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件3
理论力学(郝桐生)第三版第3单元课件
掌握力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计算合力和分力,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熟悉牛顿运 动定律
力的概念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
2 力的性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使物体加速度或改变物体 的形状
3 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单位是牛 Nhomakorabea(N), 可以使用弹簧秤或动态力 计进行测量
平衡的种类
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中立平 衡
平衡的分析方法
可以使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 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力矩与力矩平衡
1
力矩的定义
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旋转效果的物理量,
力矩的计算
2
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可以使用力矩的定义公式或右手法则进
行计算
3
力矩平衡的条件
力矩平衡时,合外力矩等于零,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合力是多个力的结果,分力是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结果
2
合力与分力的性质
合力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分力等于一个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分解力
3
合力与分力的计算方法
合力计算可以使用几何法或分解法,分力计算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或平衡方程
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 合外力矩都为零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合外力等于零
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理论力学(郝桐生)第三版 第3单元课件
欢迎来到理论力学(郝桐生)课件!本课件介绍教材信息、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以及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力矩与力矩平衡,牛顿运动 定律。
大学理论力学全套课件3
v v ∂ri ∂ri , 由于r是广义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r=r(qα,t),所以 ∂qα ∂t 义坐标和时间和函数,不显含广义速度。 v v v v v & & & & & ∂ri ∂q1 ∂ri ∂q2 ∂ri ∂qα ∂r ∂ri ∂qs ∂ = + +L+ +L+ + ∴ & & & & & & ∂qα ∂q1 ∂qα ∂q2 ∂q∂ ∂qα ∂qα ∂qs ∂qα ∂qα v ∂r = i 这就是我们要证明的第一个关系。 ∂qα
v v 当力学体系受理想约束时,有 ∑ ( Ri ⋅ δ ri ) = 0
n i =1
石河子大学物理系殷保祥
则
v v n v v Fi ⋅ δ ri − ∑ mi && ⋅ δ ri = 0 LL (22) ri ∑
n i =1 i =1
(22)式说明非惯性系中主动力和惯性力的虚功的代数和为零,称 为是非惯性系的虚功原理,方程(22)称为d’Alembert-Lagrange方程, 又叫第一类Lagrange方程。方程是用功的形式表述的。所以称为是力 学方程的普遍形式。
v v ∂ d ri d ∂ ri 利用(27)式 B: ( ∂ q ) = ∂ q ( dt )LL (27) dt α α
v v v n n v ∂ ri d v ∂ dri v ∂ri & & r + ∑ mi ri ( ) (∑ mi ri ) = ∑ m i &&i 得 ∂qα dt ∂qα ∂qα dt i =1 i =1 i =1 v v n n & ∂ ri v v ∂ ri & = ∑ m i && ri + ∑ m i ri LL (30) ∂ qα ∂qα i =1 i =1 v v v n n d n v ∂ri v ∂ ri ∂ri v & && & & = ( ∑ mi ri ) − ∑ mi ri ∴ ∑ m i ri LL (31) ∂qα ∂ q α dt i =1 ∂qα i =1 i =1
重庆大学理论力学课件
MO (FR ) MO (Fi )
⑶ 平衡
当 FRˊ= 0,MO = 0
则原力系平衡。
13
静力学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例题3-1 在长方形平板的O,A,B,C点上分别作用着有四个
力:F1=1 kN,F2=2 kN,F3=F4=3 kN(如图),试求以 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O点的简化结果,以及该力系的
F4
FRy Fy
C 30° x F1 F2 sin 60 F4 sin 30
0.768 kN
2m
所以,主矢的大小
FR FRx2 FRy2 0.794 kN
15
静力学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例题3-1
主矢的方向:
y
cosFR
,i
FRx FR
0.614,
10
静力学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4.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简化结果可有四种情况:(1)FRˊ= 0,MO≠ 0; (2)FRˊ≠ 0, MO= 0;(3)FRˊ≠ 0, MO≠ 0;(4) FRˊ=0,MO=0。对以上进一步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形。
(1)简化为一个力偶
当 FR= 0,MO≠ 0 则原力系合成为合力偶,其矩为
静力学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2.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 主矢与主矩
设刚体上有一平面任意力系F1,F2,…,Fn,如图(a)。应 用力线平移定理,得一作用在点O的汇交力系F1′,F2′,…, Fn′以及相应的附加平面力偶系M1,M2,…,Mn,如图(b)。再 将平面汇交力系进一步合成过点O的一个力FRˊ,如图(c),即
方向余弦
cos(FR , i)
理论力学第三章刚体力学课件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付传技
Email:fcj@
1
第三章 刚体力学
刚体也是一个理想模型,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 的质点组,这个质点组中任何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不 变,这使得问题大为简化,使我们能更详细地研究它 的运动性质,得到的结果对实际问题很有用。
我们先研究刚体运动的描述,在建立动力学方程 后,着重研究平面平行运动和定点运动。
17
我们分别用Ox1x2x3(或Oxyz)和Ox1x2 x3(或Oxyz) 来标志空间坐标系和本体坐标系,它们的单位矢量
分别为e和e( =1, 2,3或x, y, z)。
本体系相对于空间系的取向可以用其单位矢量e1, e2,e3在空间系中的9个方向余弦来描写:
cos(e , e ) e e a (=1, 2,3)
或a a (行行正交)a a (列列正交)
这些关系通常叫做正交条件。满足正交条件 的矩阵叫正交矩阵,相应的变换称为正交变换。
22
根据Kronec ker 符号 对指标的交换的对称性
可知,9个正交条件实际上只有6个独立(3个对角 ,3个非对角),所以独立的方向余弦数目为
9-6=3
23
2)Aˆ的行列式为1.即 det Aˆ 1ˆ 证:对正交条件两端取行列式,并注意到 det AˆT det Aˆ,得 det Aˆ 1ˆ 因为不转动(恒等变换)为连续转动的一种 特例,它所对应的变换矩阵为单位阵,所以 只能取正号。
8
4)定点转动
定点转动的独立变量有三个,其中两个 确定转动轴的方向,一个确定其它点绕轴转 动的角度。
9
Euler定理
定点运动刚体的任何位移都可以通过 绕过该定点某轴的一次转动来实现。
10
5)一般运动(Chasles定理)
理论力学课件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3-3在图示刚架中,已知kN/m 3=m q ,26=F kN ,m kN 10⋅=M ,不计刚架自重。
求固定端A 处的约束力。
032242234,0022,0022,01)(1i =∙-∙+--==-==-+=∑∑∑F F F M M MF F Fiy F F F FA FA AY AX x解得m kN 12kN 60⋅===A Ay Ax M F F ,,3-4杆AB 及其两端滚子的整体重心在G 点,滚子搁置在倾斜的光滑刚性平面上,如图所示。
对于给定的θ角,试求平衡时的β角。
B解:解法一:AB 为三力汇交平衡,如图所示ΔAOG 中βs i nl AO =, θ-︒=∠90AOG ,β-︒=∠90OAG ,βθ+=∠AGO 由正弦定理:)90sin(3)sin(sin θβθβ-︒=+l l ,)cos 31)sin(sin θβθβ=+l 即 βθβθθβs i n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s i n3+= 即 θβt a n t a n2= )t a n 21a r c t a n(θβ= 解法二::0=∑x F ,0sin R =-θG F A(1)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0=∑y F ,0cos R =-θG F B(2)0)(=∑F A M ,0sin )sin(3R =++-ββθl F lG B (3)解(1)、(2)、(3)联立,得 )t a n 21a r c t a n (θβ=3-5 由AC 和CD 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 连接。
支承和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均布载荷强度kN/m 10=q ,力偶矩m kN 40⋅=M ,不计梁重。
解:取CD 段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0)(=∑F CM,024=--q M F D ;kN 15=D F取图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0)(=∑F AM ,01682=--+q M F F D B;kN 40=B F 0=∑yF ,04=+-+D BAyF q F F ;kN 15-=Ay F0=∑x F ,0=AxF解得kN 15kN 5kN 40kN 15===-=D C B A F F F F ;;;3-6如图所示,组合梁由AC 和DC 两段铰接构成,起重机放在梁上。
ppt版本-哈工大版理论力学课件(全套)
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振动和波等,其体系由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 学三个部分组成。
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质点和刚体的运 动、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和波等方面的知识。这些 内容在理论力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续的工程 技术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同时 ,理论力学体系由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完整的理论力 学体系。
详细描述
理论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力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 对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的研究,理论力学为各种工程技术 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
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置和速度。
刚体的转动
02
描述刚体绕固定点或轴线的旋转运动,通过角速度矢量和角加
速度矢量表示刚体的转动状态。
刚体的复合运动
03
描述刚体同时存在的平动和转动,通过平动和转动运动的合成
来描述。
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牛顿第二定律
表述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 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动量定理
表述了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时 间的乘积。
由于非惯性参考系中物体受到的力不是真实的外力,而是由于参考 系加速或旋转产生的惯性力。
非惯性参考系的应用
在研究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时,常常需要用到非惯性参考系,例如研 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05
刚体的运动
01
描述刚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通过平动矢量表示刚体的位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第三版课件_图文
9
§0.4 力学单位制
• 物理理论组成:概念、概念的数学表示假定、方程组(物理 量的关系) 单位制通过以
[P]
X X a1 a2 12
X
am m
上式取对数
ln[P] a1lnX1 a 2lnX2 amlnXm
把lnX1, lnX2, …,lnXm看做m维空间的“正交基矢”,则 (a1,a2,…,am)相当于“矢量”ln[P]在基矢上的投影.
22
定理
设某物理问题内涉及n个物理量(包括物理常量) P1, P2 ,, Pn, 而我们所选的单位制中有m个基本量(n>m),则由此可以组成n-m
• 在力学中CGS和MKS单位制的基本量是长度、质量和 来自间, 它们的量纲分别为L、M和T.
• 任何力学量Q的量纲为[Q]=LαMβTγ,式中, ,
为量纲指数.
21
量纲分析—— 定理
设我们在选定单位制中的基本量数目为m,它们的量纲 为X1,X2,…,Xm. 用[P]代表导出量P的量纲,则
由A=A1+A2得
c2Φ() a2Φ() b2Φ()
消去(),即得 c2 a2 b2
a
c
b
这样我们就利用量纲分析定量的得到了勾股定理.
27
§0.6 微积分预备知识
1 常见函数的导数
y xn
y' dy dxn nx n1 dx dx
y sin x
(完整版)理论力学_动力学课件
dpx
/
dt
F (e) x
dp y
/
dt
F (e) y
微 分 形
dpz
/
dt
F (e) z
式
px
p0 x
I
(e) x
py
p0 y
I
(e y
)
积 分 形
pz
p0 z
I
( z
e
)
式
12 动量矩定理 12.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理论力学 (运动学)
教 材:《理论力学》 陈国平 罗高作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建筑力学》 钟光珞 张为民 编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建筑力学》 周国瑾等 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 范钦珊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质点动力学
第10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0-1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画受力图
(2) 研究对象运动分析
(3) 列方程求解求知量
Fx
F
P sin
P g
a
Fy FN P cos 0
y
x
a
F
F
P(sin
a g ), FN
P cos
P
FN
F f FN
f min
a
g cos
tan
11 动量定理 §11-1 动量与冲量
§11-2 动量定理
1. 质点的动量定理
dp d(mv) ma F dt dt
《理论力学》课件
# 理论力学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为你介绍理论力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
物理学基础
经典力学方程
牛顿式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等经典力学方程
基础知识
力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
运动学基础
1 运动学方程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基本概念
2 轨迹分析
运动学方程、轨迹分析等
动力学基础
1 动力学方程
2 一维运动的应用
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等动力学基本概念
动力学方程、一维运动的应用等刚体动力学1Fra bibliotek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
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2 刚体角动量定理
刚体角动量定理、刚体动量定理等
振动与波动
1 单自由度系统 2 多自由度和耦合振动 3 声波和光波
简谐振动分析
多自由度和耦合振动分析
声波和光波等基本概念
相对论力学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Minkowski时空和洛伦兹变换
Minkowski时空和洛伦兹变换等
结语
基本概念和知识
本PPT课件为您提供了理论力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理论力学课件
3-5.力偶系旳合成与平衡
设一空间力偶系由 n 个力偶构成,其力偶矩矢 分别为: m1 , m2 ,…, mn .因为力偶矩矢是自由矢 量,则n 个力偶矩矢构成一种汇交矢量系.利用合 矢量投影定理进行力偶系旳合成与平衡.
(1)力偶系旳合成
mx = mix
m = mi
my = miy
Q
By
mS = (b j -a i)×(-S k)
S
=-bSi-aSj
mix = 0
bQ-bS=0
(1)
miy = 0
aP-aS=0
(2)
联立(1)(2)两式得:
D
Q
C
x
P
b
P
P 1 S = P
Q
23
例题3-5. 若三个力偶作用于楔块上使其保 持平衡.设Q = Q=150N.求力P与F旳大小.
力矩旳三要素:力矩旳大小;力矩平面旳
方位;力矩在力矩平面内旳转向.
力矩旳几何意义: mo(F) =±2OAB面积=±Fd 力矩旳单位: N·m 或 kN·m
3
同一种力对不同矩心之矩旳关系:
F
mA(F) = r1×F mB(F) = r2×F mA(F) - mB(F) = (r1 - r2)×F
= R ×F
F = 75 N
miz = 0 -0.6P + 60 = 0
P = 100 N
P
y
25
阅读材料和作业
• 阅读材料 – (1)P53---P65; P150---P162 – (2)P64---P83
• 作业 – (1)2---31 ; 2---34 ;4---4 – (2)3---6; 3---15; 3---20
理论力学知识点ppt课件
图 (a)
图 (b)
图 (c)
6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由此可见,对于刚体来说,作用其上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线。此时,力是一个滑动矢量。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 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a)所示。即
பைடு நூலகம்
FR=F1+F2
也可以由力的三角形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b)(c )。
图(a)
图(b)
7
图(c)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推论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任意两个力 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同一点, 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5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由此公理可以导出下列推论: 推论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内 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证明:刚体上的点A处作用有力F,如图(a)所示。根 据公理2,可在力F的作用线上任取一点B,加上一对平衡 力F1和F2,使其 F=F2 = - F1 ,如图 (b)所示。再根据公 理2,去掉一对平衡力系F和 F1 ,这样只剩下力 F2 = F,如 图 (c )所示,即将力 F沿其作用线移到了点B。
根据力的定义,约束对其被约束物体的作用,实际上就 是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约束力。它的大小是未知的,以后 可用平衡条件求出,但它的方向必与该约束对被约束的物体 所能阻止的位移方向相反。
11
静力学
理论力学__第3章__力偶理论
图
3.3
3.1 力对点之矩
有
M O ( F R ) = rA o × F R = rA o × ( ∑ Fi )
∑ (r =∑ M
=
Ao O
× Fi ) ( Fi )
(3.5)
可见,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称为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3.2 力对轴之矩
设有通过坐标原点O 的任一轴 ζ,其单位矢量ζ0,ζ轴在坐标 系Oxyz中的方向余弦为 l 、m、 n,如图3.7所示。应用力矩关系 定理求得力F 对于ζ轴的矩为
3.1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人们从实践中知道力除了 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 转动。而力矩的概念是人们在 使用杠杆、滑轮、绞盘等简单 机械搬运或提升重物时逐渐形 成的。下面以用扳手拧螺帽为 例说明力矩的概念(图3.1)。
图
3.1
3.1 力对点之矩
实践表明,作用在扳手上 A 点的力 F 能使扳手 绕O 点(即绕通过 O 点并垂直于图面的轴)发生转动。 而这种转动效应不仅与力 F 的大小成正比,而且与力 的作用线到 O 点的垂直距离 h 成正比,亦即与乘积 成正比。另外,力 F 使扳手绕 O 点转动的方向不同, F ⋅h 作用效果也不同。因此,规定 冠以适当的正负 F ⋅h 号作为力 F 使物体绕 O 点发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称 点之矩。用符号MO(F)表示,即 为力 F 对 O 点之矩 力
M z ( F ) = M O ( Fxy ) = ± Fxy h
(3.7)
3.2 力对轴之矩
理论力学(大学)课件3.2 二力构件
2、二力构件
2、二力构件
D
例3水平均质梁AB 重为P 1,电动机重为P 2,
不计杆CD 的自重,画出杆CD 和梁AB 的受力图。
D
解:1、取CD 杆为研究对象,画出简图
画出所有主动力
依据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力
刚体上作用有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力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公理
D
C
二力构件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若构件为直杆或弯杆,则称为二力杆。
二力构件
二力杆(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两个力必定沿着两个力作用点的连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2、二力构件注意:一个构件是否为二力构件仅与它的受力有关,而与它的形状无关。
B
2、取AB 梁为研究对象,画出简图
画出所有主动力
依据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力
CD 杆的受力图能否画为这样?
C
如何改动?
B
2、二力构件
注意:画受力图时,不一定要给出真实的受力方向。
因为在实际情况下,真实的受力方向有时很难判断,我们给出的都是假定的受力方向,真实的方向需要根据具体的计算结果来得到。
请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二力构件?并画出杆上D点的受力方向。
B
A
D
F
D
D
2、二力构件。
理论力学第三版-课件PPT
2. 由物理规律或定义推出用基本量表示的其他量(导出量)的关系式(称为导出 关系式).
3. 确定出基本量的单位(基本单位);力学常用基本量为 长度: 米(m)、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4. 由导出关系式确定出导出量的单位(导出单位); 5. 基本量的量纲为其本身,并规定用基本量的符号的正体大
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版) 电子教案
使用方法
▪ 本电子教案是用Microsoft Office中的PowerPoint
应用程序制作而成. 在所有安装了Microsoft Office 应用程序, 并能够运行自如的计算机上都能够操 作使用.
▪ 本电子教案共分五章, 每章内容都是是以节为单
位建立一个独立的PPT文件.
由于lnM,lnL,lnT是正交基矢,在上式中它们的系数应分别相等,
0 x1 1 x2 0 x3 1 (3) x1 0 x2 1 x3 1
0 x1 0 x2 (1) x3 2
求解上述方程组, 得到 x1 1, x2 1, x3 2
于是我们得到
ln[ P] 1 ln[ n] 1 ln[ m] 2 ln[ v]
§0.2 理论力学的内容结构
矢量力学(即牛顿力学)+分析力学
• 矢量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从分析质量和物体受 力情况,由此探讨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 在矢量力学中,涉及 的量多数是矢量,如力、动量、动量矩、力矩、冲量等. 力是 分析力学中最关键的量.
• 分析力学以达朗贝尔原理为基础,从分析质量和质量系能量 情况,由此探讨物体机械运动规律. 分析力学中涉及的量多数是 标量,如动能、势能、拉格朗日函数、哈密顿函数等。动能和 势能是最关键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R
R = ∫ q( x)dx = 图形面积
a
b
O a x dx
xR
R l/2
O l
∫ q(x )xdx = 图形形心 = ∫ q(x )dx
b a b a
q
R 2l/3 q
l
R = ql
ql R= 2
[例] 已知:P=20kN, m=16kNm, q=20kN/m, a=0.8m 例 求:A、B的支反力。 解:研究AB梁
Q(62)P2W(12+2)+NB4=0
QPW+NA+NB =0
解得: 解得:
N A =210kN, N B =870kN
§3-6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物体系统的平衡
一、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我们学过: 平面汇交力系 ∑ X = 0 ∑Y = 0 力偶系 两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两个独立 未知数。 一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一个未知数。
主 R' = F′+ F′ + F′+K= ∑F 矢 1 2 3 i
主矩 MO =m1 +m2 +m3 +K =mO (F1)+mO (F2 )+K=∑mO (Fi )
R' = R'x + R' y = (∑ X )2 + (∑ Y )2 大小: 大小
2 2
主矢 R ′
方向: 方向
α = tan
1
④ R ≠0,MO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可以继续简 ′ 化为一个合力 R 。
MO O R’ O’ R” Od R’ O’ R O d O’ R
合力R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R的作用线位置
MO d= R
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 1 ( )R ⊥ M O,可简化为一个力。 可简化为一个力。
§3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合力矩定理
简化结果: 主矢R ′,主矩 MO ,下面分别讨论。 ① R ′=0, MO =0,则力系平衡,下节专门讨论。 , ② R ′=0,MO≠0 即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偶, MO=M 此时刚 体等效于只有一个力偶的作用,因为力偶可以在刚体平 面内任意移动,故这时,主矩与简化中心O无关。 ③ R ′ ≠0,MO =0,即简化为一个作用于简化中心的合力。 这时,简化结果就是合力(这个力系的合力)。 ( 。 (此时与简化中心有关,换个简化中心,主矩不为零)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实例
§3 - 1
B d F A
力线平移定理
F’ d F F” F’ A B m d
B
A
F=F’=F” 力F 力系 F , F ′, F ′′
M = F d = Mo F
( )
力F ′ + 力偶( F , F ′′)
力的平移定理: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 的力 平行移到任一 力的平移定理 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 F 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 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力偶 ,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 对新作用点B的矩 的矩。 的矩等于原来的力 F对新作用点 的矩。
(2)R M O , 力螺旋。 力螺旋。
(3) R不平行也不垂直M O ,
力螺旋。 力螺旋。
力螺旋工程应用: 力螺旋工程应用:
结论: 结论:
合力偶M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①合力偶 O ; ②合力R ;③平衡 ③ 合力矩定理:由于主矩 合力矩定理 而合力对O点的矩
M O = ∑mO ( Fi )
雨棚
固定端(插入端)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说明
①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 认为 平面内; 平面内
Fi MA A YA MA A XA A RA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 点简化得一 力和一力偶; 力和一力偶 ③R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 分力Y 表示; 分力 A, XA表示 ④ YA, XA, MA为固定端 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 限制物体平动, ⑤ YA, XA限制物体平动 MA为限制转动。 为限制转动。
∑ mB (F ) = 0
Q(6 + 2) + P 2 W (12 2) NA (2 + 2) = 0
限制条件: N A ≥ 0 限制条件 解得 Q≥75 kN ②空载时,W=0 由 空载时, 限制条件为:N B 限制条件
≥0
∑mA(F )=0
解得
Q(62)P2+ NB (2+2)=0
Q ≤ 350 kN
因此保证空、满载均不倒 应满足如下关系 应满足如下关系: 因此保证空、满载均不倒Q应满足如下关系
75 kN≤Q ≤350 kN
⑵求当Q=180kN,满载W=200kN时,NA ,NB为多少 求当 ,满载 时 由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得: 由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得:
∑mA(F)=0 ∑Fi =0,
上式有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出三个未知数。 上式有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出三个未知数。
[例] 已知:P, a , 求:A、B两点的支座反力? 例 解:①选AB梁研究 ②画受力图
YA A
2a XA
P a NB B
由∑ m A ( Fi ) = 0 X =0 XA = 0 ∑
2P P 2 a + N B 3a = 0 , ∴ N B = 3
2 2
∑
X =0
∑X =0
∑ m A ( Fi ) = 0
∑ m A ( Fi ) = 0 ∑ mB ( Fi ) = 0 ∑ mC ( Fi ) = 0
③三矩式 条件: 条件:A,B,C不在 不在 同一直线上
∑Y = 0
∑mO ( Fi ) = 0
①一矩式
∑ mB ( Fi ) = 0
②二矩式 条件: 条件:x 轴不⊥ AB 连线
i =1
n
mO ( R ) = R d = M O (主矩)
———合力矩定理
∴ MO (R)=∑mO (Fi )
n i=1
由于简化中心是任意选取的,故此式有普遍意义。 即: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例1] 已知各杆均铰接,B端插入地内,P=1000N, 例 AE=BE=CE=DE=1m,杆重不计。 求AC 杆内力?B点的反力?
① 解: 选整体研究 ② 受力如图 ③ 选坐标、取矩点、Bxy,B点 ④ 列方程为:
X B = 0; ∑X =0 ∑ Y = 0 YB P = 0; YB = P ∑ mB = 0 M B P × DE = 0
∑ m A ( Fi ) = 0
∑ mB ( Fi ) = 0
一矩式
二矩式
实质上是各力在x 轴上的投影 恒等于零,即
∑X =0
条件: 连线不能平行 条件:AB连线不能平行 成立 ,所以只有两个独立方程, 于力的作用线 只能求解两个独立的未知数。
恒
R
y
分布载荷q(x)的合力大小及作用线
q(x) b x
[例] 已知:塔式起重机 P=700kN, 例 W=200kN (最大起重量),尺寸如 图。求:①保证满载和空载时不 致翻倒,平衡块Q=? ②当 Q=180kN时,求满载时轨道A、B 给起重机轮子的反力?
首先考虑满载时, ⑴ 解:⑴ ①首先考虑满载时,起 重机不向右翻倒的最小Q为 重机不向右翻倒的最小 为:
§3 - 4
由于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0 为力平衡 MO=0 为力偶也平衡
所以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都等于零,即: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
R' = (∑ X ) + (∑ Y ) = 0 M O = ∑mO ( Fi ) = 0
解方程得
MB =1000×1=1000(Nm)
① 再研究CD杆 ② 受力如图 ③ 取E为矩心,列方程 ④ 解方程求未知数
∑ m E = 0, S CA sin 45 o CE P ED = 0
SCA = P ED 1000×1 = = 1414( N ) o CE 0.707×1 sin 45
YA + N B P = 0, P ∴ YA = 3
∑Y = 0
§3 - 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设有F1, F2 … Fn 各平行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叫。 平面平行力系
y
x1 x2 xn
F1 A1
F2 A2 An Fn x
向O点简化得:
RO MO O
主矢 R O = R ' = ∑ F
[ 例]
静定(未知数三个)
静不定(未知数四个)
静不定问题在强度力学(材力,结力,弹力)中用位移 谐调条件来求解。
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统(物系 物系):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所组成的系统叫。 物系 [例] 例
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系统上的力叫外力。 外力 内力: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 内力
∑ m i =0
∑X =0 平面任意 ∑Y = 0 力系
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三个未知数。 ∑mO ( Fi ) = 0
当: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 独立方程数目 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物系平衡的特点: 物系平衡的特点: ①物系静止 ②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可列3个 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可列3 平衡方程,整个系统可列3 个方程 个方程( 平衡方程,整个系统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 个物体) 有n个物体) 个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