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1)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案
考察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等这些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和不断剥削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从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等英雄人物身上学到了要热爱祖国,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提示:在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1819年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当选为总统。
师:除了玻利瓦尔还有谁在领导独立运动?
他们也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知识拓展
——介绍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两位人物
6、利用玻利瓦尔(北)和圣马丁(南)从两个方向的进军过程图,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的特点
7、历史意义
师:经过多次战役的胜利,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补充: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使拉丁美洲获得独立,并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从此,拉丁美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 玻利瓦尔
学生:圣马丁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思考
学生:1857年;士兵、农民、手工业者等等;
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和分析材料,进行相互的讨论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
2、原因
师: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归纳

(水滴系列)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讲述的内容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这是一件对俄国、对世界都有着的重大意义的事件。

通过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竞学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教师:索契,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随着第22届冬季奥运会的召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俄罗斯,一个辽阔的欧洲国家,工业发达、美丽非凡,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而在九十七年前,俄国这个名字更是响彻大地,震惊了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九十七年前,来看一下当时的俄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利用奥运会导入,调动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旧时代的终结——二月革命展示:材料一一战前,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社会动荡不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材分析】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新的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过程、性质、特点和国际国内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巩固政权等十月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的能力。

3、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片段,补充典型历史图片、历史史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大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新篇章开始的标志,人类由此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3、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4、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234球化》。

二、新课学习(一)概念解析: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师:你知道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吗?生答师讲述: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从新航路开始,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达到高潮。

师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品牌吗?生答:认识,是耐克鞋。

师问:对,耐克是闻名世界的美国鞋品牌。

那么,你们知道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5生答:不知道师讲述:全球闻名的“耐克”球鞋年产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一百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

但是,美国“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而生产却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由此可见,耐克鞋是由世界各地的厂家共同完成的,不是由美国的哪个厂子独立完成的,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1、结合教材小组讨论:经济全球化趋向高潮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提示从提示:从生产力、国际环境、交通、科技等方面回答。

生回答2、老师展示图片,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回答师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6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国际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这为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3、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说明什么问题?生回答教师讲述:左图是2004年6月28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亮相,世界上航程最远的波音777-200LR。

它被命名为“郑和号”,以纪念伟大的中国航海家、探险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波音777-200LR航程可达17445公里。

右图是1994年5月6日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车。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3. 掌握主要的二战军事战役和主要国家领袖。

教学内容:第一课:二战的爆发和发展1. 二战爆发的原因2. 德意日对盟和同盟国的形成3. 二战的主要战役和事件第二课:二战的结束和战后国际关系1. 盟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战后和平建设2. 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3. 冷战的爆发及影响第三课:二战主要国家领袖1. 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天皇的角色2.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领导作用3.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军事策略教学方法:1. 讲述和讨论:教师讲解二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视频资料:播放适合二战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和讨论。

教学评价:1. 认知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国家领袖,并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二战的原因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3. 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完成课堂任务。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二战历史展览,展示二战期间的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来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二战期间的模拟战役游戏,体验战争的紧张与刺激。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实。

2.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3.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 国完成工业 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5.1857年,__印度土兵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__章西女王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 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 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英国殖民者__,反映了__印度民族意识的觉 醒__。这次起义也是__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 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探究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 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挂图 录音机等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大河流域》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显示自学提纲: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2)、按自学提纲自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

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

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1 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月革命十月革命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含反思)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

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

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2.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教学难点:
1.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并引出以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
二、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三、展开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九年级
主题: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政治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特点;
2. 理解封建制度对中世纪欧洲政治的影响;
3. 分析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特点;
2. 封建制度的影响;
3.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中世纪欧洲地图;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地图,在地图上标出主要国家和城市,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地理位置。

二、讲授(25分钟)
1.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特点;
2. 封建制度的影响;
3.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三、练习(15分钟)
1. 请学生回答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答疑惑。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政治的特点,以及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特点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特点,理解封建制度的影响,以及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实例和案例的
引导,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 → 二月革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5.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A.2月B. 3月C. 10月D. 11月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3.完成《课易通》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D )A.俄罗斯联邦B. 外高加索联邦C. 乌克兰D. 爱沙尼亚2.列出与1、23.完成《填图册》第3]。

4.建议学生结合政治科内容,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

5.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2.《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5.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7.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运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再现情景,组织学生阅读、思考、感悟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