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补充内容

小学教育学补充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补充内容)1.教育作为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其具体构成要素只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现在通称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2.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

填空题:教育作为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其具体构成要素只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补充内容)1.《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的基本权利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发展权。

2.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教师的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放任自流型以及民主管理型。

填空题:《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的基本权利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发展权。

填空题: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教师的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放任自流型以及民主管理型。

第五章课程(补充内容)1.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把课程设计的目标和经过筛选的内容化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设计完成不同的任务,产生不同的结果。

(熟读,有印象即可)宏观层次的课程设计通常表现为关于课程宗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的主要范围或者选择内容的主要指导原则等等。

中观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是在具体的课程门类基础上进行的,多以教科书或者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体现,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

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是教师根据各种相关因素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再设计,在我国的课程实践中,教师进行微观设计时所受到的牵制比较大,能够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有限。

(熟读,有印象即可)2.课程设计的类型:课程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其内容的组织形式。

通常来说,课程设计有两种:水平式和垂直式。

①课程水平式设计是指课程的并置安排。

②课程垂直式设计是指课程的纵向安排。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小学教育学》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学》师生关系

⼀、师⽣关系的历史概况(⼀)中国古代的师⽣关系孔⼦和其弟⼦堪称良好师⽣关系的典范。

孔⼦热爱学⽣,循循善诱,诲⼈不倦,学⽣对他既尊重敬仰,⼜亲密⽆间。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但古代师⽣关系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得以建⽴。

所以,中国古代教育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不问,信⽽不疑。

如中国最早的学⽣守则《弟⼦职》,就对学⽣如何尊师进⾏了严格规定。

(⼆)西⽅近代的师⽣关系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等⼈提出了“民主”“平等”“个性⾃由”“个性解放”的⼝号。

这在反对教育上压制⼉童天性和⽆视⼉童⼈格的封建师⽣关系上具有进步意义。

但卢梭⼜把它引向极端,认为凡造物主⼿中的东西都是好的,⼀到社会就变坏了。

他在其教育名著《爱弥⼉》中主张把⼉童放到⼤⾃然中去培养,出现否认教育和教师的倾向。

此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学⽣对教师必须保持⼀种被动状态”的“教师中⼼论”,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要把⼉童当做太阳”的“⼉童中⼼论”。

这两个学说长期争论,对西⽅师⽣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关系的基本要求我国学校中的师⽣关系,是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应该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际关系的反映。

(⼀)民主平等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教师和学⽣,虽然在学校教育的组织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教师是教育者,学⽣是受教育者,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的⽬标⽽完成各⾃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他们在政治上和⼈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借助于传授知识⽽培养受教育者,但教师和学⽣在真理⾯前是平等的。

对我国中⼩学师⽣关系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对⽴型、依赖型、⾃由放任型的师⽣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远不如民主平等型师⽣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

社会主义学校师⽣的民主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对学⽣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要听从教师的教导。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一、选择题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B .社会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儿童2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 .名誉权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 .平等关系B .上下关系C .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4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

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初期C .封建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初期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B .开发学生的智力C .做学生的朋友D .教书育人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性B、多重性C、模糊性D、低级性7、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 .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 .孔子 B.荀子 C .扬雄 D .韩愈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名誉权10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公正评价权 C .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1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

A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12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可塑性 D .特殊性13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

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向师性 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小学阶段学生逐渐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 基本定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 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推动个体由自然人 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需求与个体发 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 践活动实现的。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三)教育专业素养
全面认识教育功能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全面理解素质教育 1.敬业 敬业是使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前提,是成为一名 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全面理解学生发展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全面发展的教育 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1)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2)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改善实践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学生的身份 我国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 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 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即中小 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 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2)学生的法律地位 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 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 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享 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当然, 学生负有接受教育和管理的义务。

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 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
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 备的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岁。
41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2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六章 教学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第五章 课程 第七章 德育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最新版整理ppt
孟子
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词源上 中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26
最新版整理ppt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最新版整理ppt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学教师与学⽣Ⅰ、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个合格的⼈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的⾝⼼发展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以及如何树⽴良好的师⽣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1.教师2.学⽣3.师⽣关系Ⅲ、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和师⽣关系的概念;师⽣关系的类型。

2.领会:⼩学⽣的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良好的师⽣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节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教师的地位在⼈类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种观点: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了“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教师的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的作⽤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三个⽅⾯。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2、教师对学⽣的教育作⽤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教师的主导作⽤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的。

其主导作⽤表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教育⽅针、教育计划的执⾏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的教育可以使学⽣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段的主体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式的个体性(五)劳动成果的长效性三、现代教师的素养⼈民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故教师的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优良的智能结构。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教育理论知识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基 础理论,了解教育规律和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跨学科知识
拓宽知识视野,掌握相关 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
教育技能提高方法论述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
的教学方案。
教学实施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 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
多元化评价方法
除了考试和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 、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和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 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目标实现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 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式。
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措施
家校共育理念
树立家校共育理念,明确各自在孩子 成长中的责任和角色,形成教育合力 。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鼓励家长和教师 之间分享教育经验、交流教育问题, 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家长学校
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 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和素 质。
社会资源整合
家长会
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 学校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
生表现。
家访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 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通讯工具
利用电话、短信、邮件等通讯 工具,保持家校之间的即时沟 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 方式,对家校沟通的效果进行 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沟通方
师生关系构建重要性
1 2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提示:黑体部分为特殊关注的知识点,红群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略: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咨询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以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一般教育学》,被以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日子”、“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别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以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以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摹仿”。

3、劳动起源讲:劳动起源讲是在批评生物起源讲和心理讲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要紧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惟独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故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要紧内容,语言与交往的进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后要经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进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进展而进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非常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日子中举行的。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课程的需要从复习资料中掌握一些复习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三章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小学教育学将不断探索新的教 育理念,如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
未来的小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推动课堂 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小学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 和优化配置。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 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 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一种方法。
小学教育的教学手段
01
02
03
传统教学手段
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等。
现代教学手段
投影、幻灯、电影、录音 、录像、多媒体等。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小学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合作与互动
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
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社会教育的资源与内容,学校对社会教育的整合与利用。
家校合作与互动的实践策略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平台等的建设与作用。
特点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 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小学教育现象,包括小学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目标、小学教育内容、小学 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管理等方面。
任务
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 践,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教育学为小学教育 学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方法论指导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四章教师第四章教师第一节老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原始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以及具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年长者。

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所以有“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说法。

在中世纪西方,存在着宫廷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家庭教育等教育类型,教师兼任官吏、僧侣、绅士者很普遍。

在近代,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业化。

如果我们给我国的“教师”下一个定义,可以引用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作一个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主要有三:一是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二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三是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训练,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和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前提。

同时,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教师资格得以延续的基础。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024年)《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2024年)《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16
小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
年龄特点
认知特点
学习需求
心理需求
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等
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 思维逐渐发展
多样化、趣味性、实践 性、探索性
被关注、被认可、被尊 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024/3/26
17
师生关系与互动策略
师生关系类型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对立型等
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06
日本“宽松教育”改革:减少课时、降低难度,注重学生 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27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2024/3/26
28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 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
2024/3/26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 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 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3
小学教育的评价与反馈
诊断性评价
2024/3/26
14
04 小学教师与学生
2024/3/26
15
小学教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01
02
03
04
角色定位
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评 价者
专业知识
掌握小学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 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能力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实施和 评价能力

小学教育学基础各章习题

小学教育学基础各章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7.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

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8.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9.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土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10.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1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1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代表人物: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的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2011年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2011年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学生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3.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4.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6.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7.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10.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二、填空题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_____。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_____。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之外,还包括适合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2. 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 广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4. 狭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的积极的变化的过程。

2.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5.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Ⅲ、考核要求 1.识记:教师和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类型。

2.领会: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师的地位在人类发展史上,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几种观点: 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立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高水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立,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生的作用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而言的。

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方针、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