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段断句六法练习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置于原文中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练习(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
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配套练习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一)一、方法指津(一)通文意碰到断句篇章,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章,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抓标志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②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 “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三)察对话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四)懂常识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
古文化常识内容较多,涉及到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各方面,高考一般考查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
这样才能从容应试。
(五)知语法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六)明修辞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常用文言文辞格,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题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题一、判断句节奏划分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省略句节奏划分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对仗句节奏划分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四、排比句节奏划分1. 盖闻:天地之大德,生而无有,养而无伤,循而无违,通而无阻。
2.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复杂句节奏划分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六、宾语前置句节奏划分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 无耻之耻,无勇之勇,是知也。
5. 微斯人,吾谁与归?七、定语后置句节奏划分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及答案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练习古文的停顿练习题
练习古文的停顿练习题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停顿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文的含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古文停顿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句子停顿练习题1. 黄河之水,天上来。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段落停顿练习题1. 昔者庖人死,子贡请以为庖,曰:“夫子何必曰‘庖’?曰‘宰’亦可。
”子闻之曰:“夫何必然?上下殊勿干。
”子贡曰:“夫子之言是也。
”解析:这段对话的主要停顿点在于子贡的回答,他首先以为子路的意见可以,但接下来子路却反驳了他的观点,子贡听后表示赞同。
2.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解析:这段文字没有明显的停顿点,但可以在"劳而智者忧"这一段之后稍作停顿,以便给读者留出思考的空间。
三、诗词停顿练习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是一首《春晓》的诗,每一句都以逗号进行停顿。
读者可以在每一个逗号处稍作停顿,体味每一句的意境。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这是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它以逗号进行停顿。
读者可以在逗号处稍作停顿,感受黄河奔腾的气势。
四、经典文章停顿练习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描写,文章通过三个停顿点分别描述了鲲的巨大、化为鹏的背部以及鹏翼的伟大。
读者可以在每一个停顿点处稍作停顿,感受庄子笔下的奇幻景象。
练习古文的停顿,对于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以上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古文停顿的技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古文水平。
加油!。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二)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1方法:主谓之间要停顿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方法:谓宾之间要停顿例句: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3方法: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方法: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例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5方法: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例句:虽/乘奔御风。
(《三峡》)6方法: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句: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7方法:“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8方法:表转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句: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9方法: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句:问/(渔人)所从来。
(《桃花源记》)10方法:“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句:宜乎/众矣。
(《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11方法: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要停顿例句:①孤/常读书。
(《孙权劝学》)②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二、关于断句五法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题1.根据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名词或代词在文言文中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便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2.根据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虚词也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其中也、矣、哉后一定得断,“也哉”在“哉”后断)“以、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有些关联词常用在句首: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
也有些时间词常用在句首: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课内文章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末虚词:焉,也;句首虚词:夫;还有以,则,而;游者众,至者少那部分是整齐句式,这篇文言因为学校进度不一样有的学过,有的没学过,但可以让孩子练一练然后再到课本里找答案。
3.根据对称句式定句读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在文中常用对称句式,可据此断句。
例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4.根据顶真定句读古人写文章喜欢用顶真的手法,那么同一个词(尤其是名词)连续出现,只要不是叠词,都应该在中间断句。
例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指导及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故A是错的。
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
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
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
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分析: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
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六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六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现在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
断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弄通文意断句。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词翻译出来,以理解文段大意。
例1、给下面短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划8处)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答:【答案】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参考译文: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
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人。
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
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会争权夺利。
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
”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文言文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此明辨句读。
例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答:【答案】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训练文言文断句其实就像是给文言文这串长长的“珠子”找到合适的断点,把它们分成一段段漂亮的“珠串”。
这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不过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窍门,就会轻松很多啦。
一、利用实词虚词断句1. 像“夫、盖、凡、窃、请、敬”这些发语词,它们往往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
”这个“夫”就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句子的开始,那我们就可以在“夫”后面断句。
2. 还有像“也、矣、焉、耳、乎、哉、欤、耶”这些语气助词,很多时候它们是句子的结尾标志呢。
就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这个“也”就是在句末,我们就可以在这儿断句。
二、根据句子成分断句1. 主谓宾结构可是很重要的断句依据。
当我们看到一个句子里主语和谓语比较明确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断句啦。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主语,“军”是谓语,那我们就可以在“沛公”后面稍微停顿一下,虽然文言文里有时候不需要这种特别明显的停顿,但这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2. 有时候会有一些修饰语,像定语后置或者状语后置的情况。
我们得先把这些修饰成分和中心语区分开。
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修饰“爪牙”的,“强”是修饰“筋骨”的,我们就知道应该在“利”和“爪牙”之间、“强”和“筋骨”之间有个划分的感觉。
三、利用对称结构断句1. 文言文里有很多对称的句子,就像对联一样。
像“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这里“登高而招”和“顺风而呼”是对称的,“臂非加长也”和“声非加疾也”是对称的,“而见者远”和“而闻者彰”是对称的。
那我们根据这个对称结构就很好断句了。
四、联系上下文语境断句1. 有的时候单独看一句话很难准确断句,这时候就得看看上下文啦。
比如说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可能有不同的词性或者意思,那断句的地方可能就不一样。
就像“沛公欲王关中”,如果不联系后面的内容,可能会在“王”后面断错句,但是知道后面的情节,就知道“王关中”是一个整体,表示在关中称王。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练习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练习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4、且壮士不死即已,先帝不以臣卑鄙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永之人争奔走焉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9、每与臣论此事
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孔子云:“何陋之有?”
1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其一犬坐于前
18、山行六七里
1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言文的断句练习共21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文言文的断句练习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2级文言语段断句六法练习资料
一
后汉王霸讨周建苏茂既战归营贼复聚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曰茂已破今易击霸曰不然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挑战以激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茂乃引退
(《孙子·谋攻注》)
二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
三
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战国策·赵策》)
四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苏洵《心术》)
五
蔡邕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
(《后汉书·张衡列传》)
六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孟子·告子》)
七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八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十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2级文言语段断句练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
后汉王霸讨周建、苏茂,既战归营,贼复聚挑战,霸坚卧不出。
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军吏曰:“茂已破,今易击。
”霸曰:“不然。
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挑战以激一切之胜。
今闭营休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茂乃引退。
(《孙子·谋攻注》)
根据名词,定句读
二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
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
根据“乎”、“也”定句读
三
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
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
(《战国策·赵策》)根据“顶真”定句读
四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苏洵《心术》)
根据对称句式定句读
五
蔡邕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宣夜之学绝,
无师法。
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
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
”
(《后汉书·张衡列传》)根据总分关系定句读
六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
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孟子·告子》)
根据“曰”字定句读
七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八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
语·阳货》)
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十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