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国外早教】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12条基本法则
【国外早教】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规定:父母有责任在儿童未成年前对其进行控制;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规则:这个规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和报复心理。
小心使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从小教孩子们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合”规则: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应该知道你的孩子和谁在一起,他在哪里,他在做什么,什么时候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
家庭 教育理念【优秀3篇】
家庭教育理念【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庭教育理念【优秀3篇】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加爵案告诉了人们什么 ?
新闻: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对话:“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我觉得没 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 求,就是很失败。”、“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 快乐” “希望每个人都能宽容别人,应多有社会责任 感。这方面很多人做得不够 ”。 悲剧源于对生命的淡漠
哈佛大学值得骄傲的教育
我知道你们辛苦,我知道我是你们的宝 贝,我知道你们对我寄予厚望,可是我 不喜欢带着沉重的压力度过我的一生; 我不喜欢回到家对着空空的房间孤零零 的感觉;我不喜欢对着题海咬紧牙关。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路,我也有,为什么 不给我选择的余地?为什么我喜欢的统 统被否定?你们没有十六岁的花季、十 七岁的雨季么?你们就不曾有过年轻的 叛逆么,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是 为了我好。可是,爸爸妈妈,我不喜 欢……
对孩子谈话也要讲究艺术
叫不起床时: (对)现在已经7点,该起 床了。 (错)这么大了,每天还要人叫。 电视选台时: (对)先一旁讨论,决定后再看。 (错)再吵就不准看。 不做功课时: (对)你好象不想做功课,是不 是有什么困难。 (错)不好好学习,将来和你爸爸一样没出息。 看电视时间过长:(对)我觉得你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太长,是不是要调节一下。 (错)你要是读书象看电视一 样就好了。 打电话时间太长:(对)打电话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免得别人打不进来。 (错)电话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别人不要打了? 坚持要买某东西:(对)我知道你喜欢,但是没 有这笔预算,我们另想办法。 不告而外出: 顶 嘴: (错)你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又不是开金库的。 (对)我想知道你去哪儿,何时回来,好让我放心。 (错)别把家当旅馆,要来就来,要走就走。 (对)你的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我们需要讨论。 (错)翅膀硬了,居然敢和我顶嘴! (对)这些钱你打算怎么用? (错)给多少,有多少,你太不知节俭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
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1.动作表征第一年思维只是身体动作2.形象表征第二年有了心理表象3.符号表征6岁或7岁以后开始归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第一章绝对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格赛尔思想: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德国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二章人体的发展速度是不等速的,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正常的发展遵循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第三章视觉偏爱茨婴儿天生偏爱某种特殊刺激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或三维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视崖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很可能在出生后六个月形成的第四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以此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征来思考客体和事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获得运算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心理运算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能够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指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都有很好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某个情境下的发展支架更为合适第六章先天论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他假设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机制,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对语言材料进行操作的程序学术界的批评:完全是思辨的产物忽视言语环境和语言经验的作用儿童语言不是成人语言的翻版,有其自己的发展模式第七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智力:一种先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随神经系统的成熟不断发展,相对不受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晶体智力:后天通过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发展起来的智力智力的成长曲线13岁之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25岁以后智力停止增长智力发展的差异一个人群中,智力水平会有很大的不同,高低可以相差很悬殊第八章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婴儿的微笑和出声的笑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称源性微笑或反射性微笑用嘴做怪相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的多少第九章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因是本能,尤其是性本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隶;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狭隘的关系中,埃里克森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把个性发展的阶段贯穿到人的一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以后都可能存在向恶或向善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持乐观态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信任感,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我能相信别人吗?2.自主对羞愧怀疑1岁-3岁发展自主性我能独自行走吗?3.主动对疚3岁-6岁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4.勤奋对自卑6岁-12岁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与别人相比我是有能力的吗?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20岁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实现了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验:●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
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13015014陈猛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
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文。
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出现过“教”的形态,可见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思想,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未间断过。
但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讲教育形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这三种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在大多数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教育者。
从我们刚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我们玩耍,教我们读书、认知。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师生佳话的美谈,比如孔子对座下弟子因材施教,还有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感动大家的老师,像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学生而自己致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2014感动中国人物——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等等,好多好多。
但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了。
比如一些老师在班级给学生排座也不是按照个子的大小排座,而是看哪个学生送的“礼”多,或者将学习好的学生放在眼睛底下继续严加看管,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放在班级后面,任其“自生自灭”。
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什么,他们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好好管、多管,而坏学生怎么管都是管不好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就是浪费时间。
但是,我认为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意图。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不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么?现代学校很多不是也将“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么?但是,有的学校、老师的想法已经全都变了,他们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更高的优秀率,早已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篇一:听话】“听话”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要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以后还要听领导的话,似乎所有的事情,只要听话,都可以解决。
曾经看过关于李阳“疯狂英语”的介绍,所谓的“疯狂”就是英语、英语、再英语,从早背到晚,如果不听话的话,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监狱式的学习,必须听话,好好学英语,否则要吃苦头。
在如此的压迫下,英语水平自然会提高很多,没有压迫便没有动力,这似乎是其追求的境界。
在各大媒体风靡一时的美籍华人“虎妈”以其对女儿的严格要求震撼了全国,她给女儿定下了几近残酷的家规,必须听话,不可以反对,功课必须全A,每天必须花若干时间在音乐练习上,以及各项平时生活的规定,仅仅是看过一遍,都会觉得痛苦,好像人生的权力被剥夺了,更是想像不到,在如此自由的美国世界里,这样听话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虎妈”的两个女儿都有了巨大的收获,所有的学科都是优秀,开过个人音乐会,在交响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这样的成就更是别人不敢想像的。
而她们听话了,小小年纪便成就了这么多,不得不让人信服,听话,的确可以带给我们无法预知的好处。
然而,在如今,各类宣扬自由,宣扬独立的言论层出不穷,人们都希望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可以与众不同,对于“听话”几乎是排斥,因为它毁灭了无数天性。
在我看来,听话,听的是前人经历过后的感言,对于生活的经验,希望告诉别人,让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能够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看到更远处的世界。
未来,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但是我们的父母,老师了解,他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听话,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至于扼杀了自由,天性,并不是希望看到的。
听话,听到的是浓浓的关爱,更是指引未来道路的地图,没有了,便是一片迷茫,不知道路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篇二:听话】萦青缭白,郊寒岛瘦,姿态万千,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大自然孕育了如此美妙之景,如此生动之物,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听大自然的话放慢脚步,感受和保护身边的风景?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们放弃了步行而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奔跑,人们放弃了老牛破车,在尘烟四起时,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通工具,也许人们在忘记老牛破车的同时,也忘记了草原,那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便是一行行血泪的见证,人们以一种奔跑的方式,去跨越生物的本源,相寻我心中的桃花源,可是,理想和现实,是否正在破灭。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二)
资料2:中美教育对比一、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
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勤奋不等于成功: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无效甚至负效)。
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
“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
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
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
更何况有些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
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
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
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
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
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相比之下,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亚洲国家),我记得在中学时常背诵和默写朱自清、鲁迅的著作等等,从来都没有机会“挑战”这些权威。
大家从小背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三字经》之类,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在小时候,学校和家庭里会经常就这些著作的内容进行讨论。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读后感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拿破伦·希尔这个名字在中国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他创造性的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因此使他在人际学、创造学和成功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使他在这一领域拥有了比卡耐基(世界公认的人际学大师)更高的地位。
拿破仑·希尔于1883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贫穷困苦的家庭,18岁那年,一边上大学,一边为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希尔,得到了卡内基的欣赏,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份对美国的成功人士进行访问和研究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深入研究名人的成功之路,拯救更多的穷人和失败者,激发他们奋斗的潜力为他也在欧美各国举行“拿破仑·希尔如是说”的巡回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认为,这些演讲足以给人们提供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拿破仑·希尔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成功学的范畴。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威尔逊总统用他的励志秘诀训练和鼓舞士兵,筹募军费。
这使拿破仑·希尔的名字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有了联系。
1929年经济大崩溃袭击美国后,美国人民陷入到对恢复昔日繁荣的深深绝望之中。
1933 年,罗斯福总统把拿破仑·希尔请进白宫,帮助他主持著名的“炉边谈话”节目,唤醒美国人民沉睡已久的信心与活力。
拿破仑·希尔把他的思想、他的激情、他的声音注入到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灵深处。
他为罗斯福总统组建了那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智囊团,为对付希特勒发动的那场战争提前做好了物质、精神和智慧上的准备。
拿破仑·希尔的不领一分薪水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白宫官员和美国人民的一致尊敬。
但他随后就陷入到离婚、孤独、贫困的麻烦之中。
到他再度振作起来、创造人生的第二次辉煌时,已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拿破仑·希尔出生在阿巴拉契亚山中,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他的后母给了他爱心和成长的勇气。
在20岁时,见到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交给年轻的拿破仑·希尔一项他想完成、却已力不从心的任务——采访、研究众多成功人士,总结他们的成功规律,给他人和后来的人以永恒的精神指导。
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
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
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
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
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
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一万小时的训练,”神经科学者丹尼尔·莱维汀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溜冰选手、钢琴师、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一万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少于这个数字。
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如果想,没有别的妙招。
或者,妙招非常简单,那就是认真投入10000小时吧!10000小时法则类似于“10年法则”10年法则: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意思是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
西蒙的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都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
以下内容节选自Malcolm Gladwell新作《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超常之辈——成功的故事》)“在汉堡,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1.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197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新计算机中心成立了。
中心坐落在贝尔大街,是一座由砖混外墙和茶色玻璃前壁组成的奇特建筑。
育儿方面的教育经验
育儿方面的教育经验育儿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用心、认真的爱孩子,每个孩子一日最少抱三回,行为困扰越多的抱越多。
史代纳说:“没有爱,没有一件事是可能的;有爱,什么事都可为。
”优秀妈妈的45条育儿经验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 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 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 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像唐僧。
7. 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 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么放心的时候,也没必要太担心,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下,比如选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
13. 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不讲究、不刻意。
15.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惩罚法则:这个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所以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人士、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过不同水准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
他们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方法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上面这些“法则”也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制定的。
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然而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美国,就是普通家长,也会通过学校的指点或者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时受到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
所以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教育之中。
当然,无论那里总会有例外,美国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会通行法则的方式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外来新移民家庭,不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祖国的一套规矩来管教孩子。
如果家长不根据社会主流法则来调整自己的观点,越花费大力气教育,大人孩子越不开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无法适合美国社会的需要,甚至会由于管教过度引起虐待嫌疑而触犯法律。
下面逐条分析一下这些法则的应用。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哪一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发明健康环境?但实践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英国文化入门作业
谈谈对美式教育的看法这学期我选修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这门课。
一方面,虽然我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我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厚的情感。
另一方面,想借此锻炼自己的听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如此,这门课即将结束,虽然我的口语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很多,但是通过一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收获颇多,不仅对英美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而且加深了对英美国家的向往以及探索的热情。
这一学期涉及到的英美国文化的主题有“饮食习惯”,“英国酒客”,“美国人怎么约会”,“美式食物”,“英国的酒吧文化”,“美式教育观”,“美式婚姻”等。
老师让我们每个学院负责一个主题,制作PPT,进行演讲。
由于我们学院是在第六周,负责的主题是“美式教育观”。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于英美国教育的方式有了很深的了解,同时也有很多感想。
英美国的教育方式总结起来有四个特征。
第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孩子们像伙伴似得称呼长辈的名字永远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的。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他们也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并且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通过思考得出的一切结论。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当美国父母看到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乱剪东西,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很高兴,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
美国教育孩子有十二法则,分别是希望法则,管束法则,榜样法则,后果法则,四W法则,归属原则,求同存异原则,惩罚原则等。
整个课程老师以认识和解读英美文化为切入点,深刻形象的讲解了英美文化的内涵关联。
在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察能力、文化思索能力、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探索能力。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法则(中英对照)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法则(中英对照)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计划”(Benjamin Franklin 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These names of virtues, with their precepts, were:1. TEMPERANCE. Eat not to dullness; drink not to elevation.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 SILENCE. Speak not but what may benefit others or yourself; avoid trifling conversation.二、少言,言必于人于已有益,避免无益的闲聊。
3. ORDER. Let all your things have their places; let each part of your business have its time.三、秩序,每样东西应放在一定的地方,每件事物应有一定的时限。
4. RESOLUTION. Resolve to perform what you ought; perform without fail what you resolve.四、决心,当做必做,决定之事,持之不懈。
5. FRUGALITY. Make no expense but to do good to others or yourself; i.e., waste nothing.五、节俭,于人于已有利之事方可花费,勿浪费一切东西。
6. INDUSTRY. Lose no time; be always employed in something useful; cut off all unnecessary actions.六、勤勉,勿浪费时间,时刻做些有用的事,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 SINCERITY. Use no hurtful deceit; think innocently and justly, and, if you speak, speak accordingly.七、诚实,不虚伪骗人,思想要公正纯洁,讲话亦如此。
育儿心得经验【精选9篇】-最新
育儿心得经验【精选9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育儿心得经验》,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篇一一、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点我们需要注意?今天与大家分享12条教育孩子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
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
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
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
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教育孩子十八计
教育孩子十八计教育孩子十八计: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
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
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12条黄金法则
35岁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一章:一个目标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一)人生定位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3、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
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8、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1)找个地方喝点酒(2)找个迪厅跳跳舞(3)找帮朋友侃侃山(4)积极行动起来第三章:三大技巧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1)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2)可以开家特色店(3)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第四章: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35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1、做人优于做事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1)做人要讲义气(2)永不气馁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35岁以前搞定婚姻生活3、忠诚的原则:35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第五章:五分运气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4、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第六章:六项要求1、智慧(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2、勇气(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1)激情感染别人(2)"三o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3)拍板决断能力(4)人格魅力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25-35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5、明智(1)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2)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年,你一定会成为大赢家第七章:七分学习1、知识改变命运2、35岁以前学会你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a) 每天淘汰你自己b) 在商言商3、太相信书的人,只能成为打工仔4、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第八章:八分交际朋友多了路好走1、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35岁以前建立起人际关系网2、人脉即财脉:如何搞好人际关系3、交友有原则4、善于沟通:35岁以前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第九章:九分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5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成功的大小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2、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1)办公室(2)生活可以不拘小节,但要把工作做细(3)学习聆听,不打断别人说话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4、广泛爱好的好习惯5、快速行动的好习惯第十章:十分自信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2、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3、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4、如何建立自信(1)为自己确立目标(2)发挥自己的长处(3)做事要有计划(4)做事不拖拉(5)轻易不要放弃(6)学会自我激励(7)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第十一章 11个需要避开的成功陷阱1、只有功劳,没有苦劳2、不要"怀才不遇",而要寻找机遇3、不要想发横财4、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6、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知足常乐7、承认错误而非掩饰错误8、脚踏实地而非想入非非9、野心太大而不是信心十足10、反复跳槽不可取11、眼高手低12、不择手段第十二章:十二分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2、中国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巧干+敢干+实干=成功3、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4、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5、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6、我看打工者7、祝你早日掘到第一桶金未来企业领导人需要的6大能力领导,永远是个热门话题,近来大家对于领导的学习更为殷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从“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2009-09-16 17:02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酸要倾诉。
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
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
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
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看到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的十二条可以说在美国属于不成文的规矩,也许因为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民熟悉和应用而毋庸多做解说。
我在工作经历中亲身体验到,这些法则确实体现在美国的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规则也会大相径庭。
很多来到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并不知道美国的这些基本法则,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可能与社会大环境不合拍,孩子们便会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
了解这些法则,不仅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就是对中国国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些启发。
我先列出这些法则,然后再做些解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
他们制定和实施的宏观教育方针和具体教育方法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上面这十二“法则”也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衍生出来的。
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美国,很多普通家长也会通过请教学校老师辅导员或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接受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
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少儿教育之中。
当然,无论哪里总会有例外,美国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会通行法则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些外来新移民家庭,更因为不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祖国的一套规矩来管教孩子。
移民们带来的祖国文化传统应该让孩子传承,但也要入乡随俗与如今生活的海外社会接轨,在对后代的期望和培养方式上必须作适当的调整。
不然的话,家长越花费大力气教育,可能与社会主流法则越行越远,大人孩子越不开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难以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
甚至有的家长会因为管教过度或不当,而引起虐待嫌疑而触犯法律。
浏览这些法则,其实很多与我们中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矛盾,只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知道如何顺应社会环境。
但也有些是中国人缺乏的,需要补课或矫枉过正地改进。
下面逐条分析一下这些法则的应用。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Good 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类。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些年的干粮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
家 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
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
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
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双亲不全或者亲子分离过久,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
这里的十多条法则其实都可以用言传身教灌输给后代。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友就要检点。
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
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或者华人孩子被白人歧视,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家长还是应该感激这些“朋友”帮助自家孩子排解孤独,但更要让自己的孩子认清他们的优缺点,试图往正面影响他们。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家长要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
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
童言无忌。
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
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
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
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
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
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
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
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
有个华人家长嫌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中文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但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中文做算术吗?甚至连睡眠都会失调。
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