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导学案 董勇钢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诗经》中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3. 能够分析《诗经》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 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1. 《关雎》2. 《采蘩》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诗经》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二、进修《关雎》1. 请阅读《关雎》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关雎》是一首描写古代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倾慕和追求。
3.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
4. 思考《关雎》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三、进修《采蘩》1. 阅读《采蘩》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采蘩》是一首描写生活劳作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倾慕。
3. 分析《采蘩》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蘩为苴服,茀则为襦”等。
4. 思考《采蘩》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四、教室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和《采蘩》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关雎》和《采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还能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深入阅读《诗经》,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以上就是本次《《诗经》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谢谢!。
《诗经》二首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二首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48::《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一.预习1.注音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女兮不可说()矣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晏狁()不遑()不来()孔疚()靡盬()寰()宇神裔()肴馔()宅邸()逃遁()象弭()归聘()四牡()骙骙()小人所腓()雨雪霏霏()载渴载饥()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氓之()蚩蚩()匪()来贸丝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躬自悼()矣匪我愆()期总角()之宴靡()室靡家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雨()雪霏霏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棠之华()彼路()斯何岁亦莫()止3、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_________通__________(2)于嗟女兮,无食桑葚 _________通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⑸岁亦莫止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⑹彼尔维何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⑺玁狁孔棘 _________通__________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雨雪霏霏()5.一词多义(1)言(2)靡①载笑载言()①靡室劳矣()②体无咎言()②所向披靡()③言即遂矣()③徒靡弹药()(3)遂(4)将①功遂身退()①将子无怒()②市罢,遂不得履()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言即遂矣()③出郭相扶将()(5)作(6)以①薇亦作止()①秋以为期()②作在《师说》以遗之()②以望复关()③振奋作声()③以尔车来()6.辨形组词氓()淇()垣()鸠()耽()俎()虻()箕()恒()鸩()忱()徂()陨()靡()聘()霏()遁()睽()殒()糜()骋()菲()循()骙()宴()遑()戍()戎()弥()饬()晏()徨()戌()戒()弭()伤()二.解读文本《氓》(一)理清诗歌脉络1、请写一段文字,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2、全文结构(请用两个字每自然节的内容)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小结:全诗结构为一部分:1、基调:2、手法:二部分:1、基调:2、手法:。
《诗经两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诗经》两首学案教材分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
《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
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
教法探究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
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
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
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诗经》两首导学案
罗村高中2018届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编写:蒙雁芬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并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掌握重要文言字词,重点语句的内涵;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课时:2课时
【自主学习】
熟读《诗经》两首,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部分难懂的字词,试着翻译全诗,结合教辅《全优课堂》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1、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文学常识:“赋比兴”的文体特点
3、字音正读、字词注释理解
4、结合课文注释对课文进行浅译
【基础积累】
结合《全优课堂》,完成以下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并将课文内容出现的字词句在课文内标注,文言实词用红笔圈出,文言虚词用黑笔圈出,特殊句式用波浪线标出。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二)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思考探究】(要求:将思考的内容简洁地写在书本上)
1、《静女》诗中,女主人公采取了哪些爱情的举动?她的基本形象是怎么样的?(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表达)
2、重点阅读“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几句,并分析其内涵。
这里表现了男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二、三章的比兴手法?
【拓展提升】
完成:写作审美提升篇----角度<2>运用比兴,意味深长
【训练落实】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积累与运用.
1。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教材分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
《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
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
教法探究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
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
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
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2《诗经》二首导学案【精编】
12《诗经》二首导学案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2、“风”“雅”“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
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采薇》的故事情节及《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和重章叠唱的作用。
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4、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重点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重章叠唱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
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
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明代文学家朱熹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导学案】《〈诗经〉两首》导学案
课题:《〈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比兴艺术特色。
3.热情投入,反复诵读,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识链接】 1.古代年龄称谓:2.背景探寻: ⑴《氓》:是国风中的卫风。
公元前七世纪以前,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城隅河畔都是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情定终身的地方。
但当时妇女在家庭从事奴隶般的劳动,经济上得不到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她抛弃。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⑵《采薇》:周朝北方的玁狁(Xi ǎny ǔn )(即后来的匈奴)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这可当本诗的时代背景。
3.题解:《诗经》常用诗歌开头的词语作题目。
【学习流程】(三课时) ●自主学习1.作品常识:《诗经》,原本称《》,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所以也叫《》。
汉代被尊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它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广泛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文学)传统的源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大多为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有诗160篇;雅分“”和“”,为宫廷乐歌,有诗105篇;颂分“”、“”、“”,为宗庙祭祝乐歌,有诗40篇。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按相似结构陈述铺排;比,譬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常用在一首诗或诗中某一章的开头。
比兴常结合使用。
赋比兴与风雅颂,古人合称为“《诗经》”。
2.黑体字注音:氓()蚩()愆期()将子无怒()咎言()垝垣()()载笑载言()卜筮()()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夙夜()咥笑()隰()玁狁()()不遑()盬()骙()腓()弭()3.通假字解释:①匪来贸丝通,②于嗟鸠兮通,③无食桑葚通,④犹可说也通,⑤隰则有泮通,⑥岁亦莫止通,⑦彼尔维何通,⑧维常之华通,⑨彼路斯何通,⑩玁狁孔棘通,4.黑体字解释:抱布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无与士耽()渐车帷裳()沃若()罔极( )( )女也不爽( ) 靡有劳矣( ) 徂尔( ) 亦已焉哉( ) 归聘( ) 靡盬( ) 孔疚( ) 彼尔维何( ) 所腓( )5.固定句式和短语解释:载笑载言( ) 不遑( ) 6.古今异义解释:①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诗经》二首导学案
夹河镇初级中学《诗经》二首导学案主备:邓洪娥审核:语文组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4.熟读成诵,默写课文。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1.关于《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女情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2.注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跻()坻()涘()参差()琴瑟()芼()3.解释词语思服:参差:琴瑟:采采:未已:苍苍:二、诵读诗歌探究展示1、朗读诗歌,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2、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4《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着重掌握“赋、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真挚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预习案1、自主预习,完成以下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收集了从至大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又称为“”。
《诗经》以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的形式,常用、、三种表现手法,按音乐及内容分为“”“”“”三大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蚩蚩()义:愆期()义:垝垣()义:尔筮()义:将子()义:咥笑()义:徂尔()义:隰泮()义:弥盬()义:骙骙()义:腓()义:象弭()义: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岂不日戒,玁狁孔棘匪来贸丝,来即我谋4、熟悉课文内容。
①按事件的发展顺序给《氓》每一章拟一个六字以内的小标题,并说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标题:1 —2 —3 —4 —5 —6感情变化:1. 2. 3.②熟读《采薇》,理解并写出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情感?【我的疑问】探究案1、《氓》这首叙事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从初恋到结婚,再到被遗弃的情感生活,请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然后说一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采薇》中的一至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仔细读一读这部分,看看各段之间重复的句子,又更换了哪些关键词,请分析一下这种重复和改变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理解并赏析《《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3. 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导学重点:1. 《诗经》的地位和作用;2. 《《诗经》二首》的内容和意义;3. 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三、导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领悟《诗经》中的深刻文化内涵。
四、导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2. 准备相关的诗歌赏析材料和教学资源;3. 制作PPT展示《《诗经》二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诗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2. 进修:分别讲解《《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篇,解读其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诗经》二首》的理解,提升文学素养。
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其他篇章,拓展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六、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经》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表达能力;2. 创设古代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诗人的创作过程和情感表达。
七、导学反馈:1. 安置相关的课后作业,稳固学生对《《诗经》二首》的理解和记忆;2. 收集学生的进修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观察和作业评定,评判学生对《《诗经》二首》的掌握水平和理解深度;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导学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导学反思:1. 总结本次导学案的优缺点,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2. 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诗经》二首》导学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两首_导学案教案课件
《诗经》两首——《氓》导学案(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备课教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过程与方法: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难点、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3、分析人物情感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三、知识链接: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四、学法指导:1、《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积累《诗经》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反复朗读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习重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自主学习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目标一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尝试朗读一遍诗歌,掌握生字读音,生词意思。
睢鸠()()窈窕()()好逑()()荇()莱寤寐()()芼()流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参考答案: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诗经》二首课件董勇钢详解
jū jiū
二读,注意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解释下列词语。
洲 :水中陆地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良
君子:有才德的男子
《秦风》 ,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边。
“芦苇”
,皆生于水
•苍苍:茂盛的样子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 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 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 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 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 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 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 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 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 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 喜悦。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关雎、参差荇菜这 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 从“求”这个全篇的 中心“友”“乐”二 字的逐渐加深,表现 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 思念和追求过程,写 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 中求得的喜悦。
赏析这首情诗:
运用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求子不 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 来,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 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语言上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朴素 优美,韵律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一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诗经》二首
主备人元会贤使用人时间
学习目标(重△难※)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过程及方法: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
跻()坻()涘()参差()琴瑟()芼()2.解释词语
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
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
三、课文理解与感悟。
1.朗读诗歌,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2、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两首诗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但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4、《蒹葭》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五、当堂达标检测
1、填空:
(1)《诗经》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篇诗歌,古时也称“()”,《毛诗序》所称的“六义”是指
(、、、、、).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2、背诵并默写诗歌。
3、赏析《褰裳》和《君子于役》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1)。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2)!
子惠思我,褰裳涉浦(3)。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①寨(qian):用手提起。
裳:下身的衣服。
溱(zhen):河名。
②也且(ju):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浦(wei):河名。
【译文】
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溱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浦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4、比较《蒹葭》《褰裳》两首诗感情表达的不同?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