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学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编号:gswhywbx2----04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2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聂文嘉编制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重点难点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

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真挚充沛的感情,淳朴自然的风格,多种多样的手法,生动

优美的语言,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辉煌。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

品一品这遥远的绝响。

二、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

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

1、诵读诗歌,疏通词句。

2、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准确地朗读诗歌。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

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

“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

等三个节拍。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概括两首诗每章的内容。

(1)《氓》: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

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采薇》: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

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

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

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

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

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

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1) 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 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 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 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6) 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 刚烈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

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

(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3、如何看待《氓》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4、《采薇》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

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

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

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

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

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千古名句。

一是反衬,当初我应征不得不离开家的时候,青青的杨柳依依随风飘动,以乐景

写哀情。现在我能够高高兴兴回到家乡,纷纷大雪却漫天飞舞,以哀景写乐情。二是

对比,今昔对比,感慨万千。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

活价值的否定。三是重叠词之美,如用“依依”二字,写出了杨柳的柔嫩之姿,让人

想起美好的春天。

五、总结全文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

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比历史更真实。”那些读起

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

真挚的歌唱。《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

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两千多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