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详解)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1年、2012年部分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1年、2012年部分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用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行解析。(4分)
【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 简易木桥。
(2012 四川卷)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 诗句简要赏析 。
“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 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 惆怅之情。
2011年、2012年部分全国各地 高考语文试题 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 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译文: 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 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 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 夕阳易逝, 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 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 世的岁月无情。 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 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 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 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 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止漂泊何 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 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作者:程小春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2年第07期【原题呈现】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试题解析】第(1)题[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思路]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参考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等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评分细则]答出诗的颔联一种写景表现手法(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写景“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有:或映衬,或对比,或渲染,或列锦(名词排列、意象排列),若考生答对偶、对仗、白描、寓情于景属意思答对,给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按“参考答案”可以从两方面评分:一是说“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二是该“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各占1分。

特别提醒:一是按题目要求,应先答出“手法”,这是一个独立的给分点,若考生没有按要求答出“手法”,而仅在分析过程中出现,该点不给分。

二是即使“手法”与“分析”都点到位,但“手法”与“分析”间的逻辑关系不对应,扣1分。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新高考新题目2013-01-07 0906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评价饶礼喜古代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所有高考题中古代诗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年年考,卷卷考,其考点为“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包括两大方面(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现将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作一横向比较,从而把握高考命题特点,为以后的复习迎考提供参考依据和复习建议。

一、诗歌鉴赏题一览表二、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评价(一)命题特点。

1.诗歌品类。

古代诗歌本应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诗、唐诗、宋诗、唐宋词、元曲、元明清诗歌。

对照2012年17套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命题所选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诗作(含词),偶尔也选用金元诗歌,明清诗歌则轮流出现,唐代以前的古诗以及元曲今年没有选用(以前偶有选录)。

这是因为,在文学史上,人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宋诗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繁盛与巅峰。

2.情况。

高考选用的诗歌,其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则是十分陌生的。

从2012年高考所选18首诗歌(浙江卷是两首诗)来看,张九龄、贾岛、温庭筠、杨万里、秦观、晏几道、元好问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补之、李益、张耒、李纲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銮、王寂、白珽、曹伯启则是我们不熟悉的作家。

总体看来,熟悉的作家还是多一些。

3.题量分值。

一般设2个小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地试卷中设了3个小题。

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庆卷和福建卷),广东卷和浙江卷均为7分,全国课标卷和辽宁卷均为11分,江苏卷则为10分。

4.诗歌内容。

高考命题选用的一般是中学生没有接触到的诗歌或者出现在课本、读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内容就显得陌生而新鲜,这样有利于高考的公平选拔。

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共有两首,我们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1)(1)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1)(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矿山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17套真题汇编诗歌专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新课标卷)思远人 [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词]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

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

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硬伤:⑴混淆了诗人的感情和诗中人物的感情;⑵首句本身也是情语,未答。

] 【备考答案】这首词通过表现闺中人深切思念远方行人,又难以传达思念的抑郁之情,寄托了诗人内心悲苦难诉的感情。

首句写景,景中传情。

一方面,“红叶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久远。

另一方面,红叶黄花,晚秋意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硬伤:⑴“就砚旋研墨”并非“暗指”也没有“和泪作书”的意思;⑵只写出了“红笺为无色”的字面原因。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

2012新课标高考诗词鉴赏经典题及详细解答

2012新课标高考诗词鉴赏经典题及详细解答

2012诗歌鉴赏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3、(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4、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2009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2012诗歌鉴赏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讲解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讲解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精校完整版)【说明】这已是连续第六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了从2007年开始,每年高考结束,我都要试着编写这份资料,不为别的,目的是能为广大备考的师生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而已上传网络后,许多网站无偿转载使用,未获任何报酬但愿使用时请注明出处,仅此而已特别说明:诗歌的解析,有来自网络的资料,有的选自一些辞典,还有个别诗歌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只是本人的个人解析(均已署名),时间关系及个人学识所限,谈不上成熟,仅供参考,不宜苛求,谢谢!(黄平科)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作品赏析】《思远人&8226;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1] 【附】本人2009年设计的题目(已刊用)14.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飞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出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2)“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之外词人化用孟郊诗意,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情感为思念折磨而泪流不止的闺中女子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念远怀人之情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参考示例】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水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给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附注】本题中的“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命题人注作者、出处为“宋&8226;杨维桢《燕子辞》”不确作者杨维桢(1296—1370)应为元末明初诗人,注为元或明都未为不可,但是怎么也算不得宋人其诗作《燕子辞》绝句共4首,这两句是第三首中的两句整组诗如下:宜男草生春又归,美人春病减腰围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只应韩重相思骨,化作潮中并蒂花【参考资料】金銮(明)(1506?~1595?)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侨居建康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初前后在世明代散曲家,性任侠,喜交游往来淮扬两浙,与盛时泰、吴怀梅诸人交谊颇笃銮工诗,风流婉转,得江左清华之致,(钱谦益语)有徙倚轩集又解音律,善填词,好作嘲调小曲,有箫爽斋乐府二卷又尝取古词,辩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后人所宗金銮人物简介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金銮文学成就金銮散曲写情之作固多,而针砭时事嘲笑讽刺之作也不少,如《水仙子》、《广陵夜泊》、《醉太平》、《漫兴》、《河西六娘子》、《闺情》、《点绛唇》、《八十自寿》、《黄莺儿》、《咏燕》等,体现了他达观怡情、物我忘机的坦荡襟怀和宽柔博茂的风格;讥时疾世的作品较为泼辣,如《沉醉东风》、《嘲王都阃送米不足》,及《落梅风》、《咏蝇》、《咏虱》、《咏蚊》和《咏蚤》,借物寓意,富有现实意义而所写的男女风情之作,如《沉醉东风》、《风情嘲戏》、《胡十八》、《风情嘲戏》等,无时人□艳粗率之病,而是以深挚娇婉、委曲传情见长他的曲作虽以萧爽清丽著称,但也兼有俳谐之趣何良俊说:“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鸾最为知音,善填词其嘲调小曲极妙,每诵一篇,令人绝倒”(《曲论》)王世贞称他:“颇是当家,为北里所贵”(《曲藻》)吕天成又说他的散曲“响振江南”(《曲品》)金銮的曲作有《萧爽斋乐府》2卷有明万历刊本、武进董氏刻本,还有饮虹□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一作“阁”)词》四、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8226;大雅&8226;生民》:“实发实秀”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④那,怎,何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⑨佳处,一作“佳气”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简析】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和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五、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简析】野菊平凡,随处可见但他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开篇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与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何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象呢?开篇即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第二联点题,写野菊之“野”她生长出野里,本自不媚俗“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唐人王建(约767-约830年)《野菊》诗写道:“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城斋诗中的野菊亦是写其“在野”的特点,她散发幽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人无人,香者自香,香远益清这样的野菊当然令人怜爱不已,“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作者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含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构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这样的野菊,却遭到其他花族的“冷笑”,但野菊不为所动,“犹向陶翁觅宠光”,再次运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城斋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志趣(黄平科)【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六、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 [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参考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简析】金人王寂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诗”(《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其词《鹧鸪天》,不用传统的词境、词味、词气,而是用自我心灵中流露出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实在而又显得不同一般词风,值得借鉴词的上片写景作者抓住“秋”景特征着笔,写“木叶”“大雁”“晓云”“宿雨”及山水其中的“肥”“瘦”二字,炼得十分精当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轮廓、线条因云雾散去而显得柔和清晰,水面因秋雨而变得宽阔,极富趣味,明白晓畅。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详解)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全词词句,题目、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

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

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

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

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

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

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入微,味深意厚。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三、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答: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

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

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详解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

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解析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答:(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志趣?(3分)答:【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

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解析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答: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答: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