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教科版选修3-5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1课时 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 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 上运动
2、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
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BC )
原子
原子核
体育场
原子半径数量级 为10 -10m 原子核半径数量 级为 10 –15m
原子核的电荷数(核电荷数)Z=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 数+中子数
XA
原子核的符号:Z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行星模型)
1. 在原子的中心有 一个很小的核称为
原子核 ;
2.原子核的特点:原 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 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 原子核里;
3. 原子特点:带负 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绕核旋转。
返回上页
播放动画
显示轨迹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 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 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 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 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 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 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 转。
α粒子束在通过金箔 时,极少数α粒子距离原 子核较近,受到正电斥力 的作用而发生散射;而绝 大多数α粒子距离原子核 较远,顺利地按原有运动 方向通过了金箔。
原子核的发现使人类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了 一个新的层次——原子核 层次。
现象解释
退出课件
根据卢瑟福的原 子结构模型,原子内
部是十分“空旷”
的,举一个简单的例 子:
3、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4、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名师精编作业(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名师精编作业(1)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5�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1)
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证明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以下叙述的内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有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由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参考答案
1.A
【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由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A正确;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启发,提出了光子说理论,美国物理学家米立肯利用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子的存在,B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C错误;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
A.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科学家发现的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C.卢瑟福対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实验证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6.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部存在自由电子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C.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说明原子内部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D.氡原子核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一定只剩下1个未发生衰变
7.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光电效应B.α粒子散射实验
C.天然放射现象D.X射线的发射
8.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装置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出的粒子流A轰击铍(Be)时会产生粒子流B,用粒子流B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流C,图中粒子流A是()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第1课时 作业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第1课时  作业

1.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答案】 B本题选择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的,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要了解该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知道该模型的具体内容.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 eV–3.11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答案】 C考点:能级跃迁点评:本题考查了玻尔能级结构,考察了能级跃迁时发出光的频率的计算。

3.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A.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 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答案】 A【解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能量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小,所以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故A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与频率无关.故B错误.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同.故C错误.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向外辐射能量,不是原子核辐射能量.故D错误.故选A.考点:波尔理论【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E m-E n=hv,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则波长越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作业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知识点一能层与能级的考查1.[2018·武汉新洲一中测试]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2.在同一个原子中,M能层上的电子与Q能层上的电子的能量()A.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C.前者等于后者D.无法确定3.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A.n pB.n fC.n dD.n s4.某一能层上n d能级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为()A.6B.10C.14D.155.[2018·贵阳都匀中学月考]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离核最远的电子能量最高C.p 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能级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6.下列各能层中开始出现d能级的是()A.N能层B.M能层C.L能层D.O能层知识点二构造原理及电子排布式的考查7.下列多电子原子不同能级能量高低的比较错误的是()A.1s<2s<3sB.2p<3p<4pC.3s<3p<3dD.4s>3d>3p8.[2017·武汉新洲一中测试]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L1-1-1所示方法形象地表示:图L1-1-1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9.表示一个原子在M能层上有14个电子,可以写成()A.3p6B.3d10C.3s23p63d6D.3s23p64s210.根据构造原理比较下列能级的能量大小关系(填“<”“>”或“=”)。

《第四章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理解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原子核的组成、核子与质子中子的关系、原子核的核式结构模型以及其基本特点展开。

具体包括:1. 复习原子核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理解质子与中子在原子核中的分布和作用。

2. 掌握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理解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含义,通过模型理解原子核的形态和大小。

4. 完成与核式结构模型相关的实验或模拟练习,如用实验数据验证原子核的大小和形状。

5. 分析原子核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了解核力及其对原子核稳定性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前,对课堂所学的原子核的组成及结构进行复习,确保理解基本概念。

2.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非正当途径获取的资料。

3. 对于涉及计算的内容,需步骤清晰、计算准确,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4. 对于实验或模拟练习部分,需结合课本内容及个人理解进行详细记录和说明。

5.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置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

3. 对学生在实验或模拟练习部分的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4. 对学生的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细致检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18-2019年《金版学案》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八章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018-2019年《金版学案》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八章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拓展一 分析 α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 主要由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和转动 圆盘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其中,带有荧光屏的放大 镜可以沿着图中的虚线转动.
2.实验现象. (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 进. (2)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 α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有的几乎达到 180°.
知识点二 原子的核式结构 提炼知识 1.核式结构模型:1911 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 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 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 与含有的电子数相等,非常接近于它们的原子序数. (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3)原子核的大小:实验确定的原子核半径 R 的数量 级为 10
-15
m,而原子的半径的数量级是 10
-10
m.因而原
子内部十分“空旷”.
判断正误 1.原子核很小,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2.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 3.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
小试身手 2.(多选)卢瑟褔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
(3)卢瑟褔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 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判断正误 1.α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符合 事实的.(×) 2.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 转或反弹.(×) 3.α 粒子大角度的偏转是电子造成的.(×)
小试身手 1.卢瑟福利用镭源所放出的α 粒子,作为炮弹去轰 击金箔原子,测量散射α 粒子的偏转情况.下列叙述中符 合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事实的是( )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选择题:(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中的电子()a. 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b. 在核内与质子结合成中子c. 在核外固定区域内运动d. 在核内运动(2)下列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很小的一部分b. 核外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运动c. 原子核只带正电荷,不带负电荷d. 原子中不存在中子2. 简答题:(1)请简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在解释某种自然现象时,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否适用?试举一例说明。

3. 讨论题:根据核式结构模型,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你认为实验结果与核式结构模型相符吗?三、作业要求1. 选择题部分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简答题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讨论题部分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

2. 作业应在课后自行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3. 回答问题时,请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必要时可查阅相关资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1)选择题回答的准确率(2)简答题回答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讨论题中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2. 评价方式:(1)小组互评: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互相批改并给出评价,教师最后综合各组的评价情况。

(2)教师点评:教师将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在收集完所有学生的作业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欢迎学生提出对作业设计方案和教学方式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作业,学生应能:1. 进一步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 掌握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3. 能够运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一些原子现象;4.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_5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A组(20分钟)1.有一位科学家,他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位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他是()A.汤姆孙B.卢瑟福C.盖革D.马斯顿解析: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A项错误;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但提出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故B项正确,C、D项错误。

答案:B2.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解析: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故B 对,A错;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时离原子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原子核很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D对。

答案:BCD3.卢瑟福预想到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是()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B.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整数倍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比其质量数小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解析:原子核如果只是由质子组成,那么核的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即质量数)应该与核的电荷与质子的电荷的比值(即电荷数)相等,但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所以,原子核内除了质子,还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子质量相等,但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

答案:C4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

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解析: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原子核对其有库仑斥力的作用,离原子核越近,斥力越大,偏转越明显,当α粒子正面碰撞原子核时,由于α粒子质量较小而反弹,所以选项B、D正确。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验证过程;3. 学会运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二、作业内容1.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原子物理现象,运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进行解释;2. 结合课本知识,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一篇约300字的短文,阐述核式结构模型的意义和影响;3. 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 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核式结构模型的符合程度,完成一篇约200字的实验报告;5. 根据课本内容,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阐述核式结构模型在该场景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围绕核式结构模型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方案、操作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3. 作业字迹清晰、逻辑严谨,不得抄袭,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4. 每位同学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相互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和反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作业反馈和评价结果,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2.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还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详细的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 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验证过程;3. 能够运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4. 培养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篇约300字的短文,阐述自己对电子跃迁的理解以及核式结构模型在该现象中的重要性;2.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模拟氢原子光谱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3. 根据课本知识,讨论核式结构模型在科技、医学等领域的应用;4. 根据实验报告的结果,提出自己对核式结构模型的思考和疑惑。

《第四章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2. 掌握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会运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1. 预习自测学生需提前预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程,并完成自测题目,自测题目包括但不限于:- 原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是什么?- 核子与质子、中子的关系如何?- 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什么?2. 课堂笔记整理在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记录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原子核的组成元素及其特性。

- 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 核式结构模型的图示及解释。

3. 作业题目完成以下题目,以检验对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 简述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

-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 假设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请计算其核子数。

- 分析核式结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探究学生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实际应用案例,并形成简短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预习自测题目需认真完成,并标记出自己的疑惑点。

2. 课堂笔记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回顾复习。

3. 作业题目需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4. 拓展探究部分需真实可靠,可以是网络资料或书籍资料,需注明出处。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迟到或未交作业需说明原因。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预习自测的准确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2. 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3. 作业题目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4. 拓展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学生将巩固和复习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二、作业内容:1. 简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解释其基本内容。

2. 完成一份关于该模型应用的简短报告,包括其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3.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核式结构模型在解释某种现象中的作用。

三、作业要求:1. 报告和案例应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等部分。

2. 报告字数应在1000字左右,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如有引用应注明出处,且不得抄袭。

4. 报告和案例应围绕核式结构模型的主题,避免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和案例的完成情况、书写质量以及内容的准确性给予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主题把握、知识运用、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对于优秀的报告和案例,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课堂上分享。

4. 对于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对其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将作业收集起来,进行初步的批改和整理。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调整教学策略,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知识点。

4.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本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重要的物理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作业反馈1. 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并确保作业内容真实有效。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 通过对作业的完成,强化学生对该模型的理解和运用;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章节,包括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描述、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以及对其与后续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知识应用: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可能应用核式结构模型的实例,如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或是在电子设备中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等。

学生需说明应用该模型解释这些现象的逻辑和过程。

3. 探究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些可能的材料或设备(如氢气、质谱仪、显微镜等),让他们尝试模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运行过程,并解释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完成作业,不能依赖任何其他人的提示和解释;2. 清晰表达:学生的回答和解释需要清晰、准确,逻辑严谨,语言简洁;3. 实践操作:对于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尝试和操作。

四、作业评价1. 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是否准确,包括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等;2. 应用性:观察学生能否将该模型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设计实验;3. 创新性:观察学生是否提出了新的应用或改进该模型的想法;4. 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任务,包括阅读、总结、解释和应用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2. 反馈将包括对作业的评价和建议,以及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的解答;3. 学生应认真对待教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正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通过实际应用和探究任务,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选择题:(1)什么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根据核式结构模型,电子是如何绕核旋转的?(3)请简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2.简答题:(1)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

(2)如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这与核式结构模型有何关系?(3)请谈谈你对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或反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要求写出实验原理、步骤和预期结果。

三、作业要求1.选择题需认真阅读教材,确保答案准确无误;2.简答题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回答;3.实验设计需考虑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等要素,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

4.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鼓励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倡创新思维。

四、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质量、实验设计质量等;2.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五、作业反馈请学生认真阅读批改后的作业反馈,针对反馈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修正,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同时,也欢迎学生对作业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内容部分:1.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核式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答案应简洁明了,符合理论要求。

2.简答题:要求学生能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回答,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答案应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3.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实验方案。

教师将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核式结构模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原子核的组成第1课时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原子核的组成第1课时作业

1.下列氧的同位素表示错误的是( )A.O 168 B.O 178 C.O 188 D.O 189解析: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的电荷数相等,但质量数不同.题中O 的同位素质子数应都是8,故D 选项表示错误.答案:D2.(经典回放)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故B 错,A 、C 、D 对.答案:ACD3.氕、氘、氚是同位素,这是因为它们(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D.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故A 、C 、D 正确,B 错.答案:ACD4.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核时( )A.α粒子动能最小B.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最大C.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D.α粒子与金核间万有引力最小解析:α粒子接近金核时,库仑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A 、B 正确;C 、D 错误. 答案:AB5.有关O 168、O 178、O 188三种同位素的比较,试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同位素哪一种粒子是不相同的( )A.质子B.中子C.电子(2)三种同位素中,哪一个质量最大?___________.(3)三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___________.解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故不相同的是中子.O 168、O 178、O 188的质量数分别是16、17、18,故O 188质量最大.三个同位素质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同.答案:(1)B (2) O 188 (3)相同6.一个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完全由它原子核内所含有___________的数来决定,但是相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虽然质子数一定相同,但是___________数有可能不一样,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___________,彼此称为___________.这些原子最大的差别是原子的___________不同.答案:质子 中子 相同 同位素 中子7.U 23892的元素中,含有__________个中子.碳元素C 146,其质子数=__________,中子数=__________,写出它的一种同位素_________.解析:U 23892中核子数是238;质子数是92.故中子数是238-92=146(个).C 146中,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14-6=8(个).答案:146 6 8 C 1268.关于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C.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D.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0m解析:按照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5 m,故B 、C 正确.答案:BC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A.万有引力B.库仑力C.磁场力D.核力解析: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是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使它们相互排斥才发生大角度偏转.核力是核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起作用的.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和原子核根本就达不到这么小的距离,故B 项正确.答案:B10.如图3-1-1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射线x 1,轰击铍(Be 49)时会产生粒子流x 2,用粒子流x 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 3,经研究知道( )图3-1-1A.x 1为α粒子,x 2为中子B.x 2为中子,x 3为质子C.x 2为质子,x 3为中子D.x 1为质子,x 2为中子解析:元素钋(Po)放出的是He 42,即α粒子,用α粒子轰击铍(Be 94),会放出中子,He 42 +Be 94→n 10+C 126,用中子(n 10)轰击石蜡会打出质子(H 11),故x 1为α粒子,x 2为中子,x 3为质子.答案:AB11.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α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以不计).解析:由洛伦兹力和牛顿定律可得qvB=Rm v 2① 式中v 和α粒子运动的速度,设v′为反冲核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v′=mv ②由题意此处不考虑质量亏损,在衰变过程中,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均来自于质量亏损,即 Δmc 2=21(M-m)v′2+21mv 2② 由以上三式解得Δm=)(2)(22m M m c qBR M -. 答案:Δm=)(2)(22m M m c qBR M -。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精品资料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精品资料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作业Word版含答案

1. 提出原子核式构造模型的科学家是( )A. 汤姆孙B. 普朗克C. 卢瑟福D. 伦琴2. 对于原子构造理论与α粒子散射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 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考证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错误的B. 卢瑟福认识到汤姆孙的“枣糕模型”的错误后提出了“核式构造”理论 C.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考证核式构造理论的正确性D. 卢瑟福依照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理论3. 图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穿过某一金属原子核邻近时的表示图,A、 B、C 三点分中( )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处的速度比在B 处的速度小A. α粒子在B.α粒子在 B 处的速度最大C.α粒子在 A、 C 处的速度大小相等D.α粒子在 B 处的速度比在 C 处的速度小4.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用的“靶”是金箔,这是因为金是延展性最好的金属,薄的金箔能够做到只有几十纳米厚。

若某金箔的厚度是80 nm(1 nm=10 -9 m),并以为此中的金原子是密切摆列的,那么α粒子在穿过这金箔的过程中,需要穿过的金原子数最靠近下边的()A. 2000B. 200C. 20D. 25. 不可以由卢瑟福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 .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质量几乎所有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的所有正电都集中在原子核内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在离核近来的轨道上运动,轨道半径为 r 1。

求电子绕核转动的角速度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7. 如下图,以下实验中,深入地揭露了原子的核式构造的是()8.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假如只考虑α粒子与金原子核的互相作用,则一个α粒子在穿越金原子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α粒子的动能渐渐减小B.α粒子的电势能渐渐增大C.α粒子与金原子核构成的系统能量渐渐减小D.α粒子的加快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9.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能够看作静止不动,以下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此中正确的选项是()10. 1911 年卢瑟福依照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量α粒子发生了(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时作业7: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时作业7: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选择题考点一α粒子散射实验1.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答案] A[解析]金箔厚度太大,α粒子就不能穿透了,所以不可以太厚,故B项错误;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也会发生散射现象,只是铝的延展性不如金好,不能做到很薄,所以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故C错误;实验装置必须在真空中进行,否则α粒子会电离空气,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故D错误;正确选项为A.2.(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选用金箔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很薄的箔B.金核不带电C.金原子核质量大,被α粒子轰击后不易移动D.金核半径大,易形成大角度散射[答案]ACD[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选用金箔是因为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很薄的箔,α粒子很容易穿过,A正确.金原子核质量大,被α粒子轰击后不易移动,C正确.金核带正电,半径大,易形成大角度散射,故D正确,B错误.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考虑电子对α粒子偏转角度的影响,这是因为() A.电子的体积非常小,以致α粒子碰不到它B.电子的质量远比α粒子的小,所以它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极其微小C.α粒子使各个电子碰撞的效果相互抵消D.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所以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外力为零[答案] B[解析]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电子虽然很小,但数量很多,α粒子仍能碰到,影响微乎其微,选项B正确.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加,电势能也增加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答案] D[解析]由于原子核很小,α粒子十分接近它的机会很少,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的偏转,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直径的大小约为10-15m~10-14m.由此可知A错误,D正确.α粒子向原子核射去,当α粒子接近核时,克服电场力做功,所以其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当α粒子远离原子核时,电场力做正功,其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所以选项B、C都错误.5.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为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则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图中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图中的α粒子反弹是因为α粒子与金原子核发生了直接碰撞C.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继续前进说明了带正电的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空间很小D.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大小[答案] C[解析]题图中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则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题图中的α粒子反弹是因为α粒子与金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作用,并没有发生直接碰撞,故B错误;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所以带正电的物质只占整个原子的很小空间,故C正确;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故D错误.考点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6.(多选)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A.原子核是可分的B.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错误的C.原子是由均匀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原子中的正、负电荷并非均匀分布[答案]BD[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并非证明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而是证明了组成原子的正、负电荷在原子内部是如何分布的,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子内部的正、负电荷并非均匀分布,证明了“枣糕模型”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D.7.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了质子的存在B.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D.说明了正电荷均匀分布[答案] C[解析]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C正确.8.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B .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C .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D .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答案] B[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有关,通过该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二、非选择题9.已知电子质量为9.1×10-31kg ,带电荷量为-1.6×10-19C ,当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时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m 时,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大小、频率、动能和等效的电流.[答案] 2.19×106m/s 6.58×1015Hz 2.17×10-18J 1.05×10-3A [解析] 根据库仑力提供电子绕核旋转的向心力可知k e 2r 2=m v 2r, v =e k mr=1.6×10-19×9×1099.1×10-31×0.53×10-10m/s ≈2.19×106m/s.而v =2πfr ,即f =v 2πr = 2.19×1062×3.14×0.53×10-10Hz ≈6.58×1015Hz.E k =12m v 2=ke 22r≈2.17×10-18J. 设电子运动周期为T ,则T =1f =16.58×1015s ≈1.52×10-16s. 电子绕核的等效电流:I =q t =e T =1.6×10-191.52×10-16A ≈1.05×10-3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
2.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B.金箔的厚薄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改用铝箔就不能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真空中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A.万有引力
B.库仑力
C.磁场力
D.弹力
4.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这是因为()
A.α粒子和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D.电子体积极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5.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图中画出了一些曲线,这些曲线哪些可能是α粒子的径迹()
A.a
B.b
C.c
D.d
6.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金原子核时附近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图中P、Q是轨迹上的两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

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关于原子核的位置()
A.一定在①区
B.可能在②区
C.可能在③区
D.一定在④区
7.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靠近金原子核时,α粒子()
A.具有的动能最小
B.具有的电势能最小
C.和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总能量最小
D.所受原子核施加的作用力最大
8.下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金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的速度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大小相同
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
9.第一次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__原子模型,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实验装置,提出了原子__________的模型。

10.已知电子质量为9.1×10-31kg,带电荷量为-1.6×10-19C,若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时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 m,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v=__________m/s。

11.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请你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估算原子核的大小(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下列公式或数据为已知:点电荷的电势U=kQ/r,k=9.0×109N·m2/C2,金原子序数79,α粒子质量m α=6.64×10-27 kg,α粒子速度v=1.6×107 m/s,电子电荷量e=1.6×10-19 C)
12.(2008上海高考,有改动)199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若用动能为1 M 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求其速度约为多大。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106 eV)
13.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测得α粒子能够接近金箔的最小距离约为2×10-14m,原子核的平均密度约为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1023mol-1)
参考答案
1答案:AC
2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是指用α粒子轰击很薄的金箔(或铝箔)物质层,通过观察α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为准确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荧光屏和显微镜应能够围绕金箔转动,且整个装置放在真空环境中。

答案:A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D
6解析:因为α粒子与金属原子核之间存在着斥力,如果原子核存在于②或④区,则α粒子一定可以超过Q点的切线到达③区域,故原子核不可能在②区、④区,同理也不可能在③区,应在①区。

答案:A
7答案:AD
8答案:CD
9答案:汤姆孙 葡萄干面包模型 α粒子散射 核式结构
10解析:库仑力提供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r
mv r ke 2
22=,得m/s 102.19m/s 10
1.91053.0109106.163110919⨯=⨯⨯⨯⨯⨯⨯==---mr k e v 答案:
2.19×106
11解析:由于是估算,我们可以取极少数被弹回的α粒子为研究对象。

当α粒子的速度减为0时,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距离最小,约等于金原子核的半径。

此时α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

r Q kq v m αα=221,解得22v
m Q kq r αα=,代入数据解得r =4×10-14 m 。

答案:r =4×10-14 m
12解析: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偏转,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有的原方向返回;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由动能2k 21mv E =得,α粒子的速度m/s 106.9m/s 10
67.14106.11022627196k ⨯=⨯⨯⨯⨯⨯==--m E v 。

答案:6.9×106 m/s
13解析:把α粒子能够接近金箔的最小距离近似看作金原子核的半径R ,金核的体积 3π34R V = 3314)100.2(π3
4m -⨯⨯= =3.4×10-41m 3。

一个金原子的质量是
A
N M m =0 kg 1061019723
3
⨯⨯=- =3.3×10-25 kg 。

金原子核的平均密度是V
m 0=ρ 34125m /kg 10
4.3103.3--⨯⨯= =9.7×1015 kg/m 3。

答案:9.7×1015 kg/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