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11988

合集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出现的各种异常体征和症状。

根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

即时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大约15分钟内,迟发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几小时至数天之间。

下面将分别介绍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一、即时反应的处理流程:1.停止输血: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

2.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位、辅助通气等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不良反应的不同类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发生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等;如发生溶血反应,可给予输注生理盐水、利尿剂等。

5.采集异常输血样本:将输血过程中的异常反应样本采集并标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和分析。

6.报告医务部门: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给医务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迟发反应的处理流程:1.监测患者症状:迟发反应的症状一般发生在输血后的几小时至数天之间,包括发热、皮肤瘙痒、胸痛、头痛等。

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记录。

2.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迟发性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激素等。

3.随访和观察:迟发反应的症状一般会自行缓解,但仍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采集异常输血样本:将输血过程中的异常反应样本采集并标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和分析。

5.报告医务部门: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给医务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1.建立和完善输血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输血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输血过程的监测和护理等。

2.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掌握应急处理技能。

3.建立现场应急处理机制:在输血过程中,设立专人负责应急处理,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随着输血需求的增加,输血不
良反应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掌握正确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案。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1.轻度输血不良反应
轻度输血不良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发红等。

2.中度输血不良反应
中度输血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的处理,症状包括潮红、恶心、呕吐、低血压、呼
吸急促等。

3.重度输血不良反应
重度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反应,需要立刻停止输血和积极处理,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脏或心跳不规则、出现过敏反应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案
1.轻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对于轻度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
症状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症状过于明显,可给予疏通气血、调整心理,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止痛、抗组胺等。

2.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对于中度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如改善氧气供应、纠正低血压、纠正低血糖、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素等。

3.重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方案
对于重度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需要立即停止输血,紧急抢救,包括肾上腺素、
维持氧气通道、拔管、行紧急输液等,并积极联系病历,查明过敏触发原因。

结语
输血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调查和掌握输血的并发症和临床特点,
可以对把发生的输血反应化解于无形起到极大的作用。

希望医务工作者多加注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一、应急预案为了有效应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制定本应急预案。

1. 紧急处置(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并采集患者血样。

(2)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输血管理部门报告,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2. 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理措施(1)轻微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头痛等,给予对症处理,如退热、抗过敏等。

(2)中等不良反应:如急性肺水肿、溶血等,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救治,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救治,报告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

3. 调查与分析(1)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程度。

(2)分析不良反应与输血治疗的关系,评估输血治疗的风险。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输血安全管理措施。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1.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要求(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在24小时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并及时上报医院输血管理部门。

(2)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不良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内容。

2. 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处理(1)输血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展开调查,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2)根据调查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3)对严重不良反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与统计(1)输血管理部门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建立不良反应数据库。

(2)定期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

4. 输血不良反应培训与宣传(1)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

(2)开展输血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

5. 持续改进与监督(1)根据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调查分析,不断完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以下是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流程:1. 反应评估- 当受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立即停止输血。

- 评估受血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 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报告和记录- 立即向医生或责任护士汇报不良反应。

- 记录受血者的反应症状与过程,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症状发生时间和症状结束时间等信息。

- 记录处理反应的措施和结果。

3. 处理措施- 轻度不良反应:- 保持受血者体位舒适,观察症状变化。

- 针对特定症状,如皮肤瘙痒或头痛等,可给予对症治疗。

- 需要继续输血时,可考虑调整输血速度或更换血制品。

- 中度不良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受血者体位舒适。

-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等。

- 若症状得到缓解,可以重新开始输血,但速度必须较慢,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状况。

- 重度不良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或血液科专家。

- 给予紧急处理,如输注扩容液、气道管理及心肺复苏等。

- 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转院或就近留观治疗。

4. 针对性处理-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 如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需给予抗过敏治疗。

- 如输血后发生感染反应,需进行感染控制和抗感染治疗。

- 如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需停止输血并进行溶血反应的处理。

5. 随访与宣教- 对不良反应后的受血者进行持续的随访观察。

- 提供相关宣教,告知受血者有关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以便日后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以上是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流程,为确保受血者的安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与效果。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通知上级医师和输血科,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单。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
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和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c)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用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量血浆游离
血红蛋白含量。

d)检测受血者血清胆红素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的效价,
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e)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f)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3.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告送回输血科。

4.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受控状态:在控。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一、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1.监测和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例如发热、呕吐、皮肤瘙痒等。

2.停止输血:一旦发现受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继续输入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血制品。

3.评估病情: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例如有无呼吸困难、休克等,以便后续处理和治疗。

4.验证输血不良反应:通过检查,对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确定是否为输血不良反应。

5.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发热反应,可以给予降温药物;对于过敏反应,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

6.保留相关样本:为了进一步的血液学和免疫学检查,应保存相应的血样。

7.报告和记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研究和评估。

二、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1.人员培训与知识普及:医疗机构应对涉及输血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熟悉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2.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流程,规定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步骤、必要的检查和药物治疗,以确保受血者安全。

3.备齐应急药物和设备:医疗机构要储备常用的应急药物,例如抗过敏药物、降温药物和肾上腺素等,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例如气管插管工具、急救车等,以备不时之需。

4.建立应急预案操作指引: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操作指引,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具体操作步骤。

5.组织演练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包括模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场景,并对演练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预案内容和流程以提高应对能力。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及程序当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并更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对于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和血库。

5.对于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的情况,应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往血库。

6.如果患者家属有异议,应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为了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输注临床血液,制定了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该预案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该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为了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其中组长为医务科主任,副组长为检验科主任,成员为各临床科室主任。

该预案的职责如下:1.医务科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3.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1.经治医师应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进行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2.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应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3.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的基础上加紧急人院号(如01号、02号……),避免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4.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确认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3.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3.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3.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 (D )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4.1迅速补充血容量;4.2应用速效利尿剂;4.3应用多巴胺;4.4碱化尿液;4.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4.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4.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4.8 DIC的防治。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5.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5.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5.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C、22C、37°C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5.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6、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6.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6.2加强支持疗法;6.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案背景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但偶尔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制定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以下是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1. 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相关医务人员。

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相关医务人员。

2. 确保患者通畅呼吸: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

如有需要,通知呼吸内科进行进一步处理。

确保患者通畅呼吸: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

如有需要,通知呼吸内科进行进一步处理。

3. 保持患者体位正常: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半卧位或头低位体位,但需视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持续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处于舒适和稳定的体位。

保持患者体位正常: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半卧位或头低位体位,但需视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持续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处于舒适和稳定的体位。

4. 密切监测患者:在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体温以及尿量等。

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密切监测患者:在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体温以及尿量等。

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给予相应治疗:根据不同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病情,医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可给予退热药物等。

给予相应治疗:根据不同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病情,医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可给予退热药物等。

6. 收集相应样本:在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应及时收集相关的样本,如血液样本、尿液样本等,以便后续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能是
由于输血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流程通常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停止输血,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确保
输血管道畅通。

2. 保护患者,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环境,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3. 评估症状,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寒战、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4. 护理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理,比如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氧疗,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使用退热
药物等。

5. 抽取标本,在停止输血后,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
检查,以确定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

6. 报告和记录,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
输血科或者质控部门,并进行详细记录。

7. 处理原因,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能需要对血液制品、输血设备、输血操作等进行检查和调整。

8. 继续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
护理,比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总之,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全面、科学的护理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疗
机构需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改进,以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反应的应急办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办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办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制度
一、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输血科及医务部。

必要时抽取患者的血样,将未输完血液(供者)和全部输血器材一并送输血科复验血型、配血,分离血浆,判断有无急性溶血反应发生,若怀疑细菌污染所致应送检验科作细菌学检查。

二、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医务部应立即组织由相关专家组成抢救小组实施抢救治疗,并进行调查处理。

调查结果向院领导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报告。

三、若为一般性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随病历保存。

输血科的检验记录保存10年。

五、输血反应处理完后24小时内,临床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表》交到输血科。

月底由输血科统计上报医务部。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3.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3.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3.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4.1迅速补充血容量;4.2应用速效利尿剂;4.3应用多巴胺;4.4碱化尿液;4.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4.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4.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4.8 DIC的防治。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5.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5.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5.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5.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6、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6.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6.2加强支持疗法;6.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负责保存10年,同时输血科负责按规定程序上报市中心血站。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输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我们必须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处理措施,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成功。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的最常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心跳加速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0%以上。

2、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指输血后患者体温升高达到38℃以上的现象。

发热反应可能会引起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3、输注反应输注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症状,通常在输血后10-15分钟内发生。

输注反应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胸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等。

4、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患者的红细胞受到错误的识别和攻击,导致红细胞破裂和放出血红蛋白,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溶血反应会导致疼痛、发热、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症状。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1、对过敏反应的处理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轻度的过敏反应,可以停止输血,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大剂量的抗过敏治疗,并注意加强患者的呼吸道保护,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理。

2、对发热反应的处理对于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安置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进行体温监测。

对于中度以上的发热反应,应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症治疗可以缓解发热反应的症状。

3、对输注反应的处理对于输注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安置患者在安静环境中,采用抗组胺药物、抗炎药物和肾上腺素等对症处理药物进行治疗。

4、对溶血反应的处理对于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安置患者在安静环境中,同时补充足够的输液。

在严重的溶血反应中,应采用血浆置换或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以及输注肾上腺素、补钙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输血不良反应涉及到医生,护理,血库。

输血不良反应: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过敏性反应3.免疫性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过载处理流程:1.应立即停止输血,但必须保持静脉通路,医生对症进行治疗。

2.观察剩余血外观,送血库,备检。

3.血库须将剩余血液送中心血站检查,查找原因。

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备血记录,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的ABO血型。

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的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管,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和RH(D)血型,并重做交叉配血(盐水介质,聚凝胺实验)4.做好各种记录,填写专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血库,一份科室留底。

5.对于发热反应的病人应注意保暖,解热,镇静,密切观察病情。

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一次。

6.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单纯性寻麻疹,应在密切观察下,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药物,也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

对于重度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

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抗休克。

7.出现溶血反应者,要注意抗休克,防止DIC,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8.出现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以抗休克,防止DIC,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

同时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

对测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

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一、溶血反应1、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2、立即予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3、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4、保护肾脏。

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

5、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

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

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

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

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

四、细菌污染反应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3、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4、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5、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负荷过重心脏负荷过重: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肺水肿处理。

六、枸橼酸盐蓄积中毒:输血在1000ml以上时,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作静脉注射。

七、酸碱失衡:需大量输血者常有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输血可加重酸血症,可考虑每输500ml加入5%碳酸氢钠35-70ml。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一、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通知输血科会诊,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告给输血科。

四、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确定病人是否还需要输血治疗,还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五、输血科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确定为输血不良反应,应统计上报。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按有关流程对输血装置进行封存。

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但在输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确保输血安全性。

二、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程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操作的科室。

四、应急处置程序1、发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及时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症状,记录相关信息。

3、及时通知输血科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组织抢救。

4、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如:给予氧气、升高患者头部、静脉注射适当的药物等。

5、及时联系输血供应单位,询问输血品种和质量,核实输血信息。

6、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7、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沟通和处理措施。

8、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改进和完善输血操作和管理制度。

五、应急处置流程图(请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绘制)六、应急处置措施1、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2、升高头部:对于血压下降、头晕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升高头部,促进血液回流。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4、输液治疗: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给予输液治疗。

5、抢救室转运: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抢救室进行进一步诊治。

七、应急处置人员1、输血科医生和护士: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组织抢救,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2、急救中心医生和护士:负责给予紧急治疗,转运病人至抢救室或ICU进行治疗。

3、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的配合和合作。

八、应急处置后处理1、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治疗,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一、溶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
2、立即予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3、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4、保护肾脏。

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

5、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

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三、过敏反应: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
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

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

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

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

四、细菌污染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3、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4、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5、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肺水肿处理。

六、枸橼酸盐蓄积中毒:
输血在1000ml以上时,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 作静脉注射。

七、酸碱失衡:
需大量输血者常有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输血可加重酸血症,可考虑每输500ml 加入5%碳酸氢钠35-70 ml。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