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胆囊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已成文
12例胆囊CT表现及鉴别诊断---已成文
胆囊癌12例CT表现及鉴别诊断单征珊化绿化(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CT室224600)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1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本组采集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
结果:肿块型6例,腔内型2例,厚壁型4例。
这12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脏侵犯,其中3例出现黄疸、腹水和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结石,2例出现腹膜侵犯,2例肝内胆管扩张。
术前.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9例患者CT诊断为胆囊癌,诊断率约为75%(9/12)。
结论:目前CT扫描仍是诊断胆囊癌较为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胆囊癌CT表现鉴别诊断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60-7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1.98。
70%-9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囊结石,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结石及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1]。
虽然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但是因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现象。
目前CT、MRI及B超等检查仍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患者12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12例,其中5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
本文12例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临床症状8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中近期病情加重者2例;6例患者出现邻近肝脏侵犯,其中3例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和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肝内胆管扩张;2例患者伴有其他部位放射性疼痛的;4例患者合并有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12例患者中9例CT检查提示为胆囊癌,手术及病理证实12例患者中10为腺癌,1例为鳞癌。
2 结果2.1 原发病灶的CT表现①胆囊区肿块6例,表现为胆囊区不规则状软组织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不清,其中1例患者部分胆囊影仍隐约可见。
胆道系统CT表现
胆道正常CT表现
• 胆囊:位置、大小和外形变异很大;胆囊窝
内;胆汁密度近于水,壁薄均匀、厚约12mm,境界清楚。 • 肝总管与胆总管:肝总管于肝门处,门脉主 干前外侧,直径约3-5mm。胆总管下段于胰 头内及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直径约3-6mm。
胆道正常MRI表现
• 胆管、胆囊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胆道异常X线表现
3、胆囊轮廓异常—周边多发细小致密点如小花 环围绕胆囊(腺肌病)、充盈缺损(胆固醇 沉着、肿瘤)。 4、胆囊不显影:A、肝胆因素—梗黄、肝分泌 功能受损;胆囊管阻塞或胆肠直流;胆囊占 位充满或胆囊萎缩;胆囊浓缩功能障碍。B、 技术、肠道因素
• 胆管造影—管径异常(扩张、狭窄断);胆 管内充盈缺损(结石、蛔虫、肿瘤等)。
宽3-5cm。位置—胸12_腰4水平脊柱右侧, 轮廓光滑、颈部小呈圆锥状;胆囊管长34cm、宽2.5-3.5cm,起始部黏膜皱壁形成 螺旋状瓣膜(螺旋瓣)。
胆囊正常X线表现
• 静脉胆管造影:静注胆影葡胺后20-30分摄片。 • 直接胆系造影: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术中胆管穿刺造影 术后T型管造影 优点:对比剂充盈满意,影像清晰。 缺点:创伤性
限性狭窄,狭窄 端呈喙突状或鼠 尾状。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浓缩胆汁T1值缩 短, T1WI、 T2WI均为高信号
• MRCP(磁共振 胆胰管造影)
胆道异常X线表现
• 异常钙化阴影:阳性结石 • 胆道积气: • 胆囊造影:
1、胆囊形状异常—炎症粘连、帽状畸形、增 大(长径》10cm,宽径》6cm)、缩小(慢 性胆囊炎纤维化)。 2、胆囊密度异常—壁钙化(瓷器样胆囊)系 长期慢性炎症、造影后囊内低密度(阴性结 石、肿瘤或腺肌增生)、多角或分层高密度 (结石)。
胆囊壁增厚性病变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较均匀 胆囊壁增强不明显,反
而周围炎症强化较明显 内壁较光滑,黏膜线存
在 无淋巴结转移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壁向腔内局限性隆起呈息肉状生长的一 类良性病变的总称。
分五类: • 1胆固醇息肉2炎性息肉3腺瘤样息肉(腺瘤
)4腺肌增生症5混合性息肉
胆囊胆固醇息肉
局部胆固醇代谢失衡结果,黄色小颗粒 ,单发, 多3-10mm
胆囊壁增厚的常 见原因:
原发性
1、胆囊炎(急慢性胆 囊炎、黄色肉芽肿 性胆囊炎)
2、胆囊息肉样病变 : a胆固醇息肉b 炎性息肉c腺瘤样 息肉(腺瘤)d腺 肌增生症e混合性 息肉
继发性
1、肝炎 2、肝硬化 3、胰腺炎 4、肾盂肾炎 5、心功能不全 6、肾功能衰竭 7、低蛋白血症
胆囊壁的增厚程 度依赖于胆囊 膨胀程度
吃过饭以后,胆 囊收缩,胆囊 壁比空腹的时 候明显增厚。
(检查前一天少 脂饮食,检查
原发性胆囊疾病
急性胆囊 炎
• 胆汁密度增高>20HU • 胆囊增大,宽>3.5cm • 胆囊壁增厚,厚>3mm • 胆囊周围炎性水肿带,部分累及肝实质形成肝内
脓肿 • 胆囊壁明显强化,90%胆囊窝周围肝实质出现动
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XGC的特
动脉期增强扫描示胆囊壁弥:XGC粘连重,囊壁广泛增厚,结节位于囊壁内 ,切面为黄色或淡黄色,质软;胆囊癌常为局部包块,突
胆囊癌 胆囊壁不均匀性特别
是结节状增厚 胆囊壁增强明显 黏膜线破坏 出现胆管梗阻;直接
侵犯肝脏,肝内出现 结节状转移灶;淋巴 结转移。
(4) 胆囊癌常导致胆囊轮廓模糊或与肝脏分界不清; 慢性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 炎:
胆囊壁增厚性病变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3) 肿块型,最常见,胆囊窝内不规则 软组织肿块,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胆囊 腔缩小或消失。肿块与肝脏大多分界不 清,易侵犯肝脏。
腔内型
肿块型
厚壁型
( 1) 胆囊癌强化特点,动脉期明显高密度,门脉期呈等/高密度,延迟期 消退不明显; 肝癌具有“速升速降,快进快出”强化特点。
胆囊壁增厚性病变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长梨形囊袋构造 浓缩和储存胆汁 胆囊分底、体、颈、管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组成 内容物CT值-5Hu至15Hu 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壁厚约1 ~ 3mm (轻度增厚:3-7mm 中度增厚:8-10mm 重度增厚:11-16mm)
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
胆囊窝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带
胆石症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充盈较好情况下厚度大于3mm 与急性不同,增厚胆囊壁密度较高 胆囊壁钙化 胆囊增大或缩小 (增大代表胆囊积液
缩小代表胆囊纤维化萎缩) 胆囊内多发结石
瓷胆囊指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引起胆囊壁 的钙化,胆囊缩小。
原发性胆囊疾病
胆汁密度增高>20HU 胆囊增大,宽>3.5cm 胆囊壁增厚,厚>3mm 胆囊周围炎性水肿带,部分累及肝实质形成肝内脓肿
胆囊壁明显强化,90%胆囊窝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期一过性强化 带
胆囊颈、管区结石
增厚胆囊壁三层结构: 内层( 粘膜层)和外层(浆膜层)因充血而显著强化; 中间层为水肿区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
胆囊底部可见帽状增厚并向外突出,腔内面黏膜水肿,毛糙不整,体部外侧 局限性囊壁增厚,并见“指压迹征”。
胆道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胆道常见疾病的CT诊断胆道常见疾病的CT诊断胆石症01胆囊结石(1)可多发、单发。
(2)形状可呈圆形、多边形、环形或泥沙样。
(3)可为高密摩、等密度及低密度结石。
(4)结石位置可随体位变化而发生改变。
(5)钙胆汁表现为胆囊内呈均匀密度增高。
胆囊内单发高密度结石胆囊内多发含气低密度结石02胆管结石(1)可多发、单发。
(2)胆管内圆形或环形高密度影。
(3)结石可呈靶征、新月征。
(4)结石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扩张胆总管下端慢慢变细。
(5)同时可伴有肝内胆管及胆囊内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下端结石急性胆囊炎1CT平扫(1)胆囊增大,横径大于5 cm。
(2)胆囊壁增厚,厚度超过3 mm,是胆囊炎最常见的征象。
(3)当炎症向胆囊周围蔓延时,可见胆囊壁外缘模糊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
(4)合并胆囊穿孔时,则胆囊壁有局限性不规则缺损,于胆囊窝部位周围积液或形成有液平面的脓肿。
(5)如胆囊内有气液平面,表示胆囊炎为化脓性或坏疽性。
2 增强扫描炎症的胆囊壁明显增强,甚至达到肝内血管增强的程度。
急性胆囊炎胆囊癌1.胆囊癌CT表现可分为三型①厚壁浸润型: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性增厚,厚度多>5mm,胆囊可增大,囊腔变小;强化扫描增厚的壁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脏。
②肿块型:85%的胆囊癌就诊时已直接侵入肝脏,在胆囊区可见境界模糊的软组织肿块,密度近似或略高于肝实质;增强后,肿块密度一般比肝实质略低。
胆囊的正常形态消失或部分可见。
③腔内型:胆囊腔内单发或多发肿块由囊壁突入腔内,肿块的基底部胆囊壁增厚,增强后肿块有强化。
2.约半数病例发现有结石,或侵犯胆总管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扩张。
3.晚期胆囊癌可侵犯肝脏、十二指肠、胃窦部及胰头。
增强早期可见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并有多发乳头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内;肿块持续强化,晚期边界更加清晰,注意下腔静脉前淋巴结转移胆道梗阻CT根据胆道扩张诊断梗阻性黄疸。
肝外胆管管径大于10mm时确定为扩张。
胆囊增厚性病变CT影像诊断
CT检查技术
检查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多层面重建技术
扫描范围:从肝门部到胰腺尾部
扫描参数:层厚1-2mm,层间距1-2mm,扫描时间1020秒 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影像分析方法
影像分析方法:包 括直接观察、测量、 对比等方法
胆囊癌:胆囊壁增厚,胆 囊腔内可见肿块或胆泥
临床表现
腹痛:右上腹或中上腹 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
右肩部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 尿液呈深黄色
发热:体温升高,可伴 有寒战、出汗等症状
恶心、呕吐:胃肠道反 应,可伴有食欲不振、
腹胀等症状
皮肤瘙痒:皮肤瘙痒, 可伴有皮疹等症状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胆 红素等指标升高,可伴有
胆囊造瘘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等紧急情况
胆囊造瘘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 用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等紧急情 况,同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造瘘术+胆囊造瘘术:适用于急 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等紧急情况,同 时进行胆囊造瘘术
预后及随访
1
2
3
4
预后:根据病变程度和 治疗效果,预后差异较
大
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 检查,监测病变进展
胆囊癌的发病率较 低,但恶性程度较 高,容易发生转移 和复发。
胆囊癌的诊断主要依 靠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可以 清晰地显示胆囊壁的 厚度、胆囊腔的大小、 胆囊内肿块的形态和 位置等信息。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主 要包括手术治疗、放 疗、化疗等,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病情进展程度来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胆囊腔内密度:正常胆囊 腔内密度均匀,增厚性病 变胆囊腔内密度不均匀
快速掌握:13种胆囊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今日技能
快速掌握:13种胆囊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今日技能
1
急性单纯性
胆囊增大(≥5cm),胆囊壁厚、水肿。
2
急性化脓性
胆囊内充满脓液,胆囊床积液、肝脓肿。
3
急性坏疽性
胆囊缺血、坏疽、穿孔,胆系内/胆系旁积气(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内积血(出血性胆囊炎)。
4
慢性胆囊炎
体积可显著萎缩或呈“葫芦状”;胆囊壁光滑或增厚,可有钙化;胆囊周围无明显水肿/积液。
5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明显增厚,通常弥漫性。
胆囊壁不均匀强化。
6
胆囊腺肌症
胆囊壁增厚+假憩室形成(胆囊壁平滑肌增生相关的罗-阿氏窦)
7
瓷胆囊
胆囊壁连续性、断续性壳样钙化。
除钙化外,还见于纤维化、胆囊壁内积气。
8
Mirizzi 综合征Ⅰ型
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导致的胆总管外侧局限性贝壳样狭窄。
9
Mirizzi 综合征Ⅱ型
胆囊管-CHD连接处,尤其胆囊管内显示结石,没有胆总管侧方光滑压迹。
10
气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内、胆囊腔内积气
11
钙胆汁
胆汁密度弥漫性增高
12
胆囊憩室周围炎
积液、水肿、胆囊壁增厚等急性感染表现,可见到1到多个憩室。
13
胆固醇息肉
文章首发自新乡医学影像公众号。
急性无结石型胆囊炎影像学表现
C. Tc99m-RBCs,扫描显示血池内显影,此图像上血池内示踪 剂廓清到肝胆系统。( Tc99m-RBCs特征性显像针对活动性出 血)
D. In 111羟基喹啉示踪的白细胞扫描,在脾脏,肝脏和骨髓内 示踪剂浓聚。
从图像上,能看到哪些异常? 右侧肝叶萎缩 侧枝静脉的形成 脾肿大 腹腔积液 胆汁引流
• 在超声图像上,胆囊壁厚度约5mm。
基于上面两幅图像,使用了哪个放射性药物?
A. Tc99m-HIDA B. Tc99m-硫胶体 C. Tc99m-RBCs D. Indium 111 (In 111)羟基喹啉示踪的白细胞
解释
A. Tc99m-HIDA扫描显示放射性活性集中在肝胆,并从肠道排 泄。
抗生素的使用被用为辅助治疗。
此病例,无需进一步诊断性检查。
诊断:急性无结石型胆囊炎
鉴别诊断:急性结石型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胰腺炎
案例要点:
无结石型胆囊炎约占全部急性胆囊炎病人的5-10%,除了胆囊结石, 其他图像上的表现完全相同。
对于危重以及有禁忌症患者,胆囊造瘘置管术是一个可选择治疗方 式。对于可行手术的患者,胆囊造瘘置管术依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潜 在的免除手术的治疗策囊炎的诊断是基于病人的图像和临床表现。
A. Tc99m-HIDA扫描未显示胆漏。在血池,肝胆系统,或是 肠道外出现明显的异常的外渗性放射性浓聚影,考虑为胆漏。
C. Tc-99m-HIDA 扫描图像中,肝内出现一个放射性浓聚肿 块,则要考虑肝细胞性肝癌。
D. 下腔静脉闭塞也会导致本案例中的一些表现,比如脾肿大, 外周肝叶萎缩,以及胆囊壁增厚。然而,在Tc-99m HIDA图 像上,胆囊的未显影强有力支持急性无结石型胆囊炎的诊断。
胆系影像诊断
hupo
胆道正常CT表现
胆囊:位置、大小和外形变异很大;胆囊窝内;
胆汁密度近于水,壁薄均匀、厚约1-2mm,境界清 楚。 肝总管与胆总管:肝总管于肝门处,门脉主干前 外侧,直径约3-5mm。胆总管下段于胰头内及十二 指肠降部内侧,直径约3-6mm。
胆道正常MRI表现
胆管、胆囊T1WI呈 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
胆道异常MRI表现
胆汁T2WI高信号(同 水);
胆结石无信号; 胆管癌—胆管局限性
狭窄。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分类:1)肝外胆管囊状扩张:胆总管囊肿,胆总管 憩室,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
2)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3)肝内外囊状扩张
病因:1)发育异常
2)胰液反流
3)结石、胆汁淤积、肝脓肿
MRI
◆ 局 部 扩 张 的 肝 外 胆 管 呈 类 圆 形 或 梭 形 T1WI 呈 低 信 号,T2WI呈高信号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c)。女性,17岁。肝门区巨大囊性病变,呈规 则圆形,边界清楚,胆囊、胆总管及囊肿内呈高密度为ERCP术后, 胆道系统内有造影剂滞留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图)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 急性单纯性:胆囊粘膜的炎症、充血和水肿 ▲ 急性化脓性:炎症波及胆囊全部,胆囊内充满脓液,浆
膜面纤维素渗出 ▲ 急性坏疽性:胆囊内充满脓液,胆囊壁缺血、坏死,易
穿孔
胆囊炎
(一)急性胆囊炎
• 【影像学表现】
•
CT
◆ 胆囊增大,直径大于5cm
◆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
◆ 增厚的胆囊壁有均匀增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Ⅰ、囊样扩张,90% Ⅱ、憩室样扩张 Ⅲ、开口部囊样脱垂 Ⅳ、肝内外胆管扩张 Ⅴ、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
“急性胆囊炎”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多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细菌感染、胰液反流等原因所致。
病理类型包括: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波及胆囊壁全层,胆囊壁水肿、增厚,浆膜面纤维素渗出,胆囊内充满脓液。
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壁缺血、坏死及出血,黏膜片状脱落,形成溃疡甚至穿孔。
④气肿性胆囊炎:产气荚膜杆菌和魏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胆囊壁内及其周围可见积气。
临床表现:为急性右上腹痛,向右肩胛区放射,多伴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轻度黄疸。
气肿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仅为1%,表现为突然起病但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CT表现:①胆囊肿大:胆囊横径大于3.5cm,此为最常见的征象。
②胆囊腔内结石。
③胆囊壁弥漫性增厚:此为胆囊炎的重要依据,增强扫描可见胆囊壁明显强化且分层(图1),内层强化为黏膜;黏膜下水肿强化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外层强化的为基层。
④胆囊窝周围肝组织充血:表现为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图2)。
⑤胆囊周围的脂肪组织内渗出(图2)。
⑥特殊表现:坏疽性胆囊炎时胆囊腔内可由于出血、坏死而致胆汁CT值升高;若胆囊穿孔,则胆囊壁中断,胆囊周围积液、积脓或局部包裹性胆汁瘤,邻近腹膜、网膜、系膜增厚粘连;气肿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内可见泡状或线状气体,胆囊腔内、胆道内及胆囊周围也可见积气;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炎症和胆管梗阻扩张。
对照影像学:急性胆囊炎主要依靠B超诊断,简便且准确性高。
CT检查用于下列情况:①B超诊断有困难;②了解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炎症波及程度;③气肿性胆囊炎的诊断。
图1急性胆囊炎abca.增强CT扫描动脉期,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并分层(箭号),内层强化的为黏膜,黏膜下水肿呈低密度,外层强化的为肌层;b.增强CT扫描静脉期,增厚的胆囊壁分层不清楚(箭号);c.为图b 的下方层面,可见胆囊内多发小结石(箭号)图2急性胆囊炎abca.增强CT扫描动脉期,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窝周围肝实质强化(箭号);b.增强CT扫描静脉期,动脉期(图a)异常强化的肝实质呈现等密度,提示充血;c.为图a的下方层面,可见胆囊壁分层(箭号),胆囊周围脂肪组织渗出(箭头)。
胆囊病变影像诊断
17
GBA临床表现&病理
➢ 无特异;一般病程较缓慢,多数表现为上腹部反复发作的胀 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物 ➢ 少数完全没有症状,体检时由B超或CT检查发现 ✓黏膜增生肥厚,RA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 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 ✓ 肌层明显增生,导致胆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变窄 ✓ 假性憩室中可充满胆汁,形成结石
8
M,71Y,反复右上腹闷痛1M
M,74Y,反复中上腹痛6D
9
Case:F,58Y,中上腹痛1月
10
Case:M,61Y,上腹痛1月
11
XGC影像表现
➢ 胆囊窝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肝脏受累时,肝胆界面仍存在,肝脏呈 轻度强化(主要是由于受侵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水肿明显所致), 部分病例可出现胆囊窝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 ➢ 胆囊坏疽或穿孔 ➢ 正反相位:反相位上囊壁信号减低(囊壁内大量脂质所致)
28
Case:M,65Y,发现胆囊结节1周
29
XGC小结
➢ 胆囊壁常弥漫增厚,胆囊腔变小而不闭塞 ➢ 增强后黏膜线完整明显强化 ➢ 无强化低密度结节、“夹心饼干征”或“三明治征” ➢ 累及肝脏而肝胆界面存在 ➢ 含有脂质信号 ➢ 常伴有胆石症
30
GBA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癌12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单征珊化绿化
(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CT室2246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1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本组采集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
结果:肿块型6例,腔内型2例,厚壁型4例。
这12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脏侵犯,其中3例出现黄疸、腹水和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结石,2例出现腹膜侵犯,2例肝内胆管扩张。
术前.
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9例患者CT诊断为胆囊癌,诊断率约为75%(9/12)。
结论:目前CT 扫描仍是诊断胆囊癌较为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胆囊癌CT表现鉴别诊断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60-7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1.98。
70%-9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囊结石,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结石及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1]。
虽然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但是因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性,所以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现象。
目前CT、MRI 及B超等检查仍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患者12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12例,其中5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
本文12例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临床症状8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中近期病情加重者2例;6例患者出现邻近肝脏侵犯,其中3例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和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肝内胆管扩张;2例患者伴有其他部位放射性疼痛的;4例患者合并有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12例患者中9例CT检查提示为胆囊癌,手术及病理证实12例患者中10为腺癌,1例为鳞癌。
2 结果
2.1 原发病灶的CT表现①胆囊区肿块6例,表现为胆囊区不规则状软组织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
模糊不清,其中1例患者部分胆囊影仍隐约可见。
②胆囊内肿块2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向腔内突起的肿块,呈结节状,密度较均匀,边缘较清楚,肿块以宽基底与胆囊壁相连,无明显分界线。
③胆囊壁增厚4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全部不均匀增厚,胆囊体积缩小,内侧壁不光整,外侧壁模糊、不清,胆囊边缘部分与肝脏分界不清。
2.2 肝脏侵犯的CT表现①直接侵犯肝脏4例,表现为胆囊邻近的肝脏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楚,密度欠均匀,且与胆囊区肿块分界不清,胆囊窝边缘脂肪间隙消失。
CT增强扫描可见肝脏低密度区强化不均匀,边缘强化明显。
②肝内多发转移2例,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影,边缘欠清,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
2.3 其它CT表现①黄疸、腹水和淋巴结转移3例,表现为肝门区、腹主动脉旁类圆形结节影,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强化,部分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团,呈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多为类圆形,边界较清楚,强化不均匀。
肝脏、脾脏边缘及部分肠管周围见弧形液性密度影,此为腹水的表现,表明胆囊癌已进入晚期。
②合并胆囊结石及胆囊炎4例。
③肝内胆管扩张2例,其原因是由于肝门区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道系统引起肝内胆管的扩张。
④腹膜侵犯2例,表现为腹膜局限性增厚、隆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增厚的胸膜可见轻度强化。
2.4 增强扫描的CT表现本组12例患者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块内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内见散在小点状及线状稍高密度造影剂填充影;静脉期强化较为明显,肿块密度明显增高,可见多发造影剂填充影,其密度均高于同层面肝实质密度;静脉后期及延迟扫描期肿块的密度逐渐降低,但其扫描各期的密度值均比同层面肝脏的密度要低。
胆囊癌累及肝脏时,应与原发性肝癌、肝癌侵及胆囊和肝脏血管瘤等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
3 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刺激有关。
胆囊癌可分为3型:肿块型、腔内型、胆囊壁增厚型[2]。
胆囊癌的发生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其病理类型约70%~90%为腺癌,其次为鳞状上皮癌、胶样癌、未分化癌等[3]。
胆囊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无
特异性,所以当患者因肝区疼痛不适、黄疸等临床表现而就诊时,多已是疾病的中晚期。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①肿块型胆囊癌、胆囊癌肝脏浸润、肝癌及肝脏血管瘤的鉴别肿块型胆囊癌多可使胆囊腔闭塞,胆囊结构显示不清,整个胆囊区密度与肝脏密度相似,部分患者可见未被肿块完全填充的胆囊;胆囊癌侵及肝脏多发生在胆囊癌的晚期,胆囊显示不清。
行CT增强扫描时可通过一下几点进行鉴别诊断:肝脏的强化持续时间正常较胆囊癌短,肝癌的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肝脏血管瘤强化具有持续性,容易鉴别;胆道系统扩张多见于胆囊癌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较少;肝癌可见门静脉癌栓形成,而胆囊癌少见;胆囊区显示不规则软组织块影,而胆囊显示不清,则首先考虑胆囊癌的可能;在软组织块影内或其周边见有结石或胆囊壁者,多数支持胆囊癌的诊断。
②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壁增厚的鉴别在CT上正常的胆囊壁厚度多不超过2mm,当囊壁超过3mm时多提示胆囊存在病变。
胆囊癌及胆囊结石胆囊炎均会刺激胆囊壁局部或者弥漫性增厚。
因此在鉴别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增厚的胆囊壁边缘是否清晰可见,是否均匀增厚,囊壁厚
度是否大于3mm,若是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且毛糙不清,厚度大于3mm,有时候可伴有片状蜂窝状改变,则提示胆囊癌可能性大,否则提示胆囊炎可能,单纯性的胆囊炎胆囊结石容易鉴别。
③胆囊内肿块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腔内型胆囊癌多属于早中晚期胆囊癌,多呈结节状突入腔内,并且以宽基底与胆囊壁相连,其邻近胆囊壁可有增厚,可以表现为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结节呈现不均匀强化或强化不明显。
息肉样病变,其边缘多光滑且清晰可见,多为单发趋势,大部分结节与胆囊分界清晰,可有蒂与胆囊壁相连。
总之,由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病人就诊时临床医生会误把其当成其他疾病处理,而忽略了胆囊癌存在的可能性,因而早期的误诊及漏诊率相对较高。
当检查中发现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胆囊壁结节或有胆囊内肿块的,应高度警惕胆囊癌发生的可能,一旦患者出现黄疸、腹水等继发性临床症状,则表明病情已进入中晚期。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影像科医生,必须注意胆囊癌的好发年龄及其影像学表现,对疑似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我们可以将CT、MRI及B超检查甚至
病理活检相互配合,做到对胆囊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郑穗生,高斌,鲍家启. CT诊断与临床[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
[2] 周康荣. 腹部CT[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4-77
[3] 李松年. 现代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