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肖志雄【摘要】为给安徽省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针对安徽省四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中存在工业带动力不强,农业优势特色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偏低,四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够等制约因素;并依据安徽的发展特色和相关政策,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深化信息化与其余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和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等促进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实现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0【总页数】4页(P156-159)【关键词】四化同步;发展;制约因素;路径选择;安徽【作者】肖志雄【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继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工业化是指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信息化作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是指各行为主体或经济主体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城镇化通常包括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张安安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K 擀询谥!l E dn -將鳖 ;册嗥»:酣:作者简介:张安安(1998-) +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
研究方向:工程投 与。
基金项目:教育厅《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 建设》项目(皖教秘科〔2015〕49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7359( 202( )04-0024-02DOI : (0.( 6330/j.c n ki.1007-7359.2021.0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隹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 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足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强调,表明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 和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亟需补齐,特别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
我 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不够等难题,这些一直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要。
鉴于此,东莉教授、汪青松摘要:文章针对陈莉教授,汪青松教授的专著《“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评述。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Vo 1 . 2 7 No . 6
De c . 2 01 3
安 徽 省 新 型城 镇 化 与农 业 现代 化协 调 发 展 研 究
陈宝兰 , 王 园
3 0 6 01 ) (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 院, 合 肥 2
摘
要: 新 型城镇化 是我国新 时期发展 的红利 , 实现新 型城镇化 与农业现 代化协调发 展是加快安 徽省经济 发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t h i s p a p e r b u i l d s t h e i n d e x s y s t e m t o r e f l e c t t h e i r c o n n o t a t i o n ,c a l c u l a t e s t h e i r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l e v e l b y t h e wa y o f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me a s u r e s t h e d e g r e e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b y s p a c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me t h o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h e o v e r a l l l e v e l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i s t o b e i mp r o v e d .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i n v a r i o u s r e g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 me a s u r e s a r e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探析——以皖北地区为例
化 的核心 内容 , 是传统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 转变 的过程 。狭义上讲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 业( 特别是其 中的制造业 ) 或第二产业产值 ( 或收 入) 在 国民生产总值 ( 或 国民收入 ) 中比重不断上 升 的过 程 , 以及 工 业 就 业 人数 在 总就 业 人 数 中 比 重不断上升 的过程 。广义上讲 , 工业化不仅涵盖
( 一) “ 三化 ” 协 调发展 的核 心是 工业化
工 业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经 济 发 展 从 不 发 达 或 欠 发 达 状 况 向发 达 迈进 的 必 由之 路 , 是 现 代
有重大的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
、
“ 三化 ” 协 调发 展 的 内在 联 系
工业化 、 城 镇 化 和农 业 现 代 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人类文明进步 及发展程度 的重要标志。在一个国家或地 区发展
部。[ 2 1 因此, 在工业化过程中, 运用工业革命或工业 生产中技术 、 管理等创新成果来武装和改造传统农 业, 从 而 实现 农业 生 产过 程 的 升级 换代 , 这 必 将 大 大提 高农 业 劳动生产 率 , 继 而促 进农业 生产 技术创 新, 最终实现或促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 , 工业化
摘 要: 工业化 、 城 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 ( 以下 简称“ 三化 ” ) 协调发展 直接影响 到皖北地 区经济快速 崛起 。基
于皖北地 区经济社会发 展 实际, 以“ 三化 ” 协调发展 内在 关联作为切入点 , 分析皖北“ 三化” 协调发展 过程 中存在 的制约 因素 , 提 出皖北地 区“ 三化 ” 协调 发展 要从转 变农业发展 方式入手 , 加快农 业现 代化 步伐 ; 构建现代 产业 体 系, 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 ; 建设现代化城镇 体 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 关键词 : 皖北地 区; 工业化 ; 城镇 化 ; 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 F 1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8 3 ( 2 0 1 4 ) 0 1 — 0 0 0 1 — 0 4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研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农村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科技进步、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供给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协同关系。
首先,城镇化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同时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科技工人、管理人才和农业专家。
其次,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可以互相促进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的需求催生了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对农产品质量和供应的要求更高,这促使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采用更科学、现代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可以提供城市居民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满足城市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创造更多的农民就业机会。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
另外,城镇化还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新建的农村公路和铁路网可以方便农民的农产品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农村供水工程和电网建设可以解决农村用水和用电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新建的农村学校和医院则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土地被征用建设城市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
这将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对农业现代化形成制约。
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空间和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田和城市。
《2024年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东部的重要省份,安徽省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对全国的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促进其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二、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1. 城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群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 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安徽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生产技术、设施装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三、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尽管安徽省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城市扩张导致部分耕地被占用;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3.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然而,部分转移劳动力在城市中面临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难以实现稳定就业和安居乐业。
四、促进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策略1. 优化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动态研究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动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周瀚醇(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系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文章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和评价了安徽省2007-2013年“四化”发展的协调性。
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二者发展的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失调——优质协调”的过程。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EL分类:C51, C53, G12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随着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一体化试点稳步推进,已做好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准备。
故而探索一条符合省情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层次主要有三类:一是总结国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1],二是对针对我国国情或某省省情进行协调发展度的实证分析[2-5],三是以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工业化、信息化等“四化”之间的协调发展[6-8]。
因此,文章从构建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并评价了安徽省2007-2013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发展的协调性,以期为实现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提供决策依据。
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模型构建[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A2015012)[作者简介]周瀚醇(1983—),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的重 新 厘 定
《 ) 一 工业化 涵 义的重 新 厘定
在 《 帕尔 格 雷夫 经 济 学 大辞 典 》 这 样定 义 新 是
: [业化 的 :工 业 化是 一 种 过程 。 首先 , “ 一般 来 说 ,
产 业活 动 ; 村人 口不 断迁 移 进入 城 镇 居住 ; 镇 农 城 规模不 断 扩 大 的过 程 。城 镇 化发 展 具有 农 村人 口 在 空 间 的转换 ; 业 劳 动 力 向非农 业 转移 ; 农 非农 产
lO 1
业 向城镇 聚集 等 一 些特 征 。新 型城 镇 化发 展 重点
是 以人 为本 .促 进公 共 资 源 在 城市 与 农村 之 间 的 合 理 配置 , 动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 动 城镇 基础 设 推 推 施 建设 向农村 拓 展 ,推 动 城 市 文 明 、城 市 生 活方
义现代 化 建设 的一项 重 大 任务 , 在工 业 化 、 即 城镇
化深 入发 展 中 同步 推进 农 业 现代 化 .完善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长效 机 制 , 高农 业 现 代 化水 平 和农 提
民生 活水 平。农 业 现代 化 与工业 化 、 城镇 化 同步发
艘是 实现 现 代化 的重要 保 证 。是实 现 共 同 富裕 的 保障 , 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 也 协调 工农 关 系 , 实
师 , 州 贵 阳 500 贵 504
【 中图分类号】 0 1 F6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44 02 6—0 1 0 10-43( 1) 2 0 10- 5
为工 业产 值 在 国 民生产 总 值 中 比例 以及 工业 就业 人数 在 总就业 人 数 中 比率 持 续 增加 的过 程 。但 是 工业 化 过程 不仅 仅 是 工业 产 值 增 加 和工 业就 业人
工业化_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生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研究”(批准号:08AJY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叶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博士在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这一论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构成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之所以强调“三化同步”推进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三者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一、“三化”共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共生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生物学。
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Anton deBery 提出:“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其他生物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Anton deBery 使用“symbiosis ”这一概念来描述这种关系,并认为“共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体之间出于生存的需要必然按照某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
”[2]。
这一理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向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广延,并形成共生伦理、企业共生、金融共生等发展理论。
袁纯清博士在其于1998年发文《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中,系统地对共生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自此共生理论在我国开始得到发展。
结合Anton deBery 对于共生概念的定义及袁纯清博士对共生系统的论说,可以得出共生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三点:①各共生单元在系统中的表现为共同进化、共同发展,这是共生本质所决定的。
②共生系统中,各单元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状态的竞合关系,此关系的推动过程表现为各单元相互补充、合作,区别于统一共生系统之外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或替代。
《2024年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方向。
安徽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旨在为推动安徽省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1. 城镇化现状安徽省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性增长极不断涌现。
城镇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发展质量不高等。
2. 农业现代化现状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三、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安徽省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民外流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2. 产业融合不足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与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四、促进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策略1.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合理布局城乡空间。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生产与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联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3.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杜俊平【摘要】“Five Modernizations” refers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new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 Informatization , greening.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VAR model which studi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in the short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mutually intera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nd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various siz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Fiv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on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In the long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shows positive interaction t rend each other.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the “Five Modernizations”should be harmoniously developed.%“五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
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
2013年5月第5期总第231期理论学刊T heor y Jour na lM ay.2013N o.5Ser.N o.231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蓝庆新,彭一然(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不同区域之阎“四化”发展水平不同等问题。
为此,要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5-0035-0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可以说,“四化“协调,统筹推进,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在“四化”中城镇化是新增长点,工业化是动力,农业现代化是保障,信息化是发展路径。
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一)工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动力工业化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及其带动的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镇化发展和聚集的前提。
其次,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加快推动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提升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此聚集,从而使城镇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进入更高水平。
农民工创业园发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 产 业 层 面 :实 现 产 业 转 移 ,重 布 产 业 格 . 局 。加 速沿 海 产 业 向内地 梯 度 转 移 ,一 方 面 由淘 汰 高污 染高 耗 能 行 业实 现 转 移 带 动升 级 ;另 一方 面 ,科 学规 划 实 现 产业 格 局 的合 理 分 布 。 当地 政 府 为缓解 就 业 压 力 ,振 兴 地 方经 济 ,必 然 实施 优 惠 政 策 吸引 相 关 产业 ; 同时 ,沿 海 相 关产 业 也 愿 意 梯度 转移 。 随着 沿 海 发达 地 区劳 动 密集 型 产 业 向 中西 部地 区转 移 步伐 的加 快 以及 中西 部 发 展 条 件 和环 境 的进 一 步 改善 ,农 民工创 业 园 已成 为 产 业 再 规划 的有 效载体 。
20 年的安徽 《 09 政府工作报告 》 出,农民工 指 创 业 园的 主体 主要 定位 于返 乡创 业农 民工 。农 民工
创 业 园面 向三大对 象 :创业农 民工 、转 移 产业 、扩 大产业 。农 民工创业 带 动就业 在 乡镇 就是 直接参 与
新农 村建 设 ,在 县城 就是 推 进 城 镇 化 的新 生力 量 ; 转移产 业到县 域是 产业 调整 的有 力推 动者 ;扩 大产 业则直 接解 决经济 结构 调整 问题 。农 民工 创业 园 目 标定位 于把 实现稳 定就 业 与新农 村建设 有 机统一 起
书记 王金 山在接 受记 者专访 时表示 ,安 徽在应 对金
中共安徽 省委 、省政 府适 应 经济发 展趋 势 ,进 行农 民工创业 园战 略实践 ,涉 及 全省广 大农 村 、乡
镇 10 万劳务 大军 以及 近百 万未 就业农 民工的根本 0 1
利益 ,对安徽 经济 布局 和新农 村 建设有 重 大意义 。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对 皖北地 区“ 三化 ” 协 调 发 展 进 行 测 度 和 评 价 研 究, 继 而有针 对性地 提 出政策建 议 , 具 有 重 大 的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络 分析 方法 对河 南省 “ 三化” 进行 了定 量 分析 . 发现
河 南省 已经 迈入 了工 业 反哺农 业 、 城 市支 持农 村 的
“ 三 化 同步 ” 的 内在 基 础 。 信 息 充分 和 对 称是 “ 三 化
同步 ” 有 效 实现 的必 要条 件[ 6 3 。 上述 这些 学者 主要从
定 性 的角度 来进 行研 究 , 而 多数 学者 则 主要 是用 定 量 的方 法来 研究 “ 三 化” 。 董栓 成 ( 2 0 1 1 ) 运用 数据包
纪4 O年代 开 始 逐 渐形 成 比较 成熟 的理 论 研 究 , 如
钱 纳里 、 库 兹 涅茨 、 张培刚、 刘 易斯 、 费 景汉 和 尼斯 、 舒 尔茨 等圆 。近 年来 , 许 多 国内学 者对农 业 现代 化 、
工 业化 和城镇 化 的关 系做 了研究 。 孙政才( 2 0 0 9 ) 认 为 必须 在 工 业 化 、 城 镇化 、 农 业 现代 化 进 程 中 发展
将 皖 北 地 区作 为统 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重 点 , 出 台 了多 项 直 接 扶 持 皖 北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措 施 。 更 令
人 振 奋 的举 措 是 随 着 《 中 原 经 济 区规 划 》 的批 复 ,
皖 北 五 市 一 县 一 区正 式 跻 身 中原 经 济 区 规 划 , 皖 北 振 兴 已上 升 到 国家 战 略 高 度 。 来 自省 合 作 办 的
州雪魔
J o u r n a l o f C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肥东县探索“四镇联动、四区协同”发展研究
1引言近年来,肥东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GDP 增长率为8%,达到619.5亿元(见表1),在合肥市的几个县市中仅次于肥西县,在安徽省各县GDP 排名第二,位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第70名。
虽然肥东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要达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发展目标还需努力。
因此,肥东县的经济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和创新发展模式。
为此,肥东县政府提出“四镇联动、四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即“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四镇联动,“经开区、循环园、东部新城核心区、商贸物流园”四区协同,谋划将“四镇四区”打造成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本文以“四镇联动、四区协同”为研究对象,探究相关主体的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协同因素、实施路径、保障措施。
表1合肥市各县市2014-2018年GDP (亿元)2“四镇联动、四区协同”相关主体经济发展状况2.1四镇经济发展状况店埠镇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发展定位,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冶金、轻纺、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十大骨干行业;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目标增速9%,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5%。
撮镇镇定位于生态型产业新城、肥东县副中心,形成以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7.3亿元,全镇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增加,经济转型成效初步显现。
桥头集镇树立“生态美镇、三产活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2018年全镇规上企业产值累计完成30.5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3.8万元。
长临河镇以“打造【基金项目】2019年度肥东县重点调研课题《肥东县探索“四镇联动、四区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002。
【作者简介】余雷(1977-),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方向研究。
肥东县探索“四镇联动、四区协同”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Four Towns Linkage and Four Districts Coordination"in Feidong County余雷(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安徽巢湖238000)YU Lei(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haohu University,Chaohu 238000,China)【摘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在分析肥东县“四镇、四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肥东县“四镇联动、四区协同”的路径:以“肥东县空间规划”统领空间定位联动协同;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城乡融合发展协同联动;以“创新平台”统领创新联动协同联动;以“新经济模式”统领产业发展协同联动;以“共享模式”统领人力资源协同联动,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案例分析1. 引言在当今世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四化”同步发展:判定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以安徽为例
“四化”同步发展:判定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以安徽为例作者:王素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9期王素侠(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摘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安徽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可以研判出安徽现在“四化”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太合理,区域之间差距大.产生这些情况主要有自然历史、认识观念、体制机制等影响因素,应从树立科学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发展机制、合理分配资源等方面促进安徽经济更快更同步发展.关键词:“四化”同步发展;指标体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0-0123-03安徽省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扩大,农业产业化的建立等诸多问题[1].走好一条以不牺牲农业,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2].1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析1.1 “四化”同步发展阶段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总量、质量、速度三个方面来构建“四化”同步发展指标体系.总量上:选取近年来“四化”发展的各项经济数据和统计结果,初步估计出“四化”发展处于何种阶段和总体发展程度,以及结合不同地区发展水平数据来判定“四化”发展是否协调;质量上:从当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的发展状况以及结合“四化”同步发展的涵义,判定出“四化”发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四化”整体的同步发展;速度上:从“四化”各自的发展增量、各个产业的发展增速、各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等方面来判定“四化”总体发展是否协调,产业之间发展是否衔接、地区之间发展是否科学同步.1.1.1 选取“四化”同步发展指标原则(1)体现可比性和导向性.通过评价指标,分析出“四化”整体协调的发展阶段和“四化”内各系统的发展现状.(2)体现区域不同发展水平.根据“四化”同步发展这个目标,通过相关统计数据,找出“四化”发展中的不平衡.(3)体现节约、集约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目标.通过评价指标,分析出当前发展是否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是否适应资源综合利用、绿色要求、规模经济等,是否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1.1.2 构建“四化”相应指标体系1.1.2.1 新型工业化,主要侧重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侧重于工业化发展程度和工业化质量方面;第二阶段主要侧重于“新型”方面,包括信息化发展程度、科技投入水平、资源再利用等方面.主要选取工业经济的规模、工业产业的结构、工业技术、工业效益四个部分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于表1所示:1.1.2.2 信息化,主要考虑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状况.主要选取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电子商务在线交易额等.具体指示见表2所示:1.1.2.3 新型城镇化,主要考虑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节约资源,改善基础生活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选取城镇发展必须经历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城镇影响四个方面指标[3].具体指标于表3所示:1.1.2.4 农业现代化.从农业现代化内涵和实现途径以及发展潜力考虑,集中于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等方面,以及农业发展的科学方式和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判定.主要选取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等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于表4所示.1.2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形势判断通过这些判定指标体系,结合安徽省当前的发展现状,发展的各种数据和成果以及当前工业、城镇、农业的发展关系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安徽省当前的“四化”同步发展形势[4].1.2.1 “四化”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2.1.2 工业化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所设指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各自的增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工业产业结构中,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废弃工业资源的利用与加工工业的产值迅速提升,说明安徽省在工业发展中重视到工业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和加工,这对于安徽省的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1.2.1.2 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2005-2013年期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和城镇面积都在迅速扩大,城市化率明显提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支出不断提高,城镇绿化面积持续扩大.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城镇化发展中兼顾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现代城镇化的建设方针.1.2.1.3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05-2013年间,安徽省农业经济的规模、农业加工企业的数量、农业现代技术的运用都有明显的提高,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更是翻了一倍.在农业政策和农业保障方面,政府加大对农村农业的财政投入,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1.2.1.4 信息化快速推进安徽信息业发展速度很快.移动电话和宽带接入户数持续增加,每百人拥有电话数从2008年的50.6部持续增长到2013年的82部,信息网络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电子政务发挥先导作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加强,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快速拓展.信息化有效推动了我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1.2.2 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1.2.2.1 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几年,第二产业在整个安徽省产业结构中占据了大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有着微弱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势必会带来诸如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发展问题.1.2.2.2 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徽省第一产业集中分布于皖北和皖中,而皖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太低,这就直接导致了皖南地区的农产品需求与加工业发展受阻;第二产业皖北地区分布较少,这就导致了皖北地区以新型工业化发展拉动“四化”同步发展受阻,不利于皖北地区的经济建设.1.2.3 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大以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四化”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工业、城镇化方面发展水平不高,但农业水平整体偏高,“四化”不同步明显;以合肥市为代表的皖中地区,由于地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处于安徽省前列;以黄山市为代表的皖南地区和皖北地区差不多,“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较低.2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目前现代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正在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然而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差距大.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5]:2.1 认识存在偏差许多地方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与GDP,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加速外流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造成城乡失调、工农失衔[7].2.2 历史因素沉淀2.2.1 新型工业化面临阻力安徽省目前的工业结构还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由于经济并不算发达,在新兴产业上很难投资过多资金,新型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产业支撑;工业科技水平也比较低,工业科技没有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结构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2.2.2 农业结构还比较传统粗放由于安徽省整体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相对较低,现代农业信息的推广和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还没有普遍,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耕作模式已经延续多年,农业产业结构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以粗放农业为主.2.2.3 城乡统筹难以协调目前安徽省在农村的建设投入与支持力度和城市发展相比还远远不足,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造成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阻[8].2.3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安徽省在相关领域体制机制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工进城落户、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改革滞后,这些方面加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四化”之间的失衡[9].3 促进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3.1 树立科学理念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工业、城镇和农业同步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重要意义.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只发展“四化”某个方面或某个产业.要统筹兼济,共同发展[10].3.2 调整产业结构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利用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业产业的发展动力;根据安徽省发展现状,制定政策,把更多的资源与发展机会分配给第三产业.3.3 改革发展机制改革户籍与土地产权制度,让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兼顾公平,让农乡劳动力都能公平的,充分的享受社会保障,才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更有利于“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设.3.4 合理分配资源利用宏观调控对资源进行分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劳动力、政策等扶持,促进产业协调和地区发展平衡.4 结论当前安徽省经济迅速发展,“四化”总量和速度都表现突出.然而,受制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的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区域之间差距大.“四化”同步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系统,“四化”同步发展必然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发展阶段.认识到这些影响因素并找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会让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步入更加快速,稳定的道路.——————————参考文献:〔1〕李二超,韩洁.“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理、战略途径与制度创新[J].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2013(7):152-159.〔2〕崔凯,冯献.建国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探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16):201-206.〔3〕查明庆.科学发展新路径:“四化”同步发展[D].池州学院,2013,27(2):22-25.〔4〕黄大伟.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124-126.〔5〕高敏.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开发研究,2006(5):19-21.〔6〕庞波.城乡统筹的成都实践与探索[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2):124-126.〔7〕范从来,杨继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J].江海学刊,2013(4):77-83.〔8〕吴一平,陈素云,孙德中.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528-4533.〔9〕王永生.为统筹推进“三化”提供坚强人才保障[J].新长征,2012(7):18-19.〔10〕陈钒.加强“三化”建设努力提升财务保障质效[N].江苏经济报,2012-09-17(B01).。
《2024年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成为各省发展的两大核心议题。
安徽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路径。
二、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现状安徽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迅猛。
然而,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城镇化方面,安徽正经历着由农村向城市、由传统向现代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安徽省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
三、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机制(一)政策支持政府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政策等,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产业融合通过加强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将农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安徽省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四、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成效(一)实践案例以某县为例,该县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成效分析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不断提高,为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业化 和城 镇化 为农 业 现代 化提 供 动力 支 镇化水平 的发展有 推动作用 ] 。 夏春萍等 ( 2 0 1 2 ) 研 是 根基 ; 持 , 工 业化 处于 主导 地位 ; 城 镇化 是 助推 器 , 是 工 业 究指 出农 业现 代 化 、 城 镇 化 和工业 化三 者之 间具 有 也是 工农 和城 乡协调 发展 的润 长期 均 衡 关 系 。 严立冬, 马期 茂 ( 2 0 1 2 ) 研究 得 出“三 化 动力 的一种 补充 , 有助 于提 高劳动 生产率 和农村 居 民收入 。 化” 发 展 和 经济 增 长 之 间有 较 稳 定 的均 衡 关 系 , 但 滑 剂 ,
— —
以安徽省为例
吴 义根 , 冯 开 文
( 1 . 中国农业 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池 州学 院 经济贸易系 , 安徽 池州 2 4 7 0 0 0 )
【 摘要】 工业化 、 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 的联 动发展是 新一轮 改革 的必然要 求。 通过对 已有文献 的梳 理, 从“ 三化” 联 动视 角 , 探 索 了工业 化、 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 内在作 用的机制。 以安徽 省 l 9 9 1 - 2 0 1 2 年“ 三化” 数据 为统计分析样本 , 运用协整分析 、 格 兰杰 因果检验 和脉 ) 十 响 应 曲线对“ 三化” 联动发展的情况进行 了实证研 究。 研 究表 明 : “ 三化” 之 间存在 长期的、 均衡 的稳定关 系; 长期来看 , 安徽省农 业现代 化和S T _ 业化 、 城镇 化互为因果关系, 短期仅存在单 向因果 关系, 经过脉冲响应 的进 一步验证 . 发现 它们相 互之 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 也就是 说安徽省 “ 三化” 之 间虽有 因果关系, 但三者之间尚未实现联 动发展。 【 关键词】 工业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 ; 内在机制 ; 联动发展 ; 安徽省
是影响的差异较大。 徐大伟( 2 0 1 2 ) 从机制设计理论
和 协 同效 应 视 角探 索 了“ 三化 ” 同 步 的 内在作 用 机 制, 发 现信 息完 全是 “ 三化 ” 同步 的必要 条件 。 刘奇 中( 2 o 1 3 ) 研 究 了安 徽 省 的工 业 化 和城 镇化 的协 调
2 0 1 5 年4 月 第2 9 卷 第2 期
Ap r .201 5 Vo 1 . 29 No. 2
D OI : I O . 1 3 4 2 0 / 3 . c n k i . j c z u . 2 0 1 5 . 0 2 . 0 1 1
工业化 、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研 究
国外 关 于“ 三化” 协 调 发展 的研 究很 少 , 国 内的 相关 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近 三年 , 关注“ 三化 ” 为主。 夏
春萍等 ( 2 0 1 0 ) 发现是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
业现 代化 发展 , 同时农 业 现代化 发 展对 工业 化 和城
联的。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 、 城镇化的基础和保障,
发匮 , 班究指出增强资金 、 人才 、 技术等要素整合和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2 3 基金项 目: 安徽省高校 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 目( K J 2 0 1 4 A1 7 5 ) 。
作者简 介: 吴义根( 1 9 7 6 一 ) , 男, 安徽 池州人 , 池州学 院经济 贸易系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农业经 济理 论 与政策 , 农村金 融 , 金融 市场运行 与管理 。
问题 。
工业化 、 城 镇 化 和农 业 现 代 化 也是 安 徽 省 “ 十 二五” 规 划 发展 的战 略 之一 。 要 求 加快 推 进 安 徽省
城镇化 加快 推进 “ 三农” 现代 化进 程 。 为更 好地 实 现 “ 十
二五” 规 划 目标 , “ 三化 ” 联动 是一 种必 然选 择 。 “ 三化 ” 联动 是一 项 系统 性工 程 , 三者 是相 互 关
供 给能 力 实现 两者 协 调 发展 。 本 文 基 于 安 徽 省
1 9 9 0 — 2 0 1 2 年“ 三化 ” 数据 , 运用协整分析 、 格 兰 杰
因果检 验 和 脉 冲 响应 曲线分 析 了安 徽 省 “ 三化” 联 动发 展 的状况 。
“ 三化” 联动效果 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安徽省现代化 目标 的 实 现 。 如何推进 “ 三化 ” 同步 发 展 , 实现“ 三
[ 中图分类号1 F 4 2 4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1 1 0 2 ( 2 0 1 5 ) 0 2 — 0 0 4 0 — 0 6
工业 化 、 城 镇化 和农 业 现代 化 ( 以下 简称 三化 ) 相互 关联 , 彼 此 之 间 既 可 能 有 正 向促 进 作 用 , “ 三 化” 是 实 现 现代 化 不 可 或缺 的 “ 三驾马车 ” 。 因此 ,
化” 有 效联 动 , 理清 “ 三化 ” 联 动 的 内在机 制 和 相互 关系 , 显得 尤 为 重要 。 如何 在 “ 三化 ” 联动 中推 进 安
1 “ 三化" 联动发展的 内涵与机制
1 . 1 “ 三化” 联 动 的 内 涵
徽省现代化进程 , 发展现代农业 , 增加农 民收入 , 解 决经济发展中“ 三农 ” 问题 , 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实
“ 三化” 联动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 、 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 化 协 同 发展 、 统 筹 兼 顾 的过 程 。 “ 三化联动” 就 是要 建 立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的 长效 机 制 , 实 现 农
民增 收 、 生产 高效 、 农业 发 展 、 工业 先进 、 农 村稳 定 、 城镇 和谐 , 优势 互补 、 协 调推 进 的新局 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