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失调 4L
正常
正常人 . 静息状态:肺泡通气量 V=4L/min 肺血流量 Q=5L/min
正常青年人 V/Q=3.0
0.8
.
V/Q=0.8
.
.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失调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V/Q<0.8
. .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静脉
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 长期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大
心肌受损
?
肺 心 病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 PaO2 下降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CO2 潴留也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PaCO2 >80mmHg → 二氧化碳麻醉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致使PaO2低于正常 (<60mmHg)伴有或不伴有 PaCO2增高(>50mmHg)
的病理过程。 呼吸功能已有障碍,但血气尚未达标者 称为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衰的分类
分类依据 血气 类 I型 低氧血症型
PaO2<60mmHg
别 II型 高碳酸血症型
六、胃肠变化
缺氧 高碳酸 血症 黏膜屏障功能↓ 胃酸分泌↑ 黏膜糜烂 出血、溃疡
第三节
呼吸衰竭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提高PaO2 (>50mmHg)
解除呼吸道阻塞 吸氧
※ I型呼衰:吸入较高浓度氧(≤50%) ※Ⅱ型呼衰:低浓度(≤30%)低流量吸氧 PaO2达到50~60mmHg即可
第十四章
第14章 肺功能不全(病生)精品PPT课件
②弥散膜厚度增加(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Membrane)
肺泡膜厚度: 1 μm 弥散距离: 5 μm 弥散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泡透 明膜形成、肺纤维化、肺泡毛细血 管扩张等。
肺泡-毛细血管膜 Alveolar-Capillary Membrane (弥散膜, diffusion membrane)
㈠ 弥散障碍
(Diffusion Impairment)
1、概念:由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 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 的气体交换障碍。
① 弥散面积减少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Membrane)
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肺不张、肺实变、 肺叶切除等。
㈡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
V = 肺泡通气量4L/min = 0.8 Q 肺血流量5L/min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
病变肺区 健康肺区 全肺
V/Q <0.8 >0.8 =0.8 >0.8 <0.8
PaO2 ↓ ↓
↑↑
用力呼气时“等压 点 ”(isobaric point)移向小气道
0
0
20 25 20 30
20 +3355 20
正常人呼气
10
20
20
20
20 +2355 20
肺气肿者呼气
Q:通气功能障碍时引起何种类型 呼吸衰竭?
Ⅱ型即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呼 吸衰竭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 例失调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肺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中央性气道阻塞
• 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性呼吸困难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外周性气道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0
20
20
25 30
20
20
+35 35
20
正常人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isobaric point)移向 小气道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1.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
• 脑血管扩张:CAP静水压增高 • 脑间质水肿: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高 • 脑细胞水肿:ATP生成↓→Na+-K+泵功能障碍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 γ -氨基丁酸生成增多→中枢抑制
• 脑内磷酯酶活性增强→溶酶体水解酶释
• 按发生快慢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 功能障碍
外呼吸 功能障碍 肺换气 功能障碍
限制性 通气不足 肺通气 功能障碍 阻塞性 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发病环节
呼吸中枢 抑制
气道狭窄 或阻塞
胸壁损伤
弹性阻力 增加 呼吸肌 无力
运动神经受损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
肺水肿
肺不张
支气管痉挛
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弥散障碍
功能性分流
低氧血症
ARDS引起呼衰发病机制
ARDS的病理改变
SARS
由冠状病毒家族的新成员(WHO命名为SARS病毒) 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国内又称非典型肺 炎,是21世纪出现的凶险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 病理过程就是ARDS。其病因是冠状病毒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轻度CO2潴留
■
脑血管扩张
头痛、头晕、烦躁不安
PaCO2>10.7kPa
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 嗜睡、抽搐、呼吸( - )
二氧化碳麻醉
(3)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脑血管受损(Cerebrovascular
2. 弥散障碍--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
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气体弥散系数 肺泡膜的弥散面积 厚度和通透性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心排出量 Hb含量 V/Q比例等
3.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 .
肺泡每分通气量( VA,4L/min)和肺血流量(Q,5L/min)的 · · 比值(VA/ Q)约为0.8。
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
• •
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
中枢性:潮式、间歇式、抽泣样 慢阻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延长→浅快→浅慢、 潮式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 •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发绀)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VA 肺上部 肺中部 肺下部 1.2L/min 1.8L/min 2.1L/min
·
·
Q
·
VA/ Q 3.0 0.9 0.6
· ·
0.4L/min 2.0L/min 3.4L/min
生理性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 调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原因。
(1) 通气/血流比失调的原因和类型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2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正常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升高,PaO2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升高是由于:A.CO2分子量比O2小B.CO2为脂溶性C.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36.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43.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而PaCO2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PaO2为9.1kPa,P A CO2为5.32kPa,PaCO2为11.5kPa,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阻塞性通气不足B.功能性分流C.死腔样通气D.真正分流E.弥散障碍62.肺充血、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化是:A.深快呼吸 B.浅慢呼吸C.浅快呼吸 D.潮式呼吸E.间歇呼吸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动脉压力感受器D.心房容量感受器E.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5.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6.I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7.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使CO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酸合并代酸D.呼酸合并代碱E.呼酸合并呼碱68.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解剖分流增加D.弥散障碍E.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69.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吸入毒气B.休克C.肺挫伤D.败血症E.以上都是70.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交感神经兴奋B.血压升高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DIC D.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可能为:A.PaO2降至2.67kPa(20mmHg)B.PaO2降至4.00kPa(30 mmHg)C.PaO2降至5.33~6.67kPa(40~50mmHg) D.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为:A.PaCO2>5.33kPa(40mmHg) B.PaCO2>6.67kPa(50mmHg)C.PaCO2>8.00kPa(60mmHg)D.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Topics
• Defini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 Classif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 Etiology & pathogenesis of Respiratory
According to primary site Central/peripheral respiratory failure Pump failure/Lung failure
According to pathogenesis Hypoxaemic(type I)/ Hypercapnic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低氧血症型 (I型)/ 高碳酸血症型(II型)
气道阻塞、受压或收缩引起气道狭窄
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PaO2 PaCO2
气体交换障碍
Gas exchange disorders
弥散障碍 Diffusion disorders
是指肺泡膜面积减少和(或)异常增厚所引起的气体 交换障碍。
由于CO2的弥散能力远大于O2,因此,如果发生单纯 的 弥 散 障 碍 , 常 仅 引 起 O2 的 弥 散 障 碍 , 使 PaO2 降 低 ; CO2 的 弥 散 和 排 出 可 正 常 , 在 肺 泡 通 气 量 正 常 条 件 下 , PaCO2正常。
死腔样通气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肺功能性分流时肺通气与血气的变化
VA VA / Q PaO2 CaO2 PaCO2 CaCO2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病变的不均匀性,致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病变重的部位
通气↓
血流不变 or↑
病肺 健肺
V/Q↓↓
静脉血未充分更新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动脉栓塞
病肺
健肺
肺动脉炎
DIC
肺血管收缩
患者部分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
病变部位
通气不变
血流↓
病肺 健肺
V/Q↑↑ 肺泡通气未充分利用
主要见于慢支肺,其机制为: 1)气道管壁增厚狭窄:粘液腺、上皮增生,黏膜炎性充血水肿; 2)气道痉挛收缩; 3)间质炎性增生纤维化压迫小气道; 4)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5)粘液分泌增加堵塞; 6)等压点上移。
案例14-1
病程过程: 1、急性支气管炎:于13年前因感冒、发热,出现咳 喘,开始少量白色痰,后变黄痰,经治疗好转。 2、慢性支气管炎:每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而反 复发作,夏天较好,一直参加农业劳动,但上述症 状逐年加重。 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急性发作:因感冒、发热、 黄痰、咳喘加重、食纳差、少尿儿入院。 临床特点: 呼吸26次/分,呼气明显延长;口唇轻度发绀;胸廓 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 于右第六肋间,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死腔样通气
2、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功能性分流↑ 功能性死腔↑
PaO2↓
呼衰
PaCO2可正常 or↓or↑
????
病肺
健肺
病肺
VA/Q PaO2 CaO2 PaCO2 CaCO2 <0.8 ↓ ↓ ↓ ↓ ↑ ↑ ↑ ↑
健肺
>0.8 ↑↑ ↑ ↓ ↓ ↓ ↓ N N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大气压
吸 气
胸外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道 大气压 内压
气道内压
呼 气
气道内压<大气压 气道内压>大气压 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内压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内压
气道内压>胸内压
胸内段中央性气道阻塞
胸内压
吸 气
气道 胸内压 内压
气道 内压
呼 气
气道内压>胸内压 气道内压<胸内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概念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 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原因
呼吸 中枢
神经 传导
呼吸肌 收缩
吸气运动
呼吸 中枢
神经 传导
呼吸肌 收缩
脑外伤、过量镇静药 或麻醉药等
严重胸廓畸形、 多多发发性性肋神骨经骨炎折 气胸、胸腔积液等 肺低泡严肉钾表重萎血面肺缩症活纤、、性维重酸物化症中质等肌毒减无、少力呼、等吸肌
哪Ⅱ型型呼呼吸吸衰衰竭竭?
肺泡Pa通CO气2为最反好映指标
呼
吸
衰
肺通气功能障碍
竭
发
病
肺换气功能障碍
机
制
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一)弥散障碍
alveoli O2
CO2
R B C
capillary
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
肺泡上皮细胞 上皮 间质 Cap基膜 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气体分压差* 温度* 弥散面积*气体溶解度
弥散速度 ∝———————————————
弥散距离*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
弥散量 ∝ 弥散速度、弥散时间
弥散障碍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单项选择题1、符合呼吸衰竭概念的是A.大气氧分压降低导致Pa O2下降,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C.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D.血液不能携带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2、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10.67kPa(80mmHg)B.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9.33kPa(70mmHg)C.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8.00kPa(60mmHg)D.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6.67kPa(50mmHg)E.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5.33kPa(40mmHg)3、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是氧分压明显下降,而CO2上升不明显,有时还低于正常,主要是:A.O2弥散系数比CO2 B.CO2分子量比O2大C.CO2弥散系数比O2大 D.O2分子量比CO2大 E.O2分压差比CO2小4、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 脑血管意外B. 声带水肿C. 肺气肿D. 支气管哮喘E. 肺栓塞5、对吸氧治疗有效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解剖分流 D.肺不张 E.肺实变6、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A. 气道内气体流通受阻B. 肺泡气体交换障碍C. 胸廓和肺的运动受到限制D. 气体弥散障碍E. 胸廓的运动障碍7、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障碍 B.阻塞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 D.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缩短E.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8、I型呼衰患者一般不发生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9、呼吸衰竭时一定会发生哪种酸碱平衡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10、缺氧对外呼吸功能的影响是A.兴奋呼吸中枢 B.抑制呼吸中枢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抑制中枢,兴奋外周11、当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氧疗时,其吸氧浓度为A.14~20% B.24~30% C.40~45% D.50~55% E.60%以上12、II型呼衰病人吸氧浓度不宜>30%主要是因为A.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B.缺氧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C.吸氧产生氧中毒 D.病人已适应低氧环境 E.二氧化碳麻醉13、下列哪项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无关A.Pa O2降低 B.Pa CO2增高 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受阻 E.心脏负荷增加14、当Pa O2低于多少时,只需几分钟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A.6.67kPa(50 mmHg) B.5.33kPa(40 mmHg)C.4.00kPa(30 mmHg) D.2.67kPa(20 mmHg) E.1.33kPa(10 mmHg)15、Pa CO2高于多少即可抑制呼吸中枢A.10.67kPa(80 mmHg) B.5.33kPa(40 mmHg)C.8.00kPa(60 mmHg) D.6.67kPa(50 mmHg) E.9.33kPa(70 mmHg)16、在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是A.酸中毒 B.二氧化碳潴留C.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D.Na+泵功能障碍 E.缺氧17、通气功能障碍,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A.Pa O2降低、Pa CO2降低 B.Pa O2增高、Pa CO2增高C.Pa O2增高、Pa CO2降低 D.Pa O2降低、Pa CO2增高 E.Pa O2降低18、下列哪项可致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大于0.8A.解剖分流 B.功能性分流 C.肺动脉栓塞 D.肺不张 E.肺实变19、氧疗效果不理想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弥散障碍 D.通气障碍 E.死腔样通气20、某患者因肺大疱破裂引起肺不张,其血气变化是A. Pa 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B. Pa C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C. Pa 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D. Pa C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E. Pa O2降低、VA/Q比值低于正常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脏负荷增加 B.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增加 E.血液粘度增加3、引起弥散障碍的因素是A.呼吸膜的厚度增加 B.呼吸膜的面积增加C.呼吸膜的面积减少 D.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短E.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长4、下列哪些是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呼吸中枢抑制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5、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A.气胸B.吸入气氧分压降低C.呼吸中枢抑制D.亚硝酸盐中毒E.重症肌无力6、对氧疗效果较好的是A.慢性支气管炎 B.中央气道阻塞C.间质性肺水肿 D.休克引起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 E.肺不张7、ARD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肺水肿C.肺泡透明膜的形成 D.肺纤维化 E.肺不张8、呼吸衰竭时导致机体功能代谢改变的最根本原因是A.缺氧 B.二氧化碳潴留C.酸碱平衡紊乱 D.肺性脑病 E.肺源性心脏病9、引起肺顺应性下降的原因是A.肺纤维化 B.胸膜粘连C.肺气肿 D.肺不张 E.肺水肿10、II型呼衰病人并发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清电解质变化为A.血钾升高 B.血氯降低 C.血钾降低 D.血氯升高 E.血H+增多11、肺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二氧化碳潴留 B.缺氧 C.酸中毒 D.脑缺血 E. —氨基丁酸生成减少三、名词解释1、限制性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3、死腔样通气4、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肺性脑病6、功能分流7、真性静脉血掺杂 8、呼吸衰竭9、二氧化碳麻醉 10、阻塞性通气不足四、填空题1、呼吸衰竭是指:。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O.863×VCO2 V·A
公式推导省略不记。由公式中可见,如果VCO2不变,
V·A减少必然引起PACO2升高,PaCO2也就相应升高。PaCO2
升高是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致,如果病人PaCO2不升高,
全肺通气不足的诊断就不能成立。
12
(二)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及解剖分流增加。
③ 生物性因素 如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④ 全身性病理过程 如休克等
⑤ 某些治疗措施 如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24
2、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
(1)有些致病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肺泡膜引起的肺损伤。
(2)有的则主要通过激活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间 接地引起肺损伤。
①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聚集于肺,粘附 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皮,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和炎性介质 等,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管内皮细胞。
(代偿通气不足)
①氧离曲线特点决定 ②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点决定
20
SO2 100
80 60 40 20
2.7 5.3 8.0 10.7 13.3 PO2
图14-5 氧解离曲线
CO2 70 60 50 40 30 20 10
2.7 5.3 7.8 10.4 13.3 PCO2
图14-6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21
PaCO2升高,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
27
第二节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Ⅱ型呼衰竭时,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可引 起呼吸性酸中毒。此时血液电解质主要变化有:
① 高钾血症
②低氯血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
ClHCO3-
ClHCO3-
产NH3↑ HCO3重吸收↑ 尿中NH4C l 排出↑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一、多选题A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 D[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C.PaO2<9.3 kPa[答案] 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C.PaCO2>6.67 kPa[答案] E[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C.<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C.肺泡面积减少[答案] A[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是吸气肌收缩受抑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4、ARDS机制: (1)弥散障碍 ① 肺泡-Cap.膜受损及炎性介质→ Cap.透性↑
→肺水肿、透明膜形成; ②肺泡Ⅱ型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肺 顺应性↓→肺不张。
(2)通气/血流比失调 肺不张、水肿液、气道阻塞
①
炎性介质→支气管痉挛
→肺内分流↑
② DIC.炎性介质→肺血管痉挛→死腔样通气↑。
② 肺不张、实变→静脉血经毛细血管掺入 动脉血→肺泡毛细血管分流。
3、VA/Q比值失调时血气改变: (1)特点:
①PaO2明显↓。
正常(无明显通气障碍)
② PaCO2 降低(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升高(死腔通气量过大或伴有通气障 碍 (2)机制:
① 由于氧离曲线与CO2解离曲线特性不同,当
正常的肺区域代偿性通气↑时,CO2排出量可 明显增加而O2摄入量却不能明显增加。 ② 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值远大于PCO2 差值,故
(2)肺和胸廓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 ① 胸廓顺应性↓:胸廓和脊柱畸形; 多发肋骨骨折;胸膜纤维化。 ② 胸腔积液、积气。 ③ 肺顺应性↓,见于: a、肺容量↓→可扩张的肺泡数目↓。 b、肺淤血、肺水肿、肺纤维化使肺僵硬度↑ c、肺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回缩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的原因有: (a)消耗↑:如过度通气。 (b)稀释破坏↑:如肺水肿。 (c)合成与分泌↓:如氧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 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1)中央气道阻塞: 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壁肿胀 痉挛、堵塞, 气道等压点上移 肺泡弥散面积 肺泡膜炎性增厚 肺泡低通气 肺泡低血流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四) 肝、肾、造血系统
PaO2↓
肝细胞受损 — ALT↑ 肾血流量、滤过、尿量、Na排出量↑ PaO2<40mmHg ,肾血流量↓,肾功能障碍,组织低氧分压 →RBC↑→携氧↑,血粘度↑ PaCO2↑
肾血管扩张,尿量↑ PaCO2>65mmHg,pH↓,肾血管痉挛,尿量↓,HCO3-、Na+再吸收 ↑
b. 适应证
效果好——中枢抑制 权衡应用——支气管肺疾患,呼吸肌疲劳 无效——呼吸肌病变,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炎 c. 注意
应用同时:减轻呼吸道机械负荷
提高吸氧浓度 可配合机械通气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多沙普仑
2、机械通气
a. 神清,轻中度呼衰——无创鼻面罩
b. 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人工气道 c. 需长期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PaO2↓ 酸中毒→心肌损害→Bp↓ 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
(五)消化与泌尿系统症状 ALT↑BUN↑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应激性溃疡 → 消化出血
诊断标准
基础疾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
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 Ⅰ型呼衰 :单纯PaO2<60mmHg Ⅱ型呼衰 :PaO2<60mmHg伴PaCO2>50mmHg 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 (一)Pa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二)SaO2
定 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征
客观指标: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的条件下,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一、多选题 A 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 .通气障碍所致 D .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 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D[ 题解 ]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 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 .PaO2< 8.0kPa( 1kPa=7.5mmHg)B. PaO2>6.67 kPaD.RFI (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 伴有 PaCO2> 6.67 kPaC. PaO2<9.3 kPa[答案]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 ,RFI= PaO2/ FiO 2,RFI≤300 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 .PaO2<8.0 kPaB. PaO2< 9.3 kPa E.D. PaO2< 10.6 kPa 伴 PaCO2> 6.67 kPa PaO2< 8.0 kPa 伴 PaCO2>6.67 kPaC. PaCO2> 6.67 kPa[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 .< 5.3 kPa (40mmHg) D .< 9.3 kPa (70mmHg)B.< 6.7 kPa (50mmHg)E.< 10.6 kPa (80mmHg)C.< 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 8.0 kPa (60mmHg) 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①中央性气道阻塞: a.于胸外阻塞(声带麻痹、炎症、水肿) 可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b.于胸内阻塞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概念】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动脉血氧 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有二氧化 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教学要求】 熟悉
1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2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3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
1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概念: 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病因: 首先复习肺的通气过程
通气障碍的常见发病环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①呼吸肌活动障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合成部位:肺泡II型上皮细胞 性质:脂蛋白 主要成分: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作用: 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减少的机制: 1 合成与分泌减少 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全(早产儿,新生儿)
肺组织的缺血缺氧 2 消耗与破坏增多 肺过度通气,肺部炎症 3 稀释 肺水肿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总通气量(6L/min) =死腔通气量(30%)+ 肺泡通气量(4L/min) 有效通气量 不足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
respiration
-----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O2,排出CO2的 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 运动 肺泡壁Cap中 气体 肺换气
外界O2
肺通气
肺泡气
HbO2
组织细胞Cap 组织细胞
外呼吸
气体 的运 输
内呼吸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共有四种分类方法: 1 *按PaCO2是否升高— I型和II型呼衰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临床上常见 概念: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气道阻力的形成:
成人气道阻力正常约0.1~0.3kPa· s/L,呼气>吸气 80%以上由直径>2mm的支气管与气管产生 不足20%由直径<2mm的外周小气道产生
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内科: 外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耳鼻喉科: 麻醉科: 急症科: COPD、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 尘肺、 重症肺结核(慢纤空)、胸膜纤维化 气胸、 肺癌、肺大部切除 (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羊水栓塞 SARS 异物误吸 麻醉意外 溺水、安眠镇静剂过量、酒精中毒、 毒品过量、腐蚀气体误吸 等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气道内径(最主要)、长度、形态 ②气流速度及形式 ③气体密度及粘度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气道狭窄或阻塞原因:
①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 ②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阻塞;或肺 组织弹性↓→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减弱
③管外肿物等使气道受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分类: 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 ①中央性气道阻塞: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最常见, 最重要机制 正常肺脏:VA/Q平均值 = 0.8,但: 肺上部: V少,Q更少,VA/Q > 0.8(1.8~3.0)
气道等压点上移 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
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弹性减弱,过 度膨胀、充气及肺体积增大
图 肺气肿病理图片
肺泡极度扩张,肺泡壁变薄,甚至断裂消失, 毛细血管闭塞,消失
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小气道阻塞:
a.蛋白酶过多或抗胰蛋白酶不足→细支气管与肺 泡壁中弹性纤维降解,肺泡弹性回缩力↓→胸 内压↑→压迫小气道
●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本身的器质性病变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②胸廓的顺应性↓ 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③肺的顺应性↓ 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病因:③肺的顺应性↓ 严重的肺纤维化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 ④胸腔积液和气胸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解剖生理特点: 1 无软骨支撑,管壁薄 2 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吸气时 随着肺泡的扩张及周围组织的牵拉,口 径变大管道伸长。呼气时相反。
致外周性气道阻塞的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肺气肿)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b.肺泡扩大而数量↓→支气管壁上附着点↓→ 牵拉力减少→细支气管缩小变形→阻力↑→ 气 道阻塞
2 等压点上移(移向小气道)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PaCO2升值与PaO2降值成一定比例关系
PaO2 ↓ + PaCO2 ↑
II型呼衰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通气
限制性通气不足
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弥散障碍
肺换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弥散过程——肺泡内的气体和肺泡壁毛细血管 血液内的气体通过呼吸膜进行交 换的过程。
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
弥散障碍 气体弥散量取决于
[1] 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弥散量多) [2] 膜面积厚度(面积大,弥散量多)
[3] 气体弥散能力---与分子量、溶解度有关。
【讲授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ARDS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COPD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判定标准】
若 PaO2 <8kPa(60mmHg)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外
吸 气
呼 气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内
吸 气
呼 气
*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气道管壁增厚狭窄:
a.大支气管内粘液腺增生
b.小气道壁炎性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 等细胞增生、细胞间质增多
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
1 气道管壁增厚狭窄:
2 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性 + 炎症介质
3 小气道受压: 炎症累积小气道周围组织,引起
死腔通气 ,占潮气量30%
肺下部: V多,Q更多, VA/Q < 0.8(0.6~0.8) 正常人功能性分流,占肺血流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