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化》第五辑-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儿童文化精神与戏剧艺术精神——兼论儿童审美体验与中国戏曲之“圆”的关系

儿童文化精神与戏剧艺术精神——兼论儿童审美体验与中国戏曲之“圆”的关系
纯 的 “自然 美 ” 和 通 体 流 畅 的 “ 和 谐 美” 所共 同 交 织 而成 的 “ 圆” 的 境界 。
[ 关键词 ]儿童 游戏 戏剧 中国戏曲 和谐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0 8 9 0( 2 0 1 3 )0 5— 0 7 8— 0 6
体 的泛灵 化 思 维 ,这 是 一 种 “ 诗 性 逻 辑 ” 的 思
维 。人 类 艺术 创 造 的源 泉 正来 自于 这 股 充 满 想 象
力 的浪漫 思 维 ,而 戏 剧 即是 人 类 最 早 的艺 术 表 现
以说儿 童 就是 游 戏 王 国里 的 主 宰 ,大人 们 在 这 里
反而 显得 一 无 是 处 、渺 小 且 被 动 ;难 怪 有 学 者 指 出我们 经 常说 成 人 带 孩 子 玩 或 的体验 关 系,可以说儿童 文化精神就 是一种戏剧 艺术精神 。历来研 究儿童
文化精神者 多以哲学的视 角 出发 ,这里通过 实地 的田野考察 ,以一个婺剧 的学 习为个 案并从 戏 曲 艺术精神 的
角度 出发 ,让我 们 看 到 儿 童 的 审 美 经验 在 中 国戏 曲 艺术 精 神 之 “ 圆 ” 里得 到 了 完 整 的 体 现 , 那是 一 种 气韵 真
文化 遗产
2 0 1 3年 第 5期
儿 童 文化 精 神 与 戏 剧艺 术 精 神 术
— —
兼论儿童审美体验与 中国戏 曲之 “ 圆” 的关 系
邓 琪 瑛
[ 摘
要 ]儿童文化的核心精 神是 游戏精神 ,其 中装扮游 戏最能体现 儿童 生活的全 面性 与完整性 ,因此
装扮游戏就是儿童戏剧 的发 端。戏剧 源于儿童与原始人浪 漫的诗性思 维,并 不断体现在 他们 的模仿 和扮 演之

《中国儿童文化》第五辑-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儿童文化》第五辑-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儿童文化》第五辑目录媒介与儿童文化研究文化与天性的结合:加强童年研究和媒介研究之间的对话…………[英国]Alan Prout老问题,新答案?——有关儿童与新媒介的历史和当下话语……[英国]Chas Critcher数字时代的媒介教育与公民身份建构…………………………[意大利]Gianna Cappello媒介教育在幼儿课程中的意义………………………………………………………张志俭不同共视方式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刘宣文任宁传记,媒介消费,身份构成…………………………………………[南非]Larry Strelitz变动的媒体、变动的青少年——2008年台湾地区青少年媒体行为调查…………吴翠珍中日儿童文学交流谈日本儿童文学的现状和问题——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文学馆的讲演…[日本]鸟越信中日儿童文学的碰撞与发展可能…………………………………………………………钱淑英关于日本国内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和研究…………………………………[日本]寺前君子儿童文学“幻想文学”是个伪概念…………………………………………………………………吴其南时间:童话的“阿德涅彩线”——论童话中的叙事时间及叙事结构…………………胡丽娜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现代性追求…………………………………………………张道振图画书从陌生到热捧——图画书出版在中国内地………………………………………………孙建江严肃与乐趣——中国科学故事图画书初探………………………………………………徐丹动画与动漫论日本动漫的色彩艺术……………………………………………………………………朱国金宝葫芦里有多少秘密——《宝葫芦的秘密》从童话到电影……………………………张占杰“少年”的“舞动”——析《中华小子》中的武侠元素………………………………洪东萍博士学位论文摘登论审美教育的行为呈现……………………………………………………………………郑素华佩罗版《小红帽》与格林版《小红帽》的比较研究……………………………………彭懿台湾校园儿童纸影戏的开拓与推广………………………………………………………邓琪瑛本辑批评家从“黎锦辉现象”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陈恩黎释放与规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陈恩黎学界对话关于儿童诗的创作、思考及其他——访台湾儿童文学家林焕彰先生……………林焕彰赵霞展现儿童文学的纯真、幽默、深邃和大气——兼谈《最佳儿童文学读本》(小学卷)的选编和评点……………………………………………………………………………方卫平肖雨一部童书中的幻想天地——张之路系列长篇小说《小猪大侠莫跑跑》研讨会发言纪要………………………………………………………………………………张之路孙建江等作家与作品想象功能与童话叙事………………………………………………………………………张慧敏重构民族文化身份——薛涛本土性儿童小说论…………………………………………晓宁少儿出版理想的出版文化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建构…………………………………………………陈苗苗台湾翻译图画故事书出版研究:以2001年为例………………………………………刘文云儿童文化现场听童年发言——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张虹袁惠丽海外视域向死而生——评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赵岙村关于“说”的困惑:儿童文学叙述之难——评芭芭拉·沃尔《叙述者的声音:儿童虚构文学的两难》……………………………………………………………………………………钟宇历史在线:一个欧洲项目……………………………………………[意大利]Marta Brunelli机构简介国际学校文化中心:记忆与阐释的中心……………………[西班牙]Augstin Escolano Benito 美国罗格斯大学童年研究系简介…………………………………………[美国]Lynne Vallone 美国教育史协会简介……………………………………………………[美国]Robert L.Hampel稿约。

2012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2012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性” 可 以成 立 的 话 , 那 也 要 先 进 入 现 代 性 才 能 走 出来 。事 实上 , 儿 童 本 位论 曾在 中 国一 度受 到严 厉批判 和 彻 底 否 定 , 也就 是说 , 人类 在 “ 儿 童 发 现” 方 面 的现代 性 成就 曾经 被 中国彻 底 抛 弃 。原 因何 在? 正如 温家 宝所说 : 即便到 了 2 1世纪 的今
2 0 1 3年第 5期 第3 8卷 ( 总第 1 8 8期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URN AL O F ZHE J I ANG NORMAL U NI VE RS I I Y
N o . 5,2 0 1 3
Ge n e r M No. 1 88
次深 层 扫描 。需 要 说 明 的是 , 本 文仅 以我 接 触
天, 中国还有浓重 的“ 封建残余 ” 和“ 文革余 毒” , 这是现代化建设 的主要障碍。在中 国, 引人现代
性、 建设现代性、 实现 现 代 化依 然 任 重 而道 远 , 在
到的文献为限, 还要请相关作者和所有读者谅解。
批评儿 童 本位论 , 主张超 越本 位之 争 . . - …・ 其 实 儿童 本 位 论 这 种 “ 现代性 ” 思 想 为 中 国 儿童 观 的现 代 化 进 程 已经 做 了并 正 在 做 重 要 贡 献 。儿 童 本位 论 在 2 0世 纪 后 半 叶 的 中国受 到 了
主义 的世 界观 和方法 论 主导 的, 并多 次借 鉴佩 里 ・ 诺德曼和梅维丝 ・ 雷默合著的( J L 童文学 的
2 0 1 2年吴 其 南 出 版 了 ( 2 0世 纪 中 国儿 童 文
学的文化阐释》 (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 0 1 2年)

为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学术档案——关于《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为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学术档案——关于《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91 ・
第 5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2 9卷
般说 来 , 童 文 化 是 指 人 类 历 史 文 化 发 展 进 程 儿 中, 围绕 儿 童 及其 生存 、 教育 、 长 等 所创 造 、 成 积 累 和建构起 来 精 神生 活和 物 质 生 活 的总 和 。换
合研 究 的网络组织 , 等 。类 似这 样 的儿 童与 儿 等 童 文化研究 机构 、 织 、 组 刊物 的成立 和 创办 , 改变
( ・ ・ ree A L Kobr)和 克拉 克 洪 ( ・ lchh C Kukon
)合 写 了一本专 门研 究 “ 化 ” 文 这一概 念 的论著 ,
狭 义指社 会 的 意 识 形 态 ,以及 与 此 相 适 应 的制 度 和组织 机构 ” 。
与“ 化” 文 定义 的某 种 不 确定 性 一 样 , 儿 童 “ 文化 ” 这一 概念 也可 以有不 同的定义 和概 括 。一
中 图 分 类 号 : 5 1 8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89 2 1 )5— 0 1 4 10 8 7 ( 0 0 0 0 9 —0
《 国儿 童 文化 研 究 年度 报 告 》 由浙 江 师 中 是
范大学 儿童 文化研 究 院 自 2 0 0 7年开 始 逐年 编撰
们期望以专业的精神和持续 的努力 , 为中国儿童 文化研 究 留下 一 份 具 有 历史 价 值 的文 献 索 引 和
学术档 案 。
英 国人类 学家 爱德 华 ・ 勒在 17 泰 8 1年 首次 将 文化定 义 为 “ 括 知 识 、 仰 、 术 、 律 、 包 信 艺 法 道
会 —— 历史 生 活 中关 于 物 质 创 造 活 动 及 其 结果 的部分 , 注 于精 神 创 造 活 动 及其 结 果 , 以 又 专 所 被 称 作 “ 文 化 ” cl r wt m lC 。《 小 ( ut e i as al ) 辞 u h 海 》 18 (99年 版 ) “ 对 文化 ” 词 的广义 和 狭 义之 一

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下)——2010年度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下)——2010年度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童教育学等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 已有越来越多的 理论工作者对儿童文化基本理论研究产生了浓厚 的学 术 志趣 , 对 诸 如儿 童 观 、 童 文 化 、 童精 并 儿 儿 神、 儿童哲学 、 儿童游戏等基本范畴的理论及元理 论 研究 形成 较 为持 续 的关 注 , 映 出 我 国儿 童 学 反 学科进行本土化构建的学术企图与理性努力。作
为 这种企 图与努力 的惯性 延 续 ,00年 度儿 童 文 21
以儿童文化作为话语表达的基本范畴, 直面儿 童文化的相关理论命题 , 在本年度儿童文化基本理 论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突显。其主要成果有 : 郑素华的《 生存 ・ 游戏 ・ 确证——论儿童文 化的功能属性》 一文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 载《 社 会科 学版) , 1 》 2 0年第 3 0 期) 堪称是本年度关于 , 儿童文化理论研究的经典之作 。文章就儿童文化 对于儿童的生存理解所具有的意义与功能进行 了 次 具有 理性 厚度 的哲 学解读 。在 其思路 和 内容 方面 , 该文 首先 是 基 于儿 童 文 化 生成 中儿 童 的关 键 性 地位 和儿 童作 为儿 童文化 意义 的首要 体现 者 为逻辑起点 , 并结合对 于儿童文化研究 中可称是 “ 童 缺位 ” 儿 现象 的反 思 , 图 在儿 童 文化 与 儿 童 试 生存的链接 中来 揭示 和勾 勒儿 童文化 的深度 图
而 最终提 出 : 童文 化作 为一个 完整 、 儿 多样 而丰 富
精 神意蕴 的把 握 , 而关 于儿 童 文 化 的 可塑 性 却 又 是 基于儿 童 自然 的开放 化或未 特定 化倾 向 。该 文
提出 : 儿童文化饱含着丰富的能量 , 值得成人世界
关 注和挖 掘 。“ 初 性 ” “ 塑性 ” 儿 童 文 化 原 与 可 是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阅读体会萌生阅读这本书的念头,源于去聊城听董旭花教授的讲座,在讲座中,董教授提到了这本书。

后来参加《幼儿文学》的编写工作,就潜心拜读了这本理论专著。

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准、内容厚重的儿童文学理论著述,参与谈话的五位专家都是资深的中年专家,他们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梅子涵;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卫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自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教授彭懿;北京大学教授现代文学博士导师曹文轩;这五位专家都亲历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低谷与繁荣,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充满了想法,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许多全新的观点和思想。

本书有几大亮点,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1、形式新颖与以往的理论书籍不同,这本书是由五位资深的专家围坐在一起,以对谈的形式梳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瞻望未来绚丽的前景,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进程。

正如梅子涵教授在本书序中所言:我们五个人,在二十世纪的最后的秋天,从早到晚的那五天……我们靠着沙发,房里有很轻的音乐,发表着、讨论着、争论起来。

我们都累了,但是我们对自己说,不要靠着沙发睡去。

那五天,我们喝了很多的咖啡。

这种以咖啡茶叙的轻松方式,探讨中国儿童文学严肃的理论,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少见的。

这次对谈,既有专家的深思熟虑,也有即兴的临场发挥,既有一致的共识,也有见仁见智的激烈碰撞,被称之为最有大家风范的“吵架”;梅子涵教授戏称为“精神的摔跤”。

对于一般读者是过于沉闷而枯燥的理论,在书中成了一个个有趣的话题,理论变得活泼、生动、亲切、容易理解。

在形式上,本书独辟蹊径,值得一读。

2、内容厚重本书几乎将儿童文学界众所关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一网打尽”。

涵盖了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12个话题:关于经典、图画书、童话、幻想文学、儿童小说、成长小说、故事性、幽默、想象力、诗意、评论、出版等话题。

择取其中一点和大家分享。

关于经典,专家是这样解读的:A什么是经典?经典必须是经过历史的累积、选择和认定才产生的,是以时间为支撑点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给人一种大气、厚重的感觉,让人产生崇仰感的东西。

2008年度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2008年度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这是 对 于近 年来 颇受 关注 的杨 红樱 作 品 的一 次集
中探 讨 。会议 从 儿 童 文 学 、 童 教 育 、 儿 儿童 心 理 、
其有学术兴趣的研究者能矢志不移进行研究。毕
竟, 儿童艺术的发展 , 需要丰富的可能性 ; 童艺 儿 术 的研 究 , 当如是 。 亦
少儿 出版等 不 同视角 , 杨红 樱 的作 品展开 研讨 , 就 同 时提 出 了不少 值得 思考 的学 术话 题 。王 泉根认 为 ,杨 红樱 之所 以能 获得 成 功 , 秘 诀 就 是一 句 “ 其 话: 全心 全 意为儿 童 服务 , 具体 地说 就是 认 准为小 学生 年龄 段 服 务 的童 年 文 学 不 动 摇 。 郑 重 则 对 ”
中国儿 童艺术 的发 展策 略 提 出了有 益 的见解 。 综上 , 漫产 业 和 儿 童影 视 领 域 的研 究 占据 动
话语 交锋 之 一 。 20 0 8年 的 中 国童 书 出版 界 早 已不 再 对 “ 畅 销” 一词 遮 遮 掩 掩 。但 是 , 销 的 作 品 是 否 就 是 畅 好作 品?2 0 0 8年 , 一几 年前 就 已提 出 的论 争被 这 激情 洋 溢地 接 续 了下来 。1 0月 1 日, 场题 为 0 一 “ 维 视 野 中 的 杨 红 樱 ”的研 讨 会 在 北 京 召 开 。 多
的一种 来龙 与 去脉 。
的回应 , 1 2 0月 4日,文汇读书周报 》 《 发表 了刘绪
源 的《 批评 能 跟 着 畅 销 转 吗 ?—— 关 于 杨 红樱 作
品的讨论》 一文。在这 篇文章 中, 者针对 l 作 0月
1 日的研讨 会 , 0 批评 了以商 业 上 的成 功作 为 童 书 质量 优 劣 判 定 标 准 的做 法 。他 认 为 , 杨 红 樱 作 “

影视改编与儿童文学的跨媒介传播

影视改编与儿童文学的跨媒介传播

也推 出动 画电影版 。 《 男生贾里 》 也相 幽默欢快 的风格 ,唯美逼真 的画面处理 体通讯工具成为推动情节发展 的重要动 花木兰 》 力 。尽管影视 的改编提升 了儿童文学 的 继被改编为 电视剧和 电影 , 《 淘气包 马 等 。如淡化 中国民间题材 的 《 小跳 》更是被改编 为动 画片 ,动画电影 原本替 父从军背后 的沉重蕴含 ,赋予更 传播范 围与效果 ,但是在 实现跨媒介传
次开船 ”港 》、 《 三毛从军记 》、 《 宝
0 《 雪公 主 》、 《 白 美女 与野兽 》、 《 灰 空环境 ,将小说带有鲜 明5 年 代特 色的
葫芦的秘 密 》、 《 小英雄雨来 》等。随 姑娘 》等经典之作都取材 于童话 。安徒 生 活环境置换成 为了带有好莱 坞的模式
着 数字技 术的发展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 生 、格林 等经典 童话 抑或 现代优 秀艺术 的场景 ,古 时代 的恐 龙到外太 空的救援 已经 成 为儿 童 电影 二度 开发 的重要 对 童话 都被迪 斯尼所用 ,童话 中肆意飞扬 都在 电影 中展 现。作 品的主题也从 问题 象。如张天翼的童话 《 宝葫芦 的秘密 》 的想象和饱满神奇的艺术形象赋予迪斯 小说 ,成为 了展现家庭亲情的好莱坞模
向和生产格 局有关 。
最后 ,改编对原著 的忠实度问题。 更为便捷的渠 道 ,但是随之而来是改编
总结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 ,可以分 体倾斜于现实题材而轻视幻想题材 的导 搭载影视快车使得儿童文学的传播有了
如 《 霹雳 贝贝 》、 《 生贾 里 》、 《 男 花
在 儿 童 文 学 影 视 改 编 方 面 ,迪 斯 是否忠实于原著 ,或者说原著 的精髓是
品 的途 径 调 查 ” ,结 果 表 明 ,有 6 .% 学 的发 展 与 儿 童 电 影 的 创 作 、发 展 也 有 道 。返顾 现代儿童电影创作 ,改编是其 05

215502105_朱宗顺:追寻学前融合教育的“诗和远方”

215502105_朱宗顺:追寻学前融合教育的“诗和远方”

26EDUCATOR如果将幼儿比作一粒种子,教育的作用就是发现他们的价值,让每一粒种子通过特有的方式,开花结果,迸发生命的力量。

在教育多元发展的今天,融合教育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发布也为新时期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支持,然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学前融合教育发展仍需突破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理念普及不够、相关服务配套不足等方面的瓶颈。

面向崭新未来,学前融合教育怎样做到深度“融合”?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队伍?我们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朱宗顺,希望通过他的专业视角,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让融合之光照亮每个特殊儿童的心田。

专业化水平不足以支撑“实施”《教育家》:近些年,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做过哪些有益尝试,又面临哪些难题?朱宗顺:为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益的措施。

一是在宏观政策方面,鼓励开展学前融合教育。

比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要求普通学校(幼儿园)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二是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措施。

比如,《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特殊教育体系,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独立办园(班)。

各地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了学前融合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特殊需要儿童接受早期融合教育创造了更多机会,彰显了教育公平。

虽然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当前学前融合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学前融合理念普及不够。

社会、家长、幼儿园教师等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者,对学前融合教育还缺乏理性、科学的认识,幼儿园很难将融合纳入办园理念。

其次,保教人员缺乏特殊需要幼儿发展与教育、干预的相关知识,其专业化水平不足以支撑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培养方案(7.30)

学前教育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培养方案(7.30)

学前教育学Early-child Education(专业代码:04010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科在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2007年,学前教育方向成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正式开始招收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2010年成为《教育规划纲要》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学科。

本学科团队主要成员32人。

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讲师10人。

博士学位26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3人。

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

学科团队中有8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并拥有一个省级教学团队。

本学科共设有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原理、儿童语言文学与教育、儿童艺术与教育、幼儿教师教育、儿童公共政策与教育管理、儿童游戏与玩具七个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学专业现有全日制研究生85人,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中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管理机构、社区服务机构的培训、管理及服务工作。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独立从事学前教育学的科学研究能力,胜任与该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较高级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2.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术前沿与发展趋势3.具有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查阅专业文献,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4.能胜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前教育相关新闻出版、教育管理、社区服务等工作。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前3学期完成学位公共课、学科平台课、学位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导师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完成必修环节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等工作,后3学期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童年消逝了吗

童年消逝了吗

童年消逝了吗——聊一聊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主持人:将来特邀专家:方卫平、刘绪源A.儿童面临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主持人:你们两位谈一谈对目前中国儿童生存状态的看法好吗?方卫平:儿童和儿童文化问题似乎已经成为许多领域普遍关注的话题。

我们发现,在对于童年生存现状及其命运的关注和讨论中,不安、焦虑、恐慌的情绪正在迅速地弥漫开来。

二十多年前,美国纽约大学的尼尔·波兹曼教授出版了名著《童年的消逝》,几年前,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卫·帕金翰教授又出版了一本《童年之死》。

他们都以深刻的洞察力,讨论了电子媒体时代给予近现代以来所形成的童年观念、童年文化和童年生存状态的巨大影响。

刘绪源:首先是电视文化的冲击,电视引领了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狂潮,这同时也是商业文化的狂潮。

近年则又出现了越来越普及的网络文化。

方:波兹曼和帕金翰所描述的当代童年的文化与生存命运,在今天的中国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证实。

但是,就我国儿童的生存实际看,他们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中还具有许多属于东方或中国所特有的现象,例如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关注所导致的永远难以“减负”的学业压力等等。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孩子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了极端手段的负面报道。

刘:现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堪压力的自杀现象,和在读的硕士、博士中因抑郁而自杀的案例,其实也都和你所说的童年压力有关。

心理上的早期经验有时是很可怕的,就像在人生经历中撒下一颗种子,它是要慢慢发芽的。

方:我认为,以学校、家庭为主构成的学业环境和以电子媒体为主构成的媒介环境,是塑造这个时代儿童面貌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

学业环境主要代表了成人社会和主流体制的权威和力量。

在这一环境中,儿童更多地体验到的是压力、紧张和焦虑。

媒介环境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天性和欲望更容易得到舒张和满足的现实文化平台,更多地带给儿童以宣泄、自由的情绪体验。

这两种看起来不同的生存环境,在对儿童进行文化塑造的方向上却有一个十分合拍和几乎同一的结果,这就是都在很大程度上使今天的儿童脱离了近现代童年观中所描述的天真烂漫的童年品质。

儿童文化知识点总结

儿童文化知识点总结

儿童文化知识点总结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并在其中成长茁壮的一种文化系统。

它涵盖了儿童生活、学习和游戏等各方面的内容,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密切相关,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儿童文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在儿童文化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介绍:一、儿童生活与游戏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是儿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学习和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规则。

而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通过各种游戏和玩耍,发展和锻炼自己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同时也建立和维护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1. 儿童的日常生活儿童的日常生活涵盖了饮食、睡眠、学习、交往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中,儿童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不尽相同,但都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比如,有些儿童在家庭中需要参与家务劳动,有些儿童则会有更多的自由和娱乐时间;有些儿童在学校会接受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些儿童则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现代科技和信息。

2. 儿童的游戏活动儿童的游戏活动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体验。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合作和竞争、快乐和困难等不同情感和情境,这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情感和社会技能。

同时,游戏也能够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儿童学习和教育儿童的学习和教育是儿童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儿童接触和吸收了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这对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儿童的学习内容儿童的学习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会逐渐掌握和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2. 儿童的教育方式儿童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中国文学缘何屡获国际大奖认可

中国文学缘何屡获国际大奖认可

中国文学缘何屡获国际大奖认可曹文轩近日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喜讯引起文化界持续关注。

有评论认为,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再到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短短4年间,中国作家以不同类型的作品先后获得国际上最高等级的文学奖认可绝非巧合,作者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国当代文学成为国际文学评奖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获国际安徒生奖之前的一次采访中,曹文轩曾提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认为“莫言的文学表现了中国的文学水准,这个水准就是国际水准,而儿童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始终与成人文学并驾齐驱”。

而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莫言的获奖,是一个信号,而不是一个句号,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中国当代文学已成为国际文学评奖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此,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认为:“中国故事持续获得国际大奖不是巧合,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文学创作几十年积累的爆发,另一方面也与国家这么多年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奖本身对中国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早在半年前就曾断言:“国际安徒生奖正在向中国走来!”曹文轩的获奖,证明了他的自信绝非空穴来风。

“我们做了几乎能够做的一切。

”海飞认为,中国作家所取得的成绩,有着极为扎实的现实铺垫,甚至可以说是有着许多文学以外的因素。

以曹文轩为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初,国家投在包括《草房子》、《青铜葵花》在内的曹文轩近20部作品的多语种翻译输出资助总金额达400.2万元。

据悉,在得到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的作品已经输出到50多个国家,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海外影响力,这些都构成了获奖的基础。

除资金的支持,翻译也是重要的一环。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对莫言最终获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慈欣的《三体》请来了有科幻写作背景的华裔科幻小说家、星云奖和雨果奖得主刘宇昆翻译,《三体》能获雨果奖,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译介。

论中国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

论中国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
活动 ” 等等 。这 些 规 定 从 不 同的 角 度 涉 及 儿 童 的 文 化 享有 权利 。
关键 词 : 文化 享有权利 ; 儿童权 利 ; 童权 利保 护 儿 中图分类号 :9 35 文献标识码 : C1. A 文章编号 :0 8 972 1)2一I2 —0 10 —89 {0 10 X 3 5 Y

JL 的文化 享有权利 童

已经充分认 识 到 , 为 儿童 发展 和教 育 的生态 环境 作
我 国儿童文化享有权 利的现 实状况是儿童 文化服务提供 较为丰富 , 儿童文化需求被充分激发 , 儿童组织和机 构体 系较 为 完备。我 国儿童 文化 享有 权利的未来发展呈现 出儿童文化权利意识增 强、 儿童文化需 求多样性 、 儿童权利保 护组织和机
构 多态性 、 儿童文化产业 支持作 用加 强、 国际合作加 深等 趋势。

文化 , 在儿童的社会化及健康成长方面 , 起着不 可 从法律所规定 的权利主体的角度看 , 可以理解 的
在我国, 尽管 法律 对 儿 童 的 文 化 享 有 权 利 已作 了 许 多相 关 规定 , 是 儿 童 的 文化 享 有 权 作 为 儿 童 基 本 但 权 利 的概 念 尚未 得 到 系统 的 阐述 , 亦无 法 定 的解 释 , 这 给我 们探 讨 儿 童 文 化 享 有 权 利 的 问题 带来 了不 少 困
或缺 的作 用 ll 。 2
是, 作为刚出生的个体 , 尽管法律赋予 了其文化参与 、 文化创造和成果保护 的权利 , 但是 , 很显然 , 由于生理
难。为便于讨论 , 我们 尝试 对儿童 的文化享有权利作 机能 、 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 , 作为个体的儿童并不能 出如 下界 定 : 童 的 文化 享 有权 利 是 指 相 应 于 儿 童 的 真正行 使其 文化 权 利 。 因此 , 护儿 童 对 优 秀文 化 服 儿 保 发展 特性 , 为 个 人或 群体 的儿 童获得 、 作 享有 优 秀文 化 务 、 源 或成果 的 获 得 和 享 有 ,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是 资 就 这 服务 、 源或 成果 的权 利 。 资 实现 儿童 公平 发展 的基 本前 提 。 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属 于儿 童文 化权利 的一项。 儿童 的文 化享 有权 利 受到 国 际公 约 和 国 内立法 的 根据 目前 的研究 , 儿童 的文 化 权利 包 含 四个 方面 : 有 双重 保护 。 国际 公 约 作 为 国际 社 会 的规 定 , 于保 护 享 对 既有 文 化资 源 的权 利 ; 与文 化活 动 的权 利 ; 参 进行 文 化 儿童 的文 化享 有 权 利 是 必 要 的也 是 重 要 的 , 主要 包 括 创 造 的权 利 ; 文化 成果 受保 护 的权 利¨ 。其 中 , 童 享 』 儿 《 济 、 会 和 文 化 权 利 国 际 公 约 》(n m tnl 经 社 Ie aoa t i 有 既有 文 化 资源 的权利 居 首 位 。这是 由儿 童 的发 展 特 C vnn o cnm c Sca adC l rl i t) 十三 oea t nE oo i, oi n ut a Rg s 第 l u h 点 所 决定 的。 条“ 本缔约各 国承认 ,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以及第 十 ,

儿童文学写作的难度与智慧——以殷健灵《1937:少年夏之秋》为例

儿童文学写作的难度与智慧——以殷健灵《1937:少年夏之秋》为例

儿童文学写作的难度与智慧——以殷健灵《1937:少年夏之秋》为例胡丽娜【期刊名称】《中国出版》【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3页(P14-16)【作者】胡丽娜【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殷健灵向来擅长于细腻地探索少女情感世界,而新作《1937:少年夏之秋》却选择了有难度的历史叙事,在成长故事的内核中注入作家对历史和苦难的深切感悟。

在轻阅读和浅阅读盛行的当下,这样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尤其可贵,彰显了作家迎难叙事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以殷健灵创作的华丽转身为个案,就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的情境构建与情节设置、作家的写作姿态和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度等问题予以剖析,同时,通过与国外同类创作的比较,探求提升国内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品质的可能性。

“儿童文学不是一种简易的文学,而是要用单纯有趣的形式讲叙本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深奥的道义、情感、审美、良知。

它运用想象力、英雄主义、游戏精神三大法宝完成它在美学、艺术上的追求。

”[1]这是作家秦文君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理解。

事实上,无论中外,儿童文学创作向来都不是轻巧活。

别林斯基甚至告诫我们:“儿童作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

这是一种天赋。

这里不仅仅要求有才能,而且还要求有某种天才……培养一个儿童作家需要很多很多的条件:需要有一颗天惠的、博爱的、温和的、安详的和孩提般天真无邪的心灵;需要有高深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洞察事物的敏锐目光;不但要有生动的想象力,而且还要有生动活泼的、富有诗意的、能够以活生生的、光彩夺目的形象来表现一切事物的幻想能力。

”[2]由此看来,儿童文学写作本来就不易,再加之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苛刻要求,儿童文学创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尽管如此,儿童文学中还是不乏一批富有自我挑战精神的作家,如米切尔·恩德。

他在《超越儿童文学》一文中说:“从根本上说,我反对为了孩子而存在一种特别的文学的说法……据我们的经验,孩子原则上丝毫也不关心的主题,或是孩子完全不理解的主题,是不存在的。

中国比较好的少年文学作品

中国比较好的少年文学作品

中国比较好的少年文学作品标题:探寻成长的力量:推荐中国优质少年文学作品在成长的岁月里,书籍是我们最美好的伙伴。

中国有着丰富的儿童文学资源,其中一些作品不仅寓教于乐,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今天,就让我为大家推荐几部中国优秀的少年文学作品,希望它们能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首先,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最佳中国少年文学读本》系列。

这套读本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精心遴选,是一部专门为广大少年读者准备的文学盛宴。

该系列共分为多个主题单元,包括《生命的诗情》和《斐济的阳光》等。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成长、人生、人性等基本的价值命题,以文学之美诠释大爱教育,赋予少年儿童精神的光明,带给他们心灵的温暖,从而帮助他们获得人生的力量和底气。

《最佳中国少年文学读本》所选作品均为中国原创少年文学精品,既有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每篇文章都附有阅读导语和牵手阅读文字,细致地为少年读者的阅读提供思路和指引。

通过阅读这套书籍,孩子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想向大家推荐的是《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中国卷》。

这是一部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

该书收录了吴承恩的多篇经典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中国卷》所选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既有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现代文学的优秀传统,是培养孩子们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优质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少年百科全书》。

这是一部由众多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的一部大型儿童百科全书,涵盖了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是一部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儿童读物。

给世界的请柬主要内容

给世界的请柬主要内容

给世界的请柬主要内容
之前听老师说《给世界的请柬》是方卫平教授写的一本好书,叫我们暑假有时间一定要看看。

所以这个暑假我特意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方卫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化》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编委;著有《最佳儿童文学读本》系列、《最佳少年文学读本》系列、《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等,与人合作主编有《新语文读本·小学卷》;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系列是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为广大儿童读者所精心遴选的一套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

《童年的远方》为该系列中的一册。

该书结构上采用了主题单元的呈现方式,选文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内容触及到了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等基本的价值命题,因而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

是一册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给世界的请柬》结构上采用了主题单元的呈现方式,选文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内容触及到了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等基本的价值命题,因而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

是一册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文化》第五辑
目录
媒介与儿童文化研究
文化与天性的结合:加强童年研究和媒介研究之间的对话…………[英国]Alan Prout
老问题,新答案?——有关儿童与新媒介的历史和当下话语……[英国]Chas Critcher
数字时代的媒介教育与公民身份建构…………………………[意大利]Gianna Cappello
媒介教育在幼儿课程中的意义………………………………………………………张志俭
不同共视方式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刘宣文任宁
传记,媒介消费,身份构成…………………………………………[南非]Larry Strelitz
变动的媒体、变动的青少年——2008年台湾地区青少年媒体行为调查…………吴翠珍
中日儿童文学交流
谈日本儿童文学的现状和问题——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文学馆的讲演…[日本]鸟越信中日儿童文学的碰撞与发展可能…………………………………………………………钱淑英关于日本国内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和研究…………………………………[日本]寺前君子
儿童文学
“幻想文学”是个伪概念…………………………………………………………………吴其南时间:童话的“阿德涅彩线”——论童话中的叙事时间及叙事结构…………………胡丽娜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现代性追求…………………………………………………张道振
图画书
从陌生到热捧——图画书出版在中国内地………………………………………………孙建江严肃与乐趣——中国科学故事图画书初探………………………………………………徐丹
动画与动漫
论日本动漫的色彩艺术……………………………………………………………………朱国金宝葫芦里有多少秘密——《宝葫芦的秘密》从童话到电影……………………………张占杰“少年”的“舞动”——析《中华小子》中的武侠元素………………………………洪东萍
博士学位论文摘登
论审美教育的行为呈现……………………………………………………………………郑素华佩罗版《小红帽》与格林版《小红帽》的比较研究……………………………………彭懿台湾校园儿童纸影戏的开拓与推广………………………………………………………邓琪瑛
本辑批评家
从“黎锦辉现象”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陈恩黎释放与规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陈恩黎
学界对话
关于儿童诗的创作、思考及其他——访台湾儿童文学家林焕彰先生……………林焕彰赵霞展现儿童文学的纯真、幽默、深邃和大气——兼谈《最佳儿童文学读本》(小学卷)的选编和评点……………………………………………………………………………方卫平肖雨一部童书中的幻想天地——张之路系列长篇小说《小猪大侠莫跑跑》研讨会发言纪要………………………………………………………………………………张之路孙建江等
作家与作品
想象功能与童话叙事………………………………………………………………………张慧敏重构民族文化身份——薛涛本土性儿童小说论…………………………………………晓宁
少儿出版
理想的出版文化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建构…………………………………………………陈苗苗台湾翻译图画故事书出版研究:以2001年为例………………………………………刘文云
儿童文化现场
听童年发言——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张虹袁惠丽
海外视域
向死而生——评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赵岙村关于“说”的困惑:儿童文学叙述之难——评芭芭拉·沃尔《叙述者的声音:儿童虚构文学的两难》……………………………………………………………………………………钟宇历史在线:一个欧洲项目……………………………………………[意大利]Marta Brunelli
机构简介
国际学校文化中心:记忆与阐释的中心……………………[西班牙]Augstin Escolano Benito 美国罗格斯大学童年研究系简介…………………………………………[美国]Lynne Vallone 美国教育史协会简介……………………………………………………[美国]Robert L.Hampel
稿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