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文段
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
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
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
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
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
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
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
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
全体船员,爬在缆素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
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
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B文段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
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
“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
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
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
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
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
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
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
可是我错了。
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
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
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
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
他发出命令。
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
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
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
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
甲板上绝对沉寂。
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
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
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
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
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
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
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A文段说的船的名字叫什么,他们要去干什么?
(2)B文段说“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3)在叙述紧张曲折的故事时融入生动的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请从选文中举一两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A文段说的船的名字叫林肯号,他们要去寻找一个出现在海洋上的怪物并把它清除掉。
(2)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3)如:“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这句话写出了海上变幻莫测的瑰丽景色,也为下文的突变渲染了气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要回忆学过的文章,结合A文段的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
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
此类题关键是对小说内容要熟悉。
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小说相关情节作答。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点评】《海底两万里》是“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
“是。
”杨光点了点头。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
”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
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
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
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
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
杨光又点了点头。
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
他们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
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
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
(3)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
(5)仔细体会下列描写方法的作用。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
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答案】(1)周副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
(2)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以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3)①要医生马上去救治中毒的战士们;②要担架抬上杨光赶到总部去报告,并给部队
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4)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5)动作描写。
写出了周副主席对红军战士中毒状况十分关心,想辨别野菜,不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也暗示了长期的军中生活,使周副主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
【解析】【分析】(1)选文详细叙述了周副主席询问、观察、品尝野菜,并进行部署的过程。
(2)周副主席仔细询问、观察并亲口品尝野菜后进行部署,就是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3)从最后一段“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和“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后面的内容归纳出要点即可。
(4)“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表明他平易近人。
他关心野菜中毒的事表明他关心战士。
他的部署明确具体,表明他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5)“接过、端详”描写周副主席观察野菜时的动作。
解题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表现周副主席的优秀品质方面入手分析。
【点评】(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面归纳,同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思考。
(2)本题考查理解选段内容。
直接从原文筛选信息。
(3)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解释含义。
(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认真读文,从原文筛选信息,提炼关键词。
(5)本题考查对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答题公式:运用()描写,突出了人物()特征,表达作者()感情。
3.(专题阅读感悟形象)
《创业史》节选
“还疼呢……”拴拴说,抿着嘴,难受地哭着。
“甭难受!”生宝一边收拾药物,一边安慰,“黄堡区卫生所的先生说,破伤五六天就能好!”生宝非常肯定地说。
生宝负着这番责任,他心里更难受!但他可以同拴拴和冯有义一块掉眼泪吗?他没有权利和群众一样,随意表现自己的软弱性。
他必须表现得十分坚强,用他的坚强来感染拴拴,使拴拴也坚强起来。
他感到这是领导人的责任。
但是,满脸尘土的生宝,无论怎样也不能掩饰他的灰败情绪。
他和坡下边满脸尘土的大伙商议:怎样把他和拴拴两人的竹子,分开拉下营地呢?他自己背拴拴下坡!大伙要轮流背,他不同意。
他最年轻力壮。
他要注意在下坡时不让创口重新出血。
要背高点,膝盖以下向上弯起来。
这样背着就很吃力。
他说他不放心旁人背,大伙才同意了。
……
“生宝同志啊!”每逢个人的情绪和共产党员的理智在他精神上冲突起来的时候,王书记的
熟悉的声音,就回到他的耳边了。
“生宝同志啊!要把落后的农民领到社会主义的路上,可得有耐心呀!不然,你就是革命革到十里堡,也进不了城哩!许多同志从县上开会回到村里,决心蛮大;但到农忙天碰几鼻子灰,心就凉了。
你要知道,这对你是个磨啊……”
(1)小组同学认为《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人物,所以他们设置了以下专题,请你关注选段,并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图。
(2)(专题阅读探究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祥子和梁生宝都是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可结局却大相庭径。
小希从《语文作业本》的对比表格中得到启发,认为对比祥子与梁生宝所处的时代,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探究人物命运,你能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吗?
作品、
人物
《创业史》——梁生宝《骆驼祥子》——祥子
时代背景①________
1920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旧北京黑暗、失
衡,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人物结局克服困难,通过合作社等形式成功带
领贫困乡民脱贫致富
(结合人物经历)
②________
我的发
现
(分析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③________
(为栓栓的受伤内疚不已)坚持自己把栓栓背下山,真诚,有担当。
(2)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开始,中共中央出台诸多农业优惠政策。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起来。
;经历三起三落(或三得三失),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人,堕落成一个自暴自弃、吃喝嫖赌、唯利是图的“城市垃圾”。
;旧中国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贫苦人民饱受剥削和压榨,且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让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碎,最终由人堕落为“兽”。
而梁生宝是新中国的农民,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有万和王书记等人的支持和鼓励,更要归功于中共中央的农业合作运动及相关的惠农政策。
【解析】【分析】(1)事件二中,活跃贷款受阻,梁生宝没有气馁仍然积极工作,组织贫困户进山割竹,表现出了他心系贫困农户的责任和担当。
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在进山割竹过程中,栓栓受伤了,此为第三个事件。
梁生宝为组织进山割竹而导致栓栓的受伤内疚不已,在大家提议轮流背栓栓下山时,他坚持自己把栓栓背下山,表现出了真诚,有担当的优秀品质。
据此回答即可。
(2)①柳青的《创业史》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事农业的公民,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砸碎了压在农村乡民身上的反动政治机器,使农村乡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开始,中国农村和农民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观念被彻底打破,农村乡民和农村被组织进现代工业化的时间体系中。
据此作答即可。
②《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
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为生活来到城市,最后选中拉洋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
”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祥子依旧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变成了一个贪婪、无赖的社会败类。
据此作答即可.③《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在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的压榨之下,使一个原来老实善良,想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的人,最终变成了一个自暴自弃、吃喝嫖赌、唯利是图的“怪物”;《创业史》中梁生宝梁生宝是先进阶级中具有高等觉悟的人,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理想农民形象,他善于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发现政治意义的觉悟。
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广大农村全面开展起来,中共中央出台诸多具体的农业优惠政策,这都为梁生宝取得成功做了最大的铺垫。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组织贫困户进山割竹,心系贫困农户。
②进山割竹,栓栓受伤。
③(为栓栓的受伤内疚不已)坚持自己把栓栓背下山,真诚,有担当;
⑵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开始,中共中央出台诸多农业优惠政策。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起来;经历三起三落(或三得三失),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人,堕落成一个自暴自弃、吃喝嫖赌、唯利是图的“城市垃圾”;旧中国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贫苦人民饱受剥削和压榨,且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让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碎,最终由人堕落为“兽”。
而梁生宝是新中国的农民,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有万和王书记等人的支持和鼓励,更要归功于中共中央的农业合作运动及相关的惠农政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⑵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
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
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
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
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
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
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
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
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
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
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
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
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
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
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
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
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
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
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
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
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
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
干粉在骚动,它活了。
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
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
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
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
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
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
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
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
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
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
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
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
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
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
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颗小豌豆
【丹麦】安徒生
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英也是绿的,豌豆们坐在那里越长越大。
“我们就这样永远坐着吗?”一颗豌豆问,“坐这么久我们不会受不了吗?我觉得外面一定有些什么事,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
”一星期又一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被狠狠一拉,豆荚被摘下后握在人的手里。
接着和其他饱满的豆荚一起落进了一件外衣的口袋。
“现在我们就要被打开了。
”一颗豌豆说——这正是它们大家希望的。
“我很想知道,我们当中谁旅行得最远,”五颗豌豆中最小的一颗说。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最大的一颗豌豆说。
豆荚爆开时“毕剥”一声,五颗豌豆就滚到了孩子的手里。
小男孩紧紧握住它们.说它们给他的射豆枪当子弹用正好。
他马上装上一颗.把它射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