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冯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及启示

合集下载

冯契哲学思想研究的新突破——读《冯契“智慧”说探析》

冯契哲学思想研究的新突破——读《冯契“智慧”说探析》
1 91
探 析方面。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 面 : 1 . “ 智慧” 说 对 学 术 层 面 马 克思 主 义 哲 学 中 国化 的
贡 献
第二 , 以“ 智 慧” 说 的观点解 读 中国传统 哲学 , 把 中国传 统
哲学理解为知识和智 慧 的统 一 , 同 时吸纳 中 国佛 学 的“ 转 识成智 ” 的 范畴 , 主张 消除 知识 与智慧 、 科 学 与人 文 的对 峙, 自觉 以唯物辩 证法 为指导 , 建立 了“ 三流合 一” 的 中国
民出版社 出版 。该 书一改学术界 以往对冯契“ 智 慧” 说研究 的微观路 径 , 从整体上 、 宏观上全 面、 深入 而又 系统地 研 究冯 契 “ 智慧” 说, 全面贯彻“ 哲 学是哲 学史 的总结, 哲学史是哲 学的展开” 的辩证方 法, 系统探讨 了冯契“ 智 慧” 说 的学术价值 , 填
冯 契 哲 学 思 想 研 究 的 新 突 破
读《 冯 契“ 智 慧” 说探析》
薛 洁
( 湘潭大学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摘 要 : 作为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冯 契的‘ 智 慧’ 说研 究” 结项成果—— 《 冯 契“ 智慧” 说探析》 一书于 2 0 1 2年 l 2月由人
成果—— 《 冯契 “ 智 慧” 说探析》 ( 王向清 , 李伏清合著 , 以下 简称 《 探析》 ) 一书于 2 0 1 2年 1 2月 由 人 民 出 版社 出 版。 《 探析》 一 书是 两位 作者尤 其是 王 向清教授 研究 冯契哲 学 思想历时 1 2年 的最高成 果 , 汇集 了发 表在 《 哲 学研 究》 等 刊物上的 四十 余 篇相 关 论文 之 精 要 , 是 全方 位 研究 冯 契

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

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

理想人格观首先,我很荣幸选择了王老师的这次课,起初这中国理想人格的学修课是我自己选的,因为我对这名课很感兴趣,我想知道中国理想人格到底是什么人格,其次是因为想从中学习一点做人处事的道理。

所以我很早就过来了,想占一个好位置听听王老师的讲课,来的时候同学都还没有下课,但我等到他们下课以后就进去找了一个靠前好位置坐了下来,看着自己带过来的书,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可能有点忙,所以来得也比较急和匆忙。

老师开始讲的是毛泽东的思想人格,虽然我对毛泽东不是很了解,但老师讲得我听得懂,那些都是大道理,我们都明白的,但也能从当中学到很多东西的。

比如,说人格吧,人格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人格, 一般是指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及其社会责任的统一。

人格, 它是人性在个体身上的个性化体现。

换句话说, 人格, 是人这一主体的内在精神与内在精神外在化的有机统一。

人格, 确有高低好坏之分。

做人不容易, 具有高尚的人格, 应是一个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毛泽东从少时起, 就开始萌发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

到1920 年底, 当青年毛泽东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的人格思想由于注入了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的元素,其人格在内在精神与内在精神外在化结合的表现中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

可以说, 青年毛泽东的人格思想, 在当时同辈青年人中, 尤其是在具有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的湖湘学子中, 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青年毛泽东人格思想内涵丰富, 主要体现在: 探求新知, 追求真理的刻苦学习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与责任意识; 积极向上, 寓于进取的人生态度; 做“身心并完”之人的成才观念; 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以及重视“读无字之书”的求实作风。

我们是必须要向他学习的,光知道一个道理但不知道道理怎么样去实现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怎么样才能养成那样的思想人格呢?怎么样去学习做理想人格的人呢?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径。

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

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

传统与现代冯契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李洪卫(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摘要:冯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早直接提出“智慧说”并致力于此研究的哲学家。

他把世界看成人们认识和理论构造的结果,现实世界中个体意见的纷纭对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逻辑结构化所造成的。

他提出种类概念和元学概念、个体观念和元学观念,试图将概念的规范性转向观念的直觉和体验,尤其是通过元学观念的建构来实现既不脱离感觉的同时对整个器界把握的理解,实现从有量到无量到无限的把握。

冯契除了借助逻辑的方式力图实现观念的自我转变,同时也阐释了运用去私涵养的方式来解除个人的偏私私利等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这是他的“智慧说”会通中西的重要特征,并可见他与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理性观念上的某些共性。

关键词:冯契智慧说元学观念;去私涵养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38(2020)03-0027-10D O I:10.12192^]'.issn.1674-2338.2020.03.004冯契“广义认识论”在近年逐渐成为一个重 要的理论课题!%其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智慧 说”,同时,最复杂的也是这个内容。

冯契“智慧 说”源于早期思想的探索,后期则有新的拓展和 深广的开发,前后内容方面既有连续性也有差异 和变化,本文仅就早期“智慧说”的核心理念和演 进思路及其相关的一些哲学问题做一简略的梳 理和分析。

"关于冯契“智慧说”的基本概念,学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是总体上是接近的,即第一,智慧是 突出一种根本性认识的哲学观念;第二,对于“智 慧说”的属性,有的认为偏于理论,有的认为理论 与实践并重,有的则认为早期思想偏于理论或理 念,后期思想则将德性修养的内容更加突出出来。

陈来教授认为:“在以后的发展中,直到其晚 年,冯契仍然一直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 德性’的思想主张,但其中的‘理论’已经不是早 期朴素意义上的涵义,而是更多地与他在学生时收稿日期:2020-02-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国家观的近代转变研究”(18B Z Z027)、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良知学与当代人格教育”(H B19Z X008)的研究成果。

下学上达:论冯契智慧学说

下学上达:论冯契智慧学说

- 缘§ 蠹 。 一、 黾 善 毫
冯契先生对智慧学说的探索从 2 0世纪 4 0年代开始 。 时 , 那 整个世界哲学的走 向, 各种哲学流派争论 的中心 , 均从不 同方面 表现 了科 学 主 义 、 实证 主义 和人 文 主 义 、 理 性 主 义 的 对 立 或 试 非 图解决这一矛盾 的期望 。 然而 由于他们采用划界的方法 , 非但不
主要阐明认识 的辩证法如何 通过逻辑思维 的范 畴,转化为方法 的认识论 。中国近现代 一些 哲学 家程度不 同地存在着类似王 国 论的一般原理 。《 人的 自由和真善美》 主要 阐述 了认识的辩证法 维 的“ 可信 ” 可爱” 与“ 的矛盾 , 与受西方 近代 狭义认识论 的影响 贯彻于价值论领域 , 在使理想成为现实的活动中 , 培养 自由人格 有很大关系 。 冯契先生把后两个问题引入认识论 , 为广义认识 成 的德性 。本文主要对其 “ 转识成智 ” 说进行分析 阐释 。 论 。在广义认识论 里 , 知识和智慧并非是互相隔绝 的两个领域 , 而是统一于整个认识辩证运动之 中, 这就将 可爱 和可信相统一 , 克服 了科 学 主 义 和人 文 主义 的对 立 , 解决 了 知识 与元 学 的对 峙 。 在 这 一 意 义 上 , 契 的 “ 慧 学 说 即是 关 于性 与 天 道 的认 识 ” 。 冯 智 ㈣
Hale Waihona Puke 哲学思考的尤 为精彩之处则在于《 智慧说 三篇 》 智慧说 ” — 影响 。庄子《 之“ — 秋水》 中区分 了三种观点 : 以道观之 , 篇 “ 物无贵贱。 关于“ 与天道” 性 的认识 即“ 智慧 ” 的弘扬 。 以物观之 , 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 , 贵贱不在 己。 【 道 ” ” ] 的观点 物没有贵贱分 别 ; “ ” 从 物 的观点来看 问题 , 以为 自 总 19 94年 1 , O月 在冯契 8 0华诞前夕 , 他的论文集《 慧的探 来看 问题 , 智 从“ 的角度来看问题 , 有无 、 是非则起 。 三种 观 索》 正式 出版 。 特别是其中长达 3 万字的《 智慧的探索—— ( 智慧 己贵而别 物贱 ; 人”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刍议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刍议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刍议——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体会作者:夏中芹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21年第2期文 /夏中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其教学是一个“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化繁为简、构建模块、围绕热点,通过“理实一体”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构建模块“理实一体”“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主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技工院校五年制班的必修课程,如何“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德育功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化繁为简,构建教学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技工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实现理论向方法的转化、理论向德性的转化,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德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传统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选择重点内容,结合时代特征和德育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念多、原理多,其内容极其丰富,教师可以化繁为简,分模块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从方法论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世界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具体又可分为三个子模块:人生智慧1——确立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人生智慧2——确立发展变化的观点;人生智慧3——确立矛盾客观普遍的观点)。

二是社会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具体可分为三个子模块:人生智慧1——确立社会是有规律的观点;人生智慧2——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人生智慧3——确立普通个人的责任感观点)。

三是人生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具体可分为三个子模块:人生智慧1——确立实践第一的人生观;人生智慧2——确立集体主义人生观;人生智慧3——确立乐于奉献的人生观)。

论冯契理想人格的“三个辩证统一”

论冯契理想人格的“三个辩证统一”

论冯契理想人格的“三个辩证统一”作者:刘祎来源:《学理论·下》2020年第07期摘要:冯契的理想人格思想,即“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对先秦以来中国传统哲学的“成人之道”以及近代培养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

他批判性的吸取其精华,以他的自由理论思想为基础建立一套培养新人的学说——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论。

这种理想人格既重视个人的自愿,又强调道德的自觉,既强调个性自由,又注重意识的明觉,使理论化为德性,反映了知、情、意的结合和真、善、美的统一。

他的理想人格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统一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自觉原则与自愿原则、个性解放与明觉意志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冯契;理想人格;辩证统一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50-02冯契把他的理想人格称之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这种理想人格与古代使人成为圣贤、英雄不同,是普通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

冯契的理想人格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统一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自觉原则与自愿原则、个性解放与明觉意志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的辩证统一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

冯契在论述人道原则时提到正统儒家“一以贯之”的践行之道即孔子的“忠恕”思想。

朱熹在《论语集注》释“忠恕”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朱熹解释得很明白,孔子的“忠恕”思想既包含了自我尊重,也包含了尊重他人。

此外,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也饱含人文精神。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信任他人,这样才能营造出互相尊重、信任的社会。

冯契认为,人的德性是一个培养发育的过程,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條件下,在有自尊也尊重别人的人际关系中,人的德性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先秦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论冯契的心性论思想

论冯契的心性论思想

冯契 (1915—1995年 ),浙 江 诸 暨 人,著 名 哲 学 家、哲学史家。冯契的扛鼎之作“智慧说三篇”(《认 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 由和真善美》)创造性地构建了“智慧说”哲学思想 体系。目前学界对冯契哲学思想的研究,或从整体 出发,研究“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或从局部出发, 对“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后者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心性论为中国哲学史上的 经典命题,从“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中可以了解冯 契的看法,但鲜有人研究。
·116·
求尽性”说。冯契认为这些学说都有合理因素。
2 冯契心性论思想的具体内容
2.1 心即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 以哲学的视角,心指精神主体或意识主体。精
神主体指精神活动中的一贯之体。这种精神主体指 向在不同 的 哲 学 体 系 中 有 所 不 同。 冯 契 认 为 “心 ” “专指 人 的 心 灵 即 人 作 为 精 神 主 体 的 自 我”[1]203。 “生理活动 是 在 一 定 的 特 殊 时 空 中 进 行 的,而 精 神 活动,我们可以在内省中体验到,它虽有其内在的时 间的历程,却很难说它有什么空间的形式。所以不 能简单地说精神是脑子的活动。”[1]204人的精神活动 是发展变化的,其本质特点是灵明觉知。灵明觉知 的发展形成灵明觉知的主体,即心灵。
者归为复性说。与复性说相对立的成性说认为人的 德性形成与习惯、环境、教育有关,先秦的唯物论者 如 墨 子、韩 非、荀 子 等 持 这 一 观 点。 按 照 荀 子 的 观 点,人是有理性的,能够化性起伪,积善成德;人的德 性形成时,心灵就有了圣智。冯契认为,荀子为成性 说奠定了基础,但其性恶说存在理论破绽。
1 冯契对传统心性论思想的回顾与评断
冯契细致考察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将传统 心性论思想按照其讨论的热度和影响的深度分为 “两大两小”4个时期,“两大”指先秦诸子百家时期 与宋明理学时期,“两小”指汉魏至隋唐的佛教时期 与近现代哲学时期。 1.1 先秦诸子百家至隋唐佛教时期

论农民启蒙的主体——冯契哲学的启发

论农民启蒙的主体——冯契哲学的启发

对于“韩文”的论证,尚新建教授发文《自主与理性——与韩水法教授商榷》 对其进行了批评。“尚文”认为,“韩文”的关注点在于防止启蒙进一步“蜕化成
①韩水法:《启蒙的主体》,《开放时代》,2008年第6期。 ②韩水法:《启蒙的主体》,《开放时代》,2008年第6期。
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教化”,这种担忧是具有其深刻的实践和历史依据的,尤其 对于后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但是,不能为了避免理性的普遍性压抑理性的特
韩水法教授《启蒙的主体》一文其实是对启蒙的主体异化的批判。“韩文” 根据康德的“理性就是人,人就是理性”的论断,认为每一个具有理性的人作为 “驱动和荷负启蒙”的自为者都是启蒙的主体。因为人人都具有理性包含着启
蒙成为独立的理性的一种自主活动的可能性,那么,启蒙在实践中就从“人运用
理性的活动在逻辑上颠倒为人被理性所运用的活动”0。这样,在现实中就必 然会产生理性的代理人,行使理性的权力。启蒙因而演化为一些人对另一些人 的教化,演变为一种对人的精神、观念和行动操纵的新形式,从而走向了启蒙的 反面。因此,“韩文”最后提出,人们要大胆地运用各自原本不同的理性自主的 行动,这样“每一个人,作为启蒙的主体,都有可能打开一扇通向不定的未来的 可能性之门”②。



才被尚文批评只强调特殊性的主体是“欲望的主体”、“摈弃理性的主体”,是不 能荷负启蒙的主体。“尚文”认为,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然之光——
理性,因而都有能力识别光明与黑暗,无一例外都是启蒙的承担者,都具有启蒙
的资格,启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自身的事情。但是,从实践操作的层面, 启蒙又不单纯是主体个人的事情,也是政治社会的事情。理性的实际运行、理
殊}生而将“理性”从“启蒙的主体”处剥离出来,仅剩下一个恣意妄为的“欲望主 体”。这个以张扬个胜、表现自我为主旨的自主主体,不是“负荷启蒙”的自为主

哲学教学的理论思维研讨

哲学教学的理论思维研讨

哲学教学的理论思维研讨在这里,冯先生强调的不是习得,而是自得。

智慧之学虽然是习得,但必须自得于内,他多次举孟子与佛教的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孟子曾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见《孟子离娄》)在孟子看来,君子对外在的道必须有一个“深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了解“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把道变为自身内在的东西,与自己的本性结合,成为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只有“自得”于己,才能“居安”“资深”“取之左右逢其原”,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如果君子仅仅停留在知“道”上,“道”永远是外在的“知识之道”,而不是“自得”的内在的“智慧之道”。

只有通过“深造以道”“自得于道”,“道”才能成为人生的智慧。

孟子之“道”更主要的是指儒家的“天道”,其“深造”的主旨在于认识到“性与天道”的合一,把外在的仁义礼智内化为人内在的德性,让人的道德行为出于自然,仿佛天性生成。

二孟子之道虽然不是哲学之道,但孟子揭示了如何使哲学真正成为智慧的途径———“深造以自得”。

“自得”强调的是把哲学变成自己人生的智慧,但是目前的哲学教学偏离了这个途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哲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能力的脱离。

哲学的智慧向度首先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应付和处理生产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人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包括人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面对自然的难题和社会人生困境能够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他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人这种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哲学正是培养人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的知识科目之一。

但哲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以学习哲学知识为目的。

学习哲学知识仅仅人实现自身智慧的一种手段。

因此,哲学教学固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但掌握哲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

当哲学考试采取试卷考试的时候,它就已经偏离了哲学培养智慧的目的,因为,哲学考试的分数再高,也不能表明一个人思考事物、解决问题、应付环境的能力就高。

一致而百虑思想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

一致而百虑思想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

论冯契的_一致而百虑_思想摘要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是认识论中的一大难题。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 这个问题表现为言、意能否把握道的问题,老庄和《易传》分别用“破”和“立”的辩证法进行了回答。

康德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认为物自体是无法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者则在实践基础上肯定了人能认识具体真理。

冯契先生用“一致而百虑”的观点回答了逻辑思维如何认识真理问题。

他把“一致而百虑”看作一条认识发展的规律,在“一致”和“百虑”的辩证运动过程中获得具体真理。

同时,“一致而百虑”又是一条辩证逻辑思维规律,在“一致”和“百虑”的运作过程中反对独断论和相对主义。

在价值层面上,冯契强调“一致而百虑”对培养平民化自由人格和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指导意义。

冯契的“一致而百虑”观点与其哲学体系中的工夫本体论、转识成智以及协商民主政治存在密切关系。

通过对“一致而百虑”以上六组关系的考察,我们看到了“一致而百虑”在冯契哲学体系中的丰富意蕴,并指出了“一致而百虑”的适用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冯契一致百虑IIIABSTRACTIt is a difficultyor a problem that whether logical thinking can grasp concrete truth in epistemology.The difficulty was expressed as “Can the WayTao be grasped by words and ideas”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PO” and “LI” dialectics were applied to solve the problemseperately by LaoZhuang and YIZhuang.Kant divides the world into “penormenal world” and “things in itself” which can not be knowMarxist make sure that,base their views on practice, men can grasp concrete truth. Mr. FengQi applys “hundreds of tho ughts but one end”toanswer “How logical thinking grasps concrete truth” .He thinks “hundreds of thoughts but one end”as a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Men can achieve concrete truth through the dialectic movementof “hundreds of thoughts but one end”.At the same time, “hundreds ofthoughts but one end”is a law of dialectical logic thinking,which againstdogmatism and relativism. From the axiological perspective, “hundredsof thoughts but one end”is regarded as the guidance of “Cultivating freepersonality as a member of ordinary people” and “multiplevalue-orientation in social development” by FengQi. The viewof“hundreds of thoughts but one end”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BENTIGONGFU, “Turn knowledge into wisdon” in his philosophy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politics.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Vabove factors, we realize that“hundreds of thoughts but one end”has aprofound implication in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FENGQI and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applying “hundreds of thoughts butone end”Key words :FengQiHundreds of ThoughtsOne EndV目录导论..2第一章:“一致而百虑”的研究现状及写作思路3第一节:研究现状3第二节:已有研究中的得与失..4第三节:本文写作思路..5第二章:冯契提出“一致而百虑”的背景及其地位6第一节:冯契提出“一致而百虑”的时代背景6第二节:“一致而百虑”在冯契哲学体系中的地位6第三节:冯契对“一致而百虑”的理解8第三章:“一致而百虑”与认识的发展规律17第一节:“一致而百虑”与符合说的真理观..17第二节:“一致而百虑”如何抵达具体真理..20第四章:“一致而百虑”与辩证逻辑思维规律.23第一节:作为方法论意义的“一致而百虑”.23第二节:“一致而百虑”对独断论和相对论的批判..24 第五章:“一致而百虑”在价值层面上的意义.26第一节:自由人格的培养..26第二节:社会发展途径的多元化价值取向27第六章:“一致而百虑”与智慧.32第一节:“一致而百虑”与本体工夫论32第二节:“一致而百虑”与转识成智..33第三节:“一致而百虑”与协商民主政治.34结语37第一节:“一致而百虑”在冯契哲学体系中的意义..37第二节:对“一致而百虑”适用范围的思考.38参考文献..411导论近代以降,古老的中国又迎来了一次伟大的形式的转换,鸦片战争的失败敲响了清帝国的丧钟。

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研究

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研究

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研究针对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研究的文章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兴哲学学派,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方法论精辟地阐述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主张在认识世界时,要采取辩证的方法,即在对立面中寻找共性,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这种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指导我们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中达到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决策。

下面将具体举例说明。

1、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在分析国际政治和形势时的思考。

比如,在分析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采取辩证方法,分析两国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两国的战略意图,预测两国的政治动向。

2、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观察和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进而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我们可以运用辩证逻辑,分析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实现更好的文化融合。

3、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研究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规律。

通过分析市场的共性和区别,我们可以预测市场发展的趋势,洞察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比如,在研究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辩证逻辑,寻找并分析市场需求与企业竞争力的共性和区别,以便更好地为企业规划战略发展方向。

4、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辩证分析,我们可以把握各种社会问题的本质和矛盾所在,从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和应对措施。

比如,在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辩证逻辑,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5、科技领域在科技领域,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辩证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共性和区别,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从中发掘出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从而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

浅议冯契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思想

浅议冯契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思想

万方数据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绝不是超功利的.但艺术与科学本身都有内在价值,发挥其指引人的言行、涵养人的德性的固有作用的.其内在的价值.比如,就艺术而言,。

人在从事欣赏、创造的时候。

当然,理论工作者,包括哲学家更不能言行相悖,口头上主张和赞能够自得其乐,能够产生一种不计利害、无所为而为的态度,如果成墨家“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而行动上却是杨朱的那一套“拔没有这种乐趣,艺术家很难进行持久的创作活动。

”这正是艺术创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这样的人,根本无德性可言,自然也就谈不作及其作品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所使然。

就科学而言,。

对于从上是。

化理论为德性”的了.二是在“比较一贯地在心口如一、言事科学研究的人以及受科学教育的人·科学理论也有它本身固行一致中体现化理论为德性的真诚”的基础上,要通过真诚地、锲有的内在价值.”因为,理论本身以及获得这种理论的思维活动本而不舍地在言论、行动、社会交往中贯彻理论,以逐步做到。

习以身对科学研究者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目的,科学研究者正成性,理论化为自己的内在的德性”,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人格.是以它们作为自己最感自豪,因面也是最感愉悦的追求和活动。

当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反映在言论、著作中的理论,就文亦即从它们那里得到了精神上的自然满足和慰藉.如其人,成了德性的表现,哲学也就是哲学家的人格.这样的哲也正是理论(在冯契那里主要指哲学理论)所具有的这种内学,就有了个性化的特色,具有德性自证的品格.” 在价值,才使得哲学研究成为冯契一生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冯契认为,要做到以上这两点是不容易的,这必须经历一个消得人憔悴”的毕生追求,才成为冯契一生中虽然历经坎坷折磨克服异化、刻苦磨练的过程。

他提出:。

要保持和发展真诚的德而终能矢志不渝。

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正性,必须警惕异化现象,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是不可避是由于理论本身具有这样的内在价值,而冯契一生的哲学研究免.在这种客观存在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因人的主观无知而产活动又总是致力于实现和体现他所研究的和他所真诚信奉的哲生权力迷信和拜金主义,以致权力和金钱成了两种主要的异化学理论(实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理论)的这种内在价值,所以他才力量反过来支配了人,使人成了奴隶,失去了人的尊严,也失去了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和言行来担保这种理论,以致即使在身处“牛真诚.”因此,要培养真诚的德性,坚持。

谈冯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及启示1

谈冯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及启示1

谈冯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及启示【摘要】如何培养理想人格是历来各哲学家思想的最终归宿。

冯契先生针对现实存在的以无操守和“做戏的虚无党”为特征的怪现象,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化理论为德性”的道德构建途径,旨在培养有德性的自由人格。

对我们当今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理论德性化启示上世纪50年代,在《智慧说三篇》导论中冯契先生提出了“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这两句话,“用以勉励自己,也勉励同学,用意就在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1]20在冯契先生那里,理论是相对德性而言的,是指理论化的德性。

理论在这里获得了专门的规定性,它特指“哲学理论,指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某种见解,某种真理性的认识,它和人的自由发展史是密切相关的。

把这种具有真理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化为德性,这种理论为主体所掌握和表达,不仅是‘知道’,而且是‘有德’。

用哲学世界观来培养人格,就是要由‘知道’进而‘有德’。

”[2]318“化理论为德性”是凝道成德、显性弘道的过程,即把人类认识的结晶转化为个体的精神,形成自由的个性。

“自由的个性不仅是类的分子,不仅是社会联系中的细胞,而且他有独特的一贯性、坚定性,这种独特的性质使他和同类的其他分子相区别,在纷繁的社会联系中间保持着其独立性”。

经过长此以往的坚持,形成自己稳定的人格。

一、为何要培养德性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从《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一书中我们看到培养德性的迫切性:源于现实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在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儒学独尊,经学独断论和权威主义根深蒂固。

而在他们日趋崩溃的时候,便又走向反面,成为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是使整个社会成为一盘散沙的毒素。

”[1]29。

“同时,中国的统治者是很擅长于‘居阴而为阳’那一套的,公开讲的是引经据典,满口仁义道德,实际想的、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种封建主义的统治术给中国社会毒害很深,特别是滋长了一种以‘无特操’为特征的社会习惯势力,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以极大的阻力”。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独特贡献
闫虹珏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4()6
【摘要】冯契先生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严谨真诚的治学态度,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冯氏学说。

冯契先生深耕中国传统哲学领域,一方面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主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全面梳理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脉络,突出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的贡献;另一方面以意义世界为切入点,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德性之学相结合。

他提出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治学思路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实践路径,而且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转型与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的设想。

【总页数】4页(P0011-0014)
【作者】闫虹珏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重提冯契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必要性
2.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之二
3.谈冯
契先生“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及启示4.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论冯契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5.化理论为德性——论冯契先生的自由价值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在新民”与“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在新民”与“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在新民”与“中国梦”实
现的途径
聂民玉;刘志江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动力之源,其动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在新的时代,要实现“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要“作新民”,即必须完成“两化”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途径与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实现“中国梦”。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聂民玉;刘志江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政法系,河北保定 071000;保定学院政法系,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论冯契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 晋荣东
2."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刍议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J], 夏中芹
3."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双重任务 [J], 王向清;欧明容
4."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对高校党史课教学的借鉴意义 [J], 王向清;雷定京
5.“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 [J], 王新建;彭漪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具 有 自由的人格 ” … 。
其他分子相区别, 在纷繁的社会联系中间保持着 其独立 性 ” [(2经 过 长此 以往 的坚持 , 成 自 。2PO 13) 形
己稳定 的人格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何要培养德性

( ) 一 源于 现实的需要 方 面 , 由于 在数 千 年 的封 建 统 治 中儒 学 “
为正当的, 但一种行为要能够有德 , 则必定是 由心 灵 的正 当状 态 实行 而 来 。正 当的行 为 , 当 的动 正 机都 在一个 有德性 的行 为 中展 现 出来 。麦金 泰尔 强调 , 德性不 仅保障 了实践得 以前行 , 维护 了人类 生 活之善 的追 求 , 而且还 维护 了社 会传 统 的延续 。 他在《 有依赖 的动物 : 为什么要有德 性》 书 人 一 中, 过一个 演绎 的结 构论 证 了人 为 什 么 要有 德 通 性 : 了实现人类 的好处 我们要 有德性 , 因为德 为 正 性是其所 是 的东西 , 们在 各 种 场合 下 就 要 以此 我 来判 断和行 动 。没 有 这样 一个 德 性 , 我们 就不 能 达到我们 的好处 。 ( ) 三 追求 完美 人性 , 崇理想 人格 尊 中国素有追 求完美人 性 、 尊崇 理想人 格 、 圣 尊 学贤的传统 , 这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 而道德教育的 根 本依据 就 是 “ 人 皆 可 成尧 舜 ” 人 。这 一 崇 高 的 人 性 目标 矗立在 前 , 为激励 人 们 向善 的 巨大 动 成 力 。儒家 孔子提 出要培养 “ 智统 一 ” 仁 的人 格 , 以 及“ 己欲 立 而立 人 , 己欲达 而 达人 ” “ , 己所 不 欲 , 勿施于人” 的忠恕之道。孟子讲仁、 、 智 四 义 理、 端, 养成我 中华 民族 的“ 然之气 ” 浩 。苟子也讲 “ 全不粹 之 不足 以为 美 ” 老子 》 理 想人 格 不 。《 的 是“ 天地与我并生” 与 自然为一的人格 , 庄子》 , 《 要 达到“ 离形 去知 , 同于大道 ”的境 界才真 正是 自 由 、 遥 , 乘天地 之正 , 御六 气 之辩 , 逍 能“ 而 以游 无 穷 ”了。后 来王 充 又区分 了圣 和 神 , 圣 可学 说 不 可学 。这 时期佛 学 逐步 玄 学化 了 , 教认 为 人 佛 可 以通 过修行 一个 阶梯 一 个 阶梯 地 上升 , 后 达 最 到完 全解 脱 的涅架境界 , 以修行 可 以成 佛性 。 所 从 上面几方 面 可 以看 出 , 性 的培 养 是 必 要 德 的 , 是迫切 的 。那么如 何达到 人人有 德性 呢? 并且 这就是本 文 的第 二个 问题 , 如何来 “ ” 化 。
① 【 收稿日期 ]00 0 2 2 1 — 9— 7 [ 作者简介 ] 海涛( 97 男, 姚 18 一) 甘肃平 凉人 , 硕士研 究生。
1 8
姚海 涛 : 谈 冯契先 生 “ 理论为 德性 ” 化 的思想及启 示 马 克伦理 学 》 中说 : 种 行 为 可 以 没有 德 性 而成 一
独尊, 经学 独断 论 和权 威 主义 根 深 蒂 固。而在 他 们 F趋崩 溃的时候 , t 便又走 向反 面 , 成为相对 主义 和虚无 主义一 这是使 整个 社会成 为一盘散沙 的毒 素 。【(9“ ”1P) 同时 , ]2 中国 的统 治 者 是很 擅 长 于 ‘ 居 阴而为 阳 ’ 一套 的 , 开 讲 的是 引经 据典 , 口 那 公 满 仁义道德, 实际想 的、 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种封建主义的统治术给中国社会毒害很深, 特 别是 滋长 了一 种 以 ‘ 特 操 ’ 特 征 的社 会 习惯 无 为 势力 , 给思维 方式 和 价值 观 念 的变 革 以极大 的阻 力 ” …( 改革开放 以来 , 济 发展较 快 , 。 脚’ 经 但思 维 方式 和价值 观念 上盲 目性 仍 然很 大 。在《 识世 认 界 和认 识 自己》 书 中 , 旨是 通 过 “ 识成 智 ” 一 主 转 的飞跃 , 获得 关 于性 与 天道 的认 识 。最 终还 是通 过认 识世 界 来认 识 自 己, 得 自由人 格 。 “ 获 自由 人格 就是有 自由德性 的人 格 , 实 践 和认识 的 反 在 复过 程 中 , 想化 为 信念 , 为德 性 , 理 成 就是 精神 成
三, 长此 以往的坚持 , 真正形成 自己的德性 , 这就 是“ 习成而性 与成 ” 。 “ 哲学就 是哲学 家 的人格 ” 。冯 先生 在《 识 认 世界和认识 自己》 中说 : 理论本身有内在价值, “ 体现 了人格 , 现 了个 性 。化 理论 为德性 , 一 表 这是 个克 服种种异 化现 象 , 苦磨 练 的过 程 ” “ 刻 。 内圣 外王 ” 道从来 没有实 现 , 是 , 真诚 地 、 而不 之 但 “ 锲 舍地 在 言论 、 动 、 会交 往 中贯彻理 论 , 行 社 以致 习 以成性 , 理论化 为 自己 内在 的德性 , 成 了 自己的 就 人格 。 当达到 这样一 种境界 的时候 , 反映在言论 、 著作 中 的理论 , 文 如其 人 , 了德性 的表 现 , 就 成 哲 学也就 是哲学 家 的人格 。这 样 的哲 学 , 就有 了个 性特色 , 具有 了德性 自证 的品格 。 L( ”1嘲’ J ( ) 识 自己 , 二 认 自证 德性 , 道成德 凝 “ 正要认识 自己 , 到 德性 的 自证 , 观上 真 达 主 首先要真诚” J ’ 家重讲诚。孟子说 “ 。 { 儒 诚者 天 之道也 , 思诚 者人 之道 也 。 苟子 说 “ 心莫 善 ” 养 于诚, 致诚则无他事矣。 道家着重讲“ , ” 真” 老庄 崇 尚 自然 , 出 以真 人 为 理 想 , 求 返 璞 归 真 , 提 要 《 老子》 复归于婴儿” 说“ 所以, 对从事哲学和追求 哲 理境 界 的人 来 说 , 真 诚 出发 , 斥异 化 和 虚 从 排 伪, 加上解蔽、 去私的修养 , 在长期心口如一、 言行 致 的活动 中 , 自证 其德性 的真诚 与坚定 , 是 这就 凝道 成德 , 性 弘道 的过 程 。真 正 能够 做 到凝 道 显 成德 , 显性弘道 , 那便 有德性 之智 。 ( ) 三 礼乐美 化人 格 , 正义培 养精 神 冯先生在《 人的自由与真善美》 中讲到: 孔子 最先提出成人之道。《 论语 ・ 宪问》 “ :子路问成 人 。子 日:若 臧 武 仲 之 知 , 绰 之 不 欲 , 庄 子 ‘ 公 卞 之勇 , 求 之 艺 , 之 以 礼 乐 , 可 以 为 成 人 冉 文 亦 亦’”L 。 孑 子说 有 了智 慧 、 洁 、 廉 勇敢 和才艺 , 还应 该 用礼乐来 美 化 , 才是 完 美 的人 格 。包 含 有要 这 求知、 、 情 意和真、 美全面发展的意思。孟子强 善、 调要持久的用正义来培养人的精神 , 既不忘又不 助长, 以此 锻炼 坚 强 的意 志力 , 培养 浩然 之气 。 来 苟子讲“ 凡治气养 心之术 , 莫径 由礼 , 莫要得师 , 莫神一好。 ”强调专 心致 志的用礼义来休养, 守 仁 、 义都要 诚心 。墨家 也 肯定人 可 以通过 教育 、 行 学习和休养来培养理想人格。《 老子》 提出“ 为学 日益 , 为道 日损 , 之 又损 , 损 以至 于无 为 。无 为无 不为。 ”只有“ 绝圣弃智” “ 、 绝仁弃义” “ 、 绝巧弃 利 ” 抛弃一切 有 价值 的文 化 , , 达到 无知 无 欲 的境 地 , 才是 有 德 。《 子 》 讲 通 过 “ 斋 ” “ 这 庄 里 心 、 坐 忘” 的工夫 , 仁 义 礼 乐 , 忘 : 恶是 非 , 后 逍 遥 善 最 游 。佛学逐 步玄 学 化之 后 , 为通 过 修行 可 以成 认 佛, 以及禅宗 的顿悟 说 。理学 家主张复性说 , 为 认 人天 生有天 赋 的明德 , 为气 禀所 拘物欲所 累 , 以 所 灵 明的 心 就 被 蒙 上 了 尘 土 , 下 “ 天 理 , 人 要 存 灭
性, 它特指 “ 学 理 论 , 智 慧 , 哲 指 就是 关 于 宇 宙 和 人生的某种见解 , 某种真理性的认识, 它和人的自 由发展史是 密切相关 的 。把这种具 有真理 性 的世 界 观和人生 观化 为德 性 , 种 理论 为 主体 所 掌握 这 和表达 , 不仅 是 ‘ 知道 ’ 而 且是 ‘ 德 ’ , 有 。用 哲学 世界观来培 养人格 , 就是要 由‘ 知道 ’ 而 ‘ 进 有 德 ’ ”2 P8“ 。 [ ( 1 化理论 为 德 性 ” 凝 道 成 德 、 性 ]3 ) 是 显 弘道 的过程 , 即把 人类 认识 的结 晶转 化为 个 体 的 精神, 形成 自由 的个性 。 “ 由的个 性 不 仅是 类 自 的分子 , 不仅 是社会联 系中 的细胞 , 而且他 有独 特 的一 贯性 、 定性 , 独特 的性质使 他 和同类 的 坚 这种
( 西北 师范 大学哲 学 系, 甘肃 兰州 7 0 7 ) 30 0
[ 要 ] 如何培养理想人格历来是各哲学家思想的最终 归宿。冯契先生针对现实存 摘 在 的 以无操 守和“ 做戏 的虚无 党” 为特征 的怪现 象 , 2 纪 5 在 0世 0年代提 出 了“ 理论 为德性 ” 化 的道德构建途径, 在培养有德性的 自由人格。对 当今的公民道德建设和 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旨
都 有重要 的启示意 义。 [ 关键词 ] 理论 ; 德性 化 ; 示 启
[ 中图分类号] 22 [ B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8 85 (010 — 08 0 10 — 09 21 )2 0 1 — 3
2 世纪 5 0 O年代, 智慧说三篇》 在《 导论 中冯 契先 生提 出了 “ 化理论 为方 法 , 化理 论为 德 性 ” 这 两 句话 ,用 以勉 励 自己, 勉励 同学 , 意 就 在 “ 也 用 于贯彻理论 联系实 际的方针 ”. o … ) 在冯 契先生那里 , 理论是相对 德性而 言的 , 是 指理 论化 的德性 。理论 在这里 获得 了专 门的规定
二、 如何 来 化理 论 为 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