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芳马哲_强化讲义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及解析
12345678910...下一页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
1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
这是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Biblioteka 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
答案:(C)
10.中国哲学家朱熹主张的“理在事先”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调和折衷主义观点D.古代实证主义观点

马哲必杀技—张俊芳说的哲学需要背的内容(主观题)

马哲必杀技—张俊芳说的哲学需要背的内容(主观题)

一、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③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④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⑥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⑦“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二、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对立的: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②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③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已实现了的可能性。

⑵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张俊芳马哲 强化讲义

张俊芳马哲 强化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2、一元论和二元论。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2)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质和抽象性质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张俊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有逻辑图解)

张俊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有逻辑图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俊芳编讲(马哲和科社部分)绪论部分(考纲第一章)一、总复习理论框架:二、主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主要考点精述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实践基础、理论来源。

(1)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2)实践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一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领航张俊芳 怎样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领航张俊芳 怎样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领航张俊芳:怎样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性质、特点、主要内容及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并列,同属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七章构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导航领航考研网课部分讲义

导航领航考研网课部分讲义

导航领航考研网课部分讲义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班讲义)张俊芳编讲导航领航网课网址:绪论部分(考纲第一章)总复习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纲第五、第六章) 总复习理论框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形成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及其体现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征 剩余价值的含义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及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后果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经济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纲第七、第八章)一、总复习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生产 经济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张俊芳哲学冲刺班讲义12月08日汇总

张俊芳哲学冲刺班讲义12月08日汇总

张俊芳哲学冲刺班讲义12月08日1,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分析说明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用矛盾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用人的价值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谈谈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联系实际(6大热点)1、抗震救灾所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定出,至少时政)2、实践标准讨论三十周年;3、科学技术的作用;4、构建和谐社会;5、实践科学发展观;6、党和群众的关系。

陆卫明28题12月12日1.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说明真理的特点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3.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和谐问题4.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改革的性质、方法、意义5.联系抗震救灾的具体实例说明相关哲学原理6.关于文化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7.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经济现象及其比较8.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宏观调控11.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12.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13.对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14.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及其历史经验1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17.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18.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问题19.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问题20.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问题2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22.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23.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问题24.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危机与中国对策、世界粮食安全)25.政治多极化与大国关系(格俄战争)26.时代主题与总体国际形势(达尔富尔问题、朝核问题)27.南北关系与国际新秩序(多哈会谈)28.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HW18金鉴12月13日01,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相关的哲学原理02,意识形态与文化0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04,实践和认识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06,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分割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0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有关政策0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11,科学发展观12,和谐社会1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14,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战略15,大国关系(俄,美,欧)16,美国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17,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18,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与构建和谐世界海文最后3套题12月24日1套,矛盾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宏观调控措施中国共产党对待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2套,原因与结果+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联系国家垄断主义相关原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相关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套,意识形态和文化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原理陈先奎30题12月14日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性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7.党的建设8.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稳定和完善农村联产承包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经历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9.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发展方式转变加以分析1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外贸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11.结合胡锦涛在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具体措施或者具体体现,并且注意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注意关于抗震救灾的哲学分析和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特殊作用12.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悬殊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1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展混合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14.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分析网络技术的社会运用15.分析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说明这一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加以分析16.运用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结合我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7.依据政治经济学关于价格、生产价格、价格机制、价值规律的原理,分析当前我国的物价调控问题18.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及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特别注意分析其中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和“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等19.根据主体在认识中的做用,分析解放思想、更新思维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20.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对外开放和北京奥运2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22.从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23.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24.伊朗核危机25.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26.美印民用核协议与中美印三大国关系27.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唯物史观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和美国所鼓吹的“文明冲突论”28.上海合作组织29.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30.朝核问题HJ考试点总结12月18月说明一下,较原材料有删减。

张俊芳冲刺讲义(精华版)

张俊芳冲刺讲义(精华版)

今年哲学重点题: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马克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首选邓论)关于党群关系的问题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哲学分为四块内容:唯物论,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世界的状态如何;认识论,世界能否认识怎样认识;历史观。

一唯物论(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1)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何者为第一性最重要,是因为哲学上划分为唯物唯心的唯一标准在物质本原问题上,不再靠猜: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开始把物质说成原初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所犯的共同错误是:那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在选项中出现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理念世界,理,道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论)2.唯物论唯心论两大哲学派别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和其他派别的区别:两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西方两大流派:科学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非理性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他们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4.物质观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时间与空间问题高兴时时间过得快,难过时过得慢:人的时间观具有相对性,可变性5. 意识观★列宁: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作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直接现实★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意识的能动作用(多选)6.实践观二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与现实,形势与目标1.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问题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选项中一定有度2.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主义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是事物内部肯定否定两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是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矛盾的两重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引起特殊性的原因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4.必然性与偶然性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010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

2010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
3、阅读材料:【一类题】
材料1?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面对这场灾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有力的救援行动,总书记、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救灾过程中,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两院院士舍身忘我,拼命抢救的动人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同胞深情。
(2)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客观规律只是总体上、长远趋势上决定历史进程,规定人的活动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而历史活动的具体内容,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则取决于活动着的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它只能在客观规律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进行,并与主体形成的素质密切相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正确选择。循此前进,是一定可以大有作为的。
? ?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 ? (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同一性原理。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场所,使矛盾的各方在这一统一体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导航政治笔记 张俊芳

导航政治笔记 张俊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2011导航政治笔

2011导航政治笔

导航政治笔记张俊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笔记领航/导航结合举行暑期考研强化指点班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笔记主讲:大连海事学院硕士生导师张俊芳副传授(尊敬常识产权,如打印,以上信息情保存) 教材:1 领航/导航内部课本(白皮,厚本林代昭张俊芳)2 高级教导出版社政治理论应试精华(考研命题研讨组)这本书是内部课本的扩充本,很合适没上指点班的!解释:张俊芳的笔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内部课本上,一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她的"以学生为本"的教授教养方法(领/导航告白用语)实际就是明白的告知学生哪些笔记记在笔记本上,而哪些记在课本上.记在课本上的讲授以论述为主,记在笔记本上的以标题为主.课本上的笔记与课本内容结合慎密,不合营课本难以体系化,故未整顿.这里整顿出来的是其记在笔记本上的辨析.选择部分,都是张俊芳念.上课记的.答案可能有出入,拜见上述教材.第一单元唯物论——马哲的逻辑起点8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周年事念教室1. 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不合在于主意:BCDA 世界是物资的照样精力的B 世界是活动变更的照样静止不动的C 意识有无能动感化D 社会成长有无客不雅纪律E 思维和消失有无同一性2. 马哲是科学,是因为:ABCDEA 周密.完全的科学理论体系B 是客不雅真谛C 是具体真谛D 是相对真谛和绝对真谛的同一E 随实践的成长而成长F 科学之科学G 绝对真谛的体系3.马哲的理论起源是:ABCD(留意!不是直接理论起源)A 古代朴实唯物论B 古代自发辩证法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D 近代唯心辩证法E 近代形而上学哲学F 近代唯心主义哲学4.马哲同旧哲学不合,它在内容上实现了:DE (本提问的是“在内容上”,把题干看三遍以上!)A 科学的世界不雅和办法论的高度同一B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同一C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同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同一E 唯物主义的天然不雅和汗青不雅的高度同一5.属于人本主义的不雅点的是:DA 消失就是被感知(这是英国贝克莱的不雅点,属于主不雅唯心主义.)B 世界同一于消失(这里的“消失”差别于“思维消失同一性”中的“消失”,也差别于“消失主义”的“消失”,这句话是德国?杜林的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二元论哲学命题.我们在座的文科同窗未来考上研讨生的话要进修的第一门课就是一本恩格斯的“天书”——《反杜林论》,反的就是这个杜林.)C 凡是消失的都是合理的(留意!这句话是德国黑格尔一个准确的辩证法命题!完全的表述是“凡是消失的都是合理的,也都是必定消亡的”黑格尔的辩证法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要的影响.但黑格尔的话有对有错,要谨严.)D 消失先于本质(这是法国萨特的人本主义命题.萨特是消失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学生.80年月中国大学生最爱好读他的《消失与虚无》,从这本书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属于消失主义.)6.活动与静止的差别和对峙表示在:绝对和相对的差别与永恒和临时的差别;无前提和有前提与无穷和有限的差别.第二部分辩证法8月7日上午北京海淀体育馆1. “对事物从客体或直不雅的情势去懂得,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懂得”这是:DA. 主不雅唯心主义不雅点 B.客不雅唯心主义不雅点C. 辩证唯物主义不雅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雅点2. 实践是人与外界活动的中介,是指:ABCDEA.经由过程实践活动听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资交流和精力转换B. 经由过程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C. 经由过程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D.经由过程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转变成主体所需的精力产品E. 经由过程实践活动主体将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为改革客体供给目标.筹划.办法等精力产品3.主不雅世界是指:BCDE(注:这个题我没有弄明白为什么CE都选,不过背过就是了!)A. 意识的产品B. 客不雅世界的反应C.意识活动进程D. 知.情.意的同一E. 意识活动的成果4. 意识对物资的依附重要表示在依附:ACDEA. 人的大脑B. 思维的成长C. 客不雅消失D. 社会消失E. 人的各类感到器官5.中国古代辩证法传统中的两大优秀传统是:DEA.天人合一不雅B. 知行同一不雅C. 形神同一不雅D. 整体不雅E.抵触不雅6.对峙同一纪律(=抵触学说)——抵触——两重性质(同一性.奋斗性)——精华[广泛性.特别性(特别性:重要抵触和非重要抵触<重要抵触:重要方面和非重要方面>)];7. 抵触解决的根本情势有:ABEA. 一方战胜另一方B. 同归于尽,为新的抵触两边所代替C. 两边达到绝对同一D. 两边的折衷E. 两边经由过程奋斗达到对峙面的融会第三单元熟悉论8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周年事念教室1. 辨析:“量的积聚就引起质变”(量的积聚仍是量变,必须经由过程“度”的界线)“事物的变更是否敏捷是区分量.质变的根本标记”(“度”是区分本质.量变的根本标记)2.辨析:“事物成长的进程中的必定性是有原因的,有时性事物原因的”“有时性是事物成长中不肯定的趋向(V),是以在事物成长中无感化(X)”(起加快或延缓感化)“必定性是有时性的总和”(机械论)“必定性是不成选择的,有时性是可以选择的”(都不成选择)“有时性是科学的敌人”3.转化关系:必定性的器械可所以有时的,有时性的器械可所以必定的——恩格斯4. 假象(客不雅)可以引起错觉(主不雅);但假象不等于错觉5.从抽象上升的具体的思维办法,其逻辑进程的起点是:DA. 具体事物B. 感性熟悉C. 实践活动D. 思维的抽象6. 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办法,这里的具体是指:BEA. 感性具体B. 思维具体C. 客不雅事物某些方面的划定.归纳综合D. 逻辑思维的中介(中央环节)E. 多种划定的同一7. 两种熟悉论的对峙(差别:熟悉的本质)①唯心论的先验论——否定人的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所有的唯心论都是先验论——保持先验论和保持唯心论是一致的②唯物论的反应论——人的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一切唯物论都是反应论——保持反应论和保持唯物论是一致的a.旧唯物主义反应论——不懂实践和辩证法——以为人的熟悉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自动.直不雅的反应——机械反应论b.辩证唯物主义反应论——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熟悉论——以为熟悉是在实践的基本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能动反应论8.辨析:“凡是亲眼所见的就是真实的.目击为实”——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熟悉是在实践的基本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受客不雅前提的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反应有真实的和不真实的;断定反应真实不真实的独一尺度是实践9. 人(实际的人)是熟悉主客体的同一:小我主体.集体主体.社会主体10. 熟悉是:ABCDEA. 主体对客体的反应B.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E.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重构F.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11.①真谛——客不雅性——具体性——周全性——进程性——汗青性——广泛性——前提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同一;②真谛——客不雅真谛——具体真谛——广泛真谛——一元真谛(唯物主义:完全的一元论)——相对真谛和绝对真谛的同一12.辨析:①“相对真谛就是没有经由实践磨练的真谛”②“相对真谛是根本准确,但包含有错误成分的真谛”③“真谛具有相对性,所以真谛是多元的”*辨析题解题套路:A若何,B若何,所以A不是B(先在划定性)*形而上学(包含)狡辩论(包含)相对主义(最大的相对主义者是庄子;我国明代哲学家李贽:长短无定质).绝对主义13."没有抽象的真谛,真谛老是具体的"可以懂得为:CDEA. 真谛是具体.活泼的形象B. 真谛的形成不须要抽象的归纳综合C.真谛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 真谛有其实用的具体规模和前提E. 真谛表现了主不雅和客不雅.熟悉和实践具体的汗青的同一*在辩证法中,一致==同一==同一;马哲中每一部分的概念体系都是相对自力的*辨析题:对/错/不完全(绝对和相对.无穷和有限不克不及离开自力成立),不完全的命题应先完全起来14.辨析:“实践作为磨练的尺度是绝对的”——不完全,将其完全后再解释第四单元汗青不雅8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周年事念教室1. 马克思主义熟悉论以为实践的辩证进程是:ACE(与实践.具体事物相干)A. 从相对真谛到绝对真谛的成长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 实践——熟悉——实践的无穷轮回D.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活动E.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再到实践2. 临盆方法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从内容上说包含:ABCDE(七一讲话的最新提法)A. 临盆力B.临盆关系C. 财产构造D. 劳动分工E. 临盆的组织和治理3.社会纪律不合于天然纪律(盲目标.人管不着),因为社会成长是天然的汗青的进程,人们有可能像天然科学那样用准确的眼力研讨.考核人4.汗青不雅(三个代表):关于社会根本抵触学说(人的物资活动);关于社会心识的理论(人的精力活动);关于人的学说(一切哲学的结论)5.下列那些属于临盆关系的领域:CEF(尺度:三要素)A. 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B. 企业治理程度高和低的关系C.人们在临盆中的交流.分派关系D. 产品的数目和质量关系E. 临盆材料所有制关系F. 人们在临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6.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BCDE(进入上层建筑的必须被经济基本所决议)A. 全国人平易近代表大会B. 牢狱C. 法院D.哲学(马哲是为无产阶层办事的)E. 艺术(情势无阶层性.内容有阶层性,文艺为社会主义办事)F. 说话学(说话是实践劳动的产品,无阶层性)7. 社会形态是指:ABCDA. 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同一B. 社会物资关系和社会思惟关系的同一C.社会经济轨制和社会政治轨制的同一D. 社会经济构造和社会政治构造的同一E. 社会消失和社会心识的同一*汗青不雅部分的选择题试用调换概念8.辨析:“上层建筑只要合适本身的经济基本就能对社会成长起推进感化”——应看它所办事的经济基本是否先辈.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具有强烈的惰性,上层建筑对社会成长的感化取决于上层建筑所办事的经济基本的性质9. 科学技巧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是指:DA. 社会成长的直接动力B. 社会成长的根本动力C.社会成长的一般动力D. 汗青的有力的杠杆10.汗青唯物主义把社会心识懂得为:ABCEA. 社会精力生涯的总和B.社会消失的反应C. 个别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同一D. 主不雅精力与客不雅精力的同一(“客不雅精力”的提法在哲学上是错误的)E.社会心理和社会心识情势的同一11.辨析:(拜见“课本”121②-⑤)“人们本身创造本身的汗青,是以汗青的成长偏向是由人自发选定的”“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标的,因而人在汗青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12.辨析:(拜见“课本”122②③⑥)“汗青成长总的合力是人平易近群众合营感化的成果,个中不包含小我意志的感化”注:答案若有出入,请大家自行查对,应以上述教材为准.别的不知那位考友有导航教室上发放的林代昭邓论部分的填补材料(这份材料很好,惋惜我没有领到,愿望大家合营去查找然后扫上来.只有复印的几张纸,比其内部课本要精华精辟,愿望上过的考友把它贴到网上来).我恳请上暑期领/导航的考友大方互助,合营提高.领航/导航结合举行暑期考研强化指点班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笔记。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精品讲义(2)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精品讲义(2)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都不能孤
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第二,整个世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精品讲义(2)
本文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导精品讲义”供广大考生备
考使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导精品讲义(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辩证法(重要章节)
3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单选)
移。(选择题)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
础之上,才能做好工作。
39、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
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三,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
之网上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点击下载: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导精品讲义完整版
38、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性和偶然性的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④辩证决定论是既承认规律及其
客观性、必然性,又承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2)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2)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2)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二)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意识的起源1、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首先,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其次,劳动产生了语言。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

再次,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为什么有这种机能,这首先与人脑是高度发达、严密组织起来的物质分不开。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覆盖了大脑两半球的表面的皮层,是人脑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是支配一切感觉和意识活动的总枢纽和中心。

人的大脑约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有着非常细致、严密的分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还产生了专门的语言中枢,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

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元的本体部分,大量神经元组成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

这个网络系统就是人脑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功能,还因为人脑不仅有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动物是通过反射活动同周围世界发生关系的。

动物的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条件反射,一类是条件反射。

前者是指动物对与其机体生存直接相关的实物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活动,是先天性的,是动物的本能。

后者是动物对代表某一实物刺激的信号而引起的反射活动,它是动物通过自己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是后天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第一信号系统就是指以实物的刺激为“信号”而引起的条件反射,这是一般高等动物都具有的,它是动物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所谓第二信号系统就是指对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文字等)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五章(3)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五章(3)

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第五章(三) 第三节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 1、⽣产⼒系统 ⽣产⼒是⼈类利⽤⾃然、改造⾃然、从⾃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

⽣产⼒的要素或成分,按照⼀定的⽐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产⼒的整体功能,就是⽣产⼒系统。

⽣产⼒系统由独⽴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构成。

(1)独⽴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相对独⽴存在的因素,包括具有⼀定⽣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产⼒中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劳动者,⼜包括物质⽣产领域的脑⼒劳动者。

劳动者具有⼀定的⽣产经验和劳动技能。

劳动者的⽣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包括体⼒和智⼒两个⽅⾯。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段,是⼈们在⽣产劳动过程中⽤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包括⼗分复杂的内容。

⽣产⼯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产⼒发展⽔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的东西。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类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另⼀类是经过劳动加⼯的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产资料。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具体来说,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管理、分⼯协作、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

具体地说,这类因素主要指⾃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科学等。

(4)准备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上层建筑,它的主要任务之⼀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这种知识包括两个⽅⾯的内容:⼀是⾃然科学知识,⼀是社会科学知识。

⽣产⼒的特性是客观性、社会性、属⼈性。

2、⽣产关系体系 (1)⽣产关系是⼈们在物质资料⽣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包括:①⽣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的各种社会集团在⽣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3)⽣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第⼀,⽣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产劳动得以进⾏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之宇文皓月创作领航/导航联合举办暑期考研强化辅导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主讲:大连海事学院硕士生导师张俊芳副教授(尊重知识产权,如打印,以上信息情保存) 教材:1 领航/导航内部讲义(白皮,厚本林代昭张俊芳)2 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理论应试精华(考研命题研究组)这本书是内部讲义的扩充本,很适合没上辅导班的!说明:张俊芳的笔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内部讲义上,一部分记在笔记本上。

她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领/导航广告用语)实际就是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笔记记在笔记本上,而哪些记在讲义上。

记在讲义上的讲解以叙述为主,记在笔记本上的以题目为主。

讲义上的笔记与讲义内容结合紧密,不配合讲义难以系统化,故未整理。

这里整理出来的是其记在笔记本上的辨析、选择部分,都是张俊芳念、上课记的。

答案可能有出入,拜见上述教材。

第一单元唯物论——马哲的逻辑起点8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1、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BCDA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B 世界是运动变更的还是静止不动的C 意识有无能动作用D 社会发展有无客观规律E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2、马哲是科学,是因为:ABCDEA 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B 是客观真理C 是具体真理D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E 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F 科学之科学G 绝对真理的体系3、马哲的理论来源是:ABCD(注意!不是直接理论来源)A 古代朴素唯物论B 古代自发辩证法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D 近代唯心辩证法E 近代形而上学哲学F 近代唯心主义哲学4、马哲同旧哲学分歧,它在内容上实现了:DE(本提问的是“在内容上”,把题干看三遍以上!)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B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C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E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5、属于人本主义的观点的是:DA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英国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导航政治笔记 张俊芳

导航政治笔记 张俊芳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世界性哲学”。
17、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1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正确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哲学基础。①人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其中哲学素养是基础,它更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②哲学素养为人们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哲学素养能使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哲学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三章(4)

第四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和结果 1、定义。

引起⼀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特点。

因果联系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即对⽴⼜统⼀的关系。

⾸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的。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统⼀的。

第⼀,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因果双⽅失去⼀⽅,另⼀⽅就不能存在。

第⼆,原因和结果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不确定的。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于⾃⼰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4、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坚持唯物主义决定原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的地改造世界的前进。

5、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的是唯⼼主义⾮决定论,它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

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形成的⼼理习惯。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客观世界没有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是⼈⽤来整理感觉经验的⼀种先天知性形式。

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则宣称,在⾃然界中,既⽆原因,⼜⽆结果,因果律的⼀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的。

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的还有神学⽬的论,它虽然承认因果联系,但却把万事万物变化的终级原因归之于上帝或神的⽬的。

唯⼼主义⾮决定论和神学⽬的论都是错误的。

6、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种主要的类型是:⼀因多果,同因异果,⼀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7、意义。

⾸先,只有找出某⼀事物或现象产⽣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2、一元论和二元论。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唯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2)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性质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唯心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①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③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④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产物。

①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②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①创立了唯物主义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②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无限存在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实践的本质含义。

1010、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包括三层含(1)指实践是人所独有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2)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这一含义把实践与作为人以式,如认识、理论活动等把客体的活动区别开来。

(3)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4)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111、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动。

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

(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活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的科学论断。

是指:(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

(2)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创造物质生活资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践,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意识的产生。

13、意识的产生。

1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物质基础。

、意识的本质。

1414、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怎样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515、怎样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无论是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存在中找到原形。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表现在:①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②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

③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超前反映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

1616、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④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4)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③辩证唯物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71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物,归根到底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81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具有共同的本质或共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

(3)意识、精神现象也是物质的产物和特殊表现。

(4)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1)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一性。

(2)实践是活动的基础,不是世界的本原或本体。

实践必须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先有物质世界,后有实践,人的实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们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决定性的。

第二单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0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12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