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两校第1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者:揭阳一中理科综合备课组 校对者:揭阳一中理科综合备课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B-11 N-14 O-16 Na-23 Cl -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2.如图是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遗传 B.分析系谱图,能够确定的是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C.若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伴X隐性 遗传病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Ⅲ-7和Ⅲ-8婚后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1/4 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B.鉴定组织中脂肪的颜色反应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 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一般应选用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 4.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B.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5.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流动 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可直接参与代谢促进植株细胞分裂B.脱落酸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和促进果实脱落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赤霉素可用于改良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 7.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年揭阳一中九月份联考试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下列对用“中”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是儒家“中庸”说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用“中”思想到儒家的“中庸”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用“中”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它这时只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存在的。

先秦用“中”思想的源头是西周时代刑罚之“中”的观念,这种观念表明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等特点。

用“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除恰到好处地符合一定标准外,“中”也可以指这个标准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节”“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意思是标准、法度,《诗·卫风·氓C.“皇极”是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的法则,符合这个法则,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就是“中”,否则就是“偏”“陂”。

儒家“中庸”说以儒家伦理道德观“仁”和“礼”为“中”的标准,它与前人用“中”的思想并无相同之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庸”B.“中”是有原则的,《尚书·吕刑》里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中的“中”,其原则就是法律所制定的标准。

《荀子·礼论》中的“为之立中制节”与《尚书·洪范》中的“皇建其有极”,说法虽不同,体现的却都是用“中”的思想。

儒家的“中庸”说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这个准则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孔子认为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揭阳第一中学语文组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新生入学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新生入学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新生入学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2015年揭阳一中高一级语文摸底考试答案1、B.(A.gōu /gïu sǎo /sào yàn xīng /xìng B.bēn /bân kōng /kîng lãi /lěi sāng /sàng C.gān chái / qíyuán / huìfú/piǎo D.xuān/ xuàn chuàng/ qiàng wàng/ wǎng jiǎ)2、C.“决”应为“诀”3、D.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贬义。

4. C.此项A的“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选项B“爱的方式”有恰当不恰当之分,不一定“成功”。

选项D中的“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5. C.6.B.7.C.祥子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8.(1)折戟沉沙铁未销(2) 后天下之乐而乐(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 志在千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5)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有会意(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10分)9.物是人非(1分)10. C (3分)11.(2分)(1)景象(景观)(2)离开12.(4分)(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

(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13.(5分)①小船②狂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②空通过梳理文段即可答出,③句其实考查的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

“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而袁中道则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不符。

揭阳市2016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揭阳市2016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揭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页 (共4页)揭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A(原文是“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和受排斥。

”选项少了“从历史上看”及“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的时代背景,缺少这两个限制条件,“自古而今”绝对化了,表述有误。

)2.B(原文是“在他们看起来......非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非常合适居住是人们的看法,不等同于现实,另外“合适”也只是指潮汕地区的海洋气候十分适合人居住。

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3.D(原文是“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

”原文提及“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基础”的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此外,没有动摇“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并不能作为论断“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理由;选项强加因果。

) 二、36分(一)19分4、A (应为“认可、认同”)5、C6、C (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7、(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主”“谁何”“十不偿一”各1分,大意2分)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逋” “蠲除”“无所”各1分,大意2分) (二)11分8、“清”既指环境的清,又指心境的清。

(2分)月透疏帘而入,如同邀来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如同被奇妙地纳入枕函之中,借清凉的月影、溪声写出了环境之清静;诗人注目于这些光景物态,于枕上感受月影、溪声,表现了清闲的心境。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1-2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的印章(节选) 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

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

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

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

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

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

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

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

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

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

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

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

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

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

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

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

2016揭阳一模语文答案

2016揭阳一模语文答案

揭阳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3分)C 。

分析:原文“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正在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真正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选项“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与原文“正在”和“真正”不符。

2.(3分)B 。

分析:原文意思是,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主体性容易迷失。

3.(3分)D。

分析:还需“众人拾柴,众星拱之,”同时,并不是“也能”,是“有机会”二、36分(一)19分(4-6题,每题3分)4.B(“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5.D(“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6.D(“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

见第二段)7.(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及”“密”、“泣涕”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以”“罪”及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参考译文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

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

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

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

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

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

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

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

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

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五月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潮州金山中学2016届高三五月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揭阳一中潮州金中高三级五月联考语文科试题命题人:揭阳第一中学语文组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96届)期末考试语文科试题出题人:章韵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广东揭阳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广东揭阳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广东揭阳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答案】A【解析】D两讫/契约[qì] 框架/夺眶而出[kuàng]B虔敬/潜在[qián]C洗漱/结束[shù]。

2.【答案】D【解析】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答案】C【解析】(A.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改变”缺宾语,D.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4.【答案】A(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

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

接下来前文说“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选⑤④①。

③是对④①的总结。

故答案为A。

)二、文言文阅读【答案】5.C (挠:屈服)6.A(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B代词,他的,作定语;代词,他们,作宾语。

C介词,因为;介词,把。

D介词,给;连词,和)7.A(②陈述寇隽东讨时担任的官职;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梁人害怕是因为寇隽派兵擒获了曹琰之,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8.C(应该是建造费用虽然极多,由于寇隽掌管得严,下面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9.(1)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

(典1分,句义2分)(2)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

(若1分,见1分,句义2分)(3)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属1分,故1分,句义1分)【解析】【参考译文】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

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

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揭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揭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

揭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寥廓游说丰姿蓊蓊郁郁B . 峥嵘弄堂落寞挥斥方遒C . 碟血袅娜冶游偃苗助长D . 箜篌宛然彷徨周公吐哺2. (4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操控印象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比通过合影进行身份建构来得更为简单有效,而对于权力金字塔体系的中层游移者(譬如小官和土豪)而言,比起手头有限的资源,印象分更能直接决定实现段位跃升的效率。

“大师”王林便是个中高手。

在一本出版于2002年的写真集《中国人》中,他与并列而坐的官员做谈笑风生状,却又适当倾斜身体,营造左右逢源却以权力为尊的既视感。

(乙)多张“重磅”合影中,随时变换表情、动作的王林向观者逐一抛出“名流”“导师”“高人”的印象。

而在更加依靠熟人间的信任、默契而非规则运作的中国社会,“关系”及可以证明“关系”的一切符号,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兑现为资本、利益。

(丙)承袭千年的“权力本位”传统在国民意识深处埋下的种子,又使得与大腕、权威捆绑在一起的身份建构游戏释放巨大能量,一方面能够以背后有人,轻易莫惹的潜台词宣示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又能够以亮出底牌的自得姿态待价而沽。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做B . 既视感C . 逐一D . 待价而沽(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9高二上·延边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作诗也不是随便地堆砌词语。

B . 慰安妇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人心头的一道伤口,应当坚决制止对她们进行戏谑和消费的事件不再发生。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9月入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9月入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9月入学联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咸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的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

《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年揭阳一中九月份联考试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咸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的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

《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正如蔡沈《书经集传》所说:“极”是“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皆须合于“皇极”的法则,否则就是“偏”“陂”。

而反对“偏”“陂”也正是在“皇建其有极”(《尚书·洪范》)的前提下进行的。

总之,建“极”与用“中”意思是相通的,其基本含义都是说要公正地符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

孔子将上述这种用“中”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从而创立了儒家的“中庸”说。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提出的。

儒家伦理学的“中庸”说同前人用“中”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儒家给“中”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具体内容,这个具体内容就是以“仁”为内在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

但“中”字的基本含义,即合宜,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这一种意思,仍然保留在儒家的“中庸”说中。

(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1.下列对用“中”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是儒家“中庸”说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用“中”思想到儒家的“中庸”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B.用“中”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它这时只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存在的。

C.先秦用“中”思想的源头是西周时代刑罚之“中”的观念,这种观念表明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等特点。

D.用“中”思想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否则,偏与倚、过与不及也就不存在了,更不可能在它们之间进行调和折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除恰到好处地符合一定标准外,“中”也可以指这个标准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节”“极”的含义相通。

B.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意思是标准、法度,《诗·卫风·氓》里“士也罔极”中的“极”字就是这个意思。

C.“皇极”是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的法则,符合这个法则,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就是“中”,否则就是“偏”“陂”。

D.儒家“中庸”说以儒家伦理道德观“仁”和“礼”为“中”的标准,它与前人用“中”的思想并无相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原本是一种思想方法,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发挥、变成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之后,应该就不再是思想方法了。

B.“中”是有原则的,《尚书·吕刑》里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中的“中”,其原则就是法律所制定的标准。

C.《荀子·礼论》中的“为之立中制节”与《尚书·洪范》中的“皇建其有极”,说法虽不同,体现的却都是用“中”的思想。

D.儒家的“中庸”说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这个准则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孔子认为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郑赐,字彦嘉,建宁人。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

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

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母丧,去。

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

复坐累谪戍安东屯。

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

不许,召为工部尚书。

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

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

”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

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

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

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

皆揣帝意所恶者。

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

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

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

不许。

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帝疑其自尽。

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

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以宁辑.,苗、獠畏怀辑:和睦B 炳文自经.死经:上吊C.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讦:揭发D.枉.道省母枉:违背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赐为人和厚。

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

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

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

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注]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栗子·立子许福元这是一个傍晚。

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

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

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

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

“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

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

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

”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大叔,您手就是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