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

合集下载

宋朝的医学发展

宋朝的医学发展

宋朝的医学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有着显著的进步,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宋朝的医学发展。

医学教育与医学科技在宋朝,医学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发展。

医学院校开始出现,并设立了多个科目,例如《医学理论》、《针灸学》、《方剂学》等。

这些学科的设置为后来的医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同时,医院也开始兴起,成为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场所。

宋朝的医学科技也得到了巨大进步。

其中针灸学成为重要的疗法之一,针灸经验被总结并编纂成了各种著作。

此外,方剂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方剂的配伍与应用得到了新的突破。

这些科技的进步为宋朝的医学贡献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名医与医书宋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他们的贡献对于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苏州的丹波元简是宋朝著名的针灸学家,他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成为后世针灸学的重要经典。

另外,苏东坡也以医学才能闻名,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至今仍被广泛研究。

此外,宋代的医学书籍也达到了空前的数量与质量。

其中最著名的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著作记录了大量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对后世的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名医与医书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宋朝医学的发展。

医学制度与医学治理宋朝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应的医学制度与医学治理。

宋朝建立了完善的医学制度,包括医学考试与医学资格认证制度。

这些制度使得医生的素质得到了保障,并且对后来的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医学治理方面,宋朝政府也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政府加大了对医学的管理与监督,限制了江湖郎中等无证医生的活动,保障了医学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政府还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医疗保健政策,例如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医药费的减免,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水平与生活质量。

总结宋朝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医学教育的兴起、医学科技的进步、名医与医书的出现以及医学制度与医学治理的建立,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朝的医药科学

宋朝的医药科学

宋朝的医药科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很多的成就,而且在医药科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宋朝的医药发展背景、医学思想、医学咨询体系和药物研究四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医药科学。

一、医药发展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医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此之前的唐朝医学、五代医学的基础上,宋朝的医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与宋朝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医学教育的普及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朝的社会文化繁荣使得医学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文人雅士大量涌现,其中有许多人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皇室、官府和普通百姓都对医学有着很高的评价,这为医学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宋朝开始着手推行医学教育的普及化。

开设了各级医学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

医学著作的编纂和传播也得到了重视,大量的医学文献在此时产生并广泛传播。

这些举措使得医学知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学习和应用,推动了医药科学的发展。

二、医学思想宋朝的医学思想以平衡、调和为核心。

在医学领域,人们提倡“和为贵”,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气血的平衡密切相关。

因此,宋朝医学强调通过调理和治疗,使人的身体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疾病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宋朝医学注重诊断的严谨性和个体化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以及所处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注重对病情的观察和记录,以便于进行后续的调整和改进,这种严谨的态度为医学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三、医学咨询体系宋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学咨询体系,这使得医学知识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应用。

医学咨询体系包括了医学书籍的编纂和传播、医学期刊和医学讲座等多种形式。

在医学书籍方面,宋朝编纂了大量的医学经典和医学百科全书,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等。

这些书籍系统地总结了宋朝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并且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

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

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历代医事制度

历代医事制度

历代医事制度一、概述医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规范和管理体系。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医事制度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改进,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医事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二、夏、商、周时期的医事制度1. 夏朝医事制度在夏朝时期,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医事制度相对简单。

主要由一些有医术的人负责治疗疾病,并且与巫医活动有所交叉。

医者在治疗病人时,多依赖咒语、符号等手段,使用一些植物药物进行治疗。

2. 商朝医事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商朝时期的医事制度开始逐渐规范和细化。

商朝制定了医生的资格认证制度,只有经过严格考核和培训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此外,医生还被要求善待病人,尊重生命,并且接受医学道德的约束。

3. 周朝医事制度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医事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周朝开始有了专门的医学学府,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并且制定了医药教育的课程体系。

此外,在周朝,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医学成为一门被广泛尊重和追捧的学问。

三、秦汉时期的医事制度1. 秦朝医事制度秦朝医事制度的特点是集权化和统一化。

秦朝始终坚持医疗和疾病防控的重要性,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制度。

在医学方面,秦朝采用了严格的职称评定制度,医生的能力和资质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执业。

此外,秦朝还出台了一系列药物管理办法,加强对药物的品质和使用的监督。

2. 汉朝医事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汉朝,医事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汉朝兴办了一系列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

同时,汉朝还颁布了一系列的医学法规,规范了医生的行为和执业要求。

此外,汉朝还积极推广药物的应用,对中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医事制度1. 唐朝医事制度唐朝是中国医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唐朝,医学的研究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医疗传统,医疗卫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

1. 古代医疗卫生与防疫古代中国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中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著名的《黄帝内经》等著作相继问世。

同时,在这一时期,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也体现在防疫上。

例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疫病的防治措施。

2. 唐宋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在唐宋时期,医疗卫生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宋时期的医疗制度得到了大力发展,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出现,医院和药店也逐渐兴起。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

3. 明清时期的国家卫生政策明清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朝时期,医疗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医药教育也有所发展。

清朝时期,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兴办了许多医学院和医学堂,为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做出了贡献。

4. 现代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近代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医学,西医的传入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疗卫生政策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例如,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了公共卫生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的医疗卫生权益。

5. 当代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卫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卫生政策,包括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等。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医疗卫生与卫生政策与时俱进,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医疗卫生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善,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宋代医学管理制度

宋代医学管理制度

宋代医学管理制度宋代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医学管理制度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医学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了医学教育、医疗机构建设、医疗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宋代的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当时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上多个方面分别探讨宋代医学管理制度的情况。

一、医学教育宋代医学教育是当时医学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的医学教育主要通过国子监和太医局来进行。

国子监是宋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国子监中设有太医局,负责医学教育的组织和教学工作。

太医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卜、药、卫四科内容,其中医学所占的比重最大。

此外,太医局还设有医学专业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宋代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医学学院和医学讲习所,以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

这些学院和讲习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对医学研究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医疗机构建设宋代的医疗机构建设非常发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太医局和坊间医馆。

太医局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负责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太医局内设有多个科室,包括医、药、卫等科,每个科室都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坊间医馆是宋代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药师组成,向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在宋代,医馆的数量非常庞大,几乎每个城市和乡村都设有医馆,为当时的医疗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宋代的医疗机构建设还包括了一些专门的医院和疗养院,为一些特殊人群的医疗和康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些医院和疗养院常常由政府或富有的士绅出资兴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三、医疗人员管理宋代的医疗人员管理制度非常完善,主要包括医生和药师两个职业。

医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药师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药物配制和发药工作。

宋代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

宋代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

宋 代 政 府 治 理 与 医 学 发 展
姚 英
摘 要: 宋代是我 国医学发展 的繁 荣时期 , 中一个重要 因素就 是 宋代 的政府 治理 , 其 宋代统 治者对 医学 表现 出极 大的兴趣 , 试就 宋代政府 对医学的治理加 以论述 , 以期对现代 中医学发展 以启 示。
关键词 : 宋代 ; 府 治 理 ; 学发 展 政 医 中 图 分 类 号 :2 4 K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出 。 ”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 代 医 学 诏 令
儒家“ 仁政 ” 思想 和 国家“ 威” 权 统治 密切相 关 的医 学, 在政府的重视 、 支持 与治理 下得 到发展 , 宋代 医学发 展 中的政府 因素医学诏令也起 到了极 大的积极作用 。医 学诏令是 中国古代皇帝发布 的关 于医学政 策和医学活动 的最高命令与行遣文书 , 有最 高权 威性 、 具 命令 性和强制
法 比拟 的 。
诏 向民间颁行《 太平圣 惠方 》 。宋仁宗赵祯( 0 3— 16 12 03 年 在位 ) 医药学 方面更 有作 为。 曾命 设 立“ 在 校正 医 书 局 ”, 以医官高保衡 、 林亿等人负责 , 包括 《 对 黄帝 内经》、 《 千金要方》 等在 内的历代重要 医籍进 行系统 的搜集 、 整 理、 考证 、 校勘。又创办太 医局 , 并诏 令全 国进行 药物 普 查, 编纂《 嘉枯本草》, 统一针灸经络愉穴标准等 。宋神宗 赵项除开创官办 药坊之外 , 命臣下 校正《 仍 黄帝 内经》 等 古代医典。至宋徽宗赵估 , 竞亲 自撰写医著《 圣济经》, 于 重和元 年( 18年 ) 11 颁布。他 把《 黄帝 内经》 周 易》 与《 同 奉 为“ 大经” 作 为士人 猎取 功 名的必 考之 书 , , 另外 还组 织修订 了《 证类本 草》、 太平 惠 民和 剂局方 》 主持 编 写 《 ,

宋朝古代医学的发展

宋朝古代医学的发展

宋朝古代医学的发展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宋朝期间,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注重了对疾病的治疗,还开始关注预防和保健。

本文将重点探讨宋朝古代医学的发展,包括医学思想、医学著作、医学教育和医学制度等方面。

一、医学思想的创新宋朝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在宋朝,医学学派逐渐多元化,各家学派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使得医学思想不断丰富和深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内经”学派和“外科”学派。

内经学派主张治疗方法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为核心。

他们通过针灸、按摩和饮食结合等方法来平衡人体的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外科学派则主张外科手术的运用,在创伤和外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二、医学著作的繁荣宋朝时期,医学著作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方面,很多医学家撰写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另一方面,一些医学彩绘图谱也开始出现,这些图谱生动地展示了各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医学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是《本草纲目》。

这是一部由著名草药学家李时中编写的巨著,对草药的分类、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该书不仅在宋朝广泛流传,而且对后世的医学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医学教育的进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医学教育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相继建立。

这些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医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理论的传授,而是开始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们需要亲身参与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教学的模式为医学生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教育。

四、医学制度的完善宋朝的医学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为了保障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宋朝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医继书》,该书规定了医生的职业行为准则和医疗纪律,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下宋朝“医学”蓬勃发展的始末

浅谈下宋朝“医学”蓬勃发展的始末

浅谈下宋朝“医学”蓬勃发展的始末序言: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具体的科技史料史,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朝”。

而“医学”作为科学的一种,在宋朝同样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医学”蓬勃发展的背后,都经历了什么?“巫医”老照片在宋朝之前,“医学”的社会地位如何?早在宋朝之前,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并不像我们如今“现代医学”这般“高大上”,就连治病救人的“医生”都有着“白衣天使”的“美誉”。

毕竟每个人都是要生病的,想要健康的生活下去,那就必不可免的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依赖于现在高度发达的“医学技术”和完善的“医疗体系”才完成的,而宋朝之前的“医学”,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当时对“人体结构”的不了解,让当时的人对于人体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症都感到十分的恐慌、害怕,认为这肯定是沾染到了什么“邪祟”所致。

所以,当时的人一旦生病,更多的则是倾向于去寻找“巫医”来治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封建迷信”之中的“跳大神”,通过“祭祀、焚香、祈祷、驱邪”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手段来驱赶“邪祟”,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其治疗效果可想而知,真不是一般的差。

宫廷御医漫画作品至于影视作品以及动漫作品中的“御医”、“太医”什么的,那都是宫廷里面的皇室专属,民间真正的“医生”其实少之又少,“医术”也是良莠不齐,更别提十里八村的都不一定能有一个,如果遇到个什么“急症”更是来不及,故而,在宋朝之前,“医学”的社会地位属实是高不到哪里去。

就好比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曾提到过这样一句话:“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

意思就是唐朝的“士大夫”群体看不起“医学”,只愿意教授弟子一些可以让他们出人头地的东西,甚至就连世人不愿意学习医术,对“医学”置之不理,致使唐朝“医学”发展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宋代的医学与中医药发展

宋代的医学与中医药发展

宋代的医学与中医药发展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历史时期,宋朝的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对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医学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对中医药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代医学的特点宋代医学在前代医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医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宋代医学重视经验总结与医案研究。

医生们广泛收集和整理医治案例,深入剖析治愈效果和疗效规律,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宋代医学注重临床实践,提倡个体化诊疗,强调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为中医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代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宋代医学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张仲景、苏恭、赵蕃、刘完素等。

张仲景是宋代医学的重要奠基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学圣典,对后世医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恭是宋代医学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为主,注重饮食保健和心理调理。

赵蕃擅长外科手术,在宋代外科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对宋朝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完素则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方面有一定成就,他提出了中医四诊合参的观点,奠定了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

三、宋代医学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宋代医学的发展对中医药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医药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首先,宋代医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病因学、辨证论治、方剂学等,为中医药的治疗理论提供了基础。

其次,宋代医学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形成了大量的医案和名医方剂,丰富了中医药的实践应用。

此外,宋代医学重视医学教育,设立医学科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宋代医学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医案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

宋朝的医学成就

宋朝的医学成就

宋朝的医学成就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卓越的发展。

宋朝的医学成就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宋朝医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医学教育与研究宋朝在医学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设立了全国性的医学院校,如太学、国子监等,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其中最为著名的医学院校是太学,凡是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子都可以进入太学学习医学知识。

其次,在教材方面,宋朝编撰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随息居饮食谱》等,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宋朝还注重医学研究。

皇宫设有医务局,专门负责研究医术。

许多皇室医生都致力于医学研究,他们不仅钻研中医经典,还兼收并蓄外来的医学理论,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医学理论,也提高了医学实践水平。

二、中药研究与应用宋朝是中国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时期。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在中药研究方面表现突出。

他们广泛搜集中草药,并尝试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同时,他们根据中药的功效和剂量等特性,编撰了许多中药方剂,如《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为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医家还注重研究药物的炮制与质量控制。

他们规定了药物的采集、炮制、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药物配伍的一些原则,为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了参考。

三、外科医学的突破宋朝的外科医学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宋代的医学家王冰、刘完素等人在外科手术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们创造性地运用针灸、手术等技术,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

特别是刘完素,他擅长妇科手术,提出并完善了许多妇科手术方法,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此外,宋朝的外科医学家还在伤口处理、疮疡治疗等方面做出了创新。

他们认真研究了伤口的愈合过程,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治疗原则,如保持伤口清洁、用药物消炎等。

浅析宋代流尸疫病与治理

浅析宋代流尸疫病与治理

浅析宋代流尸疫病与治理宋代流尸疫病是指宋朝时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容易引起人群中的大规模传播。

这种传染病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疫病的治理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疫病的流行情况、治理措施以及对于疫病的认识等方面,对宋代流尸疫病进行浅析。

一、疫病的流行情况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宁静的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疫病的流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流尸疫病,其在宋代的流行情况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据史书记载,宋代流尸疫病多次发生,并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流尸疫病是在北宋时期,当时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爆发了严重的流尸疫病,据说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之多,可见其对当时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除了汴京之外,其他地方也多次发生了流尸疫病的疫情。

这些疫情往往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和逃离,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而且由于当时医药水平的限制,对于流尸疫病的治疗并不是很有效,这使得疫情扩散的速度更加迅猛。

宋代流尸疫病的流行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疫病的治理措施面对宋代流尸疫病的严重流行,政府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是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报告。

当疫情发生时,政府会立即发布紧急通告,要求各地立即上报疫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是封锁疫区和隔离患者。

在疫情发生地区,政府会立即实施封锁措施,限制人员出入,以减缓疫情的蔓延速度。

政府还会设立隔离点,将疑似患者隔离观察,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政府还会组织医疗队伍前往疫情地区,开展救治工作。

这些医疗队伍主要是由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组成,他们将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运往疫情地区,为患者进行救治和护理工作。

政府还会在疫情地区设立临时医院,以增加救治能力。

政府还会对疫情地区的环境进行消毒和清理,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宋代政府在治理疫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古代的医学制度和医学发展

中国古代的医学制度和医学发展

中国古代的医学制度和医学发展中国古代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医学历史,其医学制度和医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医疗体系和医学传统。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医学制度的特点以及医学在古代的发展历程。

一、医学制度的形成和特点中国古代医学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医学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责,并被纳入了国家管理体系。

古代中国的医学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而成。

首先,古代医学制度强调尊重医生的地位。

古代社会将医生视为“德医”,并敦促医生依照“行医立德”的原则来对待患者。

医生被期望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治疗疾病,维护患者的健康。

其次,古代医学制度注重医疗机构的建设。

古代中国设立了许多医馆、医院和疗养院等医疗机构,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些机构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拥有一定数量的医生和药品,以满足人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此外,古代医学制度还鼓励医学教育的发展。

古代中国在各地设立了不少医学院校,用于培养和训练医生。

这些医学院校不仅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强调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健康。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医学制度强调医生的道德和职业素养,注重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促进医学教育的提升。

这些特点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医学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程。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1. 远古时期医学的萌芽远古时期,中国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开展了对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大量与医学有关的经验。

这些经验被传承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2. 先秦时期医学的形成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中国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和《难经》等问世,系统地总结并阐述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基础。

同时,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理论等也逐渐形成。

宋朝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

宋朝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

宋朝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宋朝,古代医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医学理论、医药发展、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教育等方面,介绍宋朝时期的古代医学与医疗技术。

一、医学理论1. 医学典籍宋朝时期,医学理论以《黄帝内经》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为代表的医学典籍。

其中,《伤寒杂病论》是宋代医学的重要著作,总结了以汤药治疗传染病的经验和方剂,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医学理论的发展宋代医学理论注重治疗方法的微妙变化和疗效的确切评估。

宋代医家注重辨证施治,提出“辩证论治”理论,注重病因诊断和辨证施治。

同时,宋代医学注重实证和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医学理论和方法,如脉学、针灸学等。

二、医药发展1. 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宋朝时期,医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日趋精细,药方的配伍趋于合理。

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大量的方剂和应用,成为了宋代医药的重要基础。

同时,木制的药引箱的出现,使得药材的储存和保鲜更加容易。

2. 药物质量的控制宋朝医药学家注重药物质量的控制和规范。

他们提出了“药品存放时间、储存容器的选择、仓库的安排”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宋代医药社团还设立了“局正”来监督和管理医药事务,以保证人民的药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1. 官方医疗机构宋朝重视医疗事业,建立了一系列的官方医疗机构。

如中央的太医院和地方的州县医院。

这些机构聘请名医,收集病例,传授医学知识,扩大了医学的影响力。

同时,官方还设置了医药监察机构,以监督各地的医药事务。

2. 民间医疗机构宋朝时期,民间医疗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名医堂”、“诊所”等。

这些机构由一些有名望的医师创办,吸引了大量的患者。

民间医疗机构灵活多样,不受官方机构的束缚,传承和发展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医术。

中医发展政策历史

中医发展政策历史

中医发展政策历史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医发展政策的历史,探讨政府在中医发展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中医的重视程度。

一、古代中医政策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对中医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中医的发展。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中医理论就开始形成,并被纳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

古代帝王也常亲自招募名医,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古代政府还设立了医学考试制度,鼓励医学教育的普及和医学知识的传承。

二、近代中医政策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变革,中医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在西方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医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然而,中国政府在中医发展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50年代,中医药被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政府开始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力度。

此外,政府还成立了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保护中医药的传统和独特性。

三、现代中医政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中医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2009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医药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政府鼓励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中医药研究和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了中医师的地位和待遇。

结论:中医发展政策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促进中医的发展。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中医的研究和发展力度,以保护和传承中医的宝贵财富。

同时,政府也应继续加大对中医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李 成 文(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提要 宋金元时期政府对医药的关注、战争及社会的需求、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术环境宽松、运气学说及理学的影响、《局方》盛行、开放式的医药交流等是促进中医学发展的因素,而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理学、运气学说、儒医、辨证论治、滥用香燥药与《局方》、战争等。

此期是中医学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创新,对明、清医学的发展兴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医学发展 后世影响 宋金元(公元960~1368年)不同时期国家重视医学,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编纂本草及方书,大量校勘古医籍,发展医学教育,提高医生的地位,并造就了许多儒医兼备者,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病机学说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火热论,脾胃内伤论,攻邪论,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脏腑辨证说,归经说,升降浮沉说相继问世;对针灸学、方剂配伍规律、伤寒学等理论研究日益深入而出现了学术争鸣,形成不同的医学流派。

内、外、妇、儿、五官、针灸、骨伤、口腔等临床各科都有明显的进步,辨证论治普遍应用,芳香药物得以普及,临床疗效提高,对金石药的危害已经省悟。

因此宋元时期上承晋唐下启明清,对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中医学发展的因素11政府对医药的关注 宋金元400年间,社会变迁动荡,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富庶、社会文化科技高度发达的大国。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重视发展文官统治,大力培养、选拔文士,科技文化不断进步,经济繁荣,这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尤其是北宋政府为发展中医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许多诏令。

如宋太祖、太宗、真宗、徽宗等关注医药,建立翰林医官院、尚药局、御药院、太医局、惠民和剂药局等医学管理及多种医药保健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医事制度与法规;不拘一格选拔医药人才;积极发展医学教育,大量培养专业人才;诏令天下,向全国征集医书及药材标本,并大规模校正医书,对本草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整理总结,编著类似于国家药典的《局方》;铸造铜人,统一针灸穴位;重视汲取外国医学知识与技术,大量引进香药等中药材;使医学得以普及,为医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杂议宋代医官与官医

杂议宋代医官与官医

杂议宋代医官与官医1、医官与官医形成网络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国家医院大都是国家开的,而西方国家医院却大都是私人开的?我说:这是不同传统所致。

于是想到了"大夫"的称号,称医生为大夫,或许始于宋代(宋代医官有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六等)。

于是又想到宋代官办医疗、官医和医官。

宋代见于记载的官办医疗机构不多,似乎只有翰林医官院、太医局等。

但医官和官医却数量可观。

其名目包括:京师正式在编的医官:其差遣官名有奉御、医官使等。

北宋后期,入品医官编制为300名,大约大部分在京城。

外地有医博士、医助教(全国300州,共约600名)。

军队有军医(还有兽医),未见总数,宋代有一百多万军人,以每千人配一人计,应不下千人。

这些人不被视为正式的医官。

范仲淹推行新政,增设太医局医博士、教授及局生,教授每科一人,大约六七人,局生定额300人。

局生不算医官,但享受政府津贴及免役、赎罪权力。

他们时常担负官方任务,届时享受临时奉神禄,如贡献大,即可提升为医官。

还须说明,宋代医博士地位高、医学教授地位低,与今天相反。

宋神宗时推行新法,令各州县办医学,各设医学教授、医学生(简称医生)。

朝廷规定:"诸医生京府节镇十人,内小方脉三人,余州七人,小方脉二人。

县毎一万户一人,至五人止。

三人以上小方脉一人。

遇阙许不犯真决人投状召保差官于所习方书试义十道,及五道者给帖补之。

犯公罪杖以下听赎。

"(《长编》卷三三五元丰六年六月壬戌)据此全国300州,应有医学教授约二三百人,医生二千余人,全国1000县,应有三千余人,合计约五六千人。

州县医生待遇与京局生接近而稍差。

南宋取消了州县医学,但各州都有驻泊医官,有的州有数名。

此外,宋代各重要官署、宗室宫院、太学等也都配有医官或医人。

宋代称百姓在各级官署服役当差为服职役,宋神宗时推行免役法,百姓缴钱给官方,官方以此钱雇人服役。

据宋元方志记载,宋代所雇佣的州县服役者中,就有医人。

宋代地方医疗制度

宋代地方医疗制度

宋代地方医疗制度
宋代地方医疗制度主要包括地方设置的医疗机构和寻医制度。

在地方,宋朝设置有安济坊、养济院、安乐庐等医疗机构,还有大量地方药局。

这些机构针对各类常见的瘟疫和流行病,官府会定期到民间派医问诊、发放药品、拨款赈济,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对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此外,宋代地方的医疗机构还包括安济坊、病坊、安乐坊等。

这些机构主要由官府设立,同时也包括一些士大夫设立的机构。

官府设立的有安济坊、养济院以及各大药房,士大夫设立的有病坊、安乐坊、安乐庐等。

在寻医制度方面,宋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寻医制度,以保证人民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宋朝的统治者认为,医疗服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宋朝政府设立了多个医学机构,包括太医局、官立医学、州县医学等。

这些医学机构负责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培训医学人才。

太医局是宋朝最高的医学机构,负责为宫廷提供医疗服务。

官立医学和州县医学则是地方性的医学机构,负责为当地的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治理经验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治理经验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治理经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和治理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完善,强调了君主与官僚的合作,注重民生,实行廉洁政府等,这些经验对于后来的治理体制影响深远。

首先,宋代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正。

科举制度的实行,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不再依赖出身和荐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污腐败的可能性,提高了官员素质和行政能力。

同时,科举制度还可以促进社会流动,给了更多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公平性。

其次,宋朝的官员任职制度非常严格。

宋代实行的官员任职制度中,凡做了某个职务的官员,一般不再充任同样的职务。

这种制度有利于官员能够在多个领域有所涉猎,增加他们的宏观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使得政府更加高效运转。

此外,宋代政府还非常注重地方治理。

为了加强地方政府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宋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例如,建立了州县制度,设立了州、县两级政府,使得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管理能力。

其次,宋代还强调了地方官僚与地方社会的联系,让地方官员更加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了地方社会的稳定,提高了治理的效果。

另外,宋代在治理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宋代,官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改革了税收制度,降低了税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此外,宋代还建立了官办工业,对一些重要的经济产业进行直接管理,提高了产业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措施有利于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增强国家实力。

最后,宋代政府还注重了廉洁政府的建设。

宋代实行了许多措施来打击贪污腐败,例如推行廉吏政策,加大了反贪力度等。

这些举措使得宋代政府的廉洁度相对较高,在治理方面表现出色。

这也为后来的政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总之,宋代的政治制度和治理经验为后来的治理体制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科举制度的实行,官员任职制度的完善,地方治理的强化,以及对经济发展和廉洁政府的注重,都为后来的中国政府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北宋太医制度

北宋太医制度

北宋太医制度
北宋太医制度是指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的医疗制度。

在北宋朝,太医院是负责皇室成员以及皇宫内外人员的医疗卫生机构。

太医院的建立旨在保护皇室成员的健康和生命,并提供医疗服务给其他宫廷人员和官员。

在北宋太医制度中,太医官是担任太医院中主要职务的医生。

他们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医学专家,负责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护皇室成员的健康。

太医官的选拔通常通过科举考试和医疗实践经验来确定。

此外,太医院还设有许多不同职位的医护人员,如助理医师、药剂师、护士等。

他们协助太医官进行医疗工作,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北宋太医制度的建立为当时的医疗事业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支持,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太医院也成为培养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场所。

总的来说,北宋太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保障了皇室成员和宫廷人员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教材外 , 对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的是针 灸铜人 教具 的应用。由王惟一负责设计 , 政府组织工匠 , 于天圣 五年 ( 1027) 以精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 , 以供教学和考试之用。 两具铜人作为最早的 人体 模型 和针灸 直观 教具 , 开创 了 针灸腧穴考试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先河。 这种形象化 教学 手段 , 至今仍被针灸教学所采用。 4. ∀ 医教分离 # , 改革创新。 宋代医学教育最 具特 色的 成就之 一 , 就是 王安石 变 法后 , 创造的 ∀ 三舍 升 试法 # , 其实 质就 是将 学生 分为 上 舍、 内舍和外 舍 , 舍下设 斋 , 斋 设斋长、 斋 谕各一 人 , 加 强 医学的教学和管 理。通过 实施 严格的 考试 评价方 案 , 建 立起一种分级教学、 分 级管 理、 逐级升 学的 管理制 度 , 不 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而且也有利于多 元化、 多层 次的医学教 育 体制。宋 代医 学教 育的 这种 ∀ 医教 分离 # 的改革创举 , 标志着宋代 医学 教育 已从政 府的 医疗机 构 中分离出来 , 扩大了医学教育的规模 , 开 创医学教育 独立 发展的先 河。使 宋代 的医 学 教育 达到 空 前的 繁 荣和 发 达, 对宋代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总之 , 政府治理具 有指挥 棒功 能 , 这在任 何时 代、 任 何学科中都是一样的。政府采取的一系 列发展医学 的措 施 , 创设各类医政机构 , 广授医官 , 兴办医学教 育 , 施 药济 贫 , 整理点校医学 典籍 , 颁行 天下。这 些举 措得当、 推行 得力的政府行为无疑为医学的普及提供 了必要的物 质基 础 , 更 是科学爆发式发展 之前 不可 缺少的 对现 有知识 的 系统整理 , 成为孕育金元四大家的沃厚土壤 , 意义颇 为深 远。同时也对宋代医 学发 展创 造了宽 松的 政治氛 围 , 促 进了宋代医学的繁荣景象。
第 9 卷 第 4期 2009 年 8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 F JIX I UN I VER SI TY
V o. l 9 N o. 4 A ug. 2009
文章编号 : 1672- 6758( 2009) 04- 0119- 2
宋代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
姚 英
摘 要 : 宋代是我国医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 其中一 个重要 因素就是 宋代的 政府治 理 , 宋代统 治者对医 学 表现出极大的兴 趣 , 试就宋代政府对医学的治理加以论述 , 以期对现代中医学发展以启示 。 关键词 : 宋代 ; 政府治 理 ; 医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 K 244 文献标识码 : A 宋代 , 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 ! 谓 ∀ 儒之门户分 于宋 , 医之门 户分于 金元 # 。 医学发展与进步的 内在 直接动 力 , 无疑 是临床 诊疗 的现 实需要。但 是 , 任何 时 代的 医学 发 展 , 都 不是 完 全孤 立 的、 简单的 自我完 善 , 而 是在社 会政治、 文 化、 经 济、 科技 等诸因素共同合成作用下呈现 出的面貌。在医学 学术发 展的背后 , 统治者的 支持、 政府 的医 药政策、 管 理制 度起 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其中医学教育和医学考 试 , 发 挥着巨 大的引导作用。政 府政 策下有 意识 的转向 , 对 宋代 医学 的发展和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 。只有用 普遍联系 的观点 来看待医学的发展 与进 步 , 才 能更 好地 理解宋 代社 会政 治对当时的医学所产生的客观 效应。以 期对现代 中医学 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帮 助。 一 宋代政府和 帝王重视医学的发展 医学作为一种实用技术 , 直接关连着千 家万户 , 维系 着芸芸众生的生存 与康 宁 , 实 际上 也关 系到统 治者 的现 实利益和持久的统治。宋代帝王采取文 治主义的 治国方 针 , 北宋历朝皇帝视 医学为 仁政 之一 , 重医 明医 , 当 时文 人亦以知医为时 尚。作 为封建 统治 阶层的 最高 权威 , 对 医学怀有浓厚的兴 趣 , 对当时 医学 的发 展无疑 起到 举足 轻重的作用。 据 宋史 !卷三所载 , 宋 太祖赵 匡胤曾亲 为其弟 赵光 义施行针灸术 : ∀ 受命杜太后 , 传位太宗。太宗尝病亚 , 帝 往视之 , 亲为灼艾。太宗觉痛 , 帝亦取艾 自灸。 #太 宗赵光 义也熟谙医道 , 其即帝位后 , 诏命翰林医 官王怀隐 负责整 理前代方书 , 自 太平 兴国三 年 ( 978 年 ) 至 淳化 三年 ( 992 年 ) , 以 14 年时间 , 编成百卷本 的 太平圣 惠方 ! , 并 亲自 为之作序。赵光义虽是一介武 夫出身 , 却 ∀ 锐意文史 #, 非 常爱好医学 , 收集名 方多年 , 并 亲自 体验 , 而且 标榜 自己 是为了悲天悯人 , 救民去疾 , 这在当时起 到了表率 天下的 作用。宋真宗赵恒则 ∀ 道 遵先志 , 肇 振斯 文 # , 曾数 次下 诏向民间颁行 太平圣惠方 !。宋仁宗赵祯 ( 1023 一 1063 年在位 ) 在医 药学 方面 更有 作为。 曾命 设立 ∀ 校 正医 书 局 # , 以医官高保衡、 林亿等人负责 , 对包括 黄帝内经 ! 、 千金要方 !等在内的历 代重要 医籍进 行系统 的搜集、 整 理、 考证、 校勘。又 创办 太医局 , 并 诏令全 国进 行药 物普 查 , 编纂 嘉枯本草 ! , 统一针灸经络愉穴标准等。宋神宗 赵项除开创官办药坊 之外 , 仍 命臣下 校正 黄帝 内经 ! 等 古代医典。至宋徽宗赵估 , 竟亲自撰写医著 圣济经 !, 于 重和元年 ( 1118 年 ) 颁布。他把 黄帝 内经 ! 与 周易 ! 同 奉为 ∀ 大经 #, 作 为士 人猎 取功 名的 必考 之书 , 另 外还 组 织修订了 证类 本草 ! 、 太 平惠民 和剂 局方 ! , 主 持 编写 了大型方书 圣济 总录 ! 等。 医学 著作 变为 官方 知识 和 正统权威后 , 继而被政府推广普及 , 无疑 对两宋时期 医学 的发展及其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宋代医学的 繁荣 景象与宋代皇帝、 政府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尽管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具有实用 价值的医学 都具 有不同程度的热情 , 但均未达到北宋诸帝如此 高的程度。 李经纬 北宋皇 帝与 医学 ! ( 1989) 一文 , 认 为 ∀ 纵观中 国 医学史 , 在历代皇帝中 , 重视发展医药卫 生并主要发 挥积 极影 响者 , 当 以宋 代为 最 , 而 宋代 又以 北宋 诸帝 最为 突 出。 # 二 宋代医学诏令 儒家 ∀ 仁政 #思 想和 国家 ∀ 权威 #统 治密 切相 关的 医 学 , 在政府的重视、 支 持与 治理 下得到 发展 , 宋 代医学 发 展中的政府因素医学诏令也起到了极 大的积极作 用。医 学诏令是中国古代皇帝发布的关于医学 政策和医学 活动 的最高命令与行遣文书 , 具有最高权威性、 命令性和 强制 执行性的特点 . 宋代医学诏令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 一是数 量众多 , 政 府先后 发布了 830 多条医 事诏令 , 皇 帝发布的 医学诏 令 数量激增 , 远远的超越了此前任何一个时代 , 即是此 后的 元明清政府也无法与之相比。医学诏令 不仅是体现 宋政 府 ∀ 仁政 #思想和 ∀ 权威 # 统治的命 令与行遣文 书 , 也 具有 强力执行、 越级指挥和实行人治的特点 ; 二是内容丰 富且 发生显著变化。政府 组织 的医 学活动 如疾 病治疗、 医书 编修、 机构设置、 人才选拔、 控制和改造巫术等 , 疫病 应对 也是宋代医 学 诏令 关 注 的重 点 , 据 宋 史 ! 、 宋会 要 辑 稿 !和 宋刑统 ! 等记 载 , 仅北 宋时 期颁 布的 医药 卫生 诏 令就有 200 多条 , 涉及到改革与普 及医学教育 , 提高 医学 与医师社会地位 , 派遣医师防治疾病 , 征集、 校 正、 编 撰修 订本草及医学书籍 , 建立社会慈善机构和医院 , 开办 卖药 所 , 改 革旧习俗和禁止巫觋等方面 , 是历 代封建统治 者无 法比拟的。 从这些诏令中可 以看 到 : 宋代 医学在 中国 古代获 得 高度的发展 , 与政府治理 下医 学诏 令的运 作有 着密切 的 关系。 三 宋代医学教育 宋代医学教育在 承袭 前人 的基础 上又 有所创 新 , 极 大的促进了宋代医学的发展。宋代的医 学教育呈现 出繁 荣的景象 , 不管是学校 的管 理教育 体制 , 还 是办 学规模、 课程设置、 注重实用和重 视道 德教 育等方 面都 有新的 突 破与创新。多元化、 多层 次是 宋代 医学教 育发 达的具 体 表现 , 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者简介 : 姚英 , 助教 , 洛阳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 , 河南 洛阳。邮政编码 : 471023 宋慧勋 , 助教 ,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河南 洛阳。邮政编码 : 47102
2009 年
1. 改革医教体制 , 建立独立教学机构。 庆历四年 ( 1044) , 国家 医学中 心机 构中设 立了 专门 培养人 才的 机 构 ∃ ∃ ∃ ∃ 太 医局 , 相当 于 中央 医 科 学 校。 地方上也纷纷仿照太医局设立 地方医学教学机 构。嘉 祐 六年 ( 1061), 各道、 州、 府吸收本地学生习医 , 由医学博士 教习医书。政和五年 ( 1115), 州、 县医学隶 属于当地提举 学事司 , 学生分斋教养 , 设科及 课程均仿太医局。 徽宗祟宁年间 ( 1102 ~ 1106 年 ), 太 医局 纳入 ∀ 国子 监 # , 与太学、 武学、 律学并立。医学校的组织管理 和学生 待遇也一概 ∀ 仿太学立法 # , 这标志 着医学教 育已从 政府 的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 , 单独履行教育职能 , 纳入 国家官 学系统。这一体制性变革 , 扩大了医学教育 规模 , 开创了 医学教育独特发展的 先河。 2. 倡导儒生学医 , 提高医教队伍素质。 宋代注重 选拔 ∀ 内 行 # 管 理医 学教 育机 构和 从事 医 学教学。太 医局 设 提举 ( 校长 ) 一人 , 判局 ( 副 校长 ) 二 人 , 规定此二职均要由 ∀ 知医 事者 为之 # 。每科 设教 授一 人 , 选拔翰林医官以下 人员与 上等 学生 或外面 的著 名医 家担任。这是我国医学院校最 早的教授设置。地 方教育 机构也以现任官员中精通医学 和文章者兼任教 员。宋太 宗从民间医生、 僧人、 道士中选 拔技术精良者为 医官。崇 宁二年 ( 1103) 徽宗诏令在国子监设 立 ∀ 医 学 #, 吸收 有文 化素养的儒生学 医 , 来改 变医学 的社 会地 位。此举 吸引 了不少儒生学医 从教 , 甚至 著名 政治家、 文 学家、 教 育家 范仲淹亦喊出 ∀ 不为良相 , 当为良医 # 。在他们的影响下 , 一些文臣武 将也多 涉足 医学。掌 禹锡、 欧阳 修、 王安 石、 曾公 亮、 富 弼、 韩琦、 夏竦、 宇文 虚中曾 参加古 医籍整 理 ; 苏轼、 陈尧叟、 孙用和均有个人 收集的医方著述。 北宋大 科学家沈括 ( 1031~ 1095 年 ) 曾从民 间收 集验 方 , ∀ 目睹 其验 , 始著其篇 #, 纠正 神农本 草经 ! 的谬误 , 著有 灵苑 方 ! 、 沈氏良方 ! ( 已佚 ) 。今传名 著 梦溪笔谈 !, 内含不 少医药学内容。又有 苏沈良方 !, 系其 与苏轼 收集 的民 间验方 , 为后世医家看重。倡导儒生学医 , 大大优 化了学 生来源和师资素质 , 对提升医学的品位 , 促进金元 以后中 医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 奠定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3. 培养目标明确 , 课程设置科学。 宋代医学教育 在教 材、 教 法和 形象 教学手 段的 应用 方面 , 也有重大创新。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 宋代 医学著 作大量 出 现 , 为 教 材 的 编 选 打 下 了 基 础。 庆 历 六 年 ( 1046) 何希 彭对 太 平圣惠 方 ! 进行 认真筛 选 , 辑为 圣 惠选方 ! 一书 , 该书被作为医学教科书沿用数百 年。皇 祐 三年 ( 1051) 官 颁方书 简要济众 方 !五 卷 , 是 宋仁宗 有感 地方缺少良医 而令 医官 周应 从 太 平圣 惠方 !中 选 摘切 要方剂而成书。这种摘抄性著作反映了 临床教学 应用的 需要 , 体现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 对保证 教学质量 和普及 医药知识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