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其理论和认识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早期的解剖实践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在《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容量、位置、长短等。

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

《难经》中对很多脏腑的部位形态,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宋代的《欧希范五脏图》及杨介的《存真图》等,则是解剖学方面的专著。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对人体内脏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而清代医家王清任,亲自解剖尸体,潜心研究数十年,著《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人的某些错误。

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应当指出,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

考试大网站收集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并与脉管相连。

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内不停流动着,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

如果心跳停止,则血液也就不再流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而形成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单项选择题1.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膀胱B.三焦C.胆D.脑E.女子胞【答案】C2.气血生化之源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3.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D4.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D5.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B6.肾在液为:A.泪B.涎C.汗D.唾E.涕【答案】D7.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化生血液B.推动血行C.固摄血液D.贮藏血液E.调节血量【答案】B8.“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E9.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主气B.纳气C.生气D.调气E.养气【答案】B10.肺的生理特征是:A.喜和降B.喜清肃C.喜燥恶湿D.喜润恶燥E.喜条达【答案】B11.肾其华在:A.面B.唇C.毛D.发E.爪【答案】D12.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3.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主运化B.主升清C.主统血D.主四肢E.主肌肉【答案】A14.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调节情志B.调节脾胃升降C.调畅气机D.调节胆汁分泌E.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答案】C1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气B.肺主皮毛C.肺司呼吸D.肺主治节E.肺主宣降【答案】E16.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7.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E18.“主升清”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9.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脾为后天之本【答案】D20.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喜条达恶抑郁B.主动、主升C.体阴而用阳D.为藏血之库E.为罢极之本【答案】B21.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肺阳【答案】D22.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呼吸功能B.疏泄功能C.藏精功能D.气化功能E.运化功能【答案】B23.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心神不足B.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肝火上炎E.肺气虚损【答案】C2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尿B.涎C.涕D.泪E.唾【答案】A25.《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右肾B.两肾C.肾间动气D.目E.两肾之间【答案】D26.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罢极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生之本E.仓廪之本【答案】D27.“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肺B.心C.心包D.腹腔E.脑【答案】C28.称“相傅之官”的是:A.心B.肝C.肺D.脾E.肾【答案】C29.“诸湿肿满”,皆属于:A.心B.肝C.肺D.脾E.肾【答案】D30.“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命门B.肾C.心D.脑E.膻中【答案】A3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心者,血之本B.肺者,罢极之本C.肝者,气之本D.肾者,封藏之本E.脾者,生之本【答案】D32.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意E.肾藏智【答案】E33.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答案】D34.“原气之别使”是指:A.肾B.十二经脉C.奇经八脉D.三焦E.血脉【答案】D35.胃气一般是指:A.胃的受纳功能B.胃的腐熟功能C.脾的运化功能D.脾胃功能的合称E.水谷精微之气【答案】D36.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脾B.大肠C.小肠D.三焦E.胃【答案】E37.“泌别清浊”是属于:A.胃的生理功能B.小肠的生理功能C.大肠的生理功能D.膀胱的生理功能E.肾的生理功能【答案】B38.“决渎之官”是指A.肾B.膀胱C.肺D.三焦E.脾【答案】D39.“中正之官”是指A.心B.肝C.胆D.脾胃E.肾【答案】C40.有“化物”功能的是A.膀胱B.小肠C.大肠D.三焦E.脾【答案】B41.“传导之官”是指A.膀胱B.小肠D.三焦E.脾【答案】C42.“中精之府”是指A.心包B.胃C.胆D.三焦E.脾【答案】C43.“州都之官”是指A.胃B.膀胱C.小肠D.大肠E.肾【答案】B44.“五脏之本”是指:A.心B.肝C.脾D.胃E.肾【答案】D45.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B.脾与肾C.肝与肾D.肺与肾E.肝与脾【答案】C46.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心与肾B.脾与肾C.肝与脾D.肝与肺E.肝与心【答案】D47.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心与肺E.心与肝【答案】A48.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肾C.肝与脾D.肝与肺E.脾与肾【答案】C49.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卫气E.肾气【答案】C50.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心与肝B.肺与心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肾【答案】E51.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心火亢盛B.小肠实热C.肝胆火旺D.心火下移小肠E.膀胱湿热【答案】D52.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脾胃虚寒B.脾肾阳虚C.肝脾不调D.脾气虚E.肾阳虚【答案】B53.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54.“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B.精血互化C.同寄相火D.水能生木E.同源于水谷精气【答案】B55.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心与肺B.肺与脾C.脾与胃D.肝与肺E.肺与肾【答案】B56.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脾主升,胃主降D.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脾为胃行其津液【答案】A双项选择题1.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C2.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的是:A.推动血在脉中运行B.调节情志C.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D.朝百脉E.调节血量【答案】AC3.下列官窍中与肾有关的是:A.目B.鼻C.口D.耳E.二阴【答案】DE4.心称为:A.元神之府B.清净之府C.五脏六腑之大主D.君主之官E.精明之府【答案】CD5.和呼吸运动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E.脾【答案】CD6.下列与脾有关的是:A.运化水谷B.调节胆汁分泌C.调畅气机D.运化水液E.贮藏血液【答案】AD7.肺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两项?A.肺气的宣发B.肺司呼吸C.肺朝百脉D.肺气的肃降E.肺主治节【答案】AD8.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的主要改变是下列哪两项? A.易怒B.易惊C.悲忧D.抑郁不乐E.恐惧【答案】AD9.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A.促进机体生长发育B.促进气血的化生C.调节机体的代谢和一切生理活动D.为心神提供物质基础E.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答案】AC10.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A.贮藏血液B.统摄血液C.化生血液D.调节血量E.运行血液【答案】AD11.《内经》中称胆为:A.州都之官B.中精之府D.中正之官E.受盛之官【答案】BD1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运化水液B.通行气血C.通调水道D.通行元气E.运行水液【答案】DE13.以下哪两项是针对膀胱而言的:A.决渎之官B.水道出焉C.州都之官D.变化出焉E.津液藏焉【答案】CE1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答案】CE15.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密切联系的两脏是:B.肝C.肺D.脾E.肾【答案】BC16.“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关系?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AE17.协调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是哪两脏?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E18.下列哪两对内脏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A.心与脾B.肝与肾C.脾与胃D.肺与肝E.肾与心【答案】CD19.在呼吸与血液循环方面相互促进的两脏是:A.心B.肾C.肺D.脾E.肝【答案】AC20.下列哪两对内脏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有密切联系?A.心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肝与脾E.肺与脾【答案】CE21.“藏统失司”导致出血,主要指哪两脏功能失调?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C多项选择题1.下列脏腑中属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B.胆C.脑D.女子胞E.髓【答案】BCDE2.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脾对饮食营养的:A.消化B.吸收C.转输D.传导E.排泄【答案】ABC3.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A.心主血脉B.肝主疏泄C.肾主气化D.肺朝百脉E.脾主统血【答案】AD4.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哪几方面?A.面色B.脉搏C.意识D.舌色E.心胸部感觉【答案】ABDE5.肺气的宣发可表现于哪些生理作用:A.呼出浊气B.宣散卫气C.布散津液于体表D.将血液敷布全身E.生成宗气【答案】ABCD6.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A.齿B.骨C.发D.脉E.面色【答案】ABC7.下列属于肾的生理作用的是?A.调节全身水液代谢B.促进生长发育C.调节全身阴阳D.协助肺的呼吸E.促进生殖机能【答案】ABCDE8.下列与脾有关的是?A.在志为悲B.在液为涎C.在窍为口D.其华在唇E.在体为筋【答案】BCD9.津液的输布依靠?A.肝的疏泄B.肾的气化C.肺的宣降D.脾的运化E.三焦通利【答案】ABCDE10.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A.调节全身水液代谢B.调节全身血量C.运化水湿D.调畅全身气机E.调节一切心理活动【答案】BD11.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辅助心脏行血【答案】ABCE12.下列哪几项是胃的生理功能:A.主受纳B.主通降C.主运化D.主腐熟E.主化物【答案】ABD13.胃又称:A.太仓B.受盛之官C.水谷之海D.五脏之本E.水谷气血之海【答案】ACDE14.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失常,可见:A.尿频B.尿余沥C.尿不畅D.遗尿E.尿失禁【答案】ABCDE15.影响大肠传化作用的有:A.肺气的下降B.胃的降浊C.肾的气化D.小肠泌别清浊E.三焦的气化【答案】ABCD16.小肠的生理功能是?A.吸收水谷精微B.吸收水液C.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D.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E.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答案】ABCD17.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心包B.三焦C.胆D.脉E.脑【答案】CDE18.下列与女子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BCE19.脑称为?A.元神之府B.神明之府C.髓海D.中精之府E.五脏六腑之大主【答案】AC20.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有:A.心与脾B.肝与脾C.心与肝D.脾与肾E.肝与肺【答案】ABC21.肝的疏泄对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是:A.脾的升清B.胃的降浊C.胆汁的分泌D.肾的气化E.心的藏神【答案】ABC22.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A.脾与胃B.肝与胆C.心与心包络D.肾与三焦E.肺与小肠【答案】CDE。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2023年学习资料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藏象-第一节脏腑-目录页-一、五脏一心-主神明(心藏神: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作用。五脏六腑必须在它统一的指-挥下,才能进行协调的,正常 生命活动。-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故心主神明。-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心血不足,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血热扰心,可见神昏、谵语;或心神失常,可见精神委顿、痴呆等。-在志为喜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有关。但喜乐过度可伤心,而见心-神涣散,神 狂乱等病症。
第三章-藏象-第一节脏腑-目录页-一、五脏—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 输布到全身。若肺气虚弱,不能助心行血,血行障碍,则胸闷、心悸、唇舌-青紫。-主治节一治理调节。它概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 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第三章-藏象-第一节脏腑-目录页-一、五脏—肺-在体合皮-在华为毛-肺的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润泽,抵御外邪能力强;若肺气虚皮毛失于温-养和滋 ,则憔悴枯槁,且卫外功能不足易遭外邪侵袭而发病;肺卫气虚,肌表不固,-则常自汗出。由于肺与皮毛的关系密切,外邪侵犯皮毛,常易影响及肺的功能,而见发 热、恶寒、鼻塞、咳喘等肺卫不宣之证。
第三章-藏象-学习目标-目录页-藏象,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脏腑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第三章-藏象-学习目标-目录页-中医认为人体:-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共同组成的一 有机整体
第三章-藏象-》-第一节脏腑-目录页-一、-五脏一肺-主宣发肃降-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3方面-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 用。(3方面-若肺气失宣,则呼吸不利、胸闷、咳漱、鼻塞、无汗等。若肺失肃降,则呼吸短促、-喘息、咳嗽等。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详细)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详细)

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活动和调。
疏泄不及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疏泄太过
(肝气上逆)
闷闷不乐 悲忧欲哭 胸胁少腹乳房胀痛 甚则刺痛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吐血 咯血 甚则卒中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肝失疏泄
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 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 核气(痰),臌胀(水饮)
3.在志为思 z 生理:
脾气健旺→思维敏捷 z 病理:
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 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
4.在液为涎 z 涎 ---为唾液中较稀薄的部分,有润泽口
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 z 生理: 脾气和调→口腔润泽、吞咽顺畅 。 z 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口角流涎 脾精不足→涎液化生减少→口干舌燥
密切联系 (4)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
五脏与体、窍、志、液 整

z 体——形体、躯体

z 五体:皮、肉、筋、骨、脉 z 官窍——五官九窍,窍指孔窍、苗窍
的 体 现
z 五官:口、目、鼻、舌、耳

z 九窍:双目、鼻孔、耳孔、口、二阴 z 志——神志、情志
用 于 诊
z 五志:怒、喜、思、悲、恐

z 液——分泌液
肺肺为为娇娇脏脏
不耐寒热、易于受邪
肺肺与与秋秋气气相相应应 肺气旺于秋,秋季多见肺病(秋燥)
三、脾
z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F
z 脾与体、窍、志、 液的关系
附:脾的生理特性
概述
z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z 藏象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

中医基础理论 脏象

中医基础理论 脏象

脏象学说的含义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 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形体 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 其相互关系和脏腑与自然界关 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各脏腑虽然深藏于体内 难以进行直观观察,但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系 统与体表的某些组织器官相互联系。
内脏有病,与之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可出现 异常反应,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舌象、 脉象等。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病理现象, 根据它们与人体脏腑的联系,来推断内部脏 腑的病变,为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奇恒之 腑
中空有腔性 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 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 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 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 性模型。
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五脏和五体及五官九窍也是密切相 连的。如:肺开窍于鼻,输精于皮毛; 心开窍于舌,其充在血脉;肝开窍于 目,其充在筋;脾开窍于口,其充在 肌;肾开窍于二阴,其充在骨等。


膀胱

皮毛 大肠


肝胆


脾心
胃 小肠




3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 功能活动系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象 学 说 概
第 一 节

主要内容
一、藏象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

第三章第一节脏象学说

第三章第一节脏象学说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 条件:
(1)心气充沛: (2)血液充足: (3)脉管通畅: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 方面进行观察:
(1)面色:正常则面色红润,滋润,有光泽;异 常则面色淡白无华,或是面色较暗,青紫等。 (2)舌色:正常则淡红,滋润;异常则舌色淡白, 或青紫,有瘀斑等。 (3)脉象:结代,艰涩等。 (4)胸部的感觉:心悸心慌,胸闷心痛等。
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构成。
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和肃降是指肺气的两种运动形式。宣发, 是肺气的向上、向外运动;肃降,是肺气向下、向 内运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有三个方面:
(1)呼出体内的浊气: (2)向上向外输布水谷精气和津液: (3)宣发卫气到体表:
其华在面——是指面部的色泽的变化可
体现心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如面色红润, 有光泽;面色淡白,晦滞等。
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主管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清 气,排出体内浊气。这种 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气体
交换,称作呼吸。
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能通过呼吸
中焦消化吸收,化生气血;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
三、奇恒之腑
脑、髓、脉、胆和女子胞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阴阳表里 肝与胆
配合关系
心与小肠 肾与膀胱
胃与脾 肺与大肠 心包络与三焦
心主血脉:
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 发挥营养周身的作用。
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濡养体内脏腑,代 谢后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由肾的蒸腾气化,转化为 尿液,排出体外。

中医基础6藏象概论

中医基础6藏象概论





心精

肺精

肝精

脾精

肾精
2020/2/16
气分


心气

肺气

肝气

脾气

肾气
中医基础理论
阴气

心阴 肺阴 肝阴 脾阴 肾阴
阳气

心阳 肺阳 肝阳 脾阳 肾阳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 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 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 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
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 于心、肝之内。
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 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 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 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 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先天 之精
元气
后天

之精

宗气自Biblioteka 界清气一身 之气心气 肺气 肝气 脾气 肾气
2020/2/16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 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 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气 生理表现——呼吸均匀,气息平和通畅。
病理表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新课讲授
2.主宣发和肃降
二、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含义: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生理作用。
主 生理体现 宣
呼出体内浊气 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和汗液排泄
向上向外。

呼吸不畅——胸闷、喘咳。
恭喜你!你答对啦!
C.皮毛的润泽 D.水液的吸收
哈哈!你答错啦!
E.宣发卫气
综合测试
【A型题】 4.肺的生理特性是 ( ) A.肺为娇脏 B.肺为刚脏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E.主封藏
恭喜你!你答对啦! 哈哈!你答错啦!
综合测试
【A型题】 5.肺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目 E.舌
2.心在体合脉 3.心其华在面
4.心在窍为舌 5.心在志为喜 6.心在液为汗
课堂小结
藏象、藏象学说的定义
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主神志
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火脏而恶热
心的生理联系
1、心合小肠 2、在体合脉 3、其华在面 4、开窍于舌 5、在志为喜 6、在液为汗
综合测试
【A型题】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恭喜你!你答对啦!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
哈哈!你答错啦!
D.藏于内的脏腑器官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综合测试
【A型题】 2.“泻而不藏”,用于概括谁的生理功能(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肾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最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被称为“相傅之官”的脏是(E)A.心B.肝C.脾D.胆E.肺2.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A)A.正确B.错误3.受盛传化水谷的功能与(C)相对应A.大脑B.四肢C.六腑D.五脏4.脾的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

(A)A.正确B.错误5.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E)A.心肺两虚B.心肝两虚C.肺肾两虚D.肝肾两虚E.心脾两虚6.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C)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D.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E.调节血量7.《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C)A.上焦如渎B.上焦如沤C.上焦如雾D.上焦如雨E.上焦如气8.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B)的生理功能A.六腑B.五脏C.奇恒之腑D.脑E.髓9.“阴中之阴”,五行属水,与冬气相通应,与此描述对应的是(D)A.心B.肝C.脾D.肾10.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A)A.小肠B.大肠C.脾D.胃E.肺11.以下属于大肠实热的症状是(C)A.下痢B.里急后重C.便秘12.主决断的脏腑是(D)A.心B.肝C.脾D.胆E.胃13.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的是(B)A.骨B.胆C.脑D.脉E.三焦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BCE)A.罢极之本B.仓廪之官C.后天之本D.受盛之官E.气血生化之源2.肺的宣发作用可体现于(ABC)A.呼出浊气B.向上向外布散精微C.宣发卫气D.清理呼吸道异物E.使血液会聚于肺3.膀胱湿热,上犯于肾症状有(ABCD)A.尿急B.尿痛C.尿血。

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藏象学说-1(概论+五脏)一、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神脏5.心主血脉6.心主藏神7.心主通明8.肺主气9.肺主行水10.肺主治节11.肺为华盖 12.肺为娇脏13.脾主升清 14.脾主藏意 15.肝体阴用阳16.肝主藏魂 17.肾主纳气18.肾藏志 19.脾主运化 20.四末21.肝气犯胃 22.肝为刚脏23.先天之本 24.肾主水二、填空题1.“藏象”一词首见于___________,脏腑的分类首见于___________。

2. 脏腑可分为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

3.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__。

4.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

5. 奇恒之腑在功能上_____________,与五脏相同;在形态上_____________,与六腑相似。

6.奇恒之腑除_____________外,其余都与五脏没有表里配合。

7.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8.血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条件。

9. 肺主气是指肺具有调节呼吸和主司一身之气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 五志归属五脏,喜为_____________之志,悲为_____________之志。

12.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____________。

13.脾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肾开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藏象与气血津液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 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 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 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 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宣发 津液:肺气
肃降
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 输布和排泄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 上,位置最高,称华盖。可宣发卫气于体表,具 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肺喜润恶燥。
3、肺为娇脏: 皮毛 外邪 口鼻
息道
肺 宣肃失司
内伤 病因
气血津液 失调
(三)肺与体、窍、志、液、时的联系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腑 五脏 六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 不能满也。”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个体特异)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
• 脏器是纯粹的解剖学概念,其功能散在于许 多脏腑之中。如大脑。
8
(二)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的方法, 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与 体、华、窍、志、液,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 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
1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
3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主要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 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 形象及其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张介宾:“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 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6
• 3、关系 • (1)藏与象的关系 • ①藏象相通,藏变象变 • 有藏才会有象,藏和象是相通的;有藏的功
2、五脏与体、华、窍、液联结成一个整 体。
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4、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不仅是保证人 体平衡的关键,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协调平衡的关键。
13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名称
结构特点
生理功能
功能特点
阴阳 表里
经络 络属
五 脏
肝、心、脾、肺、 肾
实体性器官 (中满)
11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2. 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 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 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 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四)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 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 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病理
疏泄不及 肝 失 疏 泄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 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 为积。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 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中医护理基础----藏象1

中医护理基础----藏象1

55

脾五行属土 脾为仓廪之官 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 脾与胃相表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的主体功能
一、脾主运化 二、脾主升清 三、脾主统血
病理上 肝的病变常表现为阴血不足而阳气上亢
--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治疗上 以滋补肝血而平柔肝阳为主
33

一、心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心的生理特性
34

位置:位于左胸腔,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形态:心脏尖圆,形如倒垂之莲蕊。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37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心气充沛 心脏的正常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38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贮藏精汁
藏而不泻
无(除 无(除 胆) 胆)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藏别论》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3
藏象学说
32
肝体阴而用阳 活动
“体”,肝之本体 “用”,肝的功能
肝藏血,故体阴;肝主疏泄、升发,故用阳 体和用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器官物质和功能的关系
肝之体阴是肝之用阳的基础,即肝为用阳之刚脏,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主治节 肺朝百脉,人体心律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
肺宣发肃降,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4.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输布水谷精微以 温养和润泽皮毛外达皮肤。 ( 2 肺气充盛,则皮毛润泽,腠理 固密(卫气),司汗孔开合抵御外邪。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5、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喜有关 生理:
心气血调和 → 气平缓
病理: 过喜 →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
志狂乱 暴喜 →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 脉微欲绝。










4、在液为汗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 五液:汗、泪、唾、涕、涎 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 血 水分渗出脉外 生理: 补充 津液 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长夏为夏末秋初,跨越农历夏至至处暑5个节气。
生理:
脾之运化旺于长夏。
病理:
长夏之湿气容易困脾。
治疗:
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 品。 湿邪困脾,则口腻口甜。
中 医








(四)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
疏泄 主藏血 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相表里
思虑过度 → 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 头目眩晕。










4、在液为涎 涎 ---为唾液中较粘稠的部分,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
膜的作用。
生理:
脾气和调 → 口腔润泽、吞咽顺畅 。
病理:
脾气不和 (不摄)→ 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 口角流涎 脾精不足 → 涎液化生减少 → 口干舌燥
气的生成(宗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
肺吸入的清气
相互结合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 ,布散全身推 动人体生命活动
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 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 告终。
中 医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保持呼吸道洁净。

4. 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聚会于胸。 清浊之气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交换,精微之气在心气和肺 气的共向作用下输布到全身 实际上,肺与全身脉管的联系,还得通过心这 一中间环节,故“肺朝百脉”的理论变化形式便是“辅 心行血”,说明肺与心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础理论精



肺主气,人体呼吸之节律及全身气机受控于肺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
肺气虚 肺阴虚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A.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 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 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B.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 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 脉虚或细数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










5 肺开窍于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6. 肺在志为悲
其生理功能与情志悲忧有关
生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1)运化食物 食物 胃、小肠 A.上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依赖脾运化
水谷精微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食物 功能失调
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 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
(2)运化水液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体外










运化水液 功能失调 浮肿
阴阳属性 形态特点 运动特点 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满 泻而不藏,实 而不实 而不满 藏精气(化生 传化物(受纳 和贮藏精气) 和传导水谷)










几个问题的解释 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泻:宣泻、外泄 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充实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病理:
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










5、与夏气相通应 生理:
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 病理: 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 治疗: “冬病夏治” “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重点回顾: 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心 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 神、意 识、思 维活动,以血为 物质基础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属于心, 心之气血盈亏显现于面 开窍于舌 : 心之别络系于舌,舌为心之苗 在液为汗 :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 源、血为心所主“汗为心之液” 在志为喜: 心之功能正常,表现为喜的 情绪变化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藏 象
学习目标
掌握脏腑概念、 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熟悉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










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与脏同,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 形象也,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 藏象:脏藏于内,象呈与外 藏象学说: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病理: 肺气不足 →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 肺气消耗:呼吸 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










4. 肺在液为涕
涕 --生理: 鼻粘膜的分泌液。
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 → 鼻干 肺寒 → 鼻流清涕 肺热 → 鼻流黄浊涕










5. 与秋气相通
生理: 肺金之气应秋而旺。 病理: 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治疗: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一、 五 脏
(一)、心
1.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 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 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 用。
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
血脉 心气 全身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B. 充盈
(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升清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与胃相表里










(三)
1、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 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
脾主运化
(2)运化水液















3、脾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 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下 降(气摄血)血不归经导 致出血。如便血、尿血、衄
血、吐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 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