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单保费恢复两位数增长 估值较优性价比被看好

合集下载

上市险企10月保费点评:提前备战开门红导致10月保费增速下滑,加仓保险股正当时

上市险企10月保费点评:提前备战开门红导致10月保费增速下滑,加仓保险股正当时

一、寿险月度保费收入点评10月单月保费增速放缓,各家开门红策略分化。

上市险企发布2020年10月保费收入数据。

单月同比增速新华保险(+3.5%)>中国平安(-1.1%)>中国人寿(-4.7%)>中国太保(-5.7%), 10月保费环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13.1%)>中国太保(-33.6%)>新华保险(-39.2%)>中国人寿(-56.1%)。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10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23亿元、292亿元、108亿元、108亿元。

相较于9月,10月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降低,行业仍然处于疫情的负面影响下。

各家险企今年的开门红策略也有所不同,新华保险仍将重心放在2020年,努力冲刺业绩,10月仅新华保险单月保费呈现正增长;中国人寿和太保整个10月都在为开门红做准备,单月保费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平安今年将开门红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从10月中旬开始筹备开门红工作。

2020年上市险企1-10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新华保险(+22.6%)>中国人寿(+8.7%)>中国太保(-1.9%)>中国平安(-3.8%)。

在10月单月保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各险企累计保费增速有较小幅度的下降,新华保险在2020年基于低基数一直追求高保费增长,今年单月保费、累计保费增速一直领跑行业,中国人寿得益于一季度保费积累充分,累计保费增速也一直处于正增长状态。

中国平安和太保转型成效未到,侧重保障型产品,但在疫情影响下仍处于承压状态,保费增速持续放缓。

中国平安10月个险新单为67亿元(前值为92亿元),同比增速为-19.5%,较9月增速-11.2%降幅有所增大。

单月环比增速为-26.6%。

累计新单保费仍有(1-10月累计同比变动)-14.5%的降幅,较上月降幅增加。

中国平安今年更加重视开门红,10月中旬起将业务节奏转为开门红宣导及队伍培训,累计和单月个险新单承受较大压力。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保险公估服务市场是指在保险行业中,提供保险公估服务的机构和个人所构成的市场。

保险公估服务是指为保险投保人提供保险风险评估、理赔协调和保险合同解释等专业服务。

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的发展对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0%以上。

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投保人对于理赔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专业的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3. 市场竞争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保险公估服务市场主要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成。

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例,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服务质量、专业水平和价格等方面。

保险公估服务机构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的保险公估服务机构也不断涌现,增加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4. 市场发展趋势保险公估服务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当前,我国保险公估服务市场面临着大量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保险市场空间巨大,需求旺盛,投保人对于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保险监管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险公估服务机构的合规经营意识增强,市场秩序将进一步规范。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保险公估服务机构也开始向线上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保险公估服务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应加大对于市场监管的力度,加强市场准入门槛,引导保险公估服务机构规范经营,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而保险公估服务机构则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寿险开门红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寿险开门红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2022延续低迷,目光投向20232022年前三季度寿险行业的经营情况整体呈现低迷态势,展望四季度寿险行业在低基数背景下降幅有望轻微收窄,但下滑趋势短期难以扭转。

因此,无论是产业还是市场,更多将目光投向2023年,积极备战和交易2023年开门红成为大众共识。

1、2022年保险板块整体表现低迷,开门红重要性凸显2022年上半年受制于经济疲软' 疫情反复、代理人持续脱落等因素影响,使得寿险行业负债端的新业务发展仍然承压;叠加重疾险需求呈现加速衰减趋势♦各险企的业务结构向储蓄倾斜,上半年各险企的NBV下滑依旧显著。

同时由于权益市场大幅震荡导致各险企的投资收益同比下滑明显,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均乏力的背景下♦保险板块整体表现低迷。

分个股看,年初至9月30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累计涨幅为+7%∕-15%∕∙22%∕∙27%, 同期沪深300涨幅为-21 %,除国寿外其余公司的股价表现相对较差,各公司股价表现分化的原因除了纯寿险标的弹性之外,负债端的表现差异是主要原因,2022年上半年国寿的负债端表现好于平安、太保、新华。

wind从负债端表现来看,上半年各险企的代理人数量、新单保费及NBV均出现下滑•从代理人数量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75万/52万/32万/31万,较年初分别减少7万/8 万/21万/7万,各险企代理人数量在持续减少,但降幅边际上有所收窄,从队伍质态来看,依旧主要靠头部绩优人力勉强支撑保费平台,中低端代理人展业难度依旧较大,增员率无太大起色。

从NBV表现来看• 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NBV增速分别为-13.8%∕-28.5%∕-45.3%∕-48∙4%,各险企的NBV均出现负增长,但从趋势上看Q2环比Ql降幅整体有所收窄。

究其原因•从供给侧来看主要是由于渠道转型过程中代理人持续脱落、增员率持续走低,导致靠人力“高周转”的保障类业务大幅下滑,从需求侧来看主要是由于疫情持续以及经济下行影响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居民的保险消费意愿和能力快速走弱,进而影响新单销售。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领跌原因是什么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领跌原因是什么

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领跌原因是什么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领跌原因是什么8月25日,友邦保险披露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总收益30.82亿美元,同比减少87.26%;实现亏损5.71亿美元,去年同期纯利32.45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每股基本亏损0.05美元。

那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友邦保险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上半年亏损5.71亿美元,多项指标负增长盈利为负、新业务价值增速为负、年化新保费下降7%……8月25日,友邦保险“期中考试”交出一份“普降”答卷。

具体来说,2023年上半年,友邦保险实现总收益30.82亿美元,同比减少87.26%;实现亏损5.71亿美元,去年同期纯利32.45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

每股基本亏损0.05美元,拟派中期息每股0.4028港元。

从保险业务来看,上半年,友邦保险的年化新保费为27.78亿美元,同比下降7%,新业务价值为15.36亿美元,同比减少13%。

所谓新业务价值,就是保险公司新业务预期未来产生的税后利润折现值,简单理解就是新保单的利润,该指标能反映一家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

对于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下滑,友邦保险在中报中解释称,一季度暴发疫情对公司多个市场的消费者需求造成影响,并延续至二季度,但随着首波疫情影响减退,销售动力好转,新业务价值于6月实现增长。

除了疫情因素,宏观经济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信用风险上扬和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会对新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也表示,在需求格局变化的背景之下,友邦保险作为市场主体,会受一些影响。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消费者对预期收入降低,会对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续保率产生负面影响。

内地市场新业务价值领跌长久以来,中国内地是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贡献最大的市场,2023年正是友邦保险回归中国内地保险市场30周年。

保险行业专题:保险股历史复盘,保险板块行情由哪些因素催化?精选版

保险行业专题:保险股历史复盘,保险板块行情由哪些因素催化?精选版

(/海通,孙婷,曹锟)1.保险板块股价历史走势上市以来保险股累计收益跑赢市场,实现超额收益 43%。

自保险股 2007 年 A 股上市以来,截至 2023 年 5 月 15 日,保险指数累计上涨 125%,同期沪深300 指数上涨 82%,保险板块相对收益为 43%。

同期,从时点值看,十年国债收益率 2007 年初为 3.02%,目前为 2.72%左右,下降 30bp。

从年度来看,2014 年和 2017 年保险板块实现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双优表现。

保险股上市以来共计 17 个年度(2023 年数据为截至 5 月 15 日),其中:1)有 9 年可以实现正收益,其中有 5 年绝对收益幅度在 50%以上,分别为 2007 年(84%)、2009 年(107%)、2014 年(87%)、2017 年(84%)和 2019 年(52%)。

2)有 10 年可以实现超额收益,其中有 3 年超额收益在 20%以上,分别为 2014 年(35%)、2017 年(62%)和 2022 年(22%)。

从个股表现上来看,中国平安上市以来累计涨幅显著高于同业公司。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由于本文主要针对寿险公司股价表现进行复盘,故不涉及中国人保相关数据。

)分别于 2007 年 1 月、2007 年 3 月、2007 年 12 月和 2011 年 12 月上市,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跌幅(本文中保险个股均采用前复权股价计算)分别为 +40.6%、+210.4%、+1.4%和+84.9%。

2.哪些因素容易催化保险板块行情?2.1、保险公司的“三差”决定了行情影响因素保险公司利润来源可以分为利差、死差和费差,行情主要受到“三差”相关因素影响。

利差=实际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死差为死差和病差的统称,指实际死亡率或发病率低于保险公司的定价假设,保险公司便有正的死差益;费差同理。

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行情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24年中 国保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中 国保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中国保险市场分析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4 年,中国保险市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4 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寿险领域,人们对养老、健康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寿险业务的稳步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增强,财产险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涵盖了车险、家财险、企业财产险等多个领域。

二、保险产品创新不断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保险公司纷纷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在健康保险方面,出现了针对特定疾病的专项保险产品,以及将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相结合的新型产品。

例如,一些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被保险人提供体检、疾病预防等增值服务。

在养老险领域,推出了更多具有长期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产品,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养老规划。

三、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保险销售、核保理赔、风险评估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的产品推荐。

人工智能则提高了核保理赔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保险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增强了消费者对保险的信任。

四、政策环境的影响政府对保险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养老保险方面,政府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补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

在健康保险领域,推动税优健康险的普及,提高民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同时,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加强,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五、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市场的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传统大型保险公司凭借其品牌优势、广泛的销售渠道和丰富的产品线,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一、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态势
2024年,中国保险业在经历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后,进入一个新的稳
定阶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保险行业的潜力仍具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

据统计,2024年全年,全国共有71家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
达到4937.8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中,人身保险收入达到2527.4亿元,同比增长11.8%;财产保险收入达到2131.3亿元,同比增长17.5%。

同时,中国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显著提高。

据统计,2024年,全国保险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保险,收入达到689.2亿元,同比增长45.3%;全国保险机构推出的网络保险业务,收入达到571.2亿元,同比增长
25.6%。

二、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2024年,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格局仍旧由强大的国有大公司占据主导
地位,但民营企业也在慢慢崛起。

据统计,全年,中国保险机构收入分别为:国有保险公司收入占比30.5%,行业总收入比重高达接近一半;民营
和外资保险公司收入分别占比19.1%和13.2%,行业总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此外,中国保险行业正在加快混合所有制步伐,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分析概述本文旨在对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

保险公估作为一种专业服务,为保险消费者提供相对独立的保险评估和咨询服务,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的角度出发,对保险公估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市场规模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的分析是了解市场潜力和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保险公估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保险公估服务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 保险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需求增加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需要更专业的保险公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保险公估服务进行监管,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了保险公估服务的发展。

3. 消费者对保险公估服务的认可和接受度提高。

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对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市场竞争格局保险公估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 保险公司内部的公估部门。

- 独立的保险公估公司。

- 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保险公估服务。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大型保险公估公司,拥有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进入者和小型保险公估公司也正在崛起,对市场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保险公估服务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保险公估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行业监管的加强将加快市场整合和标准化。

各国家和地区将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估服务的监管,推动市场的整合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保险公估服务向综合化发展。

港股回暖_保险企业估值正待修复

港股回暖_保险企业估值正待修复

Company Profile公司巡礼港股回暖保险企业估值正待修复自2024年2月以来,港股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外围市场的影响、资金面的积极变化以及政策利好等因素共同提振了港股市场信心。

港股回暖,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些业绩表现良好且被低估的公司,此时更易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如近日刚刚披露2023年度业绩的民营保险集团阳光保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保费收入达1189亿元阳光保险实现高质量发展财报期内,集团总保费收入实现1189.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99.0亿元,同比增长7.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亿元;内含价值为1040.6亿元,可比口径较上年末增长6.4%。

2023年末,集团有效客户数约3154万。

阳光保险于2022年12月9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更是本世纪成立的205家保险企业中唯一一家上市的传统险企。

作为中生代险企的领军者,阳光保险始终立足主业,以实业心态做金融。

业务模式方面不断精进,并坚持“价值发展”理念,为公司构筑了扎实的竞争力基础。

具体来看,寿险业务方面,2023年阳光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746.0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22.7%;NBV(新业务价值)达36.0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4.2%。

NBV被认为是衡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据梳理,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险企中,阳光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速在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展现出高价值、高成长的属性。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从行业看,阳光保险NBV增长速度预计连续两年领跑A+H上市同业。

财险业务方面,阳光保险的财险业务规模、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年阳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42.4亿元,同比增长9.6%,同时,承保综合成本率98.7%,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承保利润5.7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有效客户数达1920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外资、中介霸榜MDRT 传统险企“躺平”

外资、中介霸榜MDRT  传统险企“躺平”

外资、中介霸榜MDRT 传统险企“躺平”作者:胡翔葛玉翔朱洁羽来源:《经理人·中国保险家》2023年第05期2023年,MDRT中国排行榜前十位的公司中,4家外资险企的MDRT会员数合计占46.8%,3家头部中介公司强势崛起,占据34.4%,传统寿险公司MDRT发展乏力。

显然,外資险企和中介仍将MDRT荣誉体系作为吸引激励精英化营销员、提高人均产能的利器。

百万圆桌MDRT可以衡量寿险公司高绩效队伍建设情况。

MDRT会员以佣金、保费、收入三个维度的指标为考核依据划分为普通会员MDRT、超级会员COT及顶尖会员TOT由低到高三个层级。

部分险企以MDRT达成率吸引高产能代理人加入营销队伍。

达成MDRT既是队伍的软广告,也意味着自身收入的增加以及潜在奖励补贴。

2023年,全球MDRT人数Top100榜单中,东南亚地区贡献了绝大部分MDRT人力,会员数量占比高达92.19%。

除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外,其余上榜国家几乎都来自东南亚地区,会员单位占比达88%。

全球MDRT人数Top100中共有33家来自中国市场,会员总计25893人,人数占比达39.4%,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共计14601人,同比增长 7.19%。

值得关注的是,中介公司重视MDRT荣誉体系,借此吸引精英化营销员,提高队伍人均产能。

明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明亚保险经纪”)2022年末人力规模为21151人,MDRT 人力占比13.35%,达成率远超同业。

国内传统寿险公司考核导向变化,队伍规模与MDRT人数明显回落,部分头部寿险公司代理人申请MDRT转为个人注册,不与MDRT进行公司层面的接洽(图表1)。

4家外资险企占据半壁江山近五年来,中国大陆MDRT会员数量排行榜中,友邦人寿连续四年稳居第一。

2023年,友邦人寿MDRT会员数达3674名,遥遥领先排名第二、拥有2363名会员数的明亚保险经纪。

总体而言,外资险企占据优势。

2023年,中国排行榜前十位的公司中,有4家外资险企,分别是友邦保险、中信保诚、大都会人寿以及中宏人寿,这四家外资险企2023年MDRT 会员数分别为3674人、979人、892人、796人,合计占据排行前十总人数的46.8%。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公式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公式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公式保费年复合增长率是保险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指标,用于衡量保费收入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它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和投资者了解保费收入的增长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经营和投资决策。

本文将介绍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CAGR = \left( \frac {E}{S} \right)^{\frac{1}{N}} 1\]其中,CAGR表示保费年复合增长率,E表示期末保费收入,S表示期初保费收入,N表示年数。

该公式是通过计算期末保费收入与期初保费收入的比值,然后开N次方并减去1来得到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和投资者了解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从而评估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潜力。

通过计算保费年复合增长率,可以得出保费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从而更好地制定经营计划和投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具体的情况。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来计算保费年复合增长率,通常选择3年、5年或10年为一个周期。

其次,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对保费收入的影响,可以对保费收入进行通货膨胀调整或者换算成基准货币单位。

最后,还需要考虑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市场竞争、产品创新、销售渠道等因素。

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

在寿险、财产险、健康险等不同领域的保险产品中,都可以通过计算保费年复合增长率来评估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潜力。

对于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计算保费年复合增长率来比较其经营业绩和发展水平。

除了评估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投资价值外,保费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保费收入。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可以预测未来保费收入的增长趋势,从而为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保费年复合增长率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保险:上市险企2月保费点评-单月增速收缩,继续看好低估值保险板块

保险:上市险企2月保费点评-单月增速收缩,继续看好低估值保险板块

一、寿险月度保费收入点评上市险企发布2021年2月保费收入数据。

单月同比增速新华保险(+6.8%)>中国太保(+6.1%)>中国人寿(+1.7%)>中国平安(人寿)(-0.7%),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2021年2月保费分别为351亿元、317亿元、157亿元及95亿元。

上市险企2月负债端业绩增速收缩,主要系:开门红首月需求集中释放,压缩次月业绩空间。

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去年同期年金险冲规模基数较高,在续期保费带动下,2月增速环比分别下滑1.7pct及1.3pct。

中国平安新单业务维持高速增长,2月中国平安(人寿)个险新单同比增长23.7%。

2月续期保费同比-7.2%拖累保费单月增速。

图表1. 上市险企2月保费数据公司名称2月保费单月环比(%) 单月同比(%)中国人寿351.00 (83.97) 1.74中国太保156.78 (72.26) 6.08中国平安-人寿317.04 (68.04) (0.68)中国平安-健康 6.18 (66.29) 4.93中国平安-养老12.41 (64.78) (7.86)中国平安-个险新单84.38 (75.74) 23.66中国平安-寿险合计335.64 (67.90) (0.88)新华保险94.60 (72.68) 6.83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图表2.月度指标涨跌幅代码指数名称当月涨跌幅(%) 当年累计涨跌幅(%)000300.SH 沪深300 (0.28) 2.41399006.SZ 创业板指(6.86)(1.76)801193.SI 证券行业(5.29)(10.14)801194.SI 保险行业8.73 (1.49)884136.WI 互联网金融 2.79 (9.78)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图表3. 寿险当年累计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图表4. 寿险当月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图表5. 寿险当月保费环比增速 图表6. 中国平安个险新单当年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银证券二、财险月度保费点评财险行业:财险2020年全年实现13,584亿元,同比增速4.4%,增速明显低于寿险行业,主要受到全年车险费改影响。

增加保费收入的措施

增加保费收入的措施

增加保费收入的措施
一.减少不必要的保险费用
1.运用多元化保险产品:多元化保险产品内部可以增加有效的保费收入,通过多元的保险类别选择,来增强销售和保费收入,促进业务的发展。

2.及时更新报价系统:应适时更新报价系统,进行合理调价,以促进
销售和收入的增长。

3.缩短报价期限:要按照市场和客户的要求,缩短报价期限,以实现
报价的效率。

4.细分客户:细分客户,根据客户的不同及其保费价格标准,对客户
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增加保费收入。

二.增加销售渠道
1.加强网络保险销售:加强网络保险销售,利用网络来传播保险知识,拓展保险业务渠道,增强保险销售。

2.拓展渠道市场:运用渠道市场,及时发现和留住保险潜在客户,实
施高效的客户管理和完善的保险服务,增强保费收入。

3.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把握客户的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客户维护和服务策略,加强客户关系,以提高保费收入。

三.提高赔付率
2.加强保险教育:加。

平安保费上涨规则

平安保费上涨规则

平安保费上涨规则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经济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可能会调整其保费。

保险费用的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平安保险作为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规范,它们采用一套严格的规则来决定保费的上涨。

1. 保险费的基本构成保险费的基本构成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支付给保险公司的实际保险金额,这取决于被保险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和保险金额。

被保险人的风险评估,即个人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和过往索赔记录等因素的影响。

保险公司的基准利率和费率表。

2. 保险费的上涨规则保险费的上涨规则会根据以下因素而有所不同:2.1. 个人风险评估:个人的风险评估是决定保险费是否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风险评估结果较差,那么保险公司可能会决定提高其保费。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年龄增长,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这可能导致保费上涨。

2.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会对保险费的上涨产生影响。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保险公司可能会将保费上涨,以平衡其成本。

此外,当某一地区的灾难风险增加时,保险公司也可能会调整该地区的保费。

2.3. 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状况:保险公司会定期评估其业务的风险状况。

如果保险公司面临着更高的索赔风险,他们可能会决定提高保费以保持其盈利能力。

3. 平安保险的保费上涨规则平安保险遵循严格的保费上涨规则,确保公平和透明:3.1. 保费上涨的通知:平安保险会提前通知被保险人有关保费上涨的变化,以确保被保险人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保险公司通常会向被保险人提供书面通知,并在适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公告。

3.2. 变化的依据和解释:被保险人有权了解保费上涨的原因和依据。

平安保险会向被保险人提供详细的解释,并明确保费上涨的原因,以增加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3.3. 保护被保险人权益:平安保险尊重被保险人的权益和合约约定。

在提高保险费时,平安保险确保其调整是合理的,并且不损害被保险人的权益。

保险优增推动措施方案

保险优增推动措施方案

保险优增推动措施方案
保险优化增值推动措施方案
为了提高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客户满意度,以下是一些保险优化增值推动措施方案:
1. 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客户服务流程,建立快速高效的理赔系统,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加强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及时回应客户需求和解决问题。

2. 开拓创新保险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推出全新的保险产品,例如健康管理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企业的保险需求。

3. 引入科技手段: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从保险销售到理赔流程中,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理赔审核,加快处理速度和提高准确性。

4. 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与各类机构合作,共享数据和风险信息,减少风险和损失。

5. 深入拓展市场: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等的合作,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险解决方案,提高保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加强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宣传推广。

借助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高保险购买和使用的意识。

7. 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加强员工培训和合规意识,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确保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开拓创新产品、引入科技手段、加强风险和市场拓展、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提高内部管理能力等措施,能够提高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客户满意度,实现保险优化增值的目标。

保险公司应积极采取以上措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不断创新,为社会和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商业保险的续保优惠有哪些

商业保险的续保优惠有哪些

商业保险的续保优惠有哪些在如今的社会中,商业保险已经成为了许多人保障生活、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已经购买了商业保险的消费者来说,续保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不少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续保,会推出各种各样的续保优惠政策。

那么,商业保险的续保优惠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常见的一种续保优惠是保费折扣。

这是最为直接和实惠的优惠方式之一。

当客户在之前的保险期间内没有发生理赔事故,或者理赔次数较少、金额较低时,保险公司可能会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折扣。

例如,有的保险公司会在客户无理赔的情况下,给予次年保费 5%至 10%的折扣。

这种优惠政策既能够鼓励客户保持良好的风险状况,也能够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

其次,保额提升也是一种常见的续保优惠。

在某些保险产品中,如果客户连续续保多年,保险公司可能会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适当提升保险的保额。

比如,原本保额为 50 万元的重疾险,在客户连续续保 5 年后,保额可能会提升至 60 万元。

这对于客户来说,意味着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保障。

再者,一些保险公司会在续保时为客户提供额外的保障项目。

比如,在原有的医疗险基础上,增加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费用报销;或者在意外险中,增加一些新的意外保障场景。

这些额外的保障项目可以让客户在不增加太多费用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

除了上述优惠,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会为续保客户提供服务升级。

比如,缩短理赔的处理时间,提供更加便捷的理赔通道;或者为客户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

这些服务的提升能够让客户在保险保障的同时,感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另外,对于长期续保的客户,保险公司可能会给予现金奖励或者礼品回馈。

这种方式虽然相对较少,但也是一种对客户忠诚度的认可和回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续保优惠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在选择续保时,不能仅仅因为优惠而忽略了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范围和条款。

要确保保险产品仍然能够满足自己的风险保障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单保费恢复两位数增长估值较优性价比被看好
国内寿险行业保费收入逐月改善的预期获得印证,这从刚披露完毕的上市保险公司2018 年前七月保费收入公告中可窥一二。

一边是保费增速回暖迹象越发明朗,另一边是板块估值触及历史新低,主流投行人士对此表示,看好保险板块当前较优的估值性价比,以及这一板块在下半年的绝对收益机会。

新单保费恢复两位数增长
上市保险公司今年前7 个月保费公告披露完毕。

综合来看,今年1 月至7 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854 亿元、3014.8 亿元、1409.6 亿元和759.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2%、21.14%、13.76%和11.02%。

中国平安连续在保费公告中披露了个险新单的成绩。

今年1 月至7 月,中国平安的个险新单保费为1019.4 亿元,同比下滑5%,降幅较一季度时的- 12%明显收窄。

若从7 月单月来看,中国平安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15.2%,仍保持两位数的较高增速。

据投行草根调研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其余3 家上市险企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亦同步呈现好转趋势,多数恢复了两位数增长。

不难看出,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质与量普现回暖。

战略调整叠加基数较低,共同促进上市险企保费基本面改善。

预计这一态势有望持续。

一家主流投行人士在分析背后原因时表示。

估值较优性价比被看好
在主流投行人士看来,上市保险公司的基本面将持续改善,有望推动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