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考古队最新发现黄土高原上天井式窑洞院落孑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图题目:考古发现龙山时期宝鸡人居生活场景

周公庙考古队最新发现黄土高原上天井式窑洞院落孑遗5000年前“两室一厅”龙山时期宝鸡人居生活场景完整再现

01

02(加视频链接)

周公庙考古队根据考古现场制作的遗址复原图

(本网讯记者栗涛)2008年年末,站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龙山时期一所先民居室的遗址上,见多识广的周公庙考古队的队员们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无意间,他们揭开了古人居家生活的神秘面纱,填补了龙山时期关中地区考古的一项空白。正如周公庙考古队副队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副教授所言:“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坐上了时光穿梭机,一下子回到了5000年前,成为这位先民家里的不速之客。”

距今近5000年前的天井院落

通风透亮的庭院内,摆放着主人随时要用的石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品;装修考究的居室里,壁炉式火灶内的灰烬似乎还冒着青烟;一条小狗悠闲自在地卧在门前,更为这座小院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

谈起这座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过程,雷兴山毫不隐讳:“没

有全面揭示前,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是距今近5000年前的天井院落。”

自2004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进驻岐山以来,考古队员们对包括岐山、扶风、凤翔等县在内的大周原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探调查,周公庙附近当然是重点勘查的地区之一。

2008年9月,这座勘探中被发现的先民居址发掘工作开始了。由于在这个遗址的上部,发现有比它更早的仰韶时期的灰坑,这个遗址位于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按照常规,龙山人的遗存只能叠压在或者打破仰韶人的遗存,再加上过去关中地区很少发现同类遗存,因此,好长时间考古队员对此遗址的性质没有定论。

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石器、陶器出现了,草拌泥糊着的墙壁上白灰面出现了,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出现了……一座距今近5000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考古队员眼前!

至此,先后发现了凤凰山周代贵族大墓、周公庙城墙遗迹、“海量”西周甲骨文和凤翔水沟西周城墙的周公庙考古队员们,又在2008年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

“作为龙山时期的一家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面积如此之大、设施如此完善、保存如此完整,在关中地区尚属首次

发现,它对于研究探讨当时社会及其家庭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做事严谨、为人低调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如此评价说。

2008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了这座位于周公庙广场前200米左右的遗址上,看到整个院落近80平方米,坐北朝南,从地形上看,北高南低,院落的进出口向着西南,正对着一条沟壑。准确地说,这是一处近5000年前的天井式窑洞院落。

在考古人员带领下,我们下到了院落之中。这是一个大约有30多个平方米的院落,地面光洁坚硬,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处理。院落内的地面上分布着柱洞,不难想像这里曾是顶着茅草院顶的木柱。环顾四周,正面是两座大小相同的窑洞,窑高两米左右,面积大约在10多个平方。地面显然用火烧烤过,上面涂抹有白灰面。窑洞内壁非常平整,让人惊奇的是,墙壁上一米高的白灰涂抹得整整齐齐,与现代人装修房屋做的墙裙一模一样。整个遗址内,共发现了一个火塘,四个壁炉式火灶,其中一个火灶位于北边的窑洞内。还有一个存放火种的小地窝,位于东边窑洞的一侧。

“有面积这么大的庭院,又有两个窑洞居室,这不就是近5000年前的两室一庭吗?”随行的同行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听考古队员说,院落中的两个大石头就相当于现代人的板凳后,人们纷纷坐在上面,边摆出架势照像,边喊道:“我们这可是坐在老祖先的庭院里呀!”

看了这个神秘的遗址,不由记者感慨:历史有时发展很快,瞬息万变;有时却也很慢,近5000年过去了,在今天的黄土高原上,还有不少人居住着这样的窑洞,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先民聪明伟大!

考古人员介绍说,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提高了生产效率,社会大大进步了。同时,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这座先民居住遗址的面世,对此再次给予了印证。一是出现在仰韶中期的白灰,在龙山时期得到了普遍采用。这座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的窑洞内地面、墙面上涂抹着光洁坚硬的白灰层,不仅使室内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而且还使今人看到了当时的先民在修筑居屋工艺上是非常用心和有智慧的;二是同其他地方出土的龙山文化村落居址一样,周公庙前的这处遗址的窑洞旁边,也挖有两处圆形竖穴深窖,其作用类似存放物资的仓库,这或许意味着对家庭私有财产的守护。

周公庙广场前这座先民居室遗址的年代、性质搞清楚了。欣喜之余,考古队员们的心情依然还不轻松。因为,还有许

多解不开的谜团在困扰着他们。

一、院落废弃之谜

“这座让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还十分亲切、温馨的天井式窑洞院落,是突然之间被废弃的。”雷兴山说,他们发掘时,就在庭院一侧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石器、陶器。石器包括石铲、石凿、石刀,陶器有盘、罐等,这些都是古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按说,正常情况下古人如果要搬家,是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带走的。可是,这些东西都还在摆在庭院当中原来的位置,似乎还在等着主人的归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它被突然废弃了呢?是天灾?人祸?还是我们不知道的其他原因?

二、小狗死亡之谜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北大师生做的遗址复原模型图中,在靠近东边窑洞的门口处有一只小狗。不要以为这是北大师生的杜撰,发掘中,那里确确实实留有一只小狗的残骸。是什么原因,让主人搬迁时竟连狗都没有带走?又是什么天灾人祸,让机灵的狗都难以幸免而被埋在了地下呢?

三、身首分离之谜

在庭院之中,考古队员们还发掘出了一具人骨。这是一具35岁左右的男性骨骸。令人惊诧的是,他的身首是分离的。这个男性是否就是院落的主人?其身首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死于非命?还是其尸骨被扰动过?这可能成了永远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