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失调 4L
正常
正常人 . 静息状态:肺泡通气量 V=4L/min 肺血流量 Q=5L/min
正常青年人 V/Q=3.0
0.8
.
V/Q=0.8
.
.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失调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V/Q<0.8
. .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静脉
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 长期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大
心肌受损
?
肺 心 病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 PaO2 下降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CO2 潴留也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PaCO2 >80mmHg → 二氧化碳麻醉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致使PaO2低于正常 (<60mmHg)伴有或不伴有 PaCO2增高(>50mmHg)
的病理过程。 呼吸功能已有障碍,但血气尚未达标者 称为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衰的分类
分类依据 血气 类 I型 低氧血症型
PaO2<60mmHg
别 II型 高碳酸血症型
六、胃肠变化
缺氧 高碳酸 血症 黏膜屏障功能↓ 胃酸分泌↑ 黏膜糜烂 出血、溃疡
第三节
呼吸衰竭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提高PaO2 (>50mmHg)
解除呼吸道阻塞 吸氧
※ I型呼衰:吸入较高浓度氧(≤50%) ※Ⅱ型呼衰:低浓度(≤30%)低流量吸氧 PaO2达到50~60mmHg即可
第十四章

第14章 肺功能不全(病生)精品PPT课件

第14章 肺功能不全(病生)精品PPT课件

②弥散膜厚度增加(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Membrane)
肺泡膜厚度: 1 μm 弥散距离: 5 μm 弥散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泡透 明膜形成、肺纤维化、肺泡毛细血 管扩张等。
肺泡-毛细血管膜 Alveolar-Capillary Membrane (弥散膜, diffusion membrane)
㈠ 弥散障碍
(Diffusion Impairment)
1、概念:由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 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 的气体交换障碍。
① 弥散面积减少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Membrane)
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肺不张、肺实变、 肺叶切除等。
㈡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
V = 肺泡通气量4L/min = 0.8 Q 肺血流量5L/min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
病变肺区 健康肺区 全肺
V/Q <0.8 >0.8 =0.8 >0.8 <0.8
PaO2 ↓ ↓
↑↑
用力呼气时“等压 点 ”(isobaric point)移向小气道
0
0
20 25 20 30
20 +3355 20
正常人呼气
10
20
20
20
20 +2355 20
肺气肿者呼气
Q:通气功能障碍时引起何种类型 呼吸衰竭?
Ⅱ型即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呼 吸衰竭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 例失调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肺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

肺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中央性气道阻塞
• 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性呼吸困难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外周性气道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0
20
20
25 30
20
20
+35 35
20
正常人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isobaric point)移向 小气道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1.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
• 脑血管扩张:CAP静水压增高 • 脑间质水肿: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高 • 脑细胞水肿:ATP生成↓→Na+-K+泵功能障碍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 γ -氨基丁酸生成增多→中枢抑制
• 脑内磷酯酶活性增强→溶酶体水解酶释
• 按发生快慢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 功能障碍
外呼吸 功能障碍 肺换气 功能障碍
限制性 通气不足 肺通气 功能障碍 阻塞性 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发病环节
呼吸中枢 抑制
气道狭窄 或阻塞
胸壁损伤
弹性阻力 增加 呼吸肌 无力
运动神经受损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
肺水肿
肺不张
支气管痉挛
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弥散障碍
功能性分流
低氧血症
ARDS引起呼衰发病机制
ARDS的病理改变
SARS
由冠状病毒家族的新成员(WHO命名为SARS病毒) 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国内又称非典型肺 炎,是21世纪出现的凶险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 病理过程就是ARDS。其病因是冠状病毒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1)严重缺氧对CNS的影响 (2)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轻度CO2潴留

脑血管扩张
头痛、头晕、烦躁不安
PaCO2>10.7kPa
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 嗜睡、抽搐、呼吸( - )
二氧化碳麻醉
(3)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脑血管受损(Cerebrovascular
2. 弥散障碍--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
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气体弥散系数 肺泡膜的弥散面积 厚度和通透性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心排出量 Hb含量 V/Q比例等
3.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 .
肺泡每分通气量( VA,4L/min)和肺血流量(Q,5L/min)的 · · 比值(VA/ Q)约为0.8。
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 •
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
中枢性:潮式、间歇式、抽泣样 慢阻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延长→浅快→浅慢、 潮式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 •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发绀)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VA 肺上部 肺中部 肺下部 1.2L/min 1.8L/min 2.1L/min
·
·
Q
·
VA/ Q 3.0 0.9 0.6
· ·
0.4L/min 2.0L/min 3.4L/min
生理性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 调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原因。
(1) 通气/血流比失调的原因和类型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2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正常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升高,PaO2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升高是由于:A.CO2分子量比O2小B.CO2为脂溶性C.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36.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43.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而PaCO2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PaO2为9.1kPa,P A CO2为5.32kPa,PaCO2为11.5kPa,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阻塞性通气不足B.功能性分流C.死腔样通气D.真正分流E.弥散障碍62.肺充血、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化是:A.深快呼吸 B.浅慢呼吸C.浅快呼吸 D.潮式呼吸E.间歇呼吸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动脉压力感受器D.心房容量感受器E.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5.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6.I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7.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使CO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酸合并代酸D.呼酸合并代碱E.呼酸合并呼碱68.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解剖分流增加D.弥散障碍E.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69.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吸入毒气B.休克C.肺挫伤D.败血症E.以上都是70.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交感神经兴奋B.血压升高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DIC D.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可能为:A.PaO2降至2.67kPa(20mmHg)B.PaO2降至4.00kPa(30 mmHg)C.PaO2降至5.33~6.67kPa(40~50mmHg) D.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为:A.PaCO2>5.33kPa(40mmHg) B.PaCO2>6.67kPa(50mmHg)C.PaCO2>8.00kPa(60mmHg)D.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1、何谓呼吸衰竭? 答: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 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伴或不伴 CO2 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诊 为呼吸衰竭。 2、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①气道阻塞性病变; ②肺组织病变; ③肺血管疾病; ④胸廓与胸膜病变; ⑤神经肌 肉疾病。 3、试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 答:各种病因通过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动-静 脉解剖分流增加四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4、何谓肺性脑病? 答: 呼吸衰竭时发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和 CO2 潴留 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 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这种由缺氧和 CO2 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称为肺 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又称 CO2 麻醉。 5、对于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其氧疗原则如何? 答: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CO2 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血 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 血氧含量过高。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2 上升,严重时陷入 CO2 麻醉状态,应 注意避免。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1999 年制定 的诊断 标准,如下) : (1)有 ALI/ARDS 的高危因素:①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肺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 伤、吸入有毒气体、淹溺、氧中毒等。②间接肺损伤因素:感染中毒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 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ALI 时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300mmHg (1mmHg=0.133kPa),ARDS 时≤200mmHg。 (4)胸部 X 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 (5)PAWP≤18mmHg 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符合以上 5 项条件者,可以诊断 ALI 或 ARDS。 7、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答:对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纠正缺氧、CO2 潴留和酸 碱失衡所致的代谢功能紊乱, 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具体 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治疗原则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主要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 头后仰� 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Topics
• Defini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 Classif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 Etiology & pathogenesis of Respiratory
According to primary site Central/peripheral respiratory failure Pump failure/Lung failure
According to pathogenesis Hypoxaemic(type I)/ Hypercapnic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低氧血症型 (I型)/ 高碳酸血症型(II型)
气道阻塞、受压或收缩引起气道狭窄
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PaO2 PaCO2
气体交换障碍
Gas exchange disorders
弥散障碍 Diffusion disorders
是指肺泡膜面积减少和(或)异常增厚所引起的气体 交换障碍。
由于CO2的弥散能力远大于O2,因此,如果发生单纯 的 弥 散 障 碍 , 常 仅 引 起 O2 的 弥 散 障 碍 , 使 PaO2 降 低 ; CO2 的 弥 散 和 排 出 可 正 常 , 在 肺 泡 通 气 量 正 常 条 件 下 , PaCO2正常。
死腔样通气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肺功能性分流时肺通气与血气的变化
VA VA / Q PaO2 CaO2 PaCO2 CaCO2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病变的不均匀性,致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病变重的部位
通气↓
血流不变 or↑
病肺 健肺
V/Q↓↓
静脉血未充分更新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动脉栓塞
病肺
健肺
肺动脉炎
DIC

肺血管收缩
患者部分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
病变部位
通气不变
血流↓
病肺 健肺
V/Q↑↑ 肺泡通气未充分利用
主要见于慢支肺,其机制为: 1)气道管壁增厚狭窄:粘液腺、上皮增生,黏膜炎性充血水肿; 2)气道痉挛收缩; 3)间质炎性增生纤维化压迫小气道; 4)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5)粘液分泌增加堵塞; 6)等压点上移。




案例14-1
病程过程: 1、急性支气管炎:于13年前因感冒、发热,出现咳 喘,开始少量白色痰,后变黄痰,经治疗好转。 2、慢性支气管炎:每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而反 复发作,夏天较好,一直参加农业劳动,但上述症 状逐年加重。 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急性发作:因感冒、发热、 黄痰、咳喘加重、食纳差、少尿儿入院。 临床特点: 呼吸26次/分,呼气明显延长;口唇轻度发绀;胸廓 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 于右第六肋间,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死腔样通气
2、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功能性分流↑ 功能性死腔↑
PaO2↓
呼衰
PaCO2可正常 or↓or↑
????
病肺
健肺
病肺
VA/Q PaO2 CaO2 PaCO2 CaCO2 <0.8 ↓ ↓ ↓ ↓ ↑ ↑ ↑ ↑
健肺
>0.8 ↑↑ ↑ ↓ ↓ ↓ ↓ N N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大气压
吸 气
胸外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道 大气压 内压
气道内压
呼 气
气道内压<大气压 气道内压>大气压 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内压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内压
气道内压>胸内压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胸内压 内压
气道 内压
呼 气
气道内压>胸内压 气道内压<胸内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概念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 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原因
呼吸 中枢
神经 传导
呼吸肌 收缩
吸气运动
呼吸 中枢
神经 传导
呼吸肌 收缩
脑外伤、过量镇静药 或麻醉药等
严重胸廓畸形、 多多发发性性肋神骨经骨炎折 气胸、胸腔积液等 肺低泡严肉钾表重萎血面肺缩症活纤、、性维重酸物化症中质等肌毒减无、少力呼、等吸肌
哪Ⅱ型型呼呼吸吸衰衰竭竭?
肺泡Pa通CO气2为最反好映指标



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


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一)弥散障碍
alveoli O2
CO2
R B C
capillary
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
肺泡上皮细胞 上皮 间质 Cap基膜 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气体分压差* 温度* 弥散面积*气体溶解度
弥散速度 ∝———————————————
弥散距离*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
弥散量 ∝ 弥散速度、弥散时间
弥散障碍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单项选择题1、符合呼吸衰竭概念的是A.大气氧分压降低导致Pa O2下降,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C.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D.血液不能携带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2、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10.67kPa(80mmHg)B.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9.33kPa(70mmHg)C.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8.00kPa(60mmHg)D.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6.67kPa(50mmHg)E.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5.33kPa(40mmHg)3、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是氧分压明显下降,而CO2上升不明显,有时还低于正常,主要是:A.O2弥散系数比CO2 B.CO2分子量比O2大C.CO2弥散系数比O2大 D.O2分子量比CO2大 E.O2分压差比CO2小4、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 脑血管意外B. 声带水肿C. 肺气肿D. 支气管哮喘E. 肺栓塞5、对吸氧治疗有效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解剖分流 D.肺不张 E.肺实变6、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A. 气道内气体流通受阻B. 肺泡气体交换障碍C. 胸廓和肺的运动受到限制D. 气体弥散障碍E. 胸廓的运动障碍7、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障碍 B.阻塞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 D.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缩短E.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8、I型呼衰患者一般不发生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9、呼吸衰竭时一定会发生哪种酸碱平衡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10、缺氧对外呼吸功能的影响是A.兴奋呼吸中枢 B.抑制呼吸中枢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抑制中枢,兴奋外周11、当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氧疗时,其吸氧浓度为A.14~20% B.24~30% C.40~45% D.50~55% E.60%以上12、II型呼衰病人吸氧浓度不宜>30%主要是因为A.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B.缺氧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C.吸氧产生氧中毒 D.病人已适应低氧环境 E.二氧化碳麻醉13、下列哪项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无关A.Pa O2降低 B.Pa CO2增高 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受阻 E.心脏负荷增加14、当Pa O2低于多少时,只需几分钟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A.6.67kPa(50 mmHg) B.5.33kPa(40 mmHg)C.4.00kPa(30 mmHg) D.2.67kPa(20 mmHg) E.1.33kPa(10 mmHg)15、Pa CO2高于多少即可抑制呼吸中枢A.10.67kPa(80 mmHg) B.5.33kPa(40 mmHg)C.8.00kPa(60 mmHg) D.6.67kPa(50 mmHg) E.9.33kPa(70 mmHg)16、在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是A.酸中毒 B.二氧化碳潴留C.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D.Na+泵功能障碍 E.缺氧17、通气功能障碍,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A.Pa O2降低、Pa CO2降低 B.Pa O2增高、Pa CO2增高C.Pa O2增高、Pa CO2降低 D.Pa O2降低、Pa CO2增高 E.Pa O2降低18、下列哪项可致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大于0.8A.解剖分流 B.功能性分流 C.肺动脉栓塞 D.肺不张 E.肺实变19、氧疗效果不理想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弥散障碍 D.通气障碍 E.死腔样通气20、某患者因肺大疱破裂引起肺不张,其血气变化是A. Pa 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B. Pa C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C. Pa 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D. Pa C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E. Pa O2降低、VA/Q比值低于正常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脏负荷增加 B.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增加 E.血液粘度增加3、引起弥散障碍的因素是A.呼吸膜的厚度增加 B.呼吸膜的面积增加C.呼吸膜的面积减少 D.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短E.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长4、下列哪些是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呼吸中枢抑制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5、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A.气胸B.吸入气氧分压降低C.呼吸中枢抑制D.亚硝酸盐中毒E.重症肌无力6、对氧疗效果较好的是A.慢性支气管炎 B.中央气道阻塞C.间质性肺水肿 D.休克引起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 E.肺不张7、ARD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肺水肿C.肺泡透明膜的形成 D.肺纤维化 E.肺不张8、呼吸衰竭时导致机体功能代谢改变的最根本原因是A.缺氧 B.二氧化碳潴留C.酸碱平衡紊乱 D.肺性脑病 E.肺源性心脏病9、引起肺顺应性下降的原因是A.肺纤维化 B.胸膜粘连C.肺气肿 D.肺不张 E.肺水肿10、II型呼衰病人并发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清电解质变化为A.血钾升高 B.血氯降低 C.血钾降低 D.血氯升高 E.血H+增多11、肺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二氧化碳潴留 B.缺氧 C.酸中毒 D.脑缺血 E. —氨基丁酸生成减少三、名词解释1、限制性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3、死腔样通气4、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肺性脑病6、功能分流7、真性静脉血掺杂 8、呼吸衰竭9、二氧化碳麻醉 10、阻塞性通气不足四、填空题1、呼吸衰竭是指:。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O.863×VCO2 V·A
公式推导省略不记。由公式中可见,如果VCO2不变,
V·A减少必然引起PACO2升高,PaCO2也就相应升高。PaCO2
升高是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致,如果病人PaCO2不升高,
全肺通气不足的诊断就不能成立。
12
(二)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及解剖分流增加。
③ 生物性因素 如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④ 全身性病理过程 如休克等
⑤ 某些治疗措施 如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24
2、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
(1)有些致病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肺泡膜引起的肺损伤。
(2)有的则主要通过激活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间 接地引起肺损伤。
①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聚集于肺,粘附 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皮,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和炎性介质 等,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管内皮细胞。
(代偿通气不足)
①氧离曲线特点决定 ②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点决定
20
SO2 100
80 60 40 20
2.7 5.3 8.0 10.7 13.3 PO2
图14-5 氧解离曲线
CO2 70 60 50 40 30 20 10
2.7 5.3 7.8 10.4 13.3 PCO2
图14-6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21
PaCO2升高,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
27
第二节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Ⅱ型呼衰竭时,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可引 起呼吸性酸中毒。此时血液电解质主要变化有:
① 高钾血症
②低氯血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
ClHCO3-
ClHCO3-
产NH3↑ HCO3重吸收↑ 尿中NH4C l 排出↑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一、多选题A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 D[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C.PaO2<9.3 kPa[答案] 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C.PaCO2>6.67 kPa[答案] E[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C.<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C.肺泡面积减少[答案] A[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是吸气肌收缩受抑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4、ARDS机制: (1)弥散障碍 ① 肺泡-Cap.膜受损及炎性介质→ Cap.透性↑
→肺水肿、透明膜形成; ②肺泡Ⅱ型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肺 顺应性↓→肺不张。
(2)通气/血流比失调 肺不张、水肿液、气道阻塞

炎性介质→支气管痉挛
→肺内分流↑
② DIC.炎性介质→肺血管痉挛→死腔样通气↑。
② 肺不张、实变→静脉血经毛细血管掺入 动脉血→肺泡毛细血管分流。
3、VA/Q比值失调时血气改变: (1)特点:
①PaO2明显↓。
正常(无明显通气障碍)
② PaCO2 降低(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升高(死腔通气量过大或伴有通气障 碍 (2)机制:
① 由于氧离曲线与CO2解离曲线特性不同,当
正常的肺区域代偿性通气↑时,CO2排出量可 明显增加而O2摄入量却不能明显增加。 ② 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值远大于PCO2 差值,故
(2)肺和胸廓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 ① 胸廓顺应性↓:胸廓和脊柱畸形; 多发肋骨骨折;胸膜纤维化。 ② 胸腔积液、积气。 ③ 肺顺应性↓,见于: a、肺容量↓→可扩张的肺泡数目↓。 b、肺淤血、肺水肿、肺纤维化使肺僵硬度↑ c、肺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回缩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的原因有: (a)消耗↑:如过度通气。 (b)稀释破坏↑:如肺水肿。 (c)合成与分泌↓:如氧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 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1)中央气道阻塞: 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壁肿胀 痉挛、堵塞, 气道等压点上移 肺泡弥散面积 肺泡膜炎性增厚 肺泡低通气 肺泡低血流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PaCO2升高对呼吸的影响
(四) 肝、肾、造血系统
PaO2↓
肝细胞受损 — ALT↑ 肾血流量、滤过、尿量、Na排出量↑ PaO2<40mmHg ,肾血流量↓,肾功能障碍,组织低氧分压 →RBC↑→携氧↑,血粘度↑ PaCO2↑
肾血管扩张,尿量↑ PaCO2>65mmHg,pH↓,肾血管痉挛,尿量↓,HCO3-、Na+再吸收 ↑
b. 适应证
效果好——中枢抑制 权衡应用——支气管肺疾患,呼吸肌疲劳 无效——呼吸肌病变,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炎 c. 注意
应用同时:减轻呼吸道机械负荷
提高吸氧浓度 可配合机械通气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多沙普仑
2、机械通气
a. 神清,轻中度呼衰——无创鼻面罩
b. 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人工气道 c. 需长期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PaO2↓ 酸中毒→心肌损害→Bp↓ 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
(五)消化与泌尿系统症状 ALT↑BUN↑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应激性溃疡 → 消化出血
诊断标准
基础疾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
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 Ⅰ型呼衰 :单纯PaO2<60mmHg Ⅱ型呼衰 :PaO2<60mmHg伴PaCO2>50mmHg 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 (一)Pa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二)SaO2
定 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征
客观指标: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的条件下,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一、多选题 A 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 .通气障碍所致 D .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 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D[ 题解 ]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 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 .PaO2< 8.0kPa( 1kPa=7.5mmHg)B. PaO2>6.67 kPaD.RFI (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 伴有 PaCO2> 6.67 kPaC. PaO2<9.3 kPa[答案]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 ,RFI= PaO2/ FiO 2,RFI≤300 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 .PaO2<8.0 kPaB. PaO2< 9.3 kPa E.D. PaO2< 10.6 kPa 伴 PaCO2> 6.67 kPa PaO2< 8.0 kPa 伴 PaCO2>6.67 kPaC. PaCO2> 6.67 kPa[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 .< 5.3 kPa (40mmHg) D .< 9.3 kPa (70mmHg)B.< 6.7 kPa (50mmHg)E.< 10.6 kPa (80mmHg)C.< 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 8.0 kPa (60mmHg) 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①中央性气道阻塞: a.于胸外阻塞(声带麻痹、炎症、水肿) 可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b.于胸内阻塞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概念】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动脉血氧 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有二氧化 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教学要求】 熟悉
1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2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3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
1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概念: 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病因: 首先复习肺的通气过程
通气障碍的常见发病环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①呼吸肌活动障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合成部位:肺泡II型上皮细胞 性质:脂蛋白 主要成分: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作用: 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减少的机制: 1 合成与分泌减少 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全(早产儿,新生儿)
肺组织的缺血缺氧 2 消耗与破坏增多 肺过度通气,肺部炎症 3 稀释 肺水肿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总通气量(6L/min) =死腔通气量(30%)+ 肺泡通气量(4L/min) 有效通气量 不足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
respiration
-----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O2,排出CO2的 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 运动 肺泡壁Cap中 气体 肺换气
外界O2
肺通气
肺泡气
HbO2
组织细胞Cap 组织细胞
外呼吸
气体 的运 输
内呼吸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共有四种分类方法: 1 *按PaCO2是否升高— I型和II型呼衰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临床上常见 概念: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气道阻力的形成:
成人气道阻力正常约0.1~0.3kPa· s/L,呼气>吸气 80%以上由直径>2mm的支气管与气管产生 不足20%由直径<2mm的外周小气道产生
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内科: 外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耳鼻喉科: 麻醉科: 急症科: COPD、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 尘肺、 重症肺结核(慢纤空)、胸膜纤维化 气胸、 肺癌、肺大部切除 (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羊水栓塞 SARS 异物误吸 麻醉意外 溺水、安眠镇静剂过量、酒精中毒、 毒品过量、腐蚀气体误吸 等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气道内径(最主要)、长度、形态 ②气流速度及形式 ③气体密度及粘度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气道狭窄或阻塞原因:
①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 ②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阻塞;或肺 组织弹性↓→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减弱
③管外肿物等使气道受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分类: 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 ①中央性气道阻塞: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最常见, 最重要机制 正常肺脏:VA/Q平均值 = 0.8,但: 肺上部: V少,Q更少,VA/Q > 0.8(1.8~3.0)
气道等压点上移 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
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弹性减弱,过 度膨胀、充气及肺体积增大
图 肺气肿病理图片
肺泡极度扩张,肺泡壁变薄,甚至断裂消失, 毛细血管闭塞,消失
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小气道阻塞:
a.蛋白酶过多或抗胰蛋白酶不足→细支气管与肺 泡壁中弹性纤维降解,肺泡弹性回缩力↓→胸 内压↑→压迫小气道
●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本身的器质性病变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②胸廓的顺应性↓ 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③肺的顺应性↓ 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③肺的顺应性↓ 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 ④胸腔积液和气胸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解剖生理特点: 1 无软骨支撑,管壁薄 2 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吸气时 随着肺泡的扩张及周围组织的牵拉,口 径变大管道伸长。呼气时相反。
致外周性气道阻塞的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肺气肿)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b.肺泡扩大而数量↓→支气管壁上附着点↓→ 牵拉力减少→细支气管缩小变形→阻力↑→ 气 道阻塞
2 等压点上移(移向小气道)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PaCO2升值与PaO2降值成一定比例关系
PaO2 ↓ + PaCO2 ↑
II型呼衰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弥散过程——肺泡内的气体和肺泡壁毛细血管 血液内的气体通过呼吸膜进行交 换的过程。
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
弥散障碍 气体弥散量取决于
[1] 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弥散量多) [2] 膜面积厚度(面积大,弥散量多)
[3] 气体弥散能力---与分子量、溶解度有关。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若 PaO2 <8kPa(60mmHg)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外
吸 气
呼 气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内
吸 气
呼 气
*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气道管壁增厚狭窄:
a.大支气管内粘液腺增生
b.小气道壁炎性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 等细胞增生、细胞间质增多
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气道管壁增厚狭窄:
2 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性 + 炎症介质
3 小气道受压: 炎症累积小气道周围组织,引起
死腔通气 ,占潮气量30%

肺下部: V多,Q更多, VA/Q < 0.8(0.6~0.8) 正常人功能性分流,占肺血流量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