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_邹伟进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杨玉珍【摘要】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 are important paths to resolve problems of resource restriction and environment depravati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thodologies of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s a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Methods used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categories as index addition and computation, variance and elasticity, system evolvement, system dynamic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he imperfect aspects in current study are pointed out.%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与协调是应对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将其分为指数加成及计量分析法、变异系数和弹性系数法、模糊与灰色理论法、系统演化及系统动力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等类别,并指出当前研究有待完善之处.【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4页(P236-239)【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综述;耦合;协调;方法测度【作者】杨玉珍【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0.3耦合(Coupling)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作者:谢励旻周端明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2年第04期摘要:基于物理学耦合理念,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状况展开分析,通过设定耦合协调模型,创建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指标体系,对我国长江经济带2008—2019年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的特征。

关键词:耦合关系;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长江经济带中圖法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资源禀赋条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1]。

但是,众所周知,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而人力资本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因此,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2]。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进当地教育政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视角,冉茂盛等[3]认为,人力资本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是决定产业结构升级和转换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诱导效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率[4],人力资本积累越高,越有利于产业结构转换。

同时,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

董福荣等[5]认为,产业结构的改变会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其高级化必然会优化配置人力资本。

张桂文等[6]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耦合度和关联度,发现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存在较强的耦合关联。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摘要】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环境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耦合模型,探讨了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耦合模型在协同发展中的应用。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反馈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型验证,验证了耦合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区域经济、耦合模型、协同发展、研究、关系分析、构建方法、案例分析、模型验证、结果分析、路径、政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生态环境则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二者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借助耦合模型来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找到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通过深入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我们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区域经济与水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型验证,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揭示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02
耦合模型能够揭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为决
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耦合模型,可以评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指
03
导政策制定和规划。
耦合模型构建的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确定研究范围 和研究对象
明确要研究的生态环境和 经济发展的范围及对象。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生态 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指 标。
意义
通过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提供参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确定指标体系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并确 定反映生态环境和经济发 展的指标体系。
建立模型
根据所选取的指标体系, 建立耦合模型,并确定各 指标的权重。
模型验证与优 化
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 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 对模型进行优化。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框架
生态环境子系统
包括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如空气质量、 水资源量、土壤质量等。
数据来源
根据实际研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国家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相关数据。
实证分析
根据协调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选取的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各对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协调度评价结果。
结果解释
对实证分析结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解释,分析各地区或国家在生态环境与经济 发展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将协调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 别为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低 度协调、不协调和极不协调。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耦合模型是研究该领域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建立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实现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水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水资源是支撑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经济活动的重要要素,水质水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业发展。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例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

经济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都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失衡。

基于耦合模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到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耦合模型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水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耦合模型可以通过揭示区域经济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指导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活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的敏感度分析模型,评估不同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耦合模型也可以为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不同政策和措施的模拟和优化,可以为实现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蒋志文来源:《商情》2016年第02期【摘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中。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研究分析了2008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线性加权法确定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而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青岛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之后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青岛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二者的耦合协调等级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过程,2011年到2014年青岛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低于同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最后对青岛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耦合模型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青岛市一、引言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经济成就不再那么令人欣喜。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这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使社会保持良好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对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Meadows等经济学家联合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它借助系统动力模型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模拟。

Grossman和Krueger提出了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会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

Costanza Robert认为要实现经济-生态系统协调耦合,不但要依靠经济增长与环保技术,而且还要重视对社会发展的度量。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风险。

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探讨如何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水资源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深入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实现二者协同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日益凸显。

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可以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对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二者相互影响的机理和规律。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探讨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入理解二者的耦合机制;二是研究耦合模型在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建立模型来评估和预测二者的协同发展趋势;三是进行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验证耦合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四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五是探讨技术支持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来促进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运用耦合模型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可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揭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企业制定可持续发 展战略提供依据。
04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对策研究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与 资源利用的协调、以及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包括生态环境指标、经济发展 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等。
耦合模型的应用
增强环保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树立可持续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其执行和监督力度 。
鼓励绿色产业
制定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 经营。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定量分析
1 2 3
耦合模型的建立
耦合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 系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定量描述生态环境与 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通过建立耦合模型,可以得出生态环境与经济 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和规律。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耦合程度及协调发展水平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与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耦合模型,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二、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1.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而水生态环境则是人类依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的支撑,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也给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耦合模型的建立1.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在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二者相互影响关系的耦合模型。

将水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并通过建立耦合模型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耦合模型可以反映出二者相互作用对于各自发展的影响,从而指导政策制定和实践工作的开展。

2.模型指标的选择在建立耦合模型时,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指标来衡量水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可以选择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指标来反映水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1.政策指导通过建立耦合模型,政府和决策者可以了解到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耦合模型的概述耦合模型是一种综合系统模型,将多个系统单元进行交互,并通过模型求解,探讨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

对于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采用耦合模型可以将其相互作用考虑在内,实现对于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化。

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水环境的恶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水环境的恶化会导致水资源的减少,给区域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恶劣的水环境往往会影响区域的形象,降低区域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护水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于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在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当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因此,要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将保护水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1. 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对于水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在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的过程中,加强水资源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环保问题。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3. 促进节水型经济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需要促进节水型经济的发展。

在产品生产和利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水的用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要考虑到水资源的有限性,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4. 加强水环境治理为了实现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需要加强水环境治理。

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综合治理,既要保障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要通过政策措施的引导,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事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水生态环境逐渐遭受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因此,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耦合模型是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该模型集中体现了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耦合模型一般包括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两个基本模块,并且在实际运用时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子系统模块。

在具体应用中,耦合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区域经济发展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建立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可以有效推动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该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同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建立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模型,可以探索出一些适合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并且可以合理评估这种模式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探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

我们将介绍耦合协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耦合协调理论是一种研究系统间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研究中,耦合协调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作用。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S 空间分析和专家评价等手段。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演变趋势。

GIS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二者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和协调状况。

专家评价: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获取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主观判断和建议。

1.1 理论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理论强调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需要平衡经济利益、社会福祉和环境保护。

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确保旅游活动的长期可行性,同时最小化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不利影响。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定义,可持续旅游旨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游客的需求满足能力”。

这意味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考虑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和社会责任。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关注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理解和评估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旅游业的反作用。

有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能够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时空演变分析理论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方法。

基于动态耦合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动态耦合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动态耦合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吴群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5期摘要:运用动态耦合模型,对兰州市2000-2015年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动态耦合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都是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目前兰州市正处于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整个协调耦合系统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愈发不足,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的支撑能力接近极限。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15.0011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带来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

在此背景下,运用系统演化理论重新审视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就认识到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之间相互影响。

Hirschman.A.O(1958)认为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有限资源投入到高效益、低污染的产业,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国内学者赵雪雁等(2005)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产业协调度沿河自上游向下游依次降低,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逐渐降低,破坏性逐渐上升。

邹伟进等(2016)基于耦合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进行定量辨识,得出二者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但逐渐向协调发展过渡。

综观国内外研究,在研究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发展关系时,大部分学者都是从静态层面对二者进行耦合分析,但是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是动态变化的,考察二者关系需要进行动态耦合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内容摘要:本文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文化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赋值法构建出文化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揭示了中国31个地区2022-2022年文化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发展情况,同时从空间数据可视化角度分析了各地区耦合协调的发展情况的空间演变规律。

关键词:文化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社会发展是文化、经济与环境三个有机体之间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资源节约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良性互动也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卢福才,2022)。

本文以中国31个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分析,运用耦合模型对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功效函数设Ui是文化产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序参量(i=1,2,…,m),Uij是文化产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j=1,2,…,n),记ij。

αij、βij记作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序参量αij、βij的确定可由理想值或规划值等进行参照确定)。

(二)耦合度函数(三)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仅仅是在数值上体现复杂系统间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主要对耦合作用的强度进行判定,单纯依赖其判定不同产业的主体对比有可能产生“误导”(李宝庆,2022),特别是系统间的“整体功效”与“交互协调”的反映不是十分明确。

因此,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模型进行二次修正,目的是更好地判定文化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一致性,特别是子系统间出现交错、动态或者不平衡的情况:。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的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领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该研究以耦合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

耦合模型是将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评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工业生产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水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水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区域的形象和吸引力,从而阻碍经济的长期增长。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进而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环境问题。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要注重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规,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经济的增长。

水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耦合模型,并运用其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也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湖北省经济-科技-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湖北省经济-科技-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max ( v ij ) - v ij
v ij =
, v ij 为负指标 (2)
max ( v ij ) - min ( v ij )
2. 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 为避免权重赋
予的主观性,兼顾指标的变异,采用熵权法,
对各指标赋予权重。 分别计算经济子系统、
生态子系统、科技子系统的综合得分。
1 - Hi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
略支点。 因此,强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生
济科技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生态、经济、
态环保之间的正向作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
科技的协调发展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
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将
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各地级市统
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探究。 方法上,
计局、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等。 同时,基于
学者主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动态空间模型
科学性、实用性、完备性的指标体系构建原
分析、广义差分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回归分
则,结合湖北省区域地理环境、历史经济定
析等工具分析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
度,即良性的相互作用程度,公式如下:
f(x) g(x) h(x)
ìï
üï
ï
ï
C =í

ïï [ f ( x ) + g ( x ) + h ( x ) ] ïï

î
n
(7)
n 为耦合系统个数; f ( x ) 、g ( x ) 、h ( x ) 分
别为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科技子系统的
综合得分。
∫ ∫ ( y - x ) f ( x ) dxf ( y ) dy
= ∫ ∫ ( y - x ) f ( x ) dxf ( y ) dy

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docx

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docx

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20世纪中期以来,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等震惊中外的工业环境污染大事件接连发生,工业与环境之间的拮抗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非协调已凸显为全球性问题[1~2]。

相对于欧美,我国工业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作为契机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并呈现出快节奏、收效大等特点。

与此同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口迅速聚集、能源消耗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生态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制约城市经济发展[3],进而制约人类生存与生活[4],生态环境问题已发展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5~6]。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重要转变方式,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成为社会各界追求的目标。

且自“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概念相继提出,生态文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水平、供需平衡、同步性的表征。

因此,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平稳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XXX半岛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与苏、鲁、豫、冀交界,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连接南北、承启中外的重要枢纽。

20XX年,《XXX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批准实施,首次范围涵盖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XXX、日照8个城市;20XX年,新规划将半岛城市群扩大到13个设区市,涵盖“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20XX年2月,《XXX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XX年)》颁布实施,确定XXX半岛城市群涵盖整个XXX省17地市,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第四大城市群,战略意义重大。

因此,基于耦合协调视角,以最新规划范围XXX半岛城市群17地市20XX年~20XX年的经济与生态数据为基础,结合新背景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二者发展水平,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考察二者的演变及协调发展格局,以期为XXX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化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化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化一、引言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从而揭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趋势和关键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的现状河西走廊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遭受了严重破坏。

主要表现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也对全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是针对复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提出的一种模型。

通过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系统整体的动态演化规律。

在研究生态环境时空格局演化方面,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出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找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

为了全面评价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应包括水资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此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

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为接下来的模型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模型,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加强数据采集工作,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深入挖掘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为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生态系统的耦合调控研究

生态系统的耦合调控研究

生态系统的耦合调控研究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由多种生物种群和非生物性因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链。

这些生态系统在生态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调控和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生态亚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关键环境过程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调控这些关键环境过程,可以达到改善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

在生态系统的调控中,耦合起来协同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态系统的各个亚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对这些亚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其中,水循环作为生态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需要被调控。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自然水源的重要来源,是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障。

然而,水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和能量浪费,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性态稳定。

因此,必须要对水循环进行合理的调控。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它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碳循环不仅需要恢复碳循环的自然平衡,还需要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小化。

氮循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氮循环直接影响到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对于生态系统的调控和管理至关重要。

氮循环是需要科学调控的,否则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影响。

除了这些生态系统环流循环的调控,近年来新兴的生态系统调控方法,如农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同样需要被经过科学研究和努力将其调控达到最佳状态。

在生态系统的耦合调控方面,更需要联合全球力量,建立全球公地、全球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要加强立法环节,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提供更为安全、健康和稳定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论基础
(一) 耦合理论和协调度内涵 耦合概念最初来源于物理学,它反映了多个系统之间或者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彼此间产生相互促进或者制约的现象和规律。具体来说,当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时,为良性耦合,在良性耦合系统中,一方的发展将有利于其他部分和整体的发展,具有正外部性; 反之,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摩擦,则为恶性耦合,此时将阻碍彼此的发展进程,产生负外部性。对 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有效度量,一般采用耦合度和能够进一步反映系统整体发展情况的协调度。基 于耦合理论的协调度,是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协 同一致的程度,所描述的是系统由杂乱无序转变为协调有序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作为经济 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纽带,通过发挥其资源转换的作用与生态环境发生联系,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复杂系统,彼此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二)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具体是指各产业的内部构成以及不同产业间的联动和比例 关系 。 [15] 一般而言,生态环境主要是 指 由 生 物 群 落 及 非 生 物 自 然 因 素 所 构 成 的 整 体 。 与 一 般 意 义 上 的环境含义不同,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二是人类与各种自然要素间的 生 态 关 系 的 组 合 。 [16]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生态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影响主要 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 “质”的角度产生影响。产业结构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 素 分 配的结果,决定了经济系统中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因而产业结构对一个经济体的资源消耗强度和 污染物的排放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高级化、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才能使资源高效利用、防止资源 的积压浪费,降 低 生 态 环 境 损 耗 量 , [17] 而 不 合 理 的 产 业 结 构 会 导 致 资 源 浪 费、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破 坏 。 [18](P12) 另一方面,从 “量” 的角度产生影响。产业 结 构 决 定 了 资 源 的 消 耗 数 量 ,进 而 影 响 污 染 物 的排放。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主要地位时,其生产会使用大量的矿物燃料,消 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就越多,环境压力也将随工业比重的增加而加重;而当第三产业占主要地位 时,它不仅消耗资源少,还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改良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使工 业的生产消耗和污染排放减少。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产业经济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资源,一般而言,恶化的生态环
表 1 产 业 结 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目标层 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指标层及单位
产业结构水平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C1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C2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C3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C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C5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C6
(二)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测算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来测算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和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综合指数。分析数 据主要来自于各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邹伟进,等:基于耦合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
91
目标层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表 2 生 态 环 境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准则层 生态环境压力
生态环境状态
生态环境响应
指标层及单位
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 (t/人)E1 人 均 工 业 废 气 排 放 量 (m3/人)E2 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t/人)E3 人 均 生 活 用 水 量 (m2/人)E4 人 口 密 度 (人/km2)E5
在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与环境质量关系方面,彭立颖等 以 [7] 上海市为背景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 染 的关系。张燕 以 [8] 江苏省为例从产业转移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蔡 惠 光 等 基 [9] 于 EKC 曲线运用广义差分法对1991—2006年中国的人均三废产生量、人均收入和工业结构的时间序
邹伟进,李旭洋,王向东
摘 要:基于耦合理论,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主成分 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13年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进 行 定 量 研 究。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近 十 几 年 来, 在 产业结构优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有所 波动,但从整体上看,生态环境各指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同时,在评价期内,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 的协调程度经历了极不协调、失调到弱协调的过程,虽然二者的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但逐渐向协调过渡。 最后,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数测算
(一) 指标体系构建 1.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 建。 通 过 文 献 对 比, 同 时 为 了 准 确、 客 观 地 描 述 我 国 的 产 业 结 构, 本文从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效益两方面 选 取 10 项 指 标,定 量 描 述 产 业 结 构 系 统,在 此,产 业 结 构效益侧重于从经济效益方面来反映 。 [3] 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88
第 16 卷 第 2 期 2016 年 3 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6 No.2 Mar.2016
基于耦合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
关键词:耦合理论;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协调度 中 图 分 类 号 :F269.2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0169(2016)02-0088-08 DOI:10.16493/ki.42-1627/c.2016.02.009
一、引 言
早在1991 年,Grossman等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时,提出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来影响生态环境,即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1][2] 结构效应是指随 着 科 技 进 步 和 人 们 收 入 水 平的提高,在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在人类各种经济活动方 面,产业结构是各种经济活动投入的 “资源转换器”,人 类 的 经 济 活 动 主 要 通 过 产 业 结 构 对 生 态 环 境 产生影响。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时产业结构的控制,因 此,产业结构在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90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境,尤其是当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排放出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自身的承载力时,将会严重制约经济 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进而减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进程,造成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陷入生态环境 与产业结构恶性循环的怪圈。反之,优良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优化的产业结构,在同等产出水平下,将会排放较少的 “三废”污染物,降低产业经济活 动 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效应。总而言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 只有在二者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时,整个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运转才是比较合理的,否 则,将导致整个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阻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在进行优化调整时,要充 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合理化和高度化,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 [19]
总体而言,在研究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上,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省域及地市范围,全国层 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3年为 数 据 背 景, 以 全 国 为 研 究 范 围, 综 合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该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一方面为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发 展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决策者制定产业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学界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与生态相互关系已做过一定研究。在区域产业结构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方 面 , 赵 雪 雁 等[3]以 黑 河 流 域 为 背 景 , 在 综 合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对 其 上 、 中 、 下 游 的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和 产 业 结 构 效 益 的 耦 合 关 系 进 行 了 定 量 辨 识 。 李 勇 等[4]以 山 东 省 为 研 究 背 景 , 对 2000—2008 年 山 东 省 17 地 市 的 产业生态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山东省整体上处于基本协调阶 段 。 张 效 莉 等[5]从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超 边 际 分 析 理 论 角 度 出 发 , 分 别 建 立 了 经 济 系 统 与 环 境 系 统 两 个 最 优 决策模型,推导得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别正相关于各自的外生交易费用。卢雅珍 运 [6](P34) 用耦合度,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经济区的产业 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良好且处于 “U”型规律右半边的上升阶段。
产业结构效益
人均 GDP (元/人)C7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C8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C9 人 均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元/人)C10
2.生态环 境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构 建。 联 合 国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OECD) 与 联 合 国 环 境 规 划 署 (UNEP) 共同建立的 PSR 模型,即压力 (Pressure) —状态 (State) —响应 (Response) 模 型[20] 能精确地反映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常被用来作为衡量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在该 模型中,压力指标反映了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施加的负荷,其值越大说明生态环境承受的负担越重, 与生态环境是负相关的关系;状态指标反映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所处的状态,其值越大说明生态环 境越优良,与生态环境是正相关关系;响应指标反映了人类对待生态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显示了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其值越大说明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越大,与生态环境是正相关关系。本文 采用 PSR 模型,考虑我国生态环 境 现 状,在 遵 循 科 学 性、系 统 性、可 操 作 性 和 独 立 性 原 则 上, 设 计 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