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通重点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计算题5.案例分体第一章:管理P3概念: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P5对象:①人力资源②物力资源③财力资源④信息资源P6性质: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生产力性质)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生产关系手段)③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④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创造、有所灵活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P8管理方法:①行政方法(强制:以权威和服从为基础,属“硬”约束)②经济方法(非强制:不是靠命令和服从来执行管理职能的,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属软约束)③法制方法(强制)④教育方法(非强制)P11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能力: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P22传统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三大观点:①作业理论管理②组织管理理论③劳资双方为实现科学管理来一次心理革命P24现代管理理论(有何帮助):①系统理论:整体最优原理,相互协作原理和环境适应原理。
主张按系统的原理来处理一切管理问题,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
②权变理论:将管理看做是环境这个变量的函数,环境变了,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随机应变。
P26管理学特征:①综合性和边缘性②复杂性和实践性③科学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决策P30概念:决策是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第一篇第一章管理导论[学习目的与重点]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性质、职能、管理者的技能及管理学的特征等内容。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但决不是独立存在的。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懂得管理的作用,掌握管理的本领,享受管理的好处,可以说由来已久。
人类社会自从开始群居群猎时起,就知道“合群”抵御危险、征服自然,这种“合群”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的作用。
“合群”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
可以说,有人类就有组织。
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调,这样管理就应运而生了。
人类对于管理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明显的。
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管通重点归纳
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对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艺术性是指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所灵活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4.管理的职能: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者: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6.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7.管理者的任选素质要求: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科技知识、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任选途径:内升制,从组织内部选任;外求制,从组织外部招聘内升制的优点在于能使选任者较快地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选任的手续简便,费用较低;内升制的缺点在于易形成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容易犯“任人唯亲”的错误,是选任出的人员难以公正公平地开展工作;受范围的限制,难以选任高素质的人才;外求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可为组织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管理方法,增强组织活力,促进组织变革;可摆脱原有关系网的约束,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外求制的缺点在于了解选任者的时间有限,对其素质难以进行准确的度量;选用费用高;不利于鼓舞组织内部员工的士气8.管理环境一般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第二章决策10.决策: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使其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11.决策影响因素:环境、信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12.决策类型:①按例行性分类:程序化决策(指涉及经常发生的例行性事物,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时间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②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分类:确定型决策(决策者掌握准确、可靠、可衡量的信息,能够确切知道决策的目标以及每一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很容易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非确定型决策(当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因素又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决策者无法得知各种自然状况发生的概率和肯定的结果,这样的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者不能准确地预测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结果,但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能够把不同的备选方案下的各种状况发生的客观概率测算出来)博弈型决策③按不同组织层次决策的内容分为:战略决策(指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决策);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进行的决策)④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静态决策、动态决策13.决策的基本原则:满意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应变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14.制定决策步骤:诊断问题并确定决策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方案实施追踪第三章计划15.计划: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次的计划体系等一些列的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
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4、管理的基本职能:1。
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
领导 5。
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
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
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
一般性 2。
多科性 3。
历史性 4。
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
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 2。
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 2。
目的性 3。
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
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 5。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最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则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艺术性指管理不能拘泥于形式一成不变,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管理首先遵循客观规律,按一定模式办事,但对于具体管理要灵活应对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使用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环境的含义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其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机构或力量特征;环境的变动性,处于不同变化中。
环境的机会与风险并存一般环境-对所有组织的都产生影响具体环境-对某一个特定组织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简单环境-复杂环境稳定环境-动态环境环境的竞争性分析(第八章,SWOT分析)现有竞争敌手分析,潜在竞争对手分析,替代品是生产厂家分析,顾客分析,供应商分析。
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在内外环境下的约束下,对于一定四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的一系列的管理职能活动决策的类型按例行性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按信息确定性的分;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博弈性决策按不同组织层次决策的内容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静态决策-动态决策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优劣决策迅速,知识局限性,有失偏颇,面对综合性问题难以为继。
有利于集中智慧解决复杂问题,利用多元化信息给出多种可行方案,能得到普遍认同,效率低下,容易为子群体左右,可能偏离目标,责任不清如果创造性和可接受性,准确性更重要就用群体,若果着重速度就用个人,用群体时,权衡是否值得花费时间类换取效果和效率克服决策中障碍运用创造性思维,注意时间费用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定性,确定性-风险型决策方法-定量计划的特点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选择制定方案。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之管理与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1.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 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 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4. 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之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名词解释:1. 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3.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特点、对象、重要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管理的方法
管理者的技能和时间分布(课本P13)
管理的环境(重点是具体环境)
第二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观点
梅奥的一般管理理论内容
权变理论
未来管理要探索的问题
管理学的特征
第三章: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决策内容(重点:程序&非程序、战略&战术)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决策原则
定性的决策方法
决策树
风险性决策含义
非确定型决策的标准
第四章:
计划的特点、种类
影响计划的主要因素
目标管理(概念、特点)
滚动计划方法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网络计划图及计算
第五章:
组织的分类
组织设计的原则、影响因素
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的适用范围
管理幅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影响集权的因素
组织变革的概念、阻力以及如何克服
组织文化的概念构成
第六章:
领导的概念
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类型、影响因素
领导理论(重点:管理方格理论、PM、权变理论中菲德勒模型、生命周期)
第七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间关系
激励的定义
X理论和Y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激励的方法(三种大的分类)
沟通的七个环节
沟通类型
组织沟通的方式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第八章:
控制的概念
有效控制的基础及影响因素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管理学通论复习资料
1)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2)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职权与非职权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激励,创新3管理的跨度与理论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一个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的工作量大小和组织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工作量较大且规模较大,其管理层次可多些,反之管理层次就比较少。
管理幅度x管理层次=组织规模。
管理幅度的大小与层次数目多寡成反比例关系4激励理论—-1);3);4); 5)--(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占重要作用) (P46):1)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3)未满足的需要起激励作用(高级)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社会需要--(低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需要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简单明了,得到普遍认可,但缺乏实证基础。
2)期望理论(弗鲁姆):激励效果= 期望值*关联值*效价3)公平理论:结论:1、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报酬过高带来的不公平看来对行为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通论
第一章小结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其核心是协调,即对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的基础是组织,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对象包括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3.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4.为合理利用组织资源,必须采用恰当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和教育方法。
5.管理的所有职能都是通过管理者来实现的,管理者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之分,也有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之分。
管理者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一方面要合理扮演其角色,即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以不同的角色为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管理的时间。
此外,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由此决定了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
7.管理学经历了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两大阶段,其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观点,如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决策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未来管理学必须研究管理全球化问题、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8.学习管理学要灵活利用观察总结法、归纳比较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第二章小结1.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环境总处在不断地变动之中,组织要抓住环境提供的机会,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就必须了解环境的类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环境。
2.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明确区域性的贸易联盟的分布和特色,理解全球贸易机制及其规则,并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参与国际经营,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组建跨国公司等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3.所有参与国际经营的企业必须进行跨文化研究,以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的差异,制定适宜的国际经营战略。
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目录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知识点3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知识点4 霍桑实验的内容(梅奥)知识点5 决策过程知识点6 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知识点7 设定目标知识点8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知识点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知识点10 公平理论(亚当斯)知识点11 管理环境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管理——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做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效率——关注的是方法,即有效地使用人员、资金和设备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1、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罗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3、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毛泽东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彼得·德鲁克8、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9、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特点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资源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同合理的组织生产力,科学的组合生产要素相联系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社会属性:同一定的社会制度,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相联系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学通论重点
泰勒——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 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就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注意几点:●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组织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基础是组织。
●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组织系统的运行过程,实质上是组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四流”的不断变动与整合过程。
三、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包括一个组织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设备、厂房、原材料及其它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各种技术装备。
物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一是对各种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最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是其它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
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运动支配着商品运动。
●信息资源。
信息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情报、资料和数据,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管理、贮存和传递。
一、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力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来推动的,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生产力。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管理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并列称为现代生产力的四大构成要素,即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任何生产关系都必须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来实现,这些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管理。
可见,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必须遵循这些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按标准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办事。
《管理学通论》word版
第一章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定义: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特征: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基础是组织;是动态的创造性活动3、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1、管理的性质: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产生原因:它管理的生产过程自身就具有二重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职能: 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②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教育方法1、管理者的定义: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管理领域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②技能结构:基层管理者注重技术技能,高层管理者注重概念技能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高层领导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工作和计划工作;基层管理者主要用于领导工作。
②成功管理者(网络联系)与有效管理者(沟通)的时间分布:①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②沟通(信息交流和文书的处理)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罚、调解冲突、人员培训和配备)④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外界交往); 管理者的选任途径:内升制---较快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激励作用;手续简便费用低/已形成近亲繁殖;容易犯任人唯亲错误;范围受限,难以选任高素质人才。
外求制----范围大;可带来新的思想观念,促进变革;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对选任者素质难以准确度量;费用高;不利于组织内部成员士气的鼓舞。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在现代商业经营环境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企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水平。
管理学通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管理学通论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职能划分、权力层级、协调机制、沟通方式等因素。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持续发展。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管
理活动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内部资源、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为企业的未来方向提供指引。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商业成
功的关键。
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产
品策划、产品推广、销售渠道建设等多个环节。
在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
到产品定位、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因素,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预算,确保活动
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至关
重要的一环。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以保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空间。
五、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企业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的能力和素质。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免费下载】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管理学通论重点版
管理学通论管理导论1.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职能两个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具体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对象: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4.科学性: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定,并通过总结规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方法。
基本方法:行政,经济,法制,教育。
艺术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应一成不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
5.管理者拥有组织合法权利并以这些权利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职能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6.环境一般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7.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标准和制度取代经验和习惯。
(意义:改变了管理的发展历史,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一般管理理论:跳出科学管理只研究企业内部生产的局限,从组织高层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与原则。
(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8.管理学的特征: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
决策1.决策是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约束下,对一定时间内组织发展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具有普遍性)2.影响因素:决策人,决策环境,决策信息。
3.程序化决策:涉及经常重复的例行事务,能按一定的制度,程序,方法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与尚未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
4.战略决策:与组织生存有关,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具有全局性,重大性的决策。
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的决策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做的决策。
20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通论期末重点(学姐倾情奉献)
• • • • • • •
三、沟通的概念、作用与类别 1、沟通的含义 2、组织沟通方式 3、组织沟通网络 四、有效沟通网络 1、有效沟通障碍 4、沟通障碍的克服
第七章 控制
• [学习目的与重点]掌握控制的概念、种类, 以及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领导
• [学习目的与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领 导的性质、作用及领导的影响力,掌握领导 的几种基本理论,了解领导的基本艺术和领 导班子的建设问题。 • 本章重点是有关领导的几个基本理论,包括 :领导连续流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 论等内容。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1、领导的含义及性质 2、领导的功能与作用 3、领导影响力 二、领导理论与风格 1、特质论 2、行为论 ①领导行为4分图 ②管理方格论 ③ 领导连续流理论 ④PM理论 • 3、权变论 ①菲德勒模型 ②途径——目标理论 ③生命周期论
第六章 激励与沟通
• [学习目的与重点]理解激励的含义,掌握西方激励 理论,明确激励原则与方法,把握沟通的含义,了 解沟通的类型,了解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 • 本章的重点是西方激励理论以及沟通的类别和沟通 障碍的克服等内容。
• • • •
一、激励原理与激励理论 1、激励过程及其作用 2、西方激励理论 ①X理论与Y理论 ②需求层次理论 ③双因素理论 ④期望理论 ⑤公平理论 ⑥三种需要理论 ⑦强 化理论
•
一、计划的特点与目的 1、计划的定义 三、计划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1、计划的种类: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综合计划 、专业计划;指导计划、具体计划 2、计划的影响因素 三、计划工作流程 四、目标管理与滚计划法 1、目标管理 ①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②实施 步骤 2、滚计划法 ①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通论重点
第一章导论
1.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2.管理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3.管理的手段、方法(行政方法—强制、经济方法—非强制、法律方法—强制)
4.管理的对象
5.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6.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7.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管理原理和原则,按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办事。
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8.管理者的含义
9.管理者的技能结构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或思维技能。
不同的技能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要求书图1-1
10.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11.管理者的选任的途径:内升制、外求制
12.管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的特征
13.管理环境分类:按照对管理过程的影响程度划分:一般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会集团)
14.环境的机会风险分析图书P19 图1-5
15.环境的竞争性分析P20
第二章企业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及其主要观点(详情请见PPT)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5种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法约尔)
3.科层组织理论:创始人:韦伯
4.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梅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详情请见PPT)
5.决策理论:代表人物:西蒙(满意原则)
第三章决策
1.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2.决策的类型:按决策的性质,可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性,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博弈型决策
按决策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3.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理性假设、有限理性、直觉)、整体优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应变原则、集体决策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影响决策的因素
5.集体决策的优点、缺点
6.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定性的方法有哪些?
7.决策树法—计算题
8.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悲观、谨慎
大中取大:乐观、冒险
务实标准: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推理标准:假定发生概率相等
最小遗憾:机会损失最小(注意每种方法后面具体思路)
第四章计划
1.计划及其特点:什么是计划?特点书P59
2.计划的类型:按重要性、时间、详尽程度分
3.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完成的计划职能:高层管理者—长期、战略、总体、指导性计划
中层—中期计划、职能部门计划
基层—短期、战术、作业、具体计划
4.计划的影响因素
5.组织生命周期书P63图3-1
6.编制计划程序:综合平衡是计划的基本原则,又是计划的基本方法。
重点在于内部平衡
7.目标: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一定的时间限制、可以量化的)
8.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P66
9.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中第一步目标的制定和展开中各层目标的关系:目的—手段链
10.目标成果评价:三要素:达标、复杂、努力程度
11.滚动计划法含义及适用范围(适用于长期计划的编制)
12.滚动计划的优点
13.盈亏平衡分析法—成本可分为固定、变动
计算:Q=F/(P-V)—保本、平衡产量
Q=(F+M)/(P-V)—目标利润
14.线性规划—图解法
15.网络计划方法
第五章组织
1.组织的特征(详情请见PPT)
2.组织的分类:按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划分:独立组织、非独立组织
按组织的运行机理可以分为: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
3.机械式与有机式的特点(详情请见PPT)
4.指挥链:职权(PPT第15张)、统一指挥的含义(PPT第17张)
5.管理幅度含义及制约因素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反向变化关系
7.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
8.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战略、环境、技术、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9.直线职能制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10.事业部制:分权管理组织形式、适用范围、优缺点
11、矩阵制:职能与项目双重领导、适用范围
12.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三个层次及关系
13.文化的特性:普遍、客观、实践、可塑
14组织变革的含义
15.推动变革的两个原因
16.组织变革的内容、形式(激进与渐进)
17.优化变革阻力的策略
第六章领导
1.领导的含义
2.领导者的影响力、含义及分类
3.理解特质理论
4.行为理论:四分论、管理方格论(五种典型组合)、PM行为理论(哪些对组织最好、哪些最差)
第七章激励与沟通
1.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2.激励的含义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高层次、低层次)
4.X理论和Y理论对所描述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5.双因素指哪两种因素
6.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分别有哪些
7期望力量来自于
8.强化理论有哪些主要形式
9.三种需要理论分别为
10.目标设置理论—设置什么目标达到激励作用
11.激励的方法(分清哪种激励属于哪种方法)
12.沟通是一个过程、包括哪些环节(主要环节有哪些)、沟通类型(何谓正式沟通、何谓非正式沟通)
13.怎样克服沟通障碍
14.组织中常见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15.正式沟通的网络有哪些
16.有效控制的基础、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
17.控制的含义
18.什么是预先、过程、事后控制(这三种控制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19.控制的程序
考试的题型
简答题:一个要点一个序号、适当的展开
计算题:存在于练习题中(练习题有书P58 4、5 P81 11、12、13 另外13题加一问⑷如果工序延长三天对完成时间有没有影响)
PS:网络图的画法、决策树、线性规划
判断改错:该关键词
选择题:多选和单选混合,自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