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
实践与体会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第九小学黄艳
在调兵山市教育局赵国副局长和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的引领下,我们调兵山市各个基层学校对“问题引导教学法”既“五环”“三步”“一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教师对于“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已趋成熟。

特别是“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减少了,语文味增加了,大家不再盲目,不再迂回,语文的学科本位更加凸显,教学问题的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语文教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

一、教师教学问题设计的意识明显增强,教学大问题设计的质量整体提高。

做到了精炼问题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师能够根据年级、学生、文章的不同特点,或者抓住感情的主线来设计大问题,(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大问题: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哪些语句中能体现出来?);或者抓住文章的表达方法来设计(如:《颐和园》一课的大问题,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浏览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或者抓住主要内容来设计(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大问题:课文讲述了同一时刻两个不同的感人场景,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画出关键词句,把你的感受在书上空白处简单批注);或者把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来设计问题。

这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学生在自学研究中深化了阅读,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另外,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围绕大问题设计出恰切的追问,既巧妙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例如我校刘洪艳老师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就围绕大问题设计了一系列追问,形成了合理的教学问题链:
1、含苞、凋零、绽放这三个词一般是形容什么的?在文中又比喻什么?(体会生命的美好和脆弱,感悟小钱病情的严重和骨髓移植的迫切。


2、设计了两处想象性追问:
此时此刻,台湾青年的家人可能会怎样?(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


在余震中病房内还会有那些物体在摇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当时处境的危险。


3、比较两个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有什么不同?(体会对比的写法,进行语言训练,感受美好品质)
4、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深层挖掘,体会内涵)
5、看了李博士护送骨髓的时刻表和路线图,你想说点什么?(引入课外资源,深入体会医术的高潮,医德的高尚。

同时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问,把生成的有关
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学中教师进行的一系列开放、半开放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内心理解感悟课文,提升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二、重视语文工具性,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点也是语文学科在“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研究上的一大进步。

在工具性方面,做到了“四个重视”:
一是重视生字词的教学,认、读、写落得较扎实;
二是重视学法指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重视单元导读,落实训练重点。

教师对于单元首篇课文,设计时能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对于概括主要内容,抓重点词句读、划、想、批注谈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学习方法,教师教学中做到了有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例如对于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关键词或抓六要素概括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的指导;对于读、画、想、议等学习方法或笔读方法的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渗透等等都进行得扎实有效,令学生受益匪浅。

3、重视归纳概括,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

教学中教师能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注重体会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归纳概括,使语文教学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充分体现了语文的语言美和人文美,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较完美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结合。

三是重视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对比描写、外貌等细节描写的作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习得了阅读和习作的方法。

四是重视挖掘文本空白,读写结合。

练笔内容的设计能够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加强了语文实践,培养了语文能力。

这四个重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上重大进步,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的弊病,基本解决了语文姓语的问题。

但同时,教师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引发我们思考:
渗透学法,体会写法应是不着痕迹,水到渠成的。

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生硬、牵强的问题。

应在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

另外,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要通过一、两个突出训练点展开扎实训练,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三、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的教师能做到有目的读,同时多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始终,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特别是许多教师都能设计语言烘托、铺垫来引导学生反复回读重点句段,这种复沓回读朗读指导形式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感悟,达到了以读促悟的目的。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朗读指导还显薄弱。

缺少方法,指导过程重视不够,缺乏层次性。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教师对学生由读正确、流利到有感
情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导、示范过程,学生未能通过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感悟的高潮。

看来今后还要把朗读指导的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点。

四、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语文课上,许多教师还能引入课外相关资源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习渠道,而且不走形式,合理安排在恰当环节(如:《老人与海鸥》的教学,教师在学习“老人喂海鸥”的部分时,引入了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生活介绍;《搭石》的教学中,教师在归纳概括环节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说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李博士护送骨髓的时刻表、路线图及关于他生平、言语的诠释),恰到好处的沟通了课堂内外,推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深入阅读文本,认真钻研课路。

“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顺应课改理念,对我们的备课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遵循模式灵活运用又要体现语文味,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问题链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说,这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与考验。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悟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

教师只有经过深入的钻研与挖掘,在学生与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才能设计出最合理的,最符合学生的课路来。

例如我校一名教师在参加调兵山市“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关于“台湾青年”一部分的处理显得急躁,缺乏层次性。

可见,我们课前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

备课时,教师曾进行过这样的设计:从“静静地”入手引导学生回答“台湾青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的躺着?”但试讲时学生对这一设计不接受,教学不顺畅。

我们就放弃了这一预案,而采用了按常规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的方案,结果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把“台湾青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的躺着?”这个问题再具体化设计为:
在()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填空,完成语言训练,反复感情朗读,那么,不仅教学层次清楚了,更突出了台湾青年的无私与高尚。

看来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仍然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未深入钻研,是教学无效的关键症结。

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反复诵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认识。

全国特级教师斯霞就是这样备课的:自研文本形成个案——查阅教辅对比修改——自我内化形成优案。

可见,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都是永恒的要求。

总之,“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一课题研究,无论对语文老师,还是参与研究的领导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们收获颇丰。

它将成为我们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生命的一个脚印,教者之心,学者之心,写者之心,万物生灵之心,心与心碰撞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语文课堂的真实与美丽。

在“问题引导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不仅课讲得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年轻、漂亮,富有朝气。

看来,真应了一句话:语文教学能使教师越来越美丽,会讲语文的老师一定是最美的老师。

这也许更是一种心态吧!愿我们调兵山市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因语文,因教学研究而美丽。

也祝愿“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研究能够取得更纵深的发展和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