤之流大行其道,真是可惜啊。

南北朝后三国时代反腐战:宇文泰创新制抑制贪污

南北朝后三国时代反腐战:宇文泰创新制抑制贪污

南北朝后三国时代反腐战:宇文泰创新制抑制贪污“后三国”之建立,均非平地起高楼,都对前朝有所延续,其统治集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朝贪腐之风的影响和侵蚀。

三个新建的国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统治集团的腐败问题。

天下再三分反腐是关键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相乱政,贪腐横行,终于侵蚀空了大汉四百年基业。

一时间,英雄并起,魏、蜀、吴三分天下,是为前三国。

经过二百年纷乱,到了公元6世纪初,南边的南齐,皇帝骄奢淫逸,大臣腐败成风,对待百姓如狼似虎。

各种矛盾此起彼伏,恶性膨胀。

雍州刺史萧衍趁势而起,取而代之,建立梁朝。

在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虽然努力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制度,却仿建门第制度,效法贵族式的生活,随之而起的就是贪腐和搜刮,新都洛阳成了夸富的中心,吏部成了官爵交易的市场。

腐败风气盛行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各级官吏以贪渎刻削为能,征收赋税,小斗改大斗,小尺改大尺,但还不够维持他们奢豪的生活和买官的费用,又发明了税收预征制度,最狠的地方要预征6年。

苦难深重的人民实在难以为生,只有铤而走险,起义烽火一时间烧遍全境,半壁江山再分裂,北魏分解为东、西魏。

天下再次出现三分之局,进入“后三国”时代。

“后三国”之建立,均非平地起高楼,都对前朝有所延续,其统治集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朝贪腐之风的影响和侵蚀。

三个新建的国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统治集团的腐败问题。

梁武帝节俭感动不了贪官污吏南齐末年,君昏臣贪。

萧衍建立南梁政权后,有志纠正前朝弊政。

他登基当天就下诏,除选二千宫女赏赐起事将士外,其余后宫乐府、西解暴室的宫女全部放遣。

他也身体力行,每天只穿麻衣布服,食蔬菜素食。

凡是皇帝的种种享受,他一概摈除。

梁武帝萧衍也可算是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为了整肃吏治,梁武帝登基第五天,就分遣内侍,巡察四方,察纠不法,要求对于贪赃枉法、侵渔百姓的官吏,马上奏报处理。

同日,他还下诏起草《梁律》。

《梁律》对官员因事受财、监守自盗,要比照盗窃罪加重量刑,十匹以上者就要处大辟之刑,就是斩首示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戚之家, 以。 祖宗成规” 材之
外戚者 , 皇后 、 皇太后一 姓之亲戚 也 。“ 祖宗 成 立 了“ 牒试 ” 制度 , 规定 官员子弟 、 亲戚 、 门客须专送
规” 成为制约外戚的重要 法宝。东汉时 , “ 后宫之家 , 别处考试。 不得封侯与政” 。 宋代为皇帝选 皇后 , 特意“ 选于衰旧 严” , 不允许后妃预政 。个别得宠后妃 , 恃 宠干政 , 皇
著, 职 以待文学 之选 , 而别 为差遣 以治内外之 事 。” 建 家族制度 , 特别是强调治 理好 家庭 、 家族对 于治理 “ 官” 就是官衔 , 相 当于一个级 别 , 虚衔 。领 工资的依 好 国家 的作 用。南宋的朱熹同样大力提倡建立 家族 据, 权力没有 , 这 叫“ 寄禄官” 。 “ 职” 就是职务 。 相当于 组织 , 同居聚财 , 反对异财别居 。希望家族组 织作为
是对后妃势力的最有力的制裁。
度 。因此 , 他们在 实际的政治活 动中 , 时时表现 出维 宋代重文轻武 , 外戚 “ 不得任文资” , 就不可能 占 护 皇 权 的一 面 。
明朝嘉靖二 十三年( 1 5 4 4年 ) 内阁首辅 翟銮的两
据要职 , 自然也形成不了太大 的政治势力。但也有先
有些腐败家族不 只贪财 ,还企 图控制政权甚 至取而 榜题名 , 这实际上剥夺 了很 多寒 门子弟的政治权利 。
代之 。为 了做好有效 防控 , 保卫帝王这一小家 , 针对 因此不少帝王有意识地将抑制官员子弟应 试作为奖 不 同类型的家族 势力 , 出现了不 同的做法和制度 。 掖寒士 、 体现 公平的一种 手段 。唐 代明确提出 “ 科第 之选 , 宜 与寒 士 , 凡为子弟 , 议不 可进 ” , 宋 代专 门创
乱之际。
子张嗣修已考中了榜 眼。时人作诗讽 刺 : “ 状元榜 眼
但是, 这些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 的落 实 , 外戚 姓俱张 , 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坚不去 , 六 郎还 就会成为心腹之患 , 如到 了清代 , 雍 正历数外戚年羹 做探花郎! ”两年 以后张居正去世 ,张 氏兄弟考 中状 尧种种 罪状 共 9 2款 ,款款 都直指权 力家族 化与腐 元 、 榜眼 的事 , 便成了张居正的一大罪状 。咸丰八年 败, 都“ 当大辟 , 亲属缘坐 ” 。 ( 1 8 5 8 年) , 发生的戊午科场案 中, 主考官柏莜 因家人 收受考 生贿赂 , 事 发后被处 以死刑。清朝康熙时亦 曾
举措都 收效 明显 。
职差分离抑制权力 。 宋朝别出心裁 , 在权力控制 法 。其 中最有效 的办法便是大力表彰理 学治家。 宋代最早提 出重建宗 族制的张载 ,提 出立宗 子
的顶层设 计上实行官职差分离 。“ 官 以寓禄秩 、 叙 位 法 可以“ 管摄天下人心 ” 。理学家程颐也极力 主张重
式腐败 的一个最为通俗 的注解 。 然而 , 家族式贪官只

个很 重要 的举措是 , 科举上抑制官二代。科举
不过是家族式腐败 的冰 山一角 。家族式腐败 有两种 在长达 1 3 0 0多年历 史上为寒 门士子晋身参政 提供 情形 , 一是身居要职的官员 , 家族 的全部 或大部分成 了机会 ,但各个时期都有相 当一部分 官员 子弟并非 员依仗权势侵吞国家 、 社会财富 , 形成贪官家族 ; 一是 依靠 自己的真才实学 ,而是倚仗父辈 的权 势实现金
政治权力斗争 。因此 , 家族腐败威胁政权 。最低层次 6 0
为了从根 源上控 制权力家族 化 的腐 败趋势 , 从 发展 ・ 月刊
E A Z H A N ・ Y U E D U


源头上分散权力 、从刑法上约束 以及 实行 言官制等 此 , 为 了防控地方上 的大家族 , 统治者也想 了很多办


为了防范家族权力过甚而腐败 , 宋朝还规定 , 官
之 门, 庶免他 日或挠圣政。” 所 以,使官员 的权 力
代享用便尽” 。 王明清在《 挥麈前 录》 提到 , 本朝父
帝一旦发现 , 也予 以严裁。这些 “ 故事” , 被 固化为“ 祖 子兄弟为宰执者有 2 0余人 , 但是他们并不单纯依靠 宗遗训 ” , 深入人心 , 转化为朝 野人 士的共识 和 自觉 , 老子的权势 , 主要还是凭个 人的奋斗 , 依赖 于选 官制


F A Z H A N ・ Y U E D U
古代如何 防控家族权力腐败
口 刘 绪 义
打开二十四史 , 家族腐败史不绝书 。民间流传 了 上容易引发党争 , 任人唯亲 , 是政坛上 的毒瘤 , 因此 ,
几千年 的古语“ 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 ” , 可 以视 为家族 历代帝王都采取 了相应 的防控措施。
士大夫家族, 科举 t 抑嗣 官二代”
规定 取中名额 , 士大夫 家族 一旦拥有 权势 , 便 成为家族腐败 的 要求大臣子弟参加考试单独编字号 , 源头 , 或者说 , 家族腐 败是权力腐 败的变种 或形式 , 以实现 “ 大臣子弟既得选 中, 又不致妨孤寒之 路” 。同
而且单个人腐败一旦 上升到家族腐 败 ,往往便形成 时 , 不少帝王对 于官员子弟参与科举舞 弊实行严惩。
为高官而后联姻而成外戚者 , 则可 任文 官 , 但一不许 个儿子 同登进 士 , 时人讥之 “ 一鸾当道 , 双凤 齐鸣 ” , 任侍从 官 , 二不许任二府要职 。 宋代凡带殿阁待 制以 翟銮也因此被弹劾“ 有弊 ” 。嘉靖皇帝震怒之下 , 将翟 上职名 , 皆为侍从 官。因此 , 宋代外戚受到很好 的抑 銮父子 罢黜为 民。 万历八年( 1 5 8 0年 ) , 内阁首辅 张居 制, 没有形成势力集 团。把持朝廷 、 弄权舞弊 的只有 正的第 三子张懋 修考中状 元 ,长子张敬修 同时 中进 外戚韩饨 胄和贾似道 ,且都出现在南宋后期朝纲混 士。消息传 来 , 舆论哗然 , 马上令人想到三年前其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