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言(5)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我自吴兴来到杭州,准备东归会稽。
在龙井,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大师邀请我入山。
我们出了城门,天已经晚了。
在航湖的时候,遇到了道士参寥,他问我是不是去龙井,我回答说已经晚了,可能已经走了。
当晚,天空放晴,月亮在林间清晰可见。
于是我放弃了船只,跟着参寥步行沿湖而行。
我们经过XXX,穿过南屏,洗脚于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沿着支径上风篁岭,最终在龙井亭停下来,饮泉、坐石。
在路上,我们经过了十五个佛寺,但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声。
路旁的房屋,灯火隐现,草木深郁,流水悲鸣,这几乎不是人间的景象。
行了两个时辰,我们才到达寿圣院,拜访了辨才大师于XXX,第二天才回去。
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刻,是春天和月夜。
一整天中,早晨的美景是晨雾,傍晚的美景是晚霞。
今年春天下了很多雪,梅花因此更显得珍贵。
梅花和杏花、XXX一起开放,非常壮观。
石篑告诉我:“XXX在园中有一株梅花,是XXX家的古物,我们得赶快去看看。
”但我当时迷恋上了桃花,不舍得离开湖边。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霞光弥漫了二十多里。
歌声和乐器声像风一样吹拂,粉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洒落,美丽的衣裙比堤岸上的草还要多,非常绚丽。
1.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晚上游览六桥,欣赏了西湖春天的美景,特别是梅花、杏花和桃花的盛开,以及湖畔的歌声、乐器声和粉红色花瓣的美丽景象。
2.请列举一下文章中出现的春天景象。
晨雾、晚霞、梅花、杏花、桃花、绿色的烟雾、红色的霞光、粉红色的花瓣。
3.请简要说明作者最终选择留在湖边的原因。
作者迷恋上了湖边的桃花,不舍得离开。
莫过于此。
丘上有茅屋一间,庐下水声激越,左右有小石穴,穴内亦有水声,而声异于外。
潭西有小山,山下为平田,田中有泉,泉出于石穴,亦有异声。
此三处异音,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激越或悠扬,或喑哑或清越,各有千秋,令人神往。
XXX以XXX、竹树丘、水穴泉为三绝,而谓之“钴鉧潭西小丘”。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写作背景
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 历和遭遇,写下了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 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 著名的一篇。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 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 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 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 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 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 情入景了。
2.虚实相生,动静相间。
(1)如写石潭的“石”,既正面实写, 又通过写水声清脆,水质清澈,侧面虚写石 潭的“石”的特点。写鱼,实写鱼而虚写水, 既表现了鱼的情态,又表现了水的秀美。
(2)第一段写潭的石底、潭水时,突出了 静态,写周围时,“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这又是动态;第二段写潭中鱼,既写“佁然不 动”,又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也是 动静相间的。如此虚实相生、动静相间,就把 景物写得摇曳多姿,有声有色。
3.语言凝练精当,描写逼真传神。 本文语言高度凝练,极富表现力。不足
两百字的篇幅,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 绘形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写潭中 游鱼之态,仅用数语,便把鱼的静态、动态 刻画得细致入微。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文中不仅描写了美丽的山川景色, 而且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也写进去了,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潭上环境的凄 清,更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悲凉的身世。这样 写,景物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文章创造的境 界就更为鲜明切实。
思想感情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 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 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 了他的坦荡,旷达面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
中考山水游记的考查点在哪?
抓行踪:行踪转换的标志词汇
抓景物:什么景?有何特点?
印
悟情感:景与情的关系
析写景:怎样写
阅读技巧: 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实词:方位词 行踪转换的标志词汇 写景的表现手法
印
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河水龙门(节选) 郦道元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 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 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 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⑦ ,鼓若山腾⑧ ,浚波颓垒⑨ ,迄于下口 印。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 也⑩ 。
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复习
印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 山水游记
印
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
人 + 事 + 形象
印
目 标
壹 了解中考文言考点
贰 掌握山水游记的特点
叁 会阅读文言山水学过的山水文言文
印
从课内所学的山水 游记文章,你发现了阅 读山水游记要抓住哪些 方面呢?
印
山水游记的阅读方法 :
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河中漱广: (3)窥深悸魄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山水游记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香的山花,躲在乔木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初中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篇
山水游记篇
陈情说理篇《论语十则》《虽有嘉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山市》《河中石兽》略
《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只引半句?总结全文,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立意高远,雄辩有力。
只用后半句,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略去后含蓄有余味,发人深思。
《爱莲说》“出淤-濯清-”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中通-不蔓-”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豁达大度;“香远-亭亭-”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格。
高考语文文言文游记练习解析版
游记书序群文通练一山水游记主题解说祖国大好河山,山川秀丽,无数的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的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用心灵去感受山川之美,欣赏自然之美好风光,感怀时事、人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篇章。
尤其是唐宋时期,不但是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且也是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
无数的文人名士与山水同呼吸,共命运,纵情于名山大川、乡村野地。
这些游记散文清新明快,深沉博大,是个人与天地、自然、宇宙精神上的对话,赋个人主观感情于美丽的景色之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千山记程启充①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
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嶻嶪③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然。
嘉靖丁亥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
台,盖屯戍..旧址也。
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
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
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
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
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
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
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
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
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④,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翌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
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
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⑤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坐石上,一老进麦饼。
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
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
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易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以愚触罪B.谪/潇水上C.而/适类于余D.故更之/为愚溪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谪(___________)(2)易(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井瀑布郦道元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XXX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XXX,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XXX。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XXX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XXX,路穷,渡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修(枝):整理、修剪。
2) 许(多):约略、大约。
3) 悉(见):全部看到、全都出现。
D。
峰前/石台鹊起:在山峰前面,有一座石台突然升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涧旁的路也走到了尽头,只能从涧中的乱石行走,圆形的石头使人容易滑倒,尖锐的石头会扎伤脚底。
2)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瀑布被周围的山峰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只有到对面的峭壁间,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作者从水的颜色、水的流势、潭的大小、潭旁的峭壁等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瀑布被山峰所掩盖,看不到全貌,必须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才能完整地欣赏它的胜景。
4.作者XXX游览三叠泉瀑布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欣赏自然风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专题三:文言文:山水游记类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第二讲山水游记类【考点解读】《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考查从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来看,山水游记仍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两个能力层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
游记类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内容和传记类文言文别无二致:常见文言实(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其中,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倒装句式及理解概括能力需重点训练。
【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游记类文言文分类:记事描景抒情类言志类说理类游记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基础)议论、抒情(升华)【精华提炼】1.规律:题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
考点:实词、虚词、句式、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断句和文言文句子翻译等几个方面。
2.方法技巧:筛选—概括—比较—揣摩首先,清楚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其次,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再次,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最后,文段所蕴含的情理:对人、事、景的态度、情感;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人生哲理。
【考点突破】《小石潭记》【2016 东城一模】二、从下面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相应文言材料下的第7-10题。
(共10分)【第一组】选段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徐霞客僧知觉①甚稔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③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④,停者毓黛⑤。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⑥,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⑦,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注释】①知觉:人名,和尚。
②三叠之胜:即今三叠泉瀑布,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泉下即观音洞,洞下即绿水潭。
③泓:水深而广。
④喷雪:形容白浪汹涌或水花飞溅。
⑤毓黛:毓,通“育”,生;黛,深青色。
⑥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
⑦鹊起:乘势奋起。
⑧逼侧:狭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道路极艰B.水势/至此将堕C.泉/不知从何坠去也D.峰前/石台鹊起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修( ) (2)许( )(3)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2)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二十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①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
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②交错出,惑不可辨识。
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山水游记类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巫峡〔北魏〕郦道元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①。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②,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槩③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④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⑤。
居山上,在丹山⑥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⑦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选自《水经注》有删减)【注释】①竦桀(jié):高峻。
①峨:峨眉山,在四川境内。
①槩(gài):相摩,连接。
①夏后:大禹的儿子启,夏朝的国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①请生:即好生。
①丹山:即巫山。
①行:出嫁。
2.结合文本内容,请用自己的话简述“新崩滩”得名由来。
3.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用“\”断两处)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4.现要为这段文字配一插图,下面A、B两图你觉得哪张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A)(B)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摇碧阁记吕午自歙浦东十里为沦潭,深沉漫演,绿净如镜。
其黄山支脉,蜿蜒循水南而下,至是名曰东山。
与潭相辉映,真一胜概。
予友人方元美,世家.潭上。
自其先君子于所居之右筑室读书,榜以“求志”。
主径深窈,林影茂密,风帆来往,莫窥其藩。
自堂蔽于水,元美始于所居之左,临流而阁焉。
于是沦潭滔滔而朝宗,东山巍巍而峻极.,若天运神转,忽焉涌出,轩豁呈露,近在几席,使人心开目明,神思超逸。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山水游记 优秀
后赤壁赋本课话题——人生况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人生在世,总会有遇到一些不如意,总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坚强的人能以自己的毅力战胜它,豁达的人能以自己的心胸化解它,还有些人能在自然界中清风明月中消融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谢芳丽她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
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众多的生活坎坷,她始终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先后创办文印店、水晶淘宝等多个实体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水晶公主”的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唤醒一大批迷途者,催生一大批奋进者。
她先后获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江苏省“最美家庭”、连云港市“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网络人物等荣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杜牧2.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于谦3.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清)金缨4.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
——(科威特女作家、记者)穆尼尔·纳素夫[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黄泥之坂.( ) 松江之鲈.( ) 踞.虎豹( ) 攀栖鹘.( ) 俯冯.夷( ) 玄裳缟.衣( ) 戛.然长鸣( ) 羽衣翩跹.( ) 畴.昔之夜( ) 【答案】 bǎn lú jù hú pín ɡ ɡǎo jiá xiān chóu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既⎩⎪⎨⎪⎧霜露既.降(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肴核既.尽(《赤壁赋》)( ) (2)归⎩⎪⎨⎪⎧ 将归.于临皋( )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3)顾⎩⎪⎨⎪⎧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顾.安所得酒乎(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 ) (4)于⎩⎪⎨⎪⎧ 将归于.临皋( )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答案】 (1)副词,已经/动词,尽,完/形容词,不久/副词,全 (2)动词,回去/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 (3)动词,看/动词,回头看/连词,只是,但是/副词,反而,难道/动词,看望,拜访/动词,顾惜,眷恋 (4)介词,到/介词,在/介词,对/介词,自,从/介词,由于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横江东.来( )________ (2)行歌..相答( )________ (3)掠予舟而西.也( )________ (4)羽衣..翩跹( )________ (5)履.巉岩( )________(6)顾而乐.之()________(7)山高月小.()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从东面(2)名词活用为动词吟唱(3)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4)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羽衣(5)名词活用为动词踏,攀(6)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小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初中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篇
山水游记篇
陈情说理篇《论语十则》《虽有嘉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山市》《河中石兽》略
《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只引半句?总结全文,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立意高远,雄辩有力。
只用后半句,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略去后含蓄有余味,发人深思。
《爱莲说》“出淤-濯清-”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中通-不蔓-”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豁达大度;“香远-亭亭-”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格。
文言文山水行记
文言文山水行记导言本篇山水行记,系张郎中亲往山水之地,亲临其境,细臆其景,情感于笔,尽诉于文。
旨在抒发人生感悟,传达山水之美,启迪读者之心灵。
前言五月连绵雨,山间云雾缭绕,气氛郁蒸。
我心欣然,独自踏上山水行程,期间心境独曰向往之。
第一章王屋山王屋山云集灵秀,神气蒸腾。
我游览于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山峦巍峨,犹如天柱擎天;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登上山巅,俯瞰山下,仿佛穿越时空,与天地共鸣。
第二章黄山黄山俨然神仙居所。
我定期前往黄山,每到此地必能感慨万千。
登高远眺,群山环绕,云雾若隐若现,宛若置身仙境。
仰望高耸入云的奇峰,眺望云海翻滚,心灵为之震撼。
第三章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游览桂林山水,被其绝美景色深深吸引。
山峦起伏,犹如巨龙盘旋;江水潺潺,犹如丝绸柔滑。
漓江上,竹筏轻摇,游客乘船领略桂林山水之美,如入梦幻世界。
第四章衡山衡山群峰俨然,峰翠水绕,我流连忘返。
登上衡山,四周山峦环抱,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山上寺庙古朴庄重,听闻钟声,心神清净。
游人如织,气氛热烈,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结语行至此处,千山万水,皆成心灵的滋养。
山水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更让我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山水行记伴我一生,让我无尽回味。
愿此篇文字,与读者共同欣赏,共同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注:本文为原创文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经典山水游记文言文
经典山水游记文言文1. 山水游记特色的古文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 >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5)山水游记(一)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①。
龙井②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③,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④,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⑤,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⑥,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⑦,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
②龙井: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③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④篮舆:竹轿。
⑤霁:雨后放晴。
⑥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⑦惠因涧:山:涧名。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东.还会稽东:向东B.航.湖至普宁航:渡C.比.出郭比:靠近D.殆非.人间之境非:不是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以.书邀余入山以:用B.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C.憩于.龙井亭于:在D.明日乃.还乃:就3.翻译句子。
(4分)(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4.作者在龙井山遇见了什么景物?表现出怎样的心境?(3分)(二)袁宏道游记二则【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鬛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改)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春为月山峦为.晴雪所洗B.石篑数.为余言偕数.友出东直C.然.杭人游湖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余之游/将自此始B.余/时为桃花所恋C.毛羽鳞鬛之间/皆有喜气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3.翻译句子。
(2分)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4.甲、乙两文同是写景,甲文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最后发出的感慨。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描绘西湖的花与人,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三)百丈山记①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②,左控③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署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④。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
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⑤。
乃壁其后,无所睹。
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节选自朱熹《朱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②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③控:临。
④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⑤玩:欣赏,品味。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十余级乃.得度乃.为前所谓小涧者B.叠石为.磴独其西阁为.胜C.右俯绝.壑终日不绝.D.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登/百丈山三里许联单B.石梁/跨于其上C.虽盛夏亭午/无暑气D.然/前瞰涧水3.翻译句子。
(4分)(1)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2)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4.本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四)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②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③。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心》) 注释①何巢阿:与下文陆参戎都是作者的朋友。
②漱:用水清洗。
③已:停歇。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村当.大道之右当:对着B.未知孰是.是:对,正确C.亦漱.根而出漱:冲刷D.或.言以花形相似或:或者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B.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C.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D. 自树巅/倒悬而下3.翻译句子。
(4分)(1)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
(2)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4.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前去探看表明了什么?(2分)(五)袁家渴记由冉溪①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②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③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④,间厕⑤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⑥,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⑦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⑧众草,纷红骇绿⑨,蓊葧⑩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⑪,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
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⑫也,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注释①冉溪:潇水的支流,在永州近郊。
②楚、越:指永洲一带。
楚,今湖南湖北。
越,古称五岭之南。
③南馆高嶂:指袁家渴(hè)上游发源处的高山。
④渚:水中小洲。
⑤间厕:交错夹杂。
⑥柟、石楠、楩(pián)、槠(zhū)、樟、柚:都是树名。
⑦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的样子。
⑧掩苒:指草在风中翻动摇摆。
⑨纷红骇绿:红花绿叶皆纷乱摇动,好像吃惊似的。
⑩蓊葧:浓郁。
⑪葳蕤: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⑫不敢专:不敢独自享受。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冬夏常蔚然..蔚然:茂盛的样子 B.类.合欢而蔓生类:像C.余无以穷.其状穷:穷尽,描写尽D.故以名.焉名:名字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山水之.可取者五之:助词,不译B.由溪口而.西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其.旁多岩洞其:代词,那D.永之人未尝游焉.焉:兼词,“于之”,到这里3.翻译句子。
(4分)(1)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4.作者描写袁家渴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六)松我阁记(其二)刘基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
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
至是①,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
仰视,如幢②葆③临头上。
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④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⑤。
观之者,目为之明。
有声,如吹埙箎⑥,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⑦,剑槊⑧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听之者,耳为之聪⑨。
予以问上人。
上人曰:“不知也。
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
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予曰:“然则上人以是⑩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
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注释①至是:到了这一次。
②幢(chuáng):旗帜。
③葆:伞。
④离褷(shī):形容松枝像羽毛初生的样子。
⑤组绣:编织成彩色的花纹。
⑥埙箎(xūn chī):都是古代的乐器。
⑦驰骤:驰骋,奔腾。
⑧槊(shu ò):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⑨聪:听觉灵敏。
⑩以是:用这,因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皆值.雨值:遇到B.但.闻波涛声彻昼夜但:但是C.因得备悉.其变态悉:了解D.莫可名.状名:说出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未尽阅其.妙也其:其中的B.盖阁后之.峰之:的C.独高于.群峰于:在D.或.如铁马驰骤或:有的3.翻译句子。
(4分)(1)听之者,耳为之聪。
(2)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4.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用意?(3分)(七)游记二则【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③,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④石五丈不得其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