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人竟然是这样教育小学生!
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
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美国的小学教育有公立小学也有私立小学,和国内一样基本为六年制,美国政府并未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而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影响着美国小学教育的方向。
这六项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强健体格;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三、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的认识;四、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五、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有上述美国小学教育的六大任务可知: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儿童的身体与心里的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学习其他的课程、发展个人的潜能;其次美国教育十分重视民主素养,从小就要教导民主观念,培养具有民主风范的美国公民;第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接受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没有一言堂和标准答案,教育的内容更加活泼多元,教育的成果更加宽广无限。
美国小学的教学科目主要有英语、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及音乐、健康及体育、外国语等。
其中以教导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是以英语阅读、写作、文法、拼字以及数学为核心课程,由专人教师担任教学,其他科目则由科任老师担任教学。
美国的小学校规模都不大,平均每班的学生人数在20至30人之间,较大城市可能有的小学校学生人数会超过千人,一般地区的小学校学生人数只有数百人。
这是一节英语课,老师给学生播放一个动画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动画片的内容。
美国小学一年分4个学期(春夏秋冬),一学年分3个学期(第一学期9月5日----11月29日;第二学期12月1日----3月7日;第三学期3月9日----6月13日),暑假接近3个月。
美国的小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上午7点半上学,下午2点就放学了。
美国小学总课时很少,每个教学日只有6.5个小时,每周只有32个小时,每节课只有30分钟,上下午各有一次户外游戏活动,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布置一点点作业也只要求几天后才交。
美国人待人做事的观念和规则
美国人待人做事的观念和规则1、早上不吃早餐的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一个连自己健康都不在意的人,不会在意任何项目的细节。
2、每个人都要有一个骨灰级的爱好,不为金钱,而纯是为了在这个领域去追求追寻真理的快乐,真诚地对待这个爱好,记得在你的师长带完你们课程的时候,给他演奏,并告诉他,你学会了独立思考。
3、记住待人真诚,因为上帝不会饶恕不老实的人,记住这是你有所成就的必备条件,你可以为了观点不同而打架,但不能背离你在会议上的观点,因为这样会导致你以后失信于公民社会。
4、不要在图书馆和女朋友接吻,即便你在操场的草地上与其过格暧昧也是你人性的权利,但请尊重知识。
5、当你见到校园内的老人,身体不便的,你要帮助他过宽路,因为这个是举手之劳,上帝会记住你的行为,也会让你在大众中更完善更人性,顺手得此,何乐不为那,对这个世界的爱永远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础。
6、永远尊重那些知识分子,因为说不定哪天,你就要为他们打工,你的房子、游艇、国际旅游都要依靠这位老兄开创的事业,记住最大的资本投资是知识,不要以为盖茨大学没有念完就创业来藐视知识,实际上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编程高手了。
7、少吃快餐,因为那不是绿色的食品,每个星期都去吃些青菜,尽管这很贵,但没有什么比生命更贵了。
8、父母是你的朋友,他们不需要你们赡养,但需要你们每个星期的视频电话的关爱,记住是他们创造了你。
9、尽量使用布袋子,因为地球不是你的垃圾场,如果你想要人的尊严,那么请保持环境卫生。
10、不要以为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是个不长脑子的戏子肌肉男,实际上,从前的演戏是他的热爱,而他本人则是正规的商学和经济学硕士。
1、要明白什么是学习,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学习是帮助你梳理你未曾经历过的精彩,所以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生活的真实存在更重要,记住任何理论都是偏执,所以请学习理论,但也同时怀疑理论,因为上帝比你更聪明,真实比理论更全面,如果你是为了吃饭来进入大学深造,那么请去肯德基当店员,真理的获取不是仅仅为了吃饭。
国外的教育事例
国外的教育事例美国人的“残酷”教育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有的做法尽管对我们中国家长来说还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残酷”,但在培养孩子独立、自立的个性方面有很大作用。
比如: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无父母陪护;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读书。
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
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
所以,必须找工作,做到经济上独立。
在用钱上,就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段家庭的孩子,对自己也很“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
英国家庭教育孩子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外国是怎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
外国是怎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非常注重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他国家是否也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呢?答案是肯定性的。
无论哪个国家都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
下面根据本人了解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些西方国家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以供大家参考并进行分析借鉴。
1.美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早在20多年前,我就听从美国学习回来的同学讲“没想到美国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当时我还有些不相信。
后来才逐步了解到,美国确确实实有一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明”手段和方法,他们通过各种具体活动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厌其烦地讲为什么要热爱国旗、如何热爱国旗。
他们认为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幼儿娃娃开始就讲星条旗的组成,星条旗的来历。
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华盛顿是“美国之父”,知道南北战争。
为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时,让每个学生手放胸前,神情虔诚、庄严地念道:“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
从小学入学那一天起,每个学生就开始接受爱国家、爱国旗、唱国歌的教育。
在美国的大学里,你会看到学生桌子上常常放着作为工艺品的小国旗,墙上贴着国旗。
在大学里,凡是举行全校性的活动,哪怕是一场篮球赛,第一个议程肯定是全场起立奏(唱)国歌,气氛非常热烈。
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必须演奏《星条旗,永不落》的国歌,合唱队员引吭高歌,每个在场的人也都把右手放在胸前,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共同高唱国歌。
当我们观看美国影视片时,常常看到一些部门主要雇员的办公室都树着一面小国旗,在一些高大建筑物上均挂有国旗,甚至连一些服装如T恤衫的前后、袖子上,也都印有“星条旗”·美国人认为“国旗象征国家,到处有国旗,才能到处有国家,时时见国旗,才能时时想着国家。
建筑物上挂着国旗,服装上印着国旗,抬头低头都能见到国家形象、国家观念,爱国主义也就潜移默化地刻入每个公民心中”。
学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学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自信有一篇文章说: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相丑俊、高矮或胖瘦,个个都是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自信。
他们的自信是从父母无条件的爱、尊重、赞赏和信任中获得的。
父母无条件的爱: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不会因孩子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而把爱有所区别爱。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
使孩子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从而自信。
尊重: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
自尊首先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
美国学校和家长都很尊重孩子,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等),使他们意识到自己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达到自信。
赞赏: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孩子也如此,在美国,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
因而使孩子充满自信。
20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的。
信任: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
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
”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
”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这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打击了她的自信,美国人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几乎相信孩子所有的话,使孩子得到自尊,从而获得自信。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儿童对音乐有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去开展活动,才能使孩子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去感受音乐,去自我创造。
我们都有同样的感觉:乐队队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乐曲的记忆能力,比一般的同学要强;而舞蹈队员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体态语言超过一般学生水平,这就是参与了音乐能力培养的结果。
只有“把音乐交还给学生”,才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以下方面作了一点尝试。
一、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现阶段,教材中都有器乐教学,而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
例如:在学习完《小事情》这首歌后,除了让学生用口头演唱、在录音机中听二声部效果外,我还让学生用固定音高的乐器——竖笛进行演奏,这样一种实践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在演唱两声部时出现音准不稳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及音准能力。
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二声部和谐美妙的音响效果,掌握二声部的唱法,学生既有兴趣,又明白易懂,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东西。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我们都觉得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灵活,而中国课堂相对死板。
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课堂教学在美国中小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25名左右,而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是多少?大概是美国课堂人数的两倍吧。
美国课堂学生少,老师就有可能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动,课堂教学也就相应地灵活。
而在中国,你让一个老师对付50多个学生,如果中国老师想和全班同学互动,一节课就那么点儿时间,一旦互动起来,估计老师就没什么时间讲课了。
中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决定了中国中小学的教学只能是填鸭式的,美国学校的灵活教学法,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图书馆美国中小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找资料。
美国学校对教材的大撒把,和形形色色的美国图书馆有关。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均每2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
其中公共图书馆8956个、大学图书馆3793个、学校图书馆98460个、特别图书馆7616个(包括公司、医学、宗教、法律、财经等图书馆)、军事图书馆265个、政府图书馆1006个。
在美国,各类图书馆就是美国学生读不完的教材和百科全书。
即使美国老师不用统一的教材,美国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
请记住这个数据吧:平均每25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图书馆。
这个数据,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
中国社区图书馆的.不普及,藏书有限的中小学图书馆又不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需要阅读的书籍,这就决定了中国学校必须要有统一的教材。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道德教育美国孩子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外活动来完成。
教堂,童子军,女童军,都可以向美国孩子灌输各种优秀的为人品质。
即使美国学校不上政治课,不学白宫文件,美国孩子也会在校外的各种活动中得到人生的指导。
宽容,诚实,有爱心,尊敬并服从父母,这些品质是教堂的宗教教育中经常讲述的内容。
美国学习方法
美国学习方法美国学习方法一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用。
老师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拥有反驳老师的自由和权利。
美国教育中一个基本思想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想、创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去发展新的知识。
这样的教育形式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将优秀人才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也更适合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这样的系统存在一个潜在问题,那就是:一般的学生或没有自信的学生在相比之下可能更自卑。
所以,美国教育所非常注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做零和的比较,而是在道德和宗教的引导下,以追逐快乐为目标,让学生建立“最好的自己”的目标,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
美国式教育不排名排队、不给予学生负面回馈,同时鼓励每一个人实现个人化的成功和进步。
这样的做法能够平衡整体的教育,不至于让学校教育成为纯粹的精英教育,让更多在中国会被称为“一般的学生”也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他们的潜力。
美国的教育也不是尽善尽美、完全没有挑战和缺陷的。
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需要很大的投资才能达到个人化的发展。
在美国的中小学,平均一个老师教20个左右的学生,这样的代价在发展中的国家是支付不起的。
另外,在这个建立自信、自尊的过程中,对考试、排名不那么看重,造成有些很差的学生成为漏网之鱼,但他们也能够拿到文凭,甚至有高中毕业生还不会阅读或加减乘除;也有些性格孤僻的学生,追逐对社会无用的“个人化的成功与快乐”,最终成为嬉皮或流浪汉。
虽然有这些缺点,但是美式教育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就像丘吉尔所说的:“民主是很糟的政府,但是它是人类试过的政府里最好的。
”美式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但是它是人类尝试过程中的教育里最好的一种。
我们只要看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有多少价值上亿的创新来自于美国,就可以知道它是值得学习的。
我相信,应该能够以东方教育来弥补美式教育的不足,使其更上一层楼。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有些做法值得我们
学习
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要知道,大多数孩子难于去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
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
轮番干某些活儿。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爱好或最简洁干的工作。
等做完后,检查孩子的完成状况。
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嘱咐他们做家务。
作为父母,应当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
赞扬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舞方式。
父母还要经常告知孩子,对他们的关怀多么感谢。
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乐观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的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
一、关怀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
在整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与阅读、数学、规律、信息和任务的组织力气有关。
二、关怀父母换掉水龙头中用旧的垫子、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
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与之在劳动中讲一些所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
三、打扫卫生、整理花园或庭院、洗衣缝补等。
采编自21CN-lycos
------------------------------------------------------------------------------------。
[转载](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
[转载](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原⽂地址:(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作者:elisa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赵卫雄 赴美培训之前,我总是认为美国经济⾼度发达,⼈们贪图享受,会忽略青少年品格培养,因此国民的道德素质不会⾼。
曾在⼀则新闻得知:纽约街头出现的38个⼈⽬睹⼀⽍徒追杀⼀妇⼈⽽⽆⼀⼈出来搭救或主动报警的悲剧,⾄于⾊情暴⼒、校园枪击事件、吸毒、早孕、酗酒、骚乱等例⼦更是早有听闻且确实存在。
奇怪的是这三个多⽉,住在洛衫机尔湾地区,让我感受到的美国却是另⼀番情景:社会道德有很⾼的⽔准,整个社会⾼度⽂明, ⼤多数美国⼈遵规守矩,正直善良,诚实⽆私, 热情开朗, 思想单纯,乐善好施,且富有爱⼼;每天都兢兢业业的⼯作,⽣活也是以家庭为轴⼼——简简单单,很少⼈夜夜笙歌,花天酒地。
在公共场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到美国⼈彬彬有礼让路让⾏的举动。
我满⼼的好奇:如此⾼的⽂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源⾃何处呢?最后,还是在美国的学校、美国的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初步找到了答案。
原来,近年美国道德教育⽔平上升迅速效果显著,得益于他们推⾏了⼀套切实可⾏的“品质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称“道德品质教育”(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或“品格教育”。
加利福尼亚州建⽴的“重视品质同盟会”(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简称CC!)和在华盛顿建⽴的“品质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是⽬前全美最有影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在因特⽹上建⽴了⼤规模的资料库和情报交换中⼼。
如今,“品格教育”是美国公⽴中⼩学传统的道德教育形式,它的主体框架由所谓“六⼤⽀柱”组成: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下⾯我以在美期间⽿闻⽬睹的事实和切⾝体验解读如下 ⼀、信赖(⼀、信赖(Trustworthness)教育“信赖”包括诚实,不欺骗,不偷窃,说到做到,坚持真理,建⽴声誉,忠于家庭、朋友和国家。
教育小学生的励志故事及感悟
教育小学生的励志故事及感悟导语:因为小孩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传输的是好的励志的知识,他们会向我们想他们发展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教育小学生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1、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
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
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
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
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2、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
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
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
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
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
外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外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首先,美国的教育方法强调个人发展和创造力。
他们追求全面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教育系统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中有较大的自
由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
此外,美国的教育系统还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领导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其次,英国的教育方法强调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
英国的教育系统
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和考试结果。
学生在学校中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纪律和
规则,并且被给予较高的期望。
英国的教育系统注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此外,英国的教
育系统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准备能力。
最后,芬兰的教育方法强调平等和个性化教育。
芬兰的教育系统以促
进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幸福为核心。
芬兰的教育系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知识、创造力、社交技能和体育活动等方面。
此外,芬兰的教育系统强调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内在动力和
兴趣。
综上所述,外国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美国注
重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英国注重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芬兰注重平等和
个性化教育。
每个国家的教育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和
吸收外国的教育方法,来改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提升孩子的教育质量。
美国小学教育的特色
美国小学教育的特色美国小学教育的特色在美国看了几所小学,美国小学有如下特色:1. 美国小学共设有八大课程。
它们分别是语言艺术,数学, 科学, 社会研究,健康卫生, 艺术,音乐, 体育。
美国小学生在艺术课上学画画,在语言艺术课上学英文,在音乐课上学音乐常识和乐器。
美国小学里的音乐教育,到了小学三年级,美国小学生都要选学一门乐器。
学校的乐队每逢节日或者学年结束时,要上台做汇报演出。
2. 美国小学的老师都是全科型教师,每个班一位教师,这一天所有的课都是这位教师任教。
能否出现:“如果有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这一天可太受罪了!”“如果这个班里有几个顽皮孩子,这个老师也够受罪的!”美国的老师说他们不会厌烦孩子,会和孩子沟通,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自己。
美国的教师不像中国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任何大学毕业都可以,如果想当老师必须再学2年的师范专业,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后才能从教。
3.每一个美国小学都是用正面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
美国的教育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励你在你强的方面做得好的时候,给你足够的鼓励,让你能够得到一种自信。
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
(在中国,老师总是用责备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好,要么就请家长。
)4.美国小学的教室文化。
每一间教室,墙壁上都贴满了花花绿绿的东西,颜色对比特别大胆鲜明,最常用的就是红黄蓝绿,似乎也给了孩子们一种暗示:大胆想象吧!墙壁上张贴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低中高年级不同,有单词表、孩子们的成长档案、作业展示、成绩分析等等,总之是不浪费一块空地。
5.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不会偏向某个学生。
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老师们工作都认真负责。
美国也有顽皮孩子,他们采取的方式:教育教育再教育,和家长联系,实在不行就问题上缴,由校长解决。
6.关爱残疾孩子。
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都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就读,这使得这些孩子很容易融入人群,没有自卑感,而正常孩子也不会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帮助成为一种常态。
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教育强国的铸就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促成,但强国必定极大地依托于科技,而科技又与教育紧密相关,美国成为很多国家教育考察取经的必经之地。
由杭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16位特级教师教育考察团,怀着亲身体验强国教育,观察、比较、鉴别再吸收的公允心态,踏上了充实而丰富的考察之旅。
考察主要安排在亚特兰大和洛杉矶市,本次考察主要参观考察了3所小学(幼儿园)、2所初中,3所高中(含1所私立高中),3所职业技术学院(含实训教育中心和社区学院),以及1所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还拜访了佐治亚州教育厅,与教育行政部门官员直接面对面对话与交流,收获满满。
一、我们所听到的美国教育:1. 关于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历史不长,只有250年左右,但联邦政府在教育制度上有很多举措和创新。
1800年的时候,当时的学校规模小,它起源于宗教,主要让学生学习圣经。
1910年有了第一所高中,学习对象是有钱的孩子,当时还是纯粹的理论教育,目的是将学生送入大学学习,第一个公立学校办成后10年,学校教育从纯理论的教育模式转移到注重实际课程的学习,这跟当时美国社会的工业化背景有关。
1920年以后,美国的教育制度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大变化,但我们可以看到1800年以来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教育模式的烙印。
美国的学校除校长、副校长外,还有州政府派出一个教学督察来参与管理。
老师分两类,一类是教师,还有一类是管理人员,每个年级有一个头,是需要教课的。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学校的年级组长。
包括教育行政组织构架、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美国的职业教育。
在这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政府对于从取得教师资格到成为教师设置课程的合理,尤其是有一年专门的实践时间,使已经取得资格但要成为教师的这些“候选人”能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实践技能。
美国学校的校园文化与教室文化2.关于美国学校课程设置美国高中的课程要求虽然美联邦有统一的要求,但没有具体的学术要求,只提出核心基础要求,具体的课程设置与要求是由州教育委员会、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分层进行的。
美国的基础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和中学,其中学前班一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或三年。
美国的各州、各学区,各中、小学校都有明确而规范的教育目标。
综合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对美国公民意识的培养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和家庭模式。
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
此外其他辅课也都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只要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具备,社会上有用,学校就可设课,学生就可自由选择参加。
美国中学很早就实行学分制。
所谓学分制是每门课每周上课一小时,修满一年,考试及格,即可获得1学分。
修满一定学分即可毕业。
美国中学还实行按能力分组。
其办法为通过智力测验,根据学生智商的高低将学生编入相应的班组。
课程则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办法。
必修课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卫生等。
而英语中又包括语文、文学、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美国中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极为繁杂。
据原教育总署的统计,各州中学开设的课程多达274门,这是因为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综合中学负担之故。
美国的初中(含中间学校)实行混合课程,到初二时开始选修。
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有英语、社会科学(含领导能力、现代生活、有效生活、社会生活、政府、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历史等)、普通科学(含自然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学等)、普通数和劳作课等。
学生在选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智商、兴趣和成绩进行指导。
美国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编写的,由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负责选取。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一: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
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二:美国人认为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三:中国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护短、宠孩子是妈妈的“专利”。
然而,在美国却不是这样。
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对孩子地一生有很大地影响。
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电子游戏、请小朋友到家里参加都事先要要向妈妈请示,并做出“预算”。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四:做错事是要道歉的。
就餐地时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地位置上。
小家伙就开始闹:“那是我的地方,我要坐那里。
”异性主人赶紧过来劝,小家伙还是闹,男主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小家伙还真倔,流着泪冲上了楼。
我连忙说:“没关系,换一下位置吧!”异性主人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孩子的。
”过了十几分钟,小家伙下了楼,男主人问:“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着头向我道歉。
这时候,男主人与女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五:美国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哭闹的。
刚到休斯敦,我们到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
有一个美国母亲牵着一个大约两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并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来,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
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妈妈。
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六: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骄傲。
美国的“看危险”教育
5到日本不论是观光还是留学或是公差,最先接触的是马路,不论是乘车还是步行,日本的马路标识总是让人过目不忘,特别醒目的马路标识,也能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在我到过的数十个日本大中城市,不论是四车道还是两车道,或是居民区的小巷,凡是有路的地方,马路标识都很明了,让驾车人远远就能一目了然,让步行者进退自如。
在我的印象中,像名古屋、横滨、大阪、福冈这样的大城市,市内马路大多是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都一样平,不像我们国家人行道与马路相隔并高出机动车道。
日本是在平坦的路面上画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不因没有隔离物而互相干扰。
在路口和路面不时有明显的文字标识,如:步行街、自行车道、徐行和各种交通标识都是清晰可见。
如常用的标识有:慢行、禁止车辆入内、禁止通行、单向通行、不可停放车辆、禁止步行者横穿、自行车专用、步行者专用等标识,可以说日本的交通安全是让马路标识说话,保证交通既安全又快捷。
在日本,是由航空、铁路、轻轨、地铁、公交汽车、出租车等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尽管平均每2人就拥有一辆车,但街面上看不到拥堵的现象。
在城市里,各种交通线路衔接得很好,几乎可以通过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到达任何地方。
高度发达、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使这个年产1000万辆汽车的岛国很少出现地面交通堵塞的情况,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家的路况好,很少见到修补路面的作业场面,不论是宽路窄路,都是平坦如新,路面一年一修补的事在日本根本不会存在。
日本修路的原则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路面厚度厚,水泥标号高。
在日本驾车,一定要看好路标,日本高架路立体交错,一旦走错,你大概只能顺着方向多开一个多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回,而且日本的繁华路口不是十字路口,而是多交叉路口。
多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也与众不同,除了横向的,也有斜向的,在路口呈正方形及其对角线分布。
到日本最有感触的就是交通人性化:车让人。
不论何时何地,行人过马路车必须停下来让人先通行。
美国小学教育理念的借鉴与应用
美国小学教育理念的借鉴与应用发达国家的教育有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他们小学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部分,探究了在我国的应用状况。
《教育家》杂志不太会是一个干精火旺的东西,而是一个跟等待、耐心、谅解和时间有关的东西。
它是缓慢的。
我们缓慢地讲述,以便你们缓慢地阅读。
教育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行为。
美国大人和孩子都不怕丢丑,所以自信心很强,而中国却一旦差生在课堂说错,我们就会哄堂大笑,从而伤害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美国小学生的足球课上,即使孩子动作做错了,美国业余足球教练也会夸孩子的闪光点,美国的孩子失败了也过"凯旋门",所以他们没有任何灰心丧气的样子。
美国孩子的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心,正是得益于他们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社区教育环境。
这种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什么?其实,美国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我们也应该大力搞一下类似的这样的体育运动。
美国小学生在上高小前,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
农村小学生更要根据自己兴趣全面发展自己,多接受科学和艺术的洗礼,学校更要为他们搭好发展平台,而不是仅仅学好语文和数学,考试拿高分。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得到改革,以单一语文数学分数来评价教学质量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例如采用手工制作课成绩,体育课成绩,艺术课成绩,美术课成绩,信息技术课成绩,但是现实中目前的唯一的评价指标依然是语文和数学成绩,其他课程如同虚设,因为教师的考核成绩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的,有时会牺牲副课来获取语文数学成绩的提高。
其实,美国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我们也应该大力搞一下类似的这样的体育运动。
我们也可以在小学定期举办科技发明比赛,手工制作大赛,让科技知识的魅力征服我们的小学生,让科普实验走进千万个小学教室,让科学启迪孩子们的兴趣。
据文献记载美国是儿童玩的天堂,小学生在玩中学,他们的课程玩的内容比较多,无论男女学生玩得都比较野;例如美国孩子玩单车滑板,在楼梯,山坡,横冲直撞,看得人心惊肉跳,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山姆大叔在国际舞台上所作所为也是让人"心惊肉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美国人竟然是这样教育小学生!
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
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
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
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
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
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
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
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
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
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
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
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
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想象作文又出来了。
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
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
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想象作文章。
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想象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
”那自
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
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
“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
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
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
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
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
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
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
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
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
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
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
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