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
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简介
❖ 3 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
1确定问题 通过一系列仔细设计的问卷;要求成员提供可 能的解决方案
2每个成员匿名地 独立地完成第一组问卷 3第一组问卷的结果集中在一起编辑 眷写和复制 4每个成员收到一本问卷结果的复制件 5看过结果后;再次请成员提出他们的方案;第一轮的结果
3 2 1决策的理性模型
• 理性模型假定
– 管理者会做出符合逻辑和具有一致性的选择以 实现价值最大化;追求最优解
– 面临的问题是清楚和明白的 – 决策制定者有一个明确 具体的目标 – 知道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和可能产生的结果
Copyright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非 程 序
化 决 策
Copyright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3 3 3管理者要面对的决策情境
• 确定性
– 由于各种备选方案的预期结果可知;因而决策者能够做 出准确的决策的情境
• 不确定性
– 决策者不确定甚至无法读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 概率估计时的情境
不评价他人意见;数量产生质量;独立思考;补充完善已 有建议
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简介
❖ 2 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在讨论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
群体;依次阐明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群体开始讨论;搞清楚每个想法并作出评价 每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通重点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计算题5.案例分体第一章:管理P3概念: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P5对象:①人力资源②物力资源③财力资源④信息资源P6性质: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生产力性质)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生产关系手段)③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④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创造、有所灵活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P8管理方法:①行政方法(强制:以权威和服从为基础,属“硬”约束)②经济方法(非强制:不是靠命令和服从来执行管理职能的,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属软约束)③法制方法(强制)④教育方法(非强制)P11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能力: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P22传统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三大观点:①作业理论管理②组织管理理论③劳资双方为实现科学管理来一次心理革命P24现代管理理论(有何帮助):①系统理论:整体最优原理,相互协作原理和环境适应原理。
主张按系统的原理来处理一切管理问题,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
②权变理论:将管理看做是环境这个变量的函数,环境变了,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随机应变。
P26管理学特征:①综合性和边缘性②复杂性和实践性③科学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决策P30概念:决策是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通论》第一篇第一章管理导论[学习目的与重点]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性质、职能、管理者的技能及管理学的特征等内容。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但决不是独立存在的。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懂得管理的作用,掌握管理的本领,享受管理的好处,可以说由来已久。
人类社会自从开始群居群猎时起,就知道“合群”抵御危险、征服自然,这种“合群”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的作用。
“合群”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
可以说,有人类就有组织。
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调,这样管理就应运而生了。
人类对于管理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明显的。
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管理学通论
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管理学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认为“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 集体活动、而非个人活动的管理。”(周三多、陈传明等),也有认 为“管理学研究各类组织,各种管理活动中的共性的和基础性的问题” (张玉利),但是多数研究管理的学者并没有给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进 行明确地界定。这或许是因为管理活动千头万绪,涉及的领域太多、 范围太广,因而给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从管理学的产生和管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来界定管理学的研究 对象虽然不是很科学和准确,但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1. 管理性质: 管理活动具有以下性质:客观性、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客观性。管理的客观性主要表象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离 不开组织,也就离不开管理。第二,管理广泛存在于一切国家的一切组织。 (2)管理的二重性。一切共同劳动都需要管理,管理劳动也是生产力。同时,管 理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管理的性 质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3)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具有客观规律和原则。从表面上看,管理活动是管 理者对自身行为管理和对被管理者行为管理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管理者或被管理者 的在组织框架内的一种工作态度或一种生活方式,但实质上是发现和认识人类欲望、 情感、体力和脑力等在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释放的程度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4)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工作所追求的是有限 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管理活动过程不是一个僵化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 根据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 2、强调管理的监督作用。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在其所《管理学》(第9版)将管理定义为:“管理通过 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协调与监督并举、效率与效果凸显了企业管理的实质。所 谓效率,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也就是指“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因为企业管理者需要使 用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稀缺资源,因此,这些资源 必须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应担的责任。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 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管理者必须既 注重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要注重完成目标的效率。
管理学通论上篇重点知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考研专业课)
管理学通论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4、论述5、案例分析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理解这一定义需把握:(1)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组织中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予以实现。
(2)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基础是组织(4)管理是一种动态创造性活动第二节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①自然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力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也叫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它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所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告诉我们,管理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遵从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按一定的管理原则和标准的管理模式办事,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为管理的方法,直接具体的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张中华 管理学通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件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管理转变。
• (二)从行政官员管理向专家管理转变 • (三)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 (四)从着重对物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 的管理转变 • (五)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 (六)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第三章 管理环境
• 福特的贡献: • 单工序动作研究 → 整个企业生产过程 的生产效率 • 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生产线 • 产品系列化 → 减少产品类型、以便实 行大量生产 • 零件规格化→提高互换性
• 工厂专业化 → 不同零件分别由专门的 工厂或车间制造 • 机器及工具专用化 → 以提高工作效率, 并为自动化打下基础 • 作业专门化→反复同一工种
• 二、管理者 • (一)含义 • 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 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 组织目标的目的。 • (二)管理角色 • 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 人际关系:挂名首脑 、 领导者 、 联络者。 • 信息传递:监听者 、传播者 、 发言 人。 • 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 源分配者 、 谈判者。
• (一)思想创新 • 传统管理——资源稀缺 投资收益递减 • 信息时代管理——知识无限性 投资收益递 增 • (二)经营目标创新 • 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 • 2、以公司市值代替市场份额 • 3、经营战略创新 • 4、生产系统创新 • 5、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 我国管理思想的发 展 • 一、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
多数人
社会精英
中间层
• (三)双因素理论 • 美· 赫次伯格 1959《工作与激励》 • 1、保健因素 • 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 系、 与同事的关系、 与下级的关系、工 资、个人安全、工作条件地位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管理学通论题型:1、名词解释2、选择(不定项选择)3、判断(错的需要改错)4、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5、案例分析6、简答题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2、管理的对象(可能考问答、选择):(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资源;(4)信息资源第二节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查理的必要手段.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序哦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2、管理的基本方法(区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4)教育方法:指按照拟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改变被管理者的行为,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渐进性;③灵活性第三节管理者1、管理者: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学通论重点
管理学通论重点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特点、对象、重要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管理的方法
管理者的技能和时间分布(课本P13)
管理的环境(重点是具体环境)
第二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观点
梅奥的一般管理理论内容
权变理论
未来管理要探索的问题
管理学的特征
第三章: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决策内容(重点:程序&非程序、战略&战术)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决策原则
定性的决策方法
决策树
风险性决策含义
非确定型决策的标准
第四章:
计划的特点、种类
影响计划的主要因素
目标管理(概念、特点)
滚动计划方法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网络计划图及计算
第五章:
组织的分类
组织设计的原则、影响因素
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的适用范围
管理幅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影响集权的因素
组织变革的概念、阻力以及如何克服
组织文化的概念构成
第六章:
领导的概念
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类型、影响因素
领导理论(重点:管理方格理论、PM、权变理论中菲德勒模型、生命周期)
第七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间关系
激励的定义
X理论和Y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激励的方法(三种大的分类)
沟通的七个环节
沟通类型
组织沟通的方式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第八章:
控制的概念
有效控制的基础及影响因素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管理学通论复习资料
1)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2)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职权与非职权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激励,创新3管理的跨度与理论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一个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的工作量大小和组织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工作量较大且规模较大,其管理层次可多些,反之管理层次就比较少。
管理幅度x管理层次=组织规模。
管理幅度的大小与层次数目多寡成反比例关系4激励理论—-1);3);4); 5)--(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占重要作用) (P46):1)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3)未满足的需要起激励作用(高级)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社会需要--(低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需要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简单明了,得到普遍认可,但缺乏实证基础。
2)期望理论(弗鲁姆):激励效果= 期望值*关联值*效价3)公平理论:结论:1、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报酬过高带来的不公平看来对行为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管理学通论
第一章小结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其核心是协调,即对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的基础是组织,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对象包括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3.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4.为合理利用组织资源,必须采用恰当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和教育方法。
5.管理的所有职能都是通过管理者来实现的,管理者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之分,也有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之分。
管理者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一方面要合理扮演其角色,即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以不同的角色为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管理的时间。
此外,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由此决定了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
7.管理学经历了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两大阶段,其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观点,如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决策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未来管理学必须研究管理全球化问题、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8.学习管理学要灵活利用观察总结法、归纳比较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第二章小结1.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环境总处在不断地变动之中,组织要抓住环境提供的机会,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就必须了解环境的类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环境。
2.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明确区域性的贸易联盟的分布和特色,理解全球贸易机制及其规则,并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参与国际经营,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组建跨国公司等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3.所有参与国际经营的企业必须进行跨文化研究,以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的差异,制定适宜的国际经营战略。
管理学通论知识整理
目录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知识点3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知识点4 霍桑实验的内容(梅奥)知识点5 决策过程知识点6 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知识点7 设定目标知识点8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知识点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知识点10 公平理论(亚当斯)知识点11 管理环境知识点1 四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罗宾斯、贝特曼: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知识点2 什么是管理管理——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做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效率——关注的是方法,即有效地使用人员、资金和设备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1、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罗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3、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毛泽东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彼得·德鲁克8、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9、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特点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资源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同合理的组织生产力,科学的组合生产要素相联系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社会属性:同一定的社会制度,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相联系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学通论 名词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由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决策是在内外环境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组织资源所作的配置和调度安排。
组织工作,根据组织的目标,将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加以适当的划分和归类,设立必要的部门,委派适当的人员,赋予适当的职责,授予相应的权力,分工负责并进行协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领导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领导者指挥、协调、激励个体、群体或组织,实现期望目标的活动过程。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员工需要的各种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也即信息交流。
控制:是按照预定标准,通过信息流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和调整,使之按计划进行,并趋近目标(标准)状态的活动过程。
管理者是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机构或力量。
集体决策又称群众决策,是指由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该决策小组对决策的后果负责的决策方式。
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理解、激励他人,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程序化决策是指涉及经常重复发生的例行性事物,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掌握准确、可靠、可衡量的信息时,能够确切地知道决策的目标以及每一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的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指当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因素又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决策者无法得知各种自然状况发生的概率和肯定的结果,这样的决策问题被称做非确定型决策。
《管理学通论》word版
第一章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定义: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特征:核心在于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基础是组织;是动态的创造性活动3、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1、管理的性质: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必要手段。
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产生原因:它管理的生产过程自身就具有二重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职能: ①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②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制方法、教育方法1、管理者的定义: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管理领域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②技能结构:基层管理者注重技术技能,高层管理者注重概念技能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高层领导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工作和计划工作;基层管理者主要用于领导工作。
②成功管理者(网络联系)与有效管理者(沟通)的时间分布:①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②沟通(信息交流和文书的处理)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罚、调解冲突、人员培训和配备)④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外界交往); 管理者的选任途径:内升制---较快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激励作用;手续简便费用低/已形成近亲繁殖;容易犯任人唯亲错误;范围受限,难以选任高素质人才。
外求制----范围大;可带来新的思想观念,促进变革;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对选任者素质难以准确度量;费用高;不利于组织内部成员士气的鼓舞。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doc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导论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管理的性质如何?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11、管理学有何特征?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管理的对象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3、管理的基本方法三、管理者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四、管理环境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环境分析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3、管理学的特征第二章决策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认识决策在现代管理中重要地位,了解不同决策类型的特点,明确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决策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通论
。
•
• • • • • • • • •
管理特点:管理从劳动中分离,管理内部开始分工, □ 管理特点:管理从劳动中分离,管理内部开始分工, 管理思想开始出现. 管理思想开始出现 1.2.3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由经验走向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 科学。 科学。 1、管理内容极为丰富,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军事管 、管理内容极为丰富,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 法制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理、法制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2、管理特征 、 计算机等数理学科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 计算机等数理学科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科学的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 科学的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管理进一步同劳动分离,管理内部分工日益精细。 □ 管理进一步同劳动分离,管理内部分工日益精细。 1.3 管理的对象 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含组织的人、 物等。 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含组织的人、财、物等。 1.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管理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管理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 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 1.3.2 物力资源 • 管理物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对各种物质资源进行优化 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物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 1.3.3 财力资源 • 管理财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财尽其用, 管理财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财尽其用,保证资产的保 值和增值。 值和增值。 • 1.3.4 信息资源 •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及时的处理 和利用各种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的、 和利用各种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的、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 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各项管理工作服务。 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各项管理工作服务。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在现代商业经营环境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企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水平。
管理学通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管理学通论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职能划分、权力层级、协调机制、沟通方式等因素。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持续发展。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管
理活动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内部资源、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为企业的未来方向提供指引。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商业成
功的关键。
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产
品策划、产品推广、销售渠道建设等多个环节。
在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
到产品定位、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因素,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预算,确保活动
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至关
重要的一环。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以保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空间。
五、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企业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的能力和素质。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第一章管理学通论
特征活动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 律文件。 实际从事所有有下级 பைடு நூலகம்与的活动。 发感谢信,从事其他 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 动。 阅读期刊报告,保持 私人接触。
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 面 4.监听者
5.传播者
举行信息交流会,用 打电话的方式传达信 息。
角色
6.发言人
描述
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 行动、结果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 业方面的专家。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 方案、发起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 划。
在主要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调度、查询、授权, 从事涉及预算的各种 活动和安排下级的工 作。 参与工会进行合同谈 判。
管理工作所需的管理技能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包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的能力,能够 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以及能 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生何种影响的能力。概念性 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御全 局的能力。
第一节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管理的产生 • 管理的定义 • 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管理的萌芽
人类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样的活动,至 少在六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在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中, 我们能看出当时管理思想的萌芽: 1)古埃及建造一座金字塔需要动用十万人连续干 二十年。谁来负责分工、安排计划、给每个人分派任务? 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的万里长城的建造。 2)《圣经》中有涉及到管理理念的记载。 3)罗马天主教会早在公元二世纪就建立了五个层 级的组织结构:社区教士、主教、大主教、枢机主教和 教皇。在近2000年的发展中,这种结构基本上没有变 化。
管理学通论重点版
管理学通论管理导论1.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职能两个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具体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对象: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4.科学性: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定,并通过总结规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方法。
基本方法:行政,经济,法制,教育。
艺术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应一成不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
5.管理者拥有组织合法权利并以这些权利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职能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6.环境一般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7.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标准和制度取代经验和习惯。
(意义:改变了管理的发展历史,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一般管理理论:跳出科学管理只研究企业内部生产的局限,从组织高层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与原则。
(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8.管理学的特征:综合性和边缘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
决策1.决策是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约束下,对一定时间内组织发展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具有普遍性)2.影响因素:决策人,决策环境,决策信息。
3.程序化决策:涉及经常重复的例行事务,能按一定的制度,程序,方法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与尚未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
4.战略决策:与组织生存有关,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具有全局性,重大性的决策。
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的决策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做的决策。
管理学通论试题
管理学通论试题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简述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论点。
3、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4、简述领导的定义及要素。
5、德尔菲技术运用的关键是什么?6、简述扁平组织结构的优点。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论述成果控制包括哪些内容?2、试举例说明计划的编制过程。
3、结合实例阐述技术创新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1、案例名称:威斯敏图书公司的组织变革案情简介:威斯敏图书公司原是美国-家地方性地图书公司。
近10年来。
该公司从一个中部小镇的书店发展成为一个跨越7个地区、拥有47家分店的图书公司。
多年来,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成功的。
下属各分店,除7个处于市镇的闹区外,其余分店部位于僻静的地去。
除了少数分店兼营一些其他面品外, 绝大多数的分店都专营图书。
每个分店的年销售量为26万美元,纯盈利达2万美元。
但是近3年来,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
2个月前,公司新聘尼娜任该图书公司的总经理。
经过一段时间对公司历史和现状的调查了解,尼娜与公司的3位副总经理和6个地区经理共同讨论公司的形势。
尼娜认为,她首先要做的是对公司的组织进行改革。
目前来说,公司的6 个地区经理都全权负责各自地区内的所有分店,并且掌握有关资金的借贷、各分店经理的任免、广告宣传和投资等权力。
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尼娜便提出了改组组织的问题:一位副总经理说道:“我同意改组的意见。
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分权而不是集权;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虽聘任了各分店的经理,但是却没有给他们进行控制指挥的权力,我们应该使他们成力有职有权、名副其实的经理,而不是有名无实、只有经理的虚名,实际上却做销售员的工作!”另一位副总经理抢着发言:“你们认为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这是对的。
但是,在如何改的问题上,我认为你的看法是错误的。
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设分店的业务经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集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管理学通论》(A)卷
课程代号: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使用对象:本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
分值2015181235100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为组织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是指
A、精神层文化
B、物质层文化
C、制度层文化
D、民族文化
2、公司总体战略的类型有
A、稳定型战略
B、发展型战略
C、紧缩型战略
D、差异化战略
3、作为主管人员的幕僚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是指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执行职权
D、集
中职权
4、根据计划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A、战略性计划
B、短期计划
C、长期计划
D、中期计划
5、有机式组织有以下特点
A、低复杂性
B、低正规化
C、分权化
D、
严格的层级
6、组织变革的阻力包括
A、传统习惯
B、风险担心
C、利益的维护
D、观念的冲突
7、斯金纳把强化归纳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8、集约性成长战略包括
A、市场渗透
B、市场开发
C、产品开发
D、相
关多元化
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的领导类型被称为
A、贫乏管理型
B、任务管理型
C、乡村俱乐部式管理类型
D、团队管理型
10、工作行为绝对考评法包括
A、书面鉴定法
B、校核清单法
C、关键事件法
D、角色扮演法
二、判断说明题:(共5题,每题3分)
1、管理必须是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而集体的有序形态就是组织,管理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并且必须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
判断说明:
2、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强制性、全局性、速效性。
判断说明:
3、管理者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判断说明:
4、具体环境主要有用户(服务对象)、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和科技条件等。
判断说明:
5、计划着眼于组织的现在。
判断说明:
三、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3分)
1、管理
2、目标管理
3、决策
4、企业战略管理
5、激励
6、沟通
四、计算题:(1题,12分)
一个项目实施过程有A、B、C、D、E、F、G、H等7项活动,其先后次序关系和活动时间如下表,请绘出网络图,计算结点最早开工时间,结点最迟完工时间。
活动名称紧后活动时间活动名称紧后活动时间
A B 2 E G 3
B D 7 F H 8
C E、F 4 G ——2
D G 5 H ——5
五、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1、试述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
2、选聘管理者有内升制与外求制两种方式,试予以比较。
3、试述决策的基本程序
4、试述管理组织设计的内容。
5、试述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6、试述计划的影响因素。
7、沟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程名称:《管理学通论》(B)卷
课程代号:_06309040_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使用对象:本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分人
分值20515252015100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根据计划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A、战略性计划
B、短期计划
C、长期计划
D、中期计划
2、公司总体战略的类型有
A、稳定型战略
B、发展型战略
C、紧缩型战略
D、差异化战略
3、作为主管人员的幕僚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是指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执行职权
D、集中职权
4、为组织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是指
A、精神层文化
B、物质层文化
C、制度层文化
D、民族文化
5、有机式组织有以下特点
A、低复杂性
B、低正规化
C、分权化
D、严格的层级
6、组织变革的阻力包括
A、传统习惯
B、风险担心
C、利益的维护
D、观念的冲突
7、斯金纳把强化归纳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8、集约性成长战略包括
A、市场渗透
B、市场开发
C、产品开发
D、相关多元化
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的领导类型被称为
A、贫乏管理型
B、任务管理型
C、乡村俱乐部式管理类型
D、团队管理型
10、工作行为绝对考评法包括
A、书面鉴定法
B、校核清单法
C、关键事件法
D、角色扮演法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1分)
1、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2、组织面临的具体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
3、按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
4、控制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5、心理测验根据抽样原理制作测验标准,经标准化程序,测量个人的人格、智力、性向和兴趣的差异的测验方法是指。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
1、管理
2、目标管理
3、决策
4、企业战略管理
5、激励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
1、选聘管理者有内升制与外求制两种方式,试予以比较。
2、试述管理组织设计的内容。
3、试述决策的基本程序
4、试述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5、试述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
五、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
(一)决策表(10分)
设某厂进行生产能力决策。
根据市场预测可能有好、中、差三种自然状态,市场形势好,年销售量可达10万件,市场形势中等时,年销售量8万件,市场形势差时,只能销售5万件,其概率分别为0.2,0.5,0.3。
与之相对应,生产能力可有年产10万件、8万件、5万件三种方案。
年产10万件时,单位成本为6元,但如果卖不出去,则未卖出的产品就积压报废,其成本由已销产品承担。
年产8万件时,单位成本为7元。
年产5万件时,因规模更小,成本增大,每件为8元,每件单价预计为10元。
现计算其条件损益及进行如下决策:
(二)网络图(10分)
一个项目实施过程有A、B、C、D、E、F、G、H等7项活动,其先后次序关系和活动时间如下表,请绘出网络图,计算结点最早开工时间,结点最迟完工时间。
活动名称紧后活动时间活动名称紧后活动时间
A B 2 E G 3
B D 7 F H 8
C E、F 4 G —2
D G 5 H —5
六、论述题:(共1题,每题15分)
试述计划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