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1
植物遗传转化
技术特点:
直接、简便易行; 不需要组织培养的继代,从而排除了植株再生 的障碍; 但转化效率较低; 适合于花器官较大的植物。
• 小结 虽然有不同转基因方法,但使用最为广泛 的方法仍是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两种方法。 转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植物种类和实验 室自身具备的条件。
遗传转化实例
pSAT载体系统
•Cre/loxP位点特异重组系统
•MultiSite Gateway
•MultiRound Gateway
•Multiple-round in vivo sitespecific assembly
多重同源重组法:一种基于同源重组构建多基 因双元载体的方法(张兴国)
• 按目的基因导入位置 细胞核 叶绿体 • 按启动子的类型 组成型启动子 特异性启动子
• 化学药剂诱导转化 常用的化学诱导剂: 聚乙二醇(PEG) 多聚鸟氨酸(PLO) 聚乙烯醇(PVA)
PEG是一种细胞融合剂 。PEG法是最常用的化 学基因转化方法,它是将 Ti质粒与原生质体共同
培养在含有PEG和
Ca2+的溶液中,在高 pH值条件下,原生质体 摄取外源DNA分子,然后 经再生获得转基因植株
整合后外源基因结构变异小
操作简便等优点
该技术已成为转化成功最多的一种转化方法
• 基因枪法(particle gun) 又称微弹轰击法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或 particle bombardment) 。 该法借助高速运动的金属 粒子将附着于其表面的核 酸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外 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核后 整合到染色体组,然后通 过组织培养再生出完整个 体(植株)。
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文稿演示
1 转基因植物
1.1 受体
• 叶盘 • 原生质体 • 悬浮细胞 • 愈伤组织 • 胚状体 • 活体 • 等等
1.2 转基因方法
直接转化法 : 基因枪法 载体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
1.2.1 直接转化法 基因枪法
**最早的基因枪(火药式)由美国康乃尔大学Sanford等 1987年设计制造 。
基本原理
抗逆-盐害
野生型油菜和转基因(AtNHX1)油菜经 200mM NaCl 处理10 周
抗逆-冻害
Ti质粒的功能区域
T-DNA的染色体整合机制
消毒
切取
土壤农杆菌 浸泡
叶盘
培养基
愈伤组织 分化幼苗
植物受体
抗生素筛选
分化出苗
生根壮苗
其它方法
植物病毒感染法 花粉管通道法 电穿孔转化法 激光微束穿孔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超声波介导转化法 多聚物介导法 浸渍法 电泳法 碳化硅纤维介导法 真空渗透法 圆球体法 等等
2. 基因改良植物
除草剂 干旱
品质
盐害 冻害
非生物胁迫 生物体
热害
涝害
其他性状
虫害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抗虫 抗病毒 抗病 抗非生物胁迫 抗除草剂 改良作物品种 改变花的颜色和形状 转基因植株作为生物反应器
抗病大豆
(A)萎黄病(箭头所指)感染
野生型 转基因
抗病烟草
野生型
转基因
(B) 外源基因抵抗TMV对烟草的感染。 接种后11天 症状(箭头)
抗除草剂
占总转基因植 物种植面积的 77%,其中主 要为抗除草剂 大豆。
转基因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转基因
转基因
用0.1%草苷膦处理大豆叶片 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大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串讲ppt课件
粗线期:缩短加粗,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 体或四联体。有能够发生染色体片段之间的交 换,产生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
双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而分别,非姊妹 染色体间的交错——交叉,交叉端化
终变期〔浓缩期〕:缩到最短最粗
们的传送方式也遵照孟德尔式的根本遗 传规律。
;
三 基因的相互作用
加性作用
累加作用效应: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之间无显隐性关系,基因的作用是按一 定的常数累加
倍加作用效应
非加性作用
显性作用
部分显性作用
超显性作用
;
第二节 遗传力
表现型值〔P〕=遗传型值〔G〕+环境值〔E〕
VP=VG+VE
〔电离辐射、化学药剂〕处置而发生的 突变
;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特征
突变的稀有性: 突变的重演; 突变的可逆性 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平行性: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
遗传物质的变异
突变
基因
染色体构造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数目
重组:染色体的序列发生重排及新的组 合〔独立分配、交换在后代中出现新的 基因组合的过程〕
测交法:把杂种或杂种后代与隐性纯 合亲本交配,以测定杂种或其后代 的基因型。
自交法:以F2植株自交产生F3植株, 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来证明所想 象的F2基因型
花粉直接检查法:玉米、水稻、高粱、 谷子、黍等
;
第二节 自在组合规律 〔独立分配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单体:2n-1,某一对染色体短少了一条 双单体:2n-1-1,从两对染色体中各短少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植物遗传转化是指通过外源DNA的导入,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发生基因改变,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植物遗传转化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选择外源DNA在植物遗传转化中,首先需要选择外源DNA,也就是我们要导入到植物细胞中的目标基因。
这个目标基因可以来自于其他物种,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目标基因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希望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特定性状。
步骤二:构建转化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需要使用载体。
载体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DNA分子。
通常,载体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选择标记和目标基因。
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确保目标基因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正确表达。
步骤三:转化载体导入植物细胞一旦构建好转化载体,接下来就需要将其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步骤,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和电穿孔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使其成为转基因细胞。
步骤四:筛选转基因细胞一旦植物细胞被导入外源DNA,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细胞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为了实现这一步骤,常常会在转化载体中加入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只有携带了目标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而其他细胞则会被筛选掉。
步骤五:培养和再生转基因植物筛选出的转基因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和再生来获得完整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上进行,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转基因细胞可以发展成为转基因植物。
步骤六:鉴定转基因植物需要对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以确认其是否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Southern blot等,来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和表达。
只有经过鉴定的转基因植物才能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总结:植物遗传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经历多个步骤才能成功。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03
终止子是位于目的基因 下游的一段DNA序列, 能够终止目的基因的转
录。
在园艺植物遗传转化中, 常用的终止子有
CaMV35S终止子和花椰 菜花叶病毒(CaMV)
35S终止子等。
终止子的选择对于目的 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录
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复制子
01
复制子是用于在转化细胞中复制目的基因的元件, 通常来源于病毒或质粒。
02
在园艺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复制子有来自SV40 的复制子和来自pBR322质粒的复制子等。
03
复制子的选择对于目的基因的拷贝数和表达水平具 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考虑安全性因素。
03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方法
质粒DNA的制备
提取质粒DNA
从宿主细胞中提取质粒DNA是构 建转化载体的第一步,常用的方 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和高盐沉 淀法等。
纯化质粒DNA
提取的质粒DNA需要进行纯化, 去除杂质和核酸酶,以保证后续 酶切和连接的顺利进行。
检测质粒DNA质
量
通过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 法检测质粒DNA的质量,确保其 纯度和浓度满足后续实验要求。
限制性酶切和连接
选择限制性内切酶
01
根据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以确保
酶切位点的准确性和后续连接的效率。
限制性酶切
02
将质粒DNA和目的基因分别进行限制性酶切,获得具有相同黏
性末端的片段。
连接反应
03
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连接,形成转化子。连接反应
的条件和时间对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转化子筛选
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受体细胞中,通过抗性筛选、PCR鉴定等方法 筛选阳性转化子。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金万枚 巩振辉 李桂荣 张桂华(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杨陵 712100)提 要 对现有主要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鉴定 人们可通过有性杂交,物理化学诱变或自然变异来创造新物种和新品种。
但常常存在着杂交不亲和或杂种不育而造成的生殖隔离,也存在诱变的非定向性。
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将所要求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并通过对转化植株的鉴定选择,从而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
关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770522。
优质小麦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要有较强的生活力,保证营养生长健壮。
3.3.2 播种 研究表明,适当晚播和增加密度能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小麦品质。
根据我省实际,关中优质专用小麦播量应控制在每亩6~8kg,渭北应控制在9kg。
播期可依据实际情况较当地常规适播期推迟2~3d。
提倡机械以精量半精量播种。
3.4 灌水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尤以抽穗至成熟期间影响最大,此期灌水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对沉淀值等加工品质也不利,但如果氮量充足或灌水与施氮结合则蛋白质含量不下降或下降很慢。
因而施肥上的前氮后移也为后期合理灌水提供了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曾研究出一套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春季可只灌一次,并将灌水时期移至孕穗期;若特别干旱,可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
这种灌水制度与前氮后移的施肥方法配合起来,有利于优质专用小麦生产。
3.5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能使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对品质的影响这方面研究还较少。
陕西省农科院小麦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小麦覆膜后籽粒容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正常露地播种没有差异;覆膜不影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干、湿面筋值和沉淀值;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之间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值和沉淀值存在较大差异。
第10章 植物遗传转化
8
农杆菌和基因枪转化的特点比较
1,农杆菌转化的特点: 多为单拷贝或寡拷贝转化与整合,减少了 共抑制等基因沉默现象,转基因遗传较稳 定; 不需要特殊设备,实验成本较低。
9
农杆菌和基因枪转化的特点比较
2,基因枪法转化的特点: 不受基因型限制,并且可用各种组织或细胞 作为靶材料。 操作简便。
21
第二节
转化的受体系统
二、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1,经过愈伤组织的受体系统 1.3,两种形式的共同特点:
1)外植体材料来源广泛; 2)适用的植物物种范围广; 3)再生植株群体变异大。
22
第二节
转化的受体系统
二、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2,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受体系统 也称直接分化受体系统,指直接对外植体 材料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然后经过培养直接在 外植体上形成不定芽的情况。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 1)获得再生植株的所 需时间短,操作简单;2)遗传变异少;3)外 源基因稳定性高;4)嵌合体比例偏高;5)受 植物物种的限制比较大。
25
第二节
转化的受体系统
二、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5,生殖细胞受体系统
以花粉粒或卵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直接的 转化的技术系统,也叫种质系统。 5.1,花粉管通道法; 5.2,花粉粒浸泡法; 5.3,花粉粒基因枪转化法; 5.4,子房微注射法。
26
第二节
转化的受体系统
二、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16
第二节
转化的受体系统
一、转化受体的条件
5,农杆菌敏感性 对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来说,需要受 体材料对农杆菌敏感,因为只有对农杆菌敏感 的材料才能够接受农杆菌的转化。一般认为,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对农杆菌敏感而单子叶植物 不敏感。 农杆菌有不同的菌株,同一材料对不同菌 株的敏感程度可能存在不同;目前,还可以采 用化学试剂(乙酰丁香酮)来弥补敏感性的不 足。
植物遗传转化
植物遗传转化植物遗传转化是指将一种基因从一种宿主植物移植到另一种植物中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实现,包括蛋白质工程、病毒载体和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
植物遗传转化的技术可以用来改变植物的性状,例如产量,耐旱性,抗病性,耐寒性,营养价值,等等。
它还允许转化植物中的基因,以改善其耐药性、耐酸碱性或其他性状。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驯化植物的实验,其目标是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从而增加其产量。
今天,植物遗传转化的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利用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来转移植物的基因变得越来越容易。
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包括蛋白质工程,以及其他以病毒载体为媒介的形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中。
植物遗传转化的应用在种植领域非常广泛。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增加植物抗病性,使得植物不容易受到病虫害、荒漠化或气候变化的侵袭;改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利用,改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消除农业投入品,比如农药和化肥,使植物可以在较低的投入下获得较高的收入;改变植物的性状,比如口感、果实大小、颜色等,使得植物更受消费者欢迎;以及改变植物的耐寒性,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减少和消除对农作物收获量的不利影响。
随着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转化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农作物也在不断发展改造中。
植物遗传转化的技术已成为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改善植物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最终提升农作物的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和营养价值等性状,为世界人民提供健康、安全和有营养的生活所需。
如今,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运用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的重要工具,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开发和使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之前,应当首先对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它不会对自然生态、人类健康或其他有关部门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在开发和使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安全、可靠和环保。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植物遗传转化是一种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基因工程和农业生产中。
下面我们将介绍植物遗传转化的具体步骤。
一、选择目标植物和目标基因在进行植物遗传转化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植物和目标基因。
目标植物通常是经济作物或者重要的研究对象,而目标基因则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如抗病性、耐旱性等。
二、构建载体构建载体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载体是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媒介,通常由DNA序列构成。
在构建载体时,需要将目标基因插入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并加入其他必要的DNA片段,如启动子、终止子和选择标记基因等。
三、转化载体到植物细胞将构建好的载体导入植物细胞是植物遗传转化的核心步骤。
目前常用的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基因枪法。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将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中,然后利用农杆菌侵染植物组织,将载体导入植物细胞。
基因枪法则是利用高压气体将载体直接“射击”到植物细胞中。
四、筛选转化植株在转化植物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以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植株。
为了区分转化植株和未转化的植株,常常会在载体中加入选择标记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通常会使转化植株对某种抗生素或除草剂具有耐受性,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抗生素或除草剂后,只有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植株能够生长下去。
五、培养和繁殖转化植株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植株后,需要进行培养和繁殖。
通常会将转化植株移至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生长,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转化植株。
六、鉴定转化植株在培养和繁殖转化植株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成功转化。
鉴定方法包括PCR扩增、Sou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目标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存在和表达情况。
七、后续分析和应用一旦确认转化植株成功,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分析,如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功能研究等。
此外,转化植株也可以用于基因工程和农业生产中,如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等。
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左
右 边界对于致瘤必不可少。
(二) Vir 区的结构和功能:
该区段上编码的基因能激活 T-DNA 转移,使农杆菌表现出毒性,故也称 作 致毒区。 T-DNA 区与 Vir 区在质粒上彼此相邻,合起来约占 Ti 质粒 D的N三A 分之
一Vir 区段总长度大约 35kb ,由 6 个互补群组成,分别命名 为
生 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 技术
植物转 基因的优 越性
对植物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改变只作用于目标性状,不涉及非目标累赘基 因,因而更具有针对性,可加快育种进程;
可克服传统育种中不同Th物之间的Th殖隔离等限制,扩大可利用的资 源库 ( 动 物 、 植 物 、 微 Th物 、 人 工 合 成 基 因 均 可 利 用 );
读
二、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的结构和功 能
Ri 质粒: 200kb- 800kb ,其基本结构也与 Ti 质粒相似,包括致瘤区 ( Vir 区)、 T-DNA 区和复制起点 Ori 。
VirA 、 VirB 、 VirC 、 VirD 、 VirE 、和 VirG 。
Vir 区中各个基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当 Vir 基因与 T-DNA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复制子上时,即 Vir 区与 TDNA 区分割开来以后, Vir 基因仍然能够为 T-DNA 提供转移功能
Auxin
Opine
左边界
右边界
Ti 质 粒
ttrraa OO rrii 区区
CC oo nn区区
(一) T-DNA 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编 码冠瘿碱的合成,能随机整合到植物的 染色体上。
长
度一般为 12-24kb ,是 Ti 质粒最重要
植物生物技术:第十章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和方法
2. 无菌苗制备
3. 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
取7d左右的棉花无菌苗置于无菌平皿,迅速切成0.5-0.7cm左右 的小段,放入农杆菌工程菌液,放置5-10min;期间摇动三角瓶 数次,然后取出下胚轴小段,置于干燥的无菌滤纸上,吸干材 料表面的菌液,吹5分钟使表面稍为干燥,分散布于垫有滤纸的 共培养培养基(MS无机盐+B5有机物+2,4-D 0.1mg/l+ KT0.1mg/l+葡萄糖30g/l + 琼脂7.5g/l, pH 5.6 )中,19-21℃, 暗 培养48小时结束共培养。
进行花序侵染前先剪掉角果和花,然后将拟南芥的花序浸 泡于含农杆菌的渗透培养基里2-3分钟,可用吸管轻轻搅拌 农杆菌浸染缓冲液,以利于转化,浸染结束后将植株平放 于吸水纸上干燥数分钟,以免农杆菌菌液滴落到莲座叶上 ,同时也避免过高浓度的农杆菌对植株有毒害作用。
转化完成后套黑色塑料袋进行暗培养,1天后,揭开塑料 袋进行光照培养直至角果成熟。
抗3’和5’外切核酸酶及内切核酸酶的降解 加工好的单链T-DNA复合体穿过由VirB蛋白形成的类接合孔进入植物受
体细胞,然后由VirD2和VirE2的核导向作用进入植物细胞核
(6)T-DNA的整合
当单链的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之后,在有关的 植物细胞酶体系的催化作用下,便会合成出互 补链形成双链形式的T-DNA分子。 在一系列酶 的参与下整合进植物基因组。
(4)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
1997年Villemont研究指出,转化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一个 较短时期内,只有处于细胞分裂S期的细胞才具有被外源基 因转化的能力。因此,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是转化的基本条 件。 一般来说,发育早期(幼年期)的组织细胞转化能力较强。
[农学]第十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1
遗传转化的频率低,需要反复的实验,所以要建立一
个高产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并能用于遗传转化,需要大量
的、稳定的外植体作为材料。 转化的外植体一般采用无菌实生苗的子叶、胚轴、幼 叶等,或采用可进行快速繁殖的材料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4)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了抑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而产生污染,选择、 筛选转化的细胞核植株,在遗传转化中常使用两类 抗生素: 1)选择性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用于筛选转化体,如 卡那霉素、潮霉素 2)抑菌性抗生素:在受体材料与农杆菌共培养一定时 间后用于抑制农杆菌的生长 ,防止细菌过度生长而
基因导入玉米原生质体。
电穿孔转化法可用于原生质体的瞬时和稳定
转化,也可用于带壁的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1、转化原理
1)原理: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在植物细胞膜或原生质体上
造成非对称穿孔,形成瞬间通道,这种通道孔径在8.4mm左右,
每个细胞膜上有上百个,因此能允许外源基因的进入; 2)电穿孔法分为两类:高压短时程法 低压长时程法 选择何种方法应依据细胞种类和实验条件而定。一般用低压 长时程法可以使其达到较快的修复,从而得到较多的瞬时表 达产物。不过,高压短时程法可以得到较高的DNA整合率。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2)PEG介导遗传转化方法的缺点: 由于建立植物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比较困难,加 之PEG对原生质体活力的有害作用,因此转化率低,
一般为10-5~10-3。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二)电穿孔转化法
电穿孔转化法,又称电击法或“电注射法”。
Fromm等首次使用该法成功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电穿孔法适用植物细胞和组织转化,在已经知道的众多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金万枚 巩振辉 李桂荣 张桂华(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杨陵 712100)提 要 对现有主要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鉴定 人们可通过有性杂交,物理化学诱变或自然变异来创造新物种和新品种。
但常常存在着杂交不亲和或杂种不育而造成的生殖隔离,也存在诱变的非定向性。
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将所要求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并通过对转化植株的鉴定选择,从而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
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770522。
优质小麦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要有较强的生活力,保证营养生长健壮。
3.3.2 播种 研究表明,适当晚播和增加密度能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小麦品质。
根据我省实际,关中优质专用小麦播量应控制在每亩6~8kg,渭北应控制在9kg。
播期可依据实际情况较当地常规适播期推迟2~3d。
提倡机械以精量半精量播种。
3.4 灌水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尤以抽穗至成熟期间影响最大,此期灌水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对沉淀值等加工品质也不利,但如果氮量充足或灌水与施氮结合则蛋白质含量不下降或下降很慢。
因而施肥上的前氮后移也为后期合理灌水提供了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曾研究出一套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春季可只灌一次,并将灌水时期移至孕穗期;若特别干旱,可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
这种灌水制度与前氮后移的施肥方法配合起来,有利于优质专用小麦生产。
3.5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能使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对品质的影响这方面研究还较少。
陕西省农科院小麦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小麦覆膜后籽粒容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正常露地播种没有差异;覆膜不影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干、湿面筋值和沉淀值;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之间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值和沉淀值存在较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2)PEG介导遗传转化方法的缺点: 由于建立植物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比较困难,加 之PEG对原生质体活力的有害作用,因此转化率低,
一般为10-5~10-3。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二)电穿孔转化法
电穿孔转化法,又称电击法或“电注射法”。
Fromm等首次使用该法成功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第十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园艺植物转化植株的鉴定; 提高处外源基因在园艺植物体内表达水平的策略; 基因沉默技术与基因剔除技术;
外源基因在园艺植物中的遗传
植物遗传转化(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定义: 是应用分子重组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 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 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 的过程. 目的: 提高产量,品质和抗性
基因导入玉米原生质体。
电穿孔转化法可用于原生质体的瞬时和稳定
转化,也可用于带壁的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1、转化原理
1)原理: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在植物细胞膜或原生质体上
造成非对称穿孔,形成瞬间通道,这种通道孔径在8.4mm左右,
每个细胞膜上有上百个,因此能允许外源基因的进入; 2)电穿孔法分为两类:高压短时程法 低压长时程法 选择何种方法应依据细胞种类和实验条件而定。一般用低压 长时程法可以使其达到较快的修复,从而得到较多的瞬时表 达产物。不过,高压短时程法可以得到较高的DNA整合率。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与其他受体系统相比生殖受体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以具有全能性的生殖细胞直接为受体细胞,具有更强的接
受外源DNA的潜能
2)受体细胞是单倍体细胞,转化的细胞无显隐性的影响,能 是基因充分表达,有利于性状的选育。单倍体植株通过加倍 后即可成为纯和的二倍体纯系,大大缩短了复杂的选育纯化 的过程
(2)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并使其 整合、表达和遗传,从而达到修饰原有植物的遗传物质、改造 不良农艺性状的目的。这就要求植物受体系统在接受外源DNA 后应稳定遗传后代。无性系的变异与组织培养的方法、再生途 径及外植体的基型都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2、转化的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a)外源目的基因的制备
b)原生质体制备
c)目的基因和原生质体的转化培养
d)转化体的鉴定和再生植物的培养 目前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在花椰菜、胡萝卜、向日葵、卡特 兰、柑橘等园艺植物上均有成功的报道。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2、操作程序及其应用
电穿孔法一般操作程序:
1)制备含目的基因的质粒DNA
2)制备植物原生质体悬浮液或一定处理的植物组织
3)将质粒DNA和原生质体悬浮液混合后置于200~600V/cm的电
场中处理若干秒
4)原生质体培养和转化子筛选
5)再生植物鉴定与培养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3)利用植物自身的授粉过程进行遗传转化,操作方便、简单。
局限性:生殖受体系统受季节限制,只能在短暂的开花期进 行。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园艺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大体上分为3类: 1)外源裸露基因的直接导入法: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直接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其中 物理方法包括:电穿孔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激光微束空 孔转化法、体内注射法、超声波法等; 化学方法包括:PEG和脂质体介导转化法等; 2)载体介导的转化法:指通过将目的基因连接在植物载体 上,随着载体DNA的转移而将外源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 中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的转化法;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1、转化原理
(1)特性:PEG是一种水溶性的细胞融合剂和渗透剂,相对
分子质量为1500~6000,pH4.6~4.8,因聚合程度不同而异。
(2)转化原理:PEG不仅可以使细胞膜之间或使DNA与膜形成
分子桥,促成相互间的接触和粘连,而且可以改变细胞膜的
表面电荷,干扰细胞间的作用,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新的植物类型的技术。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2、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基因枪遗传转化的基本步骤包括:
1)受体细胞或组织的准备和预处理
2)DNA微弹的制备 3)受体材料的轰击 4)轰击后外植体的培养和筛选 目前,基因枪法分别在桃、番木瓜、蔓越橘、玫瑰、杜鹃、剑 兰、大蒜、生菜、荔枝等园艺植物上成功实现了目的基因的转 化
(3)稳定的外植体来源
遗传转化的频率低,需要反复的实验,所以要建立一
个高产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并能用于遗传转化,需要大量
的、稳定的外植体作为材料。 转化的外植体一般采用无菌实生苗的子叶、胚轴、幼 叶等,或采用可进行快速繁殖的材料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4)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了抑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而产生污染,选择、 筛选转化的细胞核植株,在遗传转化中常使用两类 抗生素: 1)选择性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用于筛选转化体,如 卡那霉素、潮霉素 2)抑菌性抗生素:在受体材料与农杆菌共培养一定时 间后用于抑制农杆菌的生长 ,防止细菌过度生长而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利用生殖细胞进行遗传转化,主要有两种途径:
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小孢子和卵细胞的单倍体培养,诱
导出胚性细胞或愈伤组织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成单倍体植
株,从而建立单倍体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2)直接利用花粉和卵细胞受精过程进行基因转化,如花粉管
导入法、花粉粒浸泡法、子房注射法等
3)靶受体类型广泛不受基因型的限制,能转化所有具有分省潜 力的植物的任何组织或细胞,包括原生质体、根、叶以及种子 的胚、子叶、分生组织、愈伤组织、花粉、子房等;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4)可将外源基因导入线粒体、叶绿体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器,重 复性好,获得外源基因能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系,这是目前质 体转化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DNA导入方法。
产生污染。这类抗生素要求对植物细胞无毒害作用
或毒害作用较小,不影响植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如 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5)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
1)农杆菌介导的 遗传转化体系需要受体材料是农杆菌的 天然寄主,否则难以实现遗传转化 2)农杆菌Ti或Ri质粒是植物遗传转化的有效载体系统,但 其宿主范围局限于部分双子叶植物,对大部分单子叶植 物和裸子植物不敏感,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 细胞对农杆菌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
1)电穿孔法的优点:操作简便、转化率较高,特别适合于瞬
时表达研究
2)电穿孔法的缺点:必须经过原生质体培养、易造成原生质
体损伤,使其再生率降低
3)若将电穿孔法与PEG转化法。脂质体法和激光微束法等技
术结合使用,电穿孔法的转化率可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2%。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三)基因枪转化法
基因枪转化法又称微弹轰击法,是植物遗传转化较常用
的方法之一,转化率较高,一般为10-3~10-2,但不同物种组
织转化率差异很大,最高的可达2.0%,最差的低于10-4。 1、转化原理 基因枪法是利用火药爆炸、高压气体和高压放电作为驱 动力,将包裹有生物活性DNA的金属小颗粒加速,高速轰击植
物组织或细胞,使外源基因实现穿壁并导入受体细胞中,然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原生质体转化受体系统的局限性: a)原生质体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再生频率低 b)许多园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尚未成熟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3)生殖细胞受体系统
定义:利用植物自身的生殖过程,以生殖细胞
如花粉粒、卵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基因转化的系统 称为生殖细胞受体系统,也称为种质系统。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3、优缺点 基因枪转化法具有下列优点: 1)无宿主限制,特别适宜那些由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较为困难和 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的单子叶植物,提高了单子叶植物的转化 效率;
2)操作简单,可控程度高,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控微弹的速 度和摄入浓度,命中特定层次的细胞,提高遗传转化效率;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2)原生质体受体系统
原生质体转化受体系统的优点:
a)原生质体无细胞壁,能够直接高效的摄取外源DNA或遗传
物质
b)通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一致的细胞克 隆,无嵌合性愈伤组织,由其再生的转基因植株无嵌合性 c)原生质体转化受体系统易于在相对均匀和稳定的同等控制 条件下进行准确的转化和嵌合 d)适用于各种转化系统
诱导原生质体摄取外源基因DNA。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3)干扰因素:PEG浓度、分子大小、二价阳离子、溶液
pH大小
在二价阳离子如磷酸钙的公共作用下,PEG能使外源
DNA沉积在原生质体膜表面,并促进细胞对沉积的DNA进行
主动吸收,从而加快实现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 高pH也可诱导外源DNA分子的吸收,因而PEG介导转化 时常将溶液pH调到8.0左右。
1、组织受体系统 2、原生质体受体系统 3、生殖细胞受体系统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1)组织受体系统
定义:利用园艺植物的叶片、幼茎、子叶、胚轴等外
植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受体系统为组织受体系统。
组织受体系统是园艺植物遗传转化适用最多的受体系统,
目前已成功建立的组织受体系统有百合花器、地上茎、茎 尖、叶片、鳞片叶、珠芽,菊花叶片,葡萄叶片,下胚轴, 柑橘成年茎段,马铃薯试管薯切片,试管苗茎段,生菜叶 盘,辣椒下胚轴等。