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合集下载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教案标题: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目标:
1.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学习内容:
1.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探讨如何在蒙昧中觉醒,以及如何利用自身觉醒影响他人。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引入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主题的了解并探讨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Step 2:呈现材料。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蒙昧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探讨,引导学生领会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了解历史背景,以及深入了解蒙昧时期觉醒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和思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发现蒙昧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必然产物。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内容:介绍蒙昧时期及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安排: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第二至三课时:蒙昧中的思想觉醒内容:探讨蒙昧时期出现的思想变革和思想觉醒的历史事件。

安排: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学生通过PPT、小组演讲等形式呈现,加深学生对蒙昧中的思想觉醒的理解。

第四至五课时: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内容:探讨《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安排:老师讲解《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影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梳理《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

第六至七课时:历史事件与个人成长内容:分析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安排: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和分析,了解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八课时:课程总结内容: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开相关思考和表达。

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手段:1. 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展示、案例分析等。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综合展现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

评价方法:1. 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书面总结。

2. 课堂展示: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表达加深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3. 课程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大作业,对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检验。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矛盾冲突;
2.理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3.认识蒙昧中觉醒的因素和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以一幅插图为例,让学生分析插图中人物、服饰、环境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矛盾冲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蒙昧思想如何使人民困于迷信、无知的状态。

2.讲解蒙昧中的觉醒,引导学生了解觉醒的因素和方式,例如经济困苦、个人体验、社会变革等。

三、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讨论该事件或人物是如何从蒙昧中觉醒的,以及觉醒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四、小组报告(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报告,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讨论(15分钟)
对小组报告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对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评论和补充。

六、反思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蒙昧中觉醒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
根据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蒙昧中的觉醒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
1.插图,用于导入课堂内容;
2.教材或相关资料,用于讲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和蒙昧中的觉醒的因素和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题目和指导方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案例
5.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视频导入:播放古希腊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希腊的美丽与神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古希腊的传奇故事,如特洛伊战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
3.重点提醒:提醒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古希腊文明的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思考。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介绍爱琴海、希腊半岛等地形地貌,分析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讲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爱琴文明、古风文明到古典文明,讲述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人文精神的起源: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4.西方文化的传播:讲解古希腊文明如何通过战争、贸易、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到罗马、欧洲等地。
4.掌握西方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了解古希腊文明对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5.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入理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最新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最新教学文档

蒙昧中的觉醒(一课时)【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古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收集并鉴赏苏格拉底的名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自我测评”等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以人为本,同时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教学难点】古代人本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设计理念】本专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人文主义这一主线贯穿本专题全部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而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本节就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它还与必修一专题六、七,必修二专题五,本册专题七有联系,因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构想】一、导入先请大家看两个案例:2019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

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

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人类从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1.2 教学目标了解蒙昧时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认识觉醒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分析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理解和看法。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蒙昧时期的特点2.1 定义蒙昧时期解释蒙昧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2 蒙昧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分析蒙昧时期的经济形态,如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

探讨蒙昧时期的社会结构,如家族和部落组织。

2.3 蒙昧时期的文化和宗教了解蒙昧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口头传统和图腾崇拜。

探讨蒙昧时期的宗教信仰,如原始宗教和一神教。

第三章:觉醒时期的曙光3.1 定义觉醒时期解释觉醒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觉醒时期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3.2 觉醒时期的科技革新分析觉醒时期的科技进步,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探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化和全球化。

3.3 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了解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如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探讨思想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章: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4.1 转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转变的背景,如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

探讨转变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的相互作用。

4.2 转变的过程和特点描述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过程,如城邦国家的兴起和帝国的扩张。

分析转变的特点,如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1 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1 精品

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以及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

2、知道古希腊人文精神演变的历程,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3、感悟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教学重难点】重点: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

难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在《人类的故事》中,人类是怎样觉醒的?人在宇宙世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一种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早期希腊:人是神灵的玩物提到西方文明的起源,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文章特别重要.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房龙在这里“昔日的荒山”是指什么山呢?(奥林匹斯山)为什么呢?补充:根据公元前12世纪《荷马史诗》的记载,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仙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却喜欢争风吃醋。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也喜欢土豪金,为了争一个有具有土豪金颜色的苹果引发特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文明发展的源头,人是处于什么地位?二、公元前6世纪:人是自然的产物【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纪,整个希腊的文化中心由希腊半岛转移到小亚细亚沿岸,产生了希腊第一批哲学家。

这批人因为主要在米利都,因此通常称为米利都学派。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主张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万物起源于火在这里,泰勒斯等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由研究神转变为研究自然)。

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希腊的文化中心会转移到亚洲地区?这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城邦的独立自治;远离传统文化的控制;东方文化的影响)2.为什么他们的研究对象会由神转变为自然呢?(城邦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加强,开始摆脱神的束缚)显然,和以前相比,到了公元前6世纪,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神的玩物变成了自然的产物)三、公元前5世纪中叶:人是万物的尺度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的文化中心又回归到希腊半岛本土。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封面;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蒙昧中的觉醒》的情景和感受;3.提问:“你们对这本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有什么理解和感受?”二、讲解主题和意义(15分钟)1.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意义;2.教师简要讲解主题和意义,解释主题和意义的内涵;3.与学生们就主题和意义的理解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分析和解读情节和人物形象(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蒙昧中的觉醒》的主要情节;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插图,让学生对情节有更直观的理解;3.提醒学生要注意情节中的冲突、转折和高潮等;4.教师鼓励学生对情节中的一些关键场景和对话进行分析和解读;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手法。

四、阅读与写作(15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经典章节或片段;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读者对话;4.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五、展示与交流(15分钟)1.鼓励学生自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行展示;2.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交流和讨论;3.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行点评和评价;4.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下一篇文学作品;2.布置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作业;3.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自己的作业。

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过程;2.提醒学生注意复习和总结;3.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臧晓玉【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思考”及“材料阅读与思考”等学习,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提高辩证思考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给出的材料及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同时,更应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苏格拉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有为捍卫真理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教学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向同学们推荐两部电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异漂流》,《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少年派的奇异漂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有人这样评价:李安手下的诸多作品尽管故事千变万化,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李安却从未改变过!他永远是沉静的视角配以一成不变的人文关怀,并最终在华丽的视效中升华为寓言的史诗。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精神。

导语分析1、人文精神(humanism)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人性,追求人的幸福和尊严;②理性,追求真理;③超越性,追求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

2、西方人文精神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蒙昧中的觉醒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复兴(14--17世纪)——神权下的自我启蒙运动---发展成熟(17、18世纪)——专制下的启蒙新课教授一、蒙昧中的觉醒(一)、出示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蒙昧时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知非常有限,迷信和无知普遍存在。

正是这个蒙昧的时期,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觉醒。

本课程将通过探讨蒙昧时代的情况,以及人类如何从蒙昧中觉醒,来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1.2 教学目标了解蒙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掌握人类从蒙昧中觉醒的历程和主要事件。

认识到蒙昧时代的局限性和人类觉醒的重要性。

第二章:蒙昧时代的认知困境2.1 蒙昧时代的认知特点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自然现象的不可解释性导致了迷信和神秘主义的产生。

社会结构与信仰:蒙昧时代的社会结构通常以部落或家族为单位,信仰和宗教观念也开始形成。

2.2 觉醒的契机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人类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求解释。

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蒙昧时代末期,人类开始通过文字记录知识,并逐渐形成更为系统化的学问。

第三章:觉醒的历程3.1 觉醒的里程碑古代文明的出现: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觉醒的开始。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和耶稣等思想家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精神指引。

3.2 科学革命与启蒙时代科学革命的爆发: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启蒙时代的思想: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和洛克等提倡理性思考和人权保障,为人类社会的觉醒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现代文明的发展4.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的影响:机械化生产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科技进步的推动: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认知领域。

4.2 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文化冲突、环境问题等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际合作、文化交流等为人类社会的觉醒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五章:蒙昧中的觉醒反思5.1 蒙昧时代的评价蒙昧时代的局限性:蒙昧时代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迷信和无知普遍存在。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理解《蒙昧中的觉醒》所传达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文本。

5.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字材料和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向学生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讨论法:在介绍小说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课堂活动: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用图文展示PPT,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用文字和图片描述《蒙昧中的觉醒》的故事背景,并提出观点。

第二步:主题和核心观点(1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

2.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第三步: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并比较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五步: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35分钟)1.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并比较不同的文本分析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该片段的短文。

4.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蒙昧中的觉醒》的全文和介绍文字材料。

2.图文展示的PPT。

3.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4.写作练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蒙昧时期的背景,掌握人类文明初期的主要特征,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古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学习并比较不同古文明的发展特点,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蒙昧中的觉醒,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艰辛历程,培养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的精神。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明,树立平等、包容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等,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作业:设计一份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道选择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题目内容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明、发展特点、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古文明的基本情况:详细讲解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古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蒙昧中的觉醒:阐述人类在蒙昧时期对自然、社会、宗教等方面的认知,以及这些觉醒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古文明。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建筑和文物分别代表了哪个古文明吗?它们为什么能在蒙昧时期崛起?”引发学生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0000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0000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依据的理论启发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计算机、多媒体多媒体显示演示文稿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本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钟从图书资料或网上收集整理苏格拉底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孔子等)的道德说教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新课古代希腊智者学派10分钟什么叫“智者”?智者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课文,结合材料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辩证法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0分钟1、仔细阅读课文,总结雅典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以及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展示苏格拉底的故事根据课文,结合材料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辩证法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斯多亚学派的主张10分钟归纳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主张结合必修一,联系课文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流程图导入——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主张——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但是,我个人认为:有时候过分强调活动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适得其反。

专家点评。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以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2.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首先,开宗明义地讲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在学生中建立起相应的概念和认知。

2.正文
通过学生主动听课,并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以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总结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
1.在家自行查阅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实际案例,并写一份综述。

2.观察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顺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七、板书设计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
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案第三页蒙昧中的觉醒

教案第三页蒙昧中的觉醒
问: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句话?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为什么?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1.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2.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表现。
评价:
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说明
导入新课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做笔记。
学生和教师一起了解普罗塔戈拉的逸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评价。
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组图,回答问题。
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专题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认识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思想的影响。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D师志在必得地说:【普】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

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欧】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

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课前将同学们分为生平组和思想组,让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并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解说)对苏格拉底你了解多少?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有何历史地位?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之死”?学生展示生平简介: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并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学生展示思想主张:(1)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2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3、认识你自己4、有理性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遵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同学们总结出苏格拉底的主张,但是老师想问下,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证据来正名你的观点?故事一: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

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

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

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

蒙昧中的觉醒(一课时)【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古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收集并鉴赏苏格拉底的名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自我测评”等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以人为本,同时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教学难点】古代人本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设计理念】本专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人文主义这一主线贯穿本专题全部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而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本节就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它还与必修一专题六、七,必修二专题五,本册专题七有联系,因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构想】一、导入先请大家看两个案例: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

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

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播放视频歌曲《爱琴海》,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希腊宙斯神殿遗址,奥林匹亚遗址,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的雕像。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蔚蓝的天空,深蓝的海水,白色的小屋,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诞生,世界闻名的圣贤先哲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同学们说,这是哪啊?(希腊)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人文精神如何在古希腊滥觞。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9页的导语回答下面的问题(屏幕显示问题)1、什么是人文精神?2、人文精神在西方经历了哪三次演进和变化?3、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答:…屏幕显示答案:1、人文精神是一种重视人与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思想意识,2、人文精神的起源—BC5世纪智者运动,复兴--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3、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一、智者的启蒙这种重视人、肯定人价值的人文精神起源于BC5世纪的智者运动,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与突破,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公元前5世纪)我们能看出希腊人认识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神—自然—人,哲学家们放弃了对神、自然的探索,转而关心人类自身,这种反对旧的思想传统的运动就是智者运动。

通过阅读教材和屏幕上的打油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何为智者?智者运动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是谁?其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我叫帕帕迪,雅典一公民,经商和参政,生活乐无比。

我的葡萄园,葡萄大又甜,酿成葡萄酒,卖了好价钱。

师从智者派,受益可不浅,一切为自己,利益大于天。

普罗塔戈拉,教我雄辩术,助我去参政,加入陪审团。

公民大会开,我要去登台,审案和断案,行我公民权。

奥林匹亚城,体育活动中,标枪刺死人,谁来负责任?一说是标枪,二说投掷人,三说是裁判,判别真为难。

老师启我明,感觉来度衡,万物存在否,全在感觉中!哈哈哈,参加公民大会去喽!请小组组学生代表回答: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梳理。

(屏幕展示)1、“智者”最初指在一切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

但这里指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2、背景:(结合打油诗)经济—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3、普罗塔戈拉(BC481-411年)是古希腊有名的智者,是一位教授雄辩术与修辞学的教师,是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4、普罗塔戈拉留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论真理》中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教师解说】(他这里说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觉。

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

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

普罗塔戈拉的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

在当时的希腊,传统观念是以神为万物的尺度;事物存在还是不存在,是好还是坏都是由神决定的。

普罗塔戈拉在怀疑神的存在以后,让人取代神的地位。

)5、积极: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他们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敢于创新。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消极: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为相对主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下面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讲述“半费诉讼”的故事,进一步认识智者派的局限性。

【旁白】普罗塔戈拉在收受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

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戈拉决定起诉他。

在法庭上,老师志在必得地说:【普】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

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欧】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

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课前将同学们分为生平组和思想组,让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并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解说)对苏格拉底你了解多少?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有何历史地位?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之死”?学生展示生平简介: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并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学生展示思想主张:(1)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2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3、认识你自己4、有理性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遵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同学们总结出苏格拉底的主张,但是老师想问下,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证据来正名你的观点?故事一: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

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

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

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1重视道德,反对功利,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故事二: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

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2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老师解说(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道德,知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知识。

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愚昧是罪恶之源。

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智慧需要知识辨别是非真假;正义是一种美德,但正义需要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知识;勇敢是一种美德,但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是一种美德,但节制离不开严于律己的知识;因此,知识是一切美德共有的东西。

名言: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认识你自己”即认识做人的道理,这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闪耀着理性的光亮,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从而使人文精神从低级走向高级。

)3、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格拉德比较(见蒙昧教案)教师(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

同学们想一想苏氏和孔子有哪些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

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

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

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

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

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三、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斯多亚学派产生的时间、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或观?其思想主张有何历史影响?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3.主要观点:(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世界从中产生,必带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4.历史作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等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课堂总结最后教师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总结课堂练习[2011•课标全国卷]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