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摘要】经典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通过古诗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审美情操,同时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传统。
古诗文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当下,体会人生哲理。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让经典古诗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乐趣,有助于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小学语文教学、诵读、语感、表达能力、审美情操、中华文化、传统、重要性1. 引言1.1 经典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经典古诗文也是学习中华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古诗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古诗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他们在感受语言美感的过程中,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古诗文的音韵美、节奏感和意境深远,能够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古诗文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思想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典古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探索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智慧。
通过理解和感悟古诗文背后蕴含的智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增强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经典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启发学生的语感与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情操,使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古诗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与表达能力古诗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与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指的是教师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基本阅读能力。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经典诵读是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的韵律、声调和语音运用等方面得到磨练和提高。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体验到语言的美感,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敏锐的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朗读和演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准确的语音、流畅的语调和恰当的语气来传达文学作品的意境。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演讲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表达和沟通。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品味和审美价值,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高尚的文学艺术,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经典诵读的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有很多,可以从古代的楚辞、唐诗宋词、古文名篇等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深度。
在选择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和理解。
教师可以进行诵读指导。
在诵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朗读的要领。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进行诵读比赛和展览。
通过诵读比赛和展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赛和展览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演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诵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诵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摘要:诵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备功课。
本文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两个方面论述了诵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学习有哪些重要价值以及促进教学有效化的方法;结合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行对策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一、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终身发展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诵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来说既是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明史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人文素质之源泉;又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情操与行为规范水平。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二、诵国学经典概述(一)诵国学经典的教育背景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具有深厚底蕴。
在古代社会中流传下来的是一种朴素、自然和朴实且深奥之德。
诵读这种美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同时对孩子高尚品格的建立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意义所在,所以我们要将经典文化付诸于实践当中去。
(二)诵国学经典的内涵与分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诵国学经典,是要从学生开始学习。
因此小学生应该从小学起接受国学的熏陶。
在小学阶段儿童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知识;而教师则应引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及相关文化背景资料等方面进行有效建构;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对中华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并且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形成基本认知水平。
(三)诵国学经典的表现形式诵国学经典,教师应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运用到课堂中去。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逐步完善的时期,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不是只是像教材那样只是光读或背诵国学,学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精神,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的困难[1]。
在经典诵读中渗透阅读教学
《 语 文课 程标 准》 指出: “ 要 让 学生充 分地 读 , 在 读 中整体 感 知 , 在 读 中有所 感 悟 , 在 读 中培养语 感 , 在读 中受 到情感 的熏 陶。” 古人云: “ 书 读 百遍 。 其义 自见” 这 足 以说 明多 读 的好 处 。小学 低 年级 的阅读 教 学就 要 以读 为 主, 但 一 味地 强 调 多读 , 不 教 给学 生 读 的方 法 , 不 注 意 读 的形式 , 不 培养 良好 的读书 习惯 , 也 是不 行 的 。为此 , 我 除 了在 语 文教 学 中灵 活运用 多 种多 样 的教 学方 法 ,教给 学 生 阅读 方法 , 拓 宽 阅读 途径 , 培 养 阅读 能力外 , 我 还结 合 学校 的 “ 经典 诵读 ” 课题 , 想 方设 法 在经 典诵 读 教学 中 . 让学 生在 轻松 愉快 的氛 围中体 验 阅读 的 快乐 、 收获 阅读 的喜 悦 、 拓 宽 阅读 的范 围。
一
、
图 文结合 。 体 验 阅读快 乐
为 了激发 学生 在愉 快 轻松 的氛 围 中主 动地 阅读 , 我 充分 地运 用 国学经 典 进行辅 助 阅读教 学 。因为“ 三 字经 ” “ 弟子 规 ” “ 千字 文 ” 制 作
的光 碟集 图像 、 文字、 声音 、 图片动 画为 一体 。这 样 一来 既 可 以充 分
刺 激 学 生各 种 感官 参 与 阅读 , 又 可 以调 动学 生 的 阅读 兴 趣 , 极 大 地
三、 读 写 结合 , 提 高 习作 能力 提 高 了他们 的 阅读效 率 。 在 低年 级 的阅读 教学 中 , 我 结合 课文 内容 。 充分 利用 课前 学生 已 叶老说 : “ 多 读作 品 , 多训练 语感 , 必将 能 驾驭 文字 。 ” 在语 文课 堂 诵 读 过 的《 三字 经》 读本 , 因 为《 三 字经 》 是学 生 非 常喜 欢 的 读 本 , 如 教 学 中 . 重视 并 加强 经典 与现 代文 的 阅读训 练是 非常 有必 要 的 。 人 知初 . 性 本善 . 性相近. 习相远学 阶段是人 一 生 中记忆 力最 好 的时期 ,教 师充 分利 用教 材 指
将经典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将经典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
人类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在语文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经过文化塑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语文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的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的方法,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经典应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呢?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诵读经典,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教师可抄录高鼎的《村居》,指导学生朗诵,领会意境。
教学《劝学》时,教师可抄录乐府诗《长歌行》,体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喜爱之情。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
识字的本质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以便学习者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
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传统的启蒙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古人仅用一年的时间,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能识2000多个汉字,基本过了汉字关,而现在的学生小学6年才能识2540个字。
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生字集中出现;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三是以韵文的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
三、补充内容,加深理解利用经典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教师可适时补充教学内容,作为课文的补充,加深理解。
如何以经典诵读促进语文教学
第一 , 最好每周有固定的经典诵读课 , 便于集 中进行经
典诵 读教 学 。
识地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诗文 ,并对学生在习作、阅读表达 、 综合实践活动 中使用经典诗文进行大力表彰 , 这样做既能加 深学生对于经典的印象 , 又能激发学生学经典、 用经典 的兴
【 关键词 】 经典诵读
【 中图分类号 】 G 4 2 4
【 文献标识码 -4 8 1 0( 2 0 1 4) 0 3 -0 0 0 8 -0 2
第二 , 从经典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 老师以各种方式 引导学生领悟 : 讲相关故事 , 讲有趣的常识 , 讲与生活实际 联系紧密的事件等 ;将 《 弟子规 》 《 三字经 》编成学生喜闻 乐见的情景剧 , 让孩子表演 、 互相观摩学习 , 从 中理解做人
趣 ,增 强学生 活学 活用 的意识 ,一举 多得 。
第二,每天课前诵读经典 ,日日诵 , 巩固诵读课上所学 内容 。 第三 ,围绕传统节 日举行经典诗文背诵 比赛或展示活 动 ,激发兴趣 ,活学活用 ,促进经典诵读活动 向纵深发展。
三 采用 合适 的诵读 方法
第五, 指导学生课外 阅读时 , 将与诵读内容相关的经典 材料介绍给学生 ,把诵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 第六 , 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 , 经典诵读 自读 自悟有 定的基础 , 所 以在开展诵读时可以引进语文学科高效课堂 的一些做法 : ( 1 )自主学习法 。 鼓励学生采用实验中学到的 方法以自学 、 互学 、 群学方式进行许多浅显诗文的自主学习。 ( 2 ) 利用资源法。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能力 , 在中高年级利用网络等资源、工具 ,布置学生预习、自学 , 然后课堂上相互交流。 ( 3 ) 综合活动法。以开展综合活动的 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搜索资料 , 处理信息 , 进行诵读综合展 示。 ( 4) 展示交流法。组织 中高年级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学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引言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
通过经典诵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因此,将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典诵读的价值增强语言感受力经典作品通常语言优美、意蕴深厚,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升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人文素养经典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提高他们的人文学养,增强文化自信。
增强记忆力经常进行诵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提升情感认同经典作品中的情感丰富而深邃,通过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道德意识。
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选取合适的经典作品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选择适合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唐诗三百首》等,既要注重作品的语言美感,也要关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设计诵读活动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诵读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增加实践机会。
此外,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利用录音、视频等手段进行多元化的展示。
开展理解与讨论在经典诵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合阅读教学技巧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阅读教学法,如思维导图、阅读策略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结论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还能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经典诵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通过这项教学实践,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既有文化深度,又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小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既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素养。
因此,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典古诗文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热爱,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朗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汉语的构造和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
二、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经典古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它们往往通过深刻的描述和艺术手法,使人们产生共鸣。
通过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使孩子们在情感上增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认知,了解人生的起起落落,感受生命的真谛,进而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三、提高文化素养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诵读,可以让小学生逐渐领悟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这不仅是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四、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古诗文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和诵读它们,可以让小学生在审美方面得到提高。
在诵读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歌中优美的韵律和语言表达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感性认知,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五、促进心理健康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经典古诗文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良心和正义感,这是对于小学生道德和人性观的补充和启蒙。
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情感认知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促进心理健康。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对于经典古诗文的教学和诵读,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祖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发挥经典诵读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要: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要求, 要是 学生能够认识 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 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
样 文化 , 吸取 人 类优 秀文化 的 营养 。 中华 文化 源远 流长 , 留下 了许 多脍 炙人 口的经典名 著 , 从诗 歌散 文到 小说 戏 曲, 都给后 人 留 下 了丰 富的 文化遗 产 , 深深地 影 响着每一 个 炎黄 子孙 。我校 自2 0 0 8年 开展 “ 经典诵 读” 活动 以来 , 积极 开展 相 关 问题研 究 , 取得 了一 些 的积极
经典 诵读 对小 学语文 教学 的积极 作用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6 3 5 1 ( 2 0 1 3 ) 一 O l 一 0 0 6 2一 O l
一
、
《 三字 经》 等等 内容都 能有 助 于培养 学生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3 、 注 重
启发学生的思考。《 敕勒歌》 、 《 春居》 等古诗 , 都为学生展示 了一 小 学生 的好 奇心 强 , 注意 力难 以长 时 间集 中, 但却 对 色 彩 、 图 幅 优美 的图画 , 学 生 可 以通 过 文字 想 象 更 为形 象 的 内容 , 使 他 们
l ’
( 一) 激发 学生学 习情趣
良好 的审美情 操 , 培养有 效的人 文素养 。
( 三) 锻 炼学 生学 习能力
对背 诵 内容的理 解 , 锻 炼写 作能 力 。 ( 三) 注重 沟通 , 加强语 文 教学 关联 很多 经典诗 文与 语文 教材 中 的内容 是有 联 系 的 , 诵 读 经典 完
_ _ 话的条理性、 生动性。写作能力有所进步, 通过对文字内容的理 外有 山 , 人外 有人 , 学 无止境 等 。通过 两 者 的结合 , 更 能加 深学 生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传统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在部分教师已进行了经典诵读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语文课改中的经典诵读教学
浅谈语文课改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07-02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
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在语文课改中,激浊扬清,鼎新革故。
经典诵读引入到语文教学,并作为其教学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语文课改中提出的对培养阅读能力的新要求1.1 语文课改中体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作用。
阅读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思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标中还明确谈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深刻的揭示了阅读教学理念的本质。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者必须是学生,他与文本的交流与沟通是老师和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作者直接对话、进行感情交流,从中享受审美乐趣。
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的个性化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效果,进而全面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1.2 语文课改中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中规定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应关注朗读、默读、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
2 将经典诵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意义2.1 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新课改中语文阅读目标“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它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的古诗文诵读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可以感受词句之美,体验文学之韵味,培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文诵读的意义1. 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古诗文,学生能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积,增加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2. 培养语感和修养。
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学的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提高他们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3. 增加词汇量。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和精彩的表达方式,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4. 传承文化传统。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 课前导入。
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
2. 合理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水平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符的古诗文进行诵读,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每个学生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4. 注重表达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恰当性,培养学生优美的语音表达能力。
5. 配合相关活动。
通过配合绘画、模仿表演或口头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指标和方法1. 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通过录音或实际听课,评价学生朗读古诗文时是否准确把握语音语调,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诗词的韵味和格调。
2. 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情感和含义。
3. 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看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_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_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工作总结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我校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经过一学期的开展,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文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典古诗文诵读,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精神。
具体目的如下:1. 使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领悟其内涵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3. 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活动内容:此次活动的内容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文为主,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等初级课本,以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高级课本。
在活动开展前,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诵读计划,同时在每个班级指定一名授课教师负责统筹和组织活动。
活动的形式包括个人诵读、小组合唱、班级比赛等等。
三、活动效果:此次活动的效果令人振奋,具体表现如下:1. 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此次诵读活动,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2. 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诵读活动通过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感等朗读技巧,使学生更自信地面对听众进行表达。
3. 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诵读活动,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活动亮点:1. 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此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朗读、唱歌和比赛等形式。
学生通过诵读锻炼,增强了自信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此次活动。
在经典诵读中渗透阅读教学
在经典诵读中渗透阅读教学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适时引导学生吟诵品析、诵读经典诗文,积累名言警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使其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便能更好的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诵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89-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主,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为此,我除了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拓宽阅读途径,培养阅读能力外,我还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课题,想方设法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喜悦、拓宽阅读的范围。
一、图文结合,体验阅读快乐为了激发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阅读,我充分地运用国学经典进行辅助阅读教学。
因为“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制作的光碟集图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
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课前学生已诵读过的《三字经》读本,因为《三字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读本,如人知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个字、三个字一起读,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给阅读过程带来了乐趣,为此我采用每天利用午读的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而且诵读形式多样,如比赛读、表演读、谁是背《三字经》的小能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三字经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学科教育浅谈小学语文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林 秋针对在前不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关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文件精神,本文结合作者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古典文学诵读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璀璨瑰丽。
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的经典文学作品,她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蕴含着我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
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可以达到后人与前人沟通,可以引领小学生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变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思想养料。
余秋雨结合自己人生的“文化苦旅”断言:“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诵读经典名著,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科学家研究证明: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可以同时动用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
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效率可增加2至5倍。
儿童只要反复诵读一篇文章,耳朵听进什么,眼睛看到什么,只要放松跟着念就行。
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内的压力得到舒解,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s波转换至A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A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因此,小学生学习语文尤其要多诵读文学作品,多吟咏诗词散文,多背诵名篇佳句。
语文课负有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但是,小学语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注重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整合和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和经典诵读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将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的内涵及重要性1. 多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文本,比如图画、图表、漫画、小说、诗歌等,从中获取信息、理解阅读内容,并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多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感受到不同的阅读乐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和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是指学生通过背诵古代和现代经典作品,通过反复诵读、体悟、领悟其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感、修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韵律,增强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 选择适当的文本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文本。
多文本阅读的文本可以包括图画、图表、漫画、故事、诗歌等,这些文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适当选择。
而经典诵读的文本可以选择古诗词、名篇警句、名言名句等,这些文本既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适合学生的诵读。
在选择适当的文本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诵读的收获。
也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文本,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亲切感和认同感。
2. 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二:诵读古代经典,品味文学之美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二:诵读古代经典,品味文学之美品味文学之美在教育教学中,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方式,一直被广泛地运用。
诵读的好处很多,例如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理解、提高朗读能力等等。
语文教育中,诵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本次的八年级语文教案二中,我们将以诵读为主线,以古代经典为主要内容,带领我们的学生在品味文学之美的同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目标:1、让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特点;2、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代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做到情感呼唤、思想升华。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我们将通过让学生诵读古代经典作品,来掌握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文诵读:通过诵读古代经典名著,让学生掌握其语句结构和常用词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2)现代文诵读:通过诵读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文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现代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教师的朗读或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的习惯。
(2)对比法:通过对比古代经典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解读法:通过解读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做到情感呼唤、思想升华。
四、课堂设计:本节课程主要是针对古代经典作品的诵读,因此我会引入一些古诗文,有些是课本中的,有些则是我自己准备的材料。
其中,古诗文会首先让学生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含义,品味文学之美。
我会带领学生认识诵读经典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贾玲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贾玲玲发布时间:2021-10-19T07:56:38.291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贾玲玲[导读] 大家都知道,语言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
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中心小学贾玲玲引言:大家都知道,语言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
语文科目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最基本的科目。
因此,老师和学生应该足够重视,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学生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阅读素质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多文本阅读和经典阅读是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一种方法,因此具有很有作用和有所突破,主要是指语文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些分散的适合的文章组合起来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换句话说,多文本阅读和历史文本阅读是有效的结合。
教师应将同一主题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融合,使学生能够单独阅读,并对文章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
老师应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
一、有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的简要分析集体文本学习是指在同一单元内阅读许多具有相同意思或相同文化知识的文章,以及阅读与课本有关的其他文章,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学生加深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组别课文阅读和经典背诵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需求下,语文科目群内文阅读对教育有着很高的要求。
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小学语文学习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引领中,必须强调阅读教学和经典背诵学习,特别是更新之后的小学语文课本,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以引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能力和老师的教学能力,老师应注重组合内部之间的阅读与经典背读的结合。
二、注重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进行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小组文本阅读和古典背诵,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教学。
例如:通过组织相关活动,通过小组文本阅读和古典阅读相结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一些历史相关的书本,然后通过在上课前、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其他经典内容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
作者:倾永平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9期
摘要:经典诵读就是在教学中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
语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古文经典;传统文化;语文阅读
一、借助古文经典,在读中营造气氛,激发语文兴趣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读得多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天早午读各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诵读古诗,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们情绪激昂,形成了课堂上浓厚的文学氛围,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仅使学生积累了知识,还激发、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让学生吟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使学生耳濡目染圣贤智慧思想的同时,潜移默化其气质,长期的诵读熏习,养成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同时,经常诵读经典诗文,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培养语感。
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不知不觉变成学生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长期的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克服了胆怯心理,增加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二、借助古文经典,在写中加深理解,灵巧运用诗词
“多读胸中藏汇,勤写笔下生花”,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诗词本,及时记载下自己课内外诵读的古诗文,写下读古诗文的感想、受到的启发,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意境配上圖画,也可以改写成现代诗文,配上现代诗画。
如学习了《西湖·夜行黄沙道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讲述田园生活的宁静优美、丰收的喜悦,引导学生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画出诗句中的场景。
如学习了《清平乐·村居》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通过讲述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首先引导学生写出感受,再画出诗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又如在学习了古诗《秋思》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用上积累的古诗词、格言警句或精美句段。
有的学生在写到诗人张籍怀念故乡时引用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学生在写到张籍给父母写信时引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语言训练,孩子们能够在习作中引经据典,逐渐做到了学以致用。
反复吟咏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
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
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无数事实证明,重视朗读、背诵会促使人的头脑越来越聪颖,提高写作水平,促使人成才。
背诵的诗文量越多,脑子里储存的材料越丰富,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材可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从我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体现了“诵读出素质”这一观点。
有的学生由于注重诵读,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成绩普遍优良,作文水平很高。
众所周知,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环节。
但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写,而轻视读,结果费了好大的力气,学生始终写不出好文章。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读的书面结果,是“厚积”基础上的“薄发”。
三、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培养语感节奏
诵读是对古诗的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而表演古诗则是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感受古诗的情景美。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孩子们利用四人小组合作,把古诗编演成情景剧,当堂排、练、演,通过表演,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如学习了《清明》这首诗,课堂上三四个孩子分成一组,设计剧情,编写了台词,其中有:(甲)“小孩,打扰了,借问一下,这里附近有酒馆吗?”(乙):“回先生的话,那边的杏花村边就有一家。
”如学习了《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孩子们四人小组编写的台词中有:(甲)“那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是谁家的呀?”(乙):“那是一对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酒,正在聊天呢。
”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同学们对古诗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积累了知识,培养了语感。
积极参加学校每年组织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背成诵。
《沁园春》的大气、《水调歌头》的舒缓……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表达了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古诗文的熏陶和感染。
家校配合促进经典诵读。
孩子的成长是家校共同教育的问题。
为了取得家长配合,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和实施方法。
有的家庭中购置了古诗文的书籍、影像资料,和孩子一起读背古诗词;有的家庭开展了亲子赛诗会、游戏、
亲子阅读等多种诵读活动。
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学习背诵古诗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兴趣浓厚,成果丰硕。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曾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杰出诗人,创作出数以百万计的优秀诗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魂。
让学生与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友。
背诵的诗文量越多,脑子里储存的材料越丰富,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材可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众所周知,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环节。
但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写,而轻视读,结果费了好大的力气,学生始终写不出好文章。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写作的基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然而我们优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们的学生很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邹静.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
[2]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评论,2010,2
(作者单位:甘肃定西陇西县丹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