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封建农奴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阶、工阶)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俄国 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俄国工业发展落后,蒸汽动力很少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万吨
俄国
385万吨
英国
1/15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 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 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 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祝 贺。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 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 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 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 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 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 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改革的必要性 农 经济 奴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制 政治 危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 机 沙皇专制 思想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军事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 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 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 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 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 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 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直接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
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①地主占有_土__地___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为贷 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 _赋__税___。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①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的__棉__纺__织__业__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_工__场__手__工__业___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 于英法等国,__交__通__运__输__业__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自__由__劳__动__力___、工 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_农__奴__制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 1861 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 景。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 代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重 点)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重点) 3.认识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难点)
主题一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①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 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 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4.影响 (1)俄国的_国__际__地__位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__财__力__,激化了阶级矛盾。 (3)迫使亚历山大二世走上_自__上__而__下___的改革道路。 [深度点拨]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俄国 而言战败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 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 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经济上:农民需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
三、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局限
1.性质:
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作用:
促进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彼得一世继位时的俄国版图(部分)
波罗的海 (18世纪)
(18世纪与普、奥)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莫斯科公国
西伯利亚、(16世纪) 中亚、中国(19世纪)
(20世纪初,2200万平方公里,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18世纪)
一、19世纪中叶的俄国
1.俄国的农奴制度及其严重危机
由于在莫斯科南部没有铁路,马拉的供应车不得不穿过数百 英里的干草原,…通过海路,在3个星期内可以把联军及增援部 队从法国和英格兰调到克里米亚,而来自莫斯科的俄国部队有时 则要花3个月时间才能到达前线。…“在战争开始时贮存了100万 件枪炮;(在1855年末)只留下9万件。在1656门野战炮中,只 有253门可用。”
发展
1861-1891年的俄国经济状况(单位:万吨)
1861年 1891年 增长率
生铁年产量 32
煤年产量
37
石油年产量 0.2
棉花消费量 4.2
100 212.5%
623 1583%
431 215400%
15
257%
19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涨…促使许多新的垄断 组织形成并巩固起来。当时虽然只有三十个左右辛 迪加,但它们控制了重要的工业部门,如1902年成 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的80%, 1904年成立的车厢制造厂辛迪加几乎完全垄断了火 车车厢的销售。
1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巩固练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农民有条件的获得解放 C、农奴“赎买”份地 3、对于农奴制,赫尔岑等知识分 子的态度是: • D、农民无条件的获得土地
• • • •
• 4、俄国知识分子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说:我们不是 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导致引文所说“失败” 的根源在于( ) • A、俄国盲目自大 B、俄国的农奴制 • C、俄国的对外扩张 D、西方国家完成现代化 • 5、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不包 括( ) • A、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B、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 C、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 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 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 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赎金高于地价几倍,“解放”后 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地 主的盘剥和奴役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C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俄国的建立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中心:莫斯科公国二、背景1、俄国的农奴制(1)确立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时间:17世纪中期(2)强化:彼得一世改革(3)后果: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原因:受欧美国家的影响,俄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表现: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取代手工工场(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原因:农奴制的阻碍(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表现:[1]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2]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与西欧国家(英法)3、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原因:一些年轻军官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目的: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结果:被镇压影响: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知识分子对俄国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原因:[1]农奴制陷入危机[2]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响派别与主张: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与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改革派:主张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激进派: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俄国——英法土)原因:[1]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根本原因];转移国内矛盾;(俄)[2]奥斯曼帝国战略地位重要,国力衰弱。
重要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结果及原因:俄国战败[根本原因:农奴制的腐朽]性质:对俄、英法来说是侵略战争;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自卫战争;[俄与英法之间战争的实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影响:[1]使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丧失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2]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3]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1、农奴制的确立和强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2、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3、新思潮的影响;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②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
③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
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外部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②内部原因——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要求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司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e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强烈,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不彻底性: 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掌握,仍是封建君主专制
②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⑤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
⑥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 、
(1)工业革命在俄国开始: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业革命在俄国开始: 世纪三四十年代 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 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逐步破 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 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 断加深。 断加深。 (2)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 (3)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4、克里米亚战争(新旧文明的较量) 克里米亚战争(新旧文明的较量)
时间: 1853——1855 时间: 1853 1855 战争起因: 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 战争起因: ①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转移 国内矛盾。 国内矛盾。②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 国的利益。 国的利益。 交战双方: 交战双方: 俄——土+英、法 土 英 性质: 性质: 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俄国失败原因: 装备匮乏陈旧、运输落后、指挥无能、 俄国失败原因: 装备匮乏陈旧、运输落后、指挥无能、 后勤不足、农奴士兵身体素质差等等。 后勤不足、农奴士兵身体素质差等等。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落后 对俄影响:国际上:国际地位下降, 对俄影响:国际上:国际地位下降,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 洲的霸权地位 。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直接推动了1861年改革 年改革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直接推动了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 必须立即进行改革, 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 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二、亚历山大酝酿改革
1、目的: 、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 、表现: 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历史基础: 世纪以来试图改革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农民事务委员会,讨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农民事务委员会, 草拟改革方案; 论、草拟改革方案; (4)个人力量: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 )个人力量: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总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 的重要转折点。
五、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经济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 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近代化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改革司法机关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 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进步性: 1)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2)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总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 展的重要转折点。
1)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局限性: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4)落后性:形成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进步性
农奴获得人 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局限性
仅是法律上的自 由,仍受限制。
经济
农民可以得到 一块份地,但 必须高价赎买
为资义发展 需高价赎买,数量 提供了必要 少且贫瘠,是对农 资本和市场 民的残酷掠夺。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习要求】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新课】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开始形成:2.正式确立: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1)彼得一世:购买(2)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特点:4.危机:19C上半期表现:影响:“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认识1:政治上,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思考: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状况:(2)原因:认识2:经济上,三、新思潮的涌动(1)背景:(2)新思潮的内涵:(3)表现:A.“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B.平民知识分子(19.C.40-50)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认识3:思想上,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856)1.双方:2.起因:1)2)3)3.战败具体原因:根源:4.影响:1)2)3)认识4:军事上,【本课小结】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1.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新课】复习导入: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状况如何?A 政治:B 经济:C 思想:D 对外: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A 内忧:B 外患:2、目的:【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新)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背景: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背景:国际地位下降。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化解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2.目的: 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 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 改革触及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块 土地
简单 农具
农奴
自给 自足
资本 雇佣 进入 规模化 机械化 主义 劳动力 市场 生产 生产 农业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①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 立了富农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治 机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行政官僚手里) ②司法制度: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 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在农村仍按照旧制度审理案件) ③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化的 军事管理体制 ④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 引进西方书籍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⑴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 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 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解放者 ——亚历山大二世”
遇刺者 ——亚历山大二世
(三)沙皇遇刺
改革后俄国 的历史任务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扫除农奴制残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性质: 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地位: 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作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扩大了资本主义发展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提高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局限性:不彻底性(自上而下,封建残余)、掠夺性 (赎金)、欺骗性(贫瘠的土地)
二、农奴制改革内容: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 签署了“二一九法令”(包括《1861年 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 关系的农民法令》)。 3月5日,正式颁布“宣言”和“法令”。
“二一九法令”内容
• 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 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
美国
战争
1861年爆发南北
日本
明治维新
法国 德国
1860《中法北京 条约》 1875年宪法 1871年普法战争
总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 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转折点!
谢谢!
三、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2.政治的缓慢变革
A.政治体制:参照西方代议制建立地方和 城市自治机构(1864 省 县 自治会议和 自治局;1870 城市 杜马和自治局)
B.司法体制: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 (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三、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2.政治的缓慢变革 C.军事制度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 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 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 D.教育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 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
选修1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特点: 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3)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
俄国的农奴制是欧洲农奴制的典型
农奴与奴隶的区别?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 (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 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 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 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
——亚历山大二世
进步与局限
积极作用: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即由 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 立资本主义制度。 ◆改革的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19世纪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英国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工业化、全球化 城市化、都市化 民主化、法制化 理性化、科学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开篇
(一)经济近代化
(二)政治近代化
(三)军事近代化 (四)教育近代化
阅读“资本主义经济的 迅速发展” 回答: 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 的经济近代化? 2.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 存在哪些局限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11600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 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 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 线增长了35倍多。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内忧
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改革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改革后
俄国历 史任务
反 封 建
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面临着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俄国面临着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俄国面临着反封建的
⑴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对于战争的结局,俄国的西欧派早就作出这样的预言: 对于战争的结局,俄国的西欧派早就作出这样的预言: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⑵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四、军事上: 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农奴制危机,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农奴制危机, 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主观上): 五、统治阶级(主观上 : 统治阶级 主观上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激进派 ) 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 知识分子激进派 反对沙皇专制, 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一、改革的酝酿 改革前社会矛盾焦点: 1、改革前社会矛盾焦点: 农奴制存废问题 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改革主要目的: 2、改革主要目的: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酝酿改革: 3、酝酿改革: 让报纸公开讨 论,以舆论力 量化解阻力 成立秘密委 员会讨论解 放农奴问题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 显然, 显然 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 成不变。 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 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 废除要好得多” 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条件:要交付赎金,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 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 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 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 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 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1861年改革的内容)
(1)农奴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 (2)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3)大量的原料出口,造成了工业原料的缺乏
劳动力 农奴人身不自由,缺乏自由劳动力
市场 资金 技术 环境
剥削严重,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窄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狭窄 经济水平低,缺乏工业投资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动荡
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农奴制自身了出现危机
农奴制造成俄国的落后
废除 农奴 制
一、19世纪中叶的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
1.农奴制的发展及其危机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2)民主改革和革命思想的产生、传播
号召俄 国一切 进步力 量为农 民解放 和实现 民主而 斗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 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 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 式,以示祝贺。赫尔岑后来写 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 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 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 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 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 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5:(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 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6: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开篇。
评价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作用(进步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 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1)十二月党人: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 资本主义。
(2)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基本主张:
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要求废除农奴制。
守旧派: 主张自上而下地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 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 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新思潮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思考:结合教材及图片资料探究俄国在克里米亚 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 (新旧文明的较量)) 俄国在战争中使用 的帆船
英国铁甲舰
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间的战争。 战争性质: 俄、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影响:
改 革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 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
巩固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材料:‚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
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二、改革的“今天”
项目 经济 内容
颁布“二一九法令” 废除农奴制
评价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促进俄国政治 ,但 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 的自治机构;废除了等级审 未能触动沙皇专制,实权仍掌 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 握在沙皇手里。 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3、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局限性: 1、 “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 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 专制制度,肃清封建残余势力仍是俄国民主革 命的重要任务 2、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农民负担仍旧沉重。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 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实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合法”的野蛮的掠夺 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历史任务是什么?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还面临着民主 革命的任务 ——“反封”
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 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 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 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 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 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 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注: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了“文明”。
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①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
②农民阶级: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反抗不断;
知识点补充:
知识点一:近代化
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知识点二:农奴与奴隶的区分
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洲。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
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
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
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知识点三: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
1.开始形成:15C末16C初,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农奴制开始形成。
2.正式确立:17C中期《法律大全》颁布
《法律大全》规定:①农民连同妻子及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②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③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
④窝藏逃亡农民的要处罚金、鞭笞或监禁的制裁。
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
(1)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C中后期的沙皇:把自由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宠臣,还把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地区。
(3)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