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数据通信安全

合集下载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六章问答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六章问答题

第六章部分问答题1、何为计算机网络?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连接在网络中的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控制设备等称为网络节点。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这两个方面的领域,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产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条件。

一方面,通信网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通信网的各种性能。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答:以单个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由于终端设备不能为中心计算机提供服务,因此终端设备与中心计算机之间不提供相互的资源共享,网络功能以数据通信为主。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又称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在网络内,各用户之间的连接必须经过交换机(也叫通信控制处理机)。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到达交换机的数据先送到交换机存储器内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网络中的通信双方都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计算机;其二是计算机网络功能以资源共享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

把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和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四代。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信息交换功能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在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高性能的计算机等都是可以共享的网络资源。

分布式处理就是指网络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说,一个程序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处理。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3)漏洞和后门的区别 漏洞和后门是不同的,漏洞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着漏洞;而后门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漏洞是难以预知的,而 后门是人为故意设置的。
2.操作系统的安全
(1)Unix操作系统 ①Unix系统的安全性:控制台安全是Unix系统 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用户从控制台登录 到系统上时,系统会提示一些系统的有关信 息。提示用户输入用户的使用账号,用户输 入账号的内容显示在终端屏幕上,而后提示 用户输入密码,为了安全起见,此时用户输 入的密码则不会显示在终端屏幕上。如果用 户输入错误口令超过3次后,系统将锁定用户, 禁止其登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系统的 侵入。
②Windows 2000的安全漏洞 资源共享漏洞、资源共享密码漏洞、Unicode 漏洞、全拼输入法漏洞、Windows 2000的账 号泄露问题、空登录问题等。这些漏洞除了 空登录问题需要更改文件格式从FAT32到NTFS 外,其余的漏洞在Microsoft最新推出的补丁 中已经得到纠正。
3.Windows XP操作系统
(1)公钥密码体制基本模型 明文:作为算法输入的可读消息或数据。 加密算法: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各种各样的 转换。 公共的和私有的密钥:选用的一对密钥,一 个用来加密,一个用来解密。解密算法进行 的实际转换取决于作为输入提供的公钥或私 钥。 密文:作为输出生成的杂乱的消息,它取决 于明文和密钥,对于给定的消息,两种不同 的密钥会生成两种不同的密文。 解密算法:这种算法以密文和对应的私有密 钥为输入,生成原始明文。
(2)加密技术用于网络安全通常有两种形式:
面向网络服务的加密技术通常工作在网络层 或传输层,使用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送、认 证网络路由及其他网络协议所需的信息,从 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损害。 面向网络应用服务的加密技术,不需要对电 子信息(数据包)所经过的网络的安全性能提 出特殊要求,对电子邮件等数据实现了端到 端的安全保障。

第6章 网络安全

第6章  网络安全

认证
认证是为了防止攻击者的主动攻击,包括验 证信息真伪及防止信息在通信过程中被篡改、删 除、插入、伪造、延迟及重放等。认证过程通常 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认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是信 息的合法接收者对消息的真伪进行判定的方法, 身份认证可以证实发送者身份的真伪,而数字签 名可以证实文件的真伪。
企业和Internet网的单点安全登录 4. 易用的管理性和高扩展性
3.
6.6.3
Windows2000的加密文件系统
1.EFS的组成 2.Windows 3.设置EFS
2000 EFS 的工作原理
6.6.4
Windows2000安全级别设置
1.Windows
2000 的默认安全设置可以概 括为对4个默认组和3个特殊组的权限许可。

(1)防火墙运行于特定的计算机上,它需 要客户预先安装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 持,一般来说这台计算机就是整个网络的 网关。软件防火墙就像其它的软件产品一 样需要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做好配置才可 以使用。

(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火墙都是基于专 用的硬件平台的硬件防火墙,他们都基于 PC架构。传统硬件防火墙一般至少应具备 三个端口,分别接内网,外网和DMZ区 (非军事化区),现在一些新的硬件防火 墙往往扩展了端口,常见四端口防火墙一 般将第四个端口做为配置口、管理端口。 很多防火墙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端口数目。
第6章 网络安全
6.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6.2网络的安全机制 6.3 防火墙技术 6.4 病毒及其防护 6.5 系统安全措施 6.6 Windows 2000的安全设计
6.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6.1.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安全入门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安全入门

1.1.2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 移动互联网由三部分组成:移动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
1.1.2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
移动互联网终端: 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 机、平板电脑等,其主要功能是移动上网。常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有移动手 机终端和平板电脑终端,移动手机终端主要以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手机和 Android系统的手机为主,平板电脑主要以iPad系列平板与Android系统的平板 为主,这两种类型的终端也代表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移动通信网: 人们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有GPRS、Wi-Fi、3G、4G和5G等 互联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形成的互联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 议相连,形成逻辑上单一而巨大的全球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 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
移动性 个性化 私密性 融合性
1.1.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终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并且 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对于不同用户群体和个人的不同爱好和需求,为 他们量身定制出多种差异化的信息,并通过不受 时空地域限制的渠道,随时随地传送给用户。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每个用户可以在其 私有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互联网服务,因此移动互 联网业务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1.2.2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IPv4和IPv6协议: 互联网采用的是TCP/IP协议簇,IP作为TCP/IP协议簇中的网络层协议,是整个协 议簇中的核心协议。IPv4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版本,也是第一个被广 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IPv6是IETF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 代现行IPv4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IPv6简化了报文首部格式,加快了报文转发, 提高了吞吐量;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是IPv6的主要特性,而且IPv6允许协议继续 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智能终端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同时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 需求定制各种功能。人们可以自行在移动终端上安装所需的应用软件、游戏等第 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 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所需的 资源。

第6章Internet安全体系结构之一

第6章Internet安全体系结构之一

第2篇Internet安全体系结构第6章Internet安全体系结构之一6.1物理网络风险及安全6.1.1物理网络风险1. 窃听(eavesdropping)2. 回答(重放)3. 插入4. 拒绝服务(DoS)6.1.2物理层安全图6-1一个简单的网络身份鉴别栈2网络安全(第2版)6.2局域网LAN的安全6.2.1攻击类型1. 破坏(disruption)2. 干扰(interference)3. 故意攻击(intentional attacks)6.2.2防御方法1. 防火墙2. 特权区(privileged zones)图6-2DMZ、洋葱头、大蒜头网络配置3. LAN连接6.3无线网络安全6.3.1无线网风险1. 分组嗅测(packet sniffing)2. 服务集标识SSID(the service set identifier)信息网络安全(第2版) 33. 假冒(inpersonation)4. 寄生者(parasites)5. 直接安全漏洞(direct security breaches)6.3.2风险缓解的方法1. SSID打标签2. 广播SSID3. 天线放置4. MAC过滤5. WEP6. 其他密码系统7. 网络体系结构6.4数据链路层风险及安全6.4.1数据链路层风险1. 随意模式2. 负载攻击3. 地址攻击4. 帧外数据5. 转换通道6. 物理风险6.4.2数据链路层风险缓解方法1. 硬编码2. 数据链路身份鉴别3. 高层身份鉴别4. 分析器和工具6.5PPP和SLIP的风险1. 身份鉴别4网络安全(第2版)图6-3CHAP处理2. 双向通信3. 用户教育6.6MAC和ARP的风险6.6.1MAC的风险1. 硬件框架(profiling)攻击2. 伪装攻击3. 负载攻击6.6.2ARP和RARP的风险1. ARP损坏(Poisoning)2. ARP受损的影响网络安全(第2版) 5图6-4作为MitM 攻击的ARP受损3. 缓解ARP的受损4. 交换机攻击6.7网络层风险及安全6.7.1路由风险1. 直接路由器攻击2. 路由表中毒3. 路由表淹没4. 路由度量攻击5. 路由器环路攻击6.7.2地址机制的风险1. 假地址2. 地址拦截3. 假释放攻击4. 假的动态分配6.7.3分段的风险1. 丢失分段攻击2. 最大的不分段大小3. 分段重组6.7.4质量服务6.7.5网络层安全1. 安全协议2. 网络不兼容能力3. 体系结构4. 安全过滤5. 防火墙和出口过滤6网络安全(第2版) 6.8IP风险1. 地址冲突2. IP拦截3. 回答攻击4. 分组风暴5. 分段攻击6. 转换通道6.9IP安全可选方案6.9.1禁用ICMP6.9.2非路由地址网络安全(第2版) 7 6.9.3网络地址转换NAT6.9.4反向NAT6.9.5IP过滤6.9.6出口过滤6.9.7IPSec6.9.8IPv66.10匿名6.10.1匿名的属性6.10.2网络匿名6.10.3网络匿名的局限性6.11本章小结习题1. 列出物理网风险的4种类型。

S7-1200 PLC应用教程第6章

S7-1200 PLC应用教程第6章
选中网络视图中PLC_2的PN接口,再选中巡视窗口中的的“属性 > 常规 > 操作模式”,勾选复选框“IO设备”,CPU 1215C做智能IO设备。用“已分 配的IO控制器”选择框将IO设备分配给IO控制器PLC_1的PN接口。
2.组态智能设备通信的传输区 IO设备的传输区(I、Q地址区)是IO控制器与智能IO设备的用户程序之间 的通信接口。通信双方用组态的Q区发送数据,用组态的 I 区接收数据。IO 控制器与智能IO设备之间通过传输区自动地周期性地进行数据交换。 选中网络视图中PLC_2的PN接口,然后选中巡视窗口的“属性 > 常规 > 操 作模式 > 智能设备通信”,双击右边窗口“传输区”列表中的<新增>,在第 一行生成“传输区_1”。
化领域、实时自动化领域和同步实时通信。
PROFINET支 持 故 障安全 通 信 的标准 行 规 PROFIsafe 和驱 动器 配 置 行规
PROFIdrive。
3.PROFIBUS PROFIBUS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传输速率最高12Mbit/s,最多可以接127 个从站。PROFIBUS提供了下列3种通信服务: 1) PROFIBUS-DP (分布式外部设备)用于PLC与分布式I/O(例如ET 200) 的通信。主站之间的通信为令牌方式,主站与从站之间为主从方式。 2)PROFIBUS-PA(过程自动化)用于过程自动化的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低
6.3 基于以太网的开放式用户通信 S7-1200/1500的CPU集成的PROFINET接口是10M/100Mbit/s的RJ45以太网口,
可以使用标准的或交叉的以太网电缆。支持TCP、ISO-on-TCP、UDP和S7通信。 1.开放式用户通信 基于CPU集成的PN接口的开放式用户通信用函数块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单选】TCP的中文含义是什么_______?A. 信息协议B. 内部协议C. 网络互联协议D. 传输控制协议正确答案是:D2.【单选】在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中,远程登录使用的命令是______。

A. mailB. openC. ftpD. telnet正确答案是:D3.【单选】帧中继Frame Relay.交换是以帧为单位进行交换,它是在_______上进行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正确答案是:B4.【单选】用双绞线连接的网络单段线路的最大长度为()。

A. 100米B. 185米C. 200米D. 500米正确答案是:A5.【单选】计算机通信协议的TCP称为_________A. 传输控制协议B. 网间互联协议C. 邮件通信协议D. 网络操作系统协议正确答案是:A6.【单选】电子邮件(Email)是______。

A. 有一定格式的通信地址B. 以磁盘为载体的电子信件C. 网上一种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D. 计算机硬件地址正确答案是:C7.【单选】IP地址是由()组成。

A. 三个点分隔着主机名、单位名、地区名和国家名B. 三个点分隔着4个0-255的数字C. 三个点分隔着4个部分,前两部分是国家名和地区名,后两部分是数字D. 三个点分隔着4个部分,前两部分是主机名和单位名,后两部分是数字正确答案是:B8.【单选】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

A. 微电子技术B. 通信技术C. 数据处理技术D. 自动化技术正确答案是:B9.【单选】按照网络分布和覆盖的地理范围,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A. 局域网、互联网和internet网B. 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C. 广域网、互联网和城域网D. Internet网、城域网和Novell网正确答案是:B10.【单选】所谓媒体是指?()A. 信息标示和传播的载体B. 各种信息的编码C. 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信息D. 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正确答案是:A11.【单选】将一台计算机以仿真终端方式登陆到一个远程的分时计算机系统称为_______。

汽车行业汽车信息化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汽车信息化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汽车信息化解决方案第1章汽车信息化概述 (3)1.1 汽车信息化发展背景 (3)1.2 汽车信息化的重要性 (4)1.3 国内外汽车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汽车信息化核心技术 (5)2.1 车载信息系统 (5)2.1.1 多媒体技术 (5)2.1.2 导航技术 (5)2.1.3 通信技术 (5)2.2 互联网汽车技术 (5)2.2.1 车载互联网接入技术 (5)2.2.2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5)2.2.3 车联网技术 (6)2.3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6)2.3.1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6)2.3.2 云计算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6)第3章车联网平台架构与解决方案 (6)3.1 车联网平台架构设计 (6)3.1.1 架构概述 (6)3.1.2 终端设备层 (6)3.1.3 通信网络层 (7)3.1.4 平台层 (7)3.1.5 应用层 (7)3.2 车联网关键技术与模块 (7)3.2.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7)3.2.2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7)3.2.3 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 (7)3.2.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7)3.3 车联网解决方案案例 (7)3.3.1 案例一:智能交通管理 (7)3.3.2 案例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8)3.3.3 案例三:车辆远程监控与诊断 (8)3.3.4 案例四:车联网生态应用 (8)第4章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隐私保护 (8)4.1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风险分析 (8)4.1.1 网络安全风险 (8)4.1.2 硬件安全风险 (8)4.1.3 软件安全风险 (8)4.1.4 数据安全风险 (8)4.2 安全防护策略与措施 (8)4.2.1 网络安全防护 (8)4.2.3 软件安全防护 (9)4.2.4 数据安全防护 (9)4.3 隐私保护策略与法规 (9)4.3.1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9)4.3.2 法律法规与标准 (9)4.3.3 隐私保护技术 (9)第5章汽车电子标识与车联网应用 (9)5.1 汽车电子标识技术概述 (9)5.1.1 汽车电子标识原理 (9)5.1.2 汽车电子标识分类 (10)5.1.3 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特点 (10)5.2 汽车电子标识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10)5.2.1 车辆管理 (10)5.2.2 交通安全 (10)5.2.3 交通拥堵缓解 (10)5.2.4 自动驾驶 (11)5.3 汽车电子标识政策与发展趋势 (11)5.3.1 政策支持 (11)5.3.2 发展趋势 (11)第6章智能交通系统与车联网融合 (11)6.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1)6.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 (11)6.2.1 车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12)6.2.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趋势 (12)6.3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12)6.3.1 案例一: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2)6.3.2 案例二:智能公交系统 (12)6.3.3 案例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12)6.3.4 案例四:车联网停车服务 (12)第7章新能源汽车信息化解决方案 (12)7.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12)7.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述 (13)7.1.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3)7.1.3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13)7.2 新能源汽车信息化需求与挑战 (13)7.2.1 新能源汽车信息化需求分析 (13)7.2.2 新能源汽车信息化挑战 (13)7.3 新能源汽车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实践 (13)7.3.1 研发信息化 (13)7.3.2 生产信息化 (13)7.3.3 供应链信息化 (13)7.3.4 市场营销信息化 (13)7.3.5 服务信息化 (13)7.3.7 典型案例与实践 (13)第8章汽车后市场信息化解决方案 (13)8.1 汽车后市场概述与发展趋势 (13)8.1.1 概述 (14)8.1.2 发展趋势 (14)8.2 汽车后市场信息化需求分析 (14)8.2.1 需求背景 (14)8.2.2 需求分析 (14)8.3 汽车后市场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应用 (14)8.3.1 信息化架构设计 (14)8.3.2 信息化应用案例 (15)8.3.3 信息化保障措施 (15)第9章汽车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15)9.1 汽车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 (15)9.1.1 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15)9.1.2 我国汽车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15)9.1.3 汽车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5)9.2 工业互联网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15)9.2.1 工业互联网概述 (15)9.2.2 工业互联网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场景 (16)9.2.3 工业互联网在汽车行业中的挑战与机遇 (16)9.3 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实践 (16)9.3.1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6)9.3.2 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6)9.3.3 汽车智能制造实践案例 (16)第10章汽车信息化政策与产业展望 (16)10.1 我国汽车信息化政策环境分析 (16)10.1.1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16)10.1.2 地方政策跟进 (17)10.2 汽车信息化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17)10.2.1 产业链布局 (17)10.2.2 竞争态势分析 (17)10.3 汽车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 (17)10.3.2 车联网技术不断创新 (17)10.3.3 产业链协同发展 (17)10.3.4 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 (17)第1章汽车信息化概述1.1 汽车信息化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网络安全第六章

网络安全第六章

器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目标计算机。因为在VPN隧道中通
信,能确保通信通道的专用性,并且传输的数据是经过压 缩、加密的,所以VPN通信同样具有专用网络的通信安全 性。
6.1.2 VPN的工作原理及实现
整个VPN通信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4个通用步骤: (1)客户机向VPN服务器发出请求。 (2)VPN服务器响应请求并向客户机发出身份质询,客户机将 加密的用户身份验证响应信息发送到VPN服务器。 (3)VPN服务器根据用户数据库检查该响应,如果账户有效, VPN服务器将检查该用户是否具有远程访问权限;如果该用户 拥有远程访问的权限,VPN服务器接受此连接。
6.1.2 VPN的工作原理及实现
要实现VPN连接,企业内部网络中必须配置一台VPN服务 器,VPN服务器一方面要连接企业Intranet,另一方面 要连接到Internet或其他专用网络。当客户机通过VPN 连接与专用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时,先由网络服务提 供商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VPN服务器,然后再由VPN服务
这样可以使数据穿越公共网络(通常是指Internet)。
隧道使得远程用户成为企业网络的一个虚拟结点,数据包 通过这条隧道传输。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是在一条专 用网络连接上传输,而不管实际的隧道所在物理网络的结 构。
6.2.1 隧道技术
根据隧道的端点是客户端计算机还是拨号接入服务器,隧道可以分为 两种:自愿隧道和强制隧道。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小型企业用户,因为这类企业一般没有这方面的专
业人员,自身维护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全权交给NSP来维护。在该模 式中,VPN服务提供商保持了对整个VPN设施的控制,所以这种模式
很受电信公司的欢迎。
6.1.2 VPN的工作原理及实现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主要有4类用户适合采用VPN进行网络连接: 网络接入位置众多,特别是单个用户和远程办公室站点多, 如多分支机构企业用户、远程教育用户。 用户/站点分布范围广,彼此之间的距离远,遍布全球各地, 需通过长途电信,甚至国际长途进行联系,如一些跨国公司。 带宽和时延要求相对适中,如一些提供IDG服务的ISP。 对线路保密性和可用性有一定要求的用户,如大企业和政府

《大学计算机 十二五版》第6章 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 十二五版》第6章 习题答案

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第4版》文科版第6章习题答案1. 因特网由采用(D)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组成。

A:通信B:网络C:OSI D: TCP/IP2. 截至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D)%。

A:15 B:38 C:50 D:703.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为四大部分:信源、(B)、信宿和噪声。

A:信号B:信道C:信息D:传输介质4. 目前单根光纤串行通信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D)Tbit/s以上。

A:1 B:2 C:3 D:45. 异步通信是一种基于(A)的通信方式。

A:字符B:数据C:广播D:点对点6. 同步通信通常把传送的正文分解为(D)。

D: 数据帧7. 最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它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编码。

A:ASCII B:GB2312-80 C:二进制编码D:字符码8. 采样是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截取一个(A)值。

A:振幅B:频率C:二进制D:高度9. 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B)。

B:传输效率10.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C)。

A:准确性B: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11. ARQ采用(C)的设计思想。

A:错误纠正B:自动传输C:出错重传D:出错丢弃12. (D)校验可以发现数据传输错误,但是它不能纠正数据错误。

A:CRC B:奇C:偶D:奇偶13. IP地址是一个(C)位的标识符,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A:4 B:16 C:32 D:12814. 网页文件采用(C)进行描述。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 D:HTTP15. 网页采用(C)在因特网中传输。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协议D:HTTP协议16. 网络(协议)是为数据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串行通信)是数据在一条信道上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18. 同步通信的方法是使通信的接收方与发送方在(时钟)上保持一致。

19. 将信息表示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的过程称为(信源)编码。

第6章 Windows中的IPSec

第6章 Windows中的IPSec

IPSec提供协议和安全算法,为网络提供了以 下三种标准的安全措施: 1.认证性(Authentication) 对实体的身份进行鉴别,即网络交互双方能够 在相互不见面的情况下确认对方的身份。 2.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机密性一般通过密码技术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 加密处理来实现。 3.完整性(integrity) 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 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 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完整性一般可通过提取消息 摘要的方式来获得。
内置的IPSec策略适用于同一个活动目录域中 的成员之间使用,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可减少 用户的很多配置工作。
定制的IPSec策略适用于不在域内的用户之间 使用IPSec安全机制,这需要较多的配置工作。
6.2.1 使用内置 IPSec策略 为了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要求使用IPSec的 安全通信双方必须是同一活动目录域的成员,因为 内置的IPSec策略需要域控制器提供的Kerberos认 证。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可以使用最少的配置 来实现域成员之间的IPSec安全通信。配置时,一 般将一台服务器(可以不是域控制器)配置成 IPSec安全服务器,其他的客户机配置成IPSec安全 客户机。 如果两个计算机拥有同样的安全服务器策略, 它将不会发送未经保护的数据,在所有应用数据发 送之前,都要请求IPSec保护。如果两个计算机都 拥有客户策略,因为双方都不要求安全处理,其发 送和接收的数据都没有经过任何保护。
6.1 IPSec基础
6.1.1 IPSec概述 IPSec为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IPv4可选的和IPv6标 准的安全协议,用于增强基于IP的Internet/Intranet 网络安全性。 IPSec位于OSI网络模型的传输层之下,即对IP 层(网络层)进行安全处理,所以它对上层的应用 程序是完全透明的。当在路由器或防火墙上配置了 IPSec时,管理员不需要对上层应用软件做任何配置, 就可以对其增加网络传输的安全处理。即使在终端 系统中执行IPSec,作为上层应用的软件系统也不会 受到影响。

移动通信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组网

移动通信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组网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⑴系统组网概述移动通信系统组网是指将各种网络元素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过程。

在移动通信系统组网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网络结构、网络拓扑、资源分配、网络规划等等,以实现可靠、高效的通信服务。

⒍⑴系统组网流程在移动通信系统组网过程中,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流程:⒈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组网方案的基本要求。

⒉网络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拓扑。

⒊资源规划:对系统资源进行规划和分配,包括频段分配、地质分配等。

⒋硬件选型:选择适合系统需求的硬件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等。

⒌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测试整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⒍网络优化:对已经组网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系统性能。

⒎系统运维: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⒍⑵系统组网关键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组网中,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考虑和应用:⒈网络拓扑设计: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网状、树型等。

⒉信道分配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资源情况,对信道进行合理分配。

⒊基站规划:确定基站的布局和密度,以覆盖用户需求和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⒋频率规划:对系统频段进行规划和分配,以避免频谱资源冲突。

⒌安全策略设计:确保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

⑵系统组网实例⒍⑴ GSM系统组网GSM系统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组网包括以下主要步骤:⒈确定网络结构:GSM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包括多个基站,一个控制器和一个交换机。

⒉确定频率规划:根据系统容量和服务区域确定频段划分和频率规划。

⒊基站规划:确定基站的布局和密度,以保证覆盖用户需求和提供良好的通信质量。

⒋网络优化:对已组网的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包括功率控制、干扰管理等。

⒍⑵ WCDMA系统组网WCDMA系统是一种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组网包括以下步骤:⒈确定网络结构:WCDMA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包括多个基站和多个节点B。

移动通信技术第6章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第6章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完成协议转换把时钟传给RP,实现同步工作 RPC可与LS放置在一起,也可用传输线放置在远端
14

基站RP/CS
通过空中接口与用户单元相连,通过双绞线与RPC
相连 RP通过双绞线馈电,并具有动态信道自动分配功能 类型



500mW基站:覆盖半径为2.5km,有4对外线,8根天线, 可提供7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200mW基站:覆盖半径为1.5km,有1对外线,4根天线, 可提供3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10mW基站:覆盖半径为150m,有1对外线,2根天线,可 提供3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对整个网络进行集中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16
6.2.4 PAS的关键技术
PAS工作频段与多址技术 信道结构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切换 漫游 PAS中的协议

17
1. PAS工作频段与多址技术
频段:1.9~1.915GHz ----1.9GHz 1895.15~1917.95MHz(总带宽:22.8MHz) 频道间隔:300KHz 每个基站所用载频:f=1895.1+0.3×(N-1)MHz 载频数:77(1~69:话务;70~77:控制)
11
PAS提供的业务

数据业务:无线Internet接入
速率:32kbit/s、64kbit/s的接入,最高128kbit/s 用户、网络侧增加少许设备
C-Mode:手机直接无线上网 短消息业务 定位业务

定位精度高,50m内 切换中更新基站编号CS-ID----实现跟踪 业务功能:呼叫定位、位置查询、 跟踪 系统组成:定位服务中心PSLC、定位服务系统

第6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6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苏州大学
4.码分多路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CDM)是一种真正的动态复用技术,它既共享信道频 率,也共享时间。 码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是每比特时间被分成m个更短的时间槽,称 为码片,一般每比特有64或128个码片,每个通道被指定一个唯一的 m位的代码或码片序列。当发送“1”时站点就发送码片序列,发送 “0”时就发送码片序列的反码。当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时,各路 数据在信道中被线性相加。为了便于从信道中分离出各路信号,各个 站点的码片序列是相互正交的。 码分多路复用是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新技术,笔记本电脑和掌上 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使用该技术。
(2)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流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是衡量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误码率的计算公式为: 误码率=接收时出错的比特数/发送的总比特数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10-6,即百万分之一
(3)带宽
带宽是信道能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宽度,是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信道的传输性能。 一般来说,信道的带宽越大,其传输速率也越高。
苏州大学
6.1.3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是将数据表示成合适的信号形式,以便于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中主要采用两种数据编码技术:模拟数据编码方法和数字 数据编码方法
苏州大学
1.模拟数据编码方法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编码方法。 由于导体存在电阻,电信号直接传输的距离有限。但研究发现,高频 振荡的正弦波信号在长距离通信中能够比其他信号传送得更远,因此 ,人们利用这种高频正弦波作为载波,携带信息进行传送 。 信息传输时,利用信源信号去调整(改变)载波的某个参数(幅度、 频率或相位),这个过程称为“调制”。经过调制后的载波携带着被 传输的信号在信道中进行长距离传输,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再把载 波携带的信号检测出来恢复为原始的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 。 调制的基本思想是把数字信号的“0”和“1”用某种载波(正弦波)的 变化表示,常用的调制方式有移幅键控法ASK(调幅)、移频键控法 FSK(调频)和移相键控法PSK(调相)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38
39
• 帧中继和X.25在帧的组建和传输过程 中也有所不同:X.25在第2层中采用 了平衡链路访问规程( LAPB: 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而 帧中继的第2层采用:帧方式链路访 问规程(LAPF: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Frame)。它们都是 HDLC的子集。
3
6.1 数据通信概述
• 6.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4
数据通信网
– (DCN: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是用于在包括计算机、传真、电报等 在内的各种数据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 网络,按照一定的规约或协议传输数 据信息。
• 人们通常用速率、频带利用率和差错 率几种指标了衡量数据通信的性能:
51
• 在我国,杭州电信于2019年借助帧 中继技术,使浙江建设银行首次实 现了通存通兑。2019年 CHINAFRN(中国国家帧中继骨干 网,又名中国公用帧中继网)初步建 成,覆盖了大部分省会城市,由原 邮电部颁布了试运行期间的指导性 的收费标准。
52
• 中国电信为了推广帧中继业务,在2019 年12月,专门赞助主办了北京、上海、 东京、名古屋四城市间的网络围棋赛,以 384Kbit/s的帧中继,来传送四地棋手的 活动画面。2019年,各省帧中继网也相 继建成,许多银行都采用了帧中继方案。 但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帧中继不再是业 界的宠儿,如杭州电信就在2019年用10 兆的光纤网代替了帧中继技术。
2
导入案例
• 数据通信:通信技术的未来之星
–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 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 应运而生,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各章书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各章书后练习答案

第五章书后练习答案一、单选题:1.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A.数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B.信源、数据通信网和信宿C.发送设备、同轴电缆和接收设备D.计算机、连接电缆和网络设备2.在半双工通信中,()是不正确的。

A.每个站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 B.当其中一个设备在发送时,另一个只能接收C.每个站点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D.每个站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3.()不属于差错控制的范畴。

A.发现差错 B.检测差错C.隔离差错 D.对差错进行纠错4.()不全部属于无线通信媒体范畴。

A.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红外通信 B.激光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C.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 D.激光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5.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B.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C.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互相转换D.将串行信号转换成并行信号6.常用的数据多路复用技术有()。

A.频分多路、时分多路和码分多路B.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和幅度调制C.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7.下列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线路交换的通信双方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因而可靠性高,实时响应能力好B.报文交换的缺点是实时性不好,不适用于实时通信和交互通信C.分组交换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若干报文分组(包)D.分组交换的缺点是双方独占路线,造成线路资源浪费8.ISDN是()的英文缩写。

A.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B.电缆调制解调器C.综合业务数字网络D.蜂窝电话系统和公用电话系统9.有线电视是()的一个典型例子。

A.时分多路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C.码分多路复用D.微波多路复用10.()是一种新型的接口标准,传输速率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其缺点是传输的距离有限。

A.RS-232标准B.RS-449标准C.IEEE 1394 D.USB标准11.ADSL中的“非对称”的概念是指()。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第六七章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第六七章

第六章数据通信系统第一节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一、通信系统构成简洁的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调制解调器、通信线路、通信处理机和主计算机组成。

如图6-1 所示。

二、信道按数据传输媒介的不同,数据传输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电缆、光纤、现场总线等。

无线信道包括:无线电播送、微波、卫星通信等。

1.电力线载波通信2.脉动掌握技术3.工频掌握技术4.电缆通信5.光纤通信6.现场总线和RS-485 接口7.无线电通信系统8.无线扩频通信9.线10.微波中继通信11.卫星通信三、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功能具有数据传输、数据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计算机网络的构成节点和路构成的点对点、多点对点、星形、共线、环网等链路构造到多机系统、局域网和广域网等三种。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多机系统和局域网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有总线网〔如以太网〕、树形网、星形网和环形网。

四、信息调制方法有三种:〔1〕振幅调制〔2〕频率调制〔3〕相位调制五、过失掌握掌握方法:循环检错法、检错重发法、反响检验法、前向纠错法常用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方阵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等六、通信方式1数据的串/并行转换2通信方式依据数据传输方向分单工通信系统、半双工通信系统和全双工通信系统3发送端与承受端之间的通信掌握〔码元、码元速率、信息速率、误码率〕4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七、数据传输规约可分为循环传送式、应答式、对等式规约〔网络通信规约〕。

八、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及协议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厂站内系统、主站与厂站之间、主站侧系统。

厂站内的站级通信总线和间隔级通信承受以太网的IEC61850 系列标准;主站与厂站之间可承受IEC60870-6TASE.2 或扩展的IEC61850 标准;主站侧承受IEC61970 系列标准。

第七章EMS 能量治理系统第一节概述能量治理系统是个简单系统,从组织形式角度讲,就是调度系统,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线路等进展调度掌握的中心,具体包括运行方式治理、实时调度治理、继电保护治理、自动化治理、通信治理等部门。

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用户隐私和企业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信息通信企业、机构及其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治理,协同发展;3. 依法管理,规范运行;4. 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用户权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工作由企业(机构)内部设立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信息通信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3. 监督检查信息通信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4. 处理信息通信安全事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5. 负责与其他企业(机构)的信息通信安全合作与交流。

第五条信息通信安全管理部门应设立以下岗位:1. 信息安全总监:负责全面负责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工作;2. 信息安全工程师:负责具体实施信息通信安全措施,处理安全事件;3. 信息安全审计员:负责对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审计。

第三章信息通信安全措施第六条信息通信企业(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信息通信安全:1.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风险;2. 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事件;3. 严格执行密码管理,确保用户账号安全;4.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漏洞、恶意代码等安全威胁;5. 保障通信设施安全,防止通信设施被非法控制、破坏等安全事件;6.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第七条信息通信企业(机构)应建立以下安全管理制度:1. 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2.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3. 用户隐私保护制度;4. 信息安全培训制度;5. 信息安全审计制度。

第四章信息通信安全事件处理第八条信息通信安全事件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2. 保护用户权益,维护企业(机构)声誉;3. 依法依规处理,确保事件处理合法合规。

PLC原理及工程应用 课件 教学配套课件 作者 孙同景 陈桂友 第

PLC原理及工程应用 课件 教学配套课件 作者 孙同景 陈桂友 第

《 PLC原理及工程应用》第六章 PLC的通信与联网2013-3-30 教材配套课件 1 1/18 6.1 网络与通信概述6.1.1 PLC的通讯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数据通信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并行通信是以字节或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除了8根或16根数据线、一根公共线外,还需要数据通信联络用的控制线。

并行通信的传送速度快,但是传输线的根数多,成本高,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

并行通信一般用于PLC的内部,如PLC内部元件之间、PLC主机与扩展模块之间或近距离智能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

串行通信是以二进制的位(bit)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每次只传送一位,除了地线外,在一个数据传输方向上只需要一根数据线飧呒茸魑据线又作为通信联络控制线,数据和联络信号在这根线上按位进行传送。

2013-3-30教材配套课件 2 2/18串行通信需要的信号线少,最少的只需要两三根线,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场合。

计算机和PLC都备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工业控制中一般使用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多用于PLC与计算机之间、多台PLC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传输速率常用比特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来表示,其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

传输速率是评价通信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标准传输速率有300、600、1200、24 00、4800、9600和19200bps等。

不同的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差别极大,有的只有数百bps,有的可达100Mbps。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串行通信按信息在设备间的传送方向又分为单工、双工两种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

双工通信方式的信息可沿两个方向传送,每一个站既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

双工方式又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两根或两组不同的数据线传送,通信的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接收和发送信息,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全双工方式;用同一根线或同一组线接收和发送数据,通信的双方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半双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数据通信安全
数字签名系统
什么是数字签名?
• 示例
• 经数字签名的信息可以验证其是否被篡改过。
数字签名的处理过程(程序任务)
• • • • • •
创建密钥库文件 调入密钥库、提取私钥 创建并初始化签名器 将文档内容调入签名器 签名、生成签名文件 提取证书、生成证书文件
创建密钥库文件(密码kspass)
}
} }
代码(调入密钥库)
//创建密钥库对象 KeyStore keystore=KeyStore.getInstance("JKS");
//创建密钥库文件输入流 FileInputStream fin=new FileInputStream(".keystore");
//将密钥库文件的内容装入密钥库对象 keystore.load(来自密钥库文件的输入流,密钥库文件密码字符数组); fin ksp.toCharArray()
代码(创建输出流,发送超文本数据)
//创建输出流并套接 PrintWriter out=new PrintWriter(s.getOutputStream());
//发送 out.println ( "<html>"+ "<head><title>HTTPS Server Example</title></head>"+ "<body><h1>Hello, welcome here!</h1></body>"+ "</html>" ); //也可发送网页文件
//创建基于SHA1算法和RSA算法组合的签名器 Signature signer=Signature.getInstance("SHA1withRSA"); • Java支持的消息摘要算法(计算文档特征值):MD2、MD5、SHA1 • Java支持的公开密钥(不对称密钥)加密算法:DSA、RSA • Java支持的摘要和加密算法组合: MD2withRSA MD5withRSA SHA1withDSA SHA1withRSA • Java不支持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fout=new FileOutputStream("file3.cer"); fout.write(cert.getEncoded());//将证书内容的编码写入file3.cer文件 fout.close();
System.out.println("\nok!\n");//显示完成 System.in.read();//暂停
//关闭输入流 fin.close();
代码(提取私钥)
//从密钥库对象中提取无类型密钥 Key key=keystore.getKey(密钥名,密码字符数组); kn kp.toCharArray()
//强制类型转换为私钥 PrivateKey pvtkey=(PrivateKey)key;
代码(创建并初始化签名器)
代码(调入签名文件的内容)
File sigfile=new File("file2.sig"); byte sigBytes[]=new byte[(int)sigfile.length()]; //确保数组容量与文件大小一致 //length()方法的返回值是long型 FileInputStream sigin=new FileInputStream(sigfile); //将file2.sig的内容存入字节数组sigBytes sigin.read(sigBytes); sigin.close();
代码(验证文档内容)
//用数组中的内容验证签名器中的内容,返回true或false if( sigVerifier.verify(sigBytes) ) System.out.println("the signature maches"); else System.out.println("the signature doesn\'t mach"); System.in.read();//暂停
• c:\JBuilder9\jdk1.4\bin\keytool -genkey -alias kname -keyalg RSA -keypass 123456 • 其中kname和123456是密钥库文件中私钥的名称和密码 • 执行时需要设置密钥库文件密码等信息 • 生成的密钥库文件(.keystore)位于系统用户目录,为方便使用, 复制到工作位置。
代码(签名、生成签名文件)
//签名,存入字节数组 byte buff[]=signer.sign(); //创建指向file2.sig文件的输出流 FileOutputStream fout=new FileOutputStream("file2.sig"); fout.write(buff);//签名信息写入file2.sig文件 fout.close();
SignData签名程序框架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security.*; import java.security.cert.*; import java.security.cert.Certificate; import javax.crypto.*; public class Sign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tring ksp="kspass"; String kn="kname"; String kp="123456"; //代码 } catch(Exception e) {
代码(将文档内容存入验证签名器)
FileInputStream datafile=new FileInputStream("file1.txt"); byte buffer[]=new byte[4096]; while(datafile.read(buffer)>0) { sigVerifier.update(buffer); } datafile.close();
-genkey -v -keyalg RSA -alias bmwang -keystore sslKeyStore 生成密钥库 生成证书 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保护通信 证书名(应与服务器名一致,如:bmwang) 密钥库名(如:sslKeyStore)
• 执行时要指定密钥库和证书密码(如:均设为1234567)。
发送网页文件(exHTTPS.htm)
File webFile=new File("exHTTPS.htm"); byte buff[]=new byte[(int)webFile.length()]; FileInputStream fin=new FileInputStream(webFile); fin.read(buff); String webs=new String(buff); fin.close();
代码(捕捉客户机的连接请求,建立连接通道,发送证书)
Socket s=ss.accept(); System.out.println("\nClient connection made");
代码(创建输入流,接收确认信息)
//创建输入流并套接 BufferedReader in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接收并在本地显示 System.out.println(in.readLine());
程序框架
import java.security.*; import java.io.*; import .*; import .ssl.*; public class HTTPSServ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建立SSL套接服务(HTTPS连接服务) while(true) { try { //捕捉客户机的连接请求,建立连接通道,发送证书 //创建输入流,接收确认信息 //创建输出流,发送超文本数据 //关闭输出流,关闭输入流,关闭连接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代码(调入证书)
FileInputStream certfile=new FileInputStream("file3.cer"); //创建x.509格式的证书生成器 CertificateFactory certfactory=CertificateFactory.getInstance("x.509"); //将来自file3.cer的证书编码还原成证书 Certificate cert=certfactory.generateCertificate(certfile); certfile.close();
代码(提取公钥)
//从证书中提取公钥,强制转换为用于RSA加密算法的公钥 RSAPublicKey pubkey=(RSAPublicKey)cert.getPublicKey();
代码(创建验证签名器)
//创建基于SHA1算法和RSA算法组合的签名器 Signature sigVerifier=Signature.getInstance("SHA1withRSA"); //用公钥初始化签名器,用于验证 sigVerifier.initVerify(pubk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