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惩罚孩子的方法

合集下载

【国外早教】美国妈妈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国外早教】美国妈妈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国外早教】美国妈妈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位美国妈妈叫作伊丽莎白,她的儿子泰勒很活泼,每天早上泰勒起床后,伊丽莎白只是把早餐放在桌上,然后就开始忙自己的事了。

而泰勒会自己爬到凳子上去吃饭,等吃完饭再自己穿衣服。

有的时候泰勒会把裤子穿反,这时伊丽莎白会让泰勒自己改正。

(家庭教育:“放手”教育才是爱孩子)有一次,泰勒在吃晚饭的时候突然发脾气,把饭倒了。

伊丽莎白并没有用”打”来教育他,而是和他说,今天你什么东西也没有的吃了。

刚好那天伊丽莎白家有客人,客人怕泰勒饿了,主动做好饭端给他吃,泰勒坐下正准备吃时,伊丽莎白走过来,拿走了饭碗,并对他说:“我和你说过,今天不许吃饭。

”泰勒哭着说饿,但是妈妈却没有批准。

中国父母为了让孩子吃饭,会想尽一切办法,哄着、喂着、惯着。

但是泰勒在经过妈妈那次“禁吃”的惩罚后,会主动吃饭,因为他知道饿肚子很难受。

还有一次,泰勒在客厅打翻了水,还踩着玩。

伊丽莎白看到后,拿出过拖交给泰勒,让他把地拖干净,把湿衣服脱下自己洗。

泰勒不愿意,伊丽莎白就关他禁闭,泰勒就以大哭来表示抗议。

但过了一会,泰勒乖乖从房间走出来,拿起比自己高一倍的拖把,开始拖地。

拖完地,脱下衣服,走近洗手间,自己洗起衣服来。

在中国,当孩子把水打翻时,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把孩子抱起来,为他换衣服,然后大人再处理地上的水。

伊丽莎白的做法只是让孩子知道每做一件事的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

伊丽莎白带泰勒到公园玩,泰勒和其它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别人搞哭了,只见伊丽莎白一声不吭地走向泰勒,也用同样的方法让泰勒摔倒,这时泰勒也大哭起来。

伊丽莎白问泰勒,痛吗?下次还做吗?泰勒一边哭一边把摇头。

当孩子无意识学坏时,伊丽莎白没有把孩子拉过来打一顿以示警戒,而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有的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他也能体会到这种痛苦时,会让孩子在心灵中树立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会会存在对子女权威式教育的模式。

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外国父母打骂孩子吗

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外国父母打骂孩子吗

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外国父母打骂孩子吗?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

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被别人知道了,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下面就是jk3721网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美国父母如何惩罚孩子不打不骂效果更好?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

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

在广州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

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总结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

我这翻译可能不够传神,且看我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惩罚手段。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

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要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国外早教】新美日韩家庭惩罚孩子妙招

【国外早教】新美日韩家庭惩罚孩子妙招

【国外早教】新美日韩家庭惩罚孩子妙招导语:惩罚也是一门艺术。

对孩子的惩罚,不仅仅是打几下小孩的屁股那么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来学习和借鉴一下国外家庭关于惩罚孩子的艺术。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多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惩罚,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

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关于惩罚孩子的艺术。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使孩子体验后果新西兰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在新西兰,踢孩子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通常都不能体罚孩子。

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telus,只要不影响至别人,bernny通常都会实行冷处理的方式看待孩子,比如说随其他惹出回去。

如果影响至别人,bernny可以将孩子抱著跑,将他放到一个比较宽广而安静的地方,使他稳步惹出,直至他闹够。

bernny指出,孩子惹出就是为了迎合父母的特别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去达至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存有段时间,大哥总讨厌往花园的鱼池里投掷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

bernny可以对儿子说道:“你看一看,你把小鱼砍苦了,把水池记下来了。

水池不可爱了吧?”然后bernny可以建议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扔出。

有的时候,儿子可能将也可以一走了之,不敢回去扔石头。

如果儿子一走了之,bernny通常不能胁迫他回去,他可以自己下去把石头扔出给儿子看看。

如果刚好遇上儿子惹出着必须跟爸爸玩玩,bernny就可以借机对儿子颁布教育:“你看一看,你把石头丢进水池了,现在我必须回去扔石头,没时间陪你玩。

”这时候,儿子可以体验至他不良行为的后果。

于是,他可以明白,他真的无法把石头丢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世界各国体罚制度

世界各国体罚制度

世界各国体罚制度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呵护,个性较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

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如何把握管教的尺度?该不该体罚?这是各国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下面来看看各国所采取的制度。

美国21个州法律允许体罚美国自称是国际社会尊重人权的榜样,然而这个榜样的50个州中有21个是允许体罚的。

这21个州在法律上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理性,而对学生体罚的常见方式是用木板打学生的屁股。

在2007学年,美国共有22.3万名中小学生遭到体罚。

美国法律规定,在学校执行教育法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判例法的原则是“教师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物理处罚儿童”佛罗里达州得县教育委员会政策中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尺长三四寸宽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5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

根据法院判例,美国可以因为学生的以下方面行为对其进行体罚:把下流作品和图片带到学校,骂人,争吵等。

法院认为“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家长地位”,可以对其进行体罚,但是体罚的理由必须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在于教育无关的个人问题上,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如,不能因为意见不同而打学生等。

体罚是否合理的标准要考虑到许多方面,如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

英国禁止体罚后有开禁英国虽然在1989年通过法律禁止在公立学校体罚学生,两年后扩大到私立学校,1998年有扩大到校外,家长也不得体罚学生,但2001年有40多所学校的教师和一些家长联合向高等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恢复体罚,他们认为:禁止体罚使学校几率下降,而且体罚是符合圣经要求的。

于是,从2006年英国颁布了《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使英国教师有了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

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

英国中小学如果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会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惩罚。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在一些地方做了明确规定,如:用皮带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次,鞭打男生的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

美国是怎样惩罚孩子的

美国是怎样惩罚孩子的

美国是怎样惩罚孩子的
笔者的儿子在美国上学校四班级时,学校规定,凡是同学在学校一天内连续3次挨批判,老师就必需给孩子家长打一次电话。

有段时间,儿子同一个实习老师较上了劲儿。

结果,家里几乎每天接到老师的电话。

学校这一招是用来应付那些任意放纵自己孩子的美国父母的。

而我们常常就“过度反应”了。

为此,孩子没少挨责骂。

直到我找到学校,同老师交谈,才发觉这不过是学校的一个新规定。

其实,孩子也没什么大错,不过是见来了个年轻的新老师,有意搞出点小名堂来气一气她。

老师也被这个新规定支得团团转,每天下了课就忙着给同学家长打电话。

说起惩处的形式来,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罚站”啦。

对许多孩子来说,上课的时间挨罚站,关系不是太大。

孩子们最怕的是课外活动的时候挨罚站,不仅不能玩,还要站着看别人玩,而且站的姿势是有规定的。

孩子们站得歪七歪八的,看来老师并不强调被罚者的上身不准动。

但是个个都是脚跟靠着墙根的。

由于是面朝着运动场,可以看到孩子们有做鬼脸的,有大声同朋友打招呼的,还有乘老师不留意伸脚伸手捅一下旁边人的。

看起来个个精神焕发,没有一个面带愧色。

看那神色,就像是一伙随时预备上场的替补队员。

- 1 -。

美国中小学校的严格校规

美国中小学校的严格校规

美国中小学校的严格校规(主题班会参考资料)印象中美国的学校会很乱,美国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享受自由,人权嘛。

在美国的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学校,教室很漂亮,很温馨,老师很温和,满面笑容。

我的第一印象亦如此,第一次送儿子去上学,我整个就是个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都来不及看,不奇怪呀,我可是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学校。

可正式上班工作一星期下来我告诉自己,哼,这美国学校简直就是个美丽的监狱:那么小的孩子,整天不许跑,不许高声说话,不许随便出教室,连吃饭也不许说话,走哪儿都得排着队慢慢走,不管老师说什么,必须回答:“Ye s,ma’am/sir.”或“No,ma’am/sir.”我脑子里那时还是满是中国学校的样子,我们中国的学生多自由啊:一下课就可以像箭似的冲出教室,或者在教室里喧哗搞闹说笑,多开心呀.我们对美国教育误会最深的就是认为美国学校对学生放任自流,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美国是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但更是个法律健全的社会,守法讲秩序是美国公民的特点,没有从小严格的家庭教育,学校行为规范的培养,怎么会有讲礼貌,守纪律的公民群体呢?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顾自的美国人,他们也不会用苛刻的言辞尖刻地讽刺挖苦,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因为那被认作为粗鲁不礼貌行为。

我有时甚至觉得除了在运动场合,美国人都不会快跑,这可全是从小给训练成的。

美国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首先源于他们认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第一任务(First priority)的理念,老师必须始终跟学生在一起,学生始终在老师的监控保护之下。

小学生课间换班都有老师护送至教室门口,(尽管小学所有的教室都在同一个封闭的建筑物里)吃饭有老师护送至食堂,有专人“监视”学生领饭,吃饭,饭间不许说话,不许乱丢食物,吃完自己收拾盘子,扔进垃圾桶,吃饭只有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包括排队拿饭,到时不管是否吃完,必须收拾排队回教室。

老师除了吃饭时间和备课时间(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都跟学生在一起,有时要去上厕所还得托隔壁教室老师关照一会儿。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到过美国之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

特别是听说在美国,体罚或言语羞辱孩子,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就算父母不能例外,更是觉得奇怪。

上次到美国以后,恰好朋友的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

小家伙陆续参加了一些课程,朋友时间脱不开的时候就由我代理。

可以如此近距离的美国幼儿教育,我倒也是很乐意为之。

美国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就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

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

这一点可严格了,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

小家伙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时,“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

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轮流。

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故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他们轮流使用。

在美国,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

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不允许孩子依靠困恼而得到同意。

课堂上也如此。

所以美国人的孩子从小学会讲道那要是如果孩子不守纪律怎么办?父母和老师会有更为有效的办法,比如没收心爱的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让违规的孩子在一旁静坐等等,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

在家里也一样。

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需要使用“非常手段”,比如打手或是打屁股之类,让孩子感到痛和认识到错误即可,家长们绝对不会在公共场所使用这样的办法。

各国教师如何惩罚学生

各国教师如何惩罚学生

美英韩泰四国教育体罚现象透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杨光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就曾强烈地抨击体罚现象,蒙田主张应尊重儿童,推崇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

有些国家早在几百年前就废除了体罚制度,如:波兰1783年,卢森堡1845年,荷兰1850年,奥地利1870年,芬兰1890年。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符合儿童的尊严”;应确保儿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害,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的有关条款也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21世纪,可世界上体罚学生的现象仍不断地发生,关于是否禁止体罚的争论仍在继续,从下文美英韩泰四国中对体罚孩子的规定和各种现象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体罚的态度看法不一,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体罚的路还很长。

一、美国:有27个州禁止学校体罚,六成以上公众对此态度宽容目前,美国有27个州的法律禁止体罚学生(宾夕法尼亚也正在讨论是否要禁止体罚)。

在允许体罚的有23个州中,有些地区的家长可以决定是否允许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

为了保护儿童的权益及身心健康,联邦和州政府都有一整套种类繁多的法律规范,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里,必须有人看护;家长和老师不能打骂孩子,否则,孩子就要与他们对簿公堂等等。

可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打骂体罚学生的事件仍频频发生。

2001年,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仅校方记录在案的老师体罚、打骂学生的案例就多达214起。

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阿肯色、亚拉巴马、田纳西、俄克拉荷马、路易斯安那等州的法律都不禁止学校体罚学生,但实施体罚时,作了以下的规定,如:(1)学年开始时,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份声明,表明是否同意对学生实施体罚。

(2)不许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体罚某个学生;(3)体罚时必须有证人在场,以确保体罚依法进行;(4)必须在其他教育方法都用过并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用体罚;(5)实施体罚的老师不能是与要被体罚的学生刚刚发生过冲突的老师;(6)实施体罚的老师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性别、年纪以及身体状况,再进行体罚;(7)体罚时必须打孩子身上肉比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

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

在广州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

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总结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

我这翻译可能不够传神,且看我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惩罚手段。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

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要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

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

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便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

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

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凯德的妈妈征询她是如何培养凯德的,她说她对孩子向来是说一不二。

其时正好凯德在与朋友玩水,兴奋起来他直接就从不允许跳水的区域往水里插进去。

凯德的妈妈看见了,提醒了他一句,结果没几分钟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凯德的妈妈把脸一黑,让凯德马上上岸来。

凯德上岸后,妈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要求他坐在树下10分钟不允许再到水里去。

凯德虽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树下,等10分钟过去后,妈妈才允许他重新到水里去,且凯德也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会玩得很高兴,该到回家的时间了也不愿意回家,无论家长怎样催促也不肯离开。

美国妈妈大多不会不断地唠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通常这时孩子们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五分钟过后,妈妈一声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着回家了。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想知道这些妈妈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因为有时我让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愿意离开。

后来我也会跟宽宽商量说“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宽宽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满口答应。

但等5分钟过后,他就会耍赖说“还要玩”。

我想要让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得自己说话算数,于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

结果就这样两三次后,以后我每次给宽宽做什么事情限时,如洗澡玩水限时,该去睡觉限时等,他都会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此不再用哭闹跟我对抗了。

玩是孩子最热爱的事,剥夺玩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手段,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训。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孩子总是会跟大人对抗的,且孩子总是很会察言观色,如果他一直哭闹家长就心软下来,或者嫌烦而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为孩子不理会自己的斥责而作罢,破坏了自己订立的规则,那孩子下次遇事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家长。

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须要从婴儿期做起。

美国很多妈妈一人撑起照顾孩子和家务事的重任,很多家庭还常常是有几个孩子,但看起来美国妈妈似乎带孩子比中国人更轻松:把孩子往玩具房一放,便可以安心做家务;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便乖乖睡到大天亮;把孩子往高椅上一放,孩子便乖乖自己吃饭……有很多中国妈妈常常感叹家里几代同堂五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却都会累趴下,晚上需要抱着摇着睡觉,出门需要轮流抱着,吃饭需要追着喂,做作业需要陪着做……这种差别就在于孩子从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是否强硬。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一玩起来几小时都不停歇,父母常常为此而骂骂咧咧孩子却当做耳边风。

有一次我到他们家作客,他的儿子对客人视若无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电脑屏幕上。

他的妈妈说:“你已经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钟不要玩了。

”孩子没吭声。

15分钟过去后,妈妈并没有任何说法,几乎是把这事给忘了。

等到差不多又过去了30分钟,妈妈做好饭端出来,看孩子还在玩游戏,她开始大喊:“你这眼睛还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来吃饭啦!”孩子还是没有反应,妈妈端了一碗汤放到儿子的电脑桌旁,说:“喝掉!”然后开始向书房里的爸爸吼叫:“你就不能管管你这儿子,都玩一上午了!”爸爸应声出来,摸着儿子的头说:“不玩啦,吃完饭我们去游乐场玩怎样?”儿子闻说,哦了一声咕噜噜把汤喝掉,眼睛仍然死死盯着电脑屏幕,然后又赶命似地玩了几分钟,才不情愿地跑到餐桌上来吃饭。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其母亲从小并没有为儿子订立一些规则,或者是自己没有按照订立的规则严格执行,致使孩子钻了空子。

其父亲则是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手段,而只是以满足孩子其它的愿望来中止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孩子霸道无礼,只会一味放纵自己并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纵观美国妈妈带孩子,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方法。

总的来说是她们比我们更狠心。

有时我们逛超市,会看见一些妈妈在专心为自己挑衣服,而一两个月大的宝宝却在篮子里哭个不停,妈妈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那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哭了这些妈妈不去抱。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美国妈妈称之为“哭就放下随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的道理,其实也是对婴儿哭闹“Time Out”的一种惩罚方法。

如很多美国夫妻为了不影响夫妻生活,孩子三四个月大便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并让孩子睡整觉。

如果你问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孩子那么小不会哭着要喝奶吗?她们会说,婴儿哭是对肺部呼吸的锻炼,只要控制不哭超过45分钟就不会有问题,而宝宝通常哭15分钟左右就会自动睡着了,下次她知道哭也不会有人来抱就不会再哭了,而是会一放到床上便乖乖睡觉。

也因为知道晚上不会有奶喝,白天自然会多喝奶。

而其它方面,如吃饭问题,美国妈妈通常是安排宝宝坐到高椅上吃饭,孩子爱吃就吃,不爱吃就算。

只要离开高椅,便不会再给孩子吃了。

这样便养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饭的习惯,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那就没得吃要饿肚子了。

孩子尝过饿肚子的苦,自然便会乖乖在规定的地方吃饭了。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饭时,美国妈妈通常也不喂了,随便孩子自己吃,很多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都会吃得一塌糊涂,妈妈们也无所谓,只要他们能自己动手吃就好了,再加以一些如何用勺子叉子之类的引导,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吃饭技巧,一两岁便能自己吃饭不需要家长喂了。

中国人总是很重视孩子吃的问题,担心孩子吃不多吃不饱长得不够好,所以孩子不想吃了还要追着喂,或者吐出来了还要塞回去,其实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厌食。

其实孩子饿了自然便会吃,孩子不想吃的时候表明他还不饿,强迫孩子吃只会有反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宝宝通常婴幼儿时期很多都比美国宝宝长得胖长得壮,但从五六岁开始,中国孩子就长不过美国孩子了。

这虽然跟食物类型不同有关,中国人给宝宝吃大量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条容易肥胖,而美国人给宝宝吃大量奶制品以长高长壮,同时也有跟饮食习惯有关。

很多中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到四五岁便开始厌食偏食,而美国孩子则因为养成了好的习惯,到四五岁时开始胃口大开成为杂食动物。

因此,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多长几斤肉还是要重要得多。

其它方面都是同样道理,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玩不像胶水一样粘着妈妈,就得把孩子关在玩具房里哭上几次。

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睡觉,就得把孩子关到房间里哭几次。

正如孩子上幼儿园必定会有一个哭的过程,哭过几次后他便知道了放学后妈妈会来接,同时也会被幼儿园的游戏吸引,从此也就不会再哭了,且会爱上幼儿园天天嚷嚷着去。

而如果刚开始几天看着孩子哭得那么惨而不忍心,从此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那孩子便永远学不会独立自主,永远对父母依赖并无法长大。

“Time out”和“Time Limit”其实也就是一个狠心的训练总结,只要够狠心,孩子没有培养不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